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力学》平台课程教学质量标准研究

合集下载

对提高《建筑力学》教学质量的探讨

对提高《建筑力学》教学质量的探讨

课程 感到学 习困难 , 缺乏现状 出发 , 如何提 高教 学质 量提 出了探讨 。 对
关键词 : 筑力 学》 教 学 ( 健
《 筑 力 学》 建 筑 工 程 专 业 学 生 必 建 是 修的技术基础 课。由于课程难度较大 , 学 生 的 学 习 效 果 不够 理想 , 用 更 为 有 效 的 运
童 四 篁
对 提 高《 筑 力 学 教 学 质 量 的 探 讨 建
口 肖桂 华
摘 要: 建筑力学课程是 建筑工程 专业的一 门非常重要 的专业基础课 。很 多学生对 建筑力学这 门逻辑性和前后连贯性 非常强的
主动性 本理论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因此, 教师必 须善 于 将抽 象 内容 具 体 化 、 象 化 , 形 将枯 燥 内容 生动 化 、 化 , 有趣 以激 发学 生 的兴趣 。 比 如收 集 一些 通 俗 生动 的 实例 ,结 合 实例 教 学, 比如减小切削刀具悬伸是因为悬臂梁的 刚性 与其悬 伸长 度 的 3 次方 成 反 比, 车轮 汽 子 上 的花 纹 是 为 了防止 车 轮 在 平滑 的路 面 上 打滑 等等 , 教师 在讲 ‘ 的 力学 性质 ’ 材料 , 这 部 分 内容 时 , 把低 碳 钢“ 伸 图 ’ 绘 成“ 拉 描 人
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 激活学生的学习热 情 , 导 学 生 进 行 自主 学 习 , 高 教 学 质 引 提 量 是 每 一位 专 业 课 教 师 应 该 努 力 的方 向 。 1 《 筑 力 学》 .建 的教 学 现 状 和 问题 《 筑 力 学》 程 既 有 理 论 性 , 有 实 建 课 又 践性的特点,是建筑工程专业 的一 门非常 重要 的专 业 基础 课 。但 由于过 分 强 调培 养 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技巧,忽视基本理 论 在 工程 实 际 中的应 用 , 教学 方法 也 比较 单一,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 的 学 习积 极 性 。而 且学 生对 建 筑 力 学课 程 的 重 要性 认 识不 够 ,没 有 意识 到 建筑 力 学 对 后 续课 程 的影 响 。另外 , 筑力 学 的相关 课 建 程之 间缺 乏相互 贯通 和渗 透, 统性 不强 ' 系 难 度较 大 , 健 筑 力 学》 程 教学 学 时 不 多 , 而 课 知识 点却相 当丰 富 。 由于 这些 问题 的存 在 , 健 筑力等 勘的教学质量往往差强人意 , 培养 出 的学 生也 难 以适 应社 会 的 需要 。这 就对 课程教 育提 出 了新的 要求 , 改革建 筑力 学教 学理念 , 富教学 手段就 显 得十 分必要 。 丰 2 提 高 教 学 质 量 的 途径 , 21激发学生的学 习主动性 . 教师是课堂活动 的设计者和管理 者, 学 生 问题 的 分 析 者和 解 答 者 , 师 应 充 分 教 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 有效地组织起 以学生 为 中心 的 , 动 活 泼 的 教 学 活 动 。教 师 要 生 充 分 认 识 到 学 生 是 具 有 潜 力 和 发 展 可 能 的人 , 要看到学 生的主观 能动性 , 认识 到 学 生 是数 学 学 习活 动 的 认 知 丰 体 。 师 要 教 树 立 以学 生为 本 的信 念 , 教学 中从 各 个 在 方面 尊 重 学 生 的主 体 性 。 就 要 求 教 学 中 这 要鼓 励 学 生 对 问 题 进 行 大 胆 的 猜 测 和 思 考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 主动 性和 积 极 性 , 引 导 学 生 从 不 同 角度 去 思考 问题 。 师 要 在 教 课 堂 上 营造 一个 民主 、和 谐 的教 学 氛 围 , 最 重 要 的是 要 做 到 师 生 关 系 的 平等 , 师 教 要尊重 并信任学 生, 给学生 自尊 、 自信 , 对 不 同 的 学生 一 视 同仁 , 励 每 一 个 学 生 的 鼓 充 分 参 与 , 识 学 生之 间 的差 异 , 采 取 认 并

《建筑力学》课程标准

《建筑力学》课程标准

《建筑力学》课程标准一、课程代码100101二、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三、课程性质建筑力学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属必修课性质。

它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几部分。

通过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一般建筑结构的组成方式,对建筑结构的受力性能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和必要的基础知识,对结构内力、应力及位移的分析计算问题具有初步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对一般的建筑工程问题进行初步分析,为学习后续的专业如建筑结构、平法识图与钢筋翻样等专业课程提供一定的力学基础。

学习本课程要求有较好的数学基础知识。

四、课程学分与时数分配《建筑力学》课程共160学时,安排在第一、二学期授课,共10学分五、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设计的思路为:通过深入进行企业调研、召开企业实践专家访谈会、课程团队共同分析梳理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在课程标准编写中,以能力分析为基础设计课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组织教学,以能力形成为目标引导学生学习,以企业认可的能力指标体系评价学习成果。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1.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确定课程目标木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传统的学科式课程体系,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从“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紧密结合行业发展,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培养学生正确分析结构受力的核心能力,使其能深刻理解提高构件承载能力所采取的工程措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2.以课程为依据,选取课程内容木课程以宽基础、重实践、会实际的专业岗位技能要求,以教学主题模块为基本单元,将结构受力分析作为组织学生课程学习的主要线索,适当使学生了解后续课程与教学内容的联系,使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通过案例教学等手段,使学生逐步认识到木课程的学习对提高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

本课程的工程性、实践性、技术性比较强。

《建筑力学》课程的教学质量管理

《建筑力学》课程的教学质量管理

《建筑力学》课程的教学质量管理《建筑力学》课程的教学质量管理论文关键词:教学质量建筑力学教学实施论文摘要: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也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

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一、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有助于灵感的闪现,创设愉快的情境氛围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良好的思维情境是一种主动、积极的迫切探求新知识的学习环境,是一种敢想善思创造性学习的情境,这种情境的产生来源于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

我们坚持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做到“六让”,即,让学生独立观察,让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动口表达,让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标新立异,真正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诱导、激励,点明解决疑难的“诀窍”。

想方设法点燃学生中探求知识的思想火花,激发他们的创造兴趣。

尽可能地采用叙理性提问如为什么和扩散性提问,如解决这个问题有哪些可能性,除此之外还有没有不同的想法,创造一种宽松富有活力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创造灵感,积极地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课堂教学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主渠道,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促进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我们注重思维过程和思维特点的培养,强调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发现过程和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善于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

二、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课堂教学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一名教师与许多学生之间以媒体为媒介的知识交流过程,是向学生演示教材,通过恰当的媒体,按照教学大纲,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教学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教学应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开发学生智能为中心。

所谓智力指保证学生有效学习的各种心理认识能力的综合,它包括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理解力和思考力,其中思考力是核心,能力指学生运用知识于实际的心理动作技能和技巧,它包括解决问题的定向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迁移能力和创造能力,其中以动手操作能力为核心,能力发展的最高形式就是创造力。

《建筑力学》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建筑力学》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1 . ( ( 建筑 力学> ) 课程 教学 过程 中存 在 的问题
通 过对我校 多届 建筑施 工专业 的学生 学习状况进 行的调 查发现 ,
不 同的设 计任 务 能得 心应手 、 游刃有 余, 最基本 的要求 就是 : 建筑 施工 的学生在 校必须 掌握一定 的力学和 结构知识 。 同时 为了与 国际接轨 , 规 范从业 人员 的从业范 围,要求从业 人员必 须具有 一 定执、 【 k 资格 , 我
重 视程度 不够 , 这些 因素 严重影 响 了教 学效果 。针 对我校 往届建筑 施 工 专业 设置课 程 的考 试成 绩来看 , 不 及格 率最 高 的两 门课程 为 《 建筑 力学》 和《 建筑 结 构》, 考 试 卷 面成 绩 的不 及 格 率几 乎接 近 了 半数 左
两年 的学 习时间 , 剩下 的时间就 去单位 实习工作 了 。在 当前 中职学校 的理 论课总课 时不变 的情况下 , 往往学 生刚开始 学习的 时候 是有很 充 足 的时间 , 内容 也颇为简 单, 但是 到后来 时间也没有 以前那 么宽松 了, 内容 也不 是像 以前那 么的浅 层次 了, 教师 为 了完成课 时任 务 , 只是 在 课堂 上将 有些难 懂 、 深层 次 的 内容只 是微 微带 过 , 这 样很 多学 生在 课 堂上 根本 没有掌 握 , 学 生也没 有进行 进一 步的 复 习, 导致 课堂 一点 效 果 也没有 , 这 样的课 堂就没有 明确的 目标。 同 时, 当前 的教 材中还没 有 本 针对建筑 施工专 业的特 点而编 写的 《 建筑力 学》 教材 , 基本上都 是 《 理论 力学》 、 甜 才 料力学》 和《 结构力 学》 的教 材 内容加 以简 单的删减 组 合 而成 , 没有 考虑建 筑施工和 建筑管理 两个专业 学 习 目标的不 。为 了保 证毕业 生 日后 能成为一 名合格 的建 筑施工 技术和 管理人才 , 针对

《建筑力学(二)》课程标准

《建筑力学(二)》课程标准

《建筑力学(二)》课程标准1.课程说明《建筑力学(二)》课程标准课程编码〔23010005〕承担单位〔建筑工程学院〕制定〔〕制定日期〔2022.10.08〕审核〔建筑工程学院专业指导委员会〕审核日期〔2022.10.23〕批准〔〕批准日期〔2022.10.23〕(1)课程性质:《建筑力学(二)》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必修课)专业基础课程。

(2)课程任务:主要针对建筑工程技术的施工员、测量员等岗位开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应用力学的基础知识,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供理论基础,使所设计的构件即安全合理,又经济实用。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数学》、《建筑力学(一)》,后续课程有《土力学地基基础》、《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及《钢结构》。

2.学习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的计算;对结构的几何组成正确的分析,会利用力法,位移法,力矩分配法计算超静定结构内力并画出内力图;了解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并有测试强度指标的初步能力,为今后直接用于施工实践和学习结构课程打下必要的力学基础。

(1)知识水平:通过理论学习和计算训练,使学生熟悉应用力学的基本变形,掌握构件强度、刚度和稳定计算的方法。

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能力目标:具有一般结构构件计算、设计和验算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本教学大纲从学生基础知识较薄弱、综合能力较低的实际出发,注重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为教学目标。

3.课程设计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工作任务模块为中心构建的工程项目课程体系。

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学习项目选取的基本依据是该门课程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但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还以建筑工程技术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产生了具体的学习项目。

《建筑力学》课程标准

《建筑力学》课程标准

《建筑力学》课程标准1.范围本大纲适用于xxxxx学院各相关专业。

学时范围:64 学时。

2.引用标准2.1 教育部教高[2000]2号:《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

2.2 xxxxx学院《各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2.3 xxxxx学院《课程教学大纲技术标准》。

2.4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各相关工种》。

3.内容3.1课程性质及教学特点课程性质:建筑力学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一门必修课。

教学特点:建筑力学是为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一门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应用力学的基建筑力学本原理,分析和研究建筑结构和构件在各种条件下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等方面问题的能力。

3.2课程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建筑结构的外力分析、内力分析、杆件的应力与强度计算机结构的刚度校核,以及压杆稳定概念等有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这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建筑装饰工程有关问题的能力。

并为学习专业课打下一定的基础。

3.3 课题(含实践课题)名称与建议学时数3.4教学内容、目标及考核标准3.5课程考核方式说明本课程采用过程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学期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查组成,平时成绩占30 %,期末考查占70 %。

平时作业和期末命题覆盖到各章,并突出了重点。

4 教学资源4.1课程教学环境要求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及习题,课外作业、实验、考试等(1)课堂讲授教学方法:采用启发法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增加习题课,答疑质疑等讨论等教学环节。

教学手段:在教学中采用幻灯和插播教学录像片等手段,并逐渐采用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的教学手段。

(2)实验环节与内容实验课是建筑力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要求学生对材料在轴向拉压时的力学性能进行演示实验。

实验课是建筑力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要求学生对材料在轴的拉压时的力学性能进行演示实验。

《建筑力学》课堂教学问题探讨

《建筑力学》课堂教学问题探讨

《建筑力学》课堂教学问题探讨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建筑力学》已成为高职、高技建筑工程类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程,《建筑力学》教学的成败直接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影响到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在多年的《建筑力学》教学工作中,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基础的学生,因材施教,不断地改革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实践的教学中总结和反思。

标签:建筑力学;教学;因材施教1 建筑力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1.1 学生现状(1)基础差。

中技、高技类的学生、底子薄、基础差,这是教学要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由于多数学生没有必备的数学、物理基础,让《建筑力学》课程中诸如“矢量”、“位移”、“三角函数”、“坐标投影”这些基本概念和计算变得异常困难,加之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不善于理论课程的学习,导致在校学生中《建筑力学》成绩差、及格率低下,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2)学习目的不明确。

把力学简单地归结为理论学科,错误地认为该课程对日后的实践工作没有太多的指导意义,学不学没多大关系,特别是技工类学生,认为自己来学校多学一点“手上功夫”,出校后能“做事”就行了,在思想意识中,否定甚至拒绝力学的学习。

(3)“被动”地学习。

中技和高技类学生大多刚毕业,大高、初中时段的学习成绩本来就不好,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习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不习惯“启发式”的教学,在《建筑力学》的课堂教学中,不善于动脑筋思考问题,师生互动极其困难,教和学难以有机结合,特别是对力学课堂中要求的逻辑性、条理性、严谨性的训练极不适应,例如在利用平衡方程计算时,总是忽略平衡方程本身的函意,而一味地在拼凑答案,失去了解题过程中训练的主要目的。

1.2 教学现状(1)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古老的教学三部曲,课前备课,课堂讲课,课后批改作业。

教学理念和授课方式不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程内容的增减不恰当,重点不突出,难点解析不够清楚,不能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没有一套能更好地适应高技、中技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方法。

《建筑力学》课程标准

《建筑力学》课程标准

《建筑⼒学》课程标准《建筑⼒学》课程标准1.概述1.1课程的性质建筑⼒学是建设⼯程管理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建筑⼒学是今后学⽣毕业后从事施⼯、设计、管理的必备基础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掌握建筑⼒学中杆件的受⼒性能与简单的计算,达到能够认识并绘制结构施⼯图的能⼒。

1.2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于学⽣会施⼯、懂设计、善管理的实际能⼒培养,对课程内容做了实质性改⾰,以⼒学知识、理论知识够⽤为原则,精简⼒学理论计算和复杂理论,打破以传统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模块、项⽬为中⼼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让学⽣更加结合⼯程实际为学习知识,发展职业能⼒。

⾏业、企业专家深⼊到本专业教学教改中,结合实际⼯程需要,本课程最终确定了以下⼯作模块:静⼒基本知识、平⾯体系的⼏何组成分析、静定结构的内⼒分析、应⼒与强度、结构变形计算、压杆稳定、超静定结构的内⼒计算。

这些模块主要是针对学⽣职业技能的培养,并为今后学⽣执业资格考试奠定基础。

1.3课程开发思路以项⽬教学为指导,将建筑⼒学与结构这门课程打造成理实⼀体化的课程,⽤相应的⼯程实例来学习每⼀个模块的学习,让学⽣在学中做,做中学。

2.课程⽬标2.1知识⽬标(1)了解⼒学基本概念、结构、构件类型构;(2)了解平⾯体系的⼏何组成,并会简单判定结构⼏何性质;(3)掌握拉、压、弯、剪构件的内⼒计算;(4)掌握梁构件中应⼒计算,会判定梁破坏的条件;(5)掌握超静定结构的内⼒计算,并会绘制内⼒图,判定结构的危险位置;2.2素质⽬标(1)具有较好的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能⼒;(2)具有解决问题的⽅法能⼒和制定⼯作计划的能⼒;(3)具有综合运⽤知识与技术从事程度较复杂的技术⼯作的能⼒;(4)具有⾃学能⼒、理解能⼒与表达能⼒;(5)培养学⽣理论指导实际、实际提升理论的能⼒。

2.3能⼒⽬标(1)具有⼀定的⼒学分析能⼒;(2)具有构件的强度计算能⼒;(3)具有构件的刚度计算能⼒;(4)具有构件的稳定性计算能⼒。

《建筑力学》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建筑力学》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 建筑力学》 学 中存在 问题及对策 教
吴康 健
( 迁市广播 电视 大学 宿 迁 23 0 ) 宿 2 8 0
摘 要 总结了多年从事《 建筑力学》 教学 的经验 , 出了当前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 的问题 , 析了存在 问题产生 的原 因, 提 分 给出 了
解决存在 问题 的方法。
关键词 建筑力学
中图 分 类 号 G7 8 2
教学
存 在问题
对策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2— 2 0 2 8 6 63
Th it d Pr be e Exs e l ms& So u i n t h o lt swi t e o h
T a hn f A c i cua Me h n s e c i o ( rh e trl c a i ) g t c
实验不做或不全做 , 实习实训 又不到位等。
其次 , 基本力学概念掌握不好也是事实。 事实上不少高职高
专学生学建 筑工程专业的是非理科 高考 的学生 ,高中物理没有
这些问题 的存在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学校 的教学硬件跟不 学或者没有学好 , 是高考 录取体制的问题 , 怨不得学生。大学物 上教育快速发展的教学需要 ;学生的思想 和学 习的内在需求跟 理不开 、 少开或先开后开也 怨不得学生 , 是课程设计的问题 。一
间进行补习 , 也可以指导学生 阅读力学书籍 自我补缺 ; 二是对于 把握了学生具有一定 的物体受力分析能力的基础 , 求支座反力作
中职学生来说 , 结构的受力分析是重点知识 , 也是关键知识 , 必 为一般知识带过即可 , 剪力 , 弯矩的正负号的规定也不必多讲 , 只
须 熟 练 掌握 , 用 自如 , 则 强度 、 度 、 定 的 相关 内容 学 习 就 要求学生能形成一定的物理图像 , 运 否 刚 稳 因为规定是刚性的 , 大家都这

建筑力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建筑力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视这 门课程,从而激发 学生对本课程 的浓厚兴 示 , 导致 课 件 内容 保 留 时 间短 ,大 部 分 学 生 没
趣。
有 充 分 的 时 间理 解 知识 , 更 没有 时 间记 笔 记 ,
其次 ,详细介绍本校学生参加省和全 国竞 以 至 复 习时 不 知道 从 哪 儿 入 手 ,从 而影 响 学 习 赛所取得的成绩 ,让 学生认 识到 中职 生也 能学 效果 。
静止不动 的各种机构 、工程实例 通过屏幕 以动
此 时 的学 生对 专 业课 了解 甚少 , 又缺 乏 工 程 实 画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 ,从视 觉上让 学生接 践 知 识 ,不 知 道 这 门课程 与他 们 的专 业 有 什 么 触 工 程 实 际 ,有助 干他 们 接 受和 理 解 建 筑 力 学 联 系 ,也 不 知 学 习这 门课 程 有什 么用 处 , 只 听 中的 基 本概 念 和基 本理 论 ,从 而达 到 培 养 分 析 说 难 学 , 挂科 率 高 。 要解 决 这 些 问题 ,必 须 上 问题 、解 决 问题 能力 的 目的。 例 如 “ 的合 成 运 动 ” 一 章 ,动 点 、动 系 点 好第一堂课 ,因为第一堂课每位 学生都带着好 奇 心来 了解 该 课 程 和 授 课 教 师。 第 一 堂课 讲 解 的选 择 是 学 生 学 习 的难 点 ,传 统 的教 学 方 式 很 的 好 坏 将 决定 教 师是 否 能够 有 效 地 展 示 自己 的 难 向学 生演 示机 构 的运 动情 况 ,不 利 于 学,现 就 学 生缺 乏 对 生活 和 生产 实 践 的 感 性 认 识 ,单 靠
如 何克 服上 述难 题 谈几 点浅 显 的认识 。
1上好第一 堂课
建 筑力学课 程一般安排在 第二 、三学期 ,

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学 生 感 到 较 为 难 学 的 一 门 课 程 。学 好 本 课 程 是 大 学 建 筑 类 专 科 算以及杆件体 系的计算 讲深讲 透 。静定 梁和静 定平 面刚架 的 内
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体现 , 也是走 向社会从 事土木工程 建设 的基 力计算和内力 图的绘 制可集 中系统 讲授。从静 定单跨 梁到 多跨 础 。高职教育要求我们着 重培养学 生的创新能力 , 在有 限的学 时 梁 , 再到静定平面刚架 , 从易到难 , 逐层递进 。把 材料力学 中利用 内组织好教学 , 为后续专业课打下坚实 的基础。高等学 校的课程 挠曲线方程计算位 移 的内容放 到结构力 学 中用 图乘 法计算结 构
内容多 , 理论逻辑性强 , 又可直 接应 用于工程实践 , 是学 好后续专 影响。同时便 于分 析结构 的平衡 问题 和讲解静 定结构 与超 静定 业课程 的基础 , 在专 业 中起 着一 个桥梁作 用 , 是该 课程也 是让 结构之间的区别 , 但 从而可对实际工程 中常见 的静 定结构 的反力计

2 4・ 0
第3 6卷 第 3 5期 2010年 1 2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HI TECTURE
V0 _ 6 No 3 l3 . 5 De . 201 c 0
文章 编 号 :0 96 2 (0 0 3 .2 4o 10 .8 5 2 1 )5 oo 一2
建 筑 力 学课 程 教 学 改革 的研 究 与 实践
王 智 超
摘 要: 分析 了工民建 专业建 筑力学课程在现 阶段教学 中存在 的问题, 结合 专业特点及教 学 改革 要求 , 建筑力 学课 程 对 在新的条件 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提 出教学 内容重组 、 优化教 学方 法、 改革考核 制度 、 在教 学过程 中重 点培 养学 生理论 联 系实践的能力 的思路及建议 , 以达 到理想 的教 学效果。

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力学课的教学质量

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力学课的教学质量

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力学课的教学质量摘要:《建筑力学》是建筑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提供了建筑结构受力分析和计算的理论依据等知识,并肩负为后续相关专业课奠定基础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建筑力学;学习兴趣;教学方法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潜在动力,培养兴趣是培养智力和能力的必要前提和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1.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建筑力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习中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直觉思维能力。

学生对建筑力学的感性认识极少,仅凭课堂教学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为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是每个学期要有计划地安排他们下工地锻炼,多接触工程实际,提高他们的感性认识。

二是采取电化教学。

在课程开课初始安排一次电教片,通过摄像机镜头把学生带到施工现场,使学生如临其境,耳闻目睹那些由于构件承载力不足导致的构件破坏及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身伤亡事故等,从而触动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增强其责任感,进而对本课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2.教师要善于设疑、解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授过程应该是一个使学生不断“生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思考越深入,产生的疑问越深刻,解疑后取得的效果越明显。

要使学生生疑,教师要善于设疑。

设疑的难度要适当,学生通过思考和学习能解疑。

这样才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和激发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讲平面汇交力系习题课时,教师提问:“晒被子时为什么有时绳子会拉断,而用同样的力拉绳子绳子却不会断?”这个问题既结合实际又有悬念,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待学生思考一会儿,又问:“用绳子晒被子时绳的受力图怎么画?它是一个什么力系?有几种解法?用解析法怎么解?用几何法怎么解?”这一连串问题,环环相扣,促使学生思维步步深入。

二、优化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方法是实现师生教与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不断改进、优化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建筑力学》课程标准

《建筑力学》课程标准

《建筑⼒学》课程标准《建筑⼒学》课程标准⼀、课程代码100101⼆、适⽤专业建筑⼯程技术专业三、课程性质建筑⼒学是建筑⼯程技术专业的⼀门专业基础课,属必修课性质。

它包括理论⼒学、材料⼒学和结构⼒学⼏部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了解⼀般建筑结构的组成⽅式,对建筑结构的受⼒性能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和必要的基础知识,对结构内⼒、应⼒及位移的分析计算问题具有初步的能⼒,从⽽使学⽣能对⼀般的建筑⼯程问题进⾏初步分析,为学习后续的专业如建筑结构、平法识图与钢筋翻样等专业课程提供⼀定的⼒学基础。

学习本课程要求有较好的数学基础知识。

四、课程学分与时数分配《建筑⼒学》课程共160学时,安排在第⼀、⼆学期授课,共10学分。

五、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设计的思路为:通过深⼊进⾏企业调研、召开企业实践专家访谈会、课程团队共同分析梳理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素质要求。

在课程标准编写中,以能⼒分析为基础设计课程,以能⼒培养为中⼼组织教学,以能⼒形成为⽬标引导学⽣学习,以企业认可的能⼒指标体系评价学习成果。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的综合职业能⼒,满⾜学⽣职业⽣涯发展的需要。

1.以职业能⼒为本位,确定课程⽬标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传统的学科式课程体系,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本位,从“⼯作任务与职业能⼒”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培养⽬标。

紧密结合⾏业发展,遵循学⽣认知规律,培养学⽣正确分析结构受⼒的核⼼能⼒,使其能深刻理解提⾼构件承载能⼒所采取的⼯程措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发展职业能⼒奠定良好的基础。

2.以课程为依据,选取课程内容本课程以宽基础、重实践、会实际的专业岗位技能要求,以教学主题模块为基本单元,将结构受⼒分析作为组织学⽣课程学习的主要线索,适当使学⽣了解后续课程与教学内容的联系,使教学内容具有⼀定的前瞻性,增强学⽣学习的⾃觉性和主动性。

通过案例教学等⼿段,使学⽣逐步认识到本课程的学习对提⾼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

建筑力学 课程标准

建筑力学 课程标准

《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标准一、课程简介1.课程基本信息2.课程简介:《建筑力学》是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实施主要结合实际工程,以够用、实用为准则,讲授五个知识模块:结构的力学计算模型,结构的静力分析,静定结构的内力和位移,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和位移。

培养学生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和结构简化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以及培养力学的思维方法、工程意识和综合职业能力。

二、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的性质:《建筑力学》是建筑类专业一门必不可少且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为学生以后从事建筑企业生产第一线技术、质量、现场施工管理工作奠定基础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研究结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为此提供相关的计算方法和实验技术,为构件选择合适的材料、合理的截面形式尺寸,以及研究结构的几何组成规律和合理的结构形式,以确保安全和经济两方面的要求。

三、课程教学目的要求(一)知识目标1、掌握静力学的基本知识;2、掌握结构的计算简图、几何组成等基础知识;3、掌握静定结构内力的分布规律(轴力图、剪力图、弯矩图),了解静定结构位移计算;4、了解基本杆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计算;5、了解超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6、了解力学实验的基本过程。

(二)能力目标1、具有对建筑工程的实际结构进行理论简化的能力;2、具有对一般结构进行受力分析的能力;3、具有对基本构件进行验算和设计的能力;4、具有对材料强度、塑性指标进行检测的能力;5、具有力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增强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三)素质目标1、养成严谨务实、勤奋刻苦的工作作风;2、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3、具有团队合作精神;4、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

1010101010六、教学基本条件1.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加强双师型人才建设,努力引进高学历人才,加强专业教师互帮互助学习,定期进行教师知识和能力的培训,以此不断壮大教师队伍。

建筑力学课程标准

建筑力学课程标准

《建筑力学》课程标准课程代码:0406105 学时:60 学分:4授课专业:建筑工程、工程造价、建筑监理、工程管理课程类型:专业基础平台课开设时间:第二学期相关课程:先修课程: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后续课程:建筑结构与识图、建筑施工技术。

一、课程定位:1、培养目标:通过企业调研,高职建筑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发展潜能和就业技能的建筑施工一线专科层次技能型应用人才。

存在一个专业多个岗位(施工员、造价员、质检员、资料员、安全员)有共同基本专业能力(擅读图、能计算、懂技术、会管理)和职业素养基本相同的特点。

2、课程作用:从典型岗位的实际需求出发,采取“逆向分解、整合重构、动态反馈、循环提升”的方法,进行职业能力分析。

一级能力有:建筑施工图识读能力;施工技术能力;造价管理能力;施工管理能力;资料管理能力。

其中施工图识读能力和施工技术能力中的结构施工图识读和施工中结构问题认知和处理能力,都离不开《建筑力学》的培养。

因此,该课程对学生提高核心职业能力(掌握建筑结构构造和正确识读结构图)有较强的支撑作用,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专业拓展和职业提升能力也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二、课程设计理念《建筑力学》内容上存在交叉重叠和分离隔裂的现象,具有概念、理论、计算方法多,知识面宽深,理论性、抽象性、逻辑性强等特点。

而另一方面课程课时安排不断减少,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普遍降低,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差,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均有一定困难,教学效果差。

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把学习当作自己最重要的事情,我们以课程网站和实训基地建设为平台,按照“必须够用、深入浅出”的原则,将理论性强、知识面宽深的课程内容层次化、任务化,而且依据学生心智特点和学习规律,按照“在任务中载入知识,在学习中掌握方法,在训练中提高能力”的课程实施思路,以常用结构为载体,实行“螺旋渐进教学法”和“四部教学法”;并且以“教学相长,学做一体,教考分离”为手段推行立体化教学。

《建筑力学》课程标准

《建筑力学》课程标准

《建筑力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建筑力学课程编号:560502xx学时:60考核方式:考试适用专业:工程造价专业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建筑工程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

是研究建筑构件和常见结构受力和承载能力的课程,是工程造价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它以高等数学、物理学为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初步对建筑工程问题的简化能力,一定的力学分析与计算能力,是学习有关后续课程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基础。

二、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施工、设计、工程预决算、工程监理、房地产开发等工作打下必要的力学基础,并能为学生将来继续学习、拓展专业领域提供一定的支持。

三、开发思路:秉承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念动领域和情境分析确定学习领域、高度概括、典型表述、构建学习情境、归纳典型工作过程、分解和确定学习任务。

第二部分职业岗位标准一、本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该课程对应的主要岗位有:预算员、施工员、监理员二、国家或行业职业标准,技术等级标准第三部分培养目标一、知识目标1、2、3、掌握一般建筑构件和结构的内力、应力、变形计算方法和计算原理4、熟悉实际工程中常见构件出现的承载力问题的处理和解决方法。

二、能力目标1.2. 能用静力平衡方程求出构件和简单结构的计算简图和受力图中的未知力。

3.确定其承载力。

4.定其承载力。

5.6. 能确定静定多跨梁、静定平面刚架、静定平面桥架的内力。

7.荷载作用下最不利荷载位置的确定和内力包络图的概念。

8.等结构的内力三、素质目标1、2、培养学生诚恳、虚心、勤奋好学的学习态度和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爱岗3、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公共道德、健康的心理和乐观的人生态度、遵4、培养学生树立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标准和规范意识以满足专业岗位的要求第四部分课程内容本课程分为7个项目,以11工作任务为载体来组织教学,将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融合在项目训练中,课程项目结构与学时分配见表1。

建筑力学学习领域(60学时)任务1任务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力学》平台课程教学质量标准研究
摘要:目前,土建高职类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教学质量标准严重匮乏,本文以土建类基础平台课程《建筑力学》为例,提出了一些构建平台课程教学质量标注的思路,为高职院校类似专业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建筑力学平台课程教学质量标注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的改革和研究的热点在都集中[1]在人才培养模式等宏观层面上,但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微面层面的研究[2]较少;尤其是细化[3]到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4]质量标准建设这方面,基本没有涉及[5],而这却深深影响到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的质量。

从近几年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工系的专业毕业生就业调查中,我们发现一方面每年有大量的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表现在专业对口率低、工作稳定度差、薪资水平不高、就业结构合理性不够、用人单位满意度不高。

学生不满意、家长不满意、社会不满意;另一方面,企业用人单位却找不到符合质量要求的人才,使得人才培养与人才使用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社会的关注越来越高。

造成这种现状的关键因素是被行业、企业、学生及家长和学校共同认同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缺少,更深一步分析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教学质量标准严重缺失;由此可见,建立课程体系的教学质量标准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1 《建筑力学》平台类课程教学质量标准建设思路
众所周知,高职土建类专业的课程体系划分有两大分类体系:学科体系与职业项目化体系。

由于学科体系是沿用传统本科教学机制,对于高职学生的针对性不强,使得教学质量下滑;考虑当前高职学生理论学习能力偏低、动手学习能力偏高的特色,目前大多数的土建类高职专业学校都开始采用职业项目化体系,其中最难操作的就是课程的教学质量标准建设;以《建筑力学》课程为例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建筑力学》课程内容太多:这些课程的内容涉及涵盖的范围太广,讲解难度较大。

(2)《建筑力学》的课程教学效果较差;由于课程内容庞杂,课堂需求学生接受的信息量较大,而这又恰恰是高职类学生能力的弱项;高职类学生擅长的是实际操作,最不擅长的就是课堂通篇理论灌输;其最后的结果就是:教师教的太累,学生学的太差,师生相互敌对。

(3)《建筑力学》的课程上下衔接性较强;通常是建筑力学的知识要用来学习建筑结构;这就形成一种连串反应:若是前面的建筑力学学的较差,那后续的建筑结构就会更差;其结果就导致学生厌学。

(4)《建筑力学》课程考核难度大;该类课程考核内容太多,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劣差距太大,学习与考核难以与实际工程项目结合,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考试成绩差分率太高。

针对以上内容,建立《建筑力学》课程类的教学质量标准就显得难以实现;为了解决此类问题,建设一个能更多贴合学生学习以及毕业后工作所需的课程质量标准,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构建《建筑力学》课程质量标准。

(1)将建筑力学的内容划分几个模块,分为入门学习模块、工程桁架分析模块、静定结构分析模块、超静定结构分析拓展模块四大模块,对应内容由浅入深。

(2)学生入校学习建筑力学课程前进行摸底测试,测试结果分出不同等级的学习班团,各个班团的学习内容根据学生能力高低进行调整。

(3)建筑力学的课堂进行分层次教学:能力优秀的班团在快速完成基本教学内容后,重点进行拓展内容的训练,在确保学生能够接受的前提下,增加内容,拓展学生视野;能力一般的班团以基本内容为主进行教学,确保学生掌握基本模块内容即可;能力较差的班团分为课上、课下两部分学习,课下学习可以适度增加实地参观、模型学习、制作等内容,以便于增加学生的空间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4)课程考核分为模块考核,学分多层次考核:各个班团学生不是固定的,相互变动的,也就是说;每一次考核不仅仅影响学分,还影响学生的班团划分;这样的考核机制可以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能相对确保各个班团的学习质量达到其对应的课程标准要求。

(5)课程内容中加入实际的工程事故案例分析内容;该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建筑力学学习思维,也可以解决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困惑,同时也能使学生能将理论内容应用到实际中去,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更适合高职类的学生学习。

以上内容若能在课程标准中体现,就能使得高职类学生的《建筑力学》课程学习更加灵活,更能最大化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结语
《建筑力学》课程是土建类高职院校的专业平台课程,也是学习其他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给课程学习的好坏将影响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增加上述内容的课程教学质量标准的建设能体现以学生个体为主线的“职业、专业、学业”三个维度的质量要求,更能适应高职学生的后续学习要求!
参考文献
[1] 程建军,吴旭.论和谐校园发展视域中的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
[2] 赵铁,林昆勇.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高教论坛,2004(6).
[3] 朱方鸣,张小军,陈华,等.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问题与思考[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4).
[4] 杨应崧.在2009年高职院校评估工作会议上的发言[Z].
[5] 李新超.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机制问题的思考[J].中州大学学报,2008(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