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9年秋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第6单元-(教学反思参考1)古诗二首——《枫桥夜泊》

合集下载

三上语文第六单元大单元教学反思

三上语文第六单元大单元教学反思

三上语文第六单元大单元教学反思哎呀,说起这三上语文第六单元的大单元教学,我可得好好说道说道。

这一单元的教学啊,我一开始觉得应该挺顺利的,毕竟咱也是做了不少准备。

可真教起来,才发现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儿。

先说说那些课文吧,有的课文内容可真是丰富多彩,孩子们一开始兴趣挺高的。

可我在讲解的时候,可能方法不太对,有些孩子的眼神就开始迷茫了。

我就想,这是我讲得太复杂啦?还是他们没好好听呢?也许两者都有吧。

像《富饶的西沙群岛》那一课,多美呀!我本以为孩子们会被那美丽的景色描写吸引住,可实际情况是,有的孩子居然说没啥感觉。

我当时就懵了,这么美的地方,咋就打动不了他们呢?难道是我没把那种美给展现出来?我觉得吧,可能是我太注重字词的讲解,忽略了让他们去感受那种画面美。

还有那个习作,要求写一处美景。

我给他们讲了好多写作方法,什么按照顺序啊,多运用形容词啊。

可交上来的作文,有的还是干巴巴的。

我就问自己,是不是我讲的方法他们没听懂?还是他们根本就没用心去观察身边的美景呢?在教学过程中,我也试着用一些有趣的方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比如说,我会模仿课文里的角色说话,就像演小品似的。

这一开始还挺管用,可后来,我发现有的孩子光看我表演了,没把重点记住。

这可咋办?有时候我也会着急上火,心想:这都教多少遍了,咋还不会呢?但冷静下来又想,孩子们的接受能力不一样,我得更有耐心才行。

我觉得吧,这大单元教学就像是一场冒险,有时候顺风顺水,有时候又会碰到各种难题。

也许下次我得换种方式,多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现。

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呢!比如说,是不是可以让他们分组讨论,然后上台展示自己的理解?或者多带他们出去实地观察,亲身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美?不过话说回来,这教学啊,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我还得不断摸索,不断改进。

你们说是不是?反正我是下定决心要把这大单元教学搞好,让孩子们真正爱上语文!。

【苏教版】2019年秋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第6单元-(教学反思参考3)卧薪尝胆

【苏教版】2019年秋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第6单元-(教学反思参考3)卧薪尝胆

(教学反思参考3)卧薪尝胆《卧薪尝胆》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中国历史故事。

课文讲述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之间征战胜败的故事。

会稽一战勾践大败,但并不气馁,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后转败为胜;吴王夫差战后大喜,不听忠言,放虎归山,最终导致兵败亡国的悲惨下场。

文章脉络清晰,易于理解,借助课堂新方案,学生对本课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首先对上节课的基础达标进行检测评析,重点强调了多音字的辨别方法,然后引导学生步入正题,出示学习目标(新方案中的设问导读):1、《卧薪尝胆》这个成语故事中,写的是谁与谁之间发生的事情?这是两个什么样的人?2、勾践夫妇在吴国过着怎样的生活,同时,想象他们过去的生活,你感受到了什么?3、读了故事后,你能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吗?请从课文中把相关语句找出来,多读几次,理解勾践这样做的深刻意义。

目标出示后,学生进行自主尝试、小组交流,大部分学生能够找到相关的语句来进行朗读体会,个别学生语言组织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我对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进行了重点讲解,在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段的结构特点:总-分式,“时刻不忘报仇雪恨”是总起,接着从白天、晚上、饭前三方面来叙述勾践激励自己不忘国耻。

经过逐步引导,提高了学生读段的能力。

对于《卧薪尝胆》这堂课而言,完成了预设的教学任务,学生读懂了《卧薪尝胆》这个故事,明白了卧薪尝胆的深刻道理。

但课堂的教学效果和课堂气氛比我想象中的要差很多。

回头思考发现:一、老师不能设置简单而能帮助学生读懂课文的题目。

课堂开始的第二个问题是“这一节从哪几方面来写勾践不忘报仇雪恨?”这个问题提出来后,同学们不能回答。

我降低问题的难度,问“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他时刻不忘记报仇雪恨?”学生还是没有反应,不能回答问题。

于是我再次降低问题难度,“请同学们找出这一段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学生依旧没有能够回答问题。

课堂陷入了僵局。

最后,我只好自己解释了这个问题。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⒈书是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从书中我们能汲取营养,获取丰富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与书有关,题目是:22石头书
⒉看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二、初读指导:
⒈自学生字词。
⑴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不了解的词语。
⑵会读会写生字词。
⑶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勘探奇怪聚精会神足迹矿物地壳刨根问底
告诉 知识
教学反思:
扬州大学附属小学备课纸
课题
18、小稻秧脱险记
课时
2
主备人
何皓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知道小稻秧遇到了怎样的危险,后来是怎么脱险的;会用“纷纷”、“激烈”造句。
2、边读边体会“气势汹汹”、“蛮不讲理”、“收拾”等词语的意思,感悟文中“人物”的形象。
3、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
(1)生字词。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利用各种形式来认读、记忆。
出示生词,生读。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随机指导、评价。)
三、精读课文。
课文能读得正确、流利,真不错。但我们想走进课文理解它的意思,还得把心放到文字中去,即不仅要眼到、口到,还需心到。请你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出自己的理解。边读边思考边做标记,可以是自己读懂的或不懂的,也可以写一写自己的阅读感受。
8、感情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边读边做动作,再次感受小稻秧的快乐。
三、总结课文。
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呢?为什么?(引导学生正确评价三个“人物”,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板书设计:
小稻秧脱险记
遇险 → 脱险
抢 洒
教学反思:
YANGZHOUDAXUEFUSHUXIAOXUE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教学反思(精选10篇)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教学反思(精选10篇)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教学反思(精选10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教学反思篇1在口语交际时,我创设情境,激起学生说话的兴趣。

在交际过程中,学生调动了平时的生活积累和阅读积累,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丰富了交际的内容,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想交际,也乐于交际。

习作安排在口语交际后,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明确习作要求,并示范引路,学生就会觉得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多元评价”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好办法,通过评价、比较,学生能发现在以自己及他人的优点与不足,这样,学生就能扬长避短,取百家之长,不断提高自己的习作能力。

虽然三年级的学生现在做得不是很好,但是,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关键。

我相信,只要坚持这样做,学生的习作能力会很快提高的。

“我的发现”与“日积月累”这部分,学生始终站在“主角”的位置,不断地发现知识王国的“秘密”,体验了发现的乐趣,感受了成功的喜悦。

“宽带网”这部分,我主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学生兴致极高。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教学反思篇2《语文课程标准》专门将“综合性学习”作为教学目标的五个板块之一,目的是要着力体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学生是有灵性的生命个体。

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是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环境、教学内容与环境之间的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交互过程,这种“活动”在于学生动手、动脑去“工作”,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由学生亲自进行计划、观察、操作,这本身就创造了生命活力焕发、生命价值不断显现的过程。

在学习活动中,教师为学生提供自我表达、独立思考、敢于尝试与创造的一切环境,让学生去接触、感受、操作、参与和支配各种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在实现愿望与困难抗衡中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进而去体验挫折、成功、失败和沮丧。

学生总能找到自己想干的事情,学会与他人合作、交往,实实在在地通过“三自”(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三有”(有发现、有讨论、有创新)和“三动”(自动、互动、联动)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019-2020学年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评奖教案

2019-2020学年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评奖教案

练习6(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辨析多音字,认识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用法不同,读音也往往会发生变化,从而感受到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

2、积累词语和古诗。

3、了解部分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高右低才写得稳。

教学过程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一)了解多音字的特点1、出示第107面第一题的四个词语,谁能读准。

2、查字典,验证自己读得对不对,并大体了解这个字的词语中的意思。

省:xǐng有思考、检查的意思。

落:là丢失间:jiàn空隙、隔阂。

参差:cēn cī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

3、小结: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用法不一样,读音也往往会发生变化。

(二)多音字组词找出句中两个多音字,能给另外的读音组个词语吗?(三)读准多音字1、试读,读准字音。

2、指读纠正。

3、给多音字注音。

二、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一)熟记成语1、准成语字音。

2、说说这八个成语的结构有什么相似处。

(都是“~风~雨”式的,读起来节奏鲜明,较上口。

)3、理解成语的意思。

可联系事例来说,可造句来理解,可说说字面的意思。

4、熟记背诵。

(二)背诵古诗1、读准读顺古诗。

2、观察插图,读读诗句,你读懂了哪个字或哪句诗?“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磨”指折磨;“艰劲”指坚定强劲;“尔”指那。

前两句写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

后两句写任凭各方面的风刮猛,竹石受到多大的折磨和打击,它们仍然坚定强劲。

3、你觉得竹石身上有一种怎样的品格让你佩服?(立场坚定不动摇,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立场坚定,受到敌人打击不动摇的品格。

)4、介绍作者:郑燮,郑板桥,“扬州八怪”之一,清代著名画家、文学家,适当介绍他的故事。

5、有感情地朗读,自然成诵。

三、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一)观察字形,读懂“我的发现”。

(二)结合例字,说说为什么要做到“左高右低”字才站得稳?(进行结构大小的比较:这三个字左右部分大小,应写在竖中线的两边,有左高右低的特点。

)(三)描红临摹,笔笔入目,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含反思)第六单元习作:这儿真美 两课时 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含反思)第六单元习作:这儿真美  两课时  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含反思)第六单元习作:这儿真美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学会用语言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感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教学内容1. 观察和体验: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发现身边的美。

2. 表达和分享: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并与同学分享。

3. 写作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如何用语言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感受。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用语言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感受。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和视频。

2. 学具:笔记本,用于记录观察和感受。

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展示美丽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

2. 观察: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记录下自己发现的美。

3. 表达: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并与同学分享。

4. 写作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如何用语言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感受。

5. 实践: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6. 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反馈。

板书设计1. 这儿真美2. 教学目标3. 教学内容4. 教学重点与难点5. 教学过程作业设计1. 观察日记:学生记录下自己发现的美,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2. 习作:学生根据观察和体验,写一篇关于“这儿真美”的作文。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受表达能力有所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得到锻炼。

2. 教学方法:通过观察、体验和表达,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美。

3.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以上是一份关于“这儿真美”的语文教案,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引入- 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一系列美丽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或日常生活场景的图片和视频,例如校园里的花坛、附近的公园、城市的天际线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材分析教学计划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材分析教学计划

第六单元毅力篇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选取了中外的两个历史故事和两首古诗。

故事虽短,但意蕴深刻。

毅力是获得成功、取得胜利的保证。

要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导。

故事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展开叙述,对学生今后的写作练习来说,具有极好的借鉴作用。

知识结构坚持:《第八次毅力篇忍耐:《卧薪尝胆》旅行:《古诗二首》单元总体目标1.学会本单元生字,20个只读不写的字;能写好左右结构的字。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并能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课文内容。

4.懂得坚持、忍耐、不懈追求是毅力的具体表现,毅力是获得成功、夺取胜利的保证。

单元重难点1重点1.学会生字、新词,能写好左右结构的字,能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2.能复述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的内容。

3.充分利用语文学习资源,了解历史人物的更多故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难点1.懂得怎样才是有毅力的表现,能结合身边的人或事讲讲自己对毅力的理解。

2.利用课文的留白,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训练学生思维,把课文语言转化为学生单元学情分析及教学建议1学情分析历史故事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其故事内容对学生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是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强大内驱力。

2教学建议本单元课文的题目都紧扣课文内容,教学时可从题目入手,引导学生,或懂得题目的所指,或能借助课文内容理解题目意思,或知道题目的来历。

本单元课文都非常适合学生复述、讲解,要充分利用学生喜欢听、讲故事的特点,让他们在读、讲中体会、感悟课文的思想感情。

本单元课文教学目标17第八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同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默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详写和略写。

4.结合生活实际,用一段话写自己通过努力终于做成的一件事。

2过程与方法从题目入手,了解“第八次"表面的意思和蕴含的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失败后不气馁,不丧失信心,鼓起勇气继续努力的精神。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反思本次教学反思:一、课前准备情况1、教案的制作:通过对相关知识点的整理,发现了教学内容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和多元化表达,并用图表形式收录到教案中。

2、课堂备课:各种资源的整理和搜集,尽可能地收录更多学生能够接受认同的形式,增加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3、设备准备:尽可能准备各种设备,以备不时之需,确保课堂的教学氛围良好。

二、课堂教学情况1、教学过程的控制:在课堂上,能够迅速把握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学生的不同阶段动态调整课堂教学内容,深入浅出地讲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2、课堂激励:尽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能够投入学习,借助一些奖励激励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

3、课堂管理: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和课堂违纪,以及防止进入课堂的扰乱因素,确保课堂的顺利进行。

三、学情分析1、基础薄弱的学生:通过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学生中存在着基础薄弱的情况,有必要通过补充教学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2、学习兴趣不足:观察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方式,发现学生在学习前期兴趣欠佳,在学习后期受到有效激励,兴趣才渐渐发生变化。

3、记忆力下降:观察学生的学习反馈,发现课堂不容易让学生牢记知识点,所以需要布置适当的拓展训练和多种练习,为学生提高记忆力提供指引。

四、总结反思1、教学方法:本次教学中,在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责任感的同时,积极探索新方法,通过增加情境教学、游戏、讨论等方式,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

2、教学思路:通过本次教学,我更加清楚了如何把控课堂,要把重点落实到实践操作上,适时加强对学生的纠正,更加明确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3、教学策略: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把握班级节奏,不断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多采取开放式、竞赛式的教学方式,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合作中有收获。

三上语文第六单元教学反思

三上语文第六单元教学反思

三上语文第六单元教学反思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围绕“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这一主题编排的,包括四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品味语言、交流感受,使学生能够深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 朗读教学法: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能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大自然的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他们在朗读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

2. 情境创设法: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深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例如,在《泉水》一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展示泉水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感受泉水的美丽和力量。

3. 合作探究法: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共同探讨大自然的奥秘和美丽。

例如,在《不懂就问》一课的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学生在朗读课文时缺乏感情,需要加强朗读训练。

其次,部分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缺乏主动性,需要加强引导和鼓励。

针对这些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和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活动。

在教学内容方面,我认为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比较丰富,涵盖了大自然的不同方面,包括自然景观、动植物、气候变化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奥秘,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我也注重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学习表达方法,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在课堂管理方面,我认为自己做得比较好。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维持课堂秩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同时,我也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加强课堂管理,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比较丰富,教学方法多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强引导和训练。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单元教案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单元教案

17 第八次【教学要求】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和背诵课文。

⒉学会本课的生字。

会认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⒊凭借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布鲁斯王子屡败屡战的不懈精神。

【重点、难点】⒈理清课文脉络,学习课文按事件发展的顺序的方法写一段话。

⒉弄清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外国历史故事,题目是“第八次”。

二、初读指导⒈自学生字词。

⑴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⑵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⑶练习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招集抗击几乎失败动员劫掠信心成功⑷学生自读课文。

⑸检查自学情况。

①出示词语,要求读准字音。

②指名解释下列词语,教师相机点拨。

⑹齐读生字词。

2.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3.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三、理清课文脉络课文按事件发展的顺序可以分成三个部分:"起因""经过""结果"。

将课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段(1~2)写布鲁斯王子带领军队抵抗外国军队,七战七败,自己也受伤,几乎失去信心。

第二段(3~4) 写布鲁斯王子从蜘蛛八次结网获得成功的启发。

第三段(5)写布鲁斯王子重新组织力量,终于获得胜利。

四、指导写字:⑴教师范写;⑵学生练写;⑶评比。

五、作业: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和背诵课文。

⒉练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一、复习: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指导:㈠学习第一段。

⒈读第1、2自然段,想想抗击是什么意思?⒉布鲁斯王子为什么抗击国外劫掠军?说明了什么?重读"英勇",强调他的爱国行为。

⒊结果怎么样?(写布鲁斯王子带领军队抵抗外国军队,七战七败,自己也受伤,几乎失去信心。

)从哪儿可以看出来王子没有了信心。

㈡学习第二段。

就在写布鲁斯王子,七战七败,自己也受伤,几乎失去信心时,布鲁斯王子看到了什么?⒈出示:一只蜘蛛正在结网,忽然,一阵大风吹来,丝断了,网破了。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参考3)让我们荡起双桨本课是一首著名的儿童歌曲的歌词,作者是著名的词作家乔羽。

题目《让我们荡起双桨》,既是对生活在新中国的少年儿童幸福生活的真实描绘,同时也是对少年儿童未来更美好的生活的憧憬。

这首歌词描述了少年儿童泛舟北海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情景,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

《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教学难点是理解“是谁为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在教学第3小节中,我采用多元化联系,情感牵引,突破难点,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抓住尽情欢乐,让孩子们说说什么是“尽情欢乐”?孩子们有的说是“开开心心地玩”,有的说是“痛痛快快的玩”。

“从这个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孩子们回答“幸福快乐”。

在此基础上,引出问题“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孩子们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多拘泥于父母、老师等范畴。

我进一步引导,“父母、老师可以给你创设幸福的生活,但能给全国的小朋友创造幸福的生活吗?”将孩子的思路拓展开,明确是党给予了我们幸福的生活,但是,在此孩子们的感受还是浅层次的。

为此,我作了两个情感牵引:一是体会文中“我们”的情感,与之产生共鸣。

我动情地描述了旧社会孩子们穷困潦倒的生活窘态与新社会孩子们成为小主人的幸福生活,两种状态的强烈对比,让孩子们的心灵受到震撼,深深地体会了党的伟大、党对少年儿童的关心爱护,感受到文中的“我们”对党的无比热爱之情。

二是联系实际,说说现在的我们感受到了党的哪些关怀?孩子们在讨论交流中,联系自己在花园式的学校里学习、免费享受义务教育等事例,切实感受到了党的伟大与恩情,由衷地产生了对党的感激之情和热爱之情。

两种情感牵引,使得难点进一步突破,孩子们的情感水到渠成地被激发,再来读文时,孩子们更能声情并茂了。

通过教学,我感到这堂课既有收获,也有不足。

在重视诗歌朗读的同时,对字词教学有些忽视,尤其是关键词语的理解不够重视。

诗歌中字词深奥,学生不容易理解,教师又不能采用以词解词这种简单的方法。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亲子阅读及其实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亲子阅读及其实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亲子阅读及其实践亲子阅读及其实践随着社会的发展,亲子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在众多亲子活动中,阅读是一项既有乐趣又有益处的活动。

在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中,教师们也将亲子阅读作为教案的重要一环,实践中得以发挥其作用。

一、亲子阅读在教学中的作用在语文教育中,亲子阅读可以激发孩子们对于阅读的热爱。

此外,通过阅读,孩子们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文字,提高阅读能,拓宽知识面。

阅读不仅是一种娱乐,更是一种学习方式。

亲子阅读可以促进亲子间的关系。

家长和孩子们可以一起阅读,培养家庭共同体的意识。

家长可以在阅读过程中与孩子们交流,扶持孩子们的成长。

亲子阅读也可以让孩子们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

在阅读时,孩子们可以放下自己的压力,享受学习的快乐,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亲子阅读的实践如果没有实践,理论是很难落地的。

而在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亲子阅读得以实践,以下将结合具体教案来谈一下实践中的有效性。

在教案中,老师要引导学生们与家长一起选定一本适合自己的书。

在这个过程中,从教师角度出发,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提供一些可供选择的书籍,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们自由选择书籍,因为这样更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在阅读过程中,老师要先读出一段,然后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跟读。

这些短短的时间让孩子体验到了读书的乐趣,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的亲子关系。

在阅读之后,老师要引导孩子们及家长分别讲述故事中的情节,从而培养孩子们穿越文字,理解故事的能力。

亲子阅读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教育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而在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中,亲子阅读得以得到实践,也让家长们进一步认识到阅读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设计五篇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设计五篇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设计五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经历有目的的、初步的按一定顺序观察和描述的活动过程。

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可观察的内容。

2、体验研究小动物的乐趣。

3、了解蜗牛的身体特点和蜗牛的食物。

教学准备:1、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蜗牛,盛放蜗牛的容器,放大镜,记录用纸和笔。

2、供蜗牛选择的食物,如切成小块的黄瓜、苹果、菜叶、面包或馒头;某些带刺激性气味的食物,如洋葱、大蒜头之类的。

3、具有螺线结构的物体或物体的图片,如海螺壳、盘状的蚊香、旋涡、牵牛花的缠绕茎、葡萄的攀缘茎触须等。

4、准备几个开拓新的观察内容的关于蜗牛壳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引入观察过蜗牛吗?能说说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吗?用放大镜观察过蜗牛吗?二、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身体。

1、观察蜗牛的准备。

区分蜗牛的壳和蜗牛的身体,确定蜗牛的身体为本次观察的重点;确定了解蜗牛的身体,回答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的问题为观察目的;2、提出按一定的观察顺序进行观察的要求:依次观察蜗牛的头部、腹部和尾部。

重点观察头部,观察头部的眼睛、触角和嘴。

3、进行分组或个人的观察活动。

4、描述所观察到的蜗牛的身体。

尝试按一定顺序,有一定条理,有重点地描述蜗牛身体的特点。

三、蜗牛壳的观察。

1、观察蜗牛壳的讨论。

观察过蜗牛壳吗?蜗牛的壳是怎样的?蜗牛壳的观察会有多少观察内容?2、蜗牛壳上的螺线的观察和讨论。

蜗牛壳螺线的观察的内容。

螺线形状的观察描述和螺线名称。

螺线旋了几圈?怎么数?螺线的展开方向,左旋和右旋。

3、左旋蜗牛和右旋蜗牛;头发的旋涡;海螺、牵牛花等等自然界的左旋和右旋。

4、从一条螺线的观察内容到蜗牛壳的其他观察内容——提出观察蜗牛壳的新的问题,发现蜗牛壳的更多的观察内容。

【部编三上语文】2019秋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初探 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及练习及答案备课素材)

【部编三上语文】2019秋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初探 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及练习及答案备课素材)

第六单元
单元教学初探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自然风光”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和《美丽的小兴安岭》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阅读,学会课文围绕一个意思去写的方法,体会祖国山河的壮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2.本单元重点:
(1)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描写了美丽的景色,很多片段都有关键句,根据这个句子可以理解课文大致内容。

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全文的关键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是一个段的关键句。

《海滨小城》中“小城的公园更美”“小城的街道更美”都是段落的关键句。

《美丽的小兴安岭》中,“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就是全文的关键句。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抓住这些关键句去把握文章的内容。

(2)学会围绕一个意思去写。

学会文章中关键句的作用,学会在关键句的引领下,写作。

这样的关键句可以是整个文章的中心句,也可以是一个段落的中心句。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第6 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安排课文三课,习作一篇,练习一篇。

其中,《石头书》是以对话为主体,介绍岩石知识的一篇科普文章。

《小稻秧脱险记》《航天飞机》,一篇反映农业生产常识的童话故事,另一篇是科学小品文。

这两篇在写出法上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语言生动而有个性。

习作6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文具。

练习6包含有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学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好毛笔字等五项内容。

二、单元教学目标1.学会本单元29个生字,18个生字只读不写,熟记一些常用的多音字,能在具体的句子中准确地读准它的读音。

2.理解词语的意思,继续练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能用有关词语造句。

3.能正确、流利朗读本单元的各篇课文。

4.在反复朗读中学会本单元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5.了解课文内容,懂得文章所介绍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思想。

6.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抓住事物的特点做具体介绍的方法。

能给别人介绍自己的某学习用品或小制作。

7.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抓住特点介绍事物的方法,并用此方法介绍自己的一种学习用品或小制作。

进行小练笔训练。

三、教学重难点:1.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究底,乐于探究的态度。

2.了解水稻生长所需要的环境和除草剂、喷雾器的作用,继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3.朗读课文,了解航天飞机的特点和作用,并学习用自己个体语言介绍航天飞机的特点和作用。

4.有顺序观察、并写清楚最喜爱的文具的特点和用途。

(1)师:在介绍外形特点的时候,都具体写出了铅笔刨刀的什么?--颜色、样子(2)师:你还认为这篇文章好在哪里?--这篇文章还介绍了文具的名称:铅笔刨刀。

师(画出有关句子):小作者在文章的中间部分告诉了我们文具的名称。

请看(出示第二、三篇例文)默读,跟刚才的文章有什么不同?--文章开头就直接告诉我们文具的名称。

--文章在结尾才告诉我们文具的名称。

师小结:我们在帮自己的学习伙伴作自我介绍的时候,可以在开头直接说出自己的名称,可以在中间说,也可以在结尾处说。

教案1-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与反思 (6)

教案1-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与反思 (6)

教案1-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与反思 (6)23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尊重学生个性感悟,并通过学生的个性感悟,使学生对诗、文的理解更多元化,从而达到读文悟情的目的。

2、在读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诗句的意思。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感情调动,导入课题:1、板书“佳节”师:同学们喜欢过节吗?为什么呢?2、师:看来,大家在过节时都是开开心心的,不过,唐朝有位诗人(课件诗人背影)在重阳佳节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每逢佳节倍思亲”)熟悉吗?哪儿见过?(课件古诗)二、初读古诗。

1、想读吗?那就大声地读吧!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顺。

2、生自由读。

3、指名读,正音。

4、还想怎么读?(按学生设想读)5、同学们真不错,字音读得准,诗句也读顺了。

这首诗读了这么多遍,你读明白了什么吗?6、生交流。

(茱萸介绍)7、明明是合家欢聚的重阳佳节,诗人为何会有如此的感叹呢?让我们走进这首诗背后的一段故事中,你可能会有新的感受。

三、读文悟情。

1、生读文,师巡视。

2、读了故事,是不是又有了新的感受了?生交流,师相机板书。

3、你们都有了自己的感受,课文中的哪些句子给了你这样的感受,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画出这些句子,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4、交流:谁想第一个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分享?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1、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的是什么?2、(谈不出)你离开过你爸爸妈妈一段日子吗?多久?心情如何?(谈得出)是啊!王维小小年纪就远离家乡到外求学(板书华山东边是家乡,西边是长安)它的家乡在华山以东的蒲州,长安在华山以西,他这一别就有两年了。

你离开过你爸爸妈妈一段日子吗?多久?心情如何?而王维是整整两年没有与亲人相见啊!你还想再读读这句话吗?相信你现在一定能读出自己的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反思参考1)古诗二首——《枫桥夜泊》
在备这首诗的时候,我觉得让学生来体会诗人的“愁”很难,所以感到很棘手,在网上看了几篇有关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之后,收获不多,总觉得二升三的学生没有这样的感悟能力,毕竟在他们的脑海里,由景抒情的文章他们一般只会体会出高兴、兴奋等积极向上的情感,哀怨忧愁的似乎很难,更何况是古诗呢!面对这样的古诗,我想只能从诗句中的字词理解,进而来开启学生的情感之门。

在课上,我简要地复习了一下上次所学的古诗《山行》,背诵、提问等等,让学生能够温故而知新,以便更好的引入新古诗的学习。

开始教授《枫桥夜泊》了,我直接挑明了作者的情感,告诉孩子们:“我们今天所学的新古诗,跟《山行》可不一样。

虽然两首都是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可作者抒发的情感却不相同,大家要注意体会哦。

”开门见山的说法,大大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在接下来的听范读过程中,我都注意让孩子们聆听,听听录音老师是怎么读的,语速如何,哪儿停顿,哪儿缓慢,并让大家在书上标好记号。

在反馈意见的时候,孩子们敏锐的小耳朵果真听出了不少地方,他们争先恐后地告诉我,看来,孩子们已经站在了这首诗的门口。

有一个学生的回答很精彩,他说:“我听了之后,觉得作者好像在叹气。

”“叹气”,多朴素的词语,可他却已经体会到了诗人的情感,我为他的精妙词语而鼓掌。

围绕着“叹气”,我就开始讲解古诗。

一些费解的字词解释,我一边口述,一边做板书,孩子们听得很认真,并开始不约而同地做笔记了。

由景抒情,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明白诗人的“叹气”,我从“残月”“霜天”“江枫”“渔火”“寒山寺”“客船”这六景,和“乌啼”“钟声”二音入手,让孩子们来亲临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配上插图,加上诗句的讲解,孩子们开始点头:“是啊,诗人在叹气。

”“所以,整首诗都是围绕一个字来写的,那就是……”我马上接着孩子们的体会,步步深入。

“愁。

”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

“真棒!你们已经读懂了。

”我由衷地赞叹他们。

后来,孩子们已经能够用他们稚嫩的声音,读出诗人忧愁的情绪。

我想,能够做到这一点,已经算是比较成功了。

古诗是难理解的,尤其是这样的古诗,读好难,要读懂更难。

我们作老师的要扶着学生,一步步的走进诗中,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并且要时时注意抓住孩子们的回答,“一石激起千层浪”,说不定他们的回答会更好地让自
己来感悟诗中的精华,更好地引领自己走进诗,喜爱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