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
通过投资医疗保健形成健康资本
3.流动资本
劳动力的流动可以调节地区之间的供求平衡,使劳动力达到均衡配置,有利于经济的增长
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地区,存在人力资源的浪费;相反,在劳动力供不应求的地区,其他生产要素会由于劳动力的短缺而难以发挥应有的效益,影响经济总量的增长
2.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大于物力资本投资的作用
舒尔茨等人认为,物力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都是生产性投资,是经济增长必不可少的推动力,但是,与物力投资相比,人力投资更加重要
因为如果没有对人力投资,物力投资再多也无济于事
特别是在现代化的生产中,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往往大于物力资本投资的作用
教育应当培养出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人才,它不仅应从总量上满足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需求,而且要培养高质量的人才,能适应多变的环境,满足国民经济对各种技术水平、各种类型劳动力和专业人才的需求
为了达到创立有效教育体系的目的,各国政府普遍对教育投资标准、教育管理框架和政府与学校的关系作出调整
此类人力政策成为20世纪80年代后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内容,没有有效的教育体系,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就难以实现
这种投资策略也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6)发展中国家应把普及初等教育放在优先位置
英才教育投资的巨大收益,表现在它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初等教育的巨大收益,则表现为初等教育本身较高的社会收益率
所以,在发展中国家,应把初等教育投资放在头等重要的地位
下表列出几类教育社会收益的估算值,由此可以看出初等教育的巨大社会收益
从此,世界大多数国家在制定本国发展计划和战略时,都把人力政策作为重要组成部分
随后,人力资本投入占GNP的比例,人力资本投入增长速度与GNP增长速度的关系,成为人力政策中分别反映教育投入动态和静态情况的两个指标
舒尔茨的农村人力资本理论述评
《舒尔茨的农村人力资本理论述评》摘要:当然,舒尔茨没有忘记,对农民和农业经济来说,教育要成为一种生产性投资,必须要与农业经济相结合,从中可以看到,其理论对于农业经济增长、农村发展、农村教育改善的现实意义是明显的,农村教育当然也不能背离这一大趋势,尤其对农民的教育,切不可一轰而起,一轰而散,保持政策、措施和教育活动的连续性非常重要西奥多·W·舒尔茨(Theodore.W.Schultz,1902-)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1979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他是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人和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20世纪60年代,他将人力资本理论与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发展问题结合起来,提出了以科学技术、人力资本为核心内容的农业教育经济思想,其人力资本理论对发展中国家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教育的发展,极具现实意义。
一、人力资本在农村发展中的重大作用舒尔茨通过比较日本和印度农村的情况,说明了人力资本的巨大作用。
他说:“日本和印度的农业生产的巨大差距并不是土地是否适合于耕作的问题。
在这一点上,印度情况要好得多。
印度也不吝啬对灌溉设施的投资。
在考虑到所有因素之后,事实是,日本耕作者在把有用的知识运用于生产方面的技能比印度的耕作者高得多。
”[1]108也就是说,日本农业耕作者的受教育程度要高于印度,而这正是造成日本农业在土地等生产要素不十分有利的情况下,发展情况仍优于印度的原因。
这一发现使舒尔茨坚信,经济增长的源泉主要不是取决于自然资源的差别,也不取决于同样形式的物质资本存量的作用,同样不取决于大多数劳动者蛮力(brute force)的增加,甚至不取决于这所有因素结合在一起的力量。
“它主要决定于知识的进步和把这些知识运用于生产比从前质量更好的物质资本形式,决定于人们在他们经济努力中有用能力的巨大增进。
[1]108而知识的进步以及把知识运用于生产的有用能力的增加,无疑都要靠教育和培训。
因为人的才能不会在压抑的环境以及不充分的培养的情况下就会自我表现出来。
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原理一、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一、人的知识和技能被认定为资本的一种形态,称之为人力资本。
舒尔茨首次提出人力资本的概念。
⏹舒尔茨提出了广义资本的概念,资本有两种形式,即一种是体现在产品上的物质资本,⏹另一种是人力资本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
⏹二、人力资本存量,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的增长起着重要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教育投资应以市场供求关系为依据,以人力价格的浮动为衡量符号。
⏹四、创建了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计算方法,并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投资的标准,即人力资本的未来收益,包括个人的预期收益和社会的预期收益,要大于它的成本,即大于对人力资本的投资。
二、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第一,人力资本即是教育投资。
⏹第二,提出了人力资本投资收入效应理论。
经济人假设:X理论与科学管理⏹1。
经济人:西方管理思想初期的一种人性假设: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人要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人由于经济诱因而引发工作动机,因而人在组织中是被动地受组织操纵、激发和控制。
⏹2。
X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麦格雷戈在《企业的人性面》提出了经济人假设之上的X理论其内容:天生懒,讨厌工作;无进取心;自我中心;少理性;不自律,易受他人影响管理措施:经济收买,奖惩严厉,权力控制;管理的重点是工作任务;严格工作规范、制度;企业目标取决于管理对员工的控制。
行为科学理论的人性假设——社会人✷“社会人”人性假设的基本观点:1。
人不只为经济利益而存在2。
人最重视工作中与人友好相处,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调动人积极性的决定因素3。
管理者的领导方式与领导作风对激励有着重要的影响✷管理措施——关心、体贴员工,满足员工对交往、归属、尊重等社会需求;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提高领导者的素质y理论的人性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1.人是勤奋的,只要环境适合人是愿意工作的⏹2.需求增次不断提高,力求最大限度利用自己的才华与资源去实现自己的报复⏹3.人具有可以开发的巨大潜力⏹4.一般人愿意主动承担责任⏹5.人在工作中有自我控制和指导能力管理要求:尽量使工作富有意义和挑战性,让人在工作中得到满足与自尊;管理者的主要职责是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人自我激励,使个人需求与组织目标自然和和谐地统一。
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HCM – Human Capital Management)理论最早起源于经济学研究。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创立人力资本理论,开辟了关于人类生产能力的崭新思路。
该理论认为物质资本指物质产品上的资本,包括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土地、货币和其他有价证券等;而人力资本则是体现在人身上的资本,即对生产者进行教育、职业培训等支出及其在接受教育时的机会成本等的总和,表现为蕴含于人身上的各种生产知识、劳动与管理技能以及健康素质的存量总和。
概述人力资本管理不是一个全新的系统,而是建立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之上,综合了“人”的管理与经济学的“资本投资回报”两大分析维度,将企业中的人作为资本来进行投资与管理,并根据不断变化的人力资本市场情况和投资收益率等信息,及时调整管理措施,从而获得长期的价值回报。
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是人力资本管理的技术基础。
人力资本管理正是通过整合人力资源管理的各种手段,而获得更高水平的价值实现。
人力资本管理注重投资与回报之间的互动关系,并结合市场分析制定投资计划,因而相对来说更为理性,对市场变化更为敏感,侧重点和衡量尺度更为明确,还可结合经济学分析模型进行更长远的预测,前瞻性地采取行动。
具体定义根据定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人力资本管理,即:1.对人力资源外在要素--量的管理。
对人力资源进行量的管理,就是根据人力和物力及其变化,对人力进行恰当的培训、组织和协调,使二者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和有机的结合,使人和物都充分发挥出最佳效应。
|2.对人力资源内在要素--质的管理。
主要是指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包括对个体和群体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的协调、控制和管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达到组织目标。
编辑本段功能现代企业管理现代企业对人力资本管理体系的客观要求,产生于企业对人力资本管理者工作职能的规定。
一般说来,人力资本管理者有4大功能:(1)直线功能,即直接指挥别人做事和暗示别人该做什么事;(2)协调与控制功能,即确保企业人事目标、人事政策、人事程序的贯彻执行;(3)职能(服务)功能,即要完成一般人事工作者最基本的工作任务,包括招聘、培训、评价、建议、晋升和离(退)职等工作,处理劳资关系;(4)创新功能,即为直线管理人员“提供最新发展趋势以及解决问题的最新方法方面的信息”。
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
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
1、主要观点:
(1)总体资本可以分为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2)人力资本的形成主要依靠教育,教育可以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进而使人从可能劳动力变为现实劳动力,从低级劳动力变为高级劳动力,因此教育既是一种消费,也是一种潜在的投资;
(3)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的收益大于物力资本的收益,舒尔茨推算出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
2、基本评价:
人力资本理论突破了传统理论中的资本只有物质资本的束缚,提出了人力资本,把人的能力与物质资本等同,但是忽视了劳动力市场中的其他筛选标准。
此外,在人力资本理论的作用下,导致了学历膨胀,人们热衷于追求高学历,希望通过教育水平的提升进而提升经济发展,但忽视了经济增长是受多因素变量制约的,教育仅是众多因素之一,也绝非决定性因素。
实践证明,许多国家投资教育也并没有像该理论所欲言的那样带来丰厚利润。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名词解释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名词解释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是1960年由美国企业家舒尔茨提出的一种经济学理论,其目的是研究国家经济发展与投资于人力资本之间的关系。
舒尔茨将“人力资本”定义为指企业中的熟练技术人员、智力劳动者和经过良好职业培训的熟练工人。
他认为,这些人才在企业中可以实现产出的最大化,因而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舒尔茨认为,经济发展取决于投资于人力资本上,这种投资可以在三个不同层面上进行:短期投资、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
根据这种理论,国家可以通过投资于社会利益和科技进步等领域,实现更大的经济增长。
短期投资指的是投资于熟练技术人员、智力劳动者和经过良好职业培训的熟练工人。
这种投资可以帮助企业迅速提高产出,并实现短期经济增长。
中期投资指的是投资于教育、培训和其他专业技能的发展。
这种投资会使企业的人力资本不断地得到提高,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长期投资指的是投资于社会利益和新技术开发,这种投资可以帮助企业长期发展,实现长期经济增长。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显示,投资于人力资本是国家实现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舒尔茨看来,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取决于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因此,为了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应该把投资更多的精力放在投资于人力资本上。
舒尔茨的理论受到全球学者的广泛注意。
他们认为,人力资本是影响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应该加以重视和投入更多资源。
在实践中,各国政府纷纷采取了有效的政策,投资于教育、培训和新技术开发等人力资本培养上,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加快经济增长。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为当今探寻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了良好的建议和借鉴,这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经过60多年的发展,“人力资本理论”已经成为一种受到广泛认可的经济发展理念,为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建议。
总之,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为推动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发和借鉴,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未来,经济学家们应该在此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世界各国的分析与研究,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路径,为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人力资本理论
表3.1公共教育开支占GNP的%
1965 1970 1980 1985 1990 1994 世界各国 4.9 5.3 5.6 5.6 5.0 5.2 发达国家 5.1 5.6 6.1 6.0 5.0 5.4 发展中国家 3.0 3.3 3.7 3.9 4.1 4.2 资料来源:UNESCO统计年鉴(1978~1979;1985;1991;1993;1996)
2.健康资本
医疗保健能提高劳动者的身体素质,减少疾病、死亡,增强或延长劳动者的工作能力和精力。因此,医疗保健也是人力资源形成的重要途径。通过投资医疗保健形成健康资本。
3.流动资本
劳动力的流动可以调节地区之间的供求平衡,使劳动力达到均衡配置,有利于经济的增长。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地区,存在人力资源的浪费;相反,在劳动力供不应求的地区,其他生产要素会由于劳动力的短缺而难以发挥应有的效益,影响经济总量的增长。所以,劳动力的流动会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这也是对人力的投资。通过劳动力流动形成流动资本。
第二节 人力资本理论评析
人力资本理论具有两重性,它适应现代经济和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而诞生。因而,包含有许多合理的成分,但是,由于它的直接理论渊源是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是为垄断资本的利益服务的,因而又具有非科学的一面。
一、人力资本理论的积极意义
从马克思的劳动力——资本理论审视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
从马 克思的 劳动力 ——资本 理论 审 视舒尔 茨的 人力 资本理论
摘要 : 文章立足马克思 劳动力— — 资本理论 , 对舒 尔茨的人 力资本理论进行 全面比较 、 客观 评价 , 不是一味
的褒扬 , 也不是一味反 对 , 充分肯定其进 步之 处 , 批判其庸俗之 处 。认 为舒 尔茨的人 力资本理论与马 克思的劳
念 中所 包含的悖论关系 。
第二 , 人 力资本可 以纳入 劳动价值论 的范畴。杨
敬 宇、 徐 创凤 认为人力资本概念是 马克思劳动力概 念
囡 J O U R N A 1 O F T H E C H E N G D U M U N I C I P A L P A R T Y C O L L E G E O F C . P . C
资产 阶级 庸俗 观 点{ 2 1 1 。吴宣 恭深入 详 细剖 析 了“ 人
力” 不 能成为 “ 资本 ” 的内在逻辑 , 以及 “ 人力 资本 ” 概
人的劳 动能 力和 素质 。因此 , 不难看 出 , 劳 动 力和人 力资本 既有形式一致性 , 又有差异性。其一致性表现 在: 第一 , 两 者都是 以人为载体 。不 管是劳动 力还是 “ 人 力资本 ” 中的人 力 , 必须 先有人 的存在 , 然 后才有 人 的能力的存在。第二 , 两者的价值都包含了教育 、 培 训I 的 费 用或投 资 。第三 , 两 者都 是创 造新价 值 的源 泉 。无论是 马克思 的劳动价值 论还是 西方经 济学家 的资本或要 素价值论 , 劳动力和 人力资本都是价值创 造和价值增值 的源泉。第四 , 两 者的所 有权都归劳动 者 自身所有。 其异质性 主要表 现在 : 第~ , 马克 思理论 中的劳 动是具有二重性 的 : 具体 劳动和抽 象劳动。具体 劳动 是劳动的 自然属性 , 体现着人与 自然的关 系。具体 劳 动 同物质要素相结合 , 创造使 用价值 。抽象劳动形成 价值 , 体 现劳 动的社会属性 , 反 映 了商 品生产者之 间 的社会关系 。同时 , 马克思理论 中的劳动还具 有劳动 的异质性 , 有简单劳动和 复杂劳 动之分 。而舒 尔茨 的
第三章 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源管理PPT课件
对人力资源要素作用进行计量分析的是美 国经济学家爱德华·丹尼森(Edward F.Denison)。丹尼森在人力资本经济分 析方面的主要贡献是,对用传统经济分析
方法估算劳动和资本对国民收入增长所起
的作用时,所产生的大量未被认识的,不 能由劳动和资本投入解释的余数(residue), 做出了令人折服的定量分析和解释。
第三章 人力资本投资
第一节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
一、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
1、舒尔茨其人其事
西奥多·舒尔茨是美国芝加哥大 学教授。他在一系列研究人力资本 的著作和论文中,较为全面地论述 了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与 经济增长的关系、教育的作用、人 才的有效配置以及人力资源迁徙、 劳动者的健康等问题。
除了以上三项主要区别外,还存在一些更为具 体的差异,如教育投资形成的人力资本比大多 数物质资本更为耐用。中学和大学教育可以使 人受益大半辈子,而在此期间,受益者可能有 30年或更长的时间从事生产劳动。与此相比, 大多数物质资本却只有较短的经济寿命。此外, 教育可以不断积累,这一效应使得教育具有较 长的使用期限,这还意味着在总投资相同的情 况下,人力资本的增量要比物质资本的增量大, 从长期看,投资于人力资本比投资于物质资本 更为有利。
3.人力资本投资行为与消费行为很难区别。 一些消费活动本身具有提高生产能力和工作效 率的作用,也可以被视为人力资本投资。教育、 迁移等活动都可能是出于提高消费者效用和满 足社会文化需要的目的而进行的。区分人力资 本投资中的消费行为与投资行为,对于计算其 投资成本和收益率的影响是巨大的。与物质资 本投资行为不同,人力资本投资行为与消费行 为的区分存在很大的主观随意性。
经常用到以下几个与成本相关 的概念
社会成本和私人成本 社会成本是指社会承担投资 支出而私人受益的成本,私人成本是指投资者直接 承担的人力资本成本。例如,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大 部分支出为社会承担,而私人只承担部分成本。
西奥多.舒尔茨和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资料
舒尔茨和他的人力资本理论首先提出人力资本理论并对经济发展动力做出全新解释的是舒尔茨。
他在长期的农业经济研究中发现,促使美国农业产量迅速增长的重要原因已不是土地、劳力或资本存量的增加,而是人的技能与知识的提高。
同时,他发现工人工资大幅度增长中有一部分尚未得到解释。
他将这一部分归功于人力投资的结果。
于是,舒尔茨在1960年提出人力资本学说,其中心论点就是,人力资源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远比物质资本的增加重要得多。
所谓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指的是劳动者投入到企业中的知识、技术、创新概念和管理方法的一种资源总称。
它的最主要特点是人力资源天然属于个人,可以交易。
而企业,就是财务资本和人力资本的一种契约关系。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人力因素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因此,一些经济学家不再满足于把劳动力看做是一种被动的、只能为资本所雇佣的要素,而是提出了劳动同样是资本的看法。
其一,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超过物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
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是有相互关系的,认为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的相对投资量,主要是由收益率决定的。
收益率高说明投资量不足,需要追加投资;收益率低,说明投资量过多,需要相对减少投资量。
当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二者间投资收益率相等时,就是二者之间的最佳投资比例。
在二者还没有处于最佳状态时,就必须追加投资量不足的方面。
当前相对于物力投资来说,人力资本投资量不足,必须增加人力资本投资。
其二,人力资本在各个生产要素之间发挥着相互替代和补充作用。
舒尔茨认为,现代经济发展已经不能单纯依靠自然资源和人的体力劳动,生产中必须提高体力劳动者的智力水平,增加脑力劳动者的成分,以此来代替原有的生产要素。
因此,由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会更多地代替其他生产要素。
例如,在农业生产中,对农民的教育和农业科学研究、推广、应用,可以代替部分土地的作用,促进经济的增长。
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与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
福建日报/2011年/8月/30日/第013版求是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与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许经勇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如何改变发展中国家农村经济落后面貌,这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刘易斯和舒尔茨共同关注的问题。
但是,两人给出的方案却相差很大,值得我们深思。
1954年,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阿瑟・刘易斯在《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一文中,提出著名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根据二元经济结构理论设计的模型,农业部门与非农业部门的二元就业结构,是与农业部门与非农业部门的二元生产结构的变化相一致的,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工业部门的产值和利润会相对上升,所需要的劳动力会越来越多,而农业部门的产值和利润会相对下降,所需要的劳动力会越来越少。
根据刘易斯创立的要素配置模型,由于在农业部门存在着过剩的或者近乎无限供给的劳动力,实际生产率很低,甚至为零,此时,只要工业部门能够提供稍大于维持农村人口最低生活水平的既定工资,农业部门就会将大量劳动力转移到工业部门,为工业部门的扩张提供无限供给的劳动力。
而农业劳动力大规模地向工业部门转移,就会有效抑制工业部门劳动力价格上涨,促进工业资本积累。
而随着工业资本积累又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进一步吸纳和有效利用从农业部门转移过来的近乎无限供给的劳动力。
与其相对应,在农业部门,由于过剩劳动力减少,而产量没有减少甚至还可能增加,农业劳动的绝对生产率和相对生产率就会提高,农业劳动的效益和报酬也会跟着提高,农业劳动与非农业劳动的比较利益就会趋于平衡,劳动力在农业部门与非农业部门的转移就会逐渐减缓下来,直至相对稳定下来。
这就是所谓的“刘易斯拐点”。
“刘易斯拐点”可以概括为劳动力供给过剩变为劳动力供给短缺的转折点,即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逐步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逐渐减少,直至枯竭。
其理论逻辑是,经济发展过程是现代工业部门的扩张过程。
这一扩张过程一直持续到把沉淀在传统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全部转移完毕,直至出现一个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为止。
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
舒尔茨对1929-1957年美国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 关系作了定量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各级教育投 资的平均收益率为17%;教育投资增长的收益占 劳动收入增长的比重为70%;教育投资增长的收 益占国民收入增长的比重为33%。与其他类型的 投资相比,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很高. 可见,人力资本作为经济增长的一个独立的源泉, 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人力资本的收益递 增性,就解释了经济增长的原因。
4.舒尔茨人力资本论的现实意义 舒尔茨得出人力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 原因的结论,这对整个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 深刻的影响,解开了战后日本、德国乃至西方国家 经济迅速发展之谜。 (1)对德国、日本经济复苏的奇迹解释:他认 为,两国战后之所以出现经济复兴的奇迹,最主要 就是因为人力资本的原因。战争虽然破坏了这两国 的物质资本,但并未破坏其充裕的人力资本;再加 上这两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重视教育的现代国策为 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这使两国的 经济发展得以建立在高技术水平和高效益基础上。
随资本存量的增加,促使社会或政府建立健全相 关的法律法规,促使人口质量的提高,以及其他 “有利于人力因素的权利”。(工伤,医疗,保 险,教育服务,就业公平合理)
3、经济增长的人力资本模型 舒尔茨(1961)将技术进步中的“人力资本” (Human Capital)因素突出出来,体现在人身上的 技能和生产知识的存量,即是人力资本,它是通过 对人的教育、培训、保健等方面的投资形成的,并 由此提出关于经济增长的人力资本模型: Y=F(K,AL,H) 其中,K表示资本,L表示未经过教育的简单劳动力, H表示人力资本,A为常数。
经济增长的原因
亚当·斯密:经济增长主要表现在社会财富或者 国民财富的增长上,财富增长的来源取决于两 个条件:一是专业分工促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因为分工越细人们劳动效率越高。二是劳动者 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 李嘉图:指出机器和自然物不能创造价值,只有 人的劳动才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穆勒:从传统经济增长与资源配置的生产性取向 出发,指出教育支出将会带来更大的国民财富。
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
资本同质性:将资本的概念理解为实物形态,认 为劳动力是“无资本”的,在质量方面是同质性 的,无差异的,仅仅是由于劳动力的数量来影响 经济增长。
舒尔茨批判了上述观点,认为资本句有异质性, 他引入了总括的资本概念,将资本按其形成分为 自然资源,可在生产的物质形式和人力资本。
(二)批判传统价值观念阻碍人们正视人力资本 问题的种种说教,认为人们通过向自己投资形成 特定的人力资本,正是自由人可以得以增进其福 利的一条正途。
传统的价值观:将人贬低为一种纯粹的物质,是 类似财产的某种东西。
舒尔茨认为:“土地本身并不是使人贫困的主要 因素,而人的能力和素质却是决定贫富的关键。 旨在提高人口质量的投资能够极大地促进经济繁 荣和增加穷人福利。”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概述
1、人力资本的概念
所谓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指的是劳动者 投入到企业中的知识、技术、创新概念和管理方法 的一种资源总称(1959《人力投资——一个经济观 点》)。
主要特点:人力资本天然属于个人,可以交易。 而企业,就是财务资本和人力资本的一种契约关系。
2、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的内容
4.既然人力是一种资本,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对 其投资必然会有收益。
(四)将人力资本分为五类,并对各项资本的形 成特别是教育资本的构成,计量方法和问题等进 行大量的理论和经济研究的实证考察。
舒尔茨将人力资本投资集中在一下五个方面:⑴ 医疗和保健。⑵在职培训。⑶正规教育。⑷不是 有企业组织的学习项目,主要包括农业上的技术 项目,区别与上述在职培训。⑸个人和家庭为了 适应就业机会的迁移。
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 共27页
问题
你认为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什么?
舒尔茨人力资本论的提出
1.德国、日本经济复苏的奇迹
1945年二战结束以后,战败国德国和日本受了很 大的创伤,但大约只用了15年,德国和日本的经济就 奇迹般地恢复了,而且20世纪60年代以后,这两国继 续以强大的发展势头赶超美苏,并最终使经济实力上 升为世界第二和第三的位置。这其中的原因让许多人 迷惑不解,用传统的劳动、土地、资本等要素理论个 国家根本无法解释,因为这些有形资本在战争中也受 到了很大的破坏,它们不可能是促进经济恢复的力量。
西奥多•舒尔茨
舒尔茨的主要著作有: 《关税对大麦、燕麦、玉米的影响》(1933); 《训练和充实农村地区社会性工作者》(1941); 《改变农业》(1943); 《农业生产和福利》(1949); 《人力资本的投资》(1960)等。
在发展经济学方面,其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作有: 《改造传统农业》(1964); 《不稳定经济中的农业》(1945); 《农业的经济组织》(1953); 《世界农业中的经济危机》(1965); 《经济成长和农业》(1968)
(一)批判了传统经济学家关于资本同质性的假 定,认为研究经济发展的动力应引进包括物质资 本和人力资本在内的总括性资本概念
资本同质性:将资本的概念理解为实物形态,认 为劳动力是“无资本”的,在质量方面是同质性 的,无差异的,仅仅是由于劳动力的数量来影响 经济增长。
舒尔茨批判了上述观点,认为资本句有异质性, 他引入了总括的资本概念,将资本按其形成分为 自然资源,可在生产的物质形式和人力资本。
(二)批判传统价值观念阻碍人们正视人力资本 问题的种种说教,认为人们通过向自己投资形成 特定的人力资本,正是自由人可以得以增进其福 利的一条正途。
人力资本理论的文献综述
人力资本理论的文献综述人力资本理论的文献综述——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刘玉哲1140500155什么是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认为物质资本指物质产品上的资本,包括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土地、货币和其他有价证券等;而人力资本则是体现在人身上的资本,即对生产者进行教育、职业培训等支出及其在接受教育时的机会成本等的总和,表现为蕴含于人身上的各种生产知识、劳动与管理技能以及健康素质的存量总和。
根据定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人力资本管理,即:1.对人力资源外在要素--量的管理。
对人力资源进行量的管理,就是根据人力和物力及其变化,对人力进行恰当的培训、组织和协调,使二者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和有机的结合,使人和物都充分发挥出最佳效应。
2.对人力资源内在要素——质的管理。
主要是指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包括对个体和群体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的协调、控制和管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达到组织目标。
西奥多〃舒尔茨于1960年首先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
通过对二战后德国和日本经济的快速复苏与英国战后经济的缓慢复苏进行对比,舒尔茨分析认为,德、日两国的迅速复苏是因为健康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口,教育促进生产力和健康的身体,进行教育投资能促进经济增长。
舒尔茨对传统经济学理论提出了大胆的质疑,并首先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的概念,虽然人力资本理论在不断完善,但是从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中,我们还是可以获得以下几点见解:1、应该提高教育投资,平衡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比例。
在传统经济理论中,人们往往更重视物质资源的分配与利用,而忽略了人对物质的价值的使用,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往往能更高效的使用物质。
舒尔茨对1929-1957年美国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作了定量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各级教育投资的平均收益率为17%;教育投资增长的收益占劳动收入增长的比重为70%;教育投资增长的收益占国民收入增长的比重为33%。
3人力资本理论
(3) 人力资源:自然状况强,没有涉及关于投资、
资源配置、投资决策等经济关系
人力资本:正相反
( 4)
人力资源:不能反映人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等 质量因素的稀缺性以及市场关系 人力资本:更丰富
(三)人力资本=人力资源? 联系: 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一
三、人力资本的性质及特点
(一)人力资本的性质
1 稀缺性
《 年 中 国 大 学 生 就 业 报 告 》
2012
人力资本理论挑战之二:劳动生产率
America
高教劳动力
劳动生产率
50S
60S
70S
3%
2.7%
6%
<2.7% 1%
人力资本理论挑战之三:未使收入平等
美国50-60年代不同人群之间的教育水平差距
缩小,但收入差距增大。
科尔曼的研究发现:对学业产出影响最大的是
(4)教育也是使个人收入的社会分配趋于平等的因素。
(二)主要代表人物的观点
2、丹尼森的人力资本观
(1)舒把教育作为生产过程的单独因素,而丹认为教育是
生产中人力因素的一个组成部分。 (2)教育因素和教育投资指的是受正规教育年限的多少 (3)知识增进是人力资本的组成部分。
(4)正规教育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只有其中的3/5在
失业人口
50S 33万
60S 160万
70S 400万
教育的发展没有带来失业率的下降,高学历失业 问题与日俱增,高学历没有带来预期的高收入:
印度高学历人口失业率高达13-15% 日本“博士浪人” 中国2010年大学生失业率已经超过12%,2011年
为17.5%
过度教育
舒尔茨及其理论简介
人力资本 human capital
人力资本是指存在于人体之中的具有经济价值 的知识、技能和体力(健康状况)等质量因素之 和,而非人本身。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 家舒尔茨和贝克尔首先创立了比较完整的人力 资本理论。 这一理论有两个核心观点:一是在经济增长中, 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二是人 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 力投资的主要部分。
allocative efficiency / allocation (p.6, line 1)
配置效率/资源配置: 通过对现有资源进行配置 而取得的效益。所谓资源配置效率是指人力资源、 资本资源、自然资源、技术信息资源等生产要素 是否实现优化配置,优化配置则为有效率。 资源配置效率问题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资源配置效率问题包含两个层面:
人力资本,比物质、货币等硬资本具有更大的 增值空间,特别是在当今后工业时期和知识经 济初期,人力资本将有着更大的增值潜力。因 为作为“活资本”的人力资本,具有创新性、 创造性,具有有效配置资源、调整企业发展战 略等市场应变能力。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对 GDP的增长具有更高的贡献率。
physical capital 物质资本
(资产/投资)组合: 有金融资产组合和实物资产组合两种类型。投 资者将资本投入于两种以上相关性较小的多项 资产上,以分散投资风险, 获取稳定收益的投 资方法。投资者通过资产组合,可能达到风险 与收益相宜的有效组合,但不能避免系统性风 险所致的潜在损失。 例如将一定数额的资金 分成几部分分别投资于国库券、企业债券、优 先股和普通股等。
1960年他在美国经济协人会的年会上以会长的身份作了题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说阐述了许多无法用传统经济理论解释的经济增长问题明确提出人力资本的演说阐述了许多无法用传统经济理论解释的经济增长问题明确提出人力资本是当今时代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认为人口质量和知识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未来的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批判传统价值观念阻碍人们正视人力资本 问题的种种说教,认为人们通过向自己投资形成 特定的人力资本,正是自由人可以得以增进其福 利的一条正途。
传统的价值观:将人贬低为一种纯粹的物质,是 类似财产的某种东西。
舒尔茨认为:“土地本身并不是使人贫困的主要 因素,而人的能力和素质却是决定贫富的关键。 旨在提高人口质量的投资能够极大地促进经济繁 荣和增加穷人福利。”
2、里昂惕夫之谜
美国科学家里昂惕夫提出的著名的“里昂惕夫之 谜”,也使人们对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产生了怀 疑。 再比如,一般而言,国民财富的增长与土地、资 本等要素的耗费应该是同时进行的。但统计资料 却显示,二战以后,国民财富增长速度远远大于 那些要素的耗费速度,这是一个难解之谜。
3、资本有机构成下降
经济增长的原因
马歇尔:也提出知识和组织是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最有力的生产力
马克思:劳动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要源泉—-劳动价 值论 他又把劳动分为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非 生产性劳动就是指劳动者受教育、培训以及保持 劳动能力的那部分劳动。
舒尔茨--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远 比物质资本的增加重要得多(1960)。
从研究农业经济中,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舒 尔茨就提出并倡导了人力资本论,被西方资产阶 级经济学界称为“人力资本概念之父”。他认为, 由教育、保健、人口流动等投资所形成的人的能 力提高和生命周期的延长,也是资本的一种形式。 舒尔茨得出人力资本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原 因的结论,这对整个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 深刻的影响,解开了战后日本、德国乃至西方国 家经济迅速发展之谜。
(一)批判了传统经济学家关于资本同质性的假 定,认为研究经济发展的动力应引进包括物质资 本和人力资本在内的总括性资本概念
资本同质性:将资本的概念理解为实物形态,认 为劳动力是“无资本”的,在质量方面是同质性 的,无差异的,仅仅是由于劳动力的数量来影响 经济增长。
舒尔茨批判了上述观点,认为资本句有异质性, 他引入了总括的资本概念,将资本按其形成分为 自然资源,可在生产的物质形式和人力资本。
按传统经济理论推测,一国的经济发展程度越 高,资本总量就会相对充裕和密集,相对于劳动力 来说,资本会越便宜,资本家会多用资本而少用劳 动力,作为资本和劳动力价格之比的资本有机构成 会越来越高。但统计结果显示,这一比例却不断下 降。
诸如此类的问题有很多,在传统经济理论解释乏 力的情况下,迫切需要新的理论出现并给予解释。 经济领域中这些难以解释的特殊现象的出现,引 起了西方经济理论界的高度重视,经济学家们纷 纷提出自己的观点。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就是 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他提出了著名的观 点:在影响经济发展诸因素中,人的因素是最关 键的,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素质的提高,而 不是自然资源的丰瘠或资本的多寡。以此来解释 上述经济领域的疑难问题就很简单了。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概述
1、人力资本的概念
所谓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指的是劳动者 投入到企业中的知识、技术、创新概念和管理方法 的一种资源总称(1959《人力投资——一个经济观 点》)。
主要特点:人力资本天然属于个人,可以交易。 理论的内容
经济增长的原因
亚当·斯密:经济增长主要表现在社会财富或者 国民财富的增长上,财富增长的来源取决于两 个条件:一是专业分工促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因为分工越细人们劳动效率越高。二是劳动者 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
李嘉图:指出机器和自然物不能创造价值,只有 人的劳动才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穆勒:从传统经济增长与资源配置的生产性取向 出发,指出教育支出将会带来更大的国民财富。
西奥多•舒尔茨
舒尔茨的主要著作有: 《关税对大麦、燕麦、玉米的影响》(1933); 《训练和充实农村地区社会性工作者》(1941); 《改变农业》(1943); 《农业生产和福利》(1949); 《人力资本的投资》(1960)等。
在发展经济学方面,其代表作有: 《改造传统农业》(1964); 《不稳定经济中的农业》(1945); 《农业的经济组织》(1953); 《世界农业中的经济危机》(1965); 《经济成长和农业》(1968)
(三)对人力资本的基本含义进行了多方面的界 定
1.人力资本体现在让人的身上,表现为人的知识、 技能、资历、经验和熟练程度,即总体上说表现 为人的能力和素质。
2.在人的素质既定后,人力资本可表现为从事工 作的总人数以及劳动力市场上总的工作时间。
3.人的能力和素质是通过人的投资而获得的,因 此人力资本又可以理解为是对人力的投资而形成 的资本,从货币形态看,它表现为提高人力的各 项开支,主要有保健支出、学校教育和在职教育 支出、劳动力迁徙的开支等。
西奥多•舒尔茨
◆美国人,1902年出生,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研究领域:农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教育 ◆主要学术贡献
农业经济理论--使农业经济学成为现代经济学中不可分割 的 一部分,同时摈弃了把农业问题局限在农业的范围内 的传统 人力资本理论--从研究农业经济中,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起,舒尔茨就提出并倡导了人力资本论,被西方资产阶级 经济学界称为“人力资本概念之父” ◆奖励荣誉 1979年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2年被美国经济学会授予该会最高荣誉勋章——沃克奖 章 1952-1972年退休为止,一直膺选为芝加哥大学的查尔 斯·哈 琴逊特殊贡献教授 退休后仍被聘任为芝加哥大学荣誉教授
你认为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什么?
舒尔茨人力资本论的提出
1.德国、日本经济复苏的奇迹
1945年二战结束以后,战败国德国和日本受了很 大的创伤,但大约只用了15年,德国和日本的经济就 奇迹般地恢复了,而且20世纪60年代以后,这两国继 续以强大的发展势头赶超美苏,并最终使经济实力上 升为世界第二和第三的位置。这其中的原因让许多人 迷惑不解,用传统的劳动、土地、资本等要素理论个 国家根本无法解释,因为这些有形资本在战争中也受 到了很大的破坏,它们不可能是促进经济恢复的力量。 人们开始探究传统经济学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