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_《在那遥远的地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教学设计《在那遥远的地方》

教学设计《在那遥远的地方》

音乐教学设计《在那遥远的地方》----曹县第一初级中学黄振峰一、教材分析《在那遥远的地方》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八年级(下)第四单元《神州音韵(四)》,本单元是上学期《神州音韵》栏目的续篇,在学习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初中阶段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神州音韵》栏目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感受、体验我国不同地区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了解民族民间音乐题材、形式等,进而认识到民族民间音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学情分析《在那遥远的地方》是本单元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歌唱曲目,本课选用了有浓郁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特色的民歌。

培养学生在歌曲演唱中注重严谨的咬字吐字以及气息控制,提高演唱技巧和水平,正确传情达意。

课前学生收集资料,有关作者、歌曲创作背景和创作地地方风土人情、地理地貌的图片、影音、文件等,学生亲身体验。

三、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中国少数民族地区音乐的韵律美,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建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过程与方法采用听唱、教师范唱相结合,引导学生解决歌唱中音准、节奏等问题,感受乐曲中的韵律。

3、知识与技能用有气息支持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体会歌曲优美、连贯的旋律。

四、重点与难点重点:演唱歌曲时气息控制、咬字、吐字的正确运用,演和唱相结合。

难点:歌曲音准、节奏、乐曲风格的结合与把握。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猜歌游戏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每个省份都有丰富的音乐文化,少数民族音乐更是光彩夺目。

接下来聆听三首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歌曲,说说各是哪个民族和省份的歌曲。

播放歌曲片段《青春舞曲》、《青藏高原》、《沂蒙山小调》。

(二)讲授新课1、了解青海。

2、初步聆听歌曲,并思考:●歌曲的节拍、速度怎么样?●这首歌曲表现了什么情绪?3、了解歌曲创作背景4、作者简介王洛宾(1913-1996),中国最负盛名民族音乐学家,被誉为我国“西部歌王”、“民歌之父”。

初中音乐_在那遥远的地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在那遥远的地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导入1.课前播放器乐版《在那遥远的地方》,创造氛围帅哥是谁?红色的大钢琴?在音乐厅里演奏是多么酷的一件事啊!现代古典音乐已经摆脱了古板的艺术形态,向着大家更喜欢的方式去演绎他们的风采!谁知道这首歌曲是一首什么作品?叫什么名字?2.大家都知道,我国幅员辽阔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孕育着56各民族,各民族都有丰富独特的民歌,表达着他们的思想、意志、愿望和情感。

你们知道的民歌有哪些呢?可否唱几句?大家都唱得这么好,老师在这里也想演唱几首!大家猜一猜都是什么地方的民歌!《茉莉花》、《青春舞曲》、《沂蒙山小调》《掀起你的盖头来》、《花儿与少年》、《达坂城的姑娘》等等,大家知道的还不少呢!看来大家并没有忘记我们的民族艺术。

有一位老人曾说过:“人们说丝绸之路是用骆驼驼出来的,那你喜欢音乐的话,就会发现它是用美丽的民歌铺成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跟随被誉为民歌之王的王洛宾先生的足迹来到美丽的青海湖畔了解并学习一首草原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

二、熟悉歌曲1、介绍歌曲创作背景及词曲作者王洛宾第四张图片《在那遥远的地方》是王洛宾1940年根据我国青海地区民歌改编而成。

曲调委婉抒情,表达了真挚的爱情。

还曾流传,这首歌是王洛宾老先生在青海拍摄一个纪录片,3天的时间里他结识了一个很漂亮的藏族女孩,他们一起在青海湖边策马扬鞭,一起欢歌笑语,分别之后,怅然若失,于是呢,王洛宾先生在思念中才写下了这首不朽的名曲《在那遥远的地方》。

在他长达60年的音乐生涯里,他搜集整理并创造了1000多首优美的西部民歌。

其中《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堪称是王洛宾先生的巅峰之作,是他音乐展翅飞翔的标志。

我可是他的忠实粉丝,我不仅会唱他的作品甚至把他的名言当成我的座右铭:音乐是宗教,爱情是信仰早在1947年在美国的男低音歌唱家保罗·罗伯逊每场音乐会作为保留曲目进行演唱。

同时还被收录在巴黎音乐学院的东方音乐教材中。

不仅地球人熟悉这首歌,外星人也可能会唱,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首歌曾经被群众投票选中,放在东方红卫星上播放,代表着中国的声音向太空呼唤。

初中音乐_《在那遥远的地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在那遥远的地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对本年级的教学要求和教材特点,我将突出“律动为主,以趣激学”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提高。

本节课分以下几个环节:(一)激趣导入,听赏歌曲,了解歌曲的情绪。

(二)再听歌曲、听出每段的结束音的时值,再次感受歌曲的情绪速度,整体感知在听唱之前,和学生们一起简单的了解一下《在那样遥远的地方》这首歌曲以及作者王洛宾,然后整体感知这首歌曲,听完后让学生说说自身感受。

(三)教师范唱,再次聆听,找出歌曲里的变化音记号,音乐记号。

歌曲中有两处变化音,注意音准,然后四人以小组来讨论如何常准这两处变化音升fa.(四)学唱一二段旋律,朗读歌词,知道歌曲所表达的感情,是怎样表达姑娘的美貌(五)跟随钢琴和音频,唱歌曲一二段。

(六)学唱三四段歌词,理解歌曲是怎样表达对姑娘的真挚爱情。

(七)完整演唱歌曲,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情分析:1、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具有听辨、感知、理解、判断能力,但对我国西部民歌作品了解不够深入,对这类作品的聆听兴趣不是很高,所以教师要更好的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聆听兴趣。

2、八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欣赏能力并富于幻想,乐于进行音乐活动,可引导他们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

效果分析本节课符合课程标准倡导新的教学观念,提倡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给学生创造了在轻松环境下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学生参与的兴趣应该是比较高地。

通过拓展延伸,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该也能得到培养。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交流,学生比较准确的掌握了音高,节奏能自信的演唱歌曲。

吐字清楚对歌曲情绪的把握到位。

教材分析《在那遥远的地方》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八年级(下)第四单元《神州音韵(四)》,本单元是上学期《神州音韵》栏目的续篇,在学习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初中阶段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神州音韵》栏目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感受、体验我国不同地区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了解民族民间音乐题材、形式等,进而认识到民族民间音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地位和作用。

初中音乐_《在那遥远的地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在那遥远的地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一,对话导入:师: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祖国其他地区的地方音乐,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一下我国西北地区一首歌曲,这首歌曲的名字叫做《在那遥远的地方》。

二,歌曲的学习1、师:首先大家看一下这节课的作品介绍(出示课件播放音乐)2、这是一首青海民歌,歌词的前两段用形象的比喻赞美姑娘的美貌,后两段则表达青年对姑娘真挚的爱情。

请大家朗诵歌词,并分析歌词抒发的情感。

3、完整的欣赏歌曲录音,边听边思考:这首歌曲的情绪是什么?真挚的爱情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句?两个乐句它的旋律进行有什么特点?速度较缓4、了解歌曲的作者—王洛宾王洛宾,著名音乐家,有“西部歌王”之称,代表作有《在那遥远的地方》《阿拉木汗》《达坂城的姑娘》等。

5.老师范唱歌曲,同学们随着老师的歌声划拍。

\/ \/ \/ \/6、随着老师演唱歌曲的第一段,注意音准。

7、歌曲中的变化音记号的名称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升记号,作用是把原来的音符音高升高半个音。

8、在演唱歌曲时,注意变化音的音准。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了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的张望。

9、思考歌曲的第一二段歌词是如何描绘姑娘的美丽?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了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的张望。

她那粉红的小脸,好像红太阳,她那活泼动人的眼睛,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

10、运用正确的发声方式、演唱姿势来演唱歌曲的第一二段。

发声方式:利用“哈”来引导体会软腭的震动,找到软腭的具体位置,并利用这个位置去咬字、发声,并举例子让学生掌握辨别正确和错误声音的区别。

演唱姿势:挺胸收腹站好,全身放松。

11、注意歌谱中的最高音,并练习最高音处的歌词的咬字。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了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的张望。

她那粉红的小脸,好像红太阳,她那活泼动人的眼睛,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

12、最后,同学们随着伴奏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三、总结归纳,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如何体会歌曲情感,如何处理歌曲中出现的高音和咬字,通过对这个歌唱技能的掌握,更好的去诠释歌曲的内涵。

初中音乐_唱歌课《在那遥远的地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唱歌课《在那遥远的地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在那遥远的地方》教案一、导入:5分钟今天非常高兴和咱们(7.2)班的同学一起度过愉快的45分钟,听你们蔡老师说咱班同学音乐素养非常高,课堂气氛非常好,希望我们的这次音乐之旅能够合作愉快。

首先咱们来做个小小的音乐听辨赛,听一听这些歌曲是哪个地方的民歌?《凤阳花鼓》——安徽民歌《沂蒙山小调》——山东民歌《青春舞曲》——新疆民歌在构成人类文明的各种元素中,民歌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今天我们将继续我们的“神州音韵”音乐之旅,这是我们中学阶段的第4站了,今天咱们去的是浩瀚的大西北,学唱一首唱遍世界、唱响宇宙的经典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

二、了解学习目标。

2分钟三、赏一赏·说一说(听一遍音乐回答第一个问题,老师范唱后回答第二个问题)请同学们完整欣赏歌曲,并思考回答:5分钟1、歌曲的情绪、速度有什么特点?(优美、抒情的旋律,舒展的节奏、高亢自由的音调、缓慢的速度)播放第一遍音乐2、歌曲描写了什么内容?听老师范唱回答第二个问题。

(这是一首青海民歌,前两段用形象的比喻赞美姑娘的美貌,后两段则表达出青年对姑娘真挚的爱情。

)四、学一学·唱一唱(哼唱一遍,讲解方法后大声唱一遍,找出不足教唱一遍,提示感情表达后再唱一遍。

视唱歌谱2遍)15分钟下面我们就来学唱这首优美的歌曲。

请同学们跟音乐小声哼唱,想想这首歌曲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方法来演唱?(圆润的嗓音,归韵的方法演唱。

托住气息,打开口腔,微笑着用舒展连贯的声音演唱。

第3.4段要逐步推向高潮)五、看一看·悟一悟(了解音乐家传奇的一生,成就、歌曲地位影响)10分钟这么优美的歌曲是谁创作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王洛宾(1913-1996)中国民族音乐家,出生于北京,193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

他一生搜集整理并创作了1000余首优美的西部民歌,是现代中国第一个用汉语编写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民族歌曲的汉族音乐家,被誉为中国“西部歌王”。

在那遥远的地方

在那遥远的地方

初中音乐的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在那遥远的地方》,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过程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接下来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我认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为: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教学难点:掌握歌曲节奏、感受歌曲基本情绪,风格,特点。

三、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对音乐的学习大多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在课堂上能够在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所以本课从创设情境入手,激发兴趣,接着辅助,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上台表演层层深入。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说教法、学法)说教法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兴趣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积极创设音乐审美情景,引导学生积极感受和参与,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主要采用创设情景,激趣导入,视听结合,对比欣赏,示范表演等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积极、丰富的情感体验。

说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很重要。

我在学法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指导学生通过“模唱法”、“合作法”、“游戏法”等多种方法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

最后我具体来阐述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四)创编活动(5分钟)在同学们能够有感情、完整演唱歌曲的前提下,将全班同学分为两个表演组,一个是合唱组一个是舞蹈组,每个组推荐一名组长。

大家在组长的带领下能够很好的合作表演,在合作中培养同学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活动探究法)课堂最后进行小结评价:1:在本堂课学习后的收获(各方面收获),2、互相评价(师生评价,生生评价)我衷心的希望,通过这样的设计,能让“音乐”这魅力无穷而令人神往的艺术,成为学生真正的朋友,让学生打心眼里喜爱音乐课。

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设计《在那遥远的地方》教案和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设计《在那遥远的地方》教案和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设计《在那遥远的地方》教案和教学反思
《在那遥远的地方》教案
教学目标:
用热情的情绪演唱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感受青海民歌的风格。

教学准备:
歌曲谱例、电子琴等。

教学方法:
听唱法、听赏法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介绍青海,了解青海民俗。

二、教学新课
1、简介青海的别样风情。

2、学唱《在那遥远的地方》。

1)听歌曲范唱,初步感受歌曲情绪。

2)熟悉歌曲旋律。

3)分段学唱歌词。

①集体朗读歌词。

②听琴分段学唱歌词。

4)完整演唱歌曲。

教学后记:
结合民族音乐文化,让学生走进青海的神奇土地,使学生在了解歌曲的同时培养了审美情趣,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在那遥远的地方》学情分析方案

《在那遥远的地方》学情分析方案

自评等级 优秀 ☑ 合格 □不合格
欣赏请回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了解“西部歌王”王洛宾的音乐历程。
欣赏分析《在那遥远的地方》的风格特征。
问卷星
通过班级微信群问卷星发布民歌的知识问卷调查,利用平台统计与分析数据。为课堂教 学做准备。
本课授课对象是航空班,共有 位学生, 名男生, 名女生。热衷听唱流行歌曲,对民 歌的了解仅限于“一面之缘”的听过,对具体民歌的风格特征及创作背景了解甚少。但 他们活泼热情,有较强的表现力,班级里有很好的音乐氛围,喜欢参与音乐课堂活动。 随着泉州晋江经济的腾飞,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飞机出行,在与晋江机场的校企合作 里,对空乘工作人员的素养提出了明确要求,并且我校的软硬件设施比较完善,能满足 教学需求。 知识掌握现状:“准备阶段”:学习了解民歌的概念及产生过程。 “起飞阶段”:民歌的地域性特征。 “飞行阶段”:将开始西北航线的青海民歌学习。 2.利用信息技术扩大学情分析范围、丰富学情分析形式、提升学情分析效率。智慧学习环境音乐欣源自《在那遥远的地方》航空专业学生
1、欣赏青海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感知民歌风格特征。
2、了解“西部歌王”王洛宾的音乐历程,体验民歌的艺术感染力
3、通过相关音乐活动,提高学生民歌欣赏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4、通过欣赏、演唱和表现等活动,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积
极向上,协作创新的精神。
《在那遥远的地方》学情分析方案
基本信息 能力维度 所属环境 微能力点 教学环境 教学主题 教学对象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学习难点 分析工具 分析方法
学情分析 实践方案
县(市、区)
学校
姓名
学科 中职音乐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学法指导 □学业评价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第四单元《在那遥远的地方》优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第四单元《在那遥远的地方》优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第四单元
《在那遥远的地方》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用热情的情绪演唱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感受青海民歌的风格。

问题解决与思考
教会学生如何用热情歌唱《在那遥远的地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会学生如何用热情歌唱《在那遥远的地方》。

教学准备:
歌曲谱例、电子琴等。

教学方法:
听唱法、听赏法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介绍青海,了解青海民俗。

二、教学新课
1、简介青海的别样风情。

2、学唱《在那遥远的地方》。

1)听歌曲范唱,初步感受歌曲情绪。

2)熟悉歌曲旋律。

3)分段学唱歌词。

①集体朗读歌词。

②听琴分段学唱歌词。

4)完整演唱歌曲。

教学后记:
结合民族音乐文化,让学生走进青海的神奇土地,使学生在了解歌曲的同时培养了审美情趣,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音乐音乐《在那遥远的地方》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音乐《在那遥远的地方》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音乐教学设计《在那遥远的地方》----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下第四单元《神州音韵(四)》一、教材分析《在那遥远的地方》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八年级(下)第四单元《神州音韵(四)》,本单元是上学期《神州音韵》栏目的续篇,在学习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初中阶段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神州音韵》栏目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感受、体验我国不同地区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了解民族民间音乐题材、形式等,进而认识到民族民间音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学情分析《在那遥远的地方》是本单元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歌唱曲目,本课选用了有浓郁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特色的民歌。

培养学生在歌曲演唱中注重严谨的咬字吐字以及气息控制,提高演唱技巧和水平,正确传情达意。

课前学生收集资料,有关作者、歌曲创作背景和创作地地方风土人情、地理地貌的图片、影音、文件等,学生亲身体验。

三、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中国少数民族地区音乐的韵律美,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建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演唱、聆听优秀音乐作品,建立正确音乐审美观,培养学生能够甄别日常生活中良莠不齐的音乐作品。

2、过程与方法(1)采用听唱、视唱、教师范唱相结合,引导学生解决歌唱中音准、节奏等问题,感受乐曲中的韵律。

(2)培养学生以积极心态去演唱歌曲。

3、知识与技能(1)用有气息支持的声音演唱歌曲,体会歌曲优美、连贯的旋律。

(2)掌握歌曲演唱特点和咬字吐字方法,做到依字行腔,字正腔圆,声乐技能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学生能开口唱,能演唱。

四、重点与难点重点:演唱歌曲时气息控制、咬字、吐字的正确运用,演和唱相结合。

难点:歌曲音准、节奏、乐曲风格的结合与把握。

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老师演唱《青春舞曲》,学生自由跟唱。

提出问题:曲作者是谁?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青春舞曲》是王洛宾的作品,那么他还写过那些作品学生再次发言,教师总结:王洛宾,中国作曲家和民族音乐学家。

在那遥远的地方 初中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在那遥远的地方 初中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情感目标
激发。调动学生的情感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演唱歌曲时声母、韵母的运用,演和唱的结合。
教学难点:歌曲的音准、节奏、语言、乐曲风格的结合与把握。
教法、学法
体验、实践、探究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第一步:目标导学
1、通过对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不同歌曲的演唱特点和咬字吐字的方法,做到字正腔圆。
2、让学生开口唱,能演唱,喜欢唱。
3、激发。调动学生的情感和积极性。
第二步:自学自研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授课
有感情的朗诵、视唱体验歌曲。
(1)朗诵歌词,提高兴趣,注意咬字一定要清晰,边读边思考:这首歌曲的情绪是什么?它的旋律进行有什么涂点?
(2)第一句学习简谱并且演唱。
(3)第二句学习简谱并且演唱。
第五步:课后反思
布置作业:能背唱这首歌曲,进行歌曲咬字吐字的深加工,在歌曲感情处理上多加练习。
(4)第三句学习简谱并且演唱。
(5)第四句学习简谱并且演唱。
(6)歌曲的第一、二段歌词中描绘了姑娘的那些特征来表达她的美丽?歌曲的三、四段歌词与前两段的不同之处?
要求:呼吸方法正确,行腔时应稍提上颚,以保持声音的统一、连贯自如、圆润。注意节奏鲜明。
第三步:交流展示
第四步:巩固提升
作者及作品课 程
音乐
授课学时
1
执教者
胡 莉
授课班级
81班
授课教材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对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不同歌曲的演唱特点和咬字吐字的方法,做到字正腔圆。

初中音乐_在那遥远的地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在那遥远的地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在那遥远的地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在那遥远的地方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知识与技能:用热情的情绪演唱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过程与方法:听唱法、听赏法等二、教学重点:歌曲的学唱三、教学难点:变化音记号的演唱四、教学准备:电子琴五、教学过程:1、导入:师生共同演唱《青春舞曲》,回顾曲作者王洛宾2、作品介绍(文字、视频)3、第一次聆听歌曲,体会歌曲情绪以及乐句划分4、歌曲简单介绍5、第二次听音乐,边听边用手划拍,感受歌曲节拍,速度。

6、识读乐谱,找出音乐记号7、视唱乐谱,注意变化音的演唱8、有感情的朗读歌曲,站在作者的角度体会当时作者的情绪9、分析歌曲两段的含义10、带入感情的演唱全曲11、欣赏《在那遥远的地方》的演唱视频,体会演唱者表达的情绪,引导学生大胆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演唱情绪12、作者王洛宾的生平,贡献六、课外拓展:西部歌曲的欣赏七、课堂小结:最美的音乐就在自己的国土上,民歌是一种传承,希望同学们学习王洛宾将民族的文化传承、发展。

学情分析《在那遥远的地方》是本单元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歌唱曲目,本课选用了有浓郁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特色的民歌。

培养学生在歌曲演唱中注重严谨的咬字吐字以及气息控制,提高演唱技巧和水平,正确传情达意。

课前学生收集资料,有关作者、歌曲创作背景和创作地地方风土人情、地理地貌的图片、影音、文件等,学生亲身体验。

但是学生音乐理论基础薄弱,对少数民族音乐了解太少,教学设备也较为简陋。

效果分析通过课堂的演唱测评,感觉学生的掌握情况还是不错的,能够流畅的演唱歌曲,变化音大多数的同学能够正确演唱。

不足的是,感情方便,学生还是不能勇敢大胆的表达。

没有完全融入到歌曲中。

教材分析:《在那遥远的地方》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八年级(下)第四单元《神州音韵(四)》,本单元是上学期《神州音韵》栏目的续篇,在学习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初中阶段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人教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简谱) 在那遥远的地方 初中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人教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简谱) 在那遥远的地方 初中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在那遥远的地方》教案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体会歌曲真挚的情感,并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正确的演唱,培养良好的演唱习惯。

2.在比较、体验的过程中感受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

3.通过对作品的理解及音乐家王洛宾的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演唱歌曲并用歌声表达旋律的美。

教学难点:附点节奏的掌握和变化音的音准。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分组听歌曲猜歌名。

(1)听不同地区的民歌,学生分组抢答并哼唱歌曲。

2.给每首乐曲与所属地区配对。

(1)通过配对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民歌有着不同的风格特点。

二、教授新课1、播放青海的风景图,让学生了解青海感受青海的美景。

(1)青海的风景。

(青海湖、塔尔寺、茶尔盐湖)(2)青海的农作物。

(青稞、油菜花)(3) 青海的特色小吃(手抓羊肉、狗浇尿)(3)青海的少数民族。

(回族、藏族、撒拉族等等。

)2、学唱《在那遥远的地方》。

1)听歌曲范唱,思考问题。

a.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这首歌曲表现了青年男子对女子的追求,对女子的爱慕之情。

2)复听歌曲。

(教师范唱,让学生感受并回答问题。

)b.边听边思考歌曲的速度、节拍是如何表现的?节拍的强弱规律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优美、抒情的旋律,舒展的节奏、高亢自由的音调、缓慢的速度。

c.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旋律由弱到强,体现了一种情感的释放。

由低到高再到低,把人带入回忆的情境中去,让人感受到青海民歌的舒展与开阔。

3)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请两个同学分别有感情的朗读歌词的一二段和三四段。

读完后让学生互相评价。

4)简谱学唱。

①请同学们看歌谱,曲调中出现了一个变音记号,大家知道这个变音记号的名称和意义吗?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这个变音记号叫“升记号”所标示的音符将升高伴音演唱。

②注意附点节奏型的演唱。

5)完整演唱歌曲。

6)分小组练习并演唱。

《在那遥远的地方》教学反思

《在那遥远的地方》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反思之一:教学设计本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钢琴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课堂中设置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并借助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创造了多感官体验的时机,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当中,让他们通过思考、交流、实践等方法,循序渐进地了解民歌特点。

了解王洛宾其人及其代表作和奉献。

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整堂课都能兴趣盎然。

学生不但不感到乏味,而且能主动参与、增强了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反思之二:课程实施1、课堂中尊重了学生们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在学习《在那遥远地方》的时候,我以猜歌的形式开头,把学生带到西域民歌的想象中,他们一定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可以表达自己的不同理解和体会。

教学中我摒弃了以前那种刻意追求“标准答案〞,必须得怎样唱,怎样答复。

而是充分给时间让学生们自己去研究,想想应该怎样抒发感情,让他们在实践中自己发现构建,在互助中研究,合作中探索,充分地肯定学生们在课堂中的主体以及独特性。

2、注意教师的导与学生的自主有机结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但同时得注意教师的导。

在让学生们练唱时,我提问了几个掌握得好的同学到前面示范演唱。

这局部应该再教授一些唱法,时间安排的有点急了,应该放慢速度进行讲解,才能把歌曲更好的唱出来。

给与学生相应的鼓励,还是有助于今后的教学的。

课堂中也出现了一些小失误,可能是紧张的关系,时间没有安排好,在今后教学应该加强注意。

反思之三:教学语言课堂中教师的语言应该是简洁而严密的,我在课前由于备课不够充分,对于课堂语言没有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对课堂中产生的一些新思路没有经过严肃的思考脱口而出。

使得课堂中语言不够标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加强语言的严密性,在反复备课及大量听课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及课堂点评能力。

初中音乐_在那遥远的地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在那遥远的地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在那遥远的地方》教学设计】(一)课程导入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音乐更是光彩夺目。

接下来视听三首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歌曲,说说各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播放歌曲片段《青春舞曲》、《青藏高原》、《鸿雁》。

【设计意图】让优秀通俗音乐走进课堂,贴近时代,引起学生共鸣。

(二)讲授新课1、作者简介王洛宾(1913-1996),中国最负盛名民族音乐学家,被誉为我国“西部歌王”。

王洛宾老先生在大西北生活了近六十年,搜集整理并创作了1000多首优美的西部民歌,将传奇的一生都献给了西部民歌的创作和传播事业。

主要代表作有《在那遥远的地方》、《达坂城的姑娘》、《半个月亮爬上来》、《掀起你的盖头来》、《阿拉木汉》、《在银色的月光下》等。

2、介绍创作背景1939年王洛宾老先生到青海拍摄纪录片,在这段时间里,他结识了一个漂亮的藏族姑娘,名叫卓玛,他们一起在青海湖畔策马扬鞭,欢歌笑语,互生情愫,分别之后怅然若失,于是王洛宾老先生在思念中写下了这首不朽名曲《在那遥远的地方》。

3、欣赏歌曲,体会感情学生完整欣赏歌曲,边听边思考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歌曲是一首青海民歌所改编,曲调委婉抒情,表达了真挚的爱情。

前两段用形象的比喻赞美姑娘的美貌,后两段则表达青年对姑娘真挚的爱情。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整体感知歌曲情绪,并初步了解歌曲旋律。

4、分组比赛诵读歌词,激发热情老师提问:歌曲第一、二段歌词中描绘了姑娘的哪些特征来表现她的美丽?【设计意图】学生对歌曲中“非音乐因素”的理解,激发其演唱热情。

5、视唱歌曲旋律【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视唱技能的练习。

6、讲解歌唱中咬字吐字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会出现咬字吐字不准确的问题。

如:在歌唱时带有浓郁的地方音调,以及初中段部分学生处于变声期,所以在教学中应重视咬字吐字问题。

中国汉字拼音是由声母和韵母构成,唱歌时要多关注韵母,比如“方”—fang,在演唱时声母f要短促,快捷地过渡到ang上,这就是声乐中的归韵。

初中音乐_音乐课《在那遥远的地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音乐课《在那遥远的地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在那遥远的地方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下第四单元神州音韵(四)一、教材分析《在那遥远的地方》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八年级(下),《在那遥远的地方》是本单元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歌唱曲目。

本单元是上学期《神州音韵》栏目的续篇,《神州音韵》栏目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感受,体验我国不同地区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了解民族民间音乐题材、形式等,进而认识到民族民间音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中国少数民族地区音乐的韵律美,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建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过程与方法采用听唱、视唱、教师教唱相结合,引导学生解决歌唱中音准、节奏等问题,感受乐曲中的韵律。

培养学生以积极心态去演唱歌曲。

3.知识与技能用有气息支持的声音演唱歌曲,体会歌曲优美、连贯的旋律。

掌握歌曲演唱特点,做到依字行腔,字正腔圆,学生能开口唱,能演唱、喜欢唱。

培养学生感受、体验、表达音乐的能力。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演唱歌曲时气息控制,演和唱相结合。

难点:歌曲音准、节奏、乐曲风格的结合与把握。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课前播放器乐版《在那遥远的地方》,创造氛围。

上课,师生问好。

2.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民歌有哪些。

引入本节课内容。

我国民族众多,各民族都有丰富独特的民歌,表达着他们的思想、意志、和情感。

你们知道的民歌有哪些呢?可否唱几句?《青春舞曲》是上学期刚刚学过的,请大家共同唱一唱。

大家知道《青春舞曲》的作者是谁吗?大家知道的还不少呢!(简介词曲作者王洛宾(1913-1996)中国最负盛名的民族音乐学家,我国的“西部歌王”。

出示图片)看来大家并没有忘记我们的民族艺术。

如果你热爱音乐,就会发现它是用美丽的民歌铺成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并学习王洛宾先生的又一首不朽名曲,一首草原民歌,叫《在那遥远的地方》。

(二)、聆听与欣赏歌曲1.老师范唱歌曲。

教师进行范唱,让学生体会歌曲的意境,获得对歌曲的整体感受。

初中音乐_唱歌课《在那遥远的地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唱歌课《在那遥远的地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在那遥远的地方》教案一、导入:5分钟今天非常高兴和咱们(7.2)班的同学一起度过愉快的45分钟,听你们蔡老师说咱班同学音乐素养非常高,课堂气氛非常好,希望我们的这次音乐之旅能够合作愉快。

首先咱们来做个小小的音乐听辨赛,听一听这些歌曲是哪个地方的民歌?《凤阳花鼓》——安徽民歌《沂蒙山小调》——山东民歌《青春舞曲》——新疆民歌在构成人类文明的各种元素中,民歌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今天我们将继续我们的“神州音韵”音乐之旅,这是我们中学阶段的第4站了,今天咱们去的是浩瀚的大西北,学唱一首唱遍世界、唱响宇宙的经典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

二、了解学习目标。

2分钟三、赏一赏·说一说(听一遍音乐回答第一个问题,老师范唱后回答第二个问题)请同学们完整欣赏歌曲,并思考回答:5分钟1、歌曲的情绪、速度有什么特点?(优美、抒情的旋律,舒展的节奏、高亢自由的音调、缓慢的速度)播放第一遍音乐2、歌曲描写了什么内容?听老师范唱回答第二个问题。

(这是一首青海民歌,前两段用形象的比喻赞美姑娘的美貌,后两段则表达出青年对姑娘真挚的爱情。

)四、学一学·唱一唱(哼唱一遍,讲解方法后大声唱一遍,找出不足教唱一遍,提示感情表达后再唱一遍。

视唱歌谱2遍)15分钟下面我们就来学唱这首优美的歌曲。

请同学们跟音乐小声哼唱,想想这首歌曲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方法来演唱?(圆润的嗓音,归韵的方法演唱。

托住气息,打开口腔,微笑着用舒展连贯的声音演唱。

第3.4段要逐步推向高潮)五、看一看·悟一悟(了解音乐家传奇的一生,成就、歌曲地位影响)10分钟这么优美的歌曲是谁创作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王洛宾(1913-1996)中国民族音乐家,出生于北京,193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

他一生搜集整理并创作了1000余首优美的西部民歌,是现代中国第一个用汉语编写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民族歌曲的汉族音乐家,被誉为中国“西部歌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在那遥远的地方》
一、教材分析
《在那遥远的地方》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八年级(下)第四单元《神州音韵(四)》,本单元是上学期《神州音韵》栏目的续篇,在学习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初中阶段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神州音韵》栏目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感受、体验我国不同地区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了解民族民间音乐题材、形式等,进而认识到民族民间音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学生分析
《在那遥远的地方》是本单元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歌唱曲目,本课选用了有浓郁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特色的民歌。

培养学生在歌曲演唱中注重严谨的咬字吐字以及气息控制,提高演唱技巧和水平,正确传情达意。

课前学生收集资料,有关作者、歌曲创作背景和创作地地方风土人情、地理地貌的图片、影音、文件等,学生亲身体验。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中国少数民族地区音乐的韵律美,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建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演唱、聆听优秀音乐作品,建立正确音乐审美观。

2、过程与方法
(1)采用听唱、视唱、教师范唱相结合,引导学生解决歌唱中音准、节奏等问题,感受乐曲中的韵律。

(2)培养学生以积极心态去演唱歌曲。

3、知识与技能
(1)用有气息支持的声音演唱歌曲,体会歌曲优美、连贯的旋律。

(2)掌握歌曲演唱特点和咬字吐字方法,学生能开口唱,能演唱。

(3)基本能用口风琴演奏旋律。

四、重点与难点重点:
感受体验歌曲的风格特点,会唱这首歌曲。

难点:歌曲音准、节奏、乐曲风格的结合与把握;口风琴的演奏。

五、教学过程
(一)导课
1、《师生问好歌》
2、导语: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神州音韵这个单元,大家知道,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拥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今天我们再去聆听感受一下。

3、我们来个猜歌游戏:谜面是天涯海角,试打一歌曲名,引导本课学习内容。

4、欣赏青海美丽的自然风光(青海湖、青海湖鸟岛、金银滩、美丽的藏族姑娘)
【设计意图】通过简短的形式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1、初听歌曲带着问题感受歌曲,
师:感受歌曲在情绪、节奏风格上的特点?
(生:优美抒情,节奏舒展辽阔)
2、作者简介王洛宾
(1913-1996),中国著名音乐家,被誉为我国西部歌王。

主要代表作有《在那遥远的地方》、《阿拉木汗》、《青春舞曲》、《康定情歌》、《达坂城的姑娘》等。

3欣赏克里木演唱《达坂城的姑娘》片段,感受体验王洛宾歌曲的魅力。

4、王洛宾对中国民歌的主要贡献
王洛宾一生收集整理创作了1000多首歌曲,改编翻译了十几个民族的700多首民歌。

先后出版了8本歌曲集,英语版歌曲3册,3部歌剧音乐创作。

王洛宾是现代中国第一个用汉语编写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歌曲的汉族音乐家。

被誉为“西部歌王”。

世界上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王洛宾的歌。

2、介绍作品及创作背景
这首传世之作,从1939年问世便不胫而走。

世界著名歌唱家罗伯逊、多明戈、卡雷拉斯等人都将这首歌作为保留曲目,唱遍了世界各地;法国巴黎音乐学院将这首歌编入学院东方音乐课程教材;这首歌还被群众投票选中放在卫星上播放,代表中国的声音向太空呼唤。

1991年10月文化部为王洛宾的作品《在那遥远的地方》颁发了金唱片特别创作奖。

1992年被评为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

1939的春天,王洛宾受马步芳委派,协助中国电影创始人之一郑君里先生去青海拍摄纪录片《民族万岁》。

郑君里找来当地一个藏族千户长的女儿卓玛,充当牧羊姑娘。

王洛宾被指派做卓玛的帮工。

他穿上藏袍,跟着卓玛赶着羊群,早出晚归过了三天的牧羊生活,卓玛是个非常漂亮的姑娘,粉红的笑脸、美丽的眼睛,乌黑的披肩长发、金色镶边的藏袍,映着蓝天白云,绿草羊群,一次王洛宾忘情的望向卓玛,引得卓玛轻轻一鞭打在王洛宾的身上,转身羞涩的跑去,一个天真、俏皮、美丽的藏族姑娘在王洛宾身上留下了终身难忘的一鞭,工作结束后,返回时王洛宾骑在骆驼上,不住的回头张望,随着驼峰起伏,驼铃叮当,他沉浸在回忆之中。

思绪万千借助哈萨克民歌的曲调写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3、欣赏歌曲,体会感情学生完整欣赏歌曲,边听边想一想:这首歌曲的一二段和三四段各表现了什么?
(前两段用形象的比喻赞美姑娘的美貌,后两段则表达青年对姑娘真挚的爱情。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整体感知歌曲情绪,并初步了解歌曲旋律。

4、教师范唱一二段,学生随琴哼唱三四段,注意弱拍起唱和难点节奏;
5、填词学唱一二段,解决知识点(弱起、升记号、大附点、反复跳跃记号、延长记号的复习);
6、放声演唱第一段,试加二三四段歌词;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注意发声方法和演唱姿势及唱歌的吐字归韵;
四、拓展延伸
1、随琴视唱旋律,以词带谱进行视唱;
2、用口风琴视奏旋律,标记指法(慢弹、分句练习、完整练习)
3、拓展延伸分组展示:
(1)口风琴组展示(2)表演唱展示(3)节奏伴奏展示(4)整合展示歌曲
4、拓展欣赏:
(1)李云迪钢琴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感受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
(2)欣赏中国三大男高音演唱《在那遥远的地方》,学生跟随演唱。

五、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学习和掌握情况,一同感受了中国民歌的魅力,希望同学们能在平时生活中多关注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课下多找些王洛宾其它的歌曲听听唱唱,把经典的民族音乐传承发扬下去。

学情分析《在那遥远的地方》
《在那遥远的地方》是本单元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歌唱曲目,本课选用了有浓郁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特色的民歌。

培养学生在歌曲演唱中注重严谨的咬字吐字以及气息控制,提高演唱技巧和水平,正确传情达意。

初二学生经过一年多的课堂口风琴学习,基本指法比较熟悉,《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曲旋律比较简单易唱,这对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效果分析《在那遥远的地方》
依据新课程理念制定和实施,教学效果良好,特别是加入了口风琴教学,师生都体验了愉快的合作学习乐趣。

我校都是来自农村的学生,家长意识和经济条件都不到位,根据我校现状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简单易学、价格便宜的口风琴成为了音乐课堂的首选,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上音乐课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识谱能力和对歌曲的表达能力。

教材分析《在那遥远的地方》
本课《在那遥远的地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八年级(下)第四单元神州音韵(四),本单元是上学期《神州音韵》栏目的续篇,在学习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初中阶段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神州音韵》栏目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感受、体验我国不同地区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了解民族民间音乐题材、形式等,进而认识到民族民间音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地位和作用。

评测练习《在那遥远的地方》
1、有感情的演唱《在那遥远的地方》;
2、用口风琴演奏《那遥远的地方》旋律;
3、为歌曲编配简易节奏进行伴奏练习:XXXXX|XXXXX|
课后反思《在那遥远的地方》
一、课前播放《在那遥远的地方》伴奏音乐,营造了上课的气氛,为导课做铺垫。

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通过猜歌游戏将歌曲进行导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歌曲学习,层层深入。

由青海美丽风光入手,由旅游地金银滩引到歌曲故事发生地,王洛宾对中国民歌的影响等使学生产生兴趣,学习歌曲快捷实用,利用口风琴巩固熟悉旋律,在不知不觉中逐渐解决教学重点、难点。

学唱过程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感受歌曲;分工合作的表现,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对曲的整体感受。

四、拓展延伸,不同体验。

通过欣赏李云迪钢琴独奏《在那遥远的地方》和中国三大男高音歌唱家的演唱体会不同形式的演绎。

五、不足之处:首先,时间分配前松后紧,在分工合作表现歌曲时,有些仓促,可以多点时间让学生进行展示。

其次,教师和学生都有些紧张,课堂上参与举手、大胆发表自己对音乐的见解、想法的学生还不是很多,这可能跟平时缺乏这样的锻炼以及课堂调控能力缺乏有关。

因此以后,要多参与这样的活动,同时在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信任,充分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

课标分析《在那遥远的地方》
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让学生主动地接受学习,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激起学生的兴趣,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体验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

同时为了体现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学习乐器演奏的目的不单是掌握乐器的演奏技能,而是为了通过演奏乐器更好地感受、表现和创造音乐。

因此本节课的设计重点是在教学中加入了口风琴的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识谱能力和对歌曲的表达能力。

在课件辅助下,指导学生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通过感受、展示等活动。

体现新标准中的重视音乐实践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指导思想。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唱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正确的歌唱,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

2、过程与方法采用听唱、口风琴演奏相结合,引导学生解决歌唱中音准、节奏等问题,感受歌曲的魅力。

3、知识与技能用有气息支持的声音演唱歌曲,体会歌曲优美、连贯的旋律;通过口风琴演奏,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