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控制程序
检验科质量控制流程
检验分析前、中、后的质量控制及流程1.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该阶段是从临床医生开出检验单、患者准备、原始标本的采集、储存、运输直至检验室验收、检验等全过程;.准确填写检验申请单:医生要准确无误地填写申请单,字迹要清晰可读,写明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病案号、诊断以及标本来源,有时还要附有简单的病历,特殊情况说明等临床资料;如果这些内容一旦被漏填、忽视、错填或者填写不清,都会使检验人员在检验操作过程不能全面获取患者信息,以至于不能根据患者生理变化对检验结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出现错报、漏报、误诊等情况;.患者准备:此项工作可以确保送检的标本质量,避免一些生理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例如,当患者处于兴奋、激动、恐惧状态时,可导致白细胞、血红蛋白增高;患者运动时,可以导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等一时增高;而且还可以引起血中钠、钾、钙以及清蛋白、血糖等指标的变化;高蛋白饮食可引起尿素、三酰甘油、尿酸、血糖等增高;另外服用药物以及疲劳、熬夜、饮酒等都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所以,当采集患者标本时应尽可能的规避上述情况;如果确要检验,而又存在上述情况,应该在检验申请单上注明,从而方便检验人员客观地解释检验结果;.标本采集注意事项:正常情况下,对患者进行采集标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核对检验申请单所填写与标签是否一致;②采血最好以坐位或卧位,从而确保安全;③止血带压迫时间不宜过紧、过长,也不要用力拍打穿刺部位,检验人员应在穿刺入血管后立即放松止血带;④采集标本的器材一定要符合实验要求;⑤避免血标本的溶血和标本的污染;2.分析中的质量控制该阶段是从接受标本开始,主要包括维护仪器、准备试剂以及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等,直至检测结果出来;.维护仪器:良好仪器是确保检验结果的关键,所以,必须加强仪器的维护;检验仪器维护要按规定做好日保养、周保养、月保养以及季保养,使仪器终始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检验仪器在更换部件时一定要做好书面保养记录,从而有利用仪器发生故障时方便查询;.准备试剂:检测项目的试剂一定要按流程操作,要按试剂说明书来配制;暂时不用的试剂必须迅速放回冰箱中,以防止试剂挥发;对平时不经常使用的试剂,要观察其稳定性;对不符合检验要求的试剂,要及时更换;.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临床检验作为一项以实验为基础的工作,一定要建立和完善客观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而使检验分析的全过程中都处于规范受控的状态,这样才能使检验结果客观、准确、及时;一是要确保仪器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做好室内、室间质控,一旦出现失控情况,必须要有失控的调查记录及改正措施;二是规范保存原始记录,要重视原始数据的法律效力,各项检验结果原始记录是检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检验结果的记载,也是最直接反映检测过程的数据资料;三是所有检验项目都应具有标准操作程序,此操作程序应该具备可操作性以及规范性、有效性;3.分析后的质量控制.认真审核测定结果:目前的医学检验越来越系统,越来越自动化,所以,检验人员之间的配合也越来越多;无任是患者信息的录入、标本编号到分离、审核仪器操作检验结果、发送检验报告单以及检验结果的信息反馈等各个环节都是一环套一环,上述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瑕疵或者错误,这就要求检验人员必须要认真分析和核对检测结果,以便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和错误,并及时改正;在此基础上,还要强化检验结果的分析比较,一旦检验结果超出了医学水平,检验人员应当立刻与近期结果进行比较,有效分析各参数之间关系,并与临床资料作分析比较,必要时还要与深入临床一线,了解患者病情以及标本采集的具体状况,从而真正保证检测结果的合理、准确和有效;.建立报告单签收制度:建立健全严格的报告单签收制度,所有的检验报告单都应该由专人负责统一送达;检验科也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检验报告单的室内保存时间、保存方法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以便复查和核对;.结果分析和解释:一旦出现检验结果与临床诊断不相符合的情况,检验人员应及时和临床医生进行沟通,找准症结,摸清情况;随着医疗知识的普及,很多患者都希望知道自己病情和病因,所以,会经常性让检验人员对自己的检验结果做出有关解释,检验人员应当有针对性地根据检验结果对病情进行客观全面地分析,这就要求检验人员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
检验检测过程控制程序
文件制修订记录1目的为使公司的检验检测工作有序进行,并处于受控状态,确保检验检测工作质量,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受理的所有类型的检验检测工作。
3职责公司受理检验检测业务、向各检测部门传递任务、发送检验检测报告、管理送检样品;检测部门确定责任检验检测员进行指定的检验检测工作、出具检验检测原始记录、编制检验检测报告并签字;检测部门负责人审核并签字、然后交授权签字人;授权签字人签发报告,交综合部盖章发送并存档。
4工作程序4.1业务受理4.1.1检验检测业务受理由综合部人员接待。
4.1.2接待人员需认真审核送检单位提交的送检资料。
接待中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应及时与公司有关人员联系,或向综合部负责人汇报。
4.1.3送检资料齐全时,接待人员应请送检单位代表认真填写申请(协议)书。
接待人必须对申请(协议)书的内容逐项进行审查,以保证后续工作不会有疑义出现。
同时,在申请(协议)书审查人和文件接收人栏中签字。
4.1.4接待人员应会同样品管理人员对样品进行验收,以保证能正常进行检验检测。
样品验收符合要求后,接待人员应开具《样品验收交接单》,一联交送检单位,一联随样品交公司样品管理人员,同时在申请样品接收人栏中签字。
当需由公司抽样时,按《抽样控制程序》执行。
4.1.5接待人员应根据检验检测收费管理制度开具《检验检测收费通知单》,按规定向送检单位收取相应的检验检测费用。
4.1.6凡未缴纳检验检测费用的申请,综合部不能将申请书输入计算机下达任务。
领取报告。
4.1.8符合要求的申请,综合部应由专人登记并及时输入计算机,填写《检验检测任务单》随同申请书交综合部主任。
4.1.9检验检测任务单由综合部主任签发。
4.1.10已办的申请书必须存放在安全的地方备查。
4.1.11检验检测任务单签发后,应及时送交相应公司接受。
4.2检验检测流程4.2.1公司负责人接受任务单后,应在相应栏中签字并署上接受日期。
对安排不妥的任务单及时和综合部协调。
检验控制程序
检验控制程序Revised on July 13, 2021 at 16:25 pm5)负责对所有探伤设备按要求实施维护与保养;保证其满足检测产品的要求..3.1.4材料检查员1)负责原材料的入厂验收及库房原材料发放监督工作;2)负责及时反馈检验过程含原材料入库检验和理化检验中发现的各种问题..3.1.5理化试验人员1)负责持证项目的理化检验工作理化试验人员须持证上岗;2 负责新材料开发的理化试验工作;3 负责对各种缺陷或问题材料进行理化分析;为制定解决方案提供依据;2)负责材料、试样的理化试验工作;3)负责配合设计部门编制、修订材料采购技术条件或规范..3.1.6质量技术人员1 质量技术人员包括:质量技术员、探伤技术员、材料技术员..2 负责配合设计部门编制、修订材料采购技术条件或规范..3 负责根据合同、有关技术标准、技术文件规定编制产品检验与试验计划需要时;编制关键工序检验规程;并予以实施;4 负责对检查员及分厂探伤工作的业务指导和过程监督;5 负责编制并审核产品质量证明书..3.2人力资源部3.2.1负责检验人员的配置;3.2.2负责相关检验人员的培训管理..3.3物资管理部3.1.1负责原材料的接收、保管、发放工作;3.1.2负责协助原材料取样工作..3.1.3负责原材料色标及标识工作..3.4各分厂3.4.1负责配合制造过程各项检验工作;3.4.2负责产品试样的制备、协助检查人员取样工作;3.4.3负责制造过程中材料标记移植工作;3.4.4负责分厂余料管理工作..4.0检验与试验控制准备4.1 工艺及检验规程1 质量技术员负责在工艺流转卡中设置质量控制点见证点、审核点、停止点并签字确认..2 质检部检验技术人员依据标准、相关法规、程序及工艺文件编制各类检验规程;检验责任人审核后发放..4.2 探伤工艺质量检验部持有相应方法Ⅱ级及以上资格证书的无损检测人员依据标准、相关法规、程序及工艺文件编制各类探伤工艺;无损检测责任人审核后发放.. 4.3检验与试验计划ITP或质量计划4.3.1对用户或技术协议有要求的产品;质检部检验技术人员依据工艺部的产品工艺流转卡、图样、规范/标准、合同和技术协议编制检验与试验计划ITP或质量计划;经检验责任人审核批准后发放并实施.4.3.2 检验与试验计划ITP或质量计划的主要内容有:产品过程检验和试验的引用规范/标准和规程、使用的记录表格或报告、设置的质量控制点审查点、停止点、见证点、不合格品报告记录;监检、监造或第三方检验要求控制点等相关内容..4.3.3 分厂检查员在过程检验中严格按检验与试验计划ITP或质量计划进行检验控制;并做好规定的相关记录..监造、业主或第三方检验所的控制点由车间通知检查员;经检查员检查确认后通知其见证;必要时由质检部联系项目部门或科质部通知..5.0材料检验控制5.1入库材料由材料检查员按同材料牌号、同规格、同炉批号给定一个检验编号;该检验编号具有唯一性;5.2材料到公司后;材料检查员按照材料管理程序进行材料入厂验收;5.3材料检查员应检查材料合格证是否与“采购命令单”和/或“材料采购说明书”相符;并核查材料标记是否可追踪到材料合格证;并与技术条件和规范相符;5.4材料验收后;检查员应填写“材料验收记录”..并根据XXX标准要求;对材料取样进行“原材料入厂复验”;复验数据应符合规范要求..并将“材料验收记录”与材料质量证明书一起交至材料责任人供其审核并归档..5.5对不合格的材料和部件;应在不合格品上贴上“不一致品扣留标签”;材料检查员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5.6质检部材料检查员建立入厂材料登记卡;材料检验编号按检验编号编码规程执行;以确保其编号的唯一性;5.7材料检查员按照材料管理程序的规定监督检查材料的保管与发放并履行材料发放日志及限额领料单的签字手续;5.8材料到分厂后;分厂检查员核对材料发放日志或限额领料单与实物标识的一致性;并对下料情况进行监督在下料记录上签字确认;同时对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标记移植状况也应进行监督检查..6.0产品制造过程检验6.1 总则6.1.1 检查员严格按“三按”标准/法规、设计图样、制造工艺进行过程检验控制;并做好各项检验记录..产品制造过程中;上道工序未完成所要求的检验、试验或者必须的检验、试验报告合格通知单未签发前;不得转入下道工序;6.1.2 检验与试验使用的检测器具及样板应按规定的检定周期进行计量;6.1.3 对检验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6.2 机械加工质量检验6.2.1 机械加工产品同一工号、图号在5件以下应逐件检查;5件以上按批量检查;实施首检;完工后抽查的方式进行检验控制;6.2.2 首件检查合格后;检查员负责做好首件标识;操作者方能成批加工..同一工号、图号在5件以上;50件以下时至少随机检查6件;同一工号、图号在50件以上时至少随机检查10件..抽查发现不合格;应扩大一倍抽查比例进行抽查;如仍有不合格;则进行100%逐件检查;检查员应作好检查记录..6.3 冷作加工件质量检验6.3.1 检查员按标准、图样、流转卡或拼接图/落料单的要求检验下料尺寸;对筒体、封头等主要零件;应逐一检查;对成批下料的零件;实行首件检查;中间抽查和完工抽样检查;6.3.1经检验合格后工件/零件才能转入下道工序;6.3.2在工件的整个加工期间;检查员应进入加工现场巡检;抽查工件的加工质量..对违反技术规范或工艺纪律的情况;检查员应立即通知操作者停止该工序的加工;直至违反的事项得到纠正或处理后;经检查员同意;操作者方能继续加工;6.4焊接质量检验6.4.1 检查员按焊接控制程序、预热消氢控制程序的规定对焊接过程实行检查..6.4.2 检查员应核查焊工资质是否符合施焊产品的规定;6.4.3 检查焊接坡口几何尺寸符合标准、图样和工艺文件规定;坡口区域清理后应无锈蚀、油污、重皮、夹渣等影响焊接质量的杂物及宏观裂纹;6.4.4 检查预热温度当工艺有此要求时应符合工艺文件的规定;并做好记录;6.4.5 检查员监督检查焊工焊材领用、施焊过程中焊材保管、标识、使用的焊接规范、焊接过程是否符合焊接工艺规范的要求;6.4.6 检查员检查焊后消氢及热处理应符合工艺规范要求;并做好记录;6.4.7 检查员按标准、图纸、工艺文件要求检查焊缝的几何尺寸及表面质量;6.4.8 检查员对产品试样的制备和焊接过程按工艺流转卡的要求进行控制..6.4.9 检查员核实焊工钢印;收集并核实焊接记录;6.5无损探伤检测NDE6.5.1检查员根据设计图样或工艺文件的要求;按规程、相关标准、检验与试验计划和图样的要求对需要进行无损探伤的产品进行焊缝尺寸和外观质量检查;表检合格后出具无损检测委托单交探伤室..6.5.2无损检测工作结束后;探伤人员应立即做好探伤记录..6.5.3无损探伤不合格;探伤室出具“焊缝返修通知单”交检查站、分厂技术组和工艺部;根据返修工艺返修完成后重新进行复探;6.5.4 无损探伤检测合格且复评合格后;复评人员在探伤记录上签章确认;探伤人员在流转卡上签字;产品放行转入下道工序..6.5.5 焊缝返修根据返修控制程序进行返修控制并重新检验..6.6热处理质量检验6.6.1 分厂在热处理前应通知检查员;检查员按热处理控制程序及热处理工艺规程的规定对产品装炉、试样随炉、热电偶布置等情况进行核实..6.6.2 操作者应在热处理自动记录曲线表上注明热处理产品的工号、图号、纵横坐标的示值、数量等;填写热处理操作记录并签名;检查员核实后签名..6.6.3 检查员负责将热处理随炉试样与试验委托单一起送理化试验室;并负责取回试验报告..6.6.4 检查员审查热处理操作记录及曲线;合格后结合检查情况出具热处理检验报告;热处理检验报告应经质量技术员审核签字;热处理曲线应经热处理责任人审核签字..6.7压力试验6.7.1压力试验分为耐压试验和泄漏试验;产品耐压试验和泄漏试验的选择根据设计图样及相应标准/规范执行;6.7.2耐压试验应在无损探伤和热处理完成;且应有的报告均已收齐且合格后进行;泄漏试验须在耐压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6.7.3耐压试验和泄漏试验按压力试验控制程序进行检查控制;6.7.4操作者应按工艺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压力试验操作;检查员现场监督检查压力试验全过程;需要时须在监检人员、监造、业主、第三方检验见证下进行压力试验..试验时操作者做好操作记录;检查员做好检验记录;检查员依据检验记录核实操作者的操作记录并签字确认;6.7.5 检查员根据检验记录出据产品压力试验报告..6.8成品最终检查成品最终检验是指产品全部制造工序完成后;完工报交、入库发运前所进行的检验;一般分为100%完工检查和放行检查两个步骤;6.8.1 100%完工检查:产品制造完工后;分厂检查员按图纸、工艺、标准对产品实物逐件全面检查详见附件1.受压件100%完工检查细则;6.8.2放行检验:放行检验由分厂在产品100%完工检验合格后向质检部申请;由质检部实施放行检验..6.8.3放行检验合格后;质检部开出产品放行合格通知单;分厂收到放行合格通知单后才能办理完工报交手续..6.8.4产品放行后;方可进行产品包装;产品油漆包装应经质检部检查确认后;开出产品油漆包装放行合格通知单;分厂将产品油漆包装放行合格通知单交项目部组织发运..7.0协作件质量检验7.1 公司内协作件检验由加工分厂检查员进行过程控制检验..协作件转出分厂时应将产品转送单交所在分厂检查员签字认可;以示该批转送件已检验合格..转出分厂检查站将协作件质量资料;包括“材料限额料领料单”、“材料代用单”、“试验或检验记录”包括试样报告、光谱报告、弯管记录等收集整理齐全;并建立转入、出资料登记台帐;协作件资料由转出分厂检查站随同产品一起转送接受分厂检查站;资料交接须有签字手续;7.2 外包协作件含工序性外包加工件原则上落地检查;必要时由质检部技术组负责进行实物检验及资料审核..产品转回分厂时;采购部将相关质量资料转送质检部;质检部对实物及质量资料检查合格后在转送单上签字确认..7.3 接收分厂发现转回的协作件出现不符合项时;经检查站核实后对协作件进行扣留..7.3.1 公司内协作件出现不符合项时;接收分厂检查站通知协作件转出分厂检查站以质量信息反馈方式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7.3.2 外包协作件出现不符合项时;接收分厂检查站通知质检部技术组以质量信息反馈方式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8.0外包产品检验控制8.1 外包产品的供方必须是经公司评审后合格的供方;8.2 主要受压件外包;公司将派驻监造代表进行过程质量监督;8.3 外包产品制造完工后由采购部门向质检部申请放行检验;放行检验合格后质检部出具放行检验合格通知单交采购部;8.4采购部收到放行检验合格通知单后才能报交并通知外包方发运..9.0检验、试验状态的控制9.1产品检验与试验状态分为:合格、不合格、待检三种状态;9.2产品制造过程中通过产品实物标识、标牌、工艺流转卡签字、检验记录、试验报告、工件放置地点等适当方法;表明产品检验与试验状态;9.3原材料由物资管理部按“待检区”“合格区”“不合格区”等分区堆放;表明材料检验状态;9.4工序流转检验状态控制9.4.1分厂内的工序质量检验状况控制1)质量检查实行自、互检与专检相结合进行质量控制的原则;操作者应严格“三按”生产;完工后在工艺流转卡签字流转;对专检工序专检人员严格按“三按”检查;检查合格后检查人员在工艺流流转卡上签字确认后方可转序;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得转入下道工序..水压、完检等工序检查合格后;须在实物上进行该工序检验合格的状态标识;如“水压合格”等..2 对于应作记录的检验项目;按指定表格所规定的内容作好记录;作为检验项目合格与否的见证件..3)批量机械加工件首检合格后须用油漆做出“首检合格”标识;并作好检验数据记录..9.4.2试样检验状态控制:由分厂在试样上标记钢印;分厂检查站负责对焊缝质量、标识进行检查;并在实物上做检查合格与否标识;探伤人员做探伤合格与否标识;检查人员核实合格后在试样上标记检查员代号钢印;产品试样送检后;检查站建立“试样登记台帐”;对送样情况进行记录;未收到试样检验合格报告;产品不得转序;试样加工完成后;由机加车间在试样上移植或打上正确的钢印标识..9.4.3无损检测检验状态控制:无损探伤检验由检查站按相关要求开出无损探伤委托单交探伤室;无损探伤检测合格后;探伤人员在流转卡上签字;产品放行转入下道工序..9.4.4光谱检验检验状态控制:检查站开出光谱检验申请单交光谱检验员;光谱检验合格后;光谱检验员在流转卡上签字;产品放行转入下道工序..9.4.5协作件产品检验状态控制:采用转送单签字控制和检验软件资料跟踪的方法进行检验状态控制;确保接口质量..9.5产品完工检验状态控制9.5.1 产品完工检查后在产品实物上进行完检合格与否的状态标识;9.5.2 完工产品在报交签字前由分厂对产品实物进行标识;并经检查员认可;9.5.3 凡需订铭牌的产品;生产分厂将铭牌交检查站检查;确认铭牌标识内容符合规定要求后;在检查人员的监控下由生产分厂打上产品制造日期;并确认铭牌已装在图样规定的位置..10.0质量检验资料的收集、整理、审核及归档10.1产品质量检验资料是指产品在制造、检验和试验过程中所形成的有关产品质量方面的记录、报告、图表和卡片等文件资料;至少包括下列内容:10.1.1受压元件及直接与受压元件相焊零件的材料和焊接材料的限额领料单、材料代用单、焊材领用单及焊接记录等;10.1.2焊接试样的试验报告;10.1.3质量计划或检验与试验计划、产品工艺流转卡、设计和工艺的临时更改单;10.1.4不合格品报告单;10.1.5产品的热处理检验报告、热处理操作记录和自动记录曲线图;10.1.6各类探伤报告及其委托、光谱检验报告;10.1.7产品的主要检查记录或图表如质量检查记录卡、结构尺寸检查报告或完工检查记录等;10.1.8产品压力试报告;产品铭牌拓印件或复印件等..10.2质量档案资料的汇总、审核和归档10.2.1产品放行检查后;分厂检查站将资料汇总整理后交质检部技术组..10.2.2质检部质量技术员根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编制产品质量证明书..10.2.3质量证明书经检验工程师审核无误;由质检部部长审定;加盖质量检验合格专用章、质保工程师印章..由质检部负责办理监检证明..10.2.4质量记录和资料的归档、保存按公司档案管理相关制度执行..11.0相关文件●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热处理控制程序●材料管理程序●焊接控制程序●压力试验控制程序●计量管理程序●检验编号编码规程●预热消氢控制程序●返修控制程序12.0相关表格●机加工零件质量检验记录●光谱检验申请单●光谱检验分析报告●产品授权放行申请单●放行合格通知单产品油漆包装放行合格通知单。
13产品检验控制程序
1 目的:为了提供产品符合要求的证据,确保产品符合规定的要求,特编制本程序。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体系所覆盖产品的全过程检验。
3 职责:3.1 生产部品管负责本程序的实施与控制。
3.2 生产部负责制程检验。
3.3 财务部仓库负责进料和成品出货检验。
4 工作内容:4.1进料检验:4.1.1对本公司所有采购物料均采用验证的方式进行验收,主要是因为:a. 受本公司设备条件的制约,无法对采购物料的内在品质进行经济的检测;b. 对本公司已经建立的长期合格供方,每年均签订质量保证协议书;对新开发的供方除签订质量保证协议书之外,前两次供货时,必须出具出货检验报告。
4.1.2原物料进公司后,由仓库按供方的《送货单》或公司的采购文件进行检验,主要为核实以下内容:货物名称、规格型号、数量、有效期限及包装情况。
同时,根据采购文件的要求,确认供方提供的检验报告。
4.1.2 经以上检验、确认合格的产品,由仓库安排入库。
不合格品应及时、明确标识,并严格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置。
4.1.3 本公司所有产品均不执行紧急放行的处置方式。
4.2过程检验:4.2.1操作员自检:设备的操作员,在每次开机、设备维修(或调整)、更换产品等之后,都应进行首件检验,并积极调整设备,直到稳定地生产出合格产品。
在持续生产的过程中,每隔15-30分钟均应检查一次。
4.2.2现场主管巡检;现场主管应不断的巡回检验,并将检验结果记录于《巡回检验记录表》中,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不合格产品。
4.2.3品管抽检:品管人员应不定时进行过程抽检,并应确保每道工序每天至少检验一次。
检验结果记录于《巡回检验记录表》。
4.2.4过程检验的主要内容为:尺寸符合性、表面质量等。
4.3最终检验:4.3.1成品入库之前,由品管进行全面检验,记录于《成品检验记录表》中。
对于特殊顾客要求的特殊内在品质,若本公司无法检验时,可采取以下方式进行处置,并获得检验报告。
a. 送社会上经认可的具备相应检验能力的机构进行检测;b. 由业务负责送样至顾客检验或确认,并由其提供确认书或检验报告。
质量检验控制程序
质量检验控制程序1. 简介质量检验控制程序是指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在产品制造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检验和控制措施。
通过质量检验控制程序,可以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品缺陷和质量问题。
2. 目的质量检验控制程序的主要目的是:确保产品在制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符合质量要求;发现和解决制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提升客户满意度。
3. 检验活动质量检验控制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检验活动:3.1 原材料检验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原材料质量的稳定性对最终产品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质量检验控制程序要对原材料进行检验,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3.2 在制品检验在制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需要对生产中间产物进行检验。
通过在制品检验,可以及时发现制造过程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修正。
3.3 成品检验成品检验是质量检验控制程序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对成品进行全面的检验,可以确保产品达到设计要求,并具备良好的性能和可靠性。
4. 控制措施除了检验活动之外,质量检验控制程序还包括一系列的控制措施,旨在确保产品制造的各个环节都能够按照标准和要求进行。
4.1 过程控制通过建立严格的过程控制措施,对制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和控制,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性。
4.2 设备维护保持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转状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以减少设备故障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4.3 员工培训对生产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质量意识和技能水平,使其能够正确地执行质量检验控制程序。
5. 质量纪录质量检验控制程序中的各个环节都需要有相应的质量纪录进行记录。
这些质量纪录包括原材料检验报告、在制品检验报告、成品检验报告等,用于监控和评估产品质量。
6.质量检验控制程序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地设置检验活动和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产品缺陷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纪录系统,以便对产品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
检验控制程序
检验控制程序1目的通过在适当阶段实施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确保本公司未经检验或检验证合格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不投入使用和交付,促进本公司稳定地提高产品质量,保证产品在市场上的信誉。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采购的原材料等采购产品,过程产品及成品交付全过程的检验和试验活动的控制。
3职责3.1质量部负责检验和试验的控制,依据研发部技术规格制定各阶段检验依据。
3.2研发部负责提供制定各阶段检验和试验的规程和标准的依据。
3.3授权检验员负责各阶段检验和试验活动的实施。
3.4质量部主管负责产品的放行审批及检验试验实施的监督检查。
3.5生产部负责生产过程中的自检。
4工作程序4.1产品监视和测量的策划4.1.1产品监视和测量的范围:a)用于顾客合同的所有采购产品(含外协加工);b)所有的生产过程产品;c)最终产品(包括产品包装在内)。
4.1.2产品监视和测量所采用的主要手段包括生产者在加工过程中的自检、上下工序间的互检;质量部专职检验和试验人员的监视和测量。
4.1.3生产者在加工过程中的监视和测量(自检)主要是要求工序生产人员达到以下要求:a)严格按产品制作工艺要求进行加工;b)对工艺参数实施监视和控制;c)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查:d)按规定做好记录;e)对上下工序进行必要的检査。
4.1.4质量部授权检验员负责实施来料检验、制程巡检和成品的最终检验试验。
4.1.5阶段产品监视和测量依据的接收准则产品接收准则主要包括:a)产品的检验和试验规程:规定监视和测量的频次、抽样方法、判定准则;b)各类产品的质量标准:规定监视和测量的项目、方法和要求;c)各类产品的试验标准:规定产品的性能指标、试验方法和要求;d)产品的制作工艺要求:规定产品加工过程各工序的作业方法和质量要求;e)加工件的零件图;f)产品适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相关技术法规等。
4.1.6检验和试验文件必须对所开展的监视和测量活动规定频率、抽样样本及方法、检验项目、合格判断以及记录的要求。
检验科质量控制流程
检验科质量控制流程一、引言质量控制是确保产品或服务符合规定标准的关键过程。
在检验科中,质量控制流程是保证测试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检验科质量控制流程的标准格式,包括流程步骤、质量控制指标、数据分析和改进措施等内容。
二、流程步骤1. 样品接收和标识- 检验科应建立严格的样品接收和标识制度,确保样品信息准确无误。
- 接收样品时,应与送样单进行对比,确认样品信息是否一致。
- 样品应按照规定的标识方法进行标识,以避免混淆或误用。
2. 样品处理和准备- 样品处理和准备应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以确保样品在测试前得到适当的处理和准备。
- 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经验,确保样品处理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 样品处理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污染和交叉污染,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3. 仪器校准和验证- 检验科应建立仪器校准和验证制度,确保测试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校准和验证应按照规定的频率进行,记录校准和验证结果。
- 校准和验证过程中应使用合适的校准标准物质和验证样品,以确保结果的可比性和可靠性。
4. 质量控制样品的使用- 检验科应定期使用质量控制样品进行测试,以评估实验室的准确性和精密度。
- 质量控制样品的选择应符合实验室的测试范围和要求。
- 测试结果应与质量控制样品的参考值进行比较,评估实验室的准确性和精密度。
5. 数据记录和分析- 检验科应建立完善的数据记录和分析系统,确保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 测试数据应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记录,包括样品信息、测试结果、测试日期等。
- 数据分析应定期进行,以评估测试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6. 异常处理和改进措施- 检验科应建立异常处理和改进措施制度,及时处理测试过程中的异常情况。
- 异常情况应记录并进行分析,找出异常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 改进措施的执行和效果应进行评估和记录,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三、质量控制指标1. 准确性- 准确性是指测试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检验控制程序
1 目的为规定接收产品进货检验、过程产品检验、最终检验及入库审核执行和记录的系统和方法,并规定相应的职责,特制订本程序。
尤其是:- 工作设置验证;- 过程性能监督;- 外观检验;- 过程检验。
2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用于产品的原材料、外购/外协件和其他产品的进货检验;加工的材料、部件和组件的检验;最终产品检验。
3 引用文件ISO14001/4.5.1监视和测量 7.4.3采购产品的验证 8.2.3产品的监视和测量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统计技术应用程序采购控制程序产品的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4.职责4.1技质部是产品检验和试验的归口管理部门,具体负责检验和实施和试验实施。
4.2生产车间负责贯彻工艺规程,工序人员进行自检,配合专检,防止不合格品的流转。
4.3技质部按检验文件的要求,对采购产品、过程和最终产品进行检验工作。
4.4行政部负责对检验人员的培训、考核。
5.工作程序5.1检验和试验的一般步骤5.1.1明确质量要求。
根据产品质量标准和技术文件明确检验项目和各项目的要求以及抽样方案。
5.1.2测试。
按规定的方法和手段测试产品,以得到正确的质量特性值和结果。
5.1.3比较。
由检测人员将测试得到的数据同规定的质量标准要求进行比较,判定其结果是否符合要求。
5.1.4处理。
对合格产品实施放行,不合格品打上标记,隔离存放,另作处理。
5.1.5记录和反馈。
将测量的数据和判定的结果反馈给有关部门,以促进其改进质量。
5.2检验文件的编制和资源的配置5.2.1由技质部编制工序检验文件。
5.2.2检验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并经过相关的培训合格后,方能进行工作。
5.2.3对检验、测量和试验的设备,按《设备控制程序》进行使用和控制,使其处于正常使用状态。
5.3检验检验员按检验文件进行检验,检验后对产品的检查和试验状态进行标识。
检验和试验分成以下几种:5.3.1进货检验和试验a.采购产品进厂时,采购人员应向技质部提供分承包方的质量合格文件;b.检验员按有关标准和图样进行验证并开具检验单。
检验控制程序
检验控制程序1.目的为了规范原料、半成品、成品的检验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适用于原料检验、半成品检验、成品检验。
3.术语和定义无4.职责和权限3.1 QA 部负责人3.1.1 负责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检验作业标准的编制及执行;3.1.2 负责检验仪器的管理;3.1.3 负责检验状态的管理。
3.2 生产部负责人按照 QA 部的检验结果对产品进行标识和可追溯管理。
5.业务流程图(略)6.进货检验6.1 所有接收的材料和产品都要进行进货检验。
检验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收到的产品要进行标识、清点和外观检验。
第二阶段,产品要移到存放区接受进一步的技术和彻底的质量检验。
6.2 所有收到的产品要进行第一阶段的检验。
第二阶段的质量检验不一定是必须进行。
适用时,检验可使用如下方式:① 根据供方提供的原始检验成绩单 / 合格证进行验证;② 依据规定的统计技术进行随机抽样或全检进行质量特性的测量和试验;6.3 第一阶段检验6.3.1 接收人员对接收货物进行外观检验并检查其标识。
卸货时,接收人员清点数量,检验包装的标记和标识,并检查所有包装有无残缺或损坏的迹象。
在所有的检查和检验满意后,接收人员在入库凭证上签字。
如果不满意,任何短缺或损坏应在入库凭证上注明。
6.3.2 下一步,接收的货物移至指定的接收区,打开包装时,清点数量,与发货单和装箱卡核对部件号,检验货物外观有无损坏的地方。
6.3.3 接收人员还应验证所有要求供方提供的质量记录,并转交品质部,由品质部对合适性进行了评估。
如果要求的质量记录没有收到,或未经质量评估,收到的货物应予以特别标识(合格状态待定),隔离存放。
6.4 第二阶段检验相关部门依据《检验规程》实施检验,并留下相应的检验记录。
发现不合格品依据《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规定执行。
6.5 过程检验6.5.1 工作设施验证一旦加工设备或机器因某种原因(如维修、产品调整、维护)重新设置,在生产前应进行验证,少量生产和检验几个产品。
检验控制程序
检验控制程序1 目的通过对来料、生产过程及成品各环节实施必要的检验与验证活动,获取产品特性符合性信息,对产品质量全面分析及改进,使产品质量不断提升,最终使客户满意。
本程序特规定来料检验、过程检验、成品检验、紧急放行等环节的要求与程序。
2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的监视和测量过程。
3 职责3.1质量部负责编制检验规范、流程等检验文件;实施对各阶段产品的检验或验证,放行产品;并负责记录、统计、保存检测数据,以及物资检验状态的标识;负责不合格品的标识、隔离、控制与管理。
3.2物管部负责接收采购的物资,到货后及时向检验员报检。
需验证尺寸、功能特性的物资,相关部门应提供产品图样、技术规范或技术协议要求等验收依据。
3.3市场部负责接收顾客财产,验收后及时向检验员报检。
需验证尺寸、功能特性的物资,需对接顾客提供检验依据。
3.4 研发中心负责指导、分析、处理产品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3.5制造部负责制造过程中各工序的自检和互检以及合格后按程序提交检验。
4 工作程序4.1来料检验来料检验是指对进货物资做品质确认和查核,判断其质量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并严格控制不合格品流程。
4.1.1 来料检验方法a)外观检测:一般用目视进行验证;b)尺寸检测:一般用卡尺、千分尺、三坐标等量具验证;c)结构检测:一般用拉力器、扭力器、硬度计验证;d)特性检测: 如电气的、物理的、机械的特性,一般采用检测仪器和特定方法来验证。
4.1.2来料检验方式a)全检:适用于检验过程简单、数量少、价值高、检验不会对产品破坏、关键的性能要求高的、不良品对后道工序造成严重后果的或者指定进行全检的物料。
b)抽检:适用于质量较稳定,批量太大、检验成本昂贵、检验会对产品会造成破坏的、非关键件的物料。
c)免检:供应商送货连续十批次完全合格收货的可以考虑免检。
适用于数控系统、光栅尺、线轨等产品。
4.1.3来料检验的流程a)采购员提前通知物管部来料情况以及明细,物资到厂后,应立即通知物管部一起进行来料核对,确认来料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外观等,无误后,物管部将物料置于待检区或做好待检标识,与采购部做好交接,填写入库单连同有关质量证明文件或质量记录,向质量部报检。
质量检验控制程序
质量检验控制程序质量检验控制程序简介质量检验控制程序是一种用于管理和控制产品或服务质量的工作流程。
它包括规定各种质量检验方法和标准,以确保产品或服务符合预期的质量要求。
目的质量检验控制程序的目的是确保产品或服务在生产和交付过程中的质量得到有效地控制和保证。
通过运行这个程序,可以及时发现和修正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增加客户的满意度。
主要步骤1. 制定质量检验计划:根据产品或服务的性质和要求,制定质量检验计划,明确各个环节的质量检验内容和标准。
2. 设定质量检验标准:制定一套适用于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检验标准,包括各个关键环节的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
3. 风险评估:对生产和交付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质量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关键控制点和控制措施。
4. 实施质量检验:按照制定的质量检验计划和标准,对生产和交付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质量检验,包括现场检验、实验室测试等。
5. 记录和分析检验结果:将质量检验的结果进行记录,对不符合要求的产品或服务进行分析和处理,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
6. 收集用户反馈:通过收集用户的反馈信息,了解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表现和改进需求,及时作出调整和改进。
7. 持续改进:根据质量检验的结果和用户反馈,不断改进质量检验程序和标准,提升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
注意事项1. 质量检验控制程序应遵循国家和行业相关的质量管理标准和法规要求。
2. 质量检验控制程序必须由专业人员制定和执行,确保质量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质量检验控制程序应与其他质量管理工作流程相互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
4. 质量检验控制程序应定期进行评估和审查,确保其有效性和合理性。
质量检验控制程序是一个关键的质量管理工具,对于确保产品或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只有通过制定科学、有效的质量检验控制程序,才能不断提升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检验科质量控制流程
检验科质量控制流程一、引言检验科质量控制流程是为了确保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一致性而制定的一系列操作步骤和控制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检验科质量控制流程的标准格式及其相关内容。
二、质量控制流程概述1. 流程目标检验科质量控制流程的目标是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产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2. 流程范围本流程适合于检验科的所有工作,包括样品接收、样品处理、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和结果报告等。
3. 流程参预方主要参预方包括检验科质控人员、实验室技术人员、实验室主管和质量管理部门。
三、质量控制流程详述1. 样品接收与登记1.1 检验科质控人员在样品接收时,需核对样品信息与检验申请单是否一致,并记录样品接收时间和数量。
1.2 样品接收后,质控人员将样品登记入系统,并生成惟一的样品编号。
2. 样品处理2.1 样品处理前,实验室技术人员需子细阅读检验申请单和相关标准要求,了解样品的性质和处理方法。
2.2 样品处理过程中,技术人员需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操作,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 实验操作3.1 在进行实验操作前,技术人员需核对实验所需试剂和仪器设备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3.2 实验操作过程中,技术人员需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操作,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3.3 实验操作完成后,技术人员需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初步的数据分析。
4. 数据分析与结果报告4.1 技术人员需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2 分析结果与相关标准进行比对,判定样品是否合格。
4.3 技术人员需编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方法、结果分析和结论。
报告需经过主管审批后才干发布。
5. 质量控制措施5.1 定期校准和维护实验仪器设备,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5.2 建立质控样品库,定期参预质控样品的检测,以验证实验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3 建立质量管理档案,记录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措施和结果,以便追溯和评估。
四、质量控制流程的监督与改进1. 监督质量管理部门定期对检验科的质量控制流程进行监督和审核,确保流程的执行和有效性。
检验控制程序
检验控制程序1、目的建立本程序,规定对材料、过程、产品进行全过程的监视和测量,以确保材料、过程及产品质量符合预期的要求。
2、范围适用于对材料、过程、成品及出厂检验的监视和测量作业的管理。
3、定义3.1进料检验:指对产品所使用原材料的质量进行检验、试验和测量的活动。
3.2过程检验:指对产品生产工序中进行的在线检查、监视和测量的活动。
3.3成品检验:指针对最终产品的特性及质量进行的抽样检验,以达到监视和测量成品质量的目的。
3.4原材料:所有用于产品生产的元器件、物料(包括客供品、外协加工件)和消耗性材料。
3.5首件检验:指对生产线生产的第一个产品进行的质量检验和确认,其目的通过首件检验来确定工序设定的正确性和产品质量的符合性。
4、职责4.1IQC检验员:依照进料检验指导书和相关文件进行来料的检验,填写相关检验记录。
对检验结果做出正确判断,根据检验结果对来料进行标识与区隔。
检验结果的反馈和提报。
4.2IPQC检验员:依照IPQC巡检规范及相关文件进行过程检查和监督,填写相关检查记录。
对检查结果做出正确判断。
检查结果的反馈和提报。
4.3QC检验员:依照作业指导书和相关文件,对其负责组的产品进行检验,并填写相关记录,对检验的结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并根据检验的结果对产品进行标识与区隔,检查结果的反馈和提报。
4.4Q A检验员:依照成品检验指导书和相关文件进行成品检验,填写相关检验记录。
对检验结果做出正确判断,对产品进行标识与区隔。
检验结果的反馈和提报。
5.5品质部主管:•工程部负责来料检验指导书的制定和修改并由品质部执行,安排和监督IQC进行来料检验。
负责检验报表、报告、文件等的审核,来料异常的组织处理(MRB会议),以及不合格品处理的跟踪。
•负责IPQC巡检规范的制定和修改,安排和监督IPQC进行过程检查。
负责检查报表、报告等的审核,组织处理IPQC检查所反馈的异常问题并进行处理结果的跟踪。
进行生产线的首件检查工作。
检验科质量控制流程
检验科质量控制流程引言概述:在医学检验领域,质量控制是确保实验室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步骤之一。
质量控制流程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和措施来监测和评估实验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检验科质量控制流程的四个部分,包括质量控制样本的选择与制备、质量控制样本的测试与分析、质量控制数据的分析与解释、以及质量控制结果的处理与改进。
一、质量控制样本的选择与制备1.1 选择适当的质量控制样本:质量控制样本应具有与实际患者样本相似的特性,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选择质量控制样本时,应考虑样本的稳定性、可重复性和代表性。
1.2 制备质量控制样本:质量控制样本的制备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
首先,确定样本的浓度范围和目标值。
然后,选择合适的基质和添加物,将目标分析物加入基质中,并进行均匀混合。
最后,根据需要进行稀释或浓缩,以得到不同浓度的质量控制样本。
二、质量控制样本的测试与分析2.1 设定质量控制样本的测试频率:根据实验室的需求和要求,确定质量控制样本的测试频率。
通常情况下,每个批次或每天的第一个样本应进行质量控制测试。
2.2 进行质量控制测试:使用标准操作程序和合适的仪器设备,对质量控制样本进行测试。
确保测试过程中的操作准确无误,避免人为误差的产生。
2.3 分析质量控制结果:根据测试结果,计算质量控制样本的测量值和目标值之间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分析。
常用的统计方法包括均值、标准差、偏差和相关系数等。
三、质量控制数据的分析与解释3.1 制作质量控制图:将质量控制数据绘制成质量控制图,以直观地反映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情况。
质量控制图通常包括均值图、标准差图和西格玛图等。
3.2 判断质量控制结果的可接受性:根据质量控制图的分析结果和质量控制标准,判断质量控制结果是否可接受。
常用的判断方法包括规则检测法、质控限法和西格玛限法等。
3.3 解释质量控制结果的异常:如果质量控制结果异常,需要及时进行分析和解释。
可能的原因包括仪器故障、试剂变质、操作失误等。
检验控制程序
检验控制程序品质部应按照检验方案和检验控制程序,对进料进行检验。
如检验结果合格,品质部应填写进料检验报告,并通知仓库进行入库。
如检验结果不合格,品质部应执行《不合格控制程序》。
7.2过程检验制造部应按照技术要求和检验作业指导书,对生产过程进行自主检验。
品质部应对首件进行首检检验,并对生产车间进行巡回检查和检验工序的检验。
半成品/成品的检验应由品质部负责。
如检验结果合格,制造部应填写自主检验报告,并通知品质部进行检验。
如检验结果不合格,品质部应执行《不合格控制程序》。
7.3成品检验制造部应按照成品送检单将成品送至品质部进行检验。
品质部应按照检验方案和检验控制程序,对成品进行检验。
如检验结果合格,品质部应填写成品检验报告,并通知制造部进行包装和入库。
如检验结果不合格,品质部应执行《不合格控制程序》。
7.4指标进货检验合格率、过程检验合格率、成品检验合格率、半成品入库批合格率、顾客退货率等指标应作为检验控制程序的重要衡量标准。
同时,也应根据顾客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检验。
应记录在相应的检验记录表中。
如果发现不合格的情况,应立即通知质检员进行处理。
7.2.3巡检7.2.3.1巡检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进行随机检查,以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巡检频率应根据产品的特性和生产工艺的要求来确定。
7.2.3.2巡检结果应记录在相应的检验记录表中。
如果发现不合格的情况,应立即通知质检员进行处理。
7.2.4末检7.2.4.1在生产过程结束后,应进行末检。
末检是指对生产的最后一件产品进行检查,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7.2.4.2末检结果应记录在相应的检验记录表中。
如果发现不合格的情况,应立即通知质检员进行处理。
7.3出货检验7.3.1出货前检验7.3.1.1在出货前,应对产品进行检查,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检验内容包括外观、尺寸、性能等。
7.3.1.2出货前检验结果应记录在相应的检验记录表中。
如果发现不合格的情况,应立即通知质检员进行处理。
检验试验控制程序
检验试验控制程序1. 引言•检验试验控制程序是指一套规范和指导检验试验活动的文件集合,旨在确保检验试验的准确性、可重复性和可靠性。
2. 目的•检验试验控制程序的目的是确保进行检验试验的一致性和标准化,减少人为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提高试验数据的可信度。
3. 适用范围•本文档适用于所有执行检验试验的人员和组织,包括试验工程师、试验操作人员以及相关管理人员。
4. 定义和缩略语• 4.1 检验试验控制程序(TCCP):指一套规范和指导检验试验活动的文件集合。
• 4.2 试验工程师:负责制定试验计划、设计试验方案以及执行试验的专业人员。
• 4.3 试验操作人员:负责根据试验计划和试验方案进行试验操作的人员。
• 4.4 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和协调试验活动,对试验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的人员。
5. 内容• 5.1 试验计划5.1.1 试验目标和要求:明确试验的目标和要求,例如确定产品性能、验证设计规范等。
5.1.2 试验范围和限制:界定试验的范围和限制,例如试验对象、试验条件等。
5.1.3 试验方案:制定试验方案,包括试验方法、试验过程、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等。
• 5.2 试验设备和工具5.2.1 试验设备:列出所需的试验设备及其要求,包括设备的精度、准确性等。
5.2.2 试验工具:列出所需的试验工具及其要求,例如测量工具、校准仪器等。
5.2.3 设备和工具校准:确定设备和工具的校准周期和方法,保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 5.3 试验环境5.3.1 试验场地:确定试验的实施地点,包括环境要求、试验区域的布置等。
5.3.2 试验条件:明确试验需求的环境条件,例如温度、湿度、气压等。
• 5.4 试验操作5.4.1 试验流程:详细描述试验的各个步骤,包括操作顺序、注意事项等。
5.4.2 数据采集与分析:确定试验数据的采集方法和频率,并进行相应的数据分析。
5.4.3 问题记录和解决:记录试验过程中的问题和障碍,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过程检验控制程序
过程检验控制程序过程检验控制程序(Process Validation Control Procedure)是指通过一系列可重复的操作,来验证并确认制造过程能够按照既定的规范进行,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
下面将详细介绍过程检验控制程序的主要步骤和要点。
1.制定过程检验计划制定过程检验计划的目的是明确制造过程中需要检验的关键环节和检验方法,以确保产品可以符合质量要求。
检验计划应该根据产品要求和制造过程的特点来制定,包括需要测试的项目、测试方法、测试频率、检验人员及其培训要求等内容。
2.制定检验标准在制定过程检验标准时,应参考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公司内部标准和客户要求等,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检验标准应包括产品的外观质量、物理性能、化学成分、尺寸精度、功能性能等项目,并明确每个项目的可接受标准和测试方法。
3.制定检验流程制定检验流程的目的是明确每个环节的操作方法和要求,确保检验过程的一致性和可追溯性。
检验流程应包括样品的采集、实验室测试、数据记录和结果分析等环节,并详细说明每个环节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4.建立检验记录和报告在执行过程检验过程中,应及时记录检验数据和结果,并生成相应的检验报告。
检验记录和报告应包括样品编号、检验时间、检验人员、测试项目、测试结果和评定结论等内容,并有专门的存档和管理措施,以备后续的质量追溯和证明。
5.进行过程能力分析过程能力分析是对制造过程进行统计分析的一种手段,旨在评估制造过程是否具备稳定性和能够满足产品质量要求。
常用的过程能力指标有过程能力指数(Cp)、过程能力指数(Cpk)和过程能力比(CR)等。
通过过程能力分析,可以确定制造过程的容量以及需要改进的问题,以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6.建立纠正和预防措施当发现过程检验结果不合格时,应立即采取纠正措施,如调整工艺参数、更换设备等,以消除不合格因素,保证产品质量。
同时,还应进行原因分析,确定问题根源,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防止不合格再次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验控制程序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检验控制程序
1. 目的:
确保所有产品在通过规定的检验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或入仓。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的进料检验、过程检验、产品检验。
3. 定义:
无
4. 职责分配:
品质部:负责进料检验、巡回检查、检验工序的检验、半成品/成品的检验,并主导首检检验。
制造部:负责自主检验,并同品质部一起做好首检检验。
5. 过程分析乌龟图:
6. 流程图:
进料检验流程
过程检验流程
成品检验流程
7. 程序内容:
进料检验
供应商交货
供应商交货时,仓管员应按采购单的要求,对照供应商的“送货单”点清品名、规格、数量。
仓库暂收
仓管员将所收物料放入待检暂存区,并在物料的合适位置贴上进料标识卡。
做好上述工作后,须立即通知品质部进行进料检验。
进料检验
品质部按进料检验作业指导书、《来料检验方案》、样板、图样等进行进料检验工作并填写《进料检验报告》。
检验合格的物料,品质部《检验状态管理要求》的规定在进料标识卡上盖“合格”章。
检验不合格的物料,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品质部对因检验能力有限而无法检验的物料,可通知采购部要求供应商随货附上相关检验合格证明的文件,品质部参照供应商提供的检验合格证明文件对来料进行验证。
入库
仓库将合格或紧急放行的物料置于仓库指定区域,并办理入库手续。
紧急放行
如因生产紧急,进料来不及检验而须放行时,在可追回的情况下,由计划填写《紧急放行申请单》交品质部经理审核,管理者代表批准后,执行紧急放行。
批准后的《紧急放行申请
单》应分发至仓库、品质部、生产车间、计划等有关部门。
品质部留取《来料检验方案》中规定数量的样品,并在紧急放行物料的进料标识卡上盖黑色“紧急放行”章。
品质部对留取的样品进行正常检查,如果发现不合格,品质部经理应在《进料检验报告单》上做出处理意见。
品质部应立即对该批紧急放行的物料进行跟踪处理。
对于尚未使用的,品
质部根据《进料检验报告》上的处理意见进行处理;对已制成的半成品或成品,要由品
质部进行全检,要在检验记录上注明所使用物料的情况。
车间在使用紧急放行的物料时,应在生产出的产品上或包装箱上贴黄色圆形标志。
质检员应确保使用了紧急放行物料的产品入库前,紧急放行物料的检验报告已发出并符合规定的要
求。
过程检验
首件检验
在《首件检验规范》中要求进行首件检验的工序,每班次开始或者生产过程中因换料、换品种及工装、设备调整等改变工序条件后生产的1-3件产品,操作者自检后,还必须送质检员
作首件检验,首件检验结果记录于《首件检验记录表》中。
首件检验合格时,由质检员在首件上作首件标记并通知操作者继续作业。
首件检验不合格时,质检员向操作者指出不合格部位,要求其改进。
操作者返工或重新加工首件,直至检验
合格,方可继续生产。
自主检验
生产车间作业员要在生产中按照图纸或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自主检验,自主检验的结
果
根据实际情况确认是否记入在相应的记录表中。
自主检验中作业员如果发现产品质量异常,应及时停止作业,并向组长报告,寻求改善对策。
巡回检验
五金、塑料车间的质检员按《五金/塑料产品检查作业指导书》、《品质部巡检管理规定》的要求对各机台进行巡查并做好《质检员巡查记录表》。
巡查时不仅应按要求抽查产品,还应观察作业者的作业方法及设备、工装、量具使用等方面的情况。
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指导作业者或者联系有关人员加以纠正。
巡查中发现的不合格品应做好标记并适当隔
离。
质量工程师在装配、插件生产线进行巡查检查,观察车间的员工是否按规定的作业方法操作,使用的生产物料是否正确,设备、工装、量具是否处于受控状态,并随时对有疑点的工位进行抽检。
质量工程师应及时将发现问题通知生产车间的组长,必要时通知车间主
管,以便调整生产。
质量工程师巡检结果应填写在《质量工程师巡查日报表》上。
如果巡检中发现严重质量问题,质量工程师、质检员应及时向品质主管报告,品质主管视情况的严重性,做出停止生产的决定,并适时发出《纠正措施报告单》要求有关部门改进。
检验工序的检验
装配、插件车间是流水线作业,工艺部在编制生产工艺流程时,应同质量工程师一道确定检验工序。
质量工程师应为检验工序编制检验作业指导书。
质检员在检验工序处按检验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对产品进行全检并填写《质检点检记录表》。
半成品完工检验
五金、塑料车间、插件车间的半成品入中转仓或者转入下一车间前,应由所在车间的质检员按《五金/塑料/插件产品检验作业指导书》、《半成品检验方案》的要求进行检
查,合格后方可入库或者转入下一车间。
质检员应将检查结果记入相应的《半成品检验报告》中。
成品检验
成品检验
装配车间将完工的成品放入周转箱,并将周装箱放置在生产线尾部的成品待检区。
装配车间质检员按有关的产品检验作业指导书,客户订单的要求及《成品检验方案》对完工成品进行检验,检验的结果填写在《成品检验报告》中。
包装、装箱
成品进入包装车间后装箱员按《产品包装要求》的规定进行包装、封箱(不封口),并在外包装箱上贴《产品标识卡》,产品标识卡的内容包括:型号、名称、数量、生产批号、毛重、体积等。
包装检查
质检员按《包装检验规范》的要求进行包装检查,填写《包装检验报告》,并在产品标识卡上盖“合格”章。
封箱、入库
检验合格后,装箱员进行封箱,车间统计员办理入库。
8 过程绩效的监视:
9 过程中的风险和机遇的控制(风险应对):
10 相关文件: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来料检验方案
检验状态管理要求
首件检验规范
五金/塑料产品检查作业指导书
品质部巡检管理规定
半成品检验方案
成品检验方案
11 相关记录: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