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说明文阅读
上海高考说明文阅读

• 说明顺序 • 1 空间顺序 • 2 时间顺序(参观游览的先后、发展变化的 次序、制作使用的程序) • 3 逻辑顺序(结果—原因、现象—本质、具 体—抽象、一般—特殊、分析—综合)
• 说明文语言特点 • 说明文语言的基本特点是准确、周密、简明和通俗。 • 一 注意表示程度和范围等的词语,如“成熟的例 子,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中的“大多数”,此 外还有“有些”、“一般”、“基本上”、“可 能”、“必定”、“已然”、“或许”等等。 • 二 注意说明文的语言风格。一般说明文的语言大 多简明平实、浅显易懂,如《走向21世纪的机器人》 的语言;但科学小品讲究趣味性、文艺性,语言比 较生动活泼、形象有趣。如《说数》的语言。
•
上海高考说明文目中出现的概念往往就 是说明 的对象 • 其次在每个段落可能会出现一些概念,这 些概念都是为介绍说明对象服务的,因此 可以在阅读时圈画出来,并弄清它们之间 的关系。
• 概括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 • 通过关键词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 首先关注标题,标题往往与说明内容息息相关, 是打开说明文大门的一把钥匙。 • 其次抓住段首句或过渡句。段首句往往是对一段 内容的总括,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前后 内容的总括,抓住这些语句可以做到纲举目张。 • 最后注意说明文中穿插的一些抒情和议论的语句。 说明文,特别是一些科学小品或者是文化类说明 文,作者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但也往往会对 说明对象加以议论或抒发感情,而这些语句是把 握文章内容进而真正理解文章内容的关键要素。
上海高考语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上海高考语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当宫崎骏讲述梦境的时候,就连废弃壁炉里的灰烬也会重燃。
但就在9月初,这个72岁的白胡子老人、日本动画电影史上最伟大的造梦师宣布不再造梦,隐退江湖——龙猫踯躅彷徨,狸猫放声痛哭,千与千寻返乡,移动城堡驻足,幽灵公主成绝响,世间再无风之谷。
作为一个很出色的故事创作人,宫崎骏很自然地便能把心中的故事告诉大家,这种才华使他成为一个让人难以忘怀的导演,他的动画如同造梦,众多的幽灵,会走动的城堡,会飞的拖把、小人等等,像魔法一样令人欲罢不能。
每个人的梦境都是独一无二的,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完美地把它讲出来,就像宫崎骏做到的那样。
在许多人看来,宫崎骏的谢幕并不完美。
他的最后一部作品《风起了》由梦幻叙事转向现实析述,冒犯甚至伤害了他的追随者。
有评论人认为:“这是一个讲述明治维新以来,为了追赶西方而拼命富国强兵,结果国未富兵未强,破绽百出的故事。
”媒体用“威尼斯电影节宫崎骏颗粒无收”一类的标题暗示这位动漫之神在退休之际已经跌下云端,却完全不顾他曾获奥斯卡动画长片奖并拒绝领奖的往事。
事实上,宫崎骏压根儿就不在意名利场上的事情。
不久前东京争取到2021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宫崎骏被日本各界认为是制作东京奥运会宣传片的第一人选,但他直接回应说:“我不会为那些人制作影片。
”事实上,《风起了》与以往的动画不同,没有魔法没有童话,而更像一个缓缓流淌着叙述的纪录片,但它美丽温暖矛盾悲哀并充溢着宫崎骏永远的主题——梦想。
还记得崛越二郎的那句话,“我只是想设计出优美的飞机”。
“这部电影只希望讲述这么一个忠于自己的梦想、不断奋进之人的故事”是宫崎骏对《风起了》的唯一解释,而这句话几乎可以适用于他的每一部作品。
在全球动画界兴起用电脑作画的年代,宫崎骏坚持“老掉牙”的手绘方式。
他的手绘,简单清新,适合回忆,就如枕头适合瞌睡、星空适合眼睛。
水彩水粉的感觉用来描画无边无际的蓝天、大海、森林、田园,真是妙不可言,而晕染方式也很能烘托出饱含深情的色彩。
上海英语高考阅读理解考情分析

5
6
4
6
主旨大意题
2
1
1
2
词意猜测题
0
0
1
0
在具体考查类型中,事实细节题和推理判断题占总题数的 90%以上,主旨大意题占总 题数的不足 10%。
上海阅读理解
编题人 体裁
主题
字数 题量 来源
生词量 难易度 对应单元
编题标准
事实细节题+推理判断题为总题量的90%以上,即题量为4,事实细节题+推 理判断题至少是3题;题量为3,事实细节题+推理判断题至少是2题。
4+3+4
A 336 B 236 C 375 A0 B1 C2
947
4+3+4
A 312 B 322 C 392
A1 B1 C1
1026
4+3+4
A 311 B 277 C 425
A1 B2 C3
1013
4+3+4
A 324 B 257 C 391 A2 B3 C1
972
A+B+B
A+B+B
A+B+B
A+B+B
四年阅读理解中,在体裁上,说明文 4 篇,记叙文 3 篇,应用文 3 篇,议论文 2 篇。这 四种文体四年考查比例为 4:3:3:2。其中,说明文 4 年考查,为重点体裁;记叙文和应 用文 3 年考查,为次重点体裁;议论文 2 年考查,为非重点体裁。因此,体裁上,应以说明 文为主,记叙文和应用文次之,议论文为辅,且三篇体裁各不相同。题材上,说明文以科技、
题号 1
考查形式 事实细节题 推理判断题 词义猜测题 主旨大意题
2020年上海新高考卷语文阅读真题解析

2020年上海新高考卷语文阅读真题解析2020年上海新高考卷中的语文阅读部分共有三篇文章,分别是《旅程》、《大河奇景》和《传统节日的意义》。
这三篇文章分别涵盖了旅行、自然景观和传统文化等多个方面,旨在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
下面将对每篇文章进行比较详细的解析。
《旅程》是一篇记叙文,通过讲述一个游子的旅行经历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文章开头以诗意的描写吸引读者的注意,描绘了旅程美丽的风景,接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细节的把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游子内心的喜悦和思乡之情。
在文章的结尾,作者通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思乡之情更加深入人心。
通过本文,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通过描写细节和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大河奇景》是一篇说明文,主要介绍了中国最长的黄河,以及形成在黄河上的壶口瀑布、龙门石窟和观音山等自然景观。
文章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写作,使读者能够更加亲身地感受到作者对这些景点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文章采用了描写、比较和类比等修辞手法,既能呈现出黄河的壮丽和雄浑,又能从人文的角度解读这些景点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通过阅读本文,学生可以了解到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和结合自己的感受来表达对自然景观的喜爱和敬畏之情。
《传统节日的意义》是一篇议论文,讨论了中国的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文章开篇即提出人们对于传统节日的质疑,然后通过举例和比较,论证传统节日在传承文化、促进社会团结和培养人们美好情感方面的重要作用。
作者还通过引用专家的观点和数据来增强论证的可信度。
文章的结尾部分重申了传统节日的价值,并呼吁人们应该珍惜和传承这些节日。
通过阅读本文,学生可以了解到如何进行议论文的写作和论证方法的运用。
总结一下,2020年上海新高考卷语文阅读部分的三篇文章分别是《旅程》、《大河奇景》和《传统节日的意义》,这三篇文章涵盖了不同领域的内容,旨在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
通过对每篇文章的解析,学生可以学习到不同文体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的运用,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说明文阅读】高考上海卷实用社科类阅读《家园城市》语文阅读答案

【说明文阅读】高考上海卷实用社科类阅读《家园城市》语文阅读答案高考全国各地语文试题分类解析--实用社科类阅读1(上海卷)(I)阅读以下内容并完成问题1-6。
(18分)家园城市① 如何为人类建设一个更美好的家园,是城市建设中一个紧迫而重要的问题。
城市建设不仅是物质环境的建设,更是人们精神家园的建设,这是城市文化建设的核心。
②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们城市化起步较晚,但从20世纪80代改革开放开始,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迅速,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相应的问题也产生了。
这些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是两个:一是城市的雷同,二是文化的缺失。
两者又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城市的雷同是因为文化的缺失,而文化的缺失又表现为城市的雷同。
③ 近年来,人们对高质量城市的追求越来越迫切。
有很多人呼吁建设景观城市、生态城市、绿色城市、健康城市、家园城市等等。
其中,母国城市最具代表性,即□ □ 母城包含了其他几种类型城市的物质特征,□ □ 突出了将城市建设成基于文化的成人精神家园的理想追求。
④家园城市必须具有充足的公共活动空间。
城市的各种文化、教育、休闲、娱乐设施应满足各方面的需要,所以,设计者在注重学校、博物馆、图书馆、运动场等大型公共设施建设的同时,还应注意提高方便舒适、有亲切感的小尺度公共空间,如社区和街道的小公园、小广场、咖啡馆、茶馆等,以便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现代城市发达的通讯网络方便了人们远距离即时交流,但这种单一的联络方式,无法慰藉人们孤独的心灵,也不能满足人们面对面“全信息交往”的渴求。
所以必须创造人与人能够近距离直接交流的公共空间和娱乐休闲场所,以增加人们当面交流的机会,减少城市人的心灵疾病。
⑤ 一个家乡城市应该有一个合理的布局,正确处理虚拟和真实建筑之间的关系。
然而,今天的中国城市被高层建筑的钢筋混凝土和玻璃幕墙“填满”。
建筑物之间缺乏富有想象力的开放空间。
人们在路上行走时会感到非常沮丧和无助。
家乡城市应该让居住在其中的居民获得精神上的放松、愉悦和放松,而不是沮丧和紧张。
上海说明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

上海说明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摘要:一、引言:阅读理解的重要性二、上海专题阅读理解的技巧1.熟悉上海地理、历史、文化背景2.抓住关键词,提炼文章主旨3.分析文章结构,梳理逻辑关系4.对比选项,精准判断答案三、实战演练与解析1.例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例题2:阅读材料,完成填空题3.例题3:阅读材料,判断正误四、总结与拓展1.阅读理解的解题策略2.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的方法3.善于利用课外资源,丰富知识储备正文:一、引言阅读理解是各类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说明文考试中,更是不可或缺的题型。
上海作为我国的国际大都市,其地理、历史、文化背景的多样性为阅读理解题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通过专门的上海说明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可以提高同学们的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二、上海专题阅读理解的技巧1.熟悉上海地理、历史、文化背景在进行上海说明文阅读理解时,首先要对上海的地理、历史、文化背景有一定了解。
这样在遇到相关题目时,可以迅速理解文章内容,准确把握题目要求。
2.抓住关键词,提炼文章主旨阅读上海说明文时,要学会寻找关键词。
这些关键词往往能够反映文章的主旨,帮助我们快速理解文章大意。
例如,在阅读关于上海建筑的文章时,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外滩”、“新天地”、“世博园区”等关键词上,从而把握文章主题。
3.分析文章结构,梳理逻辑关系说明文的结构一般较为清晰,通过分析文章的导语、主旨、结论等部分,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逻辑关系。
以一篇关于上海交通发展的文章为例,可以从文章开头介绍上海交通现状,接着阐述交通问题的原因,最后介绍解决方案和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梳理这一结构,可以清晰地了解文章的逻辑脉络。
4.对比选项,精准判断答案在做阅读理解题时,要学会利用选项来判断答案。
首先,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其次,对比剩余选项,找出与文章内容相符的答案。
在此过程中,要注意选项之间的细微差别,精准判断。
三、实战演练与解析1.例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请根据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上海市统编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精选及答案

上海市统编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精选及答案一、高中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老校长的雨靴庞余亮一个人的身份与穿着绝对有关系,比如我们校长曾经到村里的裁缝店做过一套西装。
瘦瘦的校长穿起来就不伦不类,反倒是他穿上蓝卡其的中山装好看些。
不过他到乡里开会到城里办事还是穿上了他的宝贝西装,又穿上了他的老皮鞋——怕有很多年了,有一只已经歪斜了。
看得出他穿上西装的感觉并不好,可是他说有什么办法呢,上次进城,人家都以为他是个老古董,还是穿西装好些,穿西装人家的目光就少了,走路就轻松些,城里人就喜欢穿西装。
穿西装也就穿西装吧,可是一到下雨天,穿上西装的他偏偏又蹬上了一双中帮雨靴,这就更加不伦不类了,怎么看怎么别扭。
每当他穿上这件衣服,学生们就在背后叫他“德国鬼子”。
但乡下土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一走路就是一脚的烂泥,想甩都甩不掉,真是固执的坏脾气。
如果还想“甩”的话——用校长的话说就是想要派头的话皮鞋一会儿就变成了小泥船,所以雨靴还是更适合于土路。
看来校长穿雨靴还是穿得理直气壮的既然穿着理直气壮,别人怎么看也就无所谓了。
他心安理得地穿着后摆有点吊的西装和粘着烂泥的雨靴到乡里或进城办事。
回来时他乐呵呵的,他似乎没少了什么,实际上雨靴上已少了许多烂泥,而原先黑色的泥渍变成了白色的泥斑,像踩了一脚的雪。
本来我早已不用雨靴了,过去在上师范前下雨赤脚;上师范时下雨也无所谓,到处都是水泥路。
可是到我们学校就行不通了,烂泥似乎见皮鞋见得不多,反而亲昵得大过分了,开始我还“甩”,下雨穿皮鞋,后来再也不行了,我心疼。
乡里经费紧,工资不仅发得迟还总打折,我不能死要面子活受罪,所以我托穿雨靴的校长到乡供销社买回了一双雨靴。
新雨靴锃亮锃亮的,亮得能照见人的脸,雨珠滴在上面一会儿就滚走了。
我走路时觉得有人在看我的脚。
不过雨靴老得很快,不出几个雨天,雨靴就老得和校长脚上的雨靴差不多。
似乎只有老了的雨靴才更和泥土亲近些,老了的雨靴更协调些。
上海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上海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语文一阅读 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7分)地图与理论模型①工程师在设计汽车时会按比例制作汽车模型,这种实物模型可以直观地呈现出汽车的构造,而且可以让一些实验更加便捷。
举办一场宴会前,我们会思考应该邀请谁参加、需要准备哪些食物等,这时我们其实也构建了一个模型。
这种模型与汽车模型不同,它不是一种实物,而是一种“理论”。
科学家的工作与此相似,也是构建某种理论模型,只是这类模型的特点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②地图也是一种模型。
地图与理论模型的类比有助于我们了解理论模型的特点。
我们先来做一个练习。
请看一张某大学校园的局部地图:③这张地图的右边画有一个箭头。
请问:箭头指示的东西是什么?④人们通常会回答:箭头指示的是一幢建筑。
如果我说这答案不仅是错的,而且根本不着边,你会怎么想?你肯定会怀疑这是个把戏,没错,你的怀疑是正确的,但这个把戏的背后却是最为核心的问题。
⑤正确的答案是,箭头指示的是一个矩形图框。
这就是真正为箭头所指的东西。
人们会回答箭头指向了一幢建筑物,是因为根据地图和与之对应的实际环境,矩形图框显然表示一幢建筑物。
但建筑物只是矩形图框所表示的物体,而不是矩形图框本身。
⑥这个练习的目的是指出地图与其所表示的对象不是一码事。
当然,这只是一个把戏,生活中没有人会混淆地图上的一个矩形图框和现实中的一幢建筑。
毕竟,你可以将一张街道地图折起来放进你的口袋,却不可能把一个街道折起来放进口袋。
而理论模型与客观对象间的差别却容易被人忽略,这需要我们格外注意。
⑦我们都知道地图和它所表示的对象是不同的,但二者之间又存在着重要的联系。
那么,地图是如何与一个特定空间发生联系的呢?⑧第一,地图与它所表示的对象在结构上具有特定相似性。
就地图而言,结构的特定相似性是空间上的。
例如,地图中的线条的空间关系,与地图所表示的街道的空间关系相对应。
⑨第二,我们拥有一套社会约定来绘制和阅读地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高考说明文阅读
• 整体感知,把握说明对象 • 首先关注标题,题目中出现的概念往往就 是说明 的对象 • 其次在每个段落可能会出现一些概念,这 些概念都是为介绍说明对象服务的,因此 可以在阅读时圈画出来,并弄清它们之间 的关系。
• 概括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 • 通过关键词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 首先关注标题,标题往往与说明内容息息相关, 是打开说明文大门的一把钥匙。 • 其次抓住段首句或过渡句。段首句往往是对一段 内容的总括,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前后 内容的总括,抓住这些语句可以做到纲举目张。 • 最后注意说明文中穿插的一些抒情和议论的语句。 说明文,特别是一些科学小品或者是文化类说明 文,作者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但也往往会对 说明对象加以议论或抒发感情,而这些语句是把 握文章内容进而序 • 2 时间顺序(参观游览的先后、发展变化的 次序、制作使用的程序) • 3 逻辑顺序(结果—原因、现象—本质、具 体—抽象、一般—特殊、分析—综合)
• 说明文语言特点 • 说明文语言的基本特点是准确、周密、简明和通俗。 • 一 注意表示程度和范围等的词语,如“成熟的例 子,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中的“大多数”,此 外还有“有些”、“一般”、“基本上”、“可 能”、“必定”、“已然”、“或许”等等。 • 二 注意说明文的语言风格。一般说明文的语言大 多简明平实、浅显易懂,如《走向21世纪的机器人》 的语言;但科学小品讲究趣味性、文艺性,语言比 较生动活泼、形象有趣。如《说数》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