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翻译、解析教学教材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注释和赏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①吾一日长乎尔②,毋吾以也③。
居④则曰:‘不吾知⑥也!’如或⑦知尔,则⑧何以⑨哉?”【注释】选自《论语•先进》。
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
曾皙(xī),名点,字子皙,曾参(曾子)的父亲。
冉有,名求,字子有。
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他们四个都是孔子的学生。
侍:陪侍①以:由于。
(2)一日长乎尔:比你们年长一点。
乎,于,比。
尔,你们。
③毋(wú)吾以也:即“毋以吾也”,不要因为我这样就不肯说了。
毋:不要。
以,同“已”,“止”的意思。
④居:平时说。
居,平时。
⑤则,就。
⑥不吾知:即“不知吾”。
没人了解我。
⑦或:有人。
⑧则:那么。
⑨何以:怎么办,意为“(你们)打算怎么做”。
【译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侍(孔子)坐着。
孔子说:“因为我的年纪比你们大一些,(可)不要因为我年长些就不敢讲话呀。
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子路率尔⑩而对曰:“千乘(11)之国,摄乎(12)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13),因之以饥馑(14),由也为(15)之,比及(16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17)也。
”夫子哂(18)之。
【注释】⑩率(shuài)尔:轻率地。
尔,形容词词尾。
(11千)乘(shèng)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
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12)摄乎:夹在。
乎,于。
(13)加之以师旅:即“以师旅加之”,把战争加到它头上,即“有军队来攻打它”。
师旅,军队。
(14)因之以饥馑(jǐn):即“以饥馑因之”,因,继,接着。
饥馑,荒年。
饥,缺粮。
馑,缺菜。
(15)由也为之:我去治理它。
也,句中停顿。
为,治理。
(16)比及:等到。
(17)方:规矩,指礼义。
(18)哂(shěn):微笑。
【译文】子路轻率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夹在大国之间,(外有)军队侵犯,(内有)饥荒相随,让我仲由去治理它,等到过了三年,就可以使百姓英勇善战,而且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
高中语文文言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和译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和译文原文: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知?”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晳后。
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译文: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
(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冉求,你怎么样?”(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
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
”“公西赤,你怎么样?”(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学习。
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曾点,你怎么样?”(曾点)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呀!”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曾点)说:“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及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及翻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篇,标题为后人所加。
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
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及翻译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翻译: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
(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冉有,你怎么样?”(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
子路 冉有公西华侍坐章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译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译文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孔子说:‚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认为这样就不说了。
(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冉有,你怎么样?‛(冉有)回答说:‚一个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
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
‛‚公西赤,你怎么样?‛(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学习。
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相。
‛‚曾晳,你怎么样?‛(曾晳)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呀!‛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曾晳)说:‚暮春时节(天气暖和),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
(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皙的想法呀!‛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晳最后走。
曾晳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晳)说:‚你为什么笑子路呢?‛(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理让,可他的话却一点不谦让,所以笑他。
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吗?怎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难道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吗?宗庙祭祀和诸侯会同之事,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谁能来做大事呢?‛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译文大地是万物的客舍,时间是古往今来的过客,生命短促,世事不定,如同一番梦境,得到的欢乐,能有多少呢!古人夜间执着蜡烛游玩,实在是有道理啊!况且春天用艳丽景色召唤我,大地把绚丽的文采赐予我,相聚在桃花飘香的花园中,畅叙兄弟间快乐的往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翻译)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孔子说:"不要由于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
(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子路轻率匆忙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能够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子曰)"冉求,你怎么样?"(冉求)(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能够使老百姓富足起来。
至于礼乐教化,那就只有等待君子来推行了。
"(子曰)"公西赤,你怎么样?"(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学习。
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子曰)"曾皙,你怎么样?"(曾皙)弹瑟的声音逐步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呀!"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曾皙)说:"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
(我和)几个成年人,几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回家。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点的想法呀!"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晳最后走。
曾晳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晳说:"你为什么笑仲由呢?"(孔子)说:"用礼治理国家,可他的话却一点不谦让,所以笑他。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教案(精选13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教案(精选13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篇1刘星河教学目标1、领会本文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特点。
2、体会孔子的思想。
3、掌握“如、方、作、撰、伤、与、让、乎、尔”在文中的含义。
重点难点1 、文言知识积累、学法探索。
2 、初步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张课时安排:安排3课时一、导入新课:1998年全体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了一个宣言:如果人类在21世纪还想继续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头到两千五百多年前,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吸取智慧。
孔子,春秋末期鲁国人(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
曾周游列国,晚年整理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到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二、了解《论语》《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
《论语》共20篇,492章,12700字。
《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侍坐:陪从尊长而坐,课文中指陪从孔子坐着。
三. 重点字拼音——俟,音sì 莫,音mù 甫,音fǔ 哂,音shěn 相,音xiàng 铿,音kēng 沂,音yí 喟,音kuì 雩,音yú 冠,音guàn 摄:课文注释说“夹、迫近”,二者意义差别较大,不宜并选。
亦:副词,这里有“只是”、“不过是”的意思。
毋吾以也: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毋以吾也,不要。
毋,不要。
以,认为。
这一句省略了成份,还原为“毋吾以于此而不言也。
”,不吾知也: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不知吾也”,不了解我们。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课时一一、时代背景1、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争战,杀伐不断,民不聊生...... 那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 那是一个文化启蒙,文明奠基的时代; 那是一个精神独立,思想自由的时代。
3、有一群人如炬火般照亮了那个动乱而黑暗的时代: 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的孔子;主张“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孟子; 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的老子; 主张“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庄子; 主张“治民无常,唯法为治”的韩非子 主张“兼爱、非攻、节用”的墨子二、走近作者1、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今山东曲阜)人。
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2、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
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
教学课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课型 新授学情分析 高一下学期的学生经过高一上学期的学习,在文言文阅读能力方面得到一定的提升。
为提高其文学素养、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孔子及《论语》,掌握文中有关的文言词句。
2.能力目标:学会从人物言行中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3.德育目标:以先贤为榜样,树立理想,追求目标,做一个有理想敢担当的有为青年。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有关孔子和《论语》的文化常识掌握文中重点词语及特殊的文言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难点:感受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各位弟子的治国理念,探讨其现实意义。
教学准备1、PPT2、教案、学案授课教师 凌绪婷授课时间 2023年2月16 日教 学 过 程 设 计3、关于《论语》:《论语》,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高一必修二原文译文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高一必修二原文译文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是《论语》中的一篇章节,讲述了孔子和他的四个弟子(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一起坐在一起吟诗作对的场景。
在这个过程中,孔子不仅展现了他的诗词才华,而且也教育了他的弟子们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原文如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皆欲听之。
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可使从事于礼,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可使东方之民,以服事其君,不知其仁也。
”
宰我问曰:“三子者之谁得于众人?”子曰:“亟追赶者皆丧之,而不豫知者是谓之追,必也坦坦荡荡,追得其本者则丧不得也。
”
译文如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坐在旁边,孔子说:“我的一天长得比你们多,不会比我更好。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都想听孔子说话。
孔子说:“由啊,千辆的国家可以使人民为之劳作,但不知道什么是仁。
求啊,可以做礼仪方面的工作,但不知道什么是仁。
赤啊,可以使东方的人民服从他们的国王,但不知道什么是仁。
”
宰我问道:“这三个人中谁能得到大众的支持?”孔子说:“那些
急急忙忙地追逐着别人的人会失去他们,而不预先了解的人则被称为追赶,只有坦然自若、追寻自己的根源的人才不会失去。
统编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总结 补充
志
孔子问志
子路: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鲁莽直率,好胜自诩
四子言志
冉有:可使民足
谨慎谦逊,言有分寸
公西华:愿学焉,愿为小相 委婉谦恭,善于辞令
评志之因
曾皙:暮春者,“浴”、“风”、
“咏”
从容不迫,潇洒洒脱
本文记述了孔子和他的四位弟子的一次闲 谈,四个弟子各自阐述自己的志向,孔子加以 点评。文章语言简短、凝练,具体生动的表现 了各人的志向和性格,显示了儒家礼乐治国的 思想。
半部论语治天下——宋宰相赵普
基础知识
1.字音
哂(shěn)之 饥馑(jĭn) 铿(kēng)尔 小相(xiànɡ) 比及(bì) 冠(guàn)者 沂(yí)水 舞雩(yú) 喟(kuì)然 撰(zhuàn)
一词多义
➢如 ①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如果) ②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 ③宗庙之事,如会同(或者) ➢方 ①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圆) ②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指是非准则) ③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计算面积的单位)
著作简介
“论”,编纂;“语”,语言。“论语”就是语言 的编纂。语录体散文集,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 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 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 作。
共20篇,言简意丰,在记言同时,传达了人物 的神情态度,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宋儒把《论 语》《大学》《中庸》《孟子》全称为“四书”。
重点词:★率尔:轻遽而不加考虑的样子。尔,助词,表状态,常放在形容词或
拟声词之后,相当于“然”。★摄:夹处。 乎:相当于“于”,可译为“在”。 ★加:加于,加到……上。★师旅:侵略的军队。 因:接着。★饥馑:这里 泛指饥荒。饥,五谷不熟;馑,蔬菜不熟。★为:治理。 比及:等到。方: 合乎礼仪的行事准则。哂:微笑。
人教版新教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重点字词解释及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重点字词解释及翻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侍坐:在尊长近旁陪坐。
)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人在孔子近旁陪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以”,同“已”,是“止”的意思。
居:平日、平时。
不吾知:宾语前置句,即“不知吾”,不了解我。
知,了解。
如:如果,假如。
或:有人。
则:那么。
何以:怎么做。
)译:孔子说:“(你们)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说话了。
(你们)平日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请你们从政),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率尔:急遽而不加考虑的样子。
因:接续。
“饥馑”泛指饥荒。
为之:治理这个国家。
比及:等到。
)译:子路急遽而不加考虑地回答:“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夹在(几个)大国的中间,有(别国)军队来攻打它,接下来(国内)又有饥荒;我来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后,就可以使(人人)都有勇气,而且懂得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
”夫子哂之。
(哂:微笑。
)译: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求!尔何如?”译: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呢?”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方:方圆,纵横。
如:或者。
俟:等待。
)译:(冉求)回答:“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让我去治理它,等到三年后,我就可以使人民富足。
至于礼乐教化,(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那就得等待君子(来推行了)。
”“赤!尔何如?”译:(孔子又问:)“公西赤,你怎么样?”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非:不敢。
能:胜任、能做到。
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
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译:(公西赤)答道:“不敢说我能胜任,但是愿意在这方面学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_优秀教案备课讲稿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目标】一. 让学生初步了解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礼乐治国”的政治主张;二. 学习通过人物对话,表现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反映其思想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三. 学习并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四弟子述志【教学难点】孔子为何“哂由”“与点”?【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孔子孔子,大哉孔子!孔子以前,既无孔子;孔子之后,更无孔子。
孔子孔子,大哉孔子!”—米芾 导入。
1988 年, 世界部分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宣言》中指出:“人类要在21 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 2500 年以前,从孔子那 里寻找智慧。
”播放“奥运开幕式论语片段”他的一些教育思想至今仍然实用。
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的哪些教育 思想?(鼓励几个学生自由发言)。
明确: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温故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
孔子,春秋末期鲁国人(前 551 年---前 479 年),名丘 ,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思想核 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
曾周游列国,晚年整理了“六经”(《诗》、《书》、 《礼》、《乐》、《易》、,《春秋》)。
到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论语》 是语录体散文,是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记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2.了解《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 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 《孟子》全称为“四书”。
《论语》共 20 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 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 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侍坐章》原文译文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也就是各人讲自己的志向而已。”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曾皙说:“暮春三月,已经穿上了春天的衣服,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去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皙的想法的。”
三子者出,曾皙后。
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的都出去了,曾皙后走。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他问孔子说:“他们三人的话怎么样?”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孔子说:“也就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曾皙说:“夫子为什么要笑仲由呢?”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礼让,可是他说话一点也不谦让,所以我笑他。”曾皙又问:“那么是不是冉求讲的不是治理国家呢?”孔子说:“哪里见得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曾皙又问:”公西赤讲的不是治理国家吗?”孔子说:“宗庙祭祀和诸侯会盟,这不是诸侯的事又是什么?像赤这样的人如果只能做一个小相,那谁又能做大相呢?”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公西赤答道:“我不敢说能做到,而是愿意学习。在宗庙祭祀的活动中,或者在同别国的盟会中,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点,尔何如?”
孔子又问:“曾点,你怎么样呢?”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乎三子者之撰。”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精编版精讲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侍奉,本指侍立于尊者之旁。
侍坐:此处指执弟子之礼,侍奉老师而坐)。
【译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子曰:“以(因为)吾一日长(年长)乎(相当于“于”:比)尔,毋吾以也(宾语前置句。
“毋”:不)。
居(闲居,指平日在家的时候)则(就)曰:‘不吾知(了解)也(宾语前置句)。
’如(如果)或(有的人)知尔,则何以【用什么(去实现自己的抱负)。
以,动词,用】哉?”【译文: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些,人家不用我了。
你们经常说:‘人家不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子路(仲由的字,又字季路。
孔门七十二贤之一)率尔(不假思索的样子)而对(对答,回答)曰:“千乘(兵车。
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一乘)之国,摄(夹)乎(“于”:在)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
加,加在上面。
师旅,军队,此特指侵略的军队】,因之以饥馑【接连下来(国内)又有饥荒。
因,动词,接着。
饥馑,指灾荒,荒年。
表示“荒年”常用的文言词:俭、歉、灾、荒、凶、饥、馑)】;由也为(治理)之,比及(等到)三年,可使有勇,且(而且)知(懂得)方(做人的道理)也。
”【译文: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常受外国军队的侵犯,加上内部又有饥荒,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的功夫,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夫子哂(微笑,这里略带讥讽)之。
【译文: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求(冉求,字子有,统称“冉有”。
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尔何如(如何)?”【译文:“冉有,你怎么样?”】对曰:“方(见方,纵横)六七十,如(连词,表选择,或者)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使……富足)民。
如(连词,表提起另一话题,作“至于”讲)其礼乐,以(把,后边省宾语“之”)俟(等待)君子。
”【译文:冉有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高一必修二原文译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翻译: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
(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冉有,你怎么样?”(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
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
”“公西华,你怎么样?”(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什么,但愿意学习做这些。
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戴好礼服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原文:子路、曾皙(xī),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zhǎng)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shèng)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bì)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shěn)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bì)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kēng)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mù)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风乎舞雩(yú),咏而归。
”夫子喟(kuì)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注释:1、侍:侍奉,本指侍立于尊者之旁。
2、侍坐:此处指执弟子之礼,侍奉老师而坐。
3、以吾一日长乎尔:以,因为;长,年长。
4、毋吾以也:吾,作“以”的宾语,在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以,动词,用。
5、居则曰:居,闲居,指平日在家的时候。
则,就。
6、如或:如果有人。
如:假如。
或:无定代词,有人。
7、则:连词,那么,就。
8、何以:用什么(去实现自己的抱负)。
以,动词,用。
9、率尔:不假思索的样子。
10、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
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
11、乘:兵车。
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一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及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及翻译758_448018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及翻译原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译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人在孔子近旁陪坐。
原文: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译文:孔子说:“由于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由于我年长就不敢说话了。
你们平日说:‘不了解我!’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打算怎么做呢?”原文: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译文:子路急遽而不加考虑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中等诸侯国,夹在几个大国之间,加上有军队来攻打它,接下来又有饥荒;假如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后,就可以使人有保卫国家的士气,而且还懂得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
”原文:“赤,尔何如?”译文:孔子对着他微微一笑。
原文: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sì)君子。
”译文:冉有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假如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后,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
至于礼乐教化,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那就得等待君子来推行了。
"原文:“冉有,你怎么样?”译文:“公西华,你怎么样?”原文: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译文: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我能胜任,但愿意在这方面学习。
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相。
”原文:“点,尔何如?”译文:“曾皙,你怎么样?”原文: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译文:曾皙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站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
"原文: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译文: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也不过是各自说自己的志向罢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逐字逐句翻译祥解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因为)吾一日长乎.(比)尔,毋吾以.(因为)也。
居.(在平时)则曰:‘不吾知也!’如或.(有的人)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轻率急忙的样子)而对曰:“千乘.(shèng,一车四马)之国,摄.(夹)乎.(在)大国之间,加.(加于)之以师旅..(军队),因.(继续)之以饥馑;由也为.(治理)之,比及..(等到)三年,可使有勇.(勇气,形作名),且.(而且)知方.(义,道理)也。
”夫子哂.(shěn,微笑)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方圆)六七十,如.(或者)五六十,求也为.(治理)之,比及三年,可使足.(使……富)民。
如其..(至于)礼乐,以俟.(等待)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之,指国家大事)。
宗庙之事,如.(或者)会.(诸侯会盟)同.(诸侯共同朝见天子),端.(穿着礼服,名作动)章甫..(戴着礼帽,名作动),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弹奏,名词作动词)瑟希.(同稀),铿.(kēng)尔(助词),舍瑟而作.(站起来),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zhuàn陈述)。
”子曰:“何伤.(妨害)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同暮)春者,春服既.(已经)成.(稳定,这里指穿上身了),冠者..(成年男子)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在)沂.(yí,沂水),风.(吹风,乘凉,名作动)乎舞雩..(yú),咏.(唱歌)而归。
”夫子喟然..(kuì,叹息的样子)叹曰:“吾与.(赞同)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走在后面,名作动)。
曾皙曰:“夫.(那)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罢了)!”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谦让),是故哂之。
唯.(句首助词)求则非邦.(国家)也与.(同欤,语气助词)?安见..(怎么见得)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小相,形作名),孰.(谁)能为之大.(大相,形作名)?”文言现象整理:一、通假字1、鼓瑟希,铿尔:希,通“稀”,稀疏2、莫春者,春服既成:莫,通“暮”,暮春,阴历三月3、唯求则非邦也与:与,通“欤”,语气词二、活用现象1、端章甫:端,名作动,穿礼服;章甫,名作动,戴礼帽2、鼓瑟希,铿尔:鼓,名作动,弹奏3、风乎舞雩:风,名作动,吹风4、三子者出,曾晳后:后,名作动,落后5、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大,形作名,大相,小相6、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勇,形作名7、异乎三子者之撰:撰,动作名,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意思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意思答案: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出自先秦佚名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侍坐:此处指执弟子之礼,侍奉老师而坐。
侍:侍奉,本指侍立于尊者之旁。
原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
(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冉有,你怎么样?”(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
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
”“公西华,你怎么样?”(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什么,但愿意学习做这些。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全文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全文翻译
孔子的弟子子路,曾经和皙冉有和公西华一起坐在一起。
孔子的弟子子路,曾和皙冉有及公西华一同坐在一起。
公西华是一个有志向和才能的年轻人,他被称为“宾客”。
他有幸成为政府官员,但是他并不满足于官位,而是希望自己的才华和德行能够被人们所认可。
他与孔子交往,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学问和指导。
子路和皙冉有则是孔子的另外两个弟子,他们同样也非常聪明,但是他们的性格却略有不同。
子路性格较为坚毅,不易轻意放弃,而皙冉有则更为灵活多变,比较擅长应对各种各样的情况和人际关系。
这三个年轻人和孔子的交往,对他们日后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教学课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教学课例一、教学内容在本节课中,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为文本,探讨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弟子的治国理念。
通过分析四名弟子的言行,了解孔子对于教育、为政和人生观的看法。
同时,落实文言基础知识,帮助学生读懂篇章大意。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根据语境推断词句意思的能力。
2.掌握文中重点词语及特殊的文言句式,能够较准确地翻译全文。
3.探讨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弟子的治国理念,引导学生从文中体会学习孔子及其弟子的处世之道,树立正确、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领会孔子及弟子的思想在当今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三、课例描述课程导入: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论语》吗?你们对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有什么印象吗?引起学生关注。
阅读理解: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并突破重点处的解析,促进学生全面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现在我们来一起阅读这段课文,我会跟大家一起解释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然后,讨论这些信息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孔子和四子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各自的志向。
在阅读过程中,如果有任何问题,请随时举手提问。
师生互动示例:教师:孔子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学生: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希望他的学生能够在道德修养上不断进步,不要停滞不前。
教师:子路对孔子说他的志向是什么?孔子对子路的回答满意吗?学生:孔子哂笑了子路的回答,表示他不满意子路的志向。
教师:孔子对曾皙和其他三个弟子的评价是什么?……深入探究:教师:同学们,从孔子对四名弟子的评价中,你觉得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在师生共同解读中,学生可以意识到孔子是一个既热情又严格的老师,他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弟子,鼓励他们坦率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他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对每个弟子的性格和才能进行了准确的评价,并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
孔子不倚老卖老,不居高临下,而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鼓励弟子大胆直言,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指出弟子的不足之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翻译、解
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先秦:佚名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
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译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孔子说:“你们不要因我的年纪比你们长而不敢说话。
你们经常说:‘人家不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
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常受外国军队的侵犯,加上内部又有饥荒,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的功夫,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冉有,你怎么样?”
冉有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
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得另请高明了。
”
“公西华,你怎么样?”
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什么,愿意学习罢了。
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戴好礼服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
“曾皙,你怎么样?”
曾皙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站起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
”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
”
曾皙说:“暮春时节,穿着春衫。
和几个成年人、几个孩童到沂水里游泳,在舞雩台上吹风,唱着歌回家。
”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皙的想法呀!”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最后走。
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
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究礼让,可是他说话却一点也不谦让,所以我笑他。
难道冉有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吗?哪里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呢?公西华所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讲的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做个小小的赞礼人,那谁能去做大的赞礼人呢?”
注释
侍:侍奉,本指侍立于尊者之旁。
侍坐:此处指执弟子之礼,侍奉老师而坐。
以吾一日长乎尔:以,因为;长,年长。
毋吾以也:吾,作“以”的宾语,在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以,动词,用。
居则曰:居,闲居,指平日在家的时候。
则,就。
如或:如果有人。
如:假如。
或:无定代词,有人。
则:连词,那么,就。
何以:用什么(去实现自己的抱负)。
以,动词,用。
率尔:不假思索的样子。
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
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
乘:兵车。
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一乘。
摄乎大国之间:摄,夹。
乎:于,在。
加之以师旅: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
加,加在上面。
师旅,军队,此特指侵略的军队。
因之以饥馑:接连下来(国内)又有饥荒。
因,动词,接着。
饥馑,饥荒。
比及:等到。
且:连词,并且。
方:道,义方指是非准则。
哂:微笑,这里略带讥讽。
方:见方,纵横。
如:连词,表选择,或者;
足:使……富足。
如:连词,表提起另一话题,作“至于”讲。
其:那。
以:把。
后边省宾语“之”。
俟:等待。
能:动词,能做到。
焉:这里作指示代词兼语气词,指代下文“小相”这种工作。
如:连词,或者。
会:诸侯之间的盟会。
同:诸侯共同朝见天子。
端:古代的一种礼服。
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
这里都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愿:愿意;
相:在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和司仪的人。
焉:兼词,于是,在这些场合里。
鼓:弹。
瑟:古乐器。
希:同“稀”,稀疏,这里指鼓瑟的声音已接近尾声。
舍:放下。
作:立起来,站起身;
撰:才具,才能。
伤:妨害。
乎:语气词,呢。
莫春者,春服既成:莫春:指农历三月。
莫,通“暮”。
既:副词,已经。
冠:古时男子二十岁为成年,束发加冠;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几个成人,几个孩子。
五六,六七,都是虚数。
喟然:叹息的样子。
与:赞成。
后:动词,后出
夫子何哂由也:何,为什么。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要用礼来治理国家,可他说话却不知道谦虚。
以:介词。
靠,用。
让:礼让,谦逊。
唯求则非邦也与:唯,难道。
邦:国家,这是指国家大事。
与,同“欤”,疑问语气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