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明清商帮的兴起

合集下载

《2024年论明清时期的早期市场经济》范文

《2024年论明清时期的早期市场经济》范文

《论明清时期的早期市场经济》篇一一、引言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早期市场经济的崛起。

这一时期,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不仅推动了社会经济的繁荣,也对传统封建社会的结构和秩序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明清时期早期市场经济的特征、原因及影响,旨在揭示其在中国社会经济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明清时期早期市场经济的特征1. 商品交易的普遍性:在明清时期,商品交易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存在着活跃的商品交易市场。

2. 商业网络的扩展:随着商品交易的普及,商业网络逐渐扩展,形成了以大城市为中心,辐射至各地的商业网络。

3. 民间商帮的兴起:民间商帮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通过组织化、专业化等方式,推动了商品交易的繁荣。

4. 货币经济的发展:随着银两、铜钱等货币的广泛使用,货币经济逐渐成为市场经济的主要形式。

三、明清时期早期市场经济的原因1. 社会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为市场经济的崛起提供了物质基础。

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繁荣为商品交易提供了丰富的货源和需求。

2. 交通的改善: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商路畅通,商品可以更加便捷地流通到各地,从而促进了商品交易的繁荣。

3. 政府的政策支持:政府对商业的支持和鼓励政策,如降低关税、设立市场等,为市场经济的崛起提供了有利条件。

4. 商业文化的传播:商业文化的传播和普及,使人们更加重视商业活动,从而推动了市场经济的繁荣。

四、明清时期早期市场经济的影响1. 推动了社会经济的繁荣:市场经济的繁荣推动了社会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繁荣发展。

2. 改变了传统社会的结构和秩序:市场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社会的结构和秩序,使社会更加开放和多元。

3. 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商品交易的繁荣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使各地的文化得以相互融合和交流。

4. 为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明清时期早期市场经济的繁荣为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清十大商帮

明清十大商帮

明清十大商帮中国历史上,把以血缘姻亲和地缘乡谊为纽带连接而成的商业集团,称为商帮。

明清时期,中国大地上形成了晋、徽、陕、鲁、洞庭、龙游、宁波、江右、闽、粤十大商帮。

晋商和徽商的兴起缘于贩盐获利,陕西商人也不例外。

明代陕西行省包括甘肃地区,不仅地域辽阔,几乎囊括了明代长城“九边”的西段,而且关中八百里秦川又盛产粮食,陕西商人便有了“输粮换引”的地理和资源优势。

再加上为安抚边外少数民族,明政府开放“茶马互市”的边境贸易,使陕西商人又多了一个致富的门路。

山东是孔子的故乡、儒家思想的发源地,鲁商受儒家“重农抑商”文化影响很深。

从汉代开始,士农工商“四民”分业,商人被排在末位,鲁商既想赚钱,又不想失去政治地位,从而决定了他们必然走上“以末(商业)致富,以本(农业)守之”的封建商业道路。

洞庭商帮是指居住在苏州太湖东、西洞庭山上的洞庭商人。

他们利用太湖交通方便和周边地区物产丰富的得天独厚条件,以贩运米粮和丝绸布匹为业。

尤其是鸦片战争后,在作为金融中心的上海,洞庭商人利用自己的钻天之术,开辟了买办业、银行业、钱庄业等金融实体和丝绸、棉纱等实业。

由此,洞庭商帮产生了一批民族资本家,走上了由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发展的道路。

龙游商帮,实际上是包括常山、江山、开化等衢属各县的衢州府商人集团。

衢州地接浙江、江西、福建、安徽四省,号称四省通衢,水陆交通便利,是毗邻地区各种物资的集散地。

龙游商帮虽地处偏僻,却有着开放的心态,明清时期,许多商人将经营商业所赚得的资金用来购买土地或经营典当、借贷业,以求有稳定的收入,具有战略眼光的龙游商人则适时地将手头资金投入手工业生产和矿产开发等实业,使商业资本及时转化为产业资本,在全国各地发展了自己的事业。

所以当时民间有“钻天洞庭商,遍地龙游帮”之说。

宁波地处东海之滨、是中国海外贸易的重要港口,由于拥有经营的地缘优势,宁波百姓从商者甚众,清代南方的钱庄就是由宁波商人为主体,与北方的山西票号相得益彰形成了中国传统金融业南北两大支柱。

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有什么?

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有什么?

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有什么?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有什么?一、农业(1)土地制度——租佃制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2)农作物——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双季稻大面积扩种,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引进和推广,棉花广泛种植二、手工业(1)明中期以后,官营手工业衰落,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江南地区手工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以雇用劳动为标志),但发展缓慢(2)金属冶炼原料——明朝流行用焦炭冶炼。

(3)棉纺织业——松江在元明时期成为棉纺织中心,明后期棉布成为主要衣料。

(4)制瓷业:明——斗彩和五彩瓷;清——粉彩和珐琅彩三、商业(1)形成一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商业市镇。

(2)货币——白银广泛流通。

(3)农副产品大量投入市场。

(4)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增强。

(5)统治阶级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

从商朝到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①中国古代商业是在历代 *** 的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下②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③商业受官府控制色彩较浓;④城镇商业繁荣程度高;⑤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概括从先秦到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概况1、先秦商业模型先秦儒家一贯重视商品流通,充分肯定了商业的社会经济地位和作用,主张实行惠商政策,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商业发展的有效措施,并注重对商业的巨集观调控和规范。

“考先秦前之商业,自秦火过,无覆信矣!商业之贯通,要在交通之贯通,古今莫不其然。

”“郑国商人弦高以十二牛退秦师。

”先秦还是出现了不少商业思想,和商业兴荣的苗头,秦之统一在于商鞅,商鞅重农抑商。

中国古代最终只算得是农业社会而已,是农业而非商业,农业兴而秦乃霸天下。

2、秦汉时期商业初步发展秦汉以来,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使商业的发展比较艰难,重农抑商政策,秦汉至隋唐,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商业总体水平还不高。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商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

明清晋商会馆兴起探析

明清晋商会馆兴起探析
发 展 , 的手 中 。 当业 晋 商居 北 钱 典
商在 驰 骋 商界 的 同时 , 非常 重视 同 乡组 织的 建设 , 他们 的 不 断努 在 力 下形 成 了以 血缘 、 地缘 以及 行 业 为纽 带的 同 乡或 同行会 馆 。 关键 词 : 清 : 商 : 明 晋 会馆 中 图分类 号 : 2 K4 文 献标 识码 : A
历史 回廊
明清晋 商会馆兴起探析
张 权
( 州大学人文学院 , 江 温州 350 ) 温 浙 2 00
摘 要 : 清 时期 , 西 商人 率 先发 展 起 来 . 着 商品 经 济 的发 明 山 随 展 晋 商的 实力 不断 壮 大 .山 西 商人 逐 渐 走 出 家 乡从 各 个 商道 走 向 全 国各地 , 一步 步在 商 界站 稳 脚跟 。 凭着 艰苦 不 懈 的努 力 和执 着 的
市 丛载 》 记载 有 3 8所 。 为三本 书 写作 年代 不 同 , 间也有 新 的会 因 期 馆 产 生 。 致记 载 的会馆 总数 也不 一样 。 导 由此 反映 出清 道光 以后 在
1明清时期晋 商会 馆发展概况
明清 时 期 ,生产 力水 平 的提 高促 使 商 品经 济得 到 了 一定 程度
起 落 不常 , 者 方成 , 者 乃毁 。 ’此 时 不仅 晋 商其 他 商帮 也都 认 能 拙 ’ ① 识 到 :无 论 旧识 新 知 , “ 莫不 休 戚与 共 , 痛痒 相 关 ’ 当尽 可 能 的 团 囝应
山西会馆或倒闭或被行会公所取代。尽管如此仍尚存 4 所 。 5 其中 省馆有 9 , 所 仍居各省在京会馆数量之首。 此外还有县馆 2 4所 , 府
信 念 , 造 了以 山西籍 商人 为 主的晋 商集 团。他们 上 可直 通 中央政 缔

明清商学

明清商学

有德有才破格重用, 有德无才培养使用, 无德有才限制使用, 无德无才坚决不用。
• 二、做人 • “来之无当,去之甚速,钱财物业,来之 有道义,所当得者,必安享永远,若剥削贫 穷、蒙昧良善、智术巧取、贪嗜非义,虽得 之,亦守之不坚,非产败,儿必招横祸,人 命火盗,概不可测。” • “财溺于人,其爱义取者希。得起于众, 所争贪嗜者多。” • “人皆人,贪廉无辨。心非心,真伪难 知”
• 1.汇聚经商基本常识的代表作:如《新 刻天下四民便览三台万用正宗· 商旅 门》, • 2.商贾行为规范的代表作,如《士商类 要》、《客商一览醒迷》到《商贾便 览》; • 3.经商经验之谈的代表作;如《生意世 事初阶》、《贸易须知》; • 4. “坐贾”人员专业技术要求的代表作; 《典务必要》、《当行杂记》。

开中法大致分为开中(政府招标)报 中(商人投标)﹑守支﹑市易三步。报中是 盐商按照明政府的招商榜文所要求的,把粮 食运到指定的边防地区粮仓﹐向政府换取盐 引﹔守支是盐商换取盐引后﹐凭盐引到指定 的盐场守候支盐﹔市易是盐商把得到的盐运 到指定的地区销售。
• 2.纲运法 • 1618,巡盐御史龙遇奇在两淮大力推 行盐法改革,将淮南盐引分为十纲,每年以 一纲行旧引,九纲行新引。每纲20万引,每 引包括(7.64两,引价0.65,税3,运费3两) 这就是著名的“纲运法”。其实质是由官府 指定资本雄厚的商人为纲运商人,即纲商, 由纲商包揽承运官盐引所上纳的税银,纲商 包运的若干盐引即称为“纲”,或称为 “窝”、“窝本”、“窝引”。获得“窝本” 需要交纳巨资,而拥有巨资能够占得“窝本” 的盐商,大多是来自徽州和山陕之地的同姓


商贾大于农工,士大于商贾, 圣贤大于士。
何心隐《何心隐集》
• 士商异术而同志,以雍行之艺,而 崇士君子之行,又奚必缝章而后为 士也。 • 且耕者什一,贾之廉者亦什一, 贾何负于耕?

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及其影响

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及其影响

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及其影响明清时期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之一,商业发展也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一环。

在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下面从七个方面来论述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影响。

一、商品经济的显著发展明清时期,商业贸易的经济地位日益提高,经济活动的范围和贸易的规模空前增长,使得商品经济得到极大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以水运为主的海运贸易和陆上市场贸易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随着海禁的取消,海外贸易活动逐渐活跃,夷商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商品也走向世界市场,成为了世界商品流通的重要一部分。

同时,国内的农工商业互动频繁,商业经济成为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商业产业的兴盛和发展在明清时期,许多商业产业得到了发展,如石匠、木工、铜人、香火、竹器、玩具、刺绣、绸缎等,这些产业不仅繁荣了当地经济,而且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文化。

三、商业组织的兴起在明清时期,随着商业发展的进一步加强,商业组织也逐渐兴起。

例如,当时的行会、同业公会和公司都成为了商业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承担了经济联合和政治联合的双重角色,代表商业界向官府要求采取政策措施,以保护商业的利益。

四、货币的普及和发行明清时期货币的普及和发行程度大大提高,随着经济发展的加强,黄金、白银、铜钱等不同面值的货币也在金融市场逐渐被广泛使用。

在这一时期,首次出现了商业公司和银行,这为现代金融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五、商业道德的形成在明清时期,中国商人的道德要求和信用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传统的商业道德强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精神,商人的商业道德和商业信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商业交易也更为和谐。

六、带动了文化艺术的发展和进步随着商业的发展,文化艺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如《红楼梦》、《西游记》等文化名作在此时期诞生。

商业的繁荣使得艺术家、文人士绅等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他们可以投资建设艺术街区、赞助文学创作和艺术品制作等活动,使得中国文化艺术有了更高的飞跃和较长时间的繁荣。

明清商帮心得体会500字

明清商帮心得体会500字

明清商帮心得体会500字明清商帮是指明朝和清朝时期的商业组织及其相关商业活动,它在中国商业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在研究明清商帮的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其历史背景、结构特点和对中国商业发展的影响,同时也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奉献精神。

首先,明清商帮在中国商业发展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在明朝时期,由于国家政策对商业活动的限制较少,商帮得以广泛发展。

明朝时期的商帮多为地区性的组织,以同乡互助为核心,通过共同承担风险、资源共享和信息流通等方式,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商业网络。

到了清朝时期,随着国家政策对商业的限制增加,商帮开始向全国范围内扩展,并逐渐开始专业化和规模化经营。

无论是明朝还是清朝时期,商帮都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次,明清商帮的结构特点体现了智慧和创新精神。

明清商帮通过建立商会、贸易组织等形式,将商人们组织起来,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商业网络。

在这个网络中,商帮通过分工合作、资源共享等方式,实现了利益最大化。

同时,商帮还通过独特的信用体系,对内部成员进行监督和约束,保证了商业交易的顺利进行。

这种结构特点体现了商帮成员的智慧和创新精神,他们能够通过合作和共享,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最后,明清商帮的发展对中国商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商帮的发展促进了贸易的繁荣,使得中国商业逐渐走向了繁荣发展的道路。

其次,商帮的发展使得商人的地位逐渐提升,商人群体开始在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无论是在明朝还是在清朝时期,商帮成员常被国家任命为商务官员,参与商贸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再次,商帮在中国社会中起到了一个联系和平衡各方利益的作用。

商帮的存在使得商业交易更加公平、有序,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了保障。

综上所述,明清商帮在中国商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发展不仅体现了商人们的智慧和创新精神,也对中国商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研究明清商帮让我深刻认识到商人的聪明才智和奉献精神,在今天的商业活动中,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经验和智慧,以推动经济的繁荣发展。

明清时商帮的知识点

明清时商帮的知识点

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商业活动也十分繁荣。

商帮在这个时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明清时期商帮的一些知识点。

一、商帮的定义和起源商帮是指一群商人或商业家族组成的组织,以经商为主要活动,共同合作、互助共赢。

商帮起源于中国古代,到了明清时期已经成为了一个相对成熟的商业组织形式。

二、商帮的组织结构和特点商帮的组织结构一般分为总厂和分厂两级。

总厂是商帮的最高机构,负责整个商帮的经营和管理,由商帮的领导人担任。

分厂则是商帮的基层组织,分为不同的行业或区域,负责具体的经营活动。

商帮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互助合作:商帮内部成员相互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分享风险和利益。

2.信用体系:商帮成员之间建立了相对稳定的信用体系,通过信用来推动商业活动。

3.专业分工:商帮内部成员根据各自的专业能力和资源进行分工合作,提高效率。

4.地域性:商帮一般以地域为单位组织,形成了各地的商业联盟。

三、商帮的经营活动商帮主要从事商品贸易、金融业务和行会活动等方面的经营活动。

1.商品贸易:商帮通过购买和销售商品来获取利润,其中包括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

2.金融业务:商帮在金融领域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包括放贷、兑换货币、开设票号等。

3.行会活动:商帮会积极参与行会的组织和管理,为行会成员提供支持和保护。

四、商帮的贡献和影响商帮在明清时期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促进经济繁荣:商帮的兴起促进了商品流通和贸易发展,推动了经济的繁荣。

2.财富积累和社会地位提升:商帮成员通过经商获得了丰厚的财富,提升了自己的社会地位。

3.文化交流和传播:商帮的活动促进了不同地区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传播,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多样性。

总结起来,明清时期的商帮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商帮的组织结构和特点、经营活动以及对经济和社会的贡献和影响都是我们了解明清时期商业活动的重要知识点。

试析宋元明清时期商业的繁荣及其对思想、文艺的影响

试析宋元明清时期商业的繁荣及其对思想、文艺的影响

试析宋元明清时期商业的繁荣及其对思想、文艺的影响试析宋元明清时期商业的繁荣及其对思想、文艺的影响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夏克传邮码:528100一、宋元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原因与表现(一)宋元时期是古代商业发展的高峰时期宋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宋代商品的种类多,城市商业贸易活动繁荣,甚至出现了夜市。

在宋代不仅国内贸易兴盛,而且民族之间贸易和对外贸易都很繁荣。

元代,国家空前统一,商业继续繁荣。

(二)明清时期的商业繁荣明清时期由于农产品的商品化加强、手工业进一步发展、国内外商品市场的扩大以及白银的广泛使用等原因,商业出现了繁荣的现象。

商品市场的扩大和商业资本的活跃,使得拥资百万、千万的富商层出不穷,形成区域性的商人群体,他们实力雄厚,社会地位大大提高,形成徽商、晋商、宁绍商人、闽商等大商帮。

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①商业市镇兴起;②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③农产品商品化加强;④形成许多地域性、行业性的大商帮。

二、宋元明清时期商业繁荣对思想、文艺的影响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宋代以来,商品经济有了极大的发展,除了冲击传统自然经济外,对当时主流思想、文学与艺术也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成为宋元明清时期出现对儒学思想的批判、文学艺术产生、发展的重要原因,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文学艺术的内容与特点。

(一)对主流思想的冲击商品经济的冲击和程朱理学丧失活力,是明清之际思想领域发生巨大变革的根源。

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出现,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明末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工商业地位日渐突出。

“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受到了尖锐的挑战。

明末进步思想家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工商皆本”主张的提出,反映了市民阶层发展经济的要求,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带有初期的民主思想的色彩,具有进步作用。

这是一种适合经济发展需要的正确思想,但在当时并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二)对书法的影响1、宋代——崇尚意趣、忽略法度的原因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文风很盛,又因当时理学的发展,使人们在文艺审美上也出现了新的特点:强调表现心境和意趣。

中国商帮发展史

中国商帮发展史

中国商帮发展史
中国商帮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它反映了中国商业活动的演变和商人在历史中的地位变化。

以下是中国商帮发展史的一些主要阶段:
1.古代商业:在古代,诸如丝绸之路等贸易路线的形成促进了中国商业的发展。

商人通过陆路和海路进行贸易,推动了文化和商品的交流。

2.明清时期:明清时期,商业逐渐繁荣。

特别是明朝后期和清朝早期,商帮的形成和发展更为明显。

商人通过组织商帮来保护自己的商业权益,促进商业合作。

3.南洋华侨商帮:南洋华侨商帮是指那些在东南亚地区兴起的华人商业组织。

这些商帮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兴起,涉足范围广泛,包括矿业、种植园、金融等领域。

4.近现代变革:近代以来,中国商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清朝末期,中国经历了诸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变革,商业活动也受到了影响。

随着社会的动荡,商人的地位和商业组织形式也发生了变化。

5.改革开放:1978年以来,中国进行了经济改革开放,商业活动进入了新的阶段。

私营企业兴起,市场机制逐渐建立,商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6.当代商业:随着中国经济的继续发展,商业形态也在不断演变。

现代中国商业包括传统的零售、制造业,也涵盖了电子商务、科技创
新等领域。

大型企业和国际化商业在中国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总体而言,中国商帮的发展史反映了中国商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状况和商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演变。

从古代的丝绸之路到当代的全球商业舞台,中国商业一直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及其对社会经济影响

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及其对社会经济影响

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及其对社会经济影响明清时期是中国商业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它对于中国古代商业体系的完善和现代商业的孕育具有重要意义。

在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变革和商业发展形成了相互促进的关系,商业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

一、商业发展的原因商业的发展与国家政策和社会经济的变化密不可分。

明清时期,在政治上,中国经历了明朝灭亡、清朝兴起、乾隆盛世等重大事件,它们对商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经济上,明朝结束了三百多年的战乱,开启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新时代,这催生了一批商贾阶层的崛起;清朝则在土地制度和税收政策的方面进行了调整,对商业活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同时,海外贸易的兴起和对外开放也给商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二、商业网络与商业中心明清时期商业网络逐渐形成,以南京、杭州为中心向东、南、西扩散至全国各地,使明清时期成为了商业繁荣的一段历史。

在苏杭两地,“商快”成为了早期商贸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

杭州被称为“东方商都”,它集中了大量商贾,同时成为了中国的纺织生产中心和丝绸贸易的重要站点。

南京则是中国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商业节点。

在北方,北京和杭州并列成为最大的商业中心,周村、山东和开封也逐渐成为商业中心。

三、商业贸易的发展在明清时期,商业贸易成为了中国各地最主要的经济活动之一。

这种贸易包括中国内地的商贸和海外贸易。

明清时期中外贸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广州成为商业的窗口,它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城市。

广州的商业网络辐射至周边城市,如海口、汕头和香港等。

同时,明清时期的外国商人也更多地进入中国内地,新马泰地区成为了中国的对外贸易窗口。

在内部,明清时期的商贸以丝绸、茶叶、瓷器等为主要贸易商品,它们的生产和流通都在商业中心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四、商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方面,商业在实现货物流通的过程中,为商品的生产和消费提供了便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明清晋商与徽商兴起的原因及其商业伦理

明清晋商与徽商兴起的原因及其商业伦理

者在 国家各级公署 中专 门设立阴阳学 ,大清会典》 “ 《 日:凡阴阳家 , 由直省有 司官择明习术数者, 申督抚
咨部 给札 为 阴 阳学 , 州县 各一 人 , 日正术 H 府 府 日典 术 , 日 训术 , 县 以辖 日者形 家之 属 , 其幻 妄 惑 民 , 禁 郡 邑有大 典礼 , 兴作 ,卜日候 时用 之 。 所谓 “ 大 ” 日者形 家 之属 ” 即天文 地理 、 , 风水 堪舆 之学 , 明清各 地
合一思维 的影响 , 追求天地人三才合一 ,道德经》 《 所谓“ 人法地 , 地法天” 《 ,易经》 所谓“ 仰观天文 , 俯察
地理 ”,观乎 天文 , “ 以察 时变 ”讲 的就是 天 文地 理对 地域 文化 的影 响 , 《 官》 , 故 周 有保 章 氏“ 以星 土辨 九 州之 地 , 所封 封域 皆有 分 星 。 … 《 ” 史记 》 因此 首创 “ 天官 书 ”,汉 书》 为 “ 文 志 ” 并 创 “ 《 改 天 , 地理 志 ” 此 ,
强多豪杰” , 大同府“ 民鄙朴 ,- Lc 好射猎 , 其 O ̄3 , ' 士人劲直” , 绛州 “ 人性 刚一 , t 多勇敢 ” , 8 - [ 代州
“ 野勇 悍 ” “ 武少文 ”2 等 。 质 、多 [1 4
高等 学校省级教 学团队《 中国历 史与 文化》 建设项 目阶段性成 果。 作者简介 :丁希 勤(9 4一) 男, 徽怀宁人 , 17 , 安 副教授 , 博士 , 安徽大学历 史学在读博 士后 , 合肥 ,30 9 20 3 。
15 5
明 清 晋 商 与 徽 商 兴 起 的 原 因及 其 商 业 伦理
白虎 , 朱 雀 , 玄武 , 南 北 山西为 白虎 , 为将 军 , 《 书》 “ 故 汉 谓 秦汉 以来 , 山东 出相 , 山西 出将 。 东 方 于五 行 ” 为木 , 于五脏 为肝 , 通 于 目, 、 肝 木 目为相 , 日山东 出相 。 故 白虎为 武神 , 山西 民俗 多强 悍 。如 太 原 府 民俗 “ 故 不甚 机 巧 , 颇 劲 悍 , 于戎 马 ” , 阳府 “ 然 习 平 刚

明清徽商的兴衰史

明清徽商的兴衰史

明清徽商的兴衰史徽商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商帮。

它起于安徽,却成就于安徽以外的地方,比如说扬州。

当然,和胡雪岩一样,古代很多徽商都是凭借权力的关照而获得“特许经营权”的,所以最后也失败于政商关系。

在两三百年前徽州这一带的自然条件不是很好,交通不是很方便。

在徽州有一句土话,叫作“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意思就是,这个地方缺吃少穿的,物资匮乏,生活不容易,上一辈子没修好才生在这儿,长大了赶紧扔出去。

正因为物资匮乏,经济环境恶劣,才使得徽商在自由打拼的过程中,拼出了一条自己的路。

徽商有很长的历史,最广为人知的是明清时代的徽商。

他们是如何飞黄腾达的呢?这要从明朝初年说起。

明朝初年,北元的势力还很强大,所以政府就在北方屯集了大量的军队。

为了供应军粮,政府颁发了一道命令:谁能够把军粮送到前线,就给谁多少原盐。

也就是吃的那个盐。

这样的话,通过奖励一些卖盐的指标,来弥补送粮食的成本,刺激商人的积极性。

最早干这件事的是山陕商人,也就是山西和陕西的商人。

他们离得近,当然得到一些地利。

可是当时管理盐政的机构设在扬州。

山陕商人在扬州人生地不熟,即便运了粮食,拿到了指标,但把指标换成钱,换成现银,换成真实的财富,他们一直做得不顺,于是干脆把这个指标倒给了徽商。

山陕商人的这种做法放在现在来说,就叫炒卖指标。

慢慢地,徽商手上积攒的盐的指标,当时叫“盐引”,越来越多。

政府管盐不仅管指标,还管销售地点,盐商只能卖到指定的地方,这叫“引岸”,说白了是为了保护盐商的利益。

在当时,食盐的利润率大概有800%。

所以只要有了这些“盐引”,徽商当然就大展拳脚,快速积累起巨大的财富。

比如乾隆时期被称为“扬州八大商”之首的江春,担任两淮盐业总商四五十年,被誉为“以布衣结交天子”的“天下最牛徽商”。

乾隆几次下江南,都不愿意住在行宫,而宁愿住他家里面。

乾隆身上有点私房钱,也不愿意交给内务府的人,更不会交给户部,宁愿交给江春帮他理财。

明清徽商兴起的原因

明清徽商兴起的原因

明清徽商兴起的原因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初步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出现了商帮,徽商也就是那个时候兴起的。

那么,下面就由店铺告诉大家明清徽商兴起的原因吧!明清徽商兴起的原因明代成化以前,徽商经营的行业,主要是“文房四宝”、漆、扣和茶叶.成化以后,因明王朝改变“开中法”,把商人输粮边区,换取食盐,在一定区域贩卖的方法,改为商人在产盐地区纳粮给盐,听其贩卖.这样一来,重要产盐地区一一两淮、两浙,成为盐商集聚中心,徽商占人地之利,逐渐以发展盐业经营而雄飞商界.徽商产生条件1、古徽州处“吴头楚尾”,属边缘地带,山高林密,地形多变,开发较晚。

汉代前人口不多,而晋末、宋末、唐末及中国历史上三次移民潮,给皖南徽州送来了大量人口,人口众多,山多地少,怎么办?出外经商是一条出路。

2、丰富资源促进了商业发展。

徽商最早经营的是山货和外地粮食。

如利用丰富的木材资源用于建筑、做墨、油漆、桐油、造纸,这些是外运的大宗商品,茶叶有祁门红、婺源绿名品。

外出经商主要是经营盐、棉(布)、粮食等。

3、徽文化塑造了徽商的品格—儒商,以儒家文化来指导经商。

4、明清是我国商品经济较发展的时期,明清已有资本主义萌芽,这是徽商鼎盛之时。

徽商发展时期的特点1、遍布全国,与晋商齐名,到处有徽商足迹。

2、经营品种广泛,盐、棉(布)、粮食、典当、文具笔墨(文房四宝)。

3、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小本经营、由小到大。

4、资本雄厚。

如休宁人任福光在江淮从事贩盐,拥有船等4艘,所销之盐占淮盐的1/2以上。

清乾隆末年,关税盈余每年85万两银子,而出口商品中徽商的茶叶为第一位。

扬州从事盐业的徽商拥有资本四千万两银子,而当时清朝的国库存银仅7000万两。

5、经营之道。

信守的经营理念是“讲道义、重诚信”“诚信为本、以义取利”,在市场上取得良好信誉。

6、获利致富后回报家乡,兴办社会公益事业、慈善事业。

1805年黄河淮河大水,扬州徽商捐大米6万石,200万两银子。

试论明清时期徽商发展的原因与作用

试论明清时期徽商发展的原因与作用

试论明清时期徽商发展的原因与作用摘要:明清时期,徽商的崛起是我国商业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徽商的成功既是因为客观环境造成的长久的经商历史,也有着主观上的原因,徽人“以儒入商”使得徽籍官员为徽商撑起了保护伞,也使得其获得社会上的认同,使得徽人在共同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形成“众帮众”的大商帮。

关键词:徽商环境儒商庇佑明清时期,徽商的强势兴起是商业经济史上令人瞩目的现象,本文所知的徽商是指谓以徽州本土为联结纽带的庞大的商帮集团。

这支明代中叶至清道光年间中国最具实力和影响的商帮,曾雄踞华夏商界达三百年之久。

徽商在明清时期的兴盛是有着主客观方面的原因的。

1、客观环境地域的影响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的人”,徽商的形成发展是与徽州商人所处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关系的。

徽州多商贾的直接动因就是由于人地矛盾所引发的生存危机。

徽州地处万山丛中,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不利,明代顾炎武认为:“徽郡保界山谷,土田依原麓,田瘠确,所产至薄,独宜菽麦红虾籼,不宜稻粱。

壮夫健牛,日不过数亩,粪壅缉栉,视他郡农力过倍,而所入不当其半。

又田皆仰高水,故丰年甚少,大多计一岁所入,不能支什之一。

小民多执技艺,或贩负就食他。

郡者,常十九。

⋯⋯中家而下,皆无田可业。

徽人多商贾,盖其势然也”1土地贫瘠,依靠土地不能过上富足的生活,人地矛盾刺激着人们不能靠着土地过活,被迫出外谋求出路,外出经商作为一种谋生手段,有必然性。

徽人“出贾风习已久”,据相关史料记载,东晋时期,徽州商人就应运而生。

《知新录》上说,“盖新安居万山之中,土少人稠,非经营四方,绝无治生之策”,早在东晋时代,就有不少徽州人因“居万山之中,地少人稠”,而不得不“经营四方”,开始商业活动了。

到了明代嘉靖至清代乾隆末年的三百多年间,是徽商发展的黄金时代。

这时,徽商营业人数之多,活动范围之广,经营资本之厚,皆在当时各地商人集团之列。

据徽州地方志记载,“农十之三,贾七焉”,“以货殖为恒产”;甚至说“田少民稠,商贾十之九2”。

明清时期工商业经济的兴起与发展

明清时期工商业经济的兴起与发展

明清时期工商业经济的兴起与发展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经历了从明朝到清朝的政治变迁,同时也是工商业经济的兴起与发展的时期。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说明工商业经济的兴起与发展。

一、商业贸易的兴盛明清时期商业贸易逐渐兴盛起来,尤其是清朝的发展更加迅猛。

清朝统一全国之后,开启了广泛的海外贸易。

此外,清朝时期还出现了一些商业城镇,以苏州为代表的商业城镇成为经济活动的中心,与此同时,从安徽、湖南、广西等地向各个省市输送物资,也出现了一些其他的商业城镇。

商业的兴盛和发展也伴随着商业资本的形成和壮大。

商人垄断了贸易、地产和制造业等领域,形成了一些支配经济的商业资本家家族。

他们投资商业和金融活动,参与生产经营,聚集财富。

同时,随着市场的扩大和消费观念的变化,对奢侈品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二、工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工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特别是清朝时期,传统的手工业生产逐渐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变,出现了一些以水力和风力为动力的机械作坊,用以缩短生产过程和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纺织业、造纸业、铜器、酒坊、茶坊等行业逐渐发展,为工商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清朝采取了一些制度措施,推广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了工业技术的发展。

三、交通运输的发展明清时期交通运输也得到了发展,在交通运输方式上,清朝时期逐渐发展了广运河、京杭大运河等运输工具,并连续修建了数十年时间,为物资运输提供了方便。

同时,随着官员和商人活动范围的扩大,邮局网络也逐渐建立,成为清朝时期重要的传播工具。

四、货币的流通货币的流通对于工商业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明朝初期,货币流通基本上还是以铸铜钱为主。

到了清朝初期,货币流通已经逐渐开始铸银币和铜元,此外,清朝还实施了通行金、银、钞和贝,从而为货币的流通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总之,明清时期的工商业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从而为中国经济奠定了基础。

在工业、商业、交通和货币等多个方面的发展,反映出了当时中国经济的繁荣和盛世的特点。

明清浙江地域多商帮兴起原因分析

明清浙江地域多商帮兴起原因分析

明清浙江地域多商帮兴起原因分析【摘要】明清浙江地域多商帮兴起有其必然。

浙东文化“经世致用”、“工商皆本”思想的深刻影响,经商传统的根深蒂固,人多地少倒逼经商,水陆交通的便利,农业由单一向多种经营的转变,手工业的兴盛与专业生产区的出现,城镇的兴起,商业与贸易的繁盛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使商帮在浙江地域内相继涌现。

【关键词】明清浙江多商帮兴起影响因素明清时期,浙江狭小地域内有多个商帮兴起,龙游帮、湖州帮、宁波帮、绍兴帮、杭州帮等,多商帮的兴起和发展不是偶然的,而是当时浙江经济发展、人文思想孕育的一个必然结果。

一、浙东学派经商思想的影响明清之际由黄宗羲开创的浙东学派,是浙东地区发达的商品经济和中华民族经世致用的文化传统相结合的思想成果。

自成一体的浙东文化中的“经世致用”、“实功实用”、“工商皆本”思想,孕育了浙江人强烈的经商意识,因此,根深蒂固的重商思想和经商传统是浙江地域多商帮兴起的原因之一,形成了深厚的民间经商基础和庞大的商人群体阵容。

浙东学派的重要的思想取向是“经世致用”,对浙江地域经商思想的影响,主要体现再以下几个方面。

1、经世致用思想黄宗羲等一批具有经世精神的浙东知识分子依据市民社会的生活规则批判君主专制制度和程朱理学,竭力反映“士、农、工、商”的利益,要求经书研究要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的方案,反对空谈。

明末清初,经世致用之学大兴,形成了一股有影响的社会思潮,生活在浙江地域内的人们深受浙东学派思想的侵染,在浑然不自觉中深深刻上了“经世致用”,思想的烙印。

“经世致用”思想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地方人文精神的实质,强调个性、个体、能力、功利、注重实际成为他们的主导思想。

2、工商皆本思想在经济观念上,浙东学派揭示了“工商皆本”的合理性。

历代封建统治者都把“重本(农业)抑末(工商业)”作为基本国策。

明清时期,统治者更是变本加厉地推行这一国策,规定“各守其业,不许游食”,严禁弃农从商。

商帮发展历程特点

商帮发展历程特点

商帮发展历程特点商帮是中国传统社会中一种特殊的经济组织形式,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中国的商业活动中,商帮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引领作用。

下面将从商帮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两方面进行阐述。

商帮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古代商帮的兴起。

商帮最早可追溯到商代和西周时期,那个时候商帮主要是由商人、手工、贸易、贩卖、运输等人组成。

商帮在商业交往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其主要经济活动包括从事商品流通、资本融通、外商往来等。

目的是为了获取商业利润。

在运作过程中,商帮注重商业的合规与规范,并通过建立专业性的机构,如商会和商会会所等,以协调和维护商业利益。

第二阶段是明清时期商帮发展的鼎盛时期。

在明清时期,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商业活动不断发展。

商帮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高度发展。

商帮遍布全国各地,形成了一个极其庞大的商业网络。

商帮在此期间获得了更多的商业利润,积聚了更多的财富。

在这个时候,商帮通过整合资源、扩大经营规模、增加商业合作伙伴等方式,进一步加强了自己的实力。

第三阶段是现代商帮的崛起。

在近现代,商帮面临了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社会经济的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兴起,商业活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商帮面临着国内外企业的竞争,以及新兴商业模式的冲击。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商帮开始转型升级,它们寻求与现代企业合作,加强科技创新,并通过扩大品牌影响力和提高服务质量来增加竞争力。

商帮的发展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商帮具有较强的组织性和凝聚力。

商帮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建立自己的组织机构,如商会、商行等,以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其次,商帮倾向于聚集在某一地区或行业,并形成利益共同体。

商帮内部成员之间通过密切的合作关系,相互支持,共同发展。

再次,商帮注重传承与创新的平衡。

商帮在发展过程中,既尊重传统,传承历史经验,又积极创新,适应市场需求。

最后,商帮在发展过程中注重维护商业利益。

商帮更注重商业道德与商业规范等,以维护商业利益和行业的良好发展。

明清河南武安商人兴起的历史背景

明清河南武安商人兴起的历史背景

明清河南武安商人兴起的历史背景摘要:武安商帮是明清时期形成的典型商人集团,在明清时期的河南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其形成商帮有多种因素,武安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得天独厚的资源与物产,使这一地区具备了发展商业的物质基础,明初大量的移民,又使这一地区生齿日繁,而与之四方相邻的市镇的发展,集市的兴盛,社会经商观念的转变等因素,也使当地民众具有了一定的经营商业的理念,正是在这种复杂的自然、历史、地理、社会等因素的多重冲击下,武安人才走上了商业贸易的道路。

关键词:武安地区;历史背景;商人集团明清时期形成的众多商人集团,主要集中在长江和黄河两大流域的中下游地区,具有非常强烈的地域特征,这些商人集团多以自己所在的区域,如省、府、区命名。

明清时期河南北部地区,出现了大量“性健喜武,以财自雄”的武安商人。

武安商人兴起于河南彰德武安,故称之为武安商人。

他们是以彰德府武安县为中心,向四周渗透发散的商人群体。

武安商人是以经营药材、丝绸和棉布为主体的,同时包括油料、竹器、铁货等行业,本文考察明清时期武安商人的兴起背景,通过研究武安地区自然地理环境以及区域社会背景,分析武安商人兴起的原因。

一、武安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武安地处河北、河南两省交界处,西倚太行,东望平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由于武安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据史书记载:“昭襄王二十九年(前278)白起为武安君。

”秦名将白起“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

刘邦建立西汉王朝之后,武安隶属于魏郡,正式成为国家管辖的一个县。

1983—1984年在湖北江陵张家山247号墓出土了大量汉简,所属《秩律》的一枚汉简“记载了汉初诸县长官的品秩。

其中明确记载当时武安地区长官品秩为六百石,按官制规格应为一个大县的县令。

据此可以推断出,当时的武安县大致有人口一万多户,经济应该比较发达。

在此后的两千多年里,武安一直作为一个县保存下来。

明清时期,武安均属河南北部彰德府管辖。

明清徽商兴起的原因

明清徽商兴起的原因

明清徽商兴起的原因
明清时期,徽商的兴起有以下几个主要的原因:
一、地理环境因素
徽商兴起与安徽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安徽位于长江中游的交通枢纽地带,地势东高西低,交通便利,使得安徽成为商贾云集之地。

同时,安徽地区富饶的农产品和矿产资源也为商人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二、政治经济条件
明清时期,徽商兴起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条件密切相关。

明朝实行的官僚制度,使得地方官员一般不能经商,因此商人在地方政治经济中的地位有所提升。

同时,明朝后期由于战乱频繁,使得官员的岗位不稳定,而商人在商业上则更加稳定,所以有更多的投资和经商机会。

三、金融制度
徽商兴起还与徽商自身的金融制度有关。

徽商以其先进的金融手段而闻名,例如“五亏法”和“三单攻坚法”等。

这些金融手段使得徽商能够有效地控制风险,提供贷款和融资服务,从而吸引了大量的商人前往徽商集聚的地区经商。

四、徽商文化和商业道德
徽商自身独特的文化和商业道德也是其兴起的原因之一、徽商重视家族观念和家族企业的传承,世袭经营的制度使得徽商在商业上有着长久的竞争力。

徽商注重商业诚信和信誉,讲究道德操守,尊重契约精神,这种商业道德使得徽商能够建立良好的商业关系,从而扩大商业网络。

五、对外贸易
综上所述,明清时期徽商兴起的原因有地理环境因素、政治经济条件、金融制度、徽商文化和商业道德以及对外贸易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这些因
素相互作用,使得徽商能够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当时中国商业最为发达的
商人群体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析明清商帮的兴起明清时代我国社会经济出现了一种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地方商帮和大商人资本的兴起。

在小农经济时代,由于受到诸多环境因素的制约,我国各地商界形成了“帮”的概念,“帮”是“商”的支撑,行“商”必有“帮”。

“商帮”是中国历史上由地域关系联系在一起的商业集团。

商帮是在古代商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商品的流通范围在本地狭小范围内满足不了需要了,因此就需要结帮联伙走出去采购或者是推销。

作为一个“商帮”,应该是具备五个条件,第一,在这个地区要有相当发达的商业;第二,有一批积累了大量资本的巨商作为中坚;第三,在经营、制度、文化等方面存在不同于其他商业集团的特点;第四,许多独立的商家出于经营和竞争的需要组成以地域为纽带的松散联合;第五,在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

按照这些条件,中国历史上有十大商帮:山西以晋中为中心的晋商,歙县、婺源等徽州六县的徽商,与晋商同时兴起、亦被称为晋商小兄弟的陕商,临清、济宁、聊城、烟台这一带的鲁商,以龙游县为中心(包括常山、衢县和江山五县)的龙游商,西洞庭山(现在吴县的东山镇和西山镇)的洞庭商,江西由人口流动形成的江右商,以浙江为中心的浙商,苏州西南吴县境内太湖中东、以福建沿海为中心的闽商,以广州、佛山一带为中心的粤商。

这十大商帮大体上崛起于明清时期,尽管时间并不相同。

商帮历史上曾经辉煌,商帮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重新显露新的生机。

商帮的起源中国历史是一部漫长的封建史,重义轻利的儒家文化和农耕经济的主流使得市场经济之花迟迟难以萌发。

可事实上,人类社会一直就未曾离开过商人的活动。

据考证,商人(或商业)的商,最初是个原始部落的名字,其部落位于今河南省商丘的南部地区,其部落始祖名叫契。

因契跟随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此。

契的第十代孙名叫王亥(公元前16世纪)。

王亥从事牧业而擅长经商。

他的第四代孙子汤灭了夏(公元前1551年),又迁都于殷,故商又称殷,而商人仍自称为商。

后来,周灭殷以后,周公(姬旦)告诉殷的遗民,要求他们继续经商。

而殷商之人善于经商,周朝人便将从事这种行业的人成为商人。

伴随几百年商品经济的发展,到明清时期商品行业繁杂和数量增多,商人队伍日渐壮大,竞争日益激烈。

而封建社会统治者向来推行重本抑末的政策,在社会阶层的排序中,“士、农、工、商”中商也是屈尊末位。

对于商人而言,国家没有明文的法律保护,而民间又对商人冠以“奸商”的歧视。

因而,在那样的年代,商人利用它们天然的乡里、宗族关系联系起来,互相支持,和衷共济,于是就成为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和市场价格的制定者和左右者。

同时,商帮在规避内部恶性竞争,增强外部竞争力的同时更可以在封建体制内利用集体的力量更好的保护自己,于是商帮就在这一特定经济、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了。

商帮的特点这十大商帮都有各自的不同之处。

1、晋商学而优则贾十大商帮中最早崛起的就是山西商人。

历史上,山西商人称为晋商。

晋商是明清时国内最大的商帮,在商界活跃了500多年,足迹不仅遍及国内各地,还出现在欧洲、日本、东南亚和阿拉伯国家,完全可以与世界著名的威尼斯商人和犹太商人相媲美。

晋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但真正崛起在于明代,至清乾隆、嘉庆、道光时期已发展到鼎盛。

到清朝中叶,山西商人逐步适应金融业汇兑业务的需要,由经营商业向金融业发展,咸同(1851年~1874年)时期山西票号几乎独占全国的汇兑业务,成为执全国金融牛耳的强大商业金融资本集团。

并形成山西北号(票号)南庄(钱庄)两大晋商劲旅。

晋商规模如此之大,延绵时间如此之长,经商领域如此之广,靠的是什么?晋帮有自己的经商秘诀:一方面以地域和血缘关系为纽带,凝聚本帮商人的向心力;用传统道德规范经商的行为;寻求政治上的靠山,庇护本帮的经商活动。

另外一个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晋商家族的重要传统之一学而优则贾。

据说晋商家族中一二流的读书子弟去经商,三四流的子弟才去参加科举考试,甚至出现过获得功名后不做官而从商的进士。

这就表明,晋商学而优则贾的理念深深隐藏在心中。

正因为如此,晋商的文化程度相对于其他商帮是比较高的,他们的经营模式也是最先进的,股份制、资本运作等现代经营方式,已经在他们身上萌芽。

晋商不仅是商人,也是有学识之人,言传身教,治商有方,并在家族内形成重教之风。

2、徽州商帮贾而好儒徽商与晋商齐名,作为中国商界中的一支劲旅,徽商曾活跃于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以至日本、东南亚各国和葡萄牙,“无徽不成商”叫遍天下。

其商业资本之巨、从贾人数之众、活动区域之广、经营行业之多、经营能力之强,都是其他商帮所无法匹敌的,在中国商界称雄数百年。

徽州人都是经商能手,他们善于分析和判断经济形势,在买贱卖贵的不等价交换中牟取厚利,大规模的长途商品贩运是徽商致富的一个重要途径,另外,囤积居奇、特权牟利、牙行制度、高利贷等,也是不少徽商致富的手段。

徽商与其他商帮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儒字。

徽州是南宋大儒朱熹的故乡,被誉为儒风独茂。

因此,徽商大多表现贾而好儒的特点,他们的商业道德观带有浓厚的儒家味。

徽商以儒家的诚、信、义的道德说教作为其商业道德的根本,使他们在商界赢得了信誉,促进了商业资本的发展。

这可以说是他们经商成功的奥秘所在。

由此看出,徽商身上,既充满优秀传统文化的烙印,又有和时代发展相适应(或超前)的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

他们懂得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有驾驭市场变化的能力。

他们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于一身,恪守做人第一,经商第二的准则。

商人的务实和精明,加之厚重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得他们处处体现着儒家理想人格的魅力。

总之,儒商是属于有知识、有道德、有谋略、会赚钱的人。

3、陕西商帮行道多多在明代的商界里,山西与陕西商人为了对抗徽商及其他商人的需要,常利用邻省之好,互相结合,人们通常把他们合称为西商或是山陕商帮。

西商在明代前期的势力很大,他们从经营盐业中获得厚利,可惜利益的原因使他们内部开始分化,陕西盐商与山西盐商分道扬镳,最终陕西盐商到了四川独立发展,这也为陕西商帮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

陕西商帮生财的行业较多,在这一点上他们与江西商帮相似。

陕西商帮是一个综合性的商帮,他们对财富的追求与一般商帮相同:尽可能追逐厚利,如果不行,就退而求其次。

陕西商帮以盐商最为著名,布业、茶业和皮货业也是陕西商帮盈利的重要途径。

但是陕西商帮见识短浅,在各个方面都无法与晋商相比。

而对于商业资本的使用上,陕西商人采取的是土财主方式,很少有人投资手工业,这与江南地区商人积极发展手工业的情况恰恰形成鲜明的对比。

4、山东商帮诚实本分山东商帮是山东人,自然具有山东人的特点:质朴单纯,豪爽诚实。

正因为如此,与别的商帮相比,山东商帮的致富之道显得单纯,直截了当。

山东商帮的致富之道,概括起来,就是长途贩卖和坐地经商的商业经营方式,讲求信用的商品道德以及规范的商业行为。

同时,山东商帮里面,主要是大官僚、大地主兼大商人,因此,大部分是封建性的商人。

这也决定了山东商人所走的道路及商业资本的流向是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

虽然山东商帮的致富之道,相对其他商帮来说实在是没有什么高明的地方,但他们的这些经验和经营方式非常实在,生意做起来踏实。

5、龙游商帮海纳百川当徽商、晋商在商场争雄之时,冷不防在浙江中西部崛起一个颇有影响的龙游商帮。

历史上所称的龙游商帮,实际上是衢州府商人集团,其中以龙游县商人人数最多,经商手段最为高明,故冠以龙游商帮。

龙游商帮虽地处偏僻,却有着开放的心态,在观念上也比较新潮。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上,即投资上的敢为天下先精神和海纳百川的肚量。

明清时期,许多商人将经营商业所赚得的资金用来购买土地或者经营典当、借贷业,以求有稳定的收入。

而龙游商人敏锐地意识到,要获得更多的利润,必须转向手工业生产和工矿产业上。

他们果断地投入于纸业、矿业的商品生产,或者直接参与商品生产,使商业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给当时封建社会注入了带有雇佣关系的新生产关系。

龙游商人还不排斥外地商帮对本乡的渗透,并且相处友善,吸收外地商人于己帮,推进了龙游商帮的发展。

龙游商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海纳百川的肚量,是他们良好的经商心态的反映。

他们虽然是出自一个偏僻之地,既无官府支持,又无强大的宗族势力作坚强后盾,但他们却能在强手如林的各大商帮中崛起,自立于商帮之林。

6、洞庭商帮善于审时度势几乎就在龙游商帮兴起的同时,另一个商帮在中国的洞庭湖上不知不觉地兴起了——洞庭商帮。

当年范蟸财色尽得,泛舟五湖,引起多少人的艳羡。

他经商成功,一定给太湖、洞庭湖流域的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但作为一个商业群体,洞庭商帮是在明万历年间才初步形成的。

审时度势,把握时机,这是聪明的商人的做法,而洞庭商人就是这样聪明的商帮。

洞庭商人没有与徽商、晋商在盐业和典当经营上争夺市场,而是扬长避短,稳中求胜,利用洞庭湖得天独厚的经商条件贩运起米粮和丝绸布匹。

他们还不断更新观念,开拓经营新局面,向外部世界发展。

尤其是鸦片战争后,在作为金融中心的上海,洞庭商人利用自己的钻天之术,开辟了买办业、银行业、钱庄业等金融实体和丝绸、棉纱等实业。

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从事着不同于以往的商业活动。

由此,洞庭商帮产生了一批民族资本家,走上了由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发展的道路。

洞庭商人十分讲究具体的经营手段,而这些手段看起来则非常符合现代经商的要求。

洞庭商人非常注意市场信息,时常预测行情,在经商过程中,洞庭商人会根据市场行情与商品交换的情况变化而变化自己的经营策略,不拘泥成见,只要有利就行。

洞庭商人还会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比如商人资金和民风特点,因地制宜地采取独特的经营方式。

7、江右商帮讲究贾德江右商人绝大多数是因家境所迫而负贩经商的,因此,小本经营,借贷起家成为他们的特点。

他们的经商活动一般是以贩卖本地土特产品为起点,而正是江西商人这些独特的背景,使得江西商帮具有资本分散,小商小贾众多的特点。

除少数行业如瓷业比较出众外,其他行业与徽商、晋商等商帮相比经营规模就要显得相形见绌,商业资本的积累也极为有限。

当代著名作家沈从文在他的作品中,就曾经这样描述:江西布商一个包袱一把伞,跑到湖南当老板。

另外,江西商人浓厚的传统观念、小农意识也影响到他们的资本投向,只求广度,不求深度。

所以,尽管江西商人人数众多,涉及的行业甚广、经营灵活,但往往在竞争中容易丧失市场。

江西商人讲究贾德,注重诚信,这是江西人质朴、做事认真的性格的一个外在反映,也是江西人头脑中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自然流露。

江西商人还善于揣摩消费者心理,迎合不同主顾的要求。

总之,以销售尽手中的商品和捕捉商机为原则,这是江西商人发财致富的秘诀。

8、福建商帮亦盗亦商福建商帮的兴起,一开始就与封建政府的官方朝贡贸易和禁海政策针锋相对。

他们走私进行商业贸易,不能贸易时就进行抢劫,他们具有海盗和商人的双重性格。

内外勾结的贸易方式是福建海商最常见的经商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