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古诗三首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3古诗三首》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年级上册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3 古诗词三首苏轼的词属于豪放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他的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3.读出节奏。
学生先自读,教师指导:【出示课件3】并板书: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
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小组讨论。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再读古诗,想想每句诗的意思,可以与同学合作。
2.汇报: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出示课件4】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诗境,悟其感情。
1.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发言,把想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5.自由读诗,要求带着和诗人一样的感情朗读。
6.练习背诵。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3.课件出示配乐范读。
4.女生男生赛读。
5.全班齐读,边读边想: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夜晚?就在这样的夜晚,作者看着、听着、闻着,还想着……那么,他到底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又闻到什么?从而又想到了什么呢?(二)全班交流,理解诗意。
1.默读课文,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指名说说词语的意思。
教师指导:惊鹊:鹊儿被惊醒。
鸣蝉:蝉儿鸣叫。
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案
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案三篇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教案一课题古诗三首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暮、瑟、缘”等7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13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4.背诵古诗。
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重点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1.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一、谈话导入,介绍诗人。
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一首诗《草》,记得吗?(师生齐背《草》)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
(板书:《暮江吟》)(课件出示2)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课件出示3)(出示课件白居易照片、生平简介)新课教学( )分钟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暮、瑟”(课件出示4)2.学习会写字“暮、吟”(课件出示5)指导书写:“暮”的中间一横要长一些;“吟”的最后一笔不是点。
3.理解题意三、再读诗文,探究诗意1.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中,心情非常地愉快,写下这首诗,通过课前的预习,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指名说题目的意思)2.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
(课件出示6)(生听课件中范读)3.师:现在请同学自由朗读这首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标出。
六年级下册第三课古诗三首教案
六年级下册第三课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古诗。
2. 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大致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准确理解古诗中的字词含义,掌握诗句的基本意思。
2. 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教学难点。
1. 深入理解古诗所蕴含的哲理,并能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2. 体会不同诗人在诗歌创作中的独特风格。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同学们,咱们今天要开启一场古诗之旅啦。
古诗就像一个个神秘的小宝藏,每一首都藏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呢。
今天咱们要一起学习六年级下册第三课的古诗三首,大家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啦?(二)学习第一首古诗(15分钟)1. 初读古诗,读准字音(3分钟)教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字音和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圈出不认识或不确定读音的字。
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纠错。
2. 理解字词,疏通诗句(8分钟)结合课下注释,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中的重点字词。
例如:“XX”这个词啊,在古代是这个意思,现在咱们可能不这么用了,就像穿越到古代去和古人对话一样,得搞清楚他们的用词习惯。
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逐句解释诗句的意思。
可以小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来说一说。
教师针对学生的解释进行补充和纠正,确保学生准确理解诗句。
3. 体会意境,感悟情感(4分钟)教师通过描述一些画面或者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
比如说:“想象一下,诗人当时站在XX地方,眼前是XX景色,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让学生说说从诗中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是高兴呢,还是有点忧愁?鼓励学生从诗句中找出依据。
(三)学习第二首古诗(15分钟)按照学习第一首古诗的步骤,进行第二首古诗的学习。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对比两首古诗的异同。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精选10篇)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精选10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1一课时一、教学目的1.学习本课5个生字。
2.了解诗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重点学习《游园不值》,理解诗句,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二、教学重点1.了解诗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重点学习《游园不值》,理解诗句,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赏析《游园不值》中“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写法,以小见大,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今天学习三首描写春夏不同景色的诗。
板书课题:《游园不值》《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处净慈寺送林子方》(二)检查预习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三首古诗。
(读出诗的节奏,读准确)注意这些字的读音:屐齿扣潋滟亦抹3.简要交流三首古诗的作者资料。
(三)指导学习《游园不值》1.指名读课文。
(读准、读熟)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划出不理解的问题。
3.在小组里讨论,解决质疑。
4.交流:按小组向全班汇报,学生自由更正自由补充,教师适时点拨:看图(或出示相应的课件)展开想象,说一说“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春天美好风光的赞美和喜爱)5.反复吟诵。
(要求体会感情,读出语气。
)背诵古诗。
提问:诗人向我们描述园子里的景象了吗?为什么?让学生品读:“一枝红杏出墙来”体会着画龙点睛之笔,这比那一览无余、面面俱到描写春天景象,不知要高妙多少倍。
因而能发挥读者的形象,使诗句委婉含蓄,耐人咀嚼。
6.开拓联想,激发创作。
我们已经充分感悟古诗所描述的意境的了,同学们愿意把它画下来吗?学生绘画,自由创作。
(四)作业你还能背一背有关描写春天的诗吗?附:板书《游园不值》屐齿扣潋滟亦抹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处净慈寺送林子方》第二课时一、教学目的1.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理解诗句,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2)理解三首古诗的主要内容和意境。
(3)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音乐等直观手段,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意境。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运用想象、联想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2)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受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尊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古诗《春晓》的教学设计(1)学习古诗的朗读和背诵。
(2)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主题,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3)学习生字词,如“晓、花、风雨”等。
2. 古诗《静夜思》的教学设计(1)学习古诗的朗读和背诵。
(2)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主题,引导学生感受思乡之情。
(3)学习生字词,如“静、夜、思”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2)理解三首古诗的意境和主题。
(3)学习并运用生字词。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的一些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主题,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直观法:通过图片、音乐等直观手段,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意境。
(2)合作学习法: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想象联想法:运用想象、联想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古诗的图片、音乐等,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2)黑板、粉笔:用于书写生字词和讲解古诗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出示本节课的三首古诗,引导学生观察题目的特点。
四年级《古诗三首》教案
四年级《古诗三首》教案三篇四年级《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教案一教学目标: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难点: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课时:2-3节第一节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
(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谙--暗:区别音、形、意四、分组学习1.读熟三首诗2.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1.抄写生字。
2.读、背三首诗。
第二、三节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1.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鸟:多、高飞无影云:少(孤)慢慢飘走(闲)--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2.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闲、相看两不厌--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
3.教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
三上《古诗三首》优质教案(第一课时)
(2)课件出示正确停顿。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3)学生自由练读。
全班齐读。
(4)学生展示交流自己圈画的描写秋天的景物。
预设:
4.再读古诗,理解诗意,想象画面。
教师提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再次朗读古诗,试着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诗意,想象画面,和小组成员交流。
(1)解诗题。
①引导学生借助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或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赠”的意思是“赠送”。
②结合注释了解“刘景文”是诗人的好朋友。
③明确“赠刘景文”就是赠送给刘景文的诗。
(2)交流“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①引导学生借助“擎”的注释,联系生活,理解“擎雨盖”的意思。
②课件出示荷花凋谢、荷叶枯败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荷尽”是指荷花凋谢、荷叶枯败,“已无擎雨盖”与“荷尽”意思相。
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精品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精品教案三篇意境的想象、语言的品味、情感的诵读,这几方面体现了古诗词教学的共同规律。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精品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精品教案一:秋思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引导学生理解诗词内容,体会《秋思》的意境,感受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二、重难点: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体会作者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的情感,体会意境,这也是这首诗的难点所在。
三、教学准备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首先出示PPT:“同学们,请观察大屏幕,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将所看到的画面描述出来呢?自己考虑后自由发言。
”“在此情此景下,你能想起我们学过的那些古诗?”(《静夜思》《泊船瓜洲》)“这两首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 “思念家乡”。
)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思乡诗,是由唐朝诗人张籍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秋思》。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教学倡导循序渐进,温故而知新,此环节,我以明月为引,通过学生的联想而引出思乡主题,回顾所举例诗的写作手法,为学生初步感知新授课的教学重难点打下了伏笔】(二)新课讲授1、解诗题,知诗人。
首先让学生分别介绍了有关张籍的资料。
师总结:张籍的老家是吴郡,也就是现在的江苏苏州。
幼时家境贫寒,10岁的时候就离家外出,成年后考取功名,开始四处游历做官,创作这首诗的时候,他正独自一人居住在洛阳。
又是一年秋风至,望着萧瑟的秋风,诗人不禁感慨万分,挥笔写下了这首《秋思》。
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精品教案二:泊船瓜洲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2、借助注释、抓住重点词句、利用插图、发挥想象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表达的方法。
3、感受古诗的韵味,激发阅读古诗的兴趣。
培养动手搜集资料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意,积累古诗。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三首》活动版精品教案
《古诗三首》教案一【教材分析】《寒食》是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韩翃所作。
这首诗描写的是古代寒食时长安城内与皇宫内的过节景象。
诗人以汉喻唐,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和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
《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中的最后一首,也是“思妇辞”。
这首诗是秋夜即景之作,借牛郎织女的故事,寄托织女的相思之苦,形象地抒发了现实生活中男女情人咫尺天涯的哀怨,表达了渴望夫妻团圆的强烈愿望。
诗之背景,就是“双星恋爱”故事,同时也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
《十五夜望月》是一首写中秋之夜望月怀远的七言绝句。
前两句诗写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月夜的所见所想,借助典型的景物将中秋之夜的景致生动地展现出来,意境悠远,耐人寻味。
后两句诗忽然宕开,从诗人的望月联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赏月升华到思人怀远,意境阔大,含蓄不露。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多年古诗的接触和学习,已经学会诵读古诗的方法,能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讲授古诗时,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象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目标】1.学会“侯、章”等7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丰富的联想、想象能力以及对自然美、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3.学习诗人所运用的表达方法,并积累咏月的诗词。
【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学会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品味诗句,感知古诗大意。
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1.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象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2.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诗人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寒食》)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中国传统的节日有哪些?大家说说对清明节和清明节相关的古诗的印象和了解吧。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1教学目标:1.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抓住关键语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哪位同学能来背一背?(《春晓》《咏柳》……)2.引出诗题:这些古诗都写了春天的景致,接下来让我们再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读写“宿”字。
“宿”书写时宝盖头不能写得太宽,适当提醒。
)3.解释诗题:根据诗题,你觉得作者在哪里住宿?(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点拨: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徐公店,是姓徐的人开的店。
诗题意思: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再齐读诗题。
4。
导入新课: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
因为他长期居住在乡村,对乡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的乡村自然风光也特别有趣。
你想知道这是怎样有趣的一首诗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自主交流:小组内交流你觉得这首诗中应该提醒大家注意的字音,互相学习。
在相应的字下面做上记号(加点),朗读时注意。
3.朗读节奏。
(出示朗读的节奏)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4。
自主练习:这次你一定能更有节奏地朗读好这首诗了,赶紧自己试试吧。
《古诗三首》教案5篇
《古诗三首》教案5篇《古诗三首》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朗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
2、通过各种不同方法的学习,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三角形、圆形、长条形各一个,课件。
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组织教学二、基本部分1、猜拼图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出示一个圆形提问:这是什么呢?老师把它们拼成一幅图猜一猜象什么?(用三角形、圆形、长条形拼成一个人在钓鱼的图片)老师看了这幅图就想起了唐代大师柳宗元写的一首《江雪》你们想听吗?2、老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江雪》3、这首古诗还有一幅美丽的画呢,我们一起来看。
(出示多媒体)(1)你看见了什么?这幅画上是什么季节?冬天会怎么样?山上都是雪,小鸟怎样了?(千山鸟飞绝)(2)路上也没有行人,天气寒冷人们怎样了?(万径人踪灭)(3)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谁呢?他穿着什么?带着什么呢?(孤舟蓑笠翁)(4)他在干什么?(独钓寒江雪)4、我们一起来看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古诗)(1)小朋友,请你找一找在这首古诗中你认识哪个字宝宝?(2)幼儿跟老师朗诵古诗2-3遍。
(不同的方法朗诵)(3)老师把这首古诗编成了一幅节奏图:这是几拍子的节奏?幼儿练习打二拍子的节奏。
看节奏一边拍手一边朗诵古诗。
(4)我们听着音乐来唱一唱这首古诗。
三、结束部分1、总结: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了什么?2、把学会的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古诗三首》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了解梅花的特点,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2、通过手指点画进一步了解梅花的基本形态。
3、感受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体会梅花不畏酷寒、凌霜傲雪的品格。
活动准备:1、古诗《梅花》挂图1幅、课件、语言CD。
2、古筝《渔舟唱晚》音乐。
3、颜料、彩纸活动过程:一、以谈话形式引出活动内容。
请幼儿猜一猜:在冬天里,大部分花受不了寒冷的袭击都凋零了,可有一种花却不怕严寒,傲然挺立在风雪之中,这是什么花?二、欣赏梅花图片,了解梅花。
1、出示梅花图片,请幼儿观察和欣赏。
三年级《古诗三首教案》教案(精选3篇)
三年级《古诗三首教案》教案(精选3篇)三年级《古诗三首教案》教案(精选3篇)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古诗是一部分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身为教师或者准教师,我们有必要学习研究古诗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清晰透彻的理解古人所要表达的情感与意义。
下面给大家带来了三年级《古诗三首》教案,希望大家喜欢!三年级《古诗三首教案》教案(篇1)教学要求: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一、说话训练,进入秋景。
同学们,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一句或几句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吗?(生说话练习)二、故事导入,揭示课题:介绍杜牧、岳麓山。
1.下面请同学们先听一则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谁?(课件:简介杜牧)故事发生在距今1150多年前,就是唐朝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他从小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所以他刻苦学习,认真创作,25岁就考上了进士。
他的诗立意新奇,优美隽永,骨气雄劲,在当时文坛别具一格。
他又熟悉兵法,熟悉政治,可谓文武全才。
但当时,动荡不定的社会环境,使他有志难伸。
他在长安做过几年官,但没有实权,长期在江南求职,最后还到湖州做过刺史,相当于市长。
对江南美景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诗篇。
在江南如诗如画的美景前,他想起自己虽文武全才,却无人赏识,所以他的诗大部分较为低沉,但一首诗除外,这首诗以它优美清新的风格传唱千古。
这首诗就是________,这位诗人就是________2.“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在哪里呢?湖南长沙的岳麓山。
(课件:岳麓山)岳麓山地理:位于长沙市区湘江西岸,属南岳衡山山脉的一部分,其峰海拔297米。
六年级下学期古诗三首教案
六年级下学期古诗三首教案这是六年级下学期古诗三首教案,是优秀的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六年级下学期古诗三首教案第1 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昼、耘、供3个生字,理解字义,正确认读课文中耘田绩麻词语,掌握供这个多音字,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等活动,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发现古诗词的美,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激发其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认昼,耘两个生字。
掌握供这个多音字,理解诗词大意。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语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发现古诗词的美。
三、教学准备PPT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小导游导入,激发兴趣1.趣味导入师:身处童年的我们,身上总会发生这样或那样有趣的故事,比如偷用妈妈的化妆品等等这些故事饱含着我们儿时的快乐。
那么你们猜猜古代儿童的童年生活是怎么样的呢?预设: 生1:农作生2:放风筝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猜想,那么就请我们的小导游范成大来带领我们去了解一下吧!2.了解作者师:在小导游带领我们之前,我们先把小导游的身份揭示一下作者:范成大字致能,号: 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先请学生回答,后揭示)出生地: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
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
地位:南宋四大诗人之一,分别是杨万里、陆游、尤袤(m o)也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师:)师:好,我们已经知道小导游的信息了,我们的小导游就是我们所要学习的这首诗的作者。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三首》真实地再现了古代儿童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ー)通过学习,了解发生在古代儿童身上的趣事。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ー)。
三年级《古诗三首》教案(精选3篇)
三年级《古诗三首》教案(精选3篇)三年级《古诗三首》教案(精选3篇)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下面给大家带来了三年级《古诗三首》教案模板,希望大家喜欢!三年级《古诗三首》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山行》。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挑”的读音和用法。
3.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能根据图片和关键词的意思理解古诗的大意。
能联系诗句,说说诗中的秋天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4.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能根据图片和关键词的意思理解古诗的大意。
能联系诗句,说说诗中的秋天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2.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
一年有四季,四季各不同,你喜欢哪个季节?说一说理由。
四季风景如画,四季都是诗情画意的。
在这美好的秋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三首关于秋天的诗歌。
板书,齐读课题。
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诗歌《山行》。
二、整体感知1.认识作者。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
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
著有《樊川文集》。
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大李杜”指李白和杜甫。
你还知道杜牧的其他诗歌吗?预设:《清明》、《秋夕》等。
2.听《山行》的朗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3.自由朗读《山行》:(1)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3)图文对照,作者在山里行走时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4.出示诗歌,指导学生读好节奏。
预设: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通用10篇)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通用10篇)写教案不能总是千篇一律,要全面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老师的教案要结合一下本地区的特点,因材施教。
为了方便大家学习鉴戒,下面作者精心准备了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内容,欢迎使用学习!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篇1教学目标:1、会认“残、犹、傲、君、橙、橘”,指导书写“赠”2、能正确流利的朗诵古诗。
背诵古诗。
3、能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等方法大致知道古诗大意。
初步体会诗中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的朗诵古诗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能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大致知道古诗大意。
初步体会诗中的情感。
一、诗歌导入,揭示诗题。
1.背诵《山行》引出古诗《赠刘景文》。
2.板书诗题《赠刘景文》。
3.指导书写“赠”。
(1)学生视察“赠”。
(2)自由说说写这个字应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
(4)学生仿写(强调写字姿势)。
(5)展现、评判。
4.指导知道题。
5.了解诗人(简单了解)。
二、初读古诗,读通诗句、读好节奏1、请同学们自由朗诵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出示:荷尽,擎雨盖、菊残犹傲霜枝橙。
3、检查生字:(小老师带读、开小火车读、齐读)。
4、把生字送进句子自由读一读。
注意读通句子(指名读,师范读,男女生读,齐读,)。
5、再读古诗、读出节奏。
诗歌诗歌,诗中一定藏着动听的歌。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读出节奏。
6、师范读,指名读,齐读,师生合作读(对读、叠读),男女生合读(对读、叠读)、齐读。
三、再读诗歌,想象画面,了解诗中描写的景物。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诗中不仅有歌,诗中还有画呢。
请同学们默读古诗,边读边圈出诗中描写的秋天景物(不动笔墨不读书)。
2、汇报交换。
3、相机板书。
4、用所圈的词语知道诗句。
(1)看到“荷”你想到了什么?深秋的“荷”在诗人眼里又是怎样的呢(指导看插图,副板书:看插图)?知道“擎雨盖”(副板书:借助注释)看到这样的景诗人会发出怎样的感叹?请你用上一个感叹词。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教案及反
思
一、教学目标
1.对《古诗三首》的作者及背景了解。
2.让学生初步了解古诗的形式特点和意境。
3.学会运用朗读、背诵等方法,对古诗进行鉴赏。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古诗的形式特点和意境。
2.教学难点:鉴赏古诗并加以理解和表达。
三、教学过程
1. 集体观看课文
观看课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初步熟悉文本,同时培养学生对古文的感性认知。
2. 集体朗读课文
通过朗读古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意境,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教师讲解课文
教师通过具体的解释和分析,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形式特点和意境,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4. 小组合作阅读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阅读古诗,通过讨论和思考,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
5. 分组演讲
让分组的学生进行演讲,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四、教学评价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在朗读、鉴赏和表达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同时,学生也对古诗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发展了审美情趣和阅读能力。
五、反思
本次教学中,我觉得教师讲解课文这一环节要注重讲解的深度和广度,并适当注重互动交流,借鉴学生的思维和想法。
同时,在小组合作和分组演讲环节,要注意活跃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表达。
四年级《古诗三首》教案(精选3篇)
四年级《古诗三首》教案(精选3篇)四年级《古诗三首》教案(精选3篇)“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
”古诗教学只有多读多悟才能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感染,激发浓厚的情趣,体味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下面给大家带来了四年级《古诗三首》教案,希望大家喜欢!四年级《古诗三首》教案篇1《暮江吟》:《暮江吟》这首古诗,是白居易在前往杭州赴任途中所写,展现了一幅色彩绚烂的秋江暮景图。
在教学这首诗时,我设计如下的学法步骤:知诗人,破诗题;懂字义,解句意;体诗境、悟诗情。
大部分同学通过学习理解了诗意,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节课从总体上讲我还比较满意,自己觉得有以下几个地方做的不够好:一、在破诗题、介绍完作者后应介绍一下写作背景,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二、学生回答问题后应及时给予激励性评价。
这节课上我的评价方式有些单一,缺乏激励性,有时还不及时。
三、教学方式不够灵活,学生的学习热情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四、朗诵古诗的时间不充足,应采用多种方式诵读。
《题西林壁》:教学《题西林壁》这首诗时,我课前先布置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有关于题壁诗的,有关于苏轼生平的,还有苏轼的其他著作等,以便于课前预习的资料查阅,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了诗歌的背景、相关的内容,更有助于诗歌学习。
由于这首诗的诗句意思浅显,学生看看注释就能大致读懂字面的意思。
因此,教学本诗时,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对诗中所蕴含道理的感悟上,我先采用讨论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探讨这首诗的含义,使大家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客观地把握,冷静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现象所迷惑。
”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讨论,比如对一个同学,我们应该怎样看?只看到他的缺点呢,还是只看到他的优点呢?还可以举出其他事例,告诉同学们今后应如何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你还发现了哪些站在不同角度会看见不同的事物的例子,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讨论。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理解《古诗三首》的内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学生互动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和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和诗歌的情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古诗三首》包括《春晓》、《静夜思》和《登鹳雀楼》。
这些古诗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夜晚的宁静和登高远望的壮丽景色。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古诗三首》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3.2 课文朗读与理解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解释生词和句子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
3.3 分析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4 应用与拓展学生通过写作或绘画的方式,将古诗中的美景或情感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朗读、背诵和讨论中的表现,以及对写作或绘画作品的评价,来评估学生对《古诗三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或音频资料,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也可以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课文文本准备《春晓》、《静夜思》和《登鹳雀楼》的文本,确保文本准确无误。
6.2 教学用具准备投影仪、笔记本电脑、音响设备、白板和教学卡片等教学用具。
6.3 教学资源收集相关的古诗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源,以及拓展阅读材料。
第七章:教学方法7.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7.2 情境教学利用图片、音乐和场景模拟等手段,创造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感知的教学情境。
7.3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发现古诗中的美和哲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
“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
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
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
一个“飞”字,蕴意深远。
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3)想象画面,试着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小结:“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
“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
“春”是自然节气,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
“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
春意浓郁,笼罩全城。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
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
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
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3.理解“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句话描绘了怎样的一幅风俗画?
提示:唐代制度,清明日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以示恩宠。
又寒食日天下一律禁火,唯宫中可以燃烛。
“日暮汉宫传蜡烛”,皇帝特许重臣“五侯”也可破例燃烛,并直接自宫中将燃烛向外传送。
能得到皇帝赐烛这份殊荣的不多,由汉宫(实指唐朝宫廷)到五侯之家,沿途飘散的“轻烟”特别引人注意。
(板书:日暮蜡烛轻烟五候)
三、悟诗情,品意境。
【出示课件6】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思考:一二句和三四句之间有什么联系?
提示: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一般性的描写,三、四句则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
两联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一、二写白昼,三、四写夜晚,“日暮”则是转折。
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所以皇宫、贵近宠臣都可以得到这份恩典。
(板书:一般风光特殊情景)2.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又在干什么呢?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亲贵族家里却灯火通明,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
提示: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尽管全国禁火,但皇宫里却照样点灯燃蜡,灯火通明。
而且,王侯贵族家里也得到了皇上的眷顾,也点灯燃蜡。
“轻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