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从美国西进运动看我国西部大开发
CONTEMPORARYECONOMICS《当代经济》2008年第6期(下)【摘要】世纪之交,中国共产党党中央做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纵观历史上各国对欠发达地区的发展过程对我们的决策起到了吸取经验和改进不足的作用。
美国的西部开发,即西进运动,虽然与中国西部开发相差了100余年,但还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也只有通过这种已经完成的地区开发,才可以让我们更清醒地认识我国西部大开发的现状。
【关键词】西进运动西部大开发经济开发政策调控1999年6月,江泽民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做出了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决策。
2000年3月,国务院西部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成立,拉开了西部大开发的序幕。
西部大开发所指的西部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广西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4%。
2002年末人口3.67亿人,占全国的28.8%。
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22660亿元,占全国的16.8%。
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战略位置重要。
但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3,不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40%,迫切需要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国际上关于研究欠发达地区开发的理论主要有区域和空间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福利经济学以及大宗产品出口理论。
这里主要以发展经济学为基本思想。
发展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主要侧重于从产业和部门结构的组成、变动和相互关系来探寻实现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途径,其中许多理论对于欠发达地区开发具有借鉴和启示作用,较有代表性的有刘易斯的二元结构论和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理论等。
刘易斯的二元结构论,最初的本意是发达的生产部门和落后的生产部门这种二元结构,但其后也应用于说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这种二元结构。
在当代,二元结构论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制定工农业发展,落后地区开发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等有关政策的要中依据。
西部开发引知更重要
正方立论——西部大开发引知更重要尊敬的主席,亲爱的对方辩友:大家晚上好。
非常高兴和对方辩友一起探讨“西部大开发引知还是引资更重要”的问题。
古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下面请先允许我对辩题的几个关键词做一个定义。
西部大开发:指的是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性任务,其战略目标在于解放发展西部地区生产力,全面提高西部人民物质,精神生活。
“知”包含知识、人才、理念与科学技术等软件,“资”则包含资金,自然资源此类硬件,辩题中“知”与“资”的定义范围一定是相互独立的。
然而如何证明何者更重要就在于:何者能够有效解决当前发展难题,并且在整个西部大开发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那么何者就更重要。
我方坚定认为:西部大开发引知更重要。
现在请允许我通过以下三点对我方观点进行论述:一、针对西部大开发当前局势而言。
现在已经步入了西部大开发的第二个阶段,在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后经济仍然得不到极大发展的关键原因在于:西部当前仍没有找到一条真正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市场结构与秩序还不够完善,相应体制网络还不够健全。
所以当前当务之急是通过“引知”将以上问题各个击破,然后借人才之手将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用,而并非填鸭式的盲目投资。
二、针对西部大开发全局把握而言。
任何地区乃至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技术这一决定性因素,通过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先进管理才能够使得其在发展的道路中保持自主性与竞争力。
而对于西部这一地理劣势地区来说,在“引知”这些方面则显得更为重要,在国家政策优惠与资金援助的保障下引进有用人才致力于当地经济分析与发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最终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有特色的发展道路才是西部开发的努力方向。
而“资”在此并非主要矛盾。
三、针对西部大开发连带因素而言。
我们都知道,西部的自然资源丰富但是自然环境恶劣;人口不密集但是人均素质与受教育程度相对中东地区而言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西部支教”这一大家最熟知的“引知”政策就在充当培养西部自主人才的作用,相信人均素质提高后也会很大程度上刺激到西部经济的发展,更是西部人才库的真正开发。
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关系的分析判断-区域经济学论文-经济学论文
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关系的分析判断-区域经济学论文-经济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问题的提出1999 年国家正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自此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1991 年至2011 西部地区的实际GDP(1990 年为基期) 年均增长速度为11. 6%,2007 年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达到14. 1% 以上,增速最快并超过了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速度,2011 年以14. 0%的速度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9738. 26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高于东部地区 3. 4%,高于中部地区1. 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 3%; 西部地区GDP 与全国经济总量对比,1998 年西部地区GDP 占全国GDP 的14. 6% ,2011 年占全国GDP 的比重达到了19. 2% ,为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西部地区的经济腾飞主要得益于工业的发展,1998 年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不到40%,2011 年工业对GDP 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 2%,伴随第二产业的蓬勃发展是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衡: 2011 年三次产业的比例为12. 8: 51. 7: 35. 5,可见第二产业是西部经济增长的强驱动因素。
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资源消耗的粗放型发展模式,环境质量发生巨大变化。
1991 -2011 年西部地区GDP 与工业污染三废的排放量表现出整体增长的趋势如图 1 所示,由于数据单位不统一,以对数值来缩小差距。
可以看到,工业烟尘的增长几乎与经济增长是同步的,工业废水的变动与GDP 增长的关系不是很紧密,二氧化硫、烟尘、粉尘伴随GDP 增长整体出现下降,1991 至1995 年、1996 至2006 年有局部上升的表现。
2011 年,西部地区工业SO2、工业烟粉尘、工业固体废物排放总量的增长率分别为7. 79% 、6. 25% 和78. 66% ,而工业废水出现了负增长16. 46%。
多元一体格局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究——基于西部大开发背景
84中国军转民多元一体格局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究——基于西部大开发背景【摘要】多元一体格局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团结奋斗、美美与共构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论概括,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则是在新时代维护这一格局、强化共同体建设的工作纲要与主线。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中国共产党开展民族工作的一项重大突破,有力地推动了各民族间的交流融合,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构建有着重大影响。
分析这一时期多元一体格局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从而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关键词】西部大开发|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李凯佳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1]。
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促进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环节。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所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推进西部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的重大举措,研究好这一民族理论,为维护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而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西部大开发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背景分析(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提出与内涵1988年,费孝通先生在一场学术演讲中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这一概念。
他认为,中国各民族相互交流融合,同时伴有分裂与消亡,最终形成了一个“多元统一体[2]”。
“多元”是指五十六个民族各有其历史渊源、文化特点、语言文字等等,有着不同的精神风貌与生活习惯。
“一体”则是指各民族紧紧团结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中,彼此交流融合不可分割。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就是不同民族之间的相处准则,既要发扬自身的特色,又要相互团结包容,异彩纷呈的各个民族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
“多元一体”十分精准地概括了中国这个多民族大家庭中的各民族关系与整体格局。
西部大开发战略名词解释
西部大开发战略名词解释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中国政府为加快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而实
施的一项重要战略。
该战略于1999年提出,旨在通过加大投资、改
革政策、推动产业转移等一系列措施,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
改善民生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地区包括西藏、新疆、青海、甘肃、四川、云南、陕西、内蒙古等西部省份,
以及部分中部地区。
该战略的目标包括加快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升级、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公共服务等。
为实现这些目标,政府采取了一
系列政策措施,如加大财政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推动科技创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
此外,还推动了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建
设项目,如铁路、公路、水利等,以加强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联
系和交流。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方面促进了西部地
区经济的快速增长,改善了基础设施和民生水平,另一方面也带动
了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互动和合作。
然而,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如生态环境保护、民生改善、产业升级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努力。
总的来说,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中国政府为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战略,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减少区域发展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西部大开发专题研究ppt课件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 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重大项目布局要充分考虑支持中西部发展, 鼓励东部地区带动和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 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帮助资源枯竭地区实现经济 转型。更好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 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 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 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
五、西部大开发的现状及问题
(1)西部大开发的成就
●西部大开发的直接成就
——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开始形成 ——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 ——生态环境建设收到明显效果(吴起县) ——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以农 村为例: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方式开始 转变)
专栏1“十五”西部大开发取得成 就
2000至2005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6%,地方
(5)负担不同
一是东部负担小; 二是西部负担重:●老祖宗的负担(文物古迹) ●老少边穷多(老红军) ●老工业基地(设备老化、人员多) ●生态恶劣(从战争到现在)
2.同50-60年的西部建设相比:
(1)开发机制不同 50—60年代西部建设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进行的,主要靠国
家投资和政策倾斜来完成。往往是投入的多,直接利益少,甚至
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7%。累计新开工70个重大建设工程,投
资总规模约1万亿元。新增公路通车里程70多万公里(其中高 速公路6853公里),新增铁路营运里程8000多公里,新增电 力装机4552万千瓦,新增民航运输机场10个,青藏铁路、西 电东送和西气东输等重大建设工程相继建成。西部地区累计
西部大开发目标定位初探
石油、 天然气、 森林等开采和冶炼企业 , 为东部地区的加工 制造业提供了大量原材料和能源。但是由于资源型产品价 格低 , 加工制造产品附加值高 , 东西部之间长期处于不等 价交换之中,西部居民并未从资源开发中得到多大好处。 现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已经形成, 东部沿海地区 开放程度高, 原材料、 产品都可以两头在外, 交通、 能源、 原 材料等瓶颈制约 已基本解决 , 有些 出现过剩 , 有些价格还
须继续加强, 但已不再成为开发西部的主要目的。 过去我们 一再强调开发西部资源的极端重要性, 一提起开发西部, 就
是要开发西部的资源,是为支持东部沿海地区加工工业的
角洲经济增长中心, 由天津、 大连等城市组成的环渤海经济
222
发展, 并力图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个中西部资源开发、 东部 加工制造的垂直分工格局,并把这种格局视为东西部之间
沿海地区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 ”两个大局” 的思想是邓小平 分配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分配理论的核心是让一 部分地区、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 先富带动后富。运用在东西 部关系上 , 就是让东部先发展起来 , 进而推进西部的开发。 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的实践证明, 邓小平的分配理论和区 域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是完全正确的。 根据有关资料分析, 转变的实际和条件已经成熟。 1.东部沿海地区经过20年超常规的发展, 经济实力大大 增强,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形成了强大的自 我累积、 自 我发展能力和向外扩张能力 。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 已进人 工业化的起飞阶段。 2.在经济起飞的同时, 城市化得到迅速发展。在沿海地 区构建起了三个全国性的经济增长中心,即以上海为龙头 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增长中心 , 以广州、 深圳为两极的珠江三
关于西部大开发的理性思考
F b2 0 e 0 2
关于西部大开发 的理性思考
白永秀 , 徐 鸿
( 西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 陕西 西安 7 06 ) 10 9
摘 要: 西部 大开发是在东西部发展差距拉 大 , 通货 紧缩 , 临加入 WT 以及亟需 加强生态 环境保 持 的压 面 O,
力下 做出的战略选择 。在我国市场经薪体制初 步建立的条件下 , 西部大开发既不同 于“ 一五 三线 与“ 建设时 期 的西部大建设 , 也不同于 2 0世纪 8 O年代 的东部 大发展 . 它具有鲜 明的特点 。这些 特点 决定 了西部 大开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自从党 中央 发 出西部 大 开 发 的动员 令 以来 , 理
论 界和实 际工作 部 门进行 了热 烈地 研讨 , 成 了西 形
如 2 世 纪末 全国达到 小康水 乎 时 , 0 就要 拿 出更多 的 力量帮助 中西部 地 区加 快 发 展 , 东部 梧 海 地 区也要
顾 全 这 个 大 局 ”1(1 ) 邓 小 平 的 这 一 思 想 是 从 我 [] 6 。 P6
建设。我们认 为这些认识都有 一定的道理 , 但都不
全面 , 对进 行西 部 大开 发 的原 因分 析要 站 在 全 国的
角度 才能 更全 面 、 更深 刻 。 邓小 平 同志在 2 0世 纪八 十年 代 初提 出了 区域 经 济发展 “ 两个 大局 ” 的构想 :一个 大局是 东部 沿海 “ 地 区较侠地先 发 展 起来 , 中西 部 地 区要顾 全 这个 大 局; 另一个 大局 是东 部沿海地 区发展 到 一定时期 , 比
要 突出一个“ 字 , 大” 即要培育大企业集 团 、 大资本市场 和大城市。 关键词 : 大开发 ; 止 业集 团;大资本市场 :大城市 西部 大, 中图分类号 : 1 74 F 2 .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8—19 (02 0 —00 0 10 0 72 0 )1 0 8— 5
经济学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经济学毕业论文选题参考经济学毕业论文选题选题原则说明:经济学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654个)★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就业矛盾的解决途径★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与优化研究★论我国当前扩大内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试论我国扩大内需的对策措施------从安徽市场看扩大内需的途径★深化我国分配制度改革问题研究★拓宽消费领域和优化消费结构研究★现阶段我国消费结构问题研究★中国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的分析与研究★我国现阶段农村土地改革探讨★论优化消费结构对我国产业升级的意义★论“中国制造”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方向★论当前能源价格波动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对策★论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对我国银行业控制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理性思考★论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难点及解决的对策★论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初探我国有机农业产业化遇到的问题和发展的前景★计算机软件业反垄断的经济学研究★论市场机制对我国医疗行业体制改革的意义★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分析★论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论农村土地流转对农业经营方式的影响★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对经济危机产生原因的理论差异分析★论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风险★我国区域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非农产业的发展对农村剩余劳动转移的影响分析★论如何避免城市流动人口低收入的代际传递★论马克思主义的货币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安徽省地区经济增长差异原因与对策分析★安徽省城市经济发展的布局研究★安徽省城市能源消费问题及对策★基于DEA的安徽省城市创新能力评价研究★城市化对经济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分析——以安徽省为例★安徽省研究与开发经费的投入现状与对策分析★粮食种植面积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以安徽省为例★城镇居民消费倾向的比较分析——以安徽、江苏两个样本为例★安徽省各地区城镇与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分析★DW统计量小样本分布的Montercarlo模拟★循环经济理念下的产业发展战略★和谐社会的分配体制设想★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特点分析★如何实现公司治理的中国化改造★西部开发如何实现资源整合★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合作经济的作用★我国国资管理的现状与出路★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构思★资源型城市如何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国有企业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依据★振兴安徽农村经济的思考★对我国中部经济发展崛起的思考――以安徽省为例★地方政府促进产业集群作用研究★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循环经济问题研究★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因素分析★房地产市场“过冷”背后的经济学思考★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原因分析★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缺陷分析★当前美国新一轮经济衰退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改革的经济学思考★当前我国资本大规模流入问题及对策★民营企业融资的障碍及解决途径★转型社会的经济增长方式的探讨★中国沪深股市的缺陷及政策建议★我国汇率变化对实体经济影响的经济学分析★我国食品危机引发的经济学思考★中国就业波动的经济学分析★我国宏观收入分配的制度性缺陷及改革途径研究★欧美金融危机形成的原因、影响及对我国的启迪★我国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的“渐进性”特征分析★转型过程中产权理论的演变特征分析★转型过程中分配理论的演变特征分析★转型过程中政府职能理论的演变特征分析★当前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对安徽农业发展促进作用研究★“中部五省”经济发展能力比较研究★如何打造安徽省经济发展的“软实力”★安徽省可持续发展能力探讨★安徽省产业集聚与区域差距问题探讨★安徽省域内经济发展差异研究★对社会主义国家改革方式的理论基础的比较分析★我国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路径分析★失业农民身份转变问题探索——以创业带动就业★转轨时期的政府模式探索★市场经济国家的公司治理结构优化过程与可借鉴性★产权的经济学分析★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关性研究★次级债危机的经济学分析★经济危机周期性分析★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经济危机传导机制分析★转轨时期我国城乡消费变动的比较研究★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分析★农业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我国经济增长的现状及预期★公有制实现形式问题研究★我国当前的人口政策对长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特点和对策★对中美人力资本高消费的比较研究★企业经营机制问题研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问题研究★现代公司的治理结构研究★企业兼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对所有者,经营者和监管者等主体的相应要求★企业家队伍建设问题研究★中小企业发展与融资问题研究★乡镇企业发展问题研究★企业集团发展问题研究★集团公司内部母子公司关系及产权管理研究★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研究★我国企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研究★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问题研究★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欠发达农业区工业化、城市化问题研究★加快中小城镇建设问题研究★减轻农民负担和提高农民收入问题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地区转移研究★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研究★农产品流通体制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行为研究★城乡就业问题研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就业总量和结构的影响及其作用途径★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的对策研究★从配给约束来看我国的教育高消费现象★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问题研究★发展和完善我国市场体系问题研究★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问题研究★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问题研究★西部大开发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资本市场的发育与规范问题研究★金融风险及其防范问题研究★国有商业银行现代化建设与改革问题研究★金融对外开放与监管问题研究★农村消费倾向调查研究★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研究★财政体制改革问题研究★中国近代工业化过程中的政府作用★加入WTO对我国农业、工业、金融、服务业的影响及对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集团化以及经济全球化问题研究★国际资本流向及我国的对策研究★利用外资与外债规模问题研究★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成长战略研究★从跨国并购中看中国制造业发展之路★跨国并购中我国反垄断问题研究★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与中国外贸竞争力★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对中国市场的垄断效应★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与中国技术进步★跨国经营中的文化冲突与规避对策研究★试述跨国公司发展现状及趋势★产业内贸易发展研究★经济增长与外贸依存度分析★中美经贸关系★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问题★对人民币汇率与进出口贸易的实证分析★论人民币汇率制度与货币政策选择★论建立东亚货币联盟的必要性及基本框架★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下中美贸易发展的趋势★论人民币升值与中国外贸战略调整★人民币国际化相关问题研究★我国财政赤字扩张与人民币汇率超稳定问题探析★现阶段贸易摩擦现状分析及中国如何应对贸易摩擦★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及中国的机遇与挑战★经济全球化与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论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性壁垒与我国的对策★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的提高★企业外购战略的一般选择★中国的外汇储备对货币政策的影响★金融全球化趋势下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研究★汇率制度改革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关于金融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我国农村金融的现存问题及解决途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入世后中国金融产业面对的机遇与挑战★我国助学贷款风险因素分析★如何加强对网络银行的监管★人民币汇率上升对我国…行业的影响★从国际环境看人民币升值问题★试论金融债权的风险和保全★论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的统一问题★论金融工具创新对税收的冲击★论金融创新的扩散机理★论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金融支持★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对金融资源影响★金融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金融风险★金融集团主导下的金融监管★金融机构改善支持中小企业的措施★金融发展理论与金融体系改革★金融创新与中国虚拟经济发展研究★国外汽车金融服务的借鉴与启迪★关于金融监管的博弈分析★对金融监管成本及效益的分析★对金融体制改革与货币政策走向的建议★我国离岸金融的风险控制★中国金融脆弱性与道德风险★中美金融法律制度变革的比较研究★中小金融机构的新制度经济学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与金融支持的几点思考★中小企业财务结构分析与融资对策★从美国企业融资方式的变化看我国民营企业融资★从日本的金融危机看企业的融资行为★对债权融资与债市发展的再认识★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思考★非对称信息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论金融企业如何支持中小企业融资★论境外贷款融资★经济波动的基本趋势与周期变化在总量指标和微观经济领域的体现★在结构调整和体制转换时期如何调整相应的宏观经济领先指标体系★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在宏观调控中的相对效应的实证研究★货币政策与企业、居民预期的相关性★信贷市场、资本市场、资产市场所体现的金融风险新特点★各金融市场的风险传递渠道及其屏蔽机制★金融机构、监管当局和中央银行在金融风险管理中的职能分工★金融体制改革中的特有风险及金融稳定机制设计★人民币汇率生成机制改革对短期资本流动和国际收支的影响★汇率波动的金融风险及其应对手段★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产出、进出口总量和结构影响及其作用途径★本外币政策协调的规则、工具和目标★利率市场化对金融机构定价、盈利能力等微观因素的影响★利率市场化背景下货币市场利率和存贷款利率之间的相关性★开放经济条件下境内外利率的交互影响及其体现★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市场竞争性、资金跨地区或跨机构流动的影响★利率市场化对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和内部评级等要求★金融产品创新的跨市场效应★居民预期下货币信贷市场、资本市场和资产市场的均衡问题★多市场均衡基础上的货币传导渠道★应对金融创新的货币政策目标和工具变革★国有银行改革对原有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冲击★国有银行改革对信贷市场和货币市场资金总量运行的影响★从借贷关系角度观察银行改革的实际作用★不同社会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层次对国有金融的要求★转轨经济背景下资本市场的制度演进和法律建设★区域经济增长的不平衡与金融资源分布之间的关系★产业结构调整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财政——货币政策支持★区域金融生态对金融资源配置的影响★金融生态变迁的实证分析★金融生态保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县城金融发展状态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国有银行改革、农村信用社改革对县城金融的冲击★农村金融的现实需求及体系设计★农村金融交易的微观特点★民间融资的总量、服务对象及交易特点★社会资金在正规金融体系和民间融资之间的流动模式★非正规金融形式所体现的商业性和合作性★社会游资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及政策应对手段★当前我国法人治理结构在改革中的积极变化及其遗留问题★从比较金融制度的角度看中国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的模式选择★中外融资渠道多样化的比较分析★马克思个人所有制理论在中国的发展与创新★马克思地租理论与我国土地制度的完善★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关系的再认识★民营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及启示★资本增殖理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发展★马克思分配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创新★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格局的进一步完善★中国个人收入差距变动的现状趋势及政策调整★论公平与效率的两难选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市场化的矛盾分析★农民收入现状分析及改革举措★中小城镇建设与农村城市化道路发展★“三农”问题与城乡统筹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与“三农”问题★从经济增长模式到经济发展模式—十七大报告学习体会★农民增收问题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人口迁移与城镇化建设★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分析★大学生就业与创业之路的选择与政策支持★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分析★城市化工业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农村居民医疗制度改革探讨★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根源与解决途径分析★企业整体上市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循环经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政府失灵与有效的政府职能★市场失灵与政府宏观调控★区域统筹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健全及改革举措★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分析★国有企业的改革思路及政策分析★山西醋(X)产业的现状与发展之路分析★国有经济布局及战略性调整分析★对国有企业的再认识及未来发展方向分析★中部六省经济发展比较研究★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关联性分析★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的综合测度★人民币汇率升值与进出口变动关系分析★某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数量分析★中部主要城市竞争力评价★某地区居民消费结构及趋势分析★从恩格尔系数的变动看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内涵分析★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及消费结构的统计分析★我国城镇居民就业状况与收入变化情况的统计分析★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与缩小地区差距的关系★经济结构调整与税收政策取向★运用税收杠杆促进个人收入公平分配★从经济角度看“红色旅游”的价值★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实现途径★中小城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研究★企业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分析★低收入家庭的社会保障问题分析★个人收入差距问题的财政对策★区域经济发展与财税政策研究★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与环境状况关系研究★区域创新模式和创新能力研究★产业集群与新兴产业园区建设研究★不同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途径研究★中国区域分工与合作问题研究★中国区域空间结构合理化问题研究★如何建立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体系★地区优势确定和地区发展战略★矿业城市的现实问题和发展趋势★生态脆弱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潜力与发展思路★非关税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我国遭受反倾销的成因与对策研究★如何利用资本市场促进中部崛起★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升级的关系研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国际市场开拓的关系研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制约因素与政策体系构建★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与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意义★中国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比较优势分析★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型的潜力与发展思路★试论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与对策★银行不良资产处理方式及解决途径研究★利率市场化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研究★风险投资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研究★开放条件下人民币汇率分析★风险投资运作机制与中小企业发展★风险投资中完善退出机制的必要性研究★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途径及方法★存款准备金政策的运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建立健全中国商业保险制度的构想★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产业集群与产业服务体系的建设★建立晋中晋商文化旅游产业集群的设想★企业集团与企业集群的比较研究★山西煤炭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产业扶贫中的集群模式研究★产业集群发展中人才聚集效应研究★晋商经营思想对当代商业文化建设的启示★论晋商票号衰落与现代银行业发展的关系★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障碍分析★××省穿越可持续发展隧道的战略选择★发达国家高效生态经济发展给我们大启示★论中部崛起中城市群的聚集效应★论中国的城市化道路选择问题★中国的四大改革试验区发展比较分析★西方国家的企业兼并对我国的启示★西方国家公司治理模式比较研究★现代企业制度与民营企业的治理结构变迁★现代企业股权激励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商品住房价格上涨原因及趋势分析★我国居民收入差异的表现与成因的分析★经理股票期权激励与员工持股计划★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相关性分析★假冒伪劣产品的成因及治理对策★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关系分析★我国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机理分析★由斯密“经济人”与“道德人”引发的思考★论自由贸易学说的发展历程及现实意义★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利用外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研究★壮大中等收入阶层的途径研究。
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
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指南为引导参赛作品能够更好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积极研究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特选择了《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参考题》作为参考题总目。
这个总目,供学生选题、构思、调研参考。
有些题目较大,可灵活掌握,分解细化。
总的要求是: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新问题,总结概括新经验,以小见大,从实践上升为理论,加深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把握,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远大理想,培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赛作品论文类每篇在8000字以内,调查报告类每篇在15000字以内。
为党政领导部门、企事业单位所做的各类发展规划、改革方案和咨询报告已被采用者亦可申报参赛,同时附上原件及采用单位使用证明的复印件和有关鉴定材料。
一、哲学类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创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唯物史观的发展3.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与实践5.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作用的典型调查6.坚持群众观点,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的典型调查7.社会转型期人们思想观念嬗变的调查与分析8.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典型调查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研究10.网络社会中人们交往关系的变化与伦理道德的新课题研究11.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发展先进文化问题研究l2.封建迷信在一些地方泛滥的表现及其原因的调查与分析l3.加强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教育经验和做法的调查研究l4.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的调查分析15.当代青年个性化发展的调查与哲学思考二、经济类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3.农业劳动力转移对策研究4.人民币汇率问题研究5.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设置研究6.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问题研究7.我国与周边地区经济一体化问题研究8.垄断行业改革问题研究9.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研究10.债券市场发展与规范化研究11.农民收入问题调查12.农民税赋负担问题调查13.民间投资问题调查14.贫困大学生问题调查15.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研究16.商业保险问题研究17.地下钱庄问题研究18.公共事业民营化的案例研究l9.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调查研究20.人才市场、技术市场发展调查21.各类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调查22.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典型调查23.积极利用外资优化外商投资结构调查24.金融风险防范与我国金融业改革研究25.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典型调查26.农业产业化研究27.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调查研究28.名牌战略案例分析29.城镇化的调查和分析30.生态环境产业发展调查分析三、法律类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的宪政问题2.宪法监督与宪法解释研究3.法律赔偿执行难问题研究4.知识产权法研究5.信息安全法研究6.电子商务法研究7.政务公开制度研究8.新婚姻法实施后问题研究9.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法律问题研究10.文化法制研究ll.我国的民事法律制度的完善研究l2.公司法有关问题研究l3.金融监管法律问题研究l4.法律援助的实践15.公益诉讼l6.中国环境保护问题的法律对策l7.新世纪新时期推进我国行政法治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l8.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实现机制研究l9.“三农”问题的有关法律研究20.中国反垄断法的理论与实践四、社会学类1.当代中国农村家庭结构与功能变迁调查2.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3.目前职业的社会声望研究4.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5.单位制度和社会归属感研究6.社会诚信度现状及其影响调查7.社会公平感与纳税行为的关系研究8.新社会阶层的调查研究9.就业方式、就业观念变化调查研究10.家庭保姆问题调查l1.社区服务问题研究l2.家庭暴力问题研究l3.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l4.妇女地位及妇女问题调查研究15.当代社会变迁中消费文化兴起问题调查研究l6.社会生活中中介组织的现状、成因及发展趋势17.城市与农村生育观的差异、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l8.农地征用中侵犯农民利益情况调查l9.农民对土地的意识变迁及其成因调查20.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政策和社会救助工作研究21.城市中农民工现状调查22.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量研究23.大众传播中表达的价值观对受众的影响调查24.时尚的社会心理学研究25.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影响研究五、教育类1.学校乱收费问题调查研究2.税费改革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影响3.第八轮课改的跟踪调查研究4.中小学学生道德现状调查5.加强中小学国防教育问题研究6.现代科技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对策7.推进素质教育的调查研究8.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9.调整教育结构,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调查研究10.我国远程教育发展调查与研究11.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意义和途径方式调查研究l2.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13.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调查l4.加入WTO、留学潮和教育的改革开放研究15.从学生角度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l6.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与改革调查研究l7.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l8.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中小学教育l9.民办教育发展典型调查20.少数民族教育发展调查六、管理类1.电子商务在某一行业的应用调查分析2.科技企业的战略定位与组织设计3.大型零售企业物流系统发展调查4.中国银行组织再造实践研究5.我国私营企业二次创业问题调查6.中国家族企业问题调查研究7.信息化对企业价值增值作用调查与分析8.企业、组织、政府信息化建设的调查9.中国企业家队伍成长与发展的调查与分析10.中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研究11.企业在创新中发展典型调查12.非法传销活动的调查与分析13.非营利组织的作用及其法制化、规范化调查研究14.影响中国基层政府行政管理的因素调查分析15.反腐倡廉的典型调查和案例分析16.中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调查与分析17.政府绩效评估研究18.公共部门中人力资源管理调查与分析19.城市化进程中的政府作用和行政改革研究20.村民自治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21.加入WTO后商会(企业家协会)现状调查与分析22.电子政务建设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23.医疗管理体制改革研究24.服务型政府建设个案研究25.城市社区发展调查与研究。
白永秀教授简介
白永秀教授简介白永秀教授简介白永秀,男,1955年3月生,陕西清涧人,汉族,中共党员。
现任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西北大学MBA中心主任、西北大学现代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兼职:陕西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咨询委员、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省三五人才”;是中共中央党校国情国策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宁夏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客座教授;是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宏观经济研究会副会长;是银河自动化等多家公司的独立董事和高级顾问,是西安市、铜川市、榆林市等多家地方政府的经济顾问。
主要简历:1974年1月——1977年12月在陕西清涧县工作,先后任后坪小学校长、高杰村公社团委书记;1978年1月——1982年1月在陕西师范大学政教系上学,获学士学位;1982年2月——1986年8月在汉中师范学院政法系任教,任系主任助理;1986年9月——1989年7月在陕西师范大学上经济专业研究生,任研究生会主席,获硕士学位;1989年8月——1993年11月在陕西师大政教系任教,任政教系副主任,期间于1991年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3年——1997年在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任教,任副院长兼西北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期间于1995年被破格晋升为教授;1997年11月调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起任西北大学工会副主席、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2000年10月起任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其中2000年5月——9月被借调到国务院体改办,起草《西部大开发中的体制创新及政策建议》的报告。
主要研究成果:主要从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现代公司制度研究,1984年以来先后在《中国软科学》、《经济管理》、《经济学家》、《求是·内部文稿》、《人民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480多篇,其中被《人民日报》、《新华文摘》、《经济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报文摘》等转载、转摘120余篇(次),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41篇。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学习活动的意见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学习活动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公布日期】2010.08.07•【字号】宁党办[2010]54号•【施行日期】2010.08.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学习活动的意见(2010年8月7日宁党办[2010]54号) 为在全区上下掀起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新高潮,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凝心聚力,加快推进宁夏跨越式发展,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从2010年8月上旬到10月上旬,在全区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中开展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学习活动(以下简称大学习活动),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开展大学习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在世纪之交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0年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周年,今后 10年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关键时期。
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我区巩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社会稳定,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决策部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的一项重大任务。
在全区深入开展大学习活动,目的在于进一步总结经验、振奋精神,科学把握发展规律;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学深吃透、把握实质,用足用活西部大开发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创造性地把西部大开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经济学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 个
经济学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654个)★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就业矛盾的解决途径★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与优化研究★论我国当前扩大内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试论我国扩大内需的对策措施------从安徽市场看扩大内需的途径★深化我国分配制度改革问题研究★拓宽消费领域和优化消费结构研究★现阶段我国消费结构问题研究★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影响与对策研究★中国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的分析与研究★我国现阶段农村土地改革探讨★论优化消费结构对我国产业升级的意义★论“中国制造”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方向★论当前能源价格波动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对策★论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对我国银行业控制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理性思考★论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难点及解决的对策★论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初探我国有机农业产业化遇到的问题和发展的前景★计算机软件业反垄断的经济学研究★论市场机制对我国医疗行业体制改革的意义★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分析★论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论农村土地流转对农业经营方式的影响★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对经济危机产生原因的理论差异分析★论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风险★我国区域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非农产业的发展对农村剩余劳动转移的影响分析★论如何避免城市流动人口低收入的代际传递★论马克思主义的货币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安徽省地区经济增长差异原因与对策分析★安徽省城市经济发展的布局研究★安徽省城市能源消费问题及对策★基于DEA的安徽省城市创新能力评价研究★城市化对经济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分析——以安徽省为例★安徽省研究与开发经费的投入现状与对策分析★粮食种植面积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以安徽省为例★城镇居民消费倾向的比较分析——以安徽、江苏两个样本为例★安徽省各地区城镇与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分析★DW统计量小样本分布的Montercarlo模拟★循环经济理念下的产业发展战略★和谐社会的分配体制设想★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特点分析★如何实现公司治理的中国化改造★西部开发如何实现资源整合★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合作经济的作用★我国国资管理的现状与出路★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构思★资源型城市如何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国有企业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依据★振兴安徽农村经济的思考★对我国中部经济发展崛起的思考――以安徽省为例★地方政府促进产业集群作用研究★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循环经济问题研究★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因素分析★房地产市嘲过冷”背后的经济学思考★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原因分析★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缺陷分析★当前美国新一轮经济衰退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改革的经济学思考★当前我国资本大规模流入问题及对策★民营企业融资的障碍及解决途径★转型社会的经济增长方式的探讨★中国沪深股市的缺陷及政策建议★我国汇率变化对实体经济影响的经济学分析★我国食品危机引发的经济学思考★中国就业波动的经济学分析★我国宏观收入分配的制度性缺陷及改革途径研究★欧美金融危机形成的原因、影响及对我国的启迪★我国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的“渐进性”特征分析★转型过程中产权理论的演变特征分析★转型过程中分配理论的演变特征分析★转型过程中政府职能理论的演变特征分析★当前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对安徽农业发展促进作用研究★“中部五时经济发展能力比较研究★如何打造安徽省经济发展的“软实力”★安徽省可持续发展能力探讨★安徽省产业集聚与区域差距问题探讨★安徽省域内经济发展差异研究★对社会主义国家改革方式的理论基础的比较分析★我国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路径分析★失业农民身份转变问题探索——以创业带动就业★转轨时期的政府模式探索★市场经济国家的公司治理结构优化过程与可借鉴性★产权的经济学分析★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关性研究★次级债危机的经济学分析★经济危机周期性分析★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经济危机传导机制分析★转轨时期我国城乡消费变动的比较研究★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分析★农业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我国经济增长的现状及预期★公有制实现形式问题研究★我国当前的人口政策对长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特点和对策★对中美人力资本高消费的比较研究★企业经营机制问题研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问题研究★现代公司的治理结构研究★企业兼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对所有者,经营者和监管者等主体的相应要求★企业家队伍建设问题研究★中小企业发展与融资问题研究★乡镇企业发展问题研究★企业集团发展问题研究★集团公司内部母子公司关系及产权管理研究★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研究★我国企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研究★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问题研究★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欠发达农业区工业化、城市化问题研究★加快中小城镇建设问题研究★减轻农民负担和提高农民收入问题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地区转移研究★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研究★农产品流通体制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行为研究★城乡就业问题研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就业总量和结构的影响及其作用途径★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的对策研究★从配给约束来看我国的教育高消费现象★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问题研究★发展和完善我国市场体系问题研究★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问题研究★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问题研究★西部大开发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资本市场的发育与规范问题研究★金融风险及其防范问题研究★国有商业银行现代化建设与改革问题研究★金融对外开放与监管问题研究★农村消费倾向调查研究★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研究★财政体制改革问题研究★中国近代工业化过程中的政府作用★加入WTO对我国农业、工业、金融、服务业的影响及对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集团化以及经济全球化问题研究★国际资本流向及我国的对策研究★利用外资与外债规模问题研究★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成长战略研究★从跨国并购中看中国制造业发展之路★跨国并购中我国反垄断问题研究★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与中国外贸竞争力★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对中国市场的垄断效应★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与中国技术进步★跨国经营中的文化冲突与规避对策研究★试述跨国公司发展现状及趋势★产业内贸易发展研究★经济增长与外贸依存度分析★中美经贸关系★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问题★对人民币汇率与进出口贸易的实证分析★论人民币汇率制度与货币政策选择★论建立东亚货币联盟的必要性及基本框架★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下中美贸易发展的趋势★论人民币升值与中国外贸战略调整★人民币国际化相关问题研究★我国财政赤字扩张与人民币汇率超稳定问题探析★现阶段贸易摩擦现状分析及中国如何应对贸易摩擦★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及中国的机遇与挑战★经济全球化与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论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性壁垒与我国的对策★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的提高★企业外购战略的一般选择★中国的外汇储备对货币政策的影响★金融全球化趋势下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研究★汇率制度改革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关于金融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我国农村金融的现存问题及解决途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入世后中国金融产业面对的机遇与挑战★我国助学贷款风险因素分析★如何加强对网络银行的监管★人民币汇率上升对我国…行业的影响★从国际环境看人民币升值问题★试论金融债权的风险和保全★论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的统一问题★论金融工具创新对税收的冲击★论金融创新的扩散机理★论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金融支持★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对金融资源影响★金融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金融风险★金融集团主导下的金融监管★金融机构改善支持中小企业的措施★金融发展理论与金融体系改革★金融创新与中国虚拟经济发展研究★国外汽车金融服务的借鉴与启迪★关于金融监管的博弈分析★对金融监管成本及效益的分析★对金融体制改革与货币政策走向的建议★我国离岸金融的风险控制★中国金融脆弱性与道德风险★中美金融法律制度变革的比较研究★中小金融机构的新制度经济学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与金融支持的几点思考★中小企业财务结构分析与融资对策★从美国企业融资方式的变化看我国民营企业融资★从日本的金融危机看企业的融资行为★对债权融资与债市发展的再认识★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思考★非对称信息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论金融企业如何支持中小企业融资★论境外贷款融资★经济波动的基本趋势与周期变化在总量指标和微观经济领域的体现★在结构调整和体制转换时期如何调整相应的宏观经济领先指标体系★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在宏观调控中的相对效应的实证研究★货币政策与企业、居民预期的相关性★信贷市尝资本市尝资产市场所体现的金融风险新特点★各金融市场的风险传递渠道及其屏蔽机制★金融机构、监管当局和中央银行在金融风险管理中的职能分工★金融体制改革中的特有风险及金融稳定机制设计★人民币汇率生成机制改革对短期资本流动和国际收支的影响★汇率波动的金融风险及其应对手段★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产出、进出口总量和结构影响及其作用途径★本外币政策协调的规则、工具和目标★利率市场化对金融机构定价、盈利能力等微观因素的影响★利率市场化背景下货币市场利率和存贷款利率之间的相关性★开放经济条件下境内外利率的交互影响及其体现★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市场竞争性、资金跨地区或跨机构流动的影响★利率市场化对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和内部评级等要求★金融产品创新的跨市场效应★居民预期下货币信贷市尝资本市场和资产市场的均衡问题★多市场均衡基础上的货币传导渠道★应对金融创新的货币政策目标和工具变革★国有银行改革对原有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冲击★国有银行改革对信贷市场和货币市场资金总量运行的影响★从借贷关系角度观察银行改革的实际作用★不同社会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层次对国有金融的要求★转轨经济背景下资本市场的制度演进和法律建设★区域经济增长的不平衡与金融资源分布之间的关系★产业结构调整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财政——货币政策支持★区域金融生态对金融资源配置的影响★金融生态变迁的实证分析★金融生态保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县城金融发展状态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国有银行改革、农村信用社改革对县城金融的冲击★农村金融的现实需求及体系设计★农村金融交易的微观特点★民间融资的总量、服务对象及交易特点★社会资金在正规金融体系和民间融资之间的流动模式★非正规金融形式所体现的商业性和合作性★社会游资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及政策应对手段★当前我国法人治理结构在改革中的积极变化及其遗留问题★从比较金融制度的角度看中国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的模式选择★中外融资渠道多样化的比较分析★马克思个人所有制理论在中国的发展与创新★马克思地租理论与我国土地制度的完善★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关系的再认识★民营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及启示★资本增殖理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发展★马克思分配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创新★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格局的进一步完善★中国个人收入差距变动的现状趋势及政策调整★论公平与效率的两难选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市场化的矛盾分析★农民收入现状分析及改革举措★中小城镇建设与农村城市化道路发展★“三农”问题与城乡统筹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与“三农”问题★从经济增长模式到经济发展模式—十七大报告学习体会★农民增收问题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人口迁移与城镇化建设★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分析★大学生就业与创业之路的选择与政策支持★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分析★城市化工业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农村居民医疗制度改革探讨★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根源与解决途径分析★企业整体上市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循环经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政府失灵与有效的政府职能★市场失灵与政府宏观调控★区域统筹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健全及改革举措★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分析★国有企业的改革思路及政策分析★山西醋(X)产业的现状与发展之路分析★国有经济布局及战略性调整分析★对国有企业的再认识及未来发展方向分析★中部六省经济发展比较研究★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关联性分析★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的综合测度★人民币汇率升值与进出口变动关系分析★某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数量分析★中部主要城市竞争力评价★某地区居民消费结构及趋势分析★从恩格尔系数的变动看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内涵分析★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及消费结构的统计分析★我国城镇居民就业状况与收入变化情况的统计分析★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与缩小地区差距的关系★经济结构调整与税收政策取向★运用税收杠杆促进个人收入公平分配★从经济角度看“红色旅游”的价值★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实现途径★中小城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研究★企业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分析★低收入家庭的社会保障问题分析★个人收入差距问题的财政对策★区域经济发展与财税政策研究★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与环境状况关系研究★区域创新模式和创新能力研究★产业集群与新兴产业园区建设研究★不同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途径研究★中国区域分工与合作问题研究★中国区域空间结构合理化问题研究★如何建立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体系★地区优势确定和地区发展战略★矿业城市的现实问题和发展趋势★生态脆弱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潜力与发展思路★非关税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我国遭受反倾销的成因与对策研究★如何利用资本市场促进中部崛起★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升级的关系研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国际市场开拓的关系研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制约因素与政策体系构建★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与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意义★中国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比较优势分析★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型的潜力与发展思路★试论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与对策★银行不良资产处理方式及解决途径研究★利率市场化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研究★风险投资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研究★开放条件下人民币汇率分析★风险投资运作机制与中小企业发展★风险投资中完善退出机制的必要性研究★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途径及方法★存款准备金政策的运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建立健全中国商业保险制度的构想★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产业集群与产业服务体系的建设★建立晋中晋商文化旅游产业集群的设想★企业集团与企业集群的比较研究★山西煤炭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产业扶贫中的集群模式研究★产业集群发展中人才聚集效应研究★晋商经营思想对当代商业文化建设的启示★论晋商票号衰落与现代银行业发展的关系★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障碍分析★××省穿越可持续发展隧道的战略选择★发达国家高效生态经济发展给我们大启示★论中部崛起中城市群的聚集效应★论中国的城市化道路选择问题★中国的四大改革试验区发展比较分析★西方国家的企业兼并对我国的启示★西方国家公司治理模式比较研究★现代企业制度与民营企业的治理结构变迁★现代企业股权激励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商品住房价格上涨原因及趋势分析★我国居民收入差异的表现与成因的分析★经理股票期权激励与员工持股计划★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相关性分析★假冒伪劣产品的成因及治理对策★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关系分析★我国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机理分析★由斯密“经济人”与“道德人”引发的思考★论自由贸易学说的发展历程及现实意义★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利用外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研究★壮大中等收入阶层的途径研究。
西部大开发政策
西部大开发政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的重大战略部署。
四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各地区、各部门特别是西部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奋发努力,西部大开发取得重要进展。
基础设施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明显加强,科技教育加快发展,人才开发力度加大,特色产业发展步伐加快,改革开放取得新的突破,推动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
对扩大国内需求,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东西互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巩固全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
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措施和重点任务是符合实际的。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
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还面临许多矛盾和问题。
基础设施落后仍然是制约西部地区发展的薄弱环节,生态环境局部有所改善、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扭转,水资源短缺矛盾突出,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严重滞后,人才不足、流失严重等。
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既要有紧迫感,又要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的准备,进行持续不懈的努力。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有效发挥中部地区综合优势,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改革发展,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鼓励东部有条件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举措。
统筹区域发展,加快西部地区发展至关重要。
没有西部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
没有西部地区的现代化,就不能说实现了全国的现代化。
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对西部大开发重大战略意义的认识,认真研究并深刻把握西部开发工作的规律性,把实施西部大开发作为一项重大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不断改进和加强对西部大开发的领导,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开创西部大开发的新局面。
中国东西部协调发展的新思路——《西部大开发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关系及协调对策》序
余价值的非法占有。 正如前文所述, 凡是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的收入 , 都 是合法收入, 理应受到保护。 但是, 由于 经济的 、 的、 的、 政治 社会 心理的复杂原 因, —些通过非法手段所得的收入在我 国依然存在, 有些情况还相当 严重。 这主
维普资讯
改 革 研 究
(I ̄ 6 )也就决定了我国对剩余 - 第1页 1 . 价值的分配主要归劳动者 ( 这里的劳动 者, 不仅包括工人 , 还包括技术人 员、 管 理者等所有参与价值创造和价值增殖 的 劳动者——笔者注 ) 所有 ,nI5的m。  ̄_ : 3 和 I。n n I主要用来满足劳动者的眼前利益 , 3 。 I主 n 要用来满足劳动者的长远利益。 , 2 在社会主义阶段仍然存在着对剩
践匕 搞淹岿畏 除价哩 i ’i ? 豺 旗帜鲜明地
反剥削 , 最大限度地 消除剥削, 保护劳动 ^ 民的合 法权益不受侵犯。 这是社会主义的 本质的要求, 也是广大 人 敬 的要求。 民君 综 E 述, 所 . 进 摊薪n拥 除价 j I
中国东西部协调发展 的 新 思 路
《 西部 大开发 与东部 沿海地 区的 发展关系及协调对策 》 序
童 大林
( 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委 员会副主任、 原 现任 中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 北京 100 ) 00 1
【 美键词】 西部 大开发 ; 东部 沿海地 区; 发展 关系; 协调对策
要表现为腐败 收入( 寻租型腐败、 地下经
济腐败、 税收流失型腐败、 公共投资公共 支出型腐败) 和无偿的占有他人 的劳动 粥 叔剥削、 垄断剥削、 非法经营剥削和寄 生剥削) 。四类剥削现象与四类腐败现象 既互相交叉又有所区别 ,有的侵 占和减
经济学论文题目大全
经济学论文题目大全(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问题研究(2)社会主义所有制与产权问题研究(3)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问题研究(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演变和发展趋势研究(5)公有制实现形式问题研究(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关系研究(7)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有机结合问题研究(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与企业关系研究(9)企业经营机制问题研究(10)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问题研究(11)现代公司的治理结构研究(12)企业兼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3)企业管理创新及其机制研究(14)企业家队伍建设问题研究(15)中小企业发展与融资问题研究(16)乡镇企业发展问题研究(17)企业集团发展问题研究(18)集团公司内部母子公司关系及产权管理研究(19)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研究(20)我国企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研究(21)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问题研究(22)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23)欠发达农区工业化、城市化问题研究(24)加快中小城镇建设问题研究(25)农村费改锐问题研究(26)减轻农民负担和提高农民收入问题研究(27)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地区转移研究(28)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研究(29)农产品流通体制研究(30)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行为研究(31)城乡就业问题研究(3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研究(33)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的对策研究(34)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问题研究(35)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问题研究(36)发展和完善我国市场体系问题研究(37)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问题研究(38)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问题研究(39)西部大开发基本理论问题研究(40)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41)知识经济问题研究(42)投融资体制研究(43)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44)资本市场的发育与规范问题研究(45)金融风险及其防范问题研究(46)国有商业银行现代化建设与改革问题研究(47)金融对外开放与监管问题研究(48)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金融体系研究(49)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研究(50)财政体制改革问题研究(51)财政政策研究(52)中国近代企业制度的变化(53)中国近代工业化过程中的政府作用(54)中国儒家思想与现代经济发现(55)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56)加入WTO对我国农业、工业、金融、服务业的影响及对策(57)区域经济一体化和集团化以及经济全球化问题研究(58)国际资本流向及我国的对策研究(59)利用外资与外债规模问题研究(60)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经济学论文题目汇总
经济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一、综合经济管理1、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2、知识经济中管理方式的变革3、知识经济对社会结构的影响4、对国有企业资产大量流失原因与对策的探讨5、中国失业问题研究6、知识经济与就业方式的多元化7、结构性失业与再就业工程8、广西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前景分析9、论技术市场在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中的作用10 、依靠科技进步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11 、国有企业建立技术创新机制的思路与对策12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组合13 、加入 WTO 与我国经济安全问题14 、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收分配激励和约束机制15 、知识经济时代政府的经济职能16 、试论企业民主化与科学化管理17 、论工厂内迁与现代大西南经济的发展18 、论广西科技市场的开发与利用19 、论邓小平的经济管理思想20 、“ 入世” 与我国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二、人力资源管理1.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2.浅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3.论饭店人力资源管理系统4.西部大开发与全面提高民族地区劳动力素质5.浅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人力资本产权问题6.国有大型企业组织人事制度改革的经济学思考7.假日经济提出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探索8.欠发达地区人才外流对策研究9.论教育与就业的有效衔接三、财政与金融1.论广西金融管理的得与失2.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金融驱动作用3.论金融中介与经济发展4.当前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扩大内需中的作用分析5.试述我国通货紧缩的成因6.建立现代金融体系与防范金融风险7.论中国近现代史上几次货币贬值的经验与教训四、工商行政管理1.广西私人企业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2.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择业的问题3.企业管理中的创新思维4.企业的定价策略五、市场营销1.试论网络营销新特点2.买方市场下的企业经营管理3.对我国目前买方市场的分析4.论市场的潜在需求5.论农村市场的发掘6.论新科技企业的营销创新7.论市场对接与企业发展机遇8.论注意力经济9.发展我国网络营销的主要障碍及对策10.房地产市场营销的目标多元化六、旅游管理与饭店管理1.论旅游产业对广西经济的拉动作用2.景观的独特性与景点的连片性----- 谈旅游景点景观的设置与旅游路线的择定3.论旅游业的营销策略4.当前广西饭店管理水平问题研究5.论旅行社的营销与管理策略6.论旅游经济活动的特点与作用7.论广西旅游产品的开发与组合8.论广西旅游市场的开拓与发展与方向9.论旅游风险投资的特点10.论旅游经济在广西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11.论旅游供给的价格弹性在实践中的作用12.论环境建设对广西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13.论旅游扶贫的作用七、保险与社会保障1.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对就业的影响2.人的安全需要与保险事业3.广西保险业发展缓慢原因初探八、证券投资与管理1.债转股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2.论证券投资对人们生活的影响3.“ 入世” 与我国股权资源的优化和配置九、企业财务管理1.论财会人员的意识品质2.论私营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与弊端十、统计与会计1.某市(县)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的调查2.广西旅游业发展的调查3.广西边境贸易的现状与对策4.广西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5.对全社会实行会计监督的可行性研究6.论会计工作管理的规范化与科学化7.论统计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十一、经济理论1.社会主义经济中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再认识2.论知识经济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3.试论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4.论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5.我国现阶段私营企业发展问题的研究6.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就业矛盾的解决途径7.农业生产结构调查与农村流通服务体系的完善8.试论我国当前扩大内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9.西部大开发与广西主导产业调整的对策10.试论西部大开发与广西出海大通道的建设11.试论我国扩大内需的对策措施------ 从广西市场看扩大内需的途径12.乡镇企业的转型与广西农业产业化13.知识经济与现代企业的制度创新14.怎样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失业15.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内在矛盾16.社会主义条件下官员腐败的经济分析17.论通商口岸城市经济半殖民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8.论中国私人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与特点19.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与作用20.论私人资本积累的特点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21.论” 两权分离” 与” 两权制约”22.科学技术是决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变量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问题研究(2)社会主义所有制与产权问题研究(3)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问题研究(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演变和发展趋势研究(5)公有制实现形式问题研究(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关系研究(7)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有机结合问题研究(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与企业关系研究(9)企业经营机制问题研究(10)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问题研究(11)现代公司的治理结构研究(12)企业兼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3)企业管理创新及其机制研究(14)企业家队伍建设问题研究(15)中小企业发展与融资问题研究(16)乡镇企业发展问题研究(17)企业集团发展问题研究(18)集团公司内部母子公司关系及产权管理研究(19)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研究(20)我国企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研究(21)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问题研究(22)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23)欠发达农区工业化、城市化问题研究(24)加快中小城镇建设问题研究(25)农村费改锐问题研究(26)减轻农民负担和提高农民收入问题研究(27)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地区转移研究(28)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研究(29)农产品流通体制研究(30)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行为研究(31)城乡就业问题研究(3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研究(33)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的对策研究(34)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问题研究(35)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问题研究(36)发展和完善我国市场体系问题研究(37)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问题研究(38)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问题研究(39)西部大开发基本理论问题研究(40)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41)知识经济问题研究(42)投融资体制研究(43)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44)资本市场的发育与规范问题研究(45)金融风险及其防范问题研究(46)国有商业银行现代化建设与改革问题研究(47)金融对外开放与监管问题研究(48)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金融体系研究(49)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研究(50)财政体制改革问题研究(51)财政政策研究(52)中国近代企业制度的变化(53)中国近代工业化过程中的政府作用(54)中国儒家思想与现代经济发现(55)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56)加入WTO对我国农业、工业、金融、服务业的影响及对策(57)区域经济一体化和集团化以及经济全球化问题研究(58)国际资本流向及我国的对策研究(59)利用外资与外债规模问题研究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西部大开发战略
2000年1月,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召开西部地区开发会议,研究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战略任务,部署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作。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把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强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关系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关系地区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
会议指出,今后10年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西部地区繁荣、发展、稳定,事关各族群众福祉,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党必须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意义,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西部大开发放在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的优先位置,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进一步加大投入、强化支持,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核心,以科技进步和人才开发为支撑,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发展,更加注重优化区域布局,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西部大开发与中部发展战略的比较与思考
西部大开发与中部发展战略的比较与思考摘要:与“东部率先实现现代化”战略不同,“西部大开发”与“中部崛起”发展战略没有将未来两地区在全国的地位进行明确,也没有阐释出地区发展的战略重点。
因此,有必要剖析中部与西部地区在全国未来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揭示出其由于基础条件的差异引起的不同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地区发展战略,并通过比较两大战略引出全国地区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西部大开发;中部发展战略;比较研究;地区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作为一项大战略,不仅是为了振兴西部,更重要的是为了实现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在东、中、西三大区域间的合理流动、优化配置,使东、中、西三大区域连成一体,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中部地区是我国的腹心地带和国脉所系。
就生产力与资源分布而论,中部地区兼有东西部之长,而且环境、资源、市场、区位和经济技术基础等各方面的条件配合较好。
相对西部来说,中部更具有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基础和条件。
东部的人流、商流、物流以及信息流向西推进的过程中,会有相当部分要流经中部,甚至在西进的过程中扎根于中部。
与此同时,西部地区的开发和建设,客观上也需要在我国东、西部之间有一个过渡带和传接带,这就使中部处于“承东启西”、“一肩挑两头”的战略位置。
一、中西部发展战略重点的比较(一)中部崛起的战略重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中部六省农村人口高达2.44亿,占全国农村人口的31.2%,耕地面积占全国的18.9%,对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依托中部的两湖平原(湖北的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黄淮平原和鄱阳湖平原,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是中部崛起战略的重点。
由于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抵御气象灾害能力差,中部农业靠天吃饭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村已成为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的薄弱区域。
气象灾害严重威胁中部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
因此,要围绕推进新农村建设,着眼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构建农村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并将其纳入政府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之中,加大农村地区气象灾害监测能力的投入,加快重点农业区和自然灾害多发区乡村自动气象(雨量)站以及土壤墒情监测站的建设;加强农业产业发展与农业结构调整的需求结合,对原有农业气象观测站任务进行适度调整,适当增加特色农业作物的观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西部大开发简介 (2)(一)西部大开发是面向21世纪的一项大战略、大政策 (2)(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 (3)(三)西部大开发的突出成绩 (4)(四)关于做好2012年西部大开发工作的举措 (5)二、西部大开发的理论基础 (5)(一)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决策依据 (6)1.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 (6)2.产业布局的资源差异与分工协作理论 (6)3.产业梯度发展理论 (6)4.可持续发展理论 (6)5.对外开放与国家经济安全理论 (6)6.先富与共富理论 (6)(二)制度创新理论成为确立西部大开发核心内容的依据 (7)1.西部大开发存在着三个不同层次的开发 (7)2.西部大开发的重点 (7)(三)“大推进”理论成为大规模开发西部的重要理论依据 (7)(四)城市化理论和发展极理论成为西部城镇建设的理论依据 (7)三、展望 (7)西部大开发基本理论问题研究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但同时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反差也日益突出。
世纪之交,我国政府提出和启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它对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增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巩固边防,实现我国现代化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西部大开发战略意义突出成绩理论依据展望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our country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the overall national strength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ut the contrast of the east-west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our government put forword and start the western development strategy, it is to promote coordinate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moting national unity and maintaining social stability and consolidating border defense, to realize China's modernization has far-reaching historical and realistic significance.Keywords: The develoment of the western,Strategic significance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Theoretical basis,Outlook.一、西部大开发简介西部大开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的一项政策,目的是“把东部沿海地区的剩余经济发展能力,用以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巩固国防。
”2000年1月,国务院成立了以朱镕基总理任组长、温家宝副总理任副组长、国务院和中央19个相关部委主要负责人参加的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
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之后,国务院西部开发办于2000年3月正式开始运作。
2012年2月,国家发改委官员对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进行解读,明确了战略部署的基本思路。
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个少数民族自治州,面积为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4%。
由于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的历史存在和过分扩大,以成为一个长期困扰中国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全局性问题。
支持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实现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是我们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一条重要方针,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西部大开发是中共中央贯彻邓小平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战略思想、面向新世纪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
[2](一)西部大开发是面向21世纪的一项大战略、大政策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发展,逐步缩小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最终达到各地区经济普遍繁荣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要求,亦是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内在需要。
西部大开发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两个大局”的思想,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战略部署。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
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
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
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对于什么时候、在什么基础上把支持与促进西部地区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提到日程上,邓小平同志也做了深入的思考,要求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并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3]现在到了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我国东部地区经过20年的高速发展,经济发展水平大大提高,实力大大增强,同时东西部经济发展上的差距依然存在,并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所以,目前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不仅有了条件,而且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
党中央和国务院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审时度势,把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对国家经济布局指向和区域经济政策做出调整,是非常及时和正确的,既具有现实意义,又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西部大开发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正确分析当前形势,总揽全局,做出的面向21世纪的重大决策。
(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实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保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胜利实现的重大部署,是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和富余的重要举措,是保障边疆巩固和国家安全的必要措施,关系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
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改善全国的生态状况,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有利于培育全国统一市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第一,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关系到我国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与此同时,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综合国力大为增强,到2000年全国人民要达到小康水平的第一步目标已经基本实现,加快西部大开发的时机正在成熟起来。
如果我们不抓住现在这个有利时机,加快开发西部,就会犯历史性的错误。
可以这样说,没有西部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西部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
在继续加快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要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开发战略,拿出当年开发经济特区那样的气魄,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开发的支持力度,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的重大部署。
第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关系到扩大内需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
第三,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适应世界范围结构调整,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要求,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经济结构调整正在全球范围内广泛而深刻地进行,给各国经济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
我们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为了在新世纪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使我们发展得更快、更好,必须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充分发挥这些地区市场潜力大、自然资源丰富和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为加快全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提供广阔的空间,为东部地区发展提供市场和能源、原材料支持,为东部地区的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
第四,西部大开发还关系到全国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边防巩固。
我国西部地区与十多个国家接壤,有50多个民族居住,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80%,东西部差距在一定意义上也可说是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差距。
加快开发西部地区,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更好地发展起来,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根本上挫败国内外敌对势力的阴谋,确保民族团结和边疆巩固,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奠定坚实的物质和思想基础。
总之,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二十一世纪前期全面推向前进的一项宏伟战略任务,其意义之重大真可以说是难以估量。
(三)西部大开发的突出成绩西部大开发,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就。
在这期间,多个重点工程已经开始运作或是已经竣工,比如: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北煤南运、西油南输、西电东送、西棉东调、南菜北运等等。
党中央、国务院选择西部地区最薄弱的方面、也是长期以来制约西部发展的瓶颈以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为突破口,提出力争在西部开发头十年取得突破性进展。
截至2009年,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得到显著加强。
西部大开发的成绩首先体现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
包括国家引导银行和社会资金对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大量的投入。
其中公路建设,现在西部地区通车里程已经超过了7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超过了1万公里,三分之二左右都是西部大开发以后建成的。
交通设施包括民航机场,一些枢纽机场的改建扩建和支线机场的建设也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
铁路、水运航道也都有了很大的改善,还有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自来水管网、天然气设施以及垃圾的处理等方面的建设,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西气东输工程提前一年全线贯通并投入商业运营,西电东送工程新增向广东送电1000万千瓦的任务提前完成,青藏铁路提前一年全线铺通。
第二方面的成绩就是,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得到了明显的加强。
特别是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以及天然林保护措施,这些重大项目对西部地区的生态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截至2005年底,西部地区累计退耕地还林8467万亩,配套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11579万亩,退牧还草工程安排治理严重退化草原2.9亿亩。
经过几年的努力,许多项目已经开始发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还有成绩就是,西部地区的产业发展呈现了良好势头,人才开发得到深入推进,民生事业建设得到加强,西部地区从各级政府到广大民众的思想观念以及改革开放的意识不断地增强,经济实力大幅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