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开发强度控制探析-以议堂镇控规为例

合集下载

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开发强度控制探析-以议堂镇控规为例

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开发强度控制探析-以议堂镇控规为例

小城镇控制性详细(xiángxì)规划的开发强度控制(kòngzhì)探讨(tàntǎo)——以邳州市议堂镇控制性详细(xiángxì)规划为例摘要(zhāiyào):《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中将镇一级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位提升至与城市控详同等的地位,进一步规范了镇控规编制工作。

开发强度控制作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核心,是控规编制的技术重点和难点。

本文以议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为例,分析小城镇控规编制的特殊要求和一些解决的技术方法,深入探讨如何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满足其开发强度的要求,建立小城镇开发强度控制的方法。

关键字: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开发强度;议堂镇;一、引言“小城镇与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是我国城镇化道路的鲜明特色。

发展小城镇是推动城镇化的重要途径。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

2007年底,我国城镇人口5.94亿人,城镇化水平44.9%,并已初步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的多层次的城镇体系。

小城镇建设迅猛发展同时,其建设面积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而迅速增长,伴随着空间布局不合理、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等不少问题,因此解决小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过度扩张的问题己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推动小城镇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小城镇建设,规划是龙头。

解决好小城镇的建设问题,首先要解决好小城镇的规划问题。

自2008 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正式颁布实施以来,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法律地位得到了提升,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开发和建设管理的法律依据,是小城镇建设管理最主要的法定依据。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中将镇一级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位提升至与城市控详同等的高度,进一步规范了镇控规编制工作。

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以小城镇总体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强化规划控制功能,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探讨

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探讨

71规划设计性详细规划方面缺乏灵活性,需要增加其灵活性和适应性。

鉴于城市规划的导向性和程序性,必须努力改进规划,使规划尽可能满足未来发展的要求。

土地利用规划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

因此,有必要把块地作为基本的管理单位。

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规划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合理的规划方案的同时,不能损坏单元内的设施。

在随后的操作中部分加以修改,保证公众利益的同时,大大提高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4.2 提高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施性和规范性。

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的完善主要是通过控制性详细规划期的确定来实现的。

因此,在规划和建设每一个城市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年数应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而定。

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施留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即根据城市的主要目标,城市的特点,进行灵活规划,彰显城市特有的个性。

此外,有必要通过各种努力,进一步完善详细控制性规划内容的规范性。

在详细规划控制中,必须在城市空间资源方面加大调查力度,充分发挥城市优势资源,避免过度消耗资源。

另外,详细控制性规划要有科学的准备和指导。

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总体要求,制定规划,为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提供指导。

此外,我们还必须完善城市规划体系,理顺管理体制,设立相关的部门管理和监督城市规划,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问题。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不断完善工作,确保控制性详细规划运行符合一定的规则体系。

4.3 利用辅助技术,提供其相关指标的依据。

运用规划设计相关辅助技术,主要从城市设计、三维模拟的使用和交通影响评价等方面,提供确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相关指标的依据。

该方法科学依据性强,采用科学的方法确定各项相关指标,使制定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更加科学。

5、结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要刚柔并济,需要控制的要严格控制。

首先,要抓好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适度性和弹性,严格控制应控制的内容。

其次,要把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层次性,并使其具有科学依据。

第三,要充分把握动态,充分认识和把握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管理中存在的不确定性,确保整个规划的可操作性,真正体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动态性。

关于小城镇控规的的几点探讨

关于小城镇控规的的几点探讨
&%$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随着现代城镇规划设计休系的 形 成 ! 一系列新的城镇规划法规'规范'标准也相应颁布& 但小城镇规划 理论体系仍然没有形成!小城镇规划技术规范'标准缺乏小城镇 规划目前只有一个国家标准!即*小城镇规划标准+!且*小城镇规 划标准+尚应进行补充完善!例如根据小城镇规划工作的实践!该 *标准+尚应进行补充完善& 是规划期限太长!为 #'$( 年& 规划在 实施过程中!必然会缺乏灵活性& 内容不够充实!应当加强环卫规 划!环境保护方面的细节内容!加以强制性的执行!方可能使我们 的子孙后代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另外!需要充实防灾'集中供 热规划等方面内容!因此!从目前实践情况看!急需加快小城镇规 划各类标准与规范的编制工作&
结束语 小城镇规划应抓住重点!搞出特色!注重生态!走可持续发展 之路!避免破坏生态的盲目发展!实行小城镇建设的规划管理!编 制一个具有小城镇自身特色实时超前的规划) 是搞好小城镇建设 的关键& 对实现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城镇的最终目标起着 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龚 勇%基 于 新 农 村 建 设 背 景 下 的 小 城 镇 规 划 与 建 设 的 思 考 *-,%广 东 建 材 %$(+(((.)/ *$, 田海涛%对城镇规划建设的初步认识*-,%山西建筑)$((01+!2/ 作者单位秦安县自然资源规划事务服务中心
&%! 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城镇建设要以 人为本!着力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不仅要修马路'盖房子!还要 解决好污水治理'垃圾处理等环境问题!解决好医疗卫生和文化 设施等社会发展方面的问题! 努力营造适合人们居住的良好环 境& 城镇建设与调整布局以及完善管理结合起来& 小城镇的居民 提高生活质量!不仅要依赖完备的公共设施!也离不开环境治理 与镇容管理&

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分析

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分析

市政•交通•水利工程设计Municipal-Traffic•Water Resources Engineering Design 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分析Compilation and Analysis of Controllable Detailed Planning for Small Towns张研,赵云铎(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天津300381)ZHANG Yan,ZHAN Yun-duo(China Municipal Engineering North China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Tianjin300381, China)【摘要】对小城镇的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和控制,有利于小城镇社会经济环境的稳定发展。

为了更好地建设小城镇,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必须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开展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建立全新的管理体系,使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能够行之有效,对小城镇发展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论丈对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可靠的建议,以促进我国城镇建设工作餉发展和进步。

[Abstract]Scientific planning and control of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towns is conducive to the st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environment of s mall towns.In order to better build small towns and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C hina*s social economy,we must adopt scientific methods to carry out the compilation of controlled detailed planning for small towns,establish a new management system,so that the compilation of controlled detailed planning can be effective and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small towns.This paper make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ontrol detailed planning of small towns and puts forward reliable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u rban construction work in China.【关键词】小城镇;控制;规划;编制[Keywords]small towns;control;planning;preparation【中图分类号】TU984.il【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1007-9467(2019)10-0083-02[DOI]10.13616/ki.gcjsysj.2019.10.0301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具体内容1.1全面落实小城镇总规划目标对小城镇实施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其主要编制依据是/J、城镇性质及其发展目标,进行总体规划。

探讨中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现状、问题及其建议策略

探讨中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现状、问题及其建议策略
城市建设的一项基本依据,只有通过不断强化管理才能变成现 实,同时它也是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依据,首先,要创新规划管 理体制,逐步推行规划成果展示制度,规划审批听证制度等; 其次,严格依据中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要求,把好修 建性详细规划的审查关;最后,充分发挥其对城市土地的管制 作用,促进城市建设协调发展。
3.2 因地制宜、合理的划分城镇基本地块 由于中小城镇的经济实力相对薄弱,加上城镇土地资源的 不可再生性,因此,在划分过程中要考虑到中小城镇的现实因 素,基本地块的划分要适中,过小或过大容易影响整个城市的 建设。而中小城镇中,存在着较大的用工、建设以及资金等各 方面的风险。因此,在中小城镇在进行基本地块大小划分时要 从城市、镇的实际情况出,禁止效仿、不合理的划分。 3.3 加强中小城镇的空间意向规划的重视 为促进中小城镇中构建和谐的空间环境,要搭建好相应城 市构建结构,同时加大结构控制、强度控制力度,并计算、评 估出整个建筑可能达到的高度,并通过专业的规划设计师规划 设计出相应的建筑示意图,如:鸟瞰图、轴测图等。在中小城 镇建设的各种规划意图等应该通过各种意向图来展示在人们面 前,人们可将这些意向作为建设的参照,但是不能够将其作为 中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最终想象,要按照控制性规划的相 关原则、指标与构思等进行发展与建设。 3.4 加强中小城镇的特色规划建设 在中小城镇规划实践中,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建 设出有独特特色的城镇发展道路,切不可盲目的照搬别人的发 展模式和发展道路。规划是设计的基础,设计是实现规划的能 力。两者紧密相连,相互作用,创造出丰富的特色。在编制规 划时,应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尽量利用当地地形、景观和风 景,将山、水等自然景观组织到中小城镇建设中,形成山水相 连、依山傍水的城市。没有山水的城镇,也应当充分利用当地

小城镇环境规划方案及案例分析

小城镇环境规划方案及案例分析

按空间划分
城乡一体、城镇密集区、周边小城镇、独立小城镇等
按发展模式划分
地方驱动型、城市辐射型、外贸推动型、外资促进型、科技带动型、交通推动型、产业聚集型
13 ·
·
区域治理
城市治理与规划
环境功能区 居住区 文教区
医疗卫生区 行政办公区 发展备用地
面积(公顷) 65 5
11 6 0 95 42 51 5
面收集小城镇环境规划所需的资料,并对 这些资料进行调个层面, 1、背景调查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开展的
化内涵和生态宜居型现代化小城镇。 2功能区划分
去伪存真。才能编制出可操作性强的环境 工作包括对小城镇所在区域的自然资源、
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与《某小城
其发展定位,在国家环境保护和产业政策 的指导下。力争全镇区各类功能区及其各
1三同步原则
其他区域发展规划、经济发展规划、文化
项社会经济活动与居民生活的主要污染物
小城镇环境规划应坚持环境建设、城 镇建设与经济建设三同步原则,严格落实 环境、城镇与经济发展的同步规划、同步 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 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小城镇环境功能区划分为居住区、文教区、 医疗卫生区、行政办公区、商贸区、绿化 区、仓储区,以及公用工程区等八个区域 (见表2)。
3功能区环境保护方案 (1)居住区、文教区和行政办公区
环境保护方案。重点要做好区内绿化和临 街道路绿化,设置公共设施。避免噪音 经营活动扰民,居住区半径50—80m垃 圾箱、垃圾收集点,生活区污水排污集 镇污水管网后统一进入污水处理厂集中 处理。做好日常环境监测,要求大气环 境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声环境达到1类i 道路交通干线两侧声环境达到4a类。(2) 医疗卫生区环境保护方案。规划区内拥有 乡镇卫生机构1座,要重点做好医疗污 水及医疗垃圾的处理。鉴于该区域内无医 疗废水处理设施,应做好统一收集,并 采用医院废水专用处理装置进行无害化 处理,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l8466—2016)标准要求后再排入 镇区污水管网后。进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 理和利用。改变当前焚烧医疗垃圾的做 好,建设医疗垃圾收集、贮存和运送喜糖, 确保医疗垃圾收集、处理全覆盖。(3) 商贸区环境保护方案。镇区商贸区建设有 水;中式公厕和垃圾收集站各一座.在临街 一侧选择抗污性强、生长较快的乔木树 种、草种建设绿化隔离带,发挥植物净 化功能。区内道路按照标准3级做好商 贸区路面保洁。(4)仓储区环境保护方案。 该城镇区在规划期内将建设一座仓储区, 主要为镇区及工业园区服务.用地面积 为1.65公顷。定期做好大气、声环境监 测,废水经自身处理达到行业标准后通过 排水管网引入镇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5)绿化区环境保护方案。绿化区作为 该镇区景观的主要载体,应以自然、开放 的景观和人文景观建设相结合为主.严禁 在区域内砍伐树木、损坏花草。严禁放牧, 保持绿化区自然特性。也体现人文景观。 (6)公用工程区环境保护方案。区内环 卫设施配套要齐全,做好路面保洁,以 及道路两旁绿化和景观建设。

新时期中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现状及其优化策略思考

新时期中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现状及其优化策略思考

现代物业Modern Property Management– 173 –一、中小城镇控规编制的概述近年来,为了促进城市建设的发展,国家加快了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中小城镇作为城乡之间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城市中优秀科技人员、先进生产技术和雄厚的资金、工业产品和市场信息等方式改善乡镇建设,将促进乡镇经济的转型。

农村城镇化本质是指城乡体系间生产要素的相互作用和转化,保证区域生产力的合理均衡配置,使城乡结构统一、协调发展,进而促进城乡社会结构适应现代社会的城乡协调发展格局。

控制性详细规划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已有近50年的历史。

其主要由城镇、人民政府城乡规划的相关单位根据城、镇总体规划的要求,对建设用地的性质、强度和空间环境进行规划控制。

其发展和应用是基于改革开放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与城市规划理论协调发展以及不断完善的规划方针,多年来已成为大中型城市实施规划管理和土地管理的重要方法,并逐渐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并逐渐得到小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部门的认可。

二、现阶段控规编制与实施存在的现状问题现阶段,我国中小城镇控规编制的体系完整性和适用性不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主要体现在前期调研、分析过程、单位划分、控规与上位规划间的关联等方方面面。

(一)规划编制的依据不足或不准确我国对小城镇的发展还缺乏足够重视,导致小城镇规划建设中,缺乏规划编制的基础资料,也没有上级管理部门对小城镇发展的相应指导性文件,导致小城镇规划建设时规划编制无从下手,甚至直接套用一些规划编制案例,导致其发展方向定位不准确,进而影响到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实施。

(二)公众参与规划力度不够在编制小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过程中,小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审批程序过于形式化。

在编制小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过程中,规划管理部门和规划设计企业往往注重领导的意见,而忽视了城镇居民的一些好意见。

有时,虽有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但公众参与度不够,导致在实施过程中不能承受深思熟虑、缺乏说服力等问题。

小城镇规划设计中存在问题与对策的分析

小城镇规划设计中存在问题与对策的分析

小城镇规划设计中存在问题与对策的分析摘要:城镇化有助于工业化效率的提高,促进第三产业的繁荣和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经之路。

发展小城镇有利于发挥城乡两方面优势,促进城乡融合和城乡一体化。

小城镇由于地理位置适中,兼有城市乡村两个特点和两种职能,自然就成为城乡融合的交汇点,是实现农村城市化的基地。

小城镇在建设规划中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同时在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这使得现阶段我国部分小城镇发展已经面临众多限制,因此需要加强引导,积极推进。

本文就小城镇规划设计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展开讨论。

关键词:小城镇;规划;设计引言小城镇发展及社会经济现象已构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最突出的特色之一,由此形成的城镇化道路被国际学术界认为是城镇化的中国模式。

小城镇规划设计在小城镇的发展中发挥了非常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小城镇发展,仍存在许多问题:如工业化带来小城镇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小城镇失去生态平衡、环境的恶化,原有良好人类居住环境遭到破坏;小城镇土地资源大量浪费浪费,经济,结构大体相同,小城镇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历史文化保护意识薄弱,小城镇历史形成的良好的文化传统风貌和社会结构受到威胁,尤其是一些历史名镇,历史风貌面临湮没;仓促的建设破坏了小城镇原有特色,小城镇对特色设计缺乏认识,规划套用传统模式,造成小城镇单调,缺乏特色;小城镇规划设计中,仅注重物质空间领域规划,对生态、传统、文化、社会等非物质要素研究不够,间接造成小城镇人居环境和文化的落后,小城镇规划设计就失去了原有作用。

一、小城镇规划设计中的要点(一)结合小城镇的自然资源,体现小城镇建设的特色每一个小城镇都有自己独特的自然环境,如山脉,江海,平原,河流,湖泊,森林等地形地貌相应的气象特征都对小城镇特色产生影响,甚至可以决定小城镇的基本结构,利用自然景观创造小城镇特色是必然要遵循自然原则,在做小城镇规划之前,要根据小城镇的资源特点来确定小城镇的格局,定位,和发展方向,特别是历史遗留下来与自然相协调水位部分,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的优势,做到每一项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以突出小城镇的自然特色,(二)结合小城镇的物质条件,突出小城镇建设小城镇的发展与特色的形成都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经济基础,经济的发展为利用各种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提供了有利条件,为设计的实施提供了物质保障,因此小城镇特色的定位不能脱离小城镇实际情况,超越小城镇的经济实力,否则不能突出小城镇的建设,反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小城镇的总体规划编制要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地方特色,既要坚持高标准,又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小城镇定位和经济的实际情况,创造有特色的城镇空间,体现小城镇建设的地方特色,(三)结合小城镇的历史文化,保护和创造小城镇的特色每一个小城镇的文化,历史,民族,宗教都有自己的特色,小城镇的发展和形成是一个随时间延续的历史过程,对于历史传统的发展和继承,是小城镇特色需要加以重要考虑的方面,不能的盲目模仿国外各地的规划建设模式,文化建筑和历史环境往往成为城镇的象征,规定着城镇的特色,小城镇的规划建设要深入研究其历史文化和宗教信仰,对原有城镇格局,城镇的文物,传统街区等历史文化景观要加以保护和发展,使城镇在总体布局和局部风貌上保持并强化其特有的文化,宗教,历史等民族特点,达到保护和创造小城镇的文化特色,二、小城镇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一)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未完全建立,在原有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政府,控制力明显减弱,新的政府宏观经济体制还没有完全建立,在这种情况下,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政府必然通过将大量土地投入市场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因此,用地规模已突破,成为规划修编的普遍理由,各城镇要求通过小城镇规划编制来扩大规划建设的用地规模,供长期发展使用的土地在短期内大批量地出让给了开发商,政府失去了土地主控权,从农民手里征得的土地被大量闲置,引发一系列的社会冲突,可能的土地升值都落入开发商的钱包,严重危及城乡的可持续发展及土地资源的浪费。

控制性详细规划土地使用强度的控制分析

控制性详细规划土地使用强度的控制分析

控制性详细规划土地使用强度的控制分析引言城市规划是城市政府为达到城市发展目标而对城市建设进行安排,一般城市规划分为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控制引导两个层面。

然而,就因其在规划体系中的关键位次,决定了我们在编制和实施这一层次规划时,存在诸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为了便于我们详细了解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有关情况,施海涛博士主要从以下方面做了详尽的阐述:一、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涵义1、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指以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2、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以落实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的目标为目的、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

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方法1、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对本规划地段的规划要求,相邻地段已批准的规划资料;2、土地利用现状,用地分类应分至小类;3、人口分布现状;4、建筑物现状,包括房屋用途、产权、建筑面积、层数、建筑质量、保留建筑等;5、公共设施规模及分布;6、工程设施及管网现状;7、土地经济分析资料,包括地价等级类型、土地级差效益、有偿使用状况、地价变化、开发方式等。

三、土地使用强度控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土地使用强度控制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容积率、建筑密度、平均层数(建筑限高)、绿地率、允许居住人口等。

1、容积率的控制容积率即单位地块用地面积上所获得的建筑面积,或用地面积与地块上建筑总面积之比。

容积率是定量控制指标的核心,也是规划管理部门与房地产开发部门之间矛盾的焦点,因此确定容积率时,应审慎研究,一般考虑以下方面:1)、根据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宏观要求,合理划定容积率分布区,保证城市中建筑的合理分布。

2)、根据用地性质不同要求来确定。

不同用地性质,容积率取值有较大差别,居住用地与工业用地容积率不同,商业居住用地与行政办公用地不同,居住用地内中、小学、托幼与住宅用地的容积率不同。

3)、根据土地区位差来确定。

对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辑的方法与实施的探讨

对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辑的方法与实施的探讨

对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辑的方法与实施的探讨摘要:本文将对小城镇特点及现状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新思路,以期为小城镇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控制性详细规划;编辑方法与措施;研究Abstract: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small towns, and based on this, puts forward the new idea of regulatory detailed planning, so a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small town construction.Key Words: regulatory detailed planning; edit methods and measures; research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小城镇尤其是城乡结合部地区的规划建设显得更为重要。

200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正式颁布实施,它将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赋予了法律意义,也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开发和建设管理的法律依据,对小城镇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小城镇概述在我国,小城镇是一个使用频率比较高的通用名词,但实践中对小城镇一词的概念界定和运用却很不规范。

为了更好的研究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问题,笔者将小城镇的概念权且界定为:它是介于城乡之间的特殊建制,是没有县级人民政府驻地的城乡结合部。

小城镇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它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中枢。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小城镇成为城市与乡村互通有无的重要纽带。

城市的先进技术、科技人才以及生产商品通过小城镇这座桥梁,开始向农村进行扩散,全面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通过小城镇,也把农村的农副产品运到了城市,极大地满足了城市的生产生活需要。

关于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方法的探讨——以睢宁县李集镇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

关于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方法的探讨——以睢宁县李集镇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

R g l oy Pa o i T wn i S ii e ua r l frL i t n jo n un g n
卢丹枫
L பைடு நூலகம்Da O n-fn eg
摘要: 当前江苏省小城镇快速发展 .将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 ( 以下简称控规 )作为全面提升小城镇功能内涵 推进城镇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科学地编 制控规对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以睢宁县李集镇为例对小城镇 的控规编制方法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讨 .提出可 以通过加强经济社 会分析 弹性研究、城市设计弓I 导等方式来提高编制质量 .以促进控规的可操作性 ,适应当前形势需要。 关键词 : 小城镇 ; 控制性详细规划 睢宁县李集镇
st ato iu i n.
K y o d :ma w ; g l oy e i d l nn ; i wn nS iig e r ss lt n r ua r t l a i L io unn w lo e t d a e p n g jt i
近年来.小城镇 发展迅 速,各项
d s u s d t e c m p lt n meh d o ma l o o t l b ed t i d pa nn . t r p s d e h n i g s ca n c n m i n lss e h n i g ea t i t d i c s e h o i i t o fs l t wn c n r l l ea l ln i g I p o o e n a c n o ila d e o o ca ay i, n a cn lsi t s u y ao o a e cy a d e h n ig ct e i n g i et a a mp o e c m p lt n q aiy t e e y p o o i g c nr l be d tie ln i g m a e v r b l y a d a a tn u r n n n a cn i d sg u d h t n i r v o i i u l , h r b r m t o to l l ea ld pa n n n u e a i t n d p i g c re t y c ao t n a i

浅析当前小城镇用地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优秀范文五篇]

浅析当前小城镇用地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优秀范文五篇]

浅析当前小城镇用地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浅析当前小城镇用地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浅析当前小城镇用地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土地是十分宝贵的资源和资产,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

小城镇发展综合性强,牵涉面广,用地规模的大小,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空间布局的落实都应立足于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以及土地利用的客观规律。

在小城镇的建设过程中,只有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和途径,才能做到小城镇的建设与土地合理利用两者的有机协调,为小城镇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一、小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一)、城镇用地内部布局不合理,土地利用率低。

近年来,小城镇建设进入迅速扩展期,县以下的城镇建设大部分是外延扩大,占用土地多为优质耕地。

不少小城镇建筑布局混乱,道路建设不规范。

工业用地、居住用地交叉布臵;功能分区不明显,城镇内边角空地随处可见,严重阻碍城镇功能的发挥。

旧城区已经成为小城镇土地低效利用的主要方面,据不完全统计,旧城区面积一般占小城镇建成区面积的20-40%。

镇区建设还停留在二维平面开发利用水平上,造成镇区框架大、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低。

商业用房、住宅用房仍延用农村旧习,自建小平房或独家二层小楼房。

不仅主体建筑用地多,而且配套设施占地面积也大,人均占用都超过了150平方米。

另外,旧城区大都已有着相当长的历史,一些房屋破旧不堪,街巷窄弯纵横交错,加之人口集聚、私搭乱建等相当的普遍,给土地的合理、高效利用带来十分的不便。

(二)、新区建设贪大求洋,土地利用结构失衡。

小城镇区位条件一般,竞争力不强。

为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一些当地的政府在畸形发展观和政绩观的主导下,绝大部分都采取了拼资源的发展方式,追逐和热衷于扩土扩疆的新城区、开发区等建设,热衷于搞大片房地产开发。

在新区建设中,为追求快速的经济和政绩效益,往往不惜采取牺牲农民利益和长期负债等形式,大搞“五通一平”、“七通一平”,新区内道路动辄40米甚至更宽,绿化隔离带宽度也在10米以上,目标追求高,贪大求全、摆阔气,土地的规划效益十分低。

关于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关于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0 d t o g u i d e a n d c o n t r o l t h e u r b n a d e v e l o p me n t . T h e s ma l l t o w-
n c o n t r o l l e d d e t a i l e d p l a n n i n g a s a l l i mp o ta r nt me a n s t o d e v e ・
小城镇长远发展 的能力不足 。 2 .工作环节上深度不够 , 实施过程 中公众参与
性 不 高
l o p nd a p r o mo t e t h e mo d e ni r z a t i o n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s ma ll t o w- n s , we mu s t a n a l y z e t h e e x i s t i n g p r o b l e ms , a n d in f d o u t t h e c o — r r e s p o n d i n g c o u n t e r me a s u r e , t o i f n d he t d e v e l o p me n t d i ec r t i o n o f s ma ll t o wn c o n t ml l i n g d e t a i l e d p l a n n i n g .
城市建筑 I 规划与设计 l U R B A N I S M A I N G A N D D E S I G N
关于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On t h e Pr o b l e ms a n d Cou n t e r me a s u r e s o f Con t r ol l i n g De t a i l e d Pl a n n i n g o f Sma l l To wn s

针对编制小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时遇到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针对编制小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时遇到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针对编制小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时遇到的问题及对策探析摘要:文章通过对中西部和东南部小城市的对比分析,得出东南部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并结合中西部城市规划案例,阐述这些经验在新区规划中的运用,并结合本地特色形成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的规划体系。

关键词:对比借鉴、整体形态设计、邻里中心、森林水城、城中村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引言中国东、南部地区经济发达,城市规划、发展建设达到一定的高度。

控规的编制内容及执行办法已经相对成熟。

随着国家经济政策的转移,“东强西弱、南快北慢”的格局正在改变,中西部地区也形成了一批实力雄厚、城市特色突出的二三线城市,但也仅仅是凤毛麟角,未来必然需要靠发展中小城市来完善整个区域经济建设。

本文所针对的就是这些中西部地区的中小城市,这里是城镇化进程最有力的推动点,是城市与乡村最近的契合点。

笔者意通过总结东南部地区中小城市控制规划设计成果的经验,结合本土现状特色进行匹配,形成一些有特色的开发模式,为中西部小城市控规建设提供参考。

现状基本情况对比2.1中西部地区处于新区开发建设初期,未开发用地占多数,现状多为村镇居民点。

以中部某新区规划控规为例,规划用地671公顷,其中未开发建设用地占规划面积的65%,现状多为农林用地。

项目位于老城区以北,有一条南北的道路轴线串联新旧城区发展。

2.2东南部地区处于新区开发建设的增强时期,已开发用地多,且建筑质量较好,但城市经济发展不均,工业的发展破坏了城市的环境。

以东部某县城市新中心区控规为例,规划用地290公顷,其中未开发建设用地占规划面积的26%。

项目位于县新城地段,西北面紧邻老城区,有一条南北的道路轴线串联新旧城区发展。

2.3现状总结中西部地区有大量的未建设用地,多为耕地和农田,开发成本低,建筑多为村镇居民建筑,建筑质量差。

东南部地区可建设用地少,工业用地占多数,居住多为统一规划设计的小区,建筑质量好。

3、中西部地区小城市建设特色体现3.1生态网络为底色,塑造城市整体形态。

浅谈小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

浅谈小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

浅谈小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浅谈小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摘要】小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同时又是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依据。

本文介绍了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小城镇规划建设中的意义,分析了小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小城市控制规划中图分类号:TU984.1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前言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小城镇规划建设中的意义城市建设的规划管理和控制,就是要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各分区规划的纲领性要求,通过详细规划对城市各项建设用地进行微观描绘,从而达到整体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配套建设的目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对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的一个必要深化阶段,同时又为下一步的深入实施具体的规划设计提供理论上和数据化的指导,其线性联系作用是其他规划方法所无法替代的。

小城市向中等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建设已不再是东一点、西一块零敲碎打式的,规模企业和规模小区将建设用地成片的纳入建设者和规划管理者的视野,小规模小范围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已不能适应其指导和控制需要,人们需要站在更高层次上看问题,对土地利用和布局需要有一个较为宏观的印象和相对微观的概念,控制性详细规划在此时显得格外重要,它对土地管理与规划管理部门在土地利用,综合配套设施布置方面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开展与应用,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规划理论与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相互协调发展的一种规划方法的尝试,也是城市规划工作不断发育、完善的必然成长过程,在大中城市它早已成为实施规划管理和土地管理的有效手段,经过多年的应用和完善,现已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它的实用性也正在被小城市的规划、土地管理部门所认同,并越来越受到重视。

二、小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1、规划储备严重不足一些小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面不够大,规划储备严重不足,应急性详细规划较多。

在一些城镇化处于起步阶段的城市,其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的基础储备不足,为了加快发展,往往将应急性的详细规划成果作为决策依据,势必带来一些遗憾工程;一些重点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尚未起步,重点地段环境景观设计还处于空白。

小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浅析

小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浅析

小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浅析周寒徐平李利辽宁省海城市规划设计院【摘要】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市、镇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城市、镇总体规划的要求,用以控制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的规划。

【关键词】控制性详细规划从1980年我国规划界最初尝试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至今,借鉴国外经验和30多年来的本土化,地方化,控制性详细规划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我国《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确定的规划层次之一,与修建性详细规划同属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定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强化规划设计与管理、开发的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近年来,我国小城市的发展十分迅速,生活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控制性详细规划得到了人们的更多重视,搞好小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意义重大。

一、规划实践的反思和规划方法的创新自80年代后期产生控制性详细规划以来,各城市对小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如:营口火车站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密山市中心区详细规划等都属此类。

这些规划用控制指标体系取代了传统的完全定位的方法,更具有实用性、灵活性、科学性和法制性。

虽然这些规划各具特色,有许多优点,但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现就规划实践中存在的较多缺陷和若干模糊认识谈几点看法:1.基本地块的划分要因地制宜,大小适中,符合小城市的特点。

与大城市相比,小城市的经济实力有限,基本地块的划分不能过大,太大不宜统一建设,但也不宜过小,太小将导致分散建设。

大城市的用地达十几公顷,是由于大城市的经济实力和投资来源决定的。

因为它有一次性建设的条件,所以可以将地块划得很大,而一般的小城市就不宜效仿。

2.小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地块划分不同于美国“区划法”中的功能分区,基本地块的用地性质控制应有一定的相容性。

功能分区,是把土地按不同的使用性质分成不同的区域,使每一个区域都有一独特的功能。

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与维护调整的研究

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与维护调整的研究

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与维护调整的研究摘要: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规划管理的重要法律依据,如今随着中小城镇的迅猛发展,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对城镇的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如何做好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与实施的可行性变成规划管理部门的重要研究课题。

关键词: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编制;可实施性;Abstract: The controlled detailed planning as an important legal basis for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and now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towns, controlled detailed planning, prepar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have a huge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wn. How to do the prepar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trolling feasibility detailed planning to become an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of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department.Key words: small town; controlling detailed planning; planning; implemented引言近年来,国家城乡统筹的政策实施,城乡一体化逐步推行,城乡差距逐渐减小,小城镇迅猛发展。

新的城乡规划管理体系逐步形成,随着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实施,控制法律地位的加强,镇一级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编制小城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为依据,对一定时期内城镇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环境和各项建设用地指标做出具体安排。

关于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研究

关于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研究

关于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研究[摘要]据相关文件具体要求,将小城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上升到和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相同的程度,深入的规范了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相关工作。

相对与小城镇规划编制的思想,更多的是注重城市控制规划编制与小城镇控制规划编制存在的距离。

本文分别根据城镇设计和城镇规划两个方面的具体情况,分析了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发展的新道路,从城镇总体规划与城市设计分别把握城镇发展的趋势与城镇空间的布置,促使小城镇的规划编制工作往操作性与体系性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城镇;规划编制;控制性;经济发展在新农村社会主义建设、规划城乡发展、往创新城镇化的发展道路上小城镇属于比较重要的部分,承载着近距离迁移农村户口的重要区域。

随着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不断创新,使得控规在小城镇的规划编制上更加完善,并且采取控制性规划的引导与控制来到达实施与管理小城镇总体规划目的的打算更加重要。

小城镇控制性规划编制不仅有效的改变了城镇建设环节的管理,还确保了小城镇规划系统的全面性。

同时,小城镇的控制规划体系还能深入的洗澡分析规划管理进行的内容,确保规划管理、城镇开发建设土地、规划编制等各个方面的衔接性,将规划编制的目标彻底实现,使小城镇良好空间的形成进一步的发展。

1.小城镇的基本特点小城镇属于农村钴锭区域内生活服务、文化、政治以及经济等方面活动的中心,主要有几个特点:1.1邻里关系比较融洽小城镇生活的社区在拥有乡村社区主要特性的同时还具有城市社区的特性。

在乡村社区的居民与邻居间主要是通过血缘维持融洽的关系,城市社区的居民则是通过因行业或职业的活动需求而结合的人际关系为主来维持邻里关系,但是在人群中的关系却不太融洽。

小城镇属于农村就近转移人口的主要区域,并且因为农民比较接近乡村,农民与城镇居民之前有比较紧密的联系[1]。

所以,与城市社区对比得知,城镇社区不仅仅通过行业需要而结合的人际关系来维持邻里关系,地缘与血缘的关系相对来说也是比较重要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开发强度控制探讨——以邳州市议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摘要:《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中将镇一级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位提升至与城市控详同等的地位,进一步规范了镇控规编制工作。

开发强度控制作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核心,是控规编制的技术重点和难点。

本文以议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为例,分析小城镇控规编制的特殊要求和一些解决的技术方法,深入探讨如何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满足其开发强度的要求,建立小城镇开发强度控制的方法。

关键字: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开发强度;议堂镇;一、引言“小城镇与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是我国城镇化道路的鲜明特色。

发展小城镇是推动城镇化的重要途径。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

2007年底,我国城镇人口5.94亿人,城镇化水平44.9%,并已初步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的多层次的城镇体系。

小城镇建设迅猛发展同时,其建设面积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而迅速增长,伴随着空间布局不合理、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等不少问题,因此解决小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过度扩张的问题己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推动小城镇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小城镇建设,规划是龙头。

解决好小城镇的建设问题,首先要解决好小城镇的规划问题。

自2008 年 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正式颁布实施以来,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法律地位得到了提升,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开发和建设管理的法律依据,是小城镇建设管理最主要的法定依据。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中将镇一级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位提升至与城市控详同等的高度,进一步规范了镇控规编制工作。

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以小城镇总体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强化规划控制功能,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小城镇控规的编制一方面有助于完善从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的双重属性层面,对小城镇的规划建设环节的分层次管理,保证小城镇规划体系的完整性;另一方面小城镇控详能进一步细化所要进行规划管理的内容,保障规划编制、规划管理以及小城镇土地开发建设的有机衔接,实现规划目标,推进小城镇形成良好的空间形态。

开发强度控制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核心内容,与规划管理和开发建设密切相关,土地开发强度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未来土地开发的收益,突出城镇规划中各个利益主体的关系。

因此,怎样对开发强度进行控制,以此指导单元地块容积率的确定成为小城镇控规编制的难点和重点。

二、研究背景2.1当前小城镇开发强度控制存在的问题土地开发强度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所投入资金的数量,直观地说就是在单位基地上建造多少面积的建筑。

”当前,控规层面下的城市开发强度分级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也是在传统规划价值观与规划编制技术层面的创新,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但在国内相关研究中,主要是针对于大中城市,对小城镇的开发强度分级研究尚属空白;此外,小城镇开发建设往往基于市场经济的需求,以追求高效率的土地开发和刺激经济增长为目标导向,往往使小城镇的控规编制中开发强度控制成为个别利益群体急功利润的技术手段,丧失社会公平性原则;第三,当前控规开发强度的确定过程不科学、不严谨,规划人员往往采用经验数值确定控制指标,对经济、现状等方面的影响因素分析不全面,以至于所确定的开发强度控制没有针对性,不能发挥本身应具备的作用。

造成当前开发强度控制种种问题的原因往往是由于控规编制缺乏合理的开发强度分配依据,因此,有必要对小城镇整体开发强度的分级进行研究,探讨小城镇建设强度控制方法。

2.2小城镇开发强度控制因素大体上对小城镇土地开发强度的控制的影响因素分为两类:主导因素和修正因素。

主导因素是指对城市建设均产生影响,具有普遍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区位因素,包括现状开发强度、基础设施完善度、商业集聚度、交通通达度、公交便利度、对外交通便利度、绿地条件、景观质量、人口密度等因素;修正因素指针对某些特定区域产生的影响因素,对城市整体而言不具有普遍性。

主要包括生态环境、规划决策、政策因素、安全等限制型影响因素。

控规全覆盖下的强度区划,对于营造城市的空间形态,营造城市整体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国小城镇量大面广,不同地区小城镇自然环境、生产条件、风俗习惯,经济社会发展差别很大,小城镇开发强度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往往因城镇发展的具体现状和和发展特征不同而变化,因此,就影响因素的选择而言,要充分考虑其实际的操作性和可取性。

三、研究对象 议堂镇位于邳州市西南部,距邳州市区不足5公里。

,南北长9公里。

东接新河镇、运河镇,北以老彭河为界,与赵墩镇相邻,西与碾庄镇相连,南以房亭河为界,与土山、八路隔河相望,被誉为邳州市南大门。

议堂镇地势西高东低,中部有邳睢公路横亘东北西南,交通方便。

议堂镇现下辖1个交通 条件 服务 条件 环境 条件 现状开发强度因素 主导因素 修正因素 景观 生态 因素 历史 政策 因素 人口 密度 分布 土地开发强度分级评定图1 议堂镇区位图居委会,11个行政村,65个自然村,议堂镇镇域在册总人口37427人,其中农村人口33036人。

劳动力人口20972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11071人,从事第二产业的劳动力4691人,从事第三产业的劳动力5210人。

议堂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源远流长,气候温暖湿润,景色宜人,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3.1项目范围根据《邳州市议堂镇总体规划(2010-2030年)》规定的镇区规划区范围,是城镇建设用地的范围。

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范围包含在总体规划所确定镇用地范围以内,根据城镇近期实施建设区的范围进行局部调整。

具体范围界线为东至昌运路(规划),南至人民路(规划),西至规划的武靖路,北至中兴路(规划),用地面积总计254.36公顷。

3.2现状分析1)土地现状:议堂镇土地总面积57.00平方公里,其中:农业用地总面积56140.5亩,占总面积的65.7%,用地面积1.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6%,村庄建设用地面积4.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5%,其它用地面积13.1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3.2%。

2)气候条件:议堂镇属典型的北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常年主导风向东南风、东北风,常年平均气温12.5度,最高气温39.8度。

最低温度零下11度,最大冻土层20cm,年平均降水量为646.3mm,最高达1021.9mm,全年无霜日223天雪日41天,平均日照251天。

3)交通现状:对外公路:连徐高速、枣泗路、苍宿路。

连徐高速为东西走向,西往徐州市,东至连云港,道路等级为高级,柏油路面宽30米,经过本镇的长度为9.7公里,在镇区南面有出入口。

枣泗路为南北走向,为枣庄至泗洪,道路等级为高级,柏油路面宽8米,经过本镇的长度为4公里。

苍宿路为偏南北走向,为苍山至宿迁,道路等级为高级,混凝土路面宽9米,经过本镇的长度为7公里。

镇域内现有道路:议土路、土赵路、议许路、议沙路、议薛路、议朱路、黄迭路、议庄路、议恭路、柳园路、虎丘路、中心街、振兴路、新兴路、民主路、百川路。

4)经济发展:2004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18976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占29.6%,第二产业占36.8%,第三产业占33.6%。

农民人均纯收入3934元,财政收入628万元,财政支出1049万元,城镇居民储蓄余额3554万元,人均居民储蓄余额949.58元/人。

议堂镇经济农业——设施农业、育种配置和高标准农业等是议堂农业典型。

工业是议堂镇目前的主要经济支柱产业。

5)空间布局:由于交通和自然条件的影响,议堂镇区用地发展以现状建设用地为基础,近期沿邳睢路两侧向市区方向发展为主,远期邳睢路两侧纵深方向发展为主。

结合现状既有城镇发展形态与走势,以及可利用土地资源的影响,采取组团式规划结构。

整个结构为“三心、两轴、五组团城镇布局结构。

三心:老镇集贸中心、新建居住区的两个组团商业中心。

二轴:十字形城镇发展主轴,以东西向邳睢路为城镇横向发展主轴;以南北向迎宾路为城镇纵向的发展副轴。

五片区:一个城镇工业区,一个城镇文体医疗服务区,一个城镇商办区,两个城镇居住片区。

图2 议堂镇土地利用规划图图3议堂镇规划结构图3.3 现状综合评价优势:(1)区位优越,交通便利;(2)环境优势明显,在周边地区异常突出与珍贵;(3)劳动力资源充足;挑战:(1)土地资源相对紧张;(2)开发与资源、环境保护冲突大;(3)现状绿地、水系未内充分利用;(4)全镇公共服务性的城镇中心以及综合性服务设施缺乏;(5)基础设施分散,系统性不强。

四、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以邳州市议堂镇现状实地调研为基础,发现影响邳州市议堂镇开发强度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分别是现状交通条件、现状开发强度、基础设施容量、生态景观条件及人口密度分布因素。

本次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每块用地强度开发的影响进行逐项计分,再乘以权重,可以确定议堂镇适宜的强度总量,提出开发强度区划等级。

通过分析探讨,促进议堂总体强度控制目标由上而下的层层衔接及具体落实,以期在有限的发展强度下,控制议堂镇建设速度,提高议堂镇建设质量,促进议堂镇集约式发展,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减少交通压力,推动议堂镇健康可持续发展。

设定议堂镇土地开发强度主导因素评定为M,M与公共服务设施条件A,现状开发强度B,交通条件C三个因子有关。

M=xA+yB+Zc,x、y、z是三项因子的权重。

本研究认为这三个因素对于土地强度开发所起的影响是近似的。

但现状开发强度由于涉及土地拆迁的经济成本,对于土地开发强度的影响较大,故所占权重较重。

故x、y、z值分别取0.3、0.4、0.3,则M=0.3A+0.4B+0.3C。

设定议堂镇土地开发强度修正因素评定为N,N与生态景观条件D和人口密度分布条件E两个因子有关,E=pD+qE,p、q为两项因子的权重。

本研究认为服务条件对于议堂镇土地开发强度分区所起的影响因素较大,故p、q值分别为0.6、0.4,则N=0.6D+0.4E. 设定议堂镇土地开发强度总量为S,则S=mM+Nn,本研究认为主导因素对土地开发强度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故m、n分别取值2/3,1/3,则S=2/3(0.3A+0.4B+0.3C)+1/3(0.6D+0.4E)。

根据议堂镇土地开发强度量评定的分值,可以得出议堂镇未来规划的适宜性建设强度分区。

4.1议堂镇公共服务设施条件一般来说,小城镇较高的开发强度也需要较好的基础设施条件作为支撑。

而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与规模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城镇的性质、物质生活、文化生活水平与文明程度。

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是为小城镇居住小区和住宅组群居民服务,独建或合建配置的配套公共建筑和设施,主要分为行政管理、教育科技、文化娱乐、医疗卫生、商业金融、集市贸易和其他等7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