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抗恶性肿瘤药物ppt课件

合集下载

治疗恶性肿瘤药物PPT课件

治疗恶性肿瘤药物PPT课件
治疗4年后,与正常人相比,发生第二个癌症的可能性 增加20~30倍。 ❖ 长期使用环磷酰胺(CTX):易患膀胱癌; ❖ 雄激素:肝癌; ❖ 胎儿期母亲使用合成的女性激素,女婴出生后至青年期: 阴道癌。 ❖ 其它药物: ▪ 氯霉素、保泰松:抑制骨髓(再障,白血病) ▪ 非那西丁:肾盂的过渡细胞癌
32
四、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
15
CCSNA
E
CCSA
E
C
C
16
二、合理用药
(一)细胞数量与疗效 1.恶性肿瘤的生长过程 (1)开始治疗时:1010~12(约10~1000g) (2)缓解: 109~10(约1~10g) (3)完全缓解:≤ 106 (约1mg) (4)治愈:→0 2.化疗效果与肿瘤细胞的数量有关 ❖ 化疗药物遵循一级动力学规律,一定剂量的有效药物杀
灭一定比例(而不是一定数量)的肿瘤细胞。
17
二、合理用药
3.生物反应调节剂(免疫疗法) ❖ 生物反应调节剂遵循零级动力学规律。一定的免疫活性
细胞或中间物质消灭一定数量的肿瘤细胞。 ❖ 现有的免疫治疗方法只能在残存肿瘤细胞数量很少条件
下发挥作用,多作为辅助手段。 ❖ 积极寻找能促进、加强机体免疫功能的方法,使治疗水
20
二、合理用药
(三)每个治疗周期长短的设计 ❖ 一般主张至少应包括几个细胞增殖周期。 1.增殖周期时间短的肿瘤(其生长比例较大): ❖ 一个增殖周期内反复应用抗肿瘤药2~3次,疗效明显增加,
因为药物对周期时间短的肿瘤可以大量杀伤肿瘤细胞, 而相对正常细胞的毒性不大,可以达到安全缓解,甚至 治愈。 2.增殖周期与正常细胞相近的肿瘤: ❖ 疗程安排很难避免毒性,疗效较差。
4、疗效与肿瘤生长比例相关
5、有些部位(如颅内)药物不能进入

抗恶性肿瘤药ppt课件

抗恶性肿瘤药ppt课件
28
5.DNA多聚酶抑制剂 阿糖胞苷(cytarabine,Ara-C)
HO
脱氧胞嘧啶核苷
29
药理作用
Ara-C转化为Ara-CMP (磷酸胞苷); 经磷酸激酶作用转化为Ara-CDP和Ara-CTP,
抑制DNA多聚酶,阻止DNA合成; 也可掺入DNA中干扰其复制, 使细胞死亡。
临床应用
用于急粒、急单等
40
3.破坏DNA的抗生素类
丝裂霉素(mitomycin C,MMC)
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与DNA双链形成交叉联结;
广谱,常用于消化道肿瘤;
毒性较大。
氨甲酰酯基
41
丝裂霉素的生物还原活化及对DNA链内交联的作用
42
博来霉素(BLM)
与DNA的A-T结合,导致DNA单链或双 链断裂,阻止DNA复制
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生成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 NDP
dNDP
21
抗肿瘤药阻断DNA合成的作用环节
22
1.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
甲氨喋呤(methotrotrexate,MTX,氨甲喋呤)
R1 NN
H2N N N
CH2 N R2
O C NH CH (CH2)2 COOH
COOH
R1
R2
叶酸
OH
H
甲氨喋呤
以皮肤、肺分布较多且不易灭活,鳞状 上皮癌首选,也用于淋巴瘤、睾丸癌 (与DDP及VLB合用可部分根治)
无免疫抑制,骨髓抑制轻,可致肺纤维 化
43
不同组分R不相同
博来霉素的结构
44
博来霉素与DNA相互作用,形成 BLM-DNA-Fe2+-O2复合物
45
4.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抗恶性肿瘤药物PPT课件

抗恶性肿瘤药物PPT课件

(一)、烷化剂
4. 甲烷磺酸酯类
白消安(马利兰)
口服给药,吸收较完全 明显抑制粒细胞生成,对淋巴系统的抑 制作用比较弱,适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可减轻白细胞的增多和脾肿大
(二)、破坏DNA的铂类化合物
顺铂 cisplatin
卡铂 carboplatin
奥沙利铂 oxaliplatin
顺铂进入和运出细胞的过程:
以端粒酶为靶点的抑制剂; 促进恶性肿瘤细胞向成熟分化的分化诱导剂
(三)耐药性产生的机制
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
肿瘤细胞在接触一种抗肿瘤药后,产生了对多种结构不 同、作用机制各异的其他抗肿瘤药的耐药性。
ATP
ATP
Proposed mechanism of indomethacin and SC236 as P-gp ATPase non-competitive inhibitors
抗恶性肿瘤药物
抗肿瘤药主要是指抗恶性 肿瘤药,又叫抗癌药。癌症的 死亡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 居第二位。目前肿瘤的治疗有 手术,放疗,化疗和生物效应 调节剂。
50年代 烷化剂和抗代谢物;
60-70年代 抗生素,生物碱,金属 络合物
80年代之后,生物效应调节剂如白 细胞介素,多肽,多糖和单抗等。
第一节 抗恶性肿瘤药的药理学基础来自(四)、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1.拓扑异构酶I抑制药
喜树碱
特异性的与拓扑异构酶I结合,形成药物酶-DNA复合物,使DNA双链合成中断,产 生细胞毒性作用。
第二节 细胞毒类抗肿瘤药
根据抗肿瘤作用的生化机制
1、干扰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
2、直接影响DNA结构和功能的药物
3、干扰转录过程和阻止RNA合成的药物

47抗恶性肿瘤药物解析ppt课件

47抗恶性肿瘤药物解析ppt课件
转变为5-尿嘧啶核苷,以伪代谢产物形式掺入 RNA中干扰蛋白质的合成
5-氟尿嘧啶
• 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不规则,需采用静脉给药 吸收后分布于全身体液,肝和肿瘤组织中 浓度较高 肝代谢 肺和尿排泄
5-氟尿嘧啶
• 临床应用
对消化系统癌(食管癌、胃癌、肠癌、胰 腺癌、肝癌)和乳腺癌疗效好,对宫颈癌、 卵巢癌、绒毛膜上皮癌、膀胱癌、头颈部 肿瘤也有效
杉醇类
• 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雌激素、雄激素 • 杂类 铂类配合物和酶
抗恶性肿瘤药的分类
2. 根据抗肿瘤作用的生化机制 • 干扰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 • 直接影响DNA结构与功能的药物 • 干扰转录过程和阻止RNA合成的药物 • 干扰蛋白质合成与功能的药物 • 影响激素平衡的药物
抗恶性肿瘤药的分类
抗恶性肿瘤药物
概述
•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 病、多发病。治疗恶性肿瘤的三大主 要手段包括:外科手术、放射治疗和 化学治疗
• 目前临床常用的抗恶性肿瘤药绝大部 分属于针对肿瘤细胞直接杀伤的细胞 毒类药物
抗恶性肿瘤药的分类
1.根据药物化学结构和来源 • 烷化剂 氮芥类,乙烯亚胺类 • 抗代谢药 叶酸、嘧啶、嘌呤类似物 • 抗肿瘤抗生素 蒽环类抗生素,丝裂霉素 • 抗肿瘤植物药 长春碱类,喜树碱类,紫
• 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及口腔炎,尤应注意 其心脏毒性
常用抗肿瘤药物
4.抑制蛋白质合成与功能的药物
• 微管蛋白活性抑制药:长春碱类 • 干扰核蛋白体功能的药物:三尖杉酯碱 • 影响氨基酸供应的药物:L-门冬酰胺酶
长春碱类
• 主要有长春碱(vinblastin,VLB)及长春 新碱(vincristin,VCR),它们为夹竹桃科 长春花(Vinca rosea L.)植物所含的生物 碱。

抗恶性肿瘤药课件ppt

抗恶性肿瘤药课件ppt
2、破坏DNA结构和功能的药物 如烷化剂、丝裂霉素C、顺铂等可与DNA交叉联结;博来霉素靠产生自由基破坏DNA结构;拓扑异构酶抑制剂,如喜树碱类、鬼臼毒素类衍生物。
3、嵌入DNA中干扰转录RNA的药物 如放线菌素类、柔红霉素、阿霉素等。 4、影响蛋白质合成的药物 影响纺锤丝形成和功能:如长春碱类、紫杉醇 干扰核蛋白体功能:三尖杉酯碱 影响氨基酸供应:L-门冬酰胺酶 5、影响体内激素平衡的药物 如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卡莫司汀 carmustine (BCNU)
药理作用同上。脂溶性高,可通过血脑屏障,用于原发或转移的颅内肿瘤。
骨髓抑制、胃肠道毒性、肺毒性等。
顺铂 cisplatin (DDP)
与DNA链上的碱基形成交叉联结。抗瘤谱广。对非精原细胞性睾丸肿瘤效果最好,头颈鳞癌、卵巢癌、膀胱癌、淋巴瘤、肺癌等也有较好疗效。
氟尿嘧啶 (5-FU)
作用机制:抑制胸苷酸合成酶,阻止脱氧尿苷酸(dUMP)变成脱氧胸苷酸,DNA合成障碍。此外,5-Fu的代谢物也可以伪代谢物掺入到RNA和DNA中,影响细胞功能,产生细胞毒性。 口服吸收不完全,注射给药 临床应用:乳腺癌和胃肠道肿瘤手术辅助治疗。非手术恶性肿瘤的姑息治疗 不良反应:骨髓和胃肠道毒性
阿糖胞苷
DNA多聚酶抑制剂。 治疗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或单核细胞白血病。 骨髓抑制严重。
巯嘌呤(6-MP)
嘌呤核苷酸合成抑制剂。 主要用于治疗急性淋巴白血病,单独使用可使25%儿童和10%成人完全缓解。本品对绒毛膜上皮癌、恶性葡萄胎有一定疗效。 主要毒性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损害。
羟基脲(HU)
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 主要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黑色素瘤。 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

抗恶性肿瘤药ppt课件ppt课件

抗恶性肿瘤药ppt课件ppt课件
使核蛋白体分解,释出新生肽链,但对mRNA 或tRNA与核蛋白体的结合并无阻抑作用。 对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疗效较好,对急性单核细 胞白血病也有效。只作缓慢静脉滴注用。 不良反应有白细胞减少及胃肠道反应,也有心 率加快、心肌缺血等。
阿霉素(多柔比星,doxorubicin,ADM)
能嵌入DNA碱基对之间,阻止转录过程,抑制RNA合 成,也阻止DNA复制。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插入DNA中相邻的鸟嘌呤-胞嘧啶G=C碱基对之间, 妨碍RNA聚合酶沿前DNA分子前进
L-门冬酰胺酶可将血清门冬酰胺水解而使肿瘤 细胞缺乏门冬酰胺供应,生长受抑。正常细胞 能合成门冬酰胺,受影响较少。
主要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及精神症状。也
可引起血浆蛋白低下及出血。偶见过敏反应, 应作皮试。
三尖杉酯碱(harringtonine)
从三尖杉属植物的枝、叶和树皮中提取而得。 其作用机制是抑制蛋白质合成的起步阶段,并
➢放线菌素D(更生霉素) ➢多柔比星 ➢柔红霉素
抑制蛋白质合成的药物(Ⅳ)
干扰氨基酸供应的药物:L-门冬酰胺酶; 干扰核蛋白体功能的药物:三尖杉酯碱; 微管蛋白功能的抑制药:长春碱类;紫杉醇;
调节激素平衡的药物(V)
糖皮质激素 雌激素 雄激素
甲氨蝶呤( methotrexate, MTX )
30%以活性型由尿排出,对肾和膀胱有刺激性。 静脉注射6~8mg/kg后,血浆t1/2约为6.5h。 在肝及肝癌组织中分布较多。
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 CTX)
临床应用:
对恶性淋巴瘤疗效显著。 对多发性骨髓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肺癌、
卵巢癌、乳腺癌、多发性骨髓瘤和神经母细胞 瘤等均有一定疗效。

抗恶性肿瘤药物ppt-课件ppt课件

抗恶性肿瘤药物ppt-课件ppt课件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涉及到多种因素多个 步骤的病理过程,与一般的感染性疾病 不同,肿瘤的恶性表型是多种因素相互 作用导致正常细胞恶变的结果。
与肿瘤发病相关的因素可分为内源性与 外源性两大类。
外源性因素来自外界环境,与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密切相关,包 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致瘤性病毒、霉菌因素等;
周期特异性药物(cell cycle specific drugs)
仅对增殖周期中的某些时相敏感、对G0 期细胞不敏感的药物。如作用于S期的抗 代谢药物、作用于M期细胞的长春碱类 药物等。
此类药物对肿瘤细胞的作用往往较弱, 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发挥其杀伤作用。 剂量反应曲线是一条渐进线,即在小剂量
• 雌激素:前列腺癌、绝经期乳腺癌
• 雄激素:晚期乳腺癌
•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药:如他莫 昔芬
第一节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 及作用特点
一、分类
1. 根据药物化学结构和来源分类
• 烷化剂 • 抗肿瘤抗生素 • 激素 • 抗代谢药 • 抗肿瘤植物药 • 其它(铂类、酶)
2. 根据抗肿瘤作用的生化机制分类
二、影响DNA结构与功能的药物
1. 烷化剂 • 特点:化学性质高度活泼,具有一或两个烷基。
• 作用机制:与DNA或蛋白质分子中亲核基团(氨基、
羧基、羟基、磷酸基)起烷化反应交叉联结或脱嘌呤
DNA链断裂或复制时碱基配对错码DNA结构和功能
损害/细胞死亡
• 分类及代表药 (1) 氮芥类
氮芥 (chlormethine, HN2):最早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药物,
1. 近期毒性 (1)共有反应 • 骨髓抑制:除外激素类、博来霉素、门冬 酰胺酶
• 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
、恶性淋巴瘤。骨髓抑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柔红霉素 (daunorubicin)和多柔比星(doxorubicin): S和 M期;急淋、急粒、恶性淋巴瘤、实体瘤;心脏毒性。
• 普卡霉素 (plicamycin):降低血钙;睾丸胚胎瘤。
四、干扰蛋白质合成与功能的药物
1. 微管蛋白活性抑制药
成有丝分裂停止 (M期)
2020/12/3
抗恶性肿瘤药物
10
第二节 常用抗恶性肿瘤药物
一、影响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抗代谢药)
1. 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 甲氨蝶呤(methotrexate):儿童急性白血病、
绒癌、恶性葡萄胎、卵巢癌、消化道癌、头颈部 肿瘤;同种骨髓移植、器官移植、类风湿关节炎 等。
2. 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 氟尿嘧啶(fluorouracil):消化道癌、乳腺癌、
宫颈癌、卵巢癌、绒癌、膀胱癌、鼻咽癌、前列 腺癌。卡培他滨(capecitabine)
2020/12/3
抗恶性肿瘤药物
11
3. 嘌呤核苷酸合成抑制剂
巯嘌呤(mercaptopurine):儿童急淋 (维持治疗)、绒癌。硫鸟嘌呤
4. 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
羟基脲(hydroxycarbamide): 慢粒; 同步化(G1期)。
➢ 实体瘤已有广泛转移,不适于手术或放疗者
2020/12/3
抗恶性肿瘤药物
3
化疗的两大障碍
➢毒性反应 ➢耐药性
2020/12/3
抗恶性肿瘤药物
4
恶性肿瘤治疗的新方向
生物治疗:免疫治疗、细胞因子治疗 基因治疗:将目的基因、抑癌基因导入靶细胞
恶性肿瘤治疗的新药物
• 生物反应调节药(如干扰素、Gleevec) • 肿瘤细胞诱导分化药(如维A酸) • 肿瘤细胞凋亡诱导药 • 抗肿瘤侵袭及转移药 • 新生血管生成抑制药(Avastin,04-02-26) • 肿瘤耐药性逆转药 • 纳米药物(抗体包衣、高分子包裹、磁性)
2020/12/3
抗恶性肿瘤药物
14
(3)甲烷磺酸酯类 白消安 (busulfan; 马 利兰, myleran):慢粒、原发性血 小板增 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久用可致肺纤 维化(马利兰肺)、闭经、 睾丸萎缩。
(4)亚硝脲类 卡莫司汀 (carmustine)、 洛莫司汀 (lomustine)、司莫司汀 (semustine):脂溶性高,易透过BBB;脑 瘤、黑色素瘤、胃肠道肿瘤。
5. DNA多聚酶抑制剂
阿糖胞苷(cytaraabine):急非淋(急 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2020/12/3
抗恶性肿瘤药物
12
二、影响DNA结构与功能的药物
1. 烷化剂 特点:化学性质高度活泼,具有一或两个烷基。 作用机制:与DNA或蛋白质分子中亲核基团(氨 基、 羧基、羟基、磷酸基)起烷化反应交叉联 结或脱嘌呤 DNA链断裂或复制时碱基配对错码 DNA结构和功能 损害/细胞死亡2020 Nhomakorabea12/3
抗恶性肿瘤药物
6
第一节抗肿瘤药物 的分类及作用机制
一、分类
1. 根据药物化学结构和来源分类 • 烷化剂 • 抗代谢药 • 抗肿瘤抗生素 • 抗肿瘤植物药 • 激素 • 其它(铂类、酶)
2020/12/3
抗恶性肿瘤药物
7
2. 根据抗肿瘤作用的生化机制分类 • 干扰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 • 影响DNA结构与功能的药物 • 干扰转录过程和阻止RNA合成的药物 • 干扰蛋白质合成与功能的药物 • 影响激素平衡的药物
鬼臼毒乙叉苷(etoposide)和鬼臼毒噻吩苷(teniposide): II; S和G1期;睾丸癌、肺癌、儿童白血病(婴儿单核 白)。
2020/12/3
抗恶性肿瘤药物
17
三、干扰转录过程和阻止RNA合成的药物
共性:抗癌抗生素;嵌入DNA碱基对,干扰转录过程, 阻 止RNA合成;周期非特异性。
• 放线菌素D (dactinomycin):G1期; G1S;肾母细 胞瘤、横纹肌肉瘤、神经母细胞瘤、霍奇金病。
2020/12/3
抗恶性肿瘤药物
8
二、作用机制 1. 细胞生物学角度
肿瘤细胞的共同特点:增殖基因被开启或激 活,分化基因被关闭或抑制无限增殖状态
机制:抑制增殖; 诱导分化;诱导死(凋)亡
2. 生物化学角度
• 干扰核酸生物合成
• 直接影响DNA结构与功能 • 干扰转录过程和阻止RNA合成 • 干扰蛋白质合成与功能 • 调节激素平衡
分类及代表药
(1) 氮芥类 氮芥 (chlormethine, HN2):恶性淋巴瘤; 高效、速效。
环磷酰胺 (cyclophosphamide, CTX):P450 醛磷酰胺 磷酰胺氮芥;广 谱;恶性淋巴瘤、 急淋、肺癌、乳腺癌、 卵巢癌、多发骨髓瘤、神经母细 胞瘤;免疫抑制;丙烯 醛 化学性膀胱炎。 (2)乙撑亚胺类 塞替哌 (Thiotepa, TSPA):较广谱;乳 腺癌、卵巢癌、 膀胱癌、肝癌;局部刺激性小,可注射 和腔内给药。
2020/12/3
抗恶性肿瘤药物
15
2. 破坏DNA的抗生素类
博来霉素 (bleomycin):含多种糖肽的复合抗生 素;G2和 M期;在A-T配对处与DNA结合DNA 链断裂复制受阻; 鳞状上皮癌、淋巴瘤、睾丸 癌;肺间质纤维化。
丝裂霉素 (mitomycin):含有乙撑亚胺和氨甲酰 酯基团, 具有烷化作用(与DNA双链交叉联结, 抑制其复制;使DNA 断裂);广谱;消化系统癌 症、肺癌、子宫颈癌、乳腺癌。
抗恶性肿瘤药物
概述
恶性肿瘤的传统治疗方法 • 手术 • 放疗 • 化疗(药物治疗) • 中医治疗
2020/12/3
抗恶性肿瘤药物
2
化疗适应证
➢ 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 恶性 淋巴瘤
➢ 某些化疗效果好的实体瘤:皮肤癌、绒癌、恶性葡 萄胎、睾丸癌、小细胞肺癌
➢ 实体瘤术后或放疗后的巩固治疗, 或有复发和播散 者
2020/12/3
抗恶性肿瘤药物
16
3. 破坏DNA的铂类配合物
顺铂 (cisplatin, DDP):Pt2+与碱基(G、A、C)交叉联 结; 睾丸肿瘤、卵巢癌、膀胱癌、乳腺癌、肺癌、头颈 部癌; 肾和耳毒性。卡铂 (carboplatin)
4. 拓朴异构酶(I或II)抑制药
喜树碱 (camptothecine)和羟喜树碱:I;S期,G2 M;胃肠癌、绒癌、急慢粒、肝癌、头颈部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