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质体在载药及造影中的双重应用
脂质体在中药制剂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内吞 而被 细 胞 摄 取 ;与 此 同 时 ,它 具 有 一 研 究 和 应 用 还 处 于初 级 阶段 。本 文 就 收集 定 的 弹 性 和变 形 性 , 比相 同 粒径 的其 他 类 近 年来 有 关 中药 脂 质体 制 剂 的研 究 作 一 简 型 的纳 米 粒 容 易 进 入 病灶 组 织 … 。 脂 质 体 要 介 绍 。 具 有 的 双层 膜 结 构 ,它 既 可 以携 带 水 溶 性 1 新型 脂质 体 的研 究近 况 药物 ( 如氨 基 酸 ,多 肽 ,蛋 白质 等 ),将 早 期 的脂 质 体 是 普 通脂 质 体 ,是 以磷
s yst e m
上 诸 多 优 势 ,脂 质 体 在 载 药 系统 研 究 领 域 中备 受 关 注 。在 2 0 世纪7 0年代 ,B a n g h a m
目前 制 剂研 究 的热 点 。脂质 体在 中 药给 药
体 系 中的应 用也 取 得 了一 定 的进 展 。本 文
将 从如 上 两个 方 面进 行 综述 。
Tr a di ti on al Chi ne s e M e di ci R e Y ue y on g ya n g
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 ,无毒无免疫 开 发 已 进 入 临 床 试 验 阶 段 。 由于 中药 化
原 性 ;脂 质 体 的 组 成 结 构 和 生 物 细 胞 相 学 成 分 的复 杂 性 ,较 之 西 药 , 中药脂 质体
Ab s tt a c t: A S a n ov e1 dr ug de1 i VC r y
ca rri er , 1i p os o me i S r es e ar ch f oc us i n p har mac e ut i CS p re p ar ati o n fi e1 d .
药物制剂中脂质体的应用与优化
药物制剂中脂质体的应用与优化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药物制剂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与进步。
其中,脂质体作为一种常见的药物载体系统,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制剂中。
本文将详细探讨脂质体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以及相关的优化方法。
一、脂质体的概述脂质体是由一层或多层脂质分子组成的微粒体系,通过调整脂质成分和制备工艺,可以改变其物理化学性质和药物释放特征。
脂质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调控性,可与多种药物相容,对水溶性、油溶性和具有生物活性的药物有较好的包封效果。
二、脂质体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1. 脂质体在药物给药中的应用脂质体可以用于多种给药途径,包括口服、皮肤贴片、局部注射等。
在口服给药中,脂质体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延长药物停留时间,减少药物代谢和排泄。
在皮肤贴片中,脂质体可增加药物在皮肤上的渗透性,提高局部疗效。
在局部注射中,脂质体可增强药物在组织中的分布和滞留,提高药物疗效。
2. 脂质体在靶向给药中的应用通过调整脂质体的表面性质和载药策略,可以实现对特定靶点的选择性输送药物。
例如,通过在脂质体表面修饰目标靶点的抗原或抗体,使脂质体能够与相应的细胞结合,实现药物的主动靶向输送。
脂质体还可以通过调整脂质体的大小和组成,利用细胞摄取机制实现被动靶向输送。
三、脂质体制剂的优化方法1. 脂质体组分的优化脂质体的组成是影响其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可以通过调整脂质体中的脂质种类、脂质浓度以及脂质与药物的比例来实现药物的延缓释放、降低药物毒性等效果。
2. 制备方法的优化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对脂质体的性质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常用的脂质体制备方法包括薄膜法、乳化法、溶剂蒸发法等,通过选择和优化制备方法,可以获得高质量的脂质体制剂。
3. 脂质体的破坏与稳定性脂质体的稳定性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制备中的温度、pH值、药物溶液浓度等条件都会影响脂质体的稳定性。
加入一些稳定剂和辅助药物,如防腐剂、抗氧化剂等,可以提高脂质体的稳定性。
四、脂质体制剂的应用前景随着对脂质体研究的不断深入,脂质体作为一种优秀的药物载体系统在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脂质体载药系统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脂质体载药系统的研究进展及应用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界已经开始重视一种新型药物载体——脂质体。
脂质体是由磷脂、胆固醇和表面活性剂等成分组成的微粒,其粒径在20-500纳米之间。
它能够在体内稳定传递包括多肽类、核酸类、多种非水溶性药物及药物类固醇等在内的各种治疗剂。
本文就脂质体载药系统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做出阐述。
一、脂质体的构成脂质体主要由磷脂、胆固醇及表面活性剂等成分构成,而表面活性剂又可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及非离子型三种。
脂质体的内核是由水性环境包围着的非水溶性药物。
脂质体的组成决定了它的药效学特性及应用价值。
二、脂质体的优点相较于传统的化学合成药物,脂质体载药系统具有多个独特的优点:1. 减少药物毒副作用传统药物治疗通常会出现毒副作用,而脂质体可减少药物在血液循环中的分布,从而减少药物与正常组织的接触,降低其毒副作用。
2. 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在脂质体的保护下,药物可以更有效地通过生物膜,使药物在体内吸收率更高,从而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及半衰期。
3. 可以调控药物释放速率脂质体可实现以时间或环境刺激为输入变量的药物释放。
例如,当脂质体进入肿瘤细胞时,由于其较高的代谢活性,可以导致脂质体的磷脂组分极易丧失,从而使药物被释放出来。
4. 靶向性强通过在脂质体表面进行修饰或加入配体,使其具有针对性靶向,从而增强药物的疗效。
三、脂质体的应用随着药物输送技术的不断进步,脂质体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医疗领域。
1. 解决药物难以溶解的问题脂质体能够增加药物在水相介质中的可溶性,使药物更容易分散在人体内,从而更容易被利用。
2. 肿瘤治疗脂质体可以被定向输送到肿瘤细胞,从而提高药物在肿瘤细胞中的含量,降低药物在正常细胞中的含量。
3. 脑部疾病治疗脂质体能够通过脑血管中的小孔径使药物输送到脑部,使得治疗目标更为明确且疗效更强。
4. 透皮吸收脂质体内的药物可以被输送至皮肤下层,更好地发挥其外用治疗效果。
四、脂质体的未来脂质体的综合使用必将带来预期的效果。
脂质体递药技术与应用
三、脂质体改善了难溶性药物的溶解性
脂质体的脂质双分子层结构为难溶性
药物提供了很好的结合部位。使得这类药 物的水溶性得到很大改善,同时也避免了 溶媒对人体的毒副作用。注射用紫杉醇脂 质体(力扑素)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脂质 体改善药物溶解性的特点,对新化合物的 筛选,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据报道,全 世界新发现的新化合物有近一半是难溶性 的,在新药筛选过程中,有些难溶性药物 就是因为难溶解而影响了筛选结果,最终 被淘汰。
脂质体递药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技术,
它已突破了传统药物制剂学的范畴,它综 合了制剂学、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免疫学、 药物分析、生物化学、物理化学和高分子 材料等学科知识,因此脂质体递药技术的 发展需要多学科的合作。脂质体作为一种 载体,其用途也不仅仅限于药物传输,还 被用于基因导入、疫苗和化妆品等领域。
五、脂质体可提高机体对药物的耐受性, 降低药物毒副反应
国内外研究表明,很多药物制成脂质 体后,机体对其的耐受量都较游离药物 有不同程度提高。脂质体的这个特点为 临床通过增加用药剂量,提高疗效成为 可能。例如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和注射 用长春新碱脂质体。
理想抗肿瘤药物脂质体的特点
有较长的体内循环时间 在肿瘤组织能够有较高浓度的聚集 能够适时的释放药物
四、脂质体可以保护药物活性基团
脂质体还可以保护药物的活性基团,
使之不易被体内的酶破坏,或者保护药物 某种活性结构,使药物使用剂量降低,治 疗效果得以提高。羟基喜树碱结构上有个 内酯环,该药内酯环有开环和闭环二种状 态,研究表明闭环型药物疗效比开环型药 物疗效要高3-4倍,但市售羟基喜树碱因 溶解性问题,只能是开环型,因此制成脂 质体以后,就可以使羟基喜树碱保持闭环 状态,从而达到降来自使用剂量,减少毒副 反应的效果。
脂质体主动载药技术研究进展
脂质体主动载药技术研究进展一、概述随着医药科技的飞速发展,药物传递系统作为连接药物研发与临床应用的关键桥梁,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众多药物传递系统中,脂质体作为一种生物相容性好、毒性低、能够有效保护药物并提高药物靶向性的载体,受到了广泛关注。
脂质体主动载药技术,作为脂质体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通过主动调控脂质体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实现药物的高效、精准输送,为提高药物疗效、降低副作用、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持。
脂质体主动载药技术的基本原理在于利用脂质体的特殊结构和性质,通过主动靶向和或主动转运的方式,实现药物的高效、精准和可控释放。
脂质体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纳米级囊泡,其结构与生物细胞膜相似,因此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细胞膜融合能力。
这种结构特点使得脂质体能够包裹水溶性或脂溶性药物,并在体内运输过程中保持稳定。
主动载药技术的关键在于利用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或受体,通过配体受体相互作用或主动转运机制,将药物定向输送到病变组织或细胞。
本文旨在对脂质体主动载药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性梳理和总结,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从业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将对脂质体主动载药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发展历程进行简要介绍,为后续研究内容的展开奠定基础。
随后,将重点围绕脂质体主动载药技术的关键要素,如脂质体的制备工艺、药物的装载与释放机制、靶向性的实现策略等进行深入探讨。
还将对脂质体主动载药技术在不同疾病治疗领域的应用案例进行分析,以展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和优势。
将对脂质体主动载药技术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推动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建议。
1. 脂质体的定义与特性脂质体(Liposomes)是一种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纳米级囊泡结构,其内部可以包裹水溶性药物,而双层之间则可以容纳脂溶性药物。
自上世纪60年代被发现以来,脂质体因其独特的药物传递特性,在医药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
生物相容性与生物可降解性:脂质体的磷脂成分与细胞膜结构相似,因此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有机纳米载体中脂质体载药原理
有机纳米载体中脂质体载药原理
有机纳米载体是一种用于将药物输送至特定位置的载体系统,其中脂质体是其中一种常用的有机纳米载体。
脂质体是由类似于细胞膜的磷脂分子组成的小球体,可以将水溶性或脂溶性的药物包裹在内部,从而保护药物并提高其稳定性和生物可利用性。
脂质体的载药原理主要是基于磷脂分子在水中形成的双层膜结构。
脂质体的外层由亲水性的磷脂分子组成,内层则是疏水性的磷脂分子。
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被包裹在脂质体内部,例如:直接混合法、膜烷法、膜蒸馏法等。
当药物进入脂质体内部时,它们可以被包裹在脂质体的水相或脂相中,这取决于药物的性质。
水溶性药物通常被包裹在脂质体的水相中,而脂溶性药物则被包含在脂质体的脂相中。
这一过程可以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并且可以避免药物在体内被迅速代谢或清除。
此外,脂质体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可以被设计成只在特定的组织或细胞中释放药物。
这是因为细胞膜也是由磷脂分子组成的双层膜结构,脂质体可以与细胞膜相互作用,并被细胞摄取。
药物可以在细胞内被释放,从而实现针对性输送。
总之,脂质体作为一种有机纳米载体,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活性和药物输送特性,可以实现药物的输送、保护和定向释放等功能,为药物研究和开发提供了新的途
径。
脂质体在药物递送中的应用
脂质体在药物递送中的应用脂质体是指一种由磷脂、胆固醇和蛋白质组成的微小球状结构,大小一般在100纳米以下。
由于其结构与人体细胞膜相似,脂质体可以被细胞识别和内吞,具有很强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因此在药物递送中广受青睐。
脂质体可以将药物包裹在其内部或外部,以解决药物的溶解度低、稳定性差、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等问题,提高药物在体内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此外,脂质体还可以作为靶向药物的载体,将药物精确地送到需要治疗的部位,减少对正常细胞的影响,提高治疗效果。
在脂质体中,药物可以包裹在脂质体内部的水相区域中,或结合于脂质体外部的脂质层上。
药物的选择和包裹方式取决于药物的性质和脂质体的类型。
常见的脂质体类型有普通脂质体、固态脂质体、反相脂质体和具有特定表面活性剂的脂质体等。
普通脂质体是指由磷脂和胆固醇组成的简单脂质体,可以包裹水溶性药物和脂溶性药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
固态脂质体是指在低温下形成的纳米晶体,可以包裹脂溶性药物和水溶性药物,具有更高的药物包裹率和生物分解速率。
反相脂质体是指由药物自身构成的支架结构,可以包裹大分子药物和低水溶性药物,具有更好的药物释放性能。
具有特定表面活性剂的脂质体可以具有更好的靶向性和药物释放性能。
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包括溶液法、乳化法、膜法、微乳化法等。
其中最常用的是乳化法和微乳化法。
乳化法是将水相药物和脂质体所需的磷脂和胆固醇在乳化剂辅助下混合后,通过机械剪切或超声作用形成脂质体。
微乳化法则是将水相和油相通过表面活性剂混合形成稳定的微乳液,然后通过蒸发或加热去除溶剂,形成脂质体。
除了以上提到的应用外,脂质体还具有其它许多应用。
例如,可以将基因载体包裹在脂质体内,通过细胞内的内吞作用将基因运载至细胞内,以实现基因治疗。
此外,脂质体还可以作为疫苗的递送系统,减少针剂接种的疼痛和不适。
同时,脂质体还可用于食品中的香料、色素和营养物质的递送等。
总之,脂质体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药物递送系统,在医疗和食品等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药物化学中的药物载体与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药物化学中的药物载体与药物相互作用研究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药物治疗在人类健康保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许多药物在体内血液循环中会被迅速代谢或分解,从而降低了治疗效果。
因此,为了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药效,研究人员开始关注药物载体与药物相互作用的领域。
一、药物载体的定义与分类在药物化学中,药物载体是指能够稳定、包裹和传递药物的物质。
它可以将药物包裹在内部,形成一种稳定的结构,从而延缓药物的释放速率和提高生物利用度。
药物载体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1. 脂质体:脂质体是由生物相容性的脂质组装而成的微粒,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相对较长的血液循环时间。
通过包裹药物,脂质体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2. 聚合物:聚合物是由大量重复单元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可以形成包裹药物的微球或纤维结构。
其优点在于可调控药物释放速率和增强药物的稳定性。
3. 纳米颗粒:纳米颗粒是尺寸在1-1000纳米之间的微小颗粒,可以通过改变其表面性质和组成来调控药物的释放速率和生物分布。
二、药物载体与药物的相互作用在药物化学中,药物载体与药物之间存在多种相互作用,这些作用对药物的稳定性和释放行为起到重要的影响。
1. 包裹作用:药物载体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将药物包裹在内部,形成一种稳定的结构。
这样可以避免药物在体内被迅速分解,延缓药物的释放速率。
2. 形成共价键:药物载体可以与药物间的官能团形成共价键,增强药物在载体中的稳定性。
3. 表面修饰:药物载体的表面可以进行修饰,通过调节表面性质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和生物分布。
三、药物载体与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研究药物载体与药物相互作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表征药物载体的物理化学性质:通过测定药物载体的粒径、表面电荷、孔径大小等物理化学性质,可以初步了解药物载体的包裹性能。
2. 药物释放动力学研究:通过监测药物在载体中的释放速率,可以探究药物和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
3. 药物稳定性研究:通过测定药物在载体中的稳定性,了解药物与载体之间的稳定性相关性。
脂质体的研究现状及主要应用
脂质体及其医药应用化学01 马高建2010012222 摘要:脂质体是一种天然脂类化合物悬浮在水中形成的具有双层封闭结构的囊泡,目前可由人工合成的磷脂化合物来制备。
它作为一种高效的载体,近年来在医药、化妆品和基因工程领域等都有广泛应用,国内外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进展。
本文将对脂质体的研究现状和其在医药方面的应用做一下概括,并对脂质体的发展前景做一下展望。
关键词:脂质体、制备、医药、应用脂质体最初是1965年英国学者Banyhanm和Standish将磷脂分散在水中进行电镜观察时发现的。
磷脂分散在水中自然形成多层囊泡,每层均为脂质双分子层,囊泡中央和各层之间被水隔开,双分子层厚度约4 nm,后来将这种具有类似生物膜结构的双分子小囊泡称为脂质体,又称人工膜。
1988年,第一个脂质体包裹的药物在美国进行临床试验,现在用脂质体包裹的抗癌药、新疫苗、其他各种药品、化妆品、农药等也开始上市。
我国的脂质体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经过近30年的研究,我国在脂质体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目前我国已有多个以脂质体作载体的新药剂型进入临床验证阶段。
当前脂质体的医药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模拟膜的研究、药品的可控释放和体内的靶向给药,此外还有如何在体外培养中将基因和其他物质向细胞内传递。
由于脂质体具有生物膜的特性和功能,它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已有多种,主要用于治疗癌症的药物,它可将包封的活性物质直接运输到所选择的细胞上,故有“生物导弹”之称。
1 脂质体及其分类脂质体(或称类脂小球、液晶微囊),是一种类似微型胶囊的新剂型,是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形成的薄膜中间所制成的超微型球状载体剂型,其内部为水相的闭合囊泡。
由于其结构类似生物膜,故又称人工生物膜。
脂质体主要有双分子层组成,磷脂(卵磷脂、脑磷脂、豆磷脂)和胆固醇是形成双分子层的基础物质,再加入其他附加剂制备而成。
1.1 结构脂质体可以是单层的封闭双层结构,也可以是多层的封闭双层结构。
药物制剂中纳米脂质体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药物制剂中纳米脂质体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近年来,纳米科技的快速发展在多个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与研究。
在药物领域,纳米脂质体作为一种新型药物载体系统,具有出色的药物传输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因此成为了药物制剂中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就纳米脂质体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与研究。
一、纳米脂质体的制备方法纳米脂质体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传统的薄膜分散法、溶剂蒸发法、超声乳化法以及高压脂质膨胀法等。
薄膜分散法是较为常用的一种制备方法,其主要步骤为先将药物与适当的脂质按照一定比例溶解于有机溶剂中,然后通过旋转蒸发的方式制备出薄膜,最后通过水相的分散法制得纳米脂质体。
二、纳米脂质体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纳米脂质体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肿瘤治疗方面,纳米脂质体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药物载体,用于运输抗肿瘤药物。
由于其小尺寸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纳米脂质体能够在体内减少药物的毒性副作用并且提高药物的长期稳定性。
此外,纳米脂质体还可以用于改善药物的水溶性、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以及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等方面。
三、纳米脂质体的优势与挑战与传统的药物制剂相比,纳米脂质体具有很多优势。
首先,纳米脂质体拥有较小的粒径,在体内能够更容易地被细胞摄取,提高了药物的靶向性和疗效。
其次,纳米脂质体具有相对较大的比表面积,使得其能够承载更多的药物,从而提高了药物负载量。
此外,纳米脂质体的制备方法较为简单,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然而,纳米脂质体的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纳米脂质体的制备过程中需要使用一些有机溶剂,存在溶剂残留的问题,对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提出了要求。
其次,纳米脂质体在体内的代谢和清除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克服其在体内的稳定性问题。
此外,纳米脂质体的大规模制备和长期稳定性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四、纳米脂质体的未来发展方向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纳米脂质体作为一种有效的药物载体系统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纳米脂质体在药物制剂领域将会得到更大的突破和发展。
脂质体的原理和应用有哪些
脂质体的原理和应用有哪些概述脂质体是一种由磷脂分子构成的人工脂质结构,广泛应用于药物传递和化妆品领域。
脂质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调控性,可用于改善药物的溶解度、稳定性和传递效率。
本文将介绍脂质体的原理和其在药物传递和化妆品中的应用。
脂质体的原理脂质体是由一层或多层磷脂分子组成的球形结构,其主要成分包括磷脂、胆固醇和表面活性剂。
脂质体在水中形成双分子层结构,而在药物传递中起到载体和保护作用。
脂质体的核心是水溶性的,可以容纳各种药物并通过细胞膜传递到靶细胞。
脂质体具有以下特点: - 尺寸可调:脂质体的直径可以在20至1000纳米之间调整,适合不同体内外药物传递需求。
- 生物相容性:脂质体成分与生物体相似,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减少了对生物体的不良反应。
- 输送效率高:脂质体能帮助药物跨越生物膜,提高药物的输送效率。
- 稳定性好:脂质体可以稳定地包装药物,延长药物的存储时间。
脂质体的应用1. 药物传递脂质体在药物传递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它可以改善药物的溶解度、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提高药物的输送效率和治疗效果。
以下是脂质体在药物传递中的几个主要应用方向:•靶向传递:通过改变脂质体的组成和结构,可以实现对特定组织或细胞的靶向传递。
例如,通过在脂质体表面修饰靶向配体,使脂质体能够选择性地与靶细胞结合,提高药物传递的效果。
•缩减药物副作用:脂质体可以作为药物的保护层,减少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毒性作用,从而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改善溶解度:某些药物由于其低溶解度难以应用,脂质体可以作为药物的载体,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控释输送:脂质体可以通过改变其结构和性质,实现药物的控释输送,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停留时间,减少药物的频繁给药。
2. 化妆品应用脂质体在化妆品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脂质体在化妆品中的主要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保湿剂:脂质体可以在化妆品中作为保湿剂,有效地锁住水分,滋润皮肤,改善肌肤干燥问题。
药物制剂中的脂质体制剂研究
药物制剂中的脂质体制剂研究近年来,脂质体制剂在药物制剂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脂质体制剂以其优异的药物传递性能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备受青睐。
本文旨在探讨脂质体制剂的研究进展以及其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一、脂质体制剂的定义和构成脂质体制剂是由一个或多个疏水性脂质及其辅助物质构成的微粒系统。
常见的脂质体制剂包括微乳液、脂质乳、固体脂质体等。
它们具有一定的结构特点,能够在水相中形成稳定的分散体系。
1. 微乳液微乳液是由胶束组成的透明溶液,其平均粒径通常在10至100纳米范围内。
微乳液的构成包括溶剂、表面活性剂和辅助物质。
这种脂质体制剂在溶剂中形成的稳定胶束结构可促进药物的溶解和吸收。
2. 脂质乳脂质乳是由脂质微粒和水构成的分散体系。
脂质乳的制备方法较为简单,常用的脂质乳包括油/水型和水/油型。
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应用特点,在研究药物的体内外行为时可选择相应的脂质乳制剂。
3. 固体脂质体固体脂质体是一种由脂质和固态辅料组成的微粒系统。
固体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复杂多样,通常包括溶剂蒸发法、超低温冷冻干燥法等。
这种脂质体制剂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较长的保存时间,在药物研究和开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脂质体制剂的优势和应用脂质体制剂以其独特的优势在药物制剂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 提高药物溶解度和稳定性脂质体制剂能够有效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增强其生物可利用度。
同时,脂质体制剂还能保护药物免受光、氧化和酶的降解,延长药物的有效存储时间。
2. 提高药物的靶向性和控释性能脂质体制剂具有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可实现对药物的准确靶向输送。
通过调整脂质体制剂的结构和性质,可以使药物在体内精确释放,减少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频次,降低药物毒性和副作用。
3. 改善药物的质感和应用性脂质体制剂能够改善药物的口感和质地,提高药物的应用性和患者的依从性。
例如,在口腔黏膜给药领域,脂质体制剂可用于制备口崩片、口腔贴膜等创新型制剂。
三、脂质体制剂的研究进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脂质体制剂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
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的优势与应用
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的优势与应用随着药物研究的深入,药物的制备和递送方式也在不断进步和变革。
自组装的药物载体由于它的天然结构和可控性,越来越受到药物研究领域的重视。
其中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的优势和应用逐渐被人们认识到。
一、脂质体的组成与结构脂质体是由脂质分子自组装而成的小型粒子,其成分由磷脂、胆固醇和其他添加物组成。
令人惊奇的是,这种自组装结构的磷脂双层是由互相靠拢的疏水性“尾部”和“头部”分别组成的,也就是说,在水溶液中,疏水和亲水分子会对分子聚集形成双层膜。
这种异构体就是我们所说的脂质体。
二、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的优势1.药物保护一些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等不能耐受光、热、碱,或需在生物体内血流中暂时保护,浓缩或降低毒性。
而脂质体包裹这种高分子物质,可以防止致敏作用,降低毒性,起到保护作用。
2.提高药物的溶解度许多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难以被人体吸收,富有疏水性的脂质双层包裹能够轻松固定药物,提高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使药物更能被身体吸收。
3.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药物口服、注射后能否在体内快速达到治疗剂量,甚至到达治疗部位,是药物生物利用度的直接影响因素。
同一个药物,其运载方式不同生物利用度是不同的,而脂质体不同于其他药物载体,其可以通过细胞膜的内外双向传递将药物传输到肿瘤细胞内部。
4.可增强长期保存能力许多药物都是在水中稳定存在的,在药物长时间储存过程中极易变性、降解,得不到长久保存和使用,而脂质体内的药物更加难以受到刺激和损伤,可以保证药物的长期保存和使用。
5.定向输送脂质体可以用药物标记剂量,然后通过细胞膜内外传递的方式将药物直接输送至癌细胞,提高完美定向输送。
6.增强药物稳定性大多数药物都很容易发生水解、氧化、聚合等化学反应,在脂质体中,药物可以被远离损害源,从而起到增强药物稳定性的作用。
三、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脂质体作为一种天然且结构合理的药物递送工具,已经在医学、生物技术、疾病诊断和药物制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探索。
脂质体在药物传递中的应用
脂质体在药物传递中的应用
脂质体是一种由磷脂、胆固醇和表面活性剂等构成的微小粒子,大小在10~100纳米之间。
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是药物输送领域中的重要载体之一。
脂质体可以包含各种药物,并帮助这些药物进入人体内,发挥治疗作用。
在药物输送中,脂质体可以被用来改善药物的溶解度、稳定性
和药代动力学。
脂质体具有与细胞膜相似的结构,因此可以与细
胞融合并释放药物,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同时减少药物的副
作用。
除此之外,脂质体还可以被用来帮助药物通过血脑屏障。
由于
血脑屏障的存在,许多药物无法进入到脑细胞中,导致神经疾病
的难以治疗。
脂质体可以通过改变其表面性质来提高药物在血脑
屏障上的穿透能力,从而实现药物的有效治疗。
脂质体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脂质体可以用于
治疗糖尿病、肿瘤、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
对于糖尿病患者,
将胰岛素包含在脂质体中可以提高其生物利用度,从而有效控制
血糖水平。
对于肿瘤患者,脂质体包裹的化疗药物可以靶向癌细
胞,减少治疗过程中对正常细胞的伤害。
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脂质体可以将降脂药物直接输送到血管壁,从而降低血脂水平。
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物递送载体,脂质体的研究和开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未来,随着生物技术和纳米技术的迅速发展,脂质体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将变得更加广泛和深入。
脂质体的原理和应用是什么
脂质体的原理和应用是什么一、脂质体的原理脂质体是由脂质双分子层组成的微细球形结构,其外层是亲水性的磷脂头部,内层则是疏水性的磷脂尾部。
这种结构使得脂质体可以同时溶解脂溶性物质和水溶性物质。
脂质体的形成原理主要基于两种基本概念:胶束和鸟嘌呤。
1. 胶束原理脂质体的封装原理是通过胶束原理实现的。
胶束是由高度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水中聚集形成的微小结构,通过疏水性尾部与脂质体内部以及疏水性物质相互作用,使得脂质体能够包裹住脂溶性药物和生物活性物质。
2. 鸟嘌呤原理鸟嘌呤是由疏水性的长链碳氢化合物组成的双层脂质膜,它可以通过挤压和离心等物理方法形成脂质体。
在制备脂质体时,鸟嘌呤可以通过增强脂质体溶解性能、稳定性和相容性,实现对药物的稳定封装。
二、脂质体的应用1. 药物传递和靶向治疗脂质体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物传递系统,在药物传递和靶向治疗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改变脂质体的组成、尺寸和表面特性,可以实现药物的控释和靶向释放,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果。
此外,脂质体还可以通过体内靶向、缓慢释放和增强的疗效改善药物的毒副作用。
2. 增强化妆品的渗透性脂质体在化妆品行业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质,脂质体可以有效地改善化妆品的渗透性,提高其在皮肤上的分布和吸收。
脂质体还可以增加化妆品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使得化妆品在使用过程中更加有效和方便。
3. 食品添加剂脂质体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日益重要。
脂质体可以用作食品添加剂,用于改善食品的品质、口感和营养价值。
例如,通过将脂质体添加到乳制品中,可以改善其质地和稳定性;将脂质体添加到食用油中,则可以增强其营养价值和稳定性。
4. 研究生物膜和膜蛋白脂质体也被广泛应用于生物膜和膜蛋白的研究中。
通过制备人工脂质体膜,可以模拟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探索膜蛋白的特性和功能机制。
脂质体还可以被用作载体,用于分离、纯化和研究膜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5. 其他应用领域脂质体还有许多其他应用领域,如生物传感器、基因传递、图像识别等。
脂质体的制备和应用
脂质体的制备和应用脂质体是一种具有生物相容性和可控释放性的纳米粒子。
它由一层或多层脂质分子组成,内部可装载药物或其他活性分子,可用于制备药物纳米载体、化妆品、食品添加剂等。
本文将从脂质体的制备和应用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脂质体的制备脂质体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两种:膜溶法和乳化法。
膜溶法是将两种或多种脂质在适当的溶剂中混合,使其形成可溶的薄膜,再通过一定的方法使膜状脂质分子团聚为球形的脂质体。
这种制备方法能够制备出不同的脂质体结构,如单层脂质体、多层脂质体、脂质体纳米囊泡、异构脂质体等,各种结构的脂质体在载药和释药方面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但这种方法制备出的脂质体的形状和大小比较难控制,存在着较大的批次差异性。
乳化法是将一定的脂质、表面活性剂、油相和水相等成分按一定的比例混合,然后进行超声波或机械搅拌等加工,制备出直径约为50~200 nm的脂质体。
由于该方法制备的脂质体比较均匀,易于批量制备,成本较低,因此是制备脂质体的常用方法之一。
二、脂质体的应用脂质体作为一种优良的药物纳米载体,在药物传递、治疗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下面分别从药物纳米载体、化妆品、食品添加剂等方面进行阐述。
1. 药物纳米载体脂质体可作为药物纳米载体来输送药物,可用于改善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提高药物的稳定性、降低药物副作用和缩短药物作用时间等。
临床上,脂质体已得到广泛应用,如含有异丙肾上腺素的脂质体制剂,用于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脂质体氟替卡松乳剂,用于治疗儿童哮喘等。
此外,脂质体还可以结合靶向纳米技术,通过修饰脂质体表面的靶向物质,使其“找到并粘附”在靶细胞上,进一步提高药物的靶向性和效果。
2. 化妆品脂质体还可用于化妆品的制备和应用。
与普通化妆品不同,脂质体化妆品能够带来更好的修复效果。
这是因为脂质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渗透入皮肤细胞、发挥长时间的药效;同时脂质体尺寸小,能够更好地适应皮肤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值得一提的是,脂质体还能够改善化妆品中活性成分的稳定性,如纳米透明质酸脂质体化妆品,能在保湿的同时降低透明质酸分子的分解,从而更好地发挥保湿效果。
脂质体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脂质体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81050420
王景
脂质体?
现实中脂质体是否已 经广泛应用于化妆品
实现脂质体制备的工业化的技术要点
包封率 80%以上,达到国家药典的规定; 提高贮存的稳定性; 提高向网状内皮系统以外组织的到达性; 提高脂质体粒度的均一性; 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
到目前为止,国内有沈阳、南京、上海、大连、四川等众多研究机构和制药企业都在进行脂质体药物的研究开发。关 于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已有 20余种,但都属于实验室方法,现将主要几种的优缺点简要介绍如下:
低了毒性,减少了副作用。
脂质体与普通基质的对比
脂质体作为化妆品的添加剂的好处
● 脂质体的磷脂类分子可以增加细胞膜的流动性,促进表皮细胞生长,修复和增强细 胞代谢,脂质体的磷脂轻度键合到角质层的角蛋白上,使皮肤柔软、润滑,有一种舒 畅的自然感。 ● 脂质体涂在皮肤上形成一个具有透气但减少水分蒸发的半透膜,故又有很好的保湿 作用(透气)。脂质体能使角质层水合力增加40%使皮肤长时间保持充足水分,这与 一般不透气的保湿剂不同。 ● 脂质体的成份(如神经鞘磷脂)很容易穿透皮肤角质层,使活性物质进入表皮和真 皮,发挥生物效应。据法国欧莱娅(L’oreal)公司监察证实,被脂质体包裹的内含物 进入角质层比游离在皮肤外的增加14~29倍 ● 有些活性成份如:生长因子、Vc等物质很不稳定,易受到氧化、紫外线破坏和酶的 分解。经脂质体包覆后,隔离了破坏因素,提高了活性和稳定性,而且脂质体还具有 缓释性效应,延长了有效成份的作用时间。 ● 脂质体作用于皮肤,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因为是脂类物质,不具有免疫原性,不会 引起过敏和其他有害作用。
药物制剂中脂质体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药物制剂中脂质体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近年来,随着药物研究的深入,脂质体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物载体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
脂质体是一种由磷脂类物质组成的微囊体,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对水溶性和油溶性药物都有良好的包封效果。
本文将重点讨论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研究。
一、脂质体的制备方法1. 脂膜溶解法脂膜溶解法是一种常用的脂质体制备方法。
其主要步骤是将磷脂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然后加入药物,通过溶剂蒸发或超声乳化等方法形成脂质体。
这种方法制备的脂质体具有较小的粒径和较高的药物包封率。
2. 沉淀法沉淀法是一种通过药物与磷脂的共沉淀形成脂质体的方法。
药物和磷脂在溶液中共同形成微囊体,然后通过离心等方法分离得到脂质体。
这种方法制备的脂质体结构较为稳定,能够有效保护药物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
3. 脂质指位法脂质指位法是一种通过指位的膨胀作用使药物与磷脂相互混合形成脂质体的方法。
该方法制备的脂质体具有较高的药物包封率和较好的稳定性,适用于疏水性药物的制备。
二、脂质体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1. 提高药物稳定性脂质体作为一种良好的药物载体,能够有效保护药物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
在药物制剂中加入脂质体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延长药物的有效期,并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2. 改善药物生物利用度脂质体能够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增加药物的口服吸收。
脂质体由于具有与细胞膜相似的结构,能够在胃肠道中与细胞膜融合,促进药物的吸收。
因此,在口服给药制剂中加入脂质体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减少药物的剂量。
3. 改善药物的靶向性脂质体可以通过改变其表面性质,使药物能够更好地靶向到病灶部位。
例如,通过改变脂质体的表面电荷,可以增强脂质体对肿瘤细胞的亲和力,实现药物的靶向输送。
4. 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脂质体在药物制剂中添加后,可以显著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
由于脂质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能够与药物形成亲和性较好的结合,从而改善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提高药物的疗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脂质体在癌症诊疗中的载药和造影双重应用马冬121635东南大学生物医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省生物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210009摘要:脂质体是由磷脂双层构成的具有水相内核的脂质微囊,在其水相和脂质双分子层组成的膜内可以包裹多种物质,且具有被动靶向和主动靶向的潜力,因此常被用来作为药物或各种造影剂的载体。
脂质体可以以包封、膜标记、表面螯合、远端装载等方式与药物和造影剂结合,并在温度、pH、超声等的作用下进行可控的药物释放,因此脂质体在诊疗一体化方面有很多运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要求进行某种药物和单个成像模式的一体化,也可以对多种成像模式进行一体化。
本问对脂质体作为药物和造影剂载体在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最新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脂质体;靶向载药;造影;诊疗一体化引言脂质体是一层或多层磷脂双层膜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一个类球状、包封一部分水相的封闭囊泡。
早在1947年Bernard就提出了这种存在于水性体系中的两亲分子囊泡性结构的假设,但直到1962年剑桥大学动物生理学研究所装备了电子显微镜后,Alec D. Bangham才和他的同事于1965年正式提出脂质体的概念【1】。
由于磷脂双分子层具有和细胞膜类似的结构,所以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脂质体进入人体内会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主要在肝、脾和骨髓等组织器官中积蓄,从而具有天然的被动靶向性;如果再对其修饰上特定的配体,又可主动的靶向某些部位。
这些性质使其可作为良好的药物和其他试剂的载体。
人体的内部结构和功能一般是看不见的,但人们借助各种科学技术将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形成图像,从而检视人体,进行诊断和治疗,这就是医学成像的目的。
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后不久医生就将其应用于医学。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医学成像的发展突飞猛进,新的成像系统相继出现。
X射线包括CT主要用于观察人体形态学上的特征。
采用放射性核素的核素成像可以了解脏器的生理功能。
单光子发射CT(SPECT)和正电子发射CT(PET)利用失踪动力学模型,显示了活体对注入药物的体内代谢过程,使许多疾病的研究和诊断大为深入。
磁共振成像(MRI)从另一角度些事了人体内部状况,它的图像与体内生化过程有关;它既是功能性的又比核素成像更清晰,而且对人体损伤很小。
超声成像与这些方法相比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对人体基本无损,因此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常规的首选成像手段之一[2].在成像技术中为了得到信号或增强信号需要用到显影剂或造影剂,脂质体具有作为这些试剂载体的潜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成像技术在许多疾病特别是癌症的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急剧增加。
在纳米医学领域,成像和治疗结合的趋势明显。
经过改造的脂质体可以选择性的靶向肿瘤组织,并能同时携带药物和造影剂,这使得脂质体在诊疗一体化方面有很大的潜力。
本文将重点对脂质体作为抗肿瘤药物和各类成像技术中(CT、核素成像、MRI、超声成像)的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1脂质体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的应用癌症是人类的大敌,目前治疗癌症的主要手段还是化疗,而提高化疗效果的关键是提高药物的靶向性和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脂质体作为抗癌药物载体的几个关键问题是如何提高药物的包封率、靶向性及达到选择性释放的目的。
1.1 载药脂质体的制备技术简介【3】载药脂质体的制备涉及到两个重要方面:一是脂质体的形成,二是药物的装载。
如果脂质体形成和药物装载在同一步完成,则称为被动载药制备技术。
如果先形成空白脂质体,再借助特定的梯度来实现药物的装载则称为主动载药制备技术。
1.2.1 被动载药制备技术被动载药制备技术通常只适用于那些和脂类物质(尤其是磷脂)有强烈互相作用的脂溶性或亲脂性药物,否则就会造成:药物的包封率和载药量不足;当脂质体以液体形式储存时,药物会从脂质体中大量渗漏;对稀释效应特别敏感。
影响脂质体体外稳定性和体内行为的因素主要有尺寸及分布、磷脂组成、胆固醇含量、层数,以及上述因素决定的荷电性,相转换温度T m以及膜的通透性、弹性、刚性等。
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就是要对上述因素进行控制。
鉴于脂质体的制备方法众多,有必要采取一个合理的分类手段,下面就以出发体系的不同分类归纳。
以干燥的脂膜、脂类粉末为基础的制备方法有:薄膜分散法、有机溶剂冻干法、喷雾干燥法、硫化床包衣法、单相溶液冻干法。
以乳剂为基础的方法有:反相蒸发法、二次乳化法。
以混合胶团为基础的脂质体制备方法。
以乙醇、磷脂、水三相混合物为基础的脂质体制备方法。
1.2.2 主动载药制备技术使用主动载药技术,对药物的性质有较严格的要求。
需要药物在生理pH值附近有可以离解的基团,具有合适的油水分布系数,并且和脂质体的内相缓冲液可以生成稳定程度恰当的复合物或者沉淀。
其制备工艺通常包括:制备空白脂质体;通过透析、柱层析等手段创造特定的梯度;在合适的温度下,将膜内外已经形成梯度的空白脂质体和待包封的药物孵育,以完成药物的装载。
最常用的梯度为pH梯度和硫酸铵梯度法。
1.2 脂质体对肿瘤组织的靶向技术【3】被动靶向是依赖于人体器官或组织本身的生理特征和差异而达到选择性富集的目的。
由于肿瘤的快速且不受控制的生长和组织的炎症会造成血管泄漏,这种泄漏的血管的内皮细胞层之间的间隙可达到700nm,这使得脂质体能够外渗到病变组织的细胞外空间。
由于肿瘤组织中淋巴系统的失效和血管与间隙之间的压力差使得脂质体会滞留在细胞外空间。
这被称为实体瘤的高通透性和滞留效应(EPR-effect),被动靶向就是运用这种效应达成的。
如果通过在脂质体表面连接特定的配体就可以靶向那些肿瘤组织中过表达的受体或肿瘤血管上高表达的标志物。
这就能实现脂质体的主动靶向,主动靶向也可结合EPR-effect来达到脂质体在肿瘤部位的累积。
靶向配体包括抗体、抗体片段、多肽、核酸适配体以及一些小分子如叶酸和糖类。
应该注意,无论哪种靶向技术都要面临传统脂质体在体内容易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的问题,所以延长脂质体在体内的存留时间提高在体内循环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通常可采用不同长度的脂肪酸链、不同的饱和度、改变荷电性以及采用空间稳定剂等方法实现。
最常用的就是采用聚乙二醇(PEG)来保护脂质体。
各种配体也可接到PEG上来实现靶向。
被动靶向和主动靶向的示意图参见图1。
图1 脂质体体内被动靶向和主动靶向肿瘤组织的示意图【4】1.3 脂质体的选择性释药技术在脂质体的设计中,通过外力或利用一些物理化学因素的改变可使脂质体膜的通透性发生明显改变,引起脂质体选择性的释放药物。
常见的有温度敏感脂质体、pH敏感脂质体、声波敏感脂质体等,这些技术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起来使用。
下面结合最新研究进展分别介绍。
1.3.1 通过温度控制脂质体药物释放不同温度下磷脂膜可以有不同的相,随着温度的升高,磷脂膜从紧密排列的凝胶态转变为疏松混乱的液晶态,膜的流动性也增大。
这种结构的变化导致脂质体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从而到达选择性释放的目的。
传统的温度敏感脂质体常选用相转变温度略高于人体温度的天然磷脂(如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相变温度41℃)或合成聚合物来制备,再在肿瘤部位进行热疗。
最近出现了用亮氨酸拉链组装到磷脂双分子膜的脂质体装载阿霉素进行体外实验的报道[5],这种温度敏感的多肽可以在温度的调控下最大化药物释放率。
其机理如图2所示。
图2脂质-多肽杂合体在受热时的反应示意图[5]1.3.2 通过pH控制脂质体药物释放pH 敏感脂质体是一种由不饱和的PE和脂肪酸组成的在酸性条件下主动释药的脂质体。
其原理是: 脂质体被细胞内吞后, 形成核内体。
核内体为酸性, 使脂肪酸羧基质子化, 发生膜融合, 药物便释放到胞浆, 避免进入溶酶体被降解。
目前为了提高抗癌药的疗效, 几种抗癌药的pH 敏感脂质体制剂已被研制。
最近有靶向线粒体且分阶段pH响应的脂质体作为抗癌药物载体的报道【6】,该脂质体是基于一种两性寡肽脂质体(HHG2C18-L), HHG2C18-L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亲水,由带有两个氨基酸基团(谷氨酸和组氨酸)和一个对pH响应性分解的基团(氨基六氢苯甲酸)组成;另一部分疏水,由两条硬脂烷烃链组成。
可以在体内不同的微环境下做出相应的反应。
详细过程参见图3。
图3 装载抗癌药物的HHG2C18-L在肿瘤细胞外和细胞内的分阶段pH响应并靶向线粒体过程的示意图[6]1.3.3 通过超声控制脂质体药物释放超声对脂质体释药的控制可通过超声的致热效应或非致热效应的方式来达成。
通过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可以非侵入性的定位控制温度敏感性脂质体[7],如图4所示。
通过低频率超声(LFUS)通过非致热效应来控制脂质体释放药物可以不改变药物的化学完整性或生物效力,这里我们重点介绍一下利用低频超声的非致热效应。
图4 温度敏感脂质体在HIFU作用下释药示意图[7]低频超声可以使脂质体释放药物的重要原因是可以在磷脂双分子膜上形成瞬时孔隙。
形成机解释制如下:当脂质体置于超声场中,在磷脂双分子膜的疏水部分会形成一个气体球形核,气核生长至穿透磷脂膜,形成一个穿孔,此时药物就可以从脂质体的水相内核释放到脂质体外的水相中;然后磷脂膜松弛并回复到初始状态[8]。
如图4所示。
图5脂质体在LFUS作用下产生瞬时孔隙的示意图[8]2 脂质体在医学成像及诊疗一体化中的应用在运用脂质体作为各种成像技术的显影剂载体时,一种思路是按成像原理的不同分开研究的。
也取得了很多进展,如用碘化的脂质体造影剂作为CT成像在老鼠原发肺癌的诊断中的应用[9],利用脂质体作为放射性核素的载体用于SPECT和PET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已经有了综述[4],利用脂质体携带磁性纳米颗粒作为MRI 在肿瘤的诊断中的应用也有了综述[7,10],脂质体作为超声成像的造影剂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研究较多,也有过专利[11],近期在超声造影方面应用较多的是纳米微气泡,因为这种微气泡含有更大的气体内核,但实际上和脂质体也是密不可分的[12]。
由于各种成像技术都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在诊断方面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多种成像技术同时运用,这样可以同时从不同的方面来了解患者的状况;由于很多时候体内输送药物和运送造影剂用的是类似的系统,人们也更倾向于将诊断和治疗合二为一,即将成像和载药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提高效率也可以对于药物治疗的效果进行实时的监控。
下面将结合最近的几篇有代表性的文献来介绍一下多种成像的综合运用以及诊断治疗一体化方面的进展。
2.1 造影剂与脂质体的结合不同的显影剂或造影剂的性质各异,但与脂质体的结合方法可以归纳为四类:被动包封、膜标记、表面螯合、远端装载。
这里用放射性核素标记脂质体的示意图来说明,如图4所示。
图6 放射性脂质体制备方法示意图[4]2.2 利用MRI引导HIFU来控制热敏性脂质体释药【7】温度敏感性脂质体的概念前面已经介绍过,临床上的加热方式主要有水浴、光照、基于针尖的射频、导管加热等;利用高强度聚焦超声作为一种无损、定位、可控的加热方式展现出很大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