抗恶性肿瘤药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抗恶性肿瘤药物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抗恶性肿瘤药物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抗癌药
抗恶性肿瘤药物专业知识
3
• 恶性肿瘤的药物疗法基础和临床研究 已取得重大进展
• 从姑息性治疗向根治目标迈进 • 目前临床上约5%的恶性肿瘤可通过
化疗治愈
• 但占所有肿瘤中90%的实体瘤治疗效 果不佳
抗恶性肿瘤药物专业知识
4
• 原因: 1. 药物毒性反应
– 现今所用药物对肿瘤细胞选择 性不强,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 时对正常组织细胞也有损伤
抗恶性肿瘤药物专业知识
10
肿瘤细胞增殖周期和药物作用
• 肿瘤细胞群包括
– 增殖细胞群
– 静止细胞群(G0期) • 生长比率(growth
fraction,GF)=
• 增殖细胞/全部肿瘤细胞
抗恶性肿瘤药物专业知识
11
CCSA
长春碱类
抗代 谢药
S期
G2期
M期
G1期
无增殖 能力
死亡
G0期
细胞增殖周期 抗恶性肿瘤药物专业知识
CCNSA
烷化剂、抗癌 抗生素、铂类
12
• G1 / S期, S/G2期, G2 /M期存 在调控机制
• 抗肿瘤药物通过影响细胞周 期生化事件和调控机制
– 对不同周期肿瘤细胞杀伤
– 延缓细胞周期的时相过渡
抗恶性肿瘤药物专业知识
13
CCNSA 破坏DNA 的结构 和功能
烷化剂:氮芥、环磷酰胺
铂类配合物 :顺铂、卡铂 抗生素:丝裂、博莱霉素
救援
抗恶性肿瘤药物专业知识
21
二氢叶酸 二氢叶酸还原酶
四氢叶酸
MTX
脱氧胸苷
DNA合成受阻
抗恶性肿瘤药物专业知识
22
胸苷酸合成酶抑制药

治疗恶性肿瘤药物PPT课件

治疗恶性肿瘤药物PPT课件
治疗4年后,与正常人相比,发生第二个癌症的可能性 增加20~30倍。 ❖ 长期使用环磷酰胺(CTX):易患膀胱癌; ❖ 雄激素:肝癌; ❖ 胎儿期母亲使用合成的女性激素,女婴出生后至青年期: 阴道癌。 ❖ 其它药物: ▪ 氯霉素、保泰松:抑制骨髓(再障,白血病) ▪ 非那西丁:肾盂的过渡细胞癌
32
四、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
15
CCSNA
E
CCSA
E
C
C
16
二、合理用药
(一)细胞数量与疗效 1.恶性肿瘤的生长过程 (1)开始治疗时:1010~12(约10~1000g) (2)缓解: 109~10(约1~10g) (3)完全缓解:≤ 106 (约1mg) (4)治愈:→0 2.化疗效果与肿瘤细胞的数量有关 ❖ 化疗药物遵循一级动力学规律,一定剂量的有效药物杀
灭一定比例(而不是一定数量)的肿瘤细胞。
17
二、合理用药
3.生物反应调节剂(免疫疗法) ❖ 生物反应调节剂遵循零级动力学规律。一定的免疫活性
细胞或中间物质消灭一定数量的肿瘤细胞。 ❖ 现有的免疫治疗方法只能在残存肿瘤细胞数量很少条件
下发挥作用,多作为辅助手段。 ❖ 积极寻找能促进、加强机体免疫功能的方法,使治疗水
20
二、合理用药
(三)每个治疗周期长短的设计 ❖ 一般主张至少应包括几个细胞增殖周期。 1.增殖周期时间短的肿瘤(其生长比例较大): ❖ 一个增殖周期内反复应用抗肿瘤药2~3次,疗效明显增加,
因为药物对周期时间短的肿瘤可以大量杀伤肿瘤细胞, 而相对正常细胞的毒性不大,可以达到安全缓解,甚至 治愈。 2.增殖周期与正常细胞相近的肿瘤: ❖ 疗程安排很难避免毒性,疗效较差。
4、疗效与肿瘤生长比例相关
5、有些部位(如颅内)药物不能进入

抗恶性肿瘤药ppt课件

抗恶性肿瘤药ppt课件
28
5.DNA多聚酶抑制剂 阿糖胞苷(cytarabine,Ara-C)
HO
脱氧胞嘧啶核苷
29
药理作用
Ara-C转化为Ara-CMP (磷酸胞苷); 经磷酸激酶作用转化为Ara-CDP和Ara-CTP,
抑制DNA多聚酶,阻止DNA合成; 也可掺入DNA中干扰其复制, 使细胞死亡。
临床应用
用于急粒、急单等
40
3.破坏DNA的抗生素类
丝裂霉素(mitomycin C,MMC)
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与DNA双链形成交叉联结;
广谱,常用于消化道肿瘤;
毒性较大。
氨甲酰酯基
41
丝裂霉素的生物还原活化及对DNA链内交联的作用
42
博来霉素(BLM)
与DNA的A-T结合,导致DNA单链或双 链断裂,阻止DNA复制
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生成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 NDP
dNDP
21
抗肿瘤药阻断DNA合成的作用环节
22
1.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
甲氨喋呤(methotrotrexate,MTX,氨甲喋呤)
R1 NN
H2N N N
CH2 N R2
O C NH CH (CH2)2 COOH
COOH
R1
R2
叶酸
OH
H
甲氨喋呤
以皮肤、肺分布较多且不易灭活,鳞状 上皮癌首选,也用于淋巴瘤、睾丸癌 (与DDP及VLB合用可部分根治)
无免疫抑制,骨髓抑制轻,可致肺纤维 化
43
不同组分R不相同
博来霉素的结构
44
博来霉素与DNA相互作用,形成 BLM-DNA-Fe2+-O2复合物
45
4.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第三十二章抗恶性肿瘤药ppt课件

第三十二章抗恶性肿瘤药ppt课件

主要不良反应 发热、肌痛等。
肝、肾损害。 不良反应少见。 不良反应少见。
昂丹司琼 (ondansetron)
干扰素(interferon)
竞争性阻断5-HT受体。用于 头痛及消化道反应。 化疗引起的呕吐。
有增强免疫和抗肿瘤作用。用 发热、肌肉酸痛、轻度骨髓 于白血病、肾癌、黑色素瘤等。 抑制。
香菇多糖(lentinan) 激活机体抗病机能。用于肺癌、 皮疹、多汗、胸闷等。 胃癌、乳腺癌等。
抑制蛋白质合成并使核蛋 白分解。用于急性粒细胞 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 血病、恶性淋巴瘤等。
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 脱发、心肌毒性。
水解门冬酰胺,抑制细胞 生长。用于急性粒细胞白 血病。
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
26
微管蛋白活性抑制药
长春碱类 • 长春碱和长春新碱 • 通过抑制微管聚合和纺锤丝的形成,中止细
反应及肝损害。
17
二、破坏DNA结构和功能的药物
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一)烷化剂类 具有活泼的烷化基团,能与DNA或蛋
白质的某些基团起烷化作用,使DNA链 断裂;造成DNA结构和功能的损害
18
环磷酰胺
• 体外无药理活性,进入体内在肝脏转化, 分解出磷酰胺氮芥与DNA发生烷化反应而 发挥抗肿瘤作用
胞有丝分裂。主要作用于M期,属细胞周期 特异性药物。 • 前者主要用于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绒 毛膜上皮癌,后者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 病疗效好。 • 毒性反应有神经毒性和骨髓抑制等。
27
紫杉醇类
• 紫杉醇 • 它们能促进微管聚合并抑制其解聚,使纺
锤体失去正常功能,细胞有丝分裂停止 • 对卵巢癌和乳腺癌有独特的疗效,对肺癌
抗雌激素药物:他莫 昔芬(tamoxifen, TAM)

抗恶性肿瘤药培训课件

抗恶性肿瘤药培训课件
2、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CCSA)
➢仅对增殖周期的某些时相敏感而对G0期细胞不敏感的药物, 如作用于S期的抗代谢药物,作用于M期的长春碱类药物。 ➢对肿瘤细胞的作用较弱,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发挥杀伤作用; ➢剂量反应曲线呈渐进线,达到一定剂量时效应不再增加。
㈡抗肿瘤作用的生化机制
①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如甲氨蝶呤。 ②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如氟尿嘧啶。 1、干扰核酸生物合成 ③嘌呤核苷酸互变抑制剂如巯嘌呤。 ④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如羟基脲。 ⑤DNA多聚酶抑制剂如阿糖胞苷。
1、烷化剂(alkylating agents)
是一类化学性质很活泼的化合物。它们具有 活泼的烷化基团,能与细胞中DNA或蛋白质 中的氨基、颈基、羟基和磷酸基等起作用, 常可形成交叉联结或引起脱嘌呤作用,使 DNA链断裂,在下一次复制时,又可使核碱 酸对错码,造成DNA结构和功能的损害,重 者可致细胞死亡。
【临床应用】对消化道癌症和乳腺癌疗效较好;对卵巢癌、宫 颈癌、绒毛膜上皮癌、膀胱癌等也有效。
【不良反应】骨髓抑制和消化道毒性较大,重者血性腹泻而死; 可引起脱发、皮肤色素沉着;偶见肝、肾功能损害。
抗恶性肿瘤药
9
3、嘌呤核苷酸互变抑制药 巯嘌呤(6-MP)
【药理作用和耐药性】在体内先经酶催化变成硫代肌 苷酸,阻止肌苷酸转变为腺苷酸和鸟苷酸,阻碍核 酸合成,对S期细胞及其它期细胞有效。肿瘤细胞对 6-MP可产生耐药性,因耐药性细胞中6-MP不易转 变成硫代肌苷酸或产生后迅速降解之故。
【药理作用】在体内经脱氧胞苷激酶催化成二 或三磷酸胞苷,进而抑制DNA多聚酶的活性 而影响DNA合成;也可掺入DNA中干扰其复 制,使细胞死亡。S期细胞对之最敏感。
【临床应用】治疗成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 单核细胞白血病。

抗肿瘤药物医学知识培训课件

抗肿瘤药物医学知识培训课件

03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与适应症
常见抗肿瘤药物介绍
细胞毒类药物
通过干扰细胞代谢和 DNA合成,抑制肿瘤 细胞生长,如环磷酰胺 、甲氨蝶呤等。
激素类药物
通过调节激素水平,抑 制肿瘤生长或促进肿瘤 细胞凋亡,如他莫昔芬 、来曲唑等。
靶向药物
针对肿瘤细胞特定靶点 进行治疗,如酪氨酸激 酶抑制剂、单克隆抗体 等。
靶向治疗药物
小分子靶向药物
针对肿瘤细胞中的特定分子靶点,如酪氨酸激酶、血管生成因子等,设计合成 的小分子化合物,能够进入细胞内与靶点结合,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 散。
大分子靶向药物
包括单克隆抗体和抗体偶联药物等,通过与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抗原结合,发 挥抗肿瘤作用。单克隆抗体可以激活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而抗体偶联药物 则可以将细胞毒药物精确地导向肿瘤细胞。
对机体影响
良性肿瘤对机体影响较 小,而恶性肿瘤可严重 危害机体健康,甚至危 及生命。
常见肿瘤类型及其特点
A
上皮性肿瘤
包括癌和肉瘤,分别来源于皮肤和内脏器官的 上皮组织。癌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肉瘤则多见 于青少年。
间叶组织肿瘤
包括纤维瘤、脂肪瘤、平滑肌瘤等,多发 生于软组织、骨和关节等部位。这类肿瘤 多为良性,但部分类型有恶变可能。
免疫治疗药物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免疫 系统,攻击肿瘤细胞, 如PD-1抑制剂、CART细胞疗法等。
药物选择原则及适应症判断
个体化治疗原则
01
根据患者的病理类型、分期、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
治疗方案。
药物适应症判断
02
根据药物的适应症范围,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
物进行治疗。
药物副作用及风险评估

药理学第四十章抗恶性肿瘤药ppt课件

药理学第四十章抗恶性肿瘤药ppt课件

巯嘌呤(6-mercaptopurine, 6-MP)
➢腺嘌呤6位-NH2被-SH所取代的衍生物,抗嘌呤药。 ➢体内在HGPRT作用下转变为硫代肌苷酸,阻止肌苷酸
转变为腺苷酸和鸟苷酸,干扰嘌呤代谢,阻碍DNA合成。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缓解期的维持治疗。 ➢大剂量用于治疗绒毛膜上皮癌有一定疗效。 ➢不良反应多见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少数病人可出现
抗恶性肿瘤药应用中的常见问题
化疗的两大障碍 • 毒性反应 • 耐药性
增殖期细胞
包括四个时期,DNA合成前期(G1期) DNA合成期(S期) DNA合成后期(G2期) 有丝分裂期(M期)
细胞增殖周期分为四期
肿瘤细胞的增殖动力学
S DNA合成期
G2 分裂前期
G1 DNA合成前期
G0 静止期
M 分裂期
无增殖 力细胞
非增殖期细胞
1.G0期细胞(静止期细胞) 具有增殖能力,暂时不进行分裂,当增殖 细胞群被药物杀灭后,静止期的细胞进入增 殖状态。静止期细胞对药物不太敏感,是肿 瘤复发根源。
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主要用于治疗实体瘤,特别是对消化道 癌症和乳腺癌疗效较好;对卵巢癌、宫 颈癌、绒毛膜上皮癌、膀胱癌等也有效。
➢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重者血性 腹泻而死。骨髓抑制、脱发、共济失调 等。因刺激性可致静脉炎或动脉内膜炎。 偶见肝、肾功能损害。
其他抗代谢药
阿糖胞苷 抑制DNA多聚酶 用于成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单核细胞白血病
抗肿瘤药的分类
根据药物化学结构和来源分
1. 烷化剂:氮芥,环磷酰胺 2. 抗代谢药:甲氨蝶呤,氟尿嘧啶,
羟基脲,阿糖胞苷 1. 抗肿瘤抗生素:阿霉素,丝裂霉素 2. 抗肿瘤植物成分药:长春新碱,喜树碱 3. 激素类药:地塞米松,他莫昔芬 4. 其它药物:顺铂,门冬酰胺酶,干扰素

47抗恶性肿瘤药物解析ppt课件

47抗恶性肿瘤药物解析ppt课件
转变为5-尿嘧啶核苷,以伪代谢产物形式掺入 RNA中干扰蛋白质的合成
5-氟尿嘧啶
• 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不规则,需采用静脉给药 吸收后分布于全身体液,肝和肿瘤组织中 浓度较高 肝代谢 肺和尿排泄
5-氟尿嘧啶
• 临床应用
对消化系统癌(食管癌、胃癌、肠癌、胰 腺癌、肝癌)和乳腺癌疗效好,对宫颈癌、 卵巢癌、绒毛膜上皮癌、膀胱癌、头颈部 肿瘤也有效
杉醇类
• 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雌激素、雄激素 • 杂类 铂类配合物和酶
抗恶性肿瘤药的分类
2. 根据抗肿瘤作用的生化机制 • 干扰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 • 直接影响DNA结构与功能的药物 • 干扰转录过程和阻止RNA合成的药物 • 干扰蛋白质合成与功能的药物 • 影响激素平衡的药物
抗恶性肿瘤药的分类
抗恶性肿瘤药物
概述
•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 病、多发病。治疗恶性肿瘤的三大主 要手段包括:外科手术、放射治疗和 化学治疗
• 目前临床常用的抗恶性肿瘤药绝大部 分属于针对肿瘤细胞直接杀伤的细胞 毒类药物
抗恶性肿瘤药的分类
1.根据药物化学结构和来源 • 烷化剂 氮芥类,乙烯亚胺类 • 抗代谢药 叶酸、嘧啶、嘌呤类似物 • 抗肿瘤抗生素 蒽环类抗生素,丝裂霉素 • 抗肿瘤植物药 长春碱类,喜树碱类,紫
• 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及口腔炎,尤应注意 其心脏毒性
常用抗肿瘤药物
4.抑制蛋白质合成与功能的药物
• 微管蛋白活性抑制药:长春碱类 • 干扰核蛋白体功能的药物:三尖杉酯碱 • 影响氨基酸供应的药物:L-门冬酰胺酶
长春碱类
• 主要有长春碱(vinblastin,VLB)及长春 新碱(vincristin,VCR),它们为夹竹桃科 长春花(Vinca rosea L.)植物所含的生物 碱。

抗恶性肿瘤药课件ppt

抗恶性肿瘤药课件ppt
2、破坏DNA结构和功能的药物 如烷化剂、丝裂霉素C、顺铂等可与DNA交叉联结;博来霉素靠产生自由基破坏DNA结构;拓扑异构酶抑制剂,如喜树碱类、鬼臼毒素类衍生物。
3、嵌入DNA中干扰转录RNA的药物 如放线菌素类、柔红霉素、阿霉素等。 4、影响蛋白质合成的药物 影响纺锤丝形成和功能:如长春碱类、紫杉醇 干扰核蛋白体功能:三尖杉酯碱 影响氨基酸供应:L-门冬酰胺酶 5、影响体内激素平衡的药物 如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卡莫司汀 carmustine (BCNU)
药理作用同上。脂溶性高,可通过血脑屏障,用于原发或转移的颅内肿瘤。
骨髓抑制、胃肠道毒性、肺毒性等。
顺铂 cisplatin (DDP)
与DNA链上的碱基形成交叉联结。抗瘤谱广。对非精原细胞性睾丸肿瘤效果最好,头颈鳞癌、卵巢癌、膀胱癌、淋巴瘤、肺癌等也有较好疗效。
氟尿嘧啶 (5-FU)
作用机制:抑制胸苷酸合成酶,阻止脱氧尿苷酸(dUMP)变成脱氧胸苷酸,DNA合成障碍。此外,5-Fu的代谢物也可以伪代谢物掺入到RNA和DNA中,影响细胞功能,产生细胞毒性。 口服吸收不完全,注射给药 临床应用:乳腺癌和胃肠道肿瘤手术辅助治疗。非手术恶性肿瘤的姑息治疗 不良反应:骨髓和胃肠道毒性
阿糖胞苷
DNA多聚酶抑制剂。 治疗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或单核细胞白血病。 骨髓抑制严重。
巯嘌呤(6-MP)
嘌呤核苷酸合成抑制剂。 主要用于治疗急性淋巴白血病,单独使用可使25%儿童和10%成人完全缓解。本品对绒毛膜上皮癌、恶性葡萄胎有一定疗效。 主要毒性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损害。
羟基脲(HU)
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 主要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黑色素瘤。 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恶性肿瘤药专业知识
8
【体内过程】
小剂量口服吸收较好;
分布于肠道上皮、肝脏、肾脏、皮 肤、腹水及胸膜渗出物等;
不能通过血脑屏障,可通过鞘内注 射给药来杀灭CNS内的肿瘤细胞;
主要以原形经肾排泄。
抗恶性肿瘤药专业知识
9
【临床应用】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绒 毛膜上皮癌、乳腺癌、头颈部癌和 膀胱癌,也可用于CNS白血病;
小剂量应用可治疗一些非癌性疾病 如银屑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同种骨髓移植和器官移植。
抗恶性肿瘤药专业知识
10
【不良反应】
常见副作用:骨髓抑制、胃肠道毒性、脱发、皮疹 和红斑等;
肾毒性:应用时应注意碱化和水化尿液,同时监测 血药浓度;
肝毒性 :大多数患者表现为可逆的血清转氨酶升 高;
肺毒性:儿童可能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发热及发 绀;
OH
抗恶性肿瘤药专业知识
17
【药理作用与机制】
在细胞内脱氧胞苷激酶(deoxycytidine kinase)作用下转化为三磷酸胞苷( ara-CTP)。Ara-CTP可以抑制DNA多聚酶 (DNA polymerase),也可直接以伪代 谢物形式掺入DNA分子,终止核苷酸链的 延长。抑制胞嘧啶核苷酸还原成脱氧胞 嘧啶核苷酸。
周期特异性药物(cell cycle specific agents, CCSA)
周期非特异性药物(cell cycle nonspecific agents, CCNSA)
抗恶性肿瘤药专业知识
3
Fig.49-1 Cell cycle
antimetabolilites topoissomerase CCNSA inhibitors
抗恶性肿瘤药专业知识
第一节 抗恶性肿瘤药的药理作用机制
抗肿瘤作用的细胞生物学机制 抗肿瘤药物作用的生化机制
抗恶性肿瘤药专业知识
2
一、抗肿瘤作用的细胞生物学机制
细胞周期是指亲代细胞有丝分裂结束 到下一代有丝分裂结束之间的间隔。
根据各种抗恶性肿瘤药物对各期肿瘤 细胞的杀灭作用不同,将抗恶性肿瘤 药物分为两大类:
影响DNA结构与功能的药物 (drugs that damage the structure of DNA)
影响体内激素平衡的药物 (steroid hormones and their antagonists )
抗恶性肿瘤药专业知识
6
抗代谢药
(antimetabolites)
(一)叶酸拮抗药
甲氨蝶呤 Methotrexate
抗恶性肿瘤药专业知识
13
【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差,多采用静脉注射给药; 能较好穿透入各种组织,包括CNS; 经肝脏代谢,一部分转化为二氢氟尿嘧啶 和尿素从尿中排出,一部分转化为CO2从 肺中呼出; 可采用肝动脉内注射或腹膜内注射给药。
抗恶性肿瘤药专业知识
14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治疗实体瘤,如结肠直肠 癌、乳腺癌、卵巢癌、胰腺癌、胃 癌及头颈部癌等;
抗恶性肿瘤药专业知识
18
【体内过程】
不作口服,需静脉给药; 治疗CNS白血病时需要进行鞘内注射; Ara-C可在各组织中进一步氧化脱氨形 成ara-U,两者都经肾脏排泄;
抗恶性肿瘤药专业知识
19
【临床应用】
主要与硫鸟嘌呤(tioguanine,6TG)及DNR联合用于治疗急性非淋巴 细胞白血病,对成人的急性非淋巴 细胞性白血病特别有效。
CNS毒性:由鞘内注射导致,表现为亚急性脑脊膜 激惹征、颈项强直、头疼和发热等;
禁忌证:孕妇禁用。
抗恶性肿瘤药专业知识
11
抗代谢药 (二)嘧啶拮抗药
氟尿嘧啶 Fluorouracil
O HN
O F
HN
O
N
H
尿嘧啶
O
N
H
氟尿嘧啶
抗恶性肿瘤药专业知识
12
【药理作用与机制】
在体内转化为一磷酸脱氧核糖氟尿嘧啶核苷( FdUMP),FdUMP与胸苷酸合成酶( thymidylate synthase)及N5,N10-甲烯四氢 叶酸结合形成三重复合物,游离的胸苷酸合成 酶减少,使脱氧尿苷酸(dUMP)不能生成脱氧 胸苷酸(dTMP),因而DNA合成减少。 FdUMP可以伪代谢物掺入RNA分子中,影响RNA及 蛋白质的合成及功能,最终使细胞死亡
抗恶性肿瘤药专业知识
20
【不良反应】
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腹泻 和严重的骨髓抑制; 偶见肝功能障碍;
或精神状态改变;
抗恶性肿瘤药专业知识
alkylating agent
platinum
S
compands
mitomycin C
dactinomycin D
G2 M
G1
CCNSA bleomycin
vinca alkaoids taxanes
G0
抗恶性肿瘤药专业知识
4
二、抗肿瘤药物作用的生化机制
干扰核酸生物合成 干扰蛋白质合成与功能 嵌入DNA干扰转录过程 影响DNA结构与功能 影响激素平衡
N2 H N
N
C3 H C2 HN
H 2N N N
O CNHCH H 2C C2 H C OOH
CO HO
抗恶性
竞争性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dihydrofolate reductase,DHFR), 阻断二氢叶酸(dihydrofolate, FH2 )还原成四氢叶酸( tetrahydrofolate, FH4),从而使N5 ,N10-甲烯四氢叶酸(N5,N10Methylene-FH4)减少。
局部应用治疗皮肤过度角化症和表 皮基底细胞癌。
抗恶性肿瘤药专业知识
15
【不良反应】
常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腹泻 、厌食、胃肠道及口腔黏膜溃疡、 脱发、骨髓抑制;
长期全身给药可见“手足综合征” ;
肝动脉内注射给药的不良反应是短 暂的肝毒性,偶而引起胆管硬化。
抗恶性肿瘤药专业知识
16
NH 2
N
阿糖胞苷 CytaO rabNine HO CH 2 O OH
抗恶性肿瘤药专业知识
5
第二节 常用的抗恶性肿瘤药
抗代谢药 (antimetabolites)
干扰蛋白质合成与功能的药物 (drugs that influencing protine synthesis)
嵌入DNA干扰转录过程的药物 (drugs that influencing transcription process by insertion into the bacterial DNA molecul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