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 优秀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技发明创造教案 幼儿园科技教育

幼儿园大班科技发明创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对科技发明创造产生兴趣,培养他们对科技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 通过有趣的科技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培养其对事物的认知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通过团队合作完成科技活动。
4. 引导幼儿在科技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科技发明创造2. 科技发明创造对我们生活的影响3. 科技发明创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三、教学重点1. 通过简单的科技实验,让幼儿对科技发明创造有一定的了解和体验。
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引导他们对科技活动产生兴趣。
3. 组织幼儿小组合作完成一些科技实践活动,培养其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四、教学准备1. 准备适合大班幼儿的科技实验器材和材料。
2. 整理教室环境,创设一个符合科技创新主题的环境。
3. 准备相关的图片、视瓶、故事书等教学辅助材料,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活动1. 以“科技发明创造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为主题,教师通过图片、视瓶等形式给幼儿介绍一些科技发明创造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如电灯、通联方式、电视等。
2. 带领幼儿一起进行简单的科技实验,如水的冰冻和溶解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科技的魅力。
3. 组织幼儿进行“发明创造小达人”比赛,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明一些有趣或实用的小发明。
4. 教师与幼儿一起观看一些科技发明创造的实验视瓶,让幼儿在观看的过程中感受科技活动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六、教学方法1. 图片、视瓶等教学辅助材料的运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通过讲解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科技发明创造。
3. 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激发他们的团队意识。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次科技发明创造教案的设计与实施,我们发现幼儿对科技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展现出了很强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幼儿园游戏教学:大班科技发明创造教案

幼儿园游戏教学:大班科技发明创造教案引言:在当今科技发达的时代,科技已经成为了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幼儿园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阶段,如何在幼儿园教学中融入科技元素,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本篇文章将针对大班幼儿园的科技发明创造教学,提出一份教案,旨在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开展相关教学活动。
一、教学目标:1.激发孩子们对科技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孩子们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3.引导孩子们尝试科技发明创造,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展示科技发明的图片或实物,并向孩子们介绍科技发明的意义和作用。
2.配备一些简单的科技制作材料,如纸板、胶水、小电池、小灯泡等。
3.熟悉一些简单的科技发明原理,以便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孩子们指导和帮助。
三、教学活动:1.科技发明观察:让孩子们观看一些科技发明的图片或实物,并与他们讨论其作用和原理,引导他们对科技发明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2.科技发明制作:提供一些简单的科技制作材料,让孩子们自由发挥想象力,创造自己的科技发明作品。
教师可以在孩子们制作的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帮助,引导他们将想法付诸实践。
3.科技发明共享:组织孩子们共享他们的科技发明作品,让他们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创意,并向他人介绍自己的作品原理和制作过程。
四、教学总结:通过本次科技发明创造教学,孩子们不仅学到了一些简单的科技制作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应该继续关注科技发明教学的深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科技的作用,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观点和理解:科技发明创造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学习科技知识,更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幼儿园阶段引入科技教育,可以为孩子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引导和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让他们在探索科技的过程中得到成长和快乐。
结语:科技发明创造教学是幼儿园教学中重要的一环,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科技的作用,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八年级历史教案)八下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学设计

八下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学设计八年级历史教案课题感动中国、震动世界──《科学技术的成就(一)》的--内容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分析面对中国“一穷二白”的艰难局面,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十分重视科技工作,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
特别是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在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下,使祖国的科技事业获得了迅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本课通过对“两弹一星”、“神舟”系列飞船、籼型杂交水稻等有代表性的科技成就的介绍和取得成就的原因分析,让学生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精辟论断的正确性,坚定为报效祖国而努力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本课教学内容收录了科技领域的最新成果,但也比较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学生理解、接受和探究,同时为下一课学习“8·63”计划作好了铺垫。
其次,新中国取得的科技成就离不开科技人才的努力,教育又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知道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才能更好理解“科教兴国”的深刻涵义。
学生情况分析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经过近2年的历史知识的系统学习,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厦门这样比较发达城市的学生基本上都拥有自主查阅和探究历史知识的条件,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用历史发展的眼光来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但是,大多数学生在现行教育体制特别是主科学业负担的压力之下,又有些不重视历史学科的深入学习,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合作探究能力也有待进一步引导和加强。
另外,他们对“两弹一星”、‘神州’系列飞船、籼型杂交水稻等尖端科学技术往往只有模糊而肤浅的认识,也对老一辈科学家默默无闻、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不够理解。
设计思想“历史课程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 这是《历史课程标准》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初中政治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学设计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二、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归纳)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科技发展战略;“两弹一星”的内容和决策的背景;“两弹一星”研制的主要成果;航空航天技术的新成果;“神州”5号载人航天工程;袁隆平和南优2号;袁隆平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杂交水稻对人类的贡献;理解党和政府的战略决策与科学技术发展之间的联系;理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启发学生探究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获得一定的分析和思考事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归纳出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科技发展战略,弄清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三个阶段,培养一定的概括分析能力;通过图表让学生归纳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的尖端科技所取得的成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构建知识框架的能力;通过问题的启发,让学生对于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和影响进行思考,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通过情景再现,让学生对于科技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进行讨论,并对热点的科技问题进行思考,初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建国以来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分析探究新中国科技之所以发展的原因,让学生学习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精神和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从而树立为中华之再崛起而奋发学习的志向;通过分析探究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影响,让学生懂得尊重科学尊重知识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
2、难点: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如何深入浅出、准确简练的让学生了解本课所涉及的科学知识。
四、本课教学特色以四大组为代表队,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进行讨论,概括出新中国科技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增强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性,也使得繁杂的知识罗列更具系统性。
将时下热点的科技问题和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更感兴趣的同时也能更有感悟。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汴塘镇中心中学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19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名师教案(教学目标+课堂练习+

第19课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教学目标1、识记:造纸术发明的时间、祖冲之所得圆周率的计算值2、理解:《九章算术》在世界数学史上的地位,了解张仲景、华佗、贾思勰、郦道元的主要成就。
4、运用:培养和提高归纳概括的能力以及评价科技人物、科技成果的能力教学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祖冲之在圆周率计算上的成就教学难点张仲景德《伤寒杂病论》的内容与价值、《水经》与《水经注》的关系合作探究(一)、造纸术的发明和改造1、西汉时期,我国人们开始用造纸,在世界上最早发明了造纸术。
2、东汉时改进了造纸术,这一方法推广后,纸的产量大大增加,逐渐取代,成为重要的书写材料。
3、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为提供了重要条件,是我国古代人民对的伟大贡献。
(二)、数学研究的硕果1、《九章算术》是大约成书于初期的数学名著,书中关于的概念和的加减运算法则,以及联立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在世界上都是最早的。
2、南朝著名数学家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之间。
这是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的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位,比欧洲数学家约早年。
当堂巩固:1986年,考古工作者发掘了14座古墓葬,其中秦墓葬13座,汉墓1座。
这座汉墓是汉景帝时期的。
在棺内的死者胸部发现一幅纸质地图,残长5。
6厘米,宽2。
6厘米。
纸质薄而软,因墓内积水受潮,仅存不规则碎片,出土时呈黄色,现变为浅灰间黄色,表面沾满污点。
纸面光滑平整,用细黑线绘制山脉、河流、道路等图形。
请回答:(1)这段材料反映了我国最早的纸出现在何时?你知道这张纸是在哪里发现的吗?(2)什么事件后,纸才得到普遍的使用?请你试着分析一下原因有哪些?(3)请完成下面我国书写工具的演变过程。
把相应的字母填入到方框中即可。
A .龟甲、兽骨 B.竹木简 C.青铜器 D .纸 E.陶器(4)中国造纸术的传播对世界文化产生什么影响?(5)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提倡用“再生纸”,这有何重要意义?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电子信息借助网络传播成为必然,请你对纸张的前景作一番预测。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习目标]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核技术、空间技术、运载火箭研究、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及农业科技等领域取得的成就。
2.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目的:加强国防,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2.重大成果1.背景(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产量关乎国计民生。
(2)为了提高粮食产量,许多科学家付出了辛勤的努力。
2.过程(1)1964年,袁隆平偶然发现一株天然杂交水稻。
(2)1973年,他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3.评价(1)地位:袁隆平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2)作用: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1.计算机技术(1)表现①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研制计算机。
②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银河-Ⅰ号”。
③越来越先进的高性能计算机在十几年间先后问世。
(2)地位:中国的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已经居于世界前列。
(3)意义: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
2.生物技术(1)表现①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
②到20世纪末,中国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意义①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②为提高国民生活和健康水平作出了贡献。
[点拨] “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思考1] 有人认为中国“1957~1976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有人却认为此期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两者相互矛盾吗?提示:不矛盾。
由于帝国主义的敌视、封锁,“左”倾错误以及“文化大革命”动乱,我国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
幼儿园大班科技发明创造教案全面推荐

幼儿园大班科技发明创造教案全面推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创新。
在幼儿园教育中,科技发明创造教育已经逐渐成为了重要的一部分。
幼儿园大班正是孩子开始接触这方面知识的重要时期,因此科技发明创造教案的全面推荐显得尤为重要。
一、科技发明创造教案的重要性1.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科技教育能够帮助幼儿从小树立创新的观念,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孩子对科技的认识和兴趣。
通过科技发明创造的教育,孩子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到科技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对科技的兴趣。
3.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
科技发明创造教育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幼儿的观察、思考能力,也能够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科技发明创造教案的内容及推荐1.科技发明创造教案的内容(1)科学常识教育:让孩子从小学会运用周围的物品和器材解决实际问题。
(2)动手制作实践:在科技发明创造教育中,动手制作实践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能够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意识。
(3)科技游戏体验:通过科技游戏的体验,让孩子在玩中学,激发他们对科技的兴趣。
2.推荐的科技发明创造教案(1)《小小发明家》活动: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发明创造活动,比如有趣的物体拼合、简单的机械制作等。
(2)《科学实验探索》教学:在课堂上进行一些简单易操作的科学实验,让孩子从实践中体会科学的奥妙。
(3)《科技游戏嘉年华》活动:在校园或者课堂上举办科技游戏嘉年华,让孩子用科技游戏的方式学习科技知识。
三、总结科技发明创造教育是幼儿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能够帮助孩子培养创新、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我们应该重视科技发明创造教案的推荐和教学实践,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健康地学习科技知识。
科技发明创造教案的全面推荐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不仅能够让孩子更好地了解和认识科技,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希望所有的幼儿园能够重视科技发明创造教育,让孩子在快乐中茁壮成长。
高二历史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一、教学目标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2.教材分析与建议课时安排1课时。
重点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
难点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如何深入浅出、准确简炼的讲述本节课文所涉及的科学知识。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我国建国以来的科技发展状况:科技战略的发展、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建议教师在讲授时,从两个方面对教材加以处理,一是党和国家对科技事业的重视和战略决策,二是新中国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两个问题进行探究活动──新中国科技事业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及原因?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起了什么作用?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二战后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内容,使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发展的世界背景有个大体的了解。
课文的引言部分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新中国取得的三项科技成就──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神舟”5号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
它们是新中国尖端科技的典型代表,反映了我国科技事业的辉煌成就。
二是用诗一般的语言简述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历程──古代的辉煌,近代的衰弱,新中国的振兴。
建议教师应对此简要阐释,为课文正文的讲解埋下伏笔。
本课涉及到的科学技术知识比较多,引言对本课涉及到的两个重点问题和三个重要概念进行了提示。
建议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对引言提示的两大问题和三个概念做初步了解。
第一目“科技战略的发展”,教材以时间顺序为线,叙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科技发展战略。
通过本目的学习,应理解党和政府对发展科技的重视和决策,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按先后顺序归纳出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科技发展战略,在此基础上弄清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三个阶段。
新中国成立到“文革”以前是第一个阶段,新中国科技事业有了较全面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
第17课_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
同时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成就的讲述与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几位杰出科学家的突出事迹,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大量有关资料的提供和问题设计,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邓小平关于科技发展的讲话资料,培养学生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讲解建国4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累累硕果,尤其是有些科技研究成果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对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奋发图强先进事迹的介绍与讲解,启发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杰出的科学家的事迹。
教学难点:建国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尽管我国的科技事业和祖国的命运一样经历了不平坦的道路,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大科技工作者保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国防建设、农业生产等科学技术领域里填补了一项又一项空白,取得了满举世瞩目的成就,提高了国际地位,更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邓稼先、袁隆平等科学家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航天员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等成为我们广大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科学技术的成就(一)邓稼先杨利伟讲授新课:一、“两弹一星”播放关于中国“两弹一星”研制过程的录像片,以生动的镜头、感人的故事展现了“两弹一星”的辉煌成果。
探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时间?“两弹一星”指什么?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世界主要有核国家从研制成功原子弹、导弹到研制成功氢弹所需的时间:通过这个资料,可以看出,研制核武器,我国科学家付出了极其艰辛的努力,请同学了解一下科学家的杰出代表邓稼先的情况。
高中历史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两弹一星”研制的主要成果;航天航空技术的新成果;“神舟”5号载人航天工程。
袁隆平和南优2号;袁隆平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杂交稻对人类的贡献用2、能力目标:正确理解党和政府的战略决策与科学技术发展之间的联系:理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探究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学习老一辈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精神和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树立为报效祖国而奋发学习的志向;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培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
教学难点: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三、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资料分析法四、教学过程:一、新中国科技发展概况【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引言部分,了解两个问题:1、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A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人民当家作主,为我国科技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B党和国家对科技事业的重视,制订了科技发展的长远规划;C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D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及科教兴国战略,提供了雄厚了人才储备;E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2、主要领域核研究、航天技术、计算机应用和农业新品种研究二、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两弹一星”(1)决策:发展________,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即“两弹一星”。
(2)背景及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在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情况下,果断作出发展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即“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以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课中练〗(1)我国第一颗原子弱爆炸成功的作用和意义有:①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
②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
③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2)建国初党中央作出发展“两弹一星”战略决策的根本目的是:A 维护世界和平B 发展核能源,缓和电力供求矛盾C 打破美苏核垄断D 维护国家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和平环境(3)标志着中国国防力量加强,打破美国、苏联核垄断的事件是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2、载人航天技术A.决策: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研制计划。
建国十年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疑问三:我国为什么把科技发展战略由60-70年代 的“两弹一星”发展为90年代后的“载人航天工 程”?
1964年原子弹 爆炸成功
1960年中国 1970年东方红 2005年10月12日神六升空 仿制近程导弹 一号卫星 成功
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疑问四: 2001年袁隆平获得中国国 家最高奖项“最高科学技 术奖”,并多次获得国际 大奖,他为什么能够享有 这么高的国际国内声誉?
“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 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1956年《论十大关系》
原子弹爆炸成功
中近程导弹成功
东方红一号卫星
阅读下列材料: 1964年10月16日,我国在新疆罗布泊沙漠成功地进行了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结束了我国无核的时代。在当时, 前苏联毁约停援,撤走专家,西方科技封锁,又正值困难 时期,我国科学家、解放军和工人跋涉戈壁沙漠,风餐露 宿,夜以继日。在研制期间,毛泽东同志曾多次主持会议, 成立了以周恩来同志为主任的专门委员会,26个部委、 20多个省、1000多家单位的精兵强将和优势力量的大力 协作。 请回答:就材料而言,分析我国在核武器的研制方面成功 原因有哪些?
什么是“两弹一星”
1964年原子弹 爆炸成功
1960年中国 仿制近程导弹 成功
1970年东方红 一号卫星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时间
原子能 导弹 1964 1964
1991-1994
成就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秦山、大亚湾核电站 “东方红一号” 卫星 “神五”、“神六”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大大提高…有助于解决…
1965 1973 2003 1983 1993
唯一的发展中国家 居世界前列,加速了 国家信息化发展
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教案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3: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整体设计本节概述本课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科技发展远景规划以及20世纪60年代的科技发展规划,叙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制定的科技发展战略,从总体上概述了不同发展时期的科技成就。
本课共三小目,第一目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重点讲述了我国尖端科技的艰难发展历程,侧重分析战略决策的背景、“两弹一星”概念、重大尖端科技成果,分析尖端科技对我国国防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影响。
第二目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介绍了袁隆平和他对杂交水稻研究与培育的情况,突出了杂交水稻对我国人民生活、对世界人类的主要贡献。
第三目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介绍了在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方面我国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分析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起的作用。
思路设计●教学重点建国初期的科技发展成就、载人航天技术、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教学难点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教具准备(1)准备多媒体设备(电脑、液晶投影仪、视频展示台)及网络设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在讲课过程中结合多媒体课件,主要以“启发—发现式”教学法为主,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名词讲解、合作探究等方法,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科学基础概念。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识点: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2)技能:党和政府的战略决策与科学技术发展之间的联系;从“两弹一星”、航空航天技术、信息技术等分析认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探究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归纳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历史阶段现代科技发展战略与成就,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通过比较20世纪80年代前后我国发展高科技的不同侧重点,培养学生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7.1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堂导入】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世界领先;但自1840年以后,备受欺凌,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水平;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迅速制定了正确的科学技术发展战略,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科学技术振兴的伟大历程。
【讲授新课】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两弹一星”:(1)含义:发展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的决策,即“两弹一星”决策。
(2)成果:1964年10月16日下午15时,我国西部地区新疆罗布泊上空爆发了一颗原子弹,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
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20分,我国西部地区新疆罗布泊上空,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获得完全的成功。
1964 年1964 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1967 年10 月,我国发射的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验成功。
1970 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迈入航天时代。
(世界第五个)“东方红一号”重量173公斤,比苏联(83.6公斤)、美国(8.2公斤)、法国(38公斤)、日本(9.4公斤)等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重量总和还要重。
卫星的跟踪手段、信号传递方式、星上温控系统也都超过了其它国家第一颗卫星的水平。
(3)背景(原因)及目的: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60 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为了冲破美苏两大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中国积极发展高新科技,以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目的)材料一:1956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说:“我们还要有原子弹。
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材料二:邓小平:“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七年级历史教案范文(10篇):第19课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第15课 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说课教案…等

七年级历史教案(10篇)内容提要: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完整教案3第19课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第15课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说课教案第15课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说课教案寻找历史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案例走近青铜时代第18课君主集权的强化第18课君主集权的强化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学案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学案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学案贞观之治贞观之治贞观之治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单元教案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全文字数:30275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完整教案3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完整教案3第13课西汉时期的对外交流【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识记“丝绸之路”的起点和大致走向,以及中国与欧洲开始直接交流的时间;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史上的地位、认识“汉委奴国王”金印的历史价值;培养和提高观察概括能力及从历史文物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张骞出使西域的有关史实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丝绸之路示意图的动态课件,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丝绸之路的起点;通过师生互动、学生讨论等形式,探究丝绸之路形成的意义和作用;通过放影相关的史料图片的幻灯片,了解汉与朝、日交流的历史。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西汉时期中国经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认识国家、地区间的交流对各国和世界经济文化的促进作用,加深对理解改革开放重要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丝绸之路 2、两汉时期的中日交流;难点甘英出使大秦及其意义。
【教学准备】教师:1、丝绸之路示意图的动态课件 2、东汉陶船图片、“汉委奴国王”金印图片的投影 3、东汉疆域图;学生:收集了解南方丝绸之路的相关史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回忆旧知,构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生:回忆上一节课所学的有关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内地与西域的交流,同时也为这种交流在地广人稀的西域开辟一条通道)2、请学生朗读一遍“读读”的内容,使学生明白张骞出使西域后,内地通往西域的道路被开辟出来,而这些道路对以后的东西文化交流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6.18 科技文化成就 教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教学案主备人:个备日期:集备日期:上课日期:审核签字:课标要求了解我国“两弹一星”、航天技术和籼型杂交水稻,青蒿素等科技成就;了解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相关史实和主要成就;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重难点重点:“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和“籼型杂交水稻”、青蒿素培育推广的意义、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难点: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学习目标1、记住新中国成立后科技文化事业的主要成就以及意义;2、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3、学习科学家们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
导学过程问题设计环节设计活动设计规则与评价即时反馈1、解读单元知识树。
2、解读学习目标3、解读评导展示单元知识树导语: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国力衰微,遭到列强百般欺凌。
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发展科学技术,这些都使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那么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哪些科学家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呢?我国又取得哪些重大科技成果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新课。
知识树:表达流利、声音洪亮+2分,环环相扣+2分。
上台展讲自学合作学习:1、通过阅读教材,找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国防科技这一领域取得的成就以及取得这些成就的意义是什么?2、从科学家的身上学作展点学活动一:先带着问题自主学习,红笔标问题,黑笔画关键词及答案,若个人有疑问,用问号进行标注。
活动二:小组之间合作交流有疑问、模糊的问题,统一答案进行备展。
教师巡视,检查各组在自学中出现的问题,活动三:小组展示,其他组补充或质疑活动四:学生记忆重要知识点,教师一条龙随机提问进行检测。
点拨:1、科学家具备的精神品质:艰苦奋斗、爱国敬业、甘于奉献、严谨细致、团结协作、敢于创新等。
活动一:带着问题自主学习,黑笔勾画答案,红笔学生思考,阅读教材,总结、归纳、概括有效信息,全部完成+2分;声音洪亮、表达流利+2答案准确每点+1学生思考,阅读教材,总结、归纳、概括有关注末号同学态度,其余同学指导预习方法。
第19课 科技技术的成就教案

第19课科技技术的成就教案第19 科技技术的成就教案学习目标基础知识:了解以邓稼先和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
掌握建国以的重大科技成就。
分析新中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和几位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认识: 通过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先进事迹,增强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
学习重点:建国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学习难点:建国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一、前预习1、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 )年,我国政府郑重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 任何情况下,都不会( )使用核武器,不对( )使用核武器。
2、我国开始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是在年。
3、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成功是在年。
4、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水稻的是,他被国际农学界誉为、“两弹一星”指的是、、。
6、1970年4月24日,我国用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为世界上第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7、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8、2003年, 载人飞船往返成功。
9、世纪性的工程是,早在20世纪20年代, 就提出了利用和的设想。
它主要是由、、等组成的。
1997年11月,顺利实现了,标志着工程第一阶段的胜利完成。
10、列举出新中国成立以后所取得的三项重大科技成果。
二、堂研讨1、原子弹是在科学谁的带领下研制出的?我们应该学习他哪些优秀品质?3、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武器,我们这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和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它?(二)籼型杂交水稻材料分析:2001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江泽民主席亲自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颁发给水稻专家袁隆平,以表彰他的突出贡献。
请问:1、他的突出贡献是什么?2、我们应该学习袁隆平哪些优秀品质?(三) 建国后,我国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三、堂测试1、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是在哪一年? A19年B1964年1966年D1999年2、我国研制原子弹的根本目的是( )A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B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表明了我国的科技水平已经局世界前列D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3、20世纪40年代最早制造出原子弹的国家是( )A 美国B 英国苏联D 德国4、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意义A 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B 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D 可以对不满中国的国家使用核武器、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 )A 长征一号B 东方红一号神舟一号D 神舟五号6、世界上第一个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A美国B苏联中国D法国7、我国下列科技成就取得成功的先后顺序是( )⑴原子弹爆炸成功⑵中近程地地导弹飞行实验成功⑶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⑷无人飞船上天⑸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A⑴⑵⑶⑷⑸B⑵⑶⑴⑷⑸⑵⑴⑶⑸⑷D⑵⑷⑶⑸⑴8、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的科学家是( )A袁隆平B邓稼先钱学森D赵忠尧9、下列那些科技成就不是我国首创的( )⑴原子弹⑵中近程地地导弹⑶人造地球卫星⑷载人飞船⑸籼型杂交水稻A⑴⑵⑶⑷⑸B⑴⑵⑶⑷⑵⑶⑷⑸D⑶⑷⑸10、下列有关我国运载火箭发射水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使用国产长征运载火箭B无国多次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我国已经掌握一箭三星发射技术D我国目前还不能发射返回式卫星二、材料解析题阅读下列材料:“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是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
第17课_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从左至右) 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从左至右) 组成飞行乘组执行“神舟七号”。 组成飞行乘组执行“神舟七号”
探索宇宙, 探索宇宙,登 上月球从古至今都 是中华民族的一个 梦想。 梦想。随着神舟飞 船成功“上天” 船成功“上天”, 中国“嫦娥” 中国“嫦娥”工程 一期——绕月探测 一期 绕月探测 工程进展顺利, 工程进展顺利,首 颗绕月探测卫星 “嫦娥一号” 于 嫦娥一号” 2007年在西昌卫星 年在西昌卫星 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中华民族流传千年 的神话“嫦娥奔月” 的神话“嫦娥奔月” 变为现实 。
中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 中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
“神舟”五号载人 神舟” 神舟 飞船发射升空
2003年10月16日,“神舟五号”在内蒙古主 年 月 日 神舟五号” 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舱完好无损。 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舱完好无损。航天英 杨利伟自主出舱 自主出舱。 雄杨利伟自主出舱。
农业科学 ——杂交水稻的培育与推广 杂交水稻的培育与推广
2001年袁隆平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 年袁隆平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
袁隆平的成就主要表现在: 袁隆平的成就主要表现在: 的成就主要表现在
杂交水稻的研究、 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和推广上
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强优势籼型杂交水稻。 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强优势籼型杂交水稻。 首次育成强优势籼型杂交水稻 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 东方魔稻” 20%以上 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 1976年至1987年间 年至1987年间, 1976年至1987年间,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植 面积累计达到十一亿亩,增产稻谷一千亿公斤。 面积累计达到十一亿亩,增产稻谷一千亿公斤。 1979年 杂交水稻作为中国第一个 第一个农业技术 1979年,杂交水稻作为中国第一个农业技术 专利转让美国。 专利转让美国。 袁隆平为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国际农学界称袁隆平 国际农学界称袁隆平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教案最全版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教案[课标要求]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两弹一星”与中国航天技术的巨大发展,“银河”系列计算机,“神舟”号飞船及杨利伟,袁隆平及杂交水稻的研制和推广。
2、通过上述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媒体资料,观看相关图片,培养学生从史料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采取自主学习法,让学生在探索资料中达到学习的目的,同时在合作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系列新中国科技成就的介绍,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对袁隆平、杨利伟等科学家和宇航员先进事迹的介绍,让学生从中得到人生的启迪,更正确地把握人生方向。
通过对党和国家一系列科教政策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对政治、经济的重大影响,并以此培养学生崇尚科学、开拓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1、新中国成立后原子能、火箭及航天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的成就2、袁隆平及其杂交水稻[教学难点]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学法指导] 列举法探究法[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 导入——思考:我国科技发展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历程?(在学生回答后总结)中华民族曾在历史上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近代科技却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国家。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科技事业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结合幻灯片)讲授新课:一、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一)两弹一星1.党和政府作出发展“两弹一星”战略决策的时代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美苏两个大国的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中国面对非常恶劣的国际环境,为了冲破美苏两大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积极发展高新科技,以巩固国防,维护中国的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2.“两弹一星”计划的重大成果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美国和苏联的核垄断;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导弹实验成功,加强了国防力量;第一枚中国自行研制的火箭发射成功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
【教学目标】
1.识记造纸术发明的时间、祖冲之所得圆周率的计算值
2.理解《九章算术》在世界数学史上的地位
3.了解张仲景、华佗、贾思勰、俪道元的主要成就
4.培养和提高归纳概括的能力以及评价科技人物、科技成果的能力
【教学重点】
1.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
2.祖冲之在圆周率计算上的成就
【教学难点】
1.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内容与价值
2.《水经》与《水经注》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交流预习成果
1.组织学生交流自己课前收集的有关我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调节课堂气氛,注意观察学生行为的变化。
2.讲解导入:我国是一个优秀的文明古国,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果举不胜举。
今天我们去了解我国历史上汉朝至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成果。
二、重大科技成果
1.讲解在造纸术发明前,人们只能用竹、木简写字、传递消息,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2.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3.出示蔡伦的头像图,简介造纸术的改进及其作用。
(明确知识点,了解造纸术是在东汉时期被发明和改进的)
4.出示祖冲之的头像图,讲解相关知识(了解《九章算术》中关于负数的知识是世界上最早的,祖冲之计算出了圆周率的较精确值,比欧洲早了1000多年)
5.演示教材P113简表的课件,向学生展示并介绍这一时期医学、农学、地理学方面的成果。
强盗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内容与价值以及《水经》和《水经注》的关系
三、小结:
同学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的祖先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让世界瞩目的科技成果,源源不断地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希望你们以他们为榜样,刻苦学习,热爱科学,树立为科学和人类进步事业奋斗不息的信念。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