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

合集下载

清朝历史知识点总结

清朝历史知识点总结

清朝历史知识点总结明清时期,一般指明朝(1369-1644年)和清朝,那么同学们知道明清的历史知识吗?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清朝历史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朝历史知识点1一、时间:14世纪——19世纪前期二、历史阶段特征:总体特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

1、政治方面: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封建制度由盛而衰;中央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祖国的辽阔版图最终奠定。

2、经济方面: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发展。

3、思想文化方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承古萌新;西方传教士来华,中国开始了解先进的外来文化,出现了"西学东渐"的势头。

4、对外关系方面:明朝前期,中外关系和官方贸易出现盛况;明中后期的"海禁"和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在对外关系中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中国发展;开始遭到外来侵略,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斗争,有力地维护了国家主权。

三、明清时期的政治——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1)废除丞相:明太祖废除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2)内阁制度的建立: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兼协理奏章,不参与决策);明成祖正式在文渊阁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内阁制正式形成。

阁臣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的批复意见,称为"票拟";最后再由皇帝用朱笔批示、裁定,称为"批红"。

(3)影响: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2、清朝设军机处(1)清朝建立后,承袭明制,设立内阁,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重要的军国大事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处理。

(2)设立:雍正为适应西北军务需要而设置的军机房。

(3)发展:由一个暂时的军事机构,发展成为位居内阁等中央机构之上、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常设中枢机构。

明清时期的文化

明清时期的文化

我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的原因
1、中国最早建立封建制度,农业、手工 中国最早建立封建制度,农业、 业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业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从而推动了科技 的发展。 的发展。 2、社会长期统一,相对稳定 社会长期统一, 3、统治阶级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 统治阶级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 了从事科技文化事业的人才; 了从事科技文化事业的人才;
区别: 区别: 中国古代的科技建立在手工业 生产的基础上, 生产的基础上,基本上是经验的 产物,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产物,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西方的科技与机器化大生产密 切相连,是科学实验的产物。 切相连,是科学实验的产物。
答 案
这一时期中西科技成果在内容和方法上的差距 加大。 加大。
答 案
明清时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主要表现: 明清时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主要表现: 1、政治上: 政治上: 2、经济上: (最主要) 经济上: 最主要) 3、对外政策: 对外政策: 4、思想文化上 (1)文化专制; 文化专制; (2)反封建民主思想的出现。 反封建民主思想的出现。 5、农民起义水平的提高: 农民起义水平的提高:
历史, 历史, 就是 昨天的瞬间 在 今天的闪现。 今天的闪现。
科技方面
思想方面
文学方面
检测应用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末期,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末期,这时的社会 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呈现出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呈现出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 萌芽; 萌芽;封建专制主义统治进一 步加强,封建制度日趋没落。 步加强,封建制度日趋没落。
综合
宋应星
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明清文化经济知识点总结

明清文化经济知识点总结

明清文化经济知识点总结一、明清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特点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它在政治和经济上有着独特的特点。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稳定和发展,经济也有了一些进步。

在政治上,明朝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采用了科举制度选拔官员,实行封建等级制度,健全了地方自治制度。

清朝则继承了明朝的政治制度,并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巩固了封建专制制度。

在经济上,明清时期中国的手工业和商业都进一步发展起来,同时农业也有了一些新的技术进步,这些都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支持。

二、明清时期的基本经济制度1. 封建土地所有制在明清时期,中国的土地所有制有着明显的封建特征。

土地属于地主,农民只能耕种土地,但不能拥有土地。

封建地主通过提取农民的劳动力和财富来获取利润,这是封建社会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

2. 农业经济为主在明清时期,中国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生产一直是国家经济的中坚力量。

农业生产方式经历了从中原向外拓展和多种植、多作物、多种形式的发展。

3.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中国的手工业和商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明初,中国手工业和商业都有着较高的水平,棉纺织、丝织和瓷器等手工业品远销海外。

清朝时期,手工业和商业更是隆盛,商品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4. 国际贸易的兴起明清时期,中国开始走向世界,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关系得到了发展。

其中,明初开始对外贸易,特别是在东南亚地区有大规模的输出。

明朝皇帝还修筑了一系列防御工事,以保护国家经济和贸易网络的安全,而清朝时期更是接触到了全球范围的贸易网络。

5. 货币和财政制度的变迁明清时期,中国的货币制度逐渐走向规范化,铜币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货币的大量流通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财政制度在明清时期也有所调整和发展,赋税制度得到了改善,国家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得到了提高和规范化。

三、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明清时期的文化也有其独特的特点,这一时期的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八年级历史明清时期的社会变革

八年级历史明清时期的社会变革

八年级历史明清时期的社会变革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一个充满社会变革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大规模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转变,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政治制度的变革、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文化思潮的转变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便更好地了解明清时期的社会变革。

一、政治制度的变革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呈现出了明显的变革。

明朝后期政治腐败,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然而,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冲击了朝廷的统治,最终导致了明王朝的灭亡。

清朝建立后,康雍乾三位皇帝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例如推行了科举制度、修订了法律制度等。

这些改革旨在加强中央集权,巩固清朝的统治地位。

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变革,为中国社会的稳定和统一奠定了基础。

二、经济结构的变化明清时期的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明朝时期,农业生产为主导,而经济以农业为基础。

但随着新的经济政策的引入和商业的繁荣,经济开始逐渐转向以商业和手工业为主导。

这一时期,外国船只的频繁来往带来了大量的商品和技术交流,使中国的商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此外,农村中的自耕农渐渐转为佃农,土地私有化程度加大,土地经营方式也发生了改变。

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化,推动了明清时期中国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三、文化思潮的转变明清时期,中国的文化思潮也经历了转变。

明代时期,士人文化盛行,注重儒家经典的研究和传承。

然而,随着清朝的建立,儒家思想逐渐被康乾皇帝所推崇,形成了新文化思潮。

康乾时期,儒家思想与道家、佛教等思想有机融合,形成了康乾文化的独特风格。

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们开始重新审视传统文化,提倡实用主义,并对艺术、文学等领域进行了大量的创新。

这种文化思潮的转变,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内涵,对后世的文化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而充满变革的时期。

政治制度的变革、经济结构的转变和文化思潮的转变,都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特征。

这些变革不仅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中国的未来发展起到了指导和推动作用。

第八章 明清时期的政治思想

第八章  明清时期的政治思想
(一)反思传统是非观念 李贽说: “人之是非,初无定质;人之是非人也,亦无定
论。无定质则此是彼非,并育而不相害;无定论则是此非 彼,亦并行而不相悖矣。”他否定以往以孔子的是非作为 是非标准。
(二) 批判传统等级观念 李贽对传统的等级观念进行了深刻批判。李贽对太极为万
物本源说进行了反思,重申天地为万物本原,提出“万物 生于两”的命题。实际上否定了天理的绝对权威。 李贽进而提出道不远人,他说: “道不远于人……人即道 也,道即人也,人外无道,而道外亦无人。”
李贽认为人与人之间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别,进而提出“凡 圣无别”的平等思想。
他说:“圣人之意若曰:尔勿以尊德性之人为异人也。彼 其所为,亦不过众人之所能为而已。”
李贽还提出了“致一之道”的思想,他说:“致一之理, 庶人非下,侯王非高。”从圣凡平等推导出君民平等。
(三) 对传统善恶观的反思 李贽对“善”作了诠释,认为如同“是非”是人人都有的
基于这样的认识,王阳明进一步提出了“万物一体”说, “盖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 其发窍之最精处, 是人心 一点灵明。”
王阳明讲圣人之心与天地万物为一体,重在说明圣人君子 爱民如子,推己及人,以仁心推行仁政,从而为他的以德 治为核心的政治思想提供理论依据。
二、“明德亲民” 的德治思想
王阳明政治思想的核心是“ 明德亲民”的德治思想,即 发扬内心光明的仁德、亲爱 于民,从而达到治国平天下 的目的。
▼清初,在经济方面,由于实行了恢复农业、手工业生产 和商业的措施,农业生产有了显著发展,商业繁荣,对外 贸易发达。
二、政治状况
▼朱元璋起自社会底层,又亲历元末战乱,对民间疾苦颇 为了解,对元朝亡国的教训有着深刻认识。为加强君主集 权及维护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开国以后他非常注重“安 民”、“恤民”,肯定儒家“重民”、仁政之说。

第五讲 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第五讲  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解析:选A。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体现了皇权至上, 本质上是中央集权加强的表现。故正确答案是A。
(三)明朝地方三司分权
承宣布政使司(藩 (民政财政) 司)
三司分立互 不相属相互 牵制
提刑按察使司(监察、司法) (臬司)
都指挥使司(军政) (都司)
B、清朝政治
(四)军机处的设立——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军机处
雍正 南书房 康熙 议政王大臣会议
皇权到达顶峰
特点:简、精、速、密
皇权得到扩大
互相制约,集权于帝
内阁
皇太极
皇权受到限制
(四)军机处的设立——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1)时间:清雍正年间。 (2)原因:直接原因—办理西北军务的需要;
根本目的—加强君主专制。
(3)职权:由单纯处理军事逐步扩大到其他政务。军机大臣只能秉
【网络特征】
一、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
A、明朝政治
(一)废丞相,权分六部 1、原因:
(1)丞相胡惟庸骄恣擅权(直接原因) (2)废行省设三司使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扩大(具体原 因) (3)元朝丞相权势过重,以致皇权不稳(历史原因) (4)相权过大,威胁皇权(根本原因)
2、目的:巩固和稳定封建统治,加强皇权。
“内阁首辅” ≠“宰相”? 内阁制
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法定,制度赋权 非法定,咨询机构 无决策权
参与决策 制约皇权
不能制约
▲明朝的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的内阁制度?
明朝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产物,无决策权。不能对皇权制约。 西方近代的内阁是分权民主的象征,总揽行政。有助于防止专
制。
【典型例题】《明史·舆服志》记载“皇帝常服:……袍 黄,……前后及两肩各织金盘龙一。……天顺二年,定官民衣 服不得用蟒龙、飞鱼……并玄、黄、紫诸色。违例奏请蟒衣、 飞鱼衣服者……治以重罪。”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明朝( ) A.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B.君臣之间等级森严 C.纺织技术水平甚高 D.中央集权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1.政治: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基本奠定。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皇帝专制的弊端日趋明显,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出现和发展。

传统社会由盛转衰,封建制度日趋衰落。

2.经济:近代社会转型的前夜,发展与迟滞。

一方面仍以农业手工业为主,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促进了商业和城镇的繁荣,并推动了新经济因素的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经济总量仍处世界前列;另一方面,重农抑商和闭关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中国已经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

3.思想:承古萌新。

一方面,传统文化仍占统治地位,儒家思想新发展。

教育、科举、文化政策都体现出专制强化的色彩,科技进入总结阶段;另一方面,市民文化繁荣,文学、绘画、戏剧等领域出现新成就。

4.外交:中学西传和早期西学东渐,殖民者东来,朝贡体系强化及开始受到挑战(中国历史进入全球视野)。

一、农耕经济的发展1.农业(1)高产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明朝后期,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

其中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的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2)灌溉工具:明清时期出现了风力水车。

(3)农业著作: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体现了当时农业科技的水平。

(4)人口的大量增加:由于国家统一、政局稳定,大量荒地的开垦,耕作技术的进步,高产作物的推广以及赋税制度的改革,导致明清时期人口急剧增长。

2.手工业(1)农村手工业:农民还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以获取更多的收入。

(2)资本主义萌芽: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中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

这类情况在清朝继续有所发展。

(3)生产规模:明代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4)成就:①制瓷业:明代烧制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 ; 清代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等 ; 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

高中历史:明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知识点

高中历史:明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知识点

高中历史:明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知识点阶段特征主干知识梳理一、政治: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1.明朝强化专制皇权(1)废除丞相: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废丞相,亲掌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标志着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丞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2)设立内阁: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但不参与决策。

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

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3)完善监察制度:在中央设有都察院和监察御史,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使司。

(4)实行特务统治:设锦衣卫、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凌驾于法律和司法机关之上,直接服务于皇权。

(5)地方行政机构改革:废行省,设三司。

在地方分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别主管民政、司法和军事,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6)文化专制:实行八股取士,加强思想控制。

2.清代专制皇权发展到高峰(1)设立军机处:初为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紧急军务而设立。

其后职权不断扩大,军机大臣可以参与处理机要政务,但只能跪奏笔录,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2)加强思想控制: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思想专制更加残酷。

3.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特点及其影响(1)特点①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如监察制度、选官制度、行省制度等都体现了继承性的特点;而内阁、军机处的设置则是一种新发展。

②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主要体现在《大明律》的制定,特务统治的加强,八股取士的推行,军机处的设置和“文字狱”的严酷等方面。

③体现了时代特征。

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

(2)影响①积极: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

②消极:经济上,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政治上加剧了社会矛盾;思想文化上,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阻碍了科技创新和文化的进步。

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对外关系

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对外关系

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对外关系·秦唐明三朝中央机构的变迁·秦:实行三公九卿制(独相)·唐:实行三省六部,相权一分为三,众多宰相集体议事(众相)·明:明初,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废相)·趋势:皇权逐渐强化,相权趋于消失的态势政治:明清加强专制主义的措施明:内阁制度1.目的:为稳固统治,注重政治制度的建设,大力加强皇权2.措施:①废除中书省和宰相体制:元朝以来的中书省和丞相、中国历史上延续1600年的宰相制度由此终结,包括六部在内的政府各部门直接听命于皇帝,皇帝大权独揽②设立殿阁大学士和内阁制度:a:原因:集皇帝、宰相于一身的朱元璋独揽决策、行政大权,难免力不从心b:过程:使设殿阁大学士,侍从左右,以备顾问,协助皇帝处理朝廷文书。

明成祖朱棣即位后,选拔翰林学士入文渊阁值班,在皇帝授意下参与机务,批答奏章,正式确立内阁制度c:职责:起草诏敕、票拟批答、咨询顾问、密疏进言等d:评价:是协助皇帝决策的中央机构;内阁必须完全遵照皇帝的旨意行事,强化了皇权,不得妄提建议e:实质:内阁实质上仍皇权的组成部分3.影响:皇权空前强化,君主专制集权体制趋于极端清:军机处的设立1.背景:内阁与议政王大臣会议严重制约皇权:清初,中央政府仿效明朝制度,设置内阁,作为协助皇帝办理政务的中枢机构。

另有源于满足旧俗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其成员大多为手握兵权的满足王公贵族。

军国大事往往不经内阁而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商定。

议政王大臣一旦作出决议,皇帝也无法轻易改变,皇权因此受到一定限制2.过程:①康熙朝:康熙帝在位时,为加强皇权,于宫中设立南书房,招亲信翰林学士入内值班,侍从左右,以备顾问,进而参与机务,草拟诏令谕旨。

他希望通过这一内廷决策机制对权势过重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加以钳制,并将内阁的部分职权归于内廷,但实际作用有限②雍正朝:雍正帝即位后,以应对西北战事为由,在宫内创设军机房,后将这一临时性机构固定为常设的军机处③乾隆朝:乾隆时进一步强化军机处的职能,下令取消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也形同虚设3.职能:军机处完全秉承皇帝旨意办事,执掌参赞机务、批答奏章、草拟诏纸等。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5、冲击: 魏晋南北朝时期,来自于佛教、道教的冲击 6、合流: 唐宋时期,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
活各个领域 7、发展: 宋明时期,逐渐吸纳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形
成以“理” 为核心的新儒学 8、批判 明清时期,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 的继承: 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典例剖析
1.(2016·江苏单科·5)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 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 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 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

列举李贽、黄宗羲、
程 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
标 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
准 发展。
阅读与 归纳
请阅读教材P19序言及课后知 识链接 ,从政治、经济、思想文 化几个方面概括明清之际进步思 潮兴起的背景。
一、背景
1、政 治:专制集权高度膨胀,统治腐败,
阶级矛盾尖锐。
2、经 济: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和资本主义
君臣平等
概括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2、黄宗羲
提出限制君
权的主张,倡 材料三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导子言之论所自非由, 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建而立公监其督非机构 是于学校。
——《明夷待访录》
材料四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
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
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一 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也。若失却童真,便 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 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见尽长,女子见尽短,又岂可乎?

历史研究明清时期的社会变革

历史研究明清时期的社会变革

历史研究明清时期的社会变革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也是社会变革的关键时刻。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变革,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明清时期的社会变革,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一、政治变革明清时期,政治制度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明朝灭亡后,清朝建立了新的政权,实行的是封建统治制度。

与明朝相比,清朝的政治制度更加集中,皇帝的权力更大。

此外,清朝还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康熙、雍正、乾隆等帝王的改革。

这些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二、经济变革明清时期,中国的经济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明朝末年,由于内忧外患,导致经济陷入了低谷。

而清朝的建立给了中国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清朝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如实行赋税、开放交易市场、发展商业贸易等。

这些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在明清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三、文化变革在明清时期,中国的文化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明朝末年,由于社会动荡和战乱,造成文化的衰退。

而清朝的建立为中国的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在文化方面,清朝倡导了儒家文化,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文化改革,如康乾盛世的学术繁荣、文化艺术的繁荣等。

这些文化变革使中国的文化得到了重振,为中国社会带来了新的发展。

四、社会变革明清时期,中国社会也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在社会结构方面,由于清朝实行的封建统治制度,社会结构更加稳定,社会等级分明。

社会中的地主、士大夫等阶层的地位得到了保障,而农民和工商业者等底层人民的地位相对较低。

此外,明清时期还发生了一系列的社会事件和社会运动,如李自成的农民起义、白莲教运动等,这些事件和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明清时期的社会变革中,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政治变革为社会的稳定奠定了基础,经济变革为社会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文化变革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然而,社会变革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封建统治下的社会等级固化、民众贫困等问题。

(一轮复习)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一轮复习)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2、(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13题)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 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 B.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 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 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 试解:________(先做再看,效果更好) [解析] 选C。本题考查历代君主专制加强的措施。皇 权与相权的斗争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发展的重要内容之 一。西汉时期通过建立中朝,以削弱和对抗以丞相为首 的外朝的权力。北魏实行三长制是为了削弱地方势力。 从明朝废除丞相制度,故清朝没有丞相与皇权的斗争。
答案二:观点——悲歌 理由:政治: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经济: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
芽发展缓慢; 科技:没有产生近代科技; 思想:思想文化落后。 (4分)(只答出观
点不阐明理由,不得分。) 答案三:观点——既是繁荣又是悲歌
理由:繁荣的理由参见答案一,悲歌的理由参见答 案二。(7分)(应明确答出“既是繁荣又是悲歌 “的观点,若不表明观点,只列举理由,本小题最 多得 6 分)
【课堂检测】
1、(2008年高考天津文综13题)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 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 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
A.专制皇权
B.中央集权
C.检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
试解:________(先做再看,效果更好)
[解析]选A。从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 中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内部相权在不断削弱, 皇权在不断加强,以军机处的设立为标志,皇权专制发 展到顶峰。
C.手工业发达 D.自然资源丰富
A
探究问题
探究一:当时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 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

中国的宋元明清时期

中国的宋元明清时期

中国的宋元明清时期中国的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变革和发展。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探讨中国的宋元明清时期。

一、政治方面宋元明清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在宋朝,官僚体制逐渐成型,科举制度得以完善。

文官和武将分立,让中国的政治稳定得以保障。

而元朝则采取了蒙古的军事统治方式,建立了大都政权。

元朝的政权结构较为宽松,少有官僚体系的约束。

明朝复兴了科举制度,并推崇理学,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清朝则继承了明朝的制度,并加强了农民政策,实行满洲军队统治。

二、经济方面宋元明清时期,中国的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在宋朝,农业生产技术有所提高,农业产量大大增加,商业和手工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元朝在政治和经济上加强了对外交流,促进了土地的统一和市场一体化。

明朝时期,明朝政府实行了一系列保护农民的政策,使农业得到了持续稳定的发展。

到了清朝,清朝大力发展了手工业和商业,官方设立了行会,促使手工业的发展。

三、文化方面宋元明清时期,中国文化达到了一个辉煌的阶段。

在宋朝,理学兴起,儒家文化得到了官方的推崇和发展。

元朝时期,多元文化和民族交流的潮流兴起,大量外来文化的融合使中国文化更加多元化。

明朝时期,文化繁荣,诗词、戏曲和杂剧等文化形式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清朝则在文化上实行了清宫文化,兴办了六部、书院等文化机构。

四、社会方面宋元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各种变革和演变。

在宋朝,社会出现了士人阶层,士人阶层的崛起使社会阶层更加复杂。

元朝时期,蒙古族的统治对汉族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社会形态明显分化。

明朝时期,通过减轻农民负担和农村改革,社会相对稳定。

清朝,则加强了农民政策,大力发展了农业。

总结起来,中国的宋元明清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和发展。

这一时期对于中国历史的演进和影响至关重要,对于后来的历史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们应该认真研究这段历史,了解和珍视中国古代的辉煌文化和传统价值观。

明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总结

明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总结

明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总结明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总结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暮年。

在这个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发生了诸多变化和发展。

以下是对明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总结。

明清政治方面,明代的政治体制是以皇帝为中心的专制体制,清朝则是以“君主立国”为核心的专制制度。

明朝政府实行科举制度,强调仕宦文化,鼓励官员学习经史文化,这使得文化知识成为官员选拔的重要标准。

同时,明朝政府还实行了户口制度、土地制度以及军队的改革,使得政治稳定,社会秩序得到一定程度的维持。

而清朝在政治方面则继承了明朝政治体制的核心,加强了封建专制,强调家族和宗法观念。

明清时期的经济方面,明朝时期国家实行了农业政策,鼓励农民开垦河渠、发展农田水利,提高粮食产量。

明代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农业技术改良,如肥草法和良种培育,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同时,明朝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商业、手工业、矿业和海外贸易的探索和发展,这使得国家的经济繁荣起来。

而清朝时期,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如实行农业保护和封建专制的政策,这一方面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但也限制了农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清朝还进行了商业和手工业的改革,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在思想文化方面,明清时期表现出了特殊的思想文化特点。

明朝时期的思想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导,重视孝道和忠诚,推崇礼乐教化,注重教育和考试制度。

明代的文人多以诗词、书法、绘画为发展方向,这一时期的文化艺术也达到了一个高峰。

清朝在政权建立后,尽管保持了儒家思想的传统,但也引入了满族的传统文化,强调封建礼制和血缘纽带,致力于加强国家的统一性。

在文化方面,清朝继承了明代的文化传统,继续发扬儒家思想,增设了许多学府和科举考试,鼓励文化教育的普及。

总而言之,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明朝政治官僚制度稳定,经济发展有力;清朝则更加重视封建专制、家族观念和农业发展,经济保护主义也有所增强。

在思想文化方面,明朝高度推崇儒家思想,注重文化艺术的发展;清朝则是将满族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相结合,加强了对封建礼制的强调。

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八下历史人教版第13课: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一、政治
明朝时期:
1. 发展士大夫集团,形成文人政治
2. 地方官员的选拔制度:科举制度
3. 严格的家法制度,加强了皇权
清朝时期:
1. 打破士大夫统治,实行清君侧
2. 部分地方实行三藩制度
3. 推行科举制度,延续传统文化
二、经济
明朝时期:
1. 种植业、手工业、商业发展,成为世界性经济体系
2. 发展航海业,进行远洋贸易
3. 建立银号,促进货币经济发展
清朝时期:
1. 遵循了明朝的经济政策
2. 发展滇、藏地区的经济,开展盐业和茶业
3. 强制实行单一经济政策,对外交流缩小
三、文化
明朝时期:
1. 反对元、明时期的陈旧文化,提倡新文化、新艺术
2. 经书学、诗赋家、戏曲家在中国文化史上成为文艺巨匠
3. 书法艺术风格幽雅、清丽,代表人物有董其昌和文徵明
清朝时期:
1. 批判明朝时期的新兴文化,提倡传统文化
2. 促进科技进步,开展天文学和制图学
3. 鸦片战争后,发生了一些具有反帝意义的文化活动
总结: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两个大时期,经济、政治和文化各有特色。

虽然它们都有自己的优点,但也都存在着缺陷和不足。

我们应该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吸取其精华,丢弃其糟粕,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历史学明清时期的变革及影响力分析

历史学明清时期的变革及影响力分析

历史学明清时期的变革及影响力分析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也发生了许多重大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变革。

本文将围绕历史学的视角,分析明清时期的变革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力。

一、政治变革1. 政治制度改革明清时期,中国政治制度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明朝前期的建文、永乐、嘉靖皇帝相继改革政治体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并实行了许多政治制度改革,如刑法、土地制度等。

清朝建立后,继承了明朝的政治制度,并有所调整,实行了清代的“多层次”政治体系,以八旗、册封制度等为代表的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

2. 经济政策调整明清时期,经济政策也发生了较大的变革。

明朝时,重商主义逐渐崛起,国家实行官营商业和海禁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清朝建立后,康乾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但也大力发展内地经济,加强了对农业的支持和管理,推动了中国经济的繁荣。

二、社会变革1. 社会阶级调整明清时期,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明朝末年,随着农民起义的兴起,农民阶级在社会中的地位得到提升,社会矛盾也日益加剧。

清朝建立后,清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封建社会秩序,加强了封建统治者对农民和商人的控制。

2. 文化传统延续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扬。

明朝时期,孔孟之道、儒家思想等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儒家经典的研究和传播得到了重视。

清代则在继承明朝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儒家思想的传统传承,并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

三、经济变革1. 农业发展明清时期,农业是中国经济的基础。

明代中后期,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农田水利和耕作工具的改进,农业生产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清朝建立后,清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农业政策,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

2. 商业和手工业的兴盛明清时期,商业和手工业也得到了积极发展。

明朝时期,商业活动日益活跃,商人地位逐渐提高,商业城市迅速发展。

清代则进一步加强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各地的商业中心和手工业中心纷纷涌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炼钢 16世纪前技术领先世界
①景德镇“瓷都”

制瓷业
②工艺进步:宣德青花瓷、五 彩瓷、珐琅彩
工 经业 济
③外销
①中心:苏州、杭州、南京
丝织业 鼎盛 ②民营丝织业兴盛
③工艺进步(花楼机、
妆花缎、金宝地)
商业 徽商、晋商
政策 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
炼钢 16世纪前领先世界
手工 制瓷业 工艺进步、大量外销
经 济

丝织业
鼎盛时期、中心、工 艺进步
商业 商帮——晋商和徽商
政策 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
归纳:明清时期经济发展总体特征 是什么?
城镇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存在阻
碍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考试说明
文化史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试说明
文化史
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王阳明:心学(理学发展新阶段)
思 儒学 李贽:离经叛道思想

三大进步思想家:反封建专制
文 绘画 士大夫文人写意画
化 文学 小说空前繁荣
戏曲 京剧产生、发展并走向世界
归纳:明清时期文化发展总体特征 是什么?
传统儒学进一步发展;出现反封 建的民主思想;文学艺术繁荣。
知识点归纳
政 明:废丞相,设内阁
治 清:设军机处
经 济
手工业 冶铁、制瓷、丝织业 商业 商帮:徽商、晋商
考试说明
政治史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了解明朝废丞相设内阁、了解清朝设置军 机处、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 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考试说明
经济史
2、(2)手工业
了解古代中国在纺织、冶金和制瓷方面 取得的主要成就。
考试说明
经济史
2、(3)商业 著名的商帮。
考试说明
文化史
4、(2)汉字与中国书画 了解汉字的演变和中国的书法艺术 了解古代中国的文人画

考试说明
文化史
4、(3)文学成就
了解春秋至明清时期主要文学体裁、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考试说明
文化史
4、(4)京剧 了解京剧的产生
知识点回顾
一、政治
政治
明:废丞相,设内阁 清:设军机处

考试说明
经济史
2、(4)主要经济政策 理解“重农抑商” 了解“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
基本含义及其影响。
考试说明
文化史
3、(3)宋明理学
了解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基 本主张及其影响。
考试说明
文化史
3、(4)明清之际的儒学 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
夫之的基本主张。 理解明清儒学思想的新发展
政治: ——
城镇商品经济繁荣, 转折 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文化:儒学新发展,文 学艺术繁荣
整体趋势?
政治
君主专制 空前强化
经济
发展 与阻碍
文化 承古萌新
封 腐朽 建

会 落后 渐

繁荣
衰 落
横向比较
宋元 明清(前期) 近代
1368年
1840年
14-19世纪中期的世界?
14-19世纪中期的世界 史实 发展趋势
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

儒学
王阳明:心学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想 文 化
绘画 士大夫文人写意画 文学 小说空前繁荣
戏曲 京剧产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展并走向世界
纵向梳理
宋元 明清(前期) 近代
1368年
1840年
衰落·转折
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衰落
经济:重农抑商、海禁、 闭关锁国政策阻碍 发展
文化:宋明理学走向僵化
绝对的君主专制,又使大小官吏只能唯 上是从,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
同时,它又必然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 从而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
这一切,都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
一、政治
政治
明:废丞相,设内阁 清:设军机处
归纳:明清时期政治发展总体特征 是什么?
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
考试说明
经济史
2、古代中国的经济
材料一
“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 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 落,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能有 荣辱人、能生死者。”
——清·乾隆
思考:上述材料反映了明清时 期怎样的政治状况?
材料二 “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
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 使它在近150年期间没有沉没。……假 如来了个无能之辈掌舵,那船上的纪律 与安全就都完了。”
——马戛尔尼
【马戛尔尼:英国著名外交官, 1793年(乾 隆五十八年)曾到访中国。】
思考: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绝对君 主专制有何弊端?
史论共享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影响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导致地方 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
绝对的君主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 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
政治 经济 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