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方程解决相遇问题的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教学反思 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反思 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反思
课题:列方程解相遇问题应用题。

总体来说,本节课还算成功。

这是本学期我的第一次研讨课,在课前作了一些准备,如根据我们的学情做课件,把有一些知识内容的难度降低,然后把课堂容量减少一部分。

备课时,考虑到我们的计算速度不是很快,但同时又希望学生将相遇问题的等量关系强化,所以在练习部分把要求降低为只设未知数,列出方程,不解答。

另外,也把与相遇问题具有共同特点的合作完成一件任务,背向行驶问题,以及环形跑道上背向而跑的问题都归为相遇问题。

因为他们都可以适用同一个等量问题:A的路程+B的路程=总路程。

同时,这节课也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和失误。

1,过于想要控制课堂,从而气氛没有足够的活跃起来,请学生回答问题时没有从“面”而是从“点”上考察也是一大失误。

2,板书不及时。

3,在得出相遇问题的等量关系时,虽然反复强化,但是没有用“路程=时间x速度”强调每个“路程”量的计算方法。

以至于在练习时,有部分学生把速度错误地当作路程相加减了。

4,在与学生的沟通方面,显得稍紧张,没做到自由晓畅,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鼓励可能不够多。

5,列方程解决问题应该不止一次地完整呈现,从而引导学生的良好书写习惯。

6,部分学生因为基础问题没有听懂,由于时间问题,在课堂上没有给他们足够的关注,还需要更多课后辅导。

xxx
xxxx年xx月xx日。

北京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相遇问题》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京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相遇问题》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京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相遇问题》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列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解决“相遇问题”,提高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掌握程度;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知识点1.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2.运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解决“相遇问题”。

2. 教学方法1.课前检查;2.控制课堂教学进度;3.虚实结合,多种形式展示,例题导学;4.自学让学生学员思考;5.练习加深学生的理解。

3. 具体内容与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检查上节课的知识点巩固学生的基本知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相遇问题”。

第二步:讲授1.通过例题的讲解,引出“相遇问题”的一元一次方程解法,并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通过多种形式的讲解,加深学生对于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

3.在讲解过程中,注意让学生自己动手解题。

第三步:练习1.在讲解过后,让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

2.审题,思路清晰,仔细读题,明确要求。

3.在学生自主完成练习之后,讲解正确答案,并解释错误答案的原因和错误思路。

第四步:课堂反思1.提出部分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

2.思考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进行教学反思。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是针对《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相遇问题》这一知识点而进行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控制课堂进度、虚实结合、自学让学生思考、例题导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还是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思路,因此接下来我将会对于本节课的教学进行一些反思。

首先,我认为本节课的例题不能够涵盖到所有的类型,甚至其中出现了部分比较困难的类型,导致有些学生在讲解过程中会有些无从下手。

因此,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对于例题的选择更加注重,选择更加贴合学生实际学习水平的例题。

其次,我认为在课程的主要内容讲解之后,我没有很好地安排练习环节,导致学生在上课后效果不是很理想。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篇一」本节课是学生初次利用列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应首先从例题上引导学生观察,从而发现例题与之前所学的方程有所不同,之前列方程时题目中未知数x已经有了,直接看出x表示那个量,而例题中并没有x,从而引导学生了解到,要列方程必须把其中的未知量假设为x,从实际中让学生发现列方程解决问题时有“设为x”的必要,不至于出现在列方程时不写“解:设”的情况。

另外教材只要求掌握“未知数不是减数和除数的方程”的`解法,在练习时,如:练一练第1 小题,学生中很多人列出了这样的方程:36-x=2.5,方程列的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应该怎么解呢?是否该向学生讲解方法?还是让学生把此方程改成教材要求的那样的方程?如果要改成教材要求的方程,那就是在向学生传达这样的思想:这样的列法是不被认可的,那么以后在学习“未知数是减数和除数的方程” 时,学生的思维那不就和现在冲突了吗?希望有人能解释!如果需要向学生讲解,那该怎么讲解?讲解到什么程度?而且类似的问题在其后的练习中不断的出现,困惑中!《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篇二」这是在讲解例题时分析陆地面积和水面面积之间的倍数关系的线段图。

这看似简单的一幅图,却难住了我的学生。

看到学生在座位上绞尽脑汁也画不出来,真是急啊!课后反思了一下,觉得有以下原因:1、从小不重视线段图是四年级才教的解决问题的,但是从一年级就已经有线段图的题目出现在小朋友的面前,此时就应该让我们的小朋友对线段图有所了解。

不应该等到要用了才开始学,那已经来不及了。

所以有些老师认为线段图是高年级老师的任务,殊不知在中低年级就应该着手培养了。

2、空间观念不强空间关系同数量关系一样也是数学能力的基本内容,而且数和形是不可分开的。

因此,学生掌握空间关系的知觉能力也是小学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不少的数学教学方法,偏重于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造成了人的智力开发的残缺。

五年级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稍复杂的相遇问题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稍复杂的相遇问题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稍复杂的相遇问题教学反思
【提纲】
一、问题概述
在五年级数学教学中,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稍复杂相遇问题一直是学生感到困难的部分。

这类问题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相遇问题的基本解题思路,还需要他们熟练运用方程式的列法和解法。

二、教学反思
1.教学内容分析
在本节课中,我讲解了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方程式的列法和解法。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们在接触稍复杂相遇问题时,普遍表现出对公式和步骤的掌握不够熟练,对问题分析的能力有待提高。

3.教学方法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讲解方式可能过于理论,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此外,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不足,导致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感到困惑。

4.改进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实际操作环节,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知识。

同时,加强个别辅导,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

此外,我还将继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更好地引导学生。

三、总结
通过对本次教学的反思,我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相遇问题》的教学反思

《相遇问题》的教学反思

《相遇问题》的教学反思《相遇问题》的教学反思提要:比如在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解决相遇时间的方案中,学生能很好地利用等量关系式列方程,但在列方程时,部分学生没有很好地将方程的格式写好更多精品:人事《相遇问题》的教学反思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相遇问题,要求会用线段图分析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是会列方程解决相遇问题中求相遇时间的问题,难点是相遇问题相等关系的抽象,对同时相遇的理解。

我个人认为本节课教学设计和组织上很好的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理念。

具体体现在:1.情境的创设贴近生活,从生活实际入手,引导学生将生活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相遇”,并能自主地分析并尝试解决问题,本着“从生活入手—抽象成数学问题---尝试解决方案—应用生成的知识解决更多问题“的思路展开教学。

有利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中较为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明确问题的产生,经历尝试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从而获得到成功的体验。

尤其是在得到用列方程方法解决相遇问题的最初步骤,我较大地利用了多媒体的演示作用,学生容易理解“相遇”的数量关系,整个过程在教师的“主导”,充分发挥了学生自我思考、探索、思辩的作用。

3.在教学过程中,还能注意实施差异教学。

学生的水平参差不一,有的解题速度比较快,有的比较慢,甚至有的对所学的内容存在困难,因此我通过在完成练习时,要求早完成的学生要与旁边的同学实行一帮一的互相检查以及辅导,让学生在互助合作的良好氛围中学习,同时在实施评价、反馈时,教师注意捕捉、发现学生的思维火花,及时鼓励、肯定,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形成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但是,由于本人的教学水平不高,本课时的教学也存在一些遗憾。

1.比如在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解决相遇时间的方案中,学生能很好地利用等量关系式列方程,但在列方程时,部分学生没有很好地将方程的格式写好,特别是“解和设”,我在评比时虽然注意到这个问题,但没有重点进行评讲,结果导致后边的练习也出现了这种现象,学生由于模仿性强,所以教师更应该小心谨慎,画线段图也是一样。

相遇问题数学教后反思

相遇问题数学教后反思

相遇问题数学教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曾经遇到了一个相遇问题,让我深刻地反思了我的数学教学方法。

这个问题是这样的:两个人从不同的起点同时出发,他们以不同的速度向相同的方向行走,问他们何时相遇。

在上课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们自己思考这个问题,希望他们可以通过分析自己的思路来解决这个问题。

然而,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办法独立思考出正确的解法,他们在思维上陷入了困境。

于是,我又给他们一些提示,告诉他们这个问题可以通过设立方程来解决。

但是,即使是在给出了提示之后,仍然有很多学生不能够理解如何建立方程。

他们往往会问:“为什么要建立方程?”“如何建立方程?”这些问题让我开始反思我的教学方法。

首先,我认识到问题出在我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问题背景。

我没有让学生们看到这个问题有何种意义,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

相遇问题是一个实际生活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两个人相遇的时间。

而通过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们可以学会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通过建立方程来解决数学问题。

因此,我应该在课前为学生提供相关的问题背景,让他们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动力。

其次,我也意识到我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给学生足够的引导。

解决相遇问题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技巧,比如如何建立方程、如何解方程。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要建立方程,但没有给他们提供具体的方法和技巧。

事实上,解决相遇问题是需要一些技巧和方法的,而这些技巧和方法是需要通过练习和掌握的。

因此,我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一些列的问题,让学生通过不断的练习来掌握建立方程和解方程的方法和技巧。

最后,我也发现我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让学生们参与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来。

在课堂上,我过多地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告诉学生,而没有给他们充分的机会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这样一来,学生会养成等待老师解答问题的习惯,而不愿意自己去思考和探索。

因此,我应该在教学中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和解决问题,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答案。

相遇问题数学教后反思(二篇)

相遇问题数学教后反思(二篇)

相遇问题数学教后反思《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

要让枯燥的数学课堂焕发生机,具有魅力,必须为学生创设积极思维的情境。

这样能使教学过程对学生的注意始终有一种吸引力。

当然,老师创设的情境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让它成为一种愉悦的情绪体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我在教学《相遇问题》一课时,就创设了生活情境,让学生自始至终处于一种情境之中,很自然的在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新知,使枯燥的数学课堂焕发了生机。

一、在导入时创设生活情境,让课堂贴近学生。

生活是具体的,数学是抽象的。

我们应该把数学抽象的内容附着在现实的情境中,让学生去学习从现实生活中产生、发展的数学。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某同学不小心把同桌的作业带回家这种事,司空见惯。

要求学生思考用不同的方法把作业本送回同学的身边。

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很快想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还编出了学生已熟悉的简单行程问题,既起到了复习的目的,又为后面的学习作好了铺垫,从而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知道一人的速度和时间能求路程,知道路程和速度也能求时间,那么,知道两人的速度和走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能求路程吗?怎么求?引发了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在探究时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走进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情境,拉近了数学学习和生活的距离,学生在这一情境之中,结合教师的演示和画线段图,主动地利用已有的知识去探索,去发现,理解并学会了新知识。

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了与同学合作,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在练习中创设生活情境,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情境之中教与学,不只是学生学得投入,学得高兴,老师也感觉教得轻松。

要想让课上得轻松,让数学教学具有魅力,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我们很有必要创设情境教学的课堂。

相遇问题教学反思

相遇问题教学反思

相遇问题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内容是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是会列方程解决相遇问题中求相遇时间的问题,难点在于相遇问题相等关系的理解,对同时出发同时相遇即运动时间相等的理解,对一方的路程加上另外一方的路程等于总路程的理解,针对这个难点,我认为用画线段图分析等量关系的方法能更直观更形象,也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首先创设情景贴近生活。

一开始我就从本班的两个同学周末相约一起到学校玩来引出“相遇”,从生活实际入手,引导学生将生活情景转化为数学问题,学生更容易理解“相遇”。

然后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老师创设情景,让学生观察思考,A同学到B同学家的路程是840米,A同学速度是70米每分,B 同学速度是50米每分,他们同时从家里出发到学校,第一个问题是请大家估计学校大概在什么位置?第二个问题是他们几分钟后同时
在学校相遇?通过第一题,让学生先画图试着分析这个情景,然后估计学校的大致位置。

大部分学生都能理解因为A同学速度比B同学快,所以学校应该在更接近B同学的位置上。

然后让同学们看图分析出这道题的等量关系式。

学生通过讨论知道AB两位同学同时出发同时相遇,所以他们运动的时候是相同的。

然后A同学走的路程+B同学走的路程=840,也就是说70*时间+50*时间=840。

学生分析未知数,设时间为X分,列方程为70x+50x=840。

此处让学生来讲解解方程的过程,70x+50x就是70个x+50个x也就是120个x。

最后总结,问问学生这节课有什么收获,你们认为哪些是比较重要的?。

《列方程解相遇问题》教学反思

《列方程解相遇问题》教学反思

《列方程解相遇问题》教学反思《列方程解相遇问题》教学反思「篇一」《列方程解相遇问题》教学反思教学环节设计:教材上直接给出了两人同时相对而行的情境,而我在教学时,先让学生读题充分理解题意,知道题中出现了哪些量,然后理解“相向而行”“相遇”和“同时出发”这几个相遇问题的要素。

然后两名学生按相遇问题的要求演示其他学生观察思考“你发现了什么?”然后师生一起完成例题中的线段图。

然后学生看线段图思考独立列数量关系式,把已知条件和问题带入等量关系式尝试列方程解答。

上述教学过程,通过创设情境,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活动,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感到学数学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不是与己无关的、枯燥无味的,而是生活中所必需的。

从而唤起学生的数学思维,将孩子们带进数学天地。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一个人只有发现问题才能提出问题,只有提出问题才有可能解决问题。

”问题意识、问题能力是创造能力的基础。

因此,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数学情境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研究、去探索。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这节课的一大特色,如何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水平是当前一个重要的课题,学生通过活动认识了相遇问题形成的条件和模型,通过对模型特征的探究活动,探究出了相遇问题的等量关系式,用方程解答比较简单,通过合作学习,实现了知识上的互补,从而解决了本课的重点问题。

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悦,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新课程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氛围中获取知识、构建能力,自我养成对待学习的积极的情感态度。

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教学层面上的三大要素,也是在教学方法上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因此,好的教学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究。

课堂上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凡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凡学生能探究得出的决不替代;学生能独立解决的决不示范。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反思篇1今天教学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这个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等式与方程,并学会应用等式性质解一步计算方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相关方程的解法,积累分析数量关系以及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的经验,进而适时地把获得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解决其他一些类似的问题。

因为之前我们学习的是列方程并解答,今天这是解决实际问题,我是按“写设句——列方程——解方程”这样的步骤来引导学生的。

其中最难的是让学生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所以在教学之前我板书了2题应用题,专门和学生一起来分析数量关系,待学生知道怎样找数量关系后再进行本节课的教学,就容易了一些。

出示本课例题后,我让学生认真读题审题并表述题意,请他们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

大部分学生找出的数量关系是“去年的体重+2.5=今年的体重”,还有学生找出“今年的体重-去年的体重=2.5”。

关于如何解设的,我是先让学生看书自学,然后根据自己找出的数量关系列方程进行解答。

结合介绍我板书出设句,以示范书写格式。

列出方程后,我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求出所列方程的解,最后要求学生写出答句。

“今年的体重-去年的体重=2.5”根据这个数量关系列出的方程是“36-2.5=Χ”我告诉学生这样列方程不能体现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特点,所以一般不要这样列。

一节课下来,整个解决问题的流程和步骤学生已经掌握了,但是对于题中的等量关系还有些生疏,列方程解答已经没有问题了。

下节课要重点练习找应用题中的等量关系,因为只有会找题中的等量关系,才能列出正确的方程,加强练习,争取使学生能熟练解答此类应用题。

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精选6篇)

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精选6篇)

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精选6篇)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精选6篇)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精选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例3。

让学生在已有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经验基础上,在解答较复杂的应用题中,探索解题思路。

现对于本节课谈一些自己的感想。

一、利用实物帮助解题。

教师在依托教材进行教学的同时,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程度学会对数学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这样更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这节课在教学例3时,我改变了直接看应用题列方程的做法,而是让学生带来了家里的水费帐单,这样做有两点好处:一是分散了解应用题的难点,让学生根据帐单说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从而逐步渗透到等量关系;二是为后面的变式应用题打下基础,让学生潜移默化通过例3感受到在解答较复杂应用题时,如何根据所给条件正确找出等量关系相等,从内心上接受用列方程的方法解此类应用题的优势所在。

二、合理组织安排教材。

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是通过例题、模仿变式练习题和综合练习题(练一练、试一试)所呈现的。

其呈现的内容不是在同一个背景下,而是以独立的形式逐一呈现,这样的分割呈现方式不利于学生进一步提炼解此类应用题的一般解题思路。

因此,设想改变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经验基础上创设情景,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由于要解决的问题以递进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其内容又处在同一背景下,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几个问题间的联系和差异,使学生明此类应用题的一般特征,根据特征有利于学生在各种关系的比较中寻找解答此类应用题的共同方法,便于学生进一步提炼解此类应用题一般解题思路。

三、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

自主探索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的积累,有一定的认知水平和解题策略。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0课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相遇问题教案与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0课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相遇问题教案与反思

第10课时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相遇问题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教学内容:教科书P14~P15例10、练一练P16第4~7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形如ax+bx=c的方程的解法。

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尝试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相遇问题的过程。

2.能根据相遇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感受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3.体验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积极情感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正确地寻找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教学难点:掌握列方程解具有两积之和(或差)的数量关系的应用题的解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在相遇问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甲速×相遇时间+乙速×相遇时间=路程 (甲速+乙速)×相遇时间=路程2、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经过3小时相遇。

客车的速度是95千米/时,货车的速度是85千米/时。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第一种解法:用两车的速度和×相遇时间:(95+85)×3第二种解法:把两车相遇时各自走的路程加起来:95×3+85×3师:画出线段图,并板书出两种解法3.揭示课题:如果我们把复习准备中的第2题改成“已知两地之间的路程、相遇时间及其中一辆车的速度,求另一辆车的速度”,要求用方程解,又该怎样解答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列方程解相遇问题的应用题。

(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1.出示P14例10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从相距540千米的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经过3小时相遇。

客车的速度是95千米/时,货车的速度是多少?(1)指名读题,找出已知所求,引导学生根据复习题的线段图画出线段图。

(2)根据线段图学生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甲速×相遇时间+乙速×相遇时间=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路程(1)列方程设未知数列方程并解答。

五下数学《相遇问题》教学反思

五下数学《相遇问题》教学反思

《相遇问题》教学反思
1、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探索的源泉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因此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生思维的热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点,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和兴趣。

在这课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2、学生主动参与,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搭建数学模型列方程解决问题的难点是数量关系,为了突破这个难点,运用课件演示相遇的过程,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初步感知相遇,经过师生共同对知识的梳理,进一步深化对相遇问题的理解,为学生的进一步探究打下了良好的知识、技能与经验的基础,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知识。

通过从实际的线路图,抽象出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进而列出方程,建构数学模型。

本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中交流自己想法,自主的探究解决相遇问题的方法。

3、拓展练习、培养能力
实际的应用才能巩固学生解决这类问题的能力,适时的对内容进行拓展到工作中的问题,拓宽了学生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对用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

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意识。

1/ 1。

苏版数学五年级下册2 相遇问题教案与反思

苏版数学五年级下册2 相遇问题教案与反思

2 相遇问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课时目标导航教学内容列方程解决相遇问题。

(教材第71页)教学目标1.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意识。

2.掌握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会根据此数量关系解答相遇问题。

3.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建立模型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会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

难点: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列方程解决。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星期六,淘气和笑笑约好一起去玩。

两个小朋友为了尽快会面,就同时从自己家出发,去找对方。

淘气朝着笑笑家的方向走,笑笑朝着淘气家的方向去,你知道他们会在哪里相遇吗?怎样解决关于相向运动中的数学问题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

二、学习新课列方程解决相遇问题。

淘气家到笑笑家的路程是840m,两人同时从家出发。

淘气的步行速度为70米/分,笑笑的步行速度为50米/分。

(出示教材第71页中的情景图)(1)认真看情景图,从中找出相关的数学信息。

淘气的步行速度为70米/分,笑笑的步行速度为50米/分。

淘气家到笑笑家的路程是840m。

淘气和笑笑的出发时间一样。

(2)认识相遇问题。

两人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必然会在途中相遇,这类问题就叫作相遇问题。

(3)估计两人在何处相遇?说一说你的想法。

(出示教材第71页问题1)淘气的速度比笑笑的速度快,相遇时,淘气走的路程应该比笑笑走的路程多,所以估计淘气与笑笑在邮局附近相遇。

(4)淘气与笑笑出发后多长时间相遇?(出示教材第71页问题2)①教师指导学生画线段图理解题意。

②学生通过分析,交流等过程得出等量关系。

淘气走的路程+笑笑走的路程=840米③教师指导,学生自主解答。

解:设出发后x分相遇,那么淘气走了70x米,笑笑走了50x米。

70x+50x=840120x=840x=7答:出发后7分相遇。

列方程解相遇问题的应用题的教学反思

列方程解相遇问题的应用题的教学反思

列方程解相遇问题的应用题的教学反思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出所给题目的等量关系,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解方程,并且学习了列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

所谓简单,是指题目的等量关系比较简单,一目了然。

学生能够很快的根据题目所描述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求解。

而相遇问题是上学期学习的内容,只不过让学生用列方程的方式进行解答。

与前面学的列方程解应用题比较相对复杂一些。

要求学生首先找出等量关系,在设未知数求解。

然而许多学生不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等量关系,确切的说是不会找等量关系。

于是我又用一节课的时间,去讲解怎样找相遇问题的等量关系。

然而大部分学生在作业时还是不能正确写出等量关系式,但他们列出的方程有的还是正确的。

如果让他们说相遇问题的几个关系式也能说出来,只是回到具体题目则一片茫然。

究其根源,我认为可能是下面的两点原因造成的: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出所给题目的等量关系,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解方程,并且学习了列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

所谓简单,是指题目的等量关系比较简单,一目了然。

学生能够很快的根据题目所描述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求解。

而相遇问题是上学期学习的内容,只不过让学生用列方程的方式进行解答。

与前面学的列方程解应用题比较相对复杂一些。

要求学生首先找出等量关系,在设未知数求解。

然而许多学生不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等量关系,确切的说是不会找等量关系。

于是我又用一节课的时间,去讲解怎样找相遇问题的等量关系。

然而大部分学生在作业时还是不能正确写出等量关系式,但他们列出的方程有的还是正确的。

如果让他们说相遇问题的几个关系式也能说出来,只是回到具体题目则一片茫然。

究其根源,我认为可能是下面的两点原因造成的:2、在前面的应用题教学中,没有向老教材那样强调学生用综合法或分析法解题,新教材没有注重让学生平时就养成用语言描述解题过程的习惯,学生只停留在会解会算的层面上,而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列式。

所以造成现在这种局面。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初一上册 3.3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相遇问题 名师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反思 (3)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初一上册 3.3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相遇问题 名师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反思 (3)

例1 甲、乙两地相距450千米,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其中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吉普车每小时行90千米,几小时后两车相遇?读题思考,學生尝试用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敎师分析题目,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动画播放)。

提问:通过这个动画,你能说出等量关系吗?客车的路程+吉普车的路程=450千米有了等量关系,列方程就简单多了,现在你可以解决这道题吗?敎师讲解:解:设两车x小时后相遇.根据题意,得60x+90x=450解方程,得x=3答:3小时后两车相遇.变式甲、乙两地相距450千米,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其中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吉普车每小时行90千米.若吉普车先开40分钟,那么客车开出多长时间两车相遇?學生分析题目,尝试画线段图,敎师展示动画學生依据线段图列出等量关系式吉普车先行的路程+吉普车后行路程+客车的路程=450千米解:设客车开出x小时后两车相遇.根据题意,得解方程,得x=2.6答:2.6小时后两车相遇。

A、B两车分别停靠在相距240千米的甲、乙两地,A车每小时行50千米,B车每小时行30千米。

(1)若两车同时相向而行,请问B车行了多长时间后与A车相遇?A车路程+B车路程=相距路程解:设B车行了x小时后与A车相遇,据题意列方程得50x+30x=240(2)若两车同时相向而行,B车先行驶2小时,然后A车开始行驶,请问A车行了多长时间后两车相遇?A车行驶路程+B车先行路程+B车后行路程=相距路程解:设A车行了x小时后两车相遇,据题意可列方程50x+30x+30*2=240(3)若两车同时相向而行,请问B车行了多长时间后两车相距80千米?A车路程+B车路程+相距80千米=相距路程解:设B车行了x小时后两车相遇,据题意可列方程50x+30x+80=240A车路程+B车路程-相距80千米=相距路程解:设B车行了x小时后两车相遇,据题意可列方程50x+30x - 80=24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列方程解决相遇问题的教学反思
列方程解决相遇问题的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最后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会利用线段图分析简单的相遇问题,并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相遇问题。

在这节课开始回顾旧知:小青和小红同时从家里出发,相向而行。

小红每分钟走75米,小青每分钟走45米,4分钟后相遇。

她们两家相距多少米?学生通过数量关系得出两个不同的算是:(红速+青速)×相遇时间=两地距离(75+45)×4=480(米);红走的`路程+青走的路程=两地距离75×4+45×4=480(米)。

通过这道题目唤起学生的旧知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期,从而为下一环节做好准备。

因为解相遇问题学生本身理就很困难,再加上经过这么长时间,渐渐淡忘了。

所以这一环节的效果不太明显。

教材上的例十直接给出了两人同时相对而行的情境,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时,我先让学生读题充分理解题意,知道题中出现了哪些量,然后理解“相向而行”“相遇”和“同时出发”这几个相遇问题的要素。

在本节课中,画线段图分析题意,从而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

为了更好地达成这个教学目标,在充分理解题意后,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完成例题中的线段图。

然后学生利用画线段图分析题意,找等量关系式有了深刻印象,形成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

书上的例题、练一练和练习安排的题目都是
“相向而行”的相遇问题,在作业中又出现了同向而行的问题,学生解答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所以在课外又把这种类型的题目带着学生理了一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