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脂质体载药系统制备技术
脂质体药物的制备
脂质体及脂质体药物的开发本项目是我所与加拿大脂质体技术研发中心、加拿大北方脂质体药业公司和西北工业大学的王昭博士和陈涛博士合作研究项目。
1 脂质体及脂质体药物发展概况与前景构成脂质体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其他类脂化合物。
早在1961年英国学者Bangham利Standish就发现当磷脂分子分散在水中时会自然形成有序排列的类似生物膜结构的多层囊泡(1)。
囊泡的每一脂质目也则有序排列的磷脂双分子构成;囊泡中央和各层之间被水相隔开。
后来人们将这种具有双层膜形态的娄仙生物膜结构的中空小球通称为脂质体。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已有能力设计,并通过一定的讨程制备各种不同的脂质体药物转运系统,包括立体化学性质稳定的脂质体、长循环脂质体、靶向脂质体,酸敏脂质体、磁敏和热敏脂质体。
脂质体的制备工艺也更加完善,其优点充分得以体现,脂质体的研究愈来愈受到重视,且发展迅速。
脂质体技术的诱人市场前景和良好的技术性能使其已经渗透到制药、生物技术、免疫调节、遗传工程、基因药物等各个领域,脂质体在其它领域的应用也备受青睐。
从1988年第一个脂质体药物在美国进入临床试验,到目前已有多种脂质体药物工业化生产并上市销售,如脂质体阿霉素、脂质体柔红霉素、脂质体两性霉素、脂质体甲肝疫苗和脂质体乙肝疫苗等。
经过近四十年的不断努力,脂质体递药技术也从最初的普通脂质体,发展为长效脂质体、靶向脂质体和智能脂质体。
所涉及的药物也从常规化学合成药,延伸到蛋白药、基因药、疫苗和中药。
据统计国外现有美国脂质体公司(TheliposomeCompany)、SEQUEES公司、INEX制药公司、NORTERNLIPIDS公司、CELATOR科技公司等十多家公司专门从事脂质体药物制剂的研究。
世界制药十强企业都以控股、自研、合作等多种形式介入了脂质体药物开发领域,从这也不难看出脂质体技术已趋成熟。
脂质体药物的临床应用主要体现在其作为先进递药技术的优点上:(1)增强了药物的溶解性;(2)减低了药物毒性;(3)赋予药物靶向性;(4)增加了药物的缓释作用;(5)提高了对药物的保护作用;(6)通过融合作用将药物送入细胞浆或细胞核中。
脂质体的制备
脂质体的制备脂质体是一种常见的生物细胞的一种重要的结构元素,它拥有独特的外型和内部结构,含有丰富的脂质和蛋白质,能够构成细胞的支架并且能赋予细胞丰富的功能。
脂质体也可以被用于制备有药效负载物质(如药物、基因治疗药物等)的药物载体,有助于药物更好地穿越血脑屏障,从而更有效地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因此,脂质体制备技术受到了科学家们的关注。
1、脂质体制备技术主要有三种:溶胀法、过失法和双膜法,其中溶胀法是最常见的。
溶胀法的原理是利用热溶剂应力和化学应力使表面活性剂脂质形成脂质体。
过失法是利用热溶剂或难溶的脂质的溶解度的变化使其形成脂质体,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大量制备单组分微粒,但缺点是生成的脂质体不稳定,多组分混合也不利于微粒的形成。
双膜法是由水溶性溶剂和水不溶的溶剂混合之后,表面活性剂脂质分相聚合形成微胶囊,该方法制备的脂质体在稳定性上有很大的提高,有利于多组分混合。
2、脂质体制备需要一系列操作步骤,包括溶剂准备放入热循环搅拌器中,调整温度和搅拌速度,根据不同的技术,使脂质体形成并分离。
其中,调节温度和搅拌速度是关键步骤,必须在合理温度范围内,以保证溶液和混合能够有效完成,同时保证搅拌速度和时间,让脂质体形成并分离。
3、在实际操作中,应考虑实验室条件、材料特性和安全性,根据实验需要确定溶剂的比例,并保证材料的完整性及包覆物的质量。
另外,脂质体的安放也需要非常严格的管理,及时进行筛选试验,以保证其品质及有效投入使用。
脂质体的制备是一种微观尺度上的操作,通过合理的物理处理,可以使脂质体具有一定的结构稳定性,可以承载药物和其它物质,发挥药物平台作用,比较安全有效地用于药物载体制备,为药物的有效穿越血脑屏障而打开新的立体思路。
脂质体阿霉素技术简介
DSPE-PEG(2000), DSPE-PEG(5000),DSPE-PEG-
Maleimide
胆固醇
其它辅剂
中性磷脂化学结构
18:0 PC (DSPC) 1,2-distearoyl-sn-glycero-3-phosphocholine
硫酸长春新碱脂质体(Marqibo® ,美国Talon公司,2012) 阿胞糖苷+正定霉素脂质体(VYXEOS® ,Celator制药,2016.3)
国内 紫杉醇脂质体(力扑素®, 南京思科药业,2003) 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立幸®,常州金远药业制造有限公司) 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里褒多®,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多美素®, 石药集团有限公司) 两性霉素B脂质体(锋克松®,上海新先锋药业有限公司低 药物毒性
脂质体
提高 药物疗效
降低药物不良反应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患者
挽救或显著延长 癌症患者的生命
脂质体药物的优势
降低毒副作用 提高疗效 靶向性 药物稳定和保护 增加血药物浓度&半衰期 药物缓释作用 组织分布可控性 增加药物溶解
主要质量控制指标
平均粒径和分布 药物包裹率 药物释放率(vitro) 溶血磷脂含量 磷脂氧化值 磷脂含量及比例; 磷脂与胆固醇比例 残留溶剂 渗透压 含量、有关物质、pH值 无菌、热原等
D D Lasic Carl Alving(脂质体免疫) Leaf Huang (基因治疗载体) Teresa M. Allen/Christopher C. Benz/ Demetrios
Papahadjopoulos (抗体/主动靶向脂质体)
有机纳米载体中脂质体载药原理
有机纳米载体中脂质体载药原理
有机纳米载体是一种用于将药物输送至特定位置的载体系统,其中脂质体是其中一种常用的有机纳米载体。
脂质体是由类似于细胞膜的磷脂分子组成的小球体,可以将水溶性或脂溶性的药物包裹在内部,从而保护药物并提高其稳定性和生物可利用性。
脂质体的载药原理主要是基于磷脂分子在水中形成的双层膜结构。
脂质体的外层由亲水性的磷脂分子组成,内层则是疏水性的磷脂分子。
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被包裹在脂质体内部,例如:直接混合法、膜烷法、膜蒸馏法等。
当药物进入脂质体内部时,它们可以被包裹在脂质体的水相或脂相中,这取决于药物的性质。
水溶性药物通常被包裹在脂质体的水相中,而脂溶性药物则被包含在脂质体的脂相中。
这一过程可以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并且可以避免药物在体内被迅速代谢或清除。
此外,脂质体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可以被设计成只在特定的组织或细胞中释放药物。
这是因为细胞膜也是由磷脂分子组成的双层膜结构,脂质体可以与细胞膜相互作用,并被细胞摄取。
药物可以在细胞内被释放,从而实现针对性输送。
总之,脂质体作为一种有机纳米载体,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活性和药物输送特性,可以实现药物的输送、保护和定向释放等功能,为药物研究和开发提供了新的途
径。
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及工艺流程
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及工艺流程
脂质体是一种由磷脂和胆固醇等成分组成的微小球形结构,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药物传递、基因治疗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及工艺流程。
脂质体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两种:溶剂挥发法和膜法。
溶剂挥发法是将磷脂和胆固醇等成分溶于有机溶剂中,然后通过挥发溶剂的方法制备脂质体。
膜法则是将磷脂和胆固醇等成分溶于有机溶剂中,然后通过膜的过滤和超声波等方法制备脂质体。
脂质体的制备工艺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材料准备:选择适当的磷脂和胆固醇等成分,并将其溶于有机溶剂中。
2. 溶液制备:将材料溶液加热至一定温度,使其充分混合。
3. 制备脂质体:根据不同的制备方法,选择相应的制备工艺,如溶剂挥发法或膜法等。
4. 脂质体的纯化:通过超声波、离心等方法将脂质体纯化,去除杂质。
5. 脂质体的表征:通过粒径分析、Zeta电位测定等方法对脂质体进行表征,确定其粒径、分散性等性质。
6. 脂质体的应用:将制备好的脂质体应用于药物传递、基因治疗等领域。
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及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选择适当的制备方法和工艺流程,以获得高质量的脂质体产品。
脂质体制备方法
脂质体制备方法
脂质体是一种由脂质构成的微粒,常用于药物传递和基因转染等领域。
常见的脂质体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脂质薄膜混悬法(Thin-film hydration method):将脂质和
药物按一定比例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制备成薄膜,然后通过加入缓冲溶液或其他溶液来重悬薄膜,形成脂质体。
2. 油水乳化法(Emulsion method):将脂质和药物溶解在水
相和油相中,通过机械剪切或超声波处理使两相乳化,并形成脂质体。
3. 水介质溶解法(Ether injection method):将脂质和药物溶
解在有机溶剂中,然后使用高速搅拌或机械剪切射入水相中,并迅速挥发有机溶剂,使脂质形成粒状结构。
4. 反向脂质体法(Reverse phase evaporation method):将脂质和药物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有机溶剂形成混合体系,然后加入水相,通过振荡或加热使有机溶剂插入水相,形成胶束,最后去除有机溶剂,得到脂质体。
5. 膜片发育法(Lipid film hydration method):将脂质溶解在
有机溶剂中形成薄膜,将溶剂挥发干燥后,加入含有药物的水相,经超声辐照或搅拌使薄膜与水相均匀悬浮,并形成脂质体。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取决于具体应用的要求和物质特性。
药物制剂中的脂质体制备与表征
药物制剂中的脂质体制备与表征在现代医学领域,药物制剂的研发与创新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脂质体作为一种常见的药物载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稳定性和可调控药物释放性能等优点,被广泛用于药物制剂的制备与传递。
本文将重点介绍脂质体的制备与表征技术。
一、脂质体的制备技术1. 脂质体的组成脂质体是由磷脂、胆固醇和其他生物大分子等组成的微粒体系。
在制备脂质体时,常用的磷脂有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甘油(PG)、磷脂酰丝氨酸(PS)、磷脂酰肌醇(PI)等。
胆固醇在脂质体中具有调节流动性和稳定性的作用。
2. 手工制备法手工制备法是脂质体制备的一种传统方法。
其中,溶剂蒸发法和薄膜水溶法是常用的手工制备技术。
溶剂蒸发法通过将磷脂和胆固醇等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然后蒸发溶剂得到脂质体。
薄膜水溶法则是将磷脂和胆固醇乳化后,利用加热和机械搅拌等方式使其形成薄膜。
3. 机械制备法机械制备法是一种较为高效的脂质体制备技术,其中包括膜超滤法、超声法和高压法等。
膜超滤法通过使用超滤膜以控制体系大小,实现脂质体的制备。
超声法则是利用超声波的作用,打破乳化过程中的气泡,促进脂质体的形成。
高压法则是通过高压使脂质体组分均匀混合,从而得到稳定的脂质体。
4. 融合法融合法是一种将两个或多个不溶性物质通过物理挤压或机械研磨等方式混合在一起的制备方法。
在脂质体的制备中,常用的融合法有热溶法和冷冻法。
热溶法是将磷脂和胆固醇等物质混合加热,使其熔化后快速冷却,形成脂质体。
冷冻法则是将磷脂和胆固醇等物质冷冻后,通过机械研磨或超声波破碎等方式得到脂质体。
二、脂质体的表征技术1. 粒径分布的测定粒径分布是评价脂质体制备过程中体系稳定性和分散性的重要指标。
常见的粒径分布测定技术包括动态光散射法、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
动态光散射法通过测量粒子在光场中的散射光强度和散射角度等参数,计算得到粒径分布。
LSCM和SEM则通过观察脂质体的形态和结构,间接推断其粒径分布情况。
药物制剂中纳米脂质体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药物制剂中纳米脂质体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近年来,纳米科技的快速发展在多个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与研究。
在药物领域,纳米脂质体作为一种新型药物载体系统,具有出色的药物传输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因此成为了药物制剂中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就纳米脂质体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与研究。
一、纳米脂质体的制备方法纳米脂质体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传统的薄膜分散法、溶剂蒸发法、超声乳化法以及高压脂质膨胀法等。
薄膜分散法是较为常用的一种制备方法,其主要步骤为先将药物与适当的脂质按照一定比例溶解于有机溶剂中,然后通过旋转蒸发的方式制备出薄膜,最后通过水相的分散法制得纳米脂质体。
二、纳米脂质体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纳米脂质体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肿瘤治疗方面,纳米脂质体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药物载体,用于运输抗肿瘤药物。
由于其小尺寸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纳米脂质体能够在体内减少药物的毒性副作用并且提高药物的长期稳定性。
此外,纳米脂质体还可以用于改善药物的水溶性、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以及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等方面。
三、纳米脂质体的优势与挑战与传统的药物制剂相比,纳米脂质体具有很多优势。
首先,纳米脂质体拥有较小的粒径,在体内能够更容易地被细胞摄取,提高了药物的靶向性和疗效。
其次,纳米脂质体具有相对较大的比表面积,使得其能够承载更多的药物,从而提高了药物负载量。
此外,纳米脂质体的制备方法较为简单,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然而,纳米脂质体的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纳米脂质体的制备过程中需要使用一些有机溶剂,存在溶剂残留的问题,对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提出了要求。
其次,纳米脂质体在体内的代谢和清除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克服其在体内的稳定性问题。
此外,纳米脂质体的大规模制备和长期稳定性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四、纳米脂质体的未来发展方向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纳米脂质体作为一种有效的药物载体系统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纳米脂质体在药物制剂领域将会得到更大的突破和发展。
一种新型的制药技术——脂质体技术
一种新型的制药技术——脂质体技术脂质体技术简介脂质体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制药技术,它利用生物脂质和类似脂质的化合物构成的微粒,可以将生物活性物质包裹起来,制成药物,这些活性物质可以是药物、抗体或一些重要的生物分子。
脂质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制备各种类型的药物,包括注射剂、口服剂、局部制剂以及给药的各种方式。
此外,脂质体技术还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领域。
脂质体技术的优势脂质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制备各种类型的药物,因为它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脂质体可以延长药物的半衰期,从而增加其维持药物水平的持续时间和治疗效果。
其次,脂质体具有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因此可以降低药物在体内的毒性和副作用。
此外,脂质体还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制备工艺的灵活性,使其易于制备和调整。
脂质体技术在药物递送中的应用脂质体技术在药物递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例如,即使是没有水溶性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也可以通过将它们包埋在脂质体中,使其能够在体内被保护并顺畅运输到目标细胞内。
另外,脂质体对药物递送的潜力不仅体现在药物治疗方面,还可提高免疫治疗和肿瘤治疗方面的效果。
例如,脂质体可以用于制备免疫佐剂,促进激活免疫细胞,并增强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清除。
脂质体技术在研发新药方面的应用利用脂质体技术,研发新药的成本和风险可以大大降低。
在新药研发过程中,脂质体技术可以用于检测新药的生物分布,药物水平和药物代谢动力学。
同时,脂质体还可以在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中用作载体,促进分子分析和基因传递。
通过应用脂质体技术,制备出来的新型药物,可以扩大药物外用、口服和注射的应用范围,也能够减少药物剂量,减轻副作用,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并提高药物的质量。
脂质体技术
动物脂质体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概述脂质体 (Liposome)或称类脂小球、液晶微囊,是一种定向药物载体,属于靶向给药系统的一种类似微型胶囊的新剂型。
1971年,英国Ryman等人开始将脂质体用作药物载体。
所谓载体,可以是一组分子,包蔽于药物外,通过渗透或被巨嗜细胞吞噬后载体被酶类分解而释放药物,从而发挥作用。
它具有类细胞结构,进入动物体内主要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而激活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并改变被包封药物的体内分布,使药物主要在肝、脾、肺和骨髓等组织器官中积蓄,从而提高药物的治疗指数,减少药物的治疗剂量和降低药物的毒性。
脂质体技术是被喻为“生物导弹”的第四代靶向给药技术,也是目前国际上最热门的制药技术。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动物药品制剂技术先后经历了第一代普通针剂、片剂,第二代缓释制剂和第三代控释制剂三个过程。
虽然第二、三代制剂已在药物释放、时间控制方面有一定的进展,但仍无法达到药物选择性进入靶细胞内释放、起效的目的。
同时不可避免的是,药物不仅作用于病灶部位,还会作用于动物机体内其它正常组织,从而造成极大的副作用,致使主要部位用药量大大降低,疗效不佳。
尤其是一些抗虫和抗病毒制剂,在杀灭病原细胞的同时,也对正常组织细胞造成损伤。
另外,传统制剂无法有效逾越动物机体的一些屏障,如血脑屏障、胎盘屏障、血睾屏障、血眼屏障等,使某些特殊部位病灶的药物浓度达不到有效治疗水平等。
脂质体的分类1、按结构和粒径,脂质体可分为单室脂质体、多室脂质体、含有表面活性剂的脂质体。
2、按性能,脂质体可分为一般脂质体 包括上述单室脂质体、多室脂质体和多相脂质体等、特殊性能脂质体、热敏脂质体、PH敏感脂质体、超声波敏感脂质体、光敏脂质体和磁性脂质体等。
3、按荷电性;脂质体可分为中性脂质体、负电性脂质体、正电性脂质体。
脂质体定向给药技术靶向给药技术在100nm左右的脂质体表面涂上特殊的物质,通过这种特殊物质将药物送到需要进行治疗的组织与脏器,这就是被称为定向治疗 Targetting的技术,此类研究已引起广泛注目。
脂质体制备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及其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9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6-204-01摘要本文介绍了目前常用脂质体的两大类制备方法:被动载药法和主动载药法。
被动载药法适于脂溶性强的药物;而主动载药法适于两亲性的药物。
关键词脂质体主动载药被动载药脂质体(liposome)又称为类脂小球或液晶微囊,是一种定向药物载体,属于靶向给药系统的一种药物新剂型[1],脂质体作为一种新型药物载体,有利于增强药物的靶向性,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增加药物的稳定性,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达到药物控释缓释的目的。
在制备含药脂质体时,根据药物装载的机理不同可分为“被动载药”和“主动载药”两大类。
一、被动载药法被动载药是指先将药物溶于水相或有机相中,然后按适宜的方法制备含药脂质体,该法适于脂溶性强的药物,所得脂质体具有较高包封率。
常用的被动载药法有薄膜分散法、逆相蒸发法、冷冻干燥法、注入法等。
1.薄膜分散法将磷脂和胆固醇等类脂及脂溶性药物溶于有机溶剂,然后将此溶液置于圆底烧瓶中旋转减压蒸干,磷脂在烧瓶内壁上会形成一层很薄的膜,然后加入缓冲溶液,充分振荡烧瓶使脂质膜水化脱落,即可得到脂质体。
胡静等[2]用简单的薄膜分散法研究了硫唑嘌呤(aza)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因素。
2.逆向相蒸发法将磷脂等膜材溶于有机溶剂中,短时超声振荡至形成稳定的w/o 乳液,然后减压蒸发除掉有机溶剂,达到胶态后滴加缓冲液,旋转蒸发使器壁上的凝胶脱落,然后在减压下继续蒸发,制得水性混悬液,除去未包入的药物,即得大单层脂质体脂质体。
此法一般适用于包封水溶性药物、大分子生物活性物质等。
吴骏等[3]使用逆相蒸发法制备阿昔洛韦acv脂质体。
3.冷冻干燥法脂质体混悬液在贮存期间易发生聚集、融合及药物渗漏,且磷脂易氧化、水解,难以满足药物制剂稳定性的要求。
1978 年vanleberghe 等首次报道采用冷冻干燥法提高脂质体的贮存稳定性。
脂质体主动载药技术研究进展
脂质体主动载药技术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生物医学工程的不断发展,药物传递系统作为连接药物研发与临床应用的关键桥梁,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众多药物传递系统中,脂质体作为一种生物相容性好、毒性低、能够有效保护药物并提高药物靶向性的载体,受到了广泛关注。
脂质体主动载药技术,作为脂质体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通过主动调控脂质体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实现药物的高效、精准输送,对于提高药物疗效、降低副作用、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脂质体主动载药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性梳理和总结,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从业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首先将对脂质体主动载药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发展历程进行简要介绍,为后续研究内容的展开奠定基础。
随后,重点围绕脂质体主动载药技术的关键要素,如脂质体的制备工艺、药物的装载与释放机制、靶向性的实现策略等进行深入探讨。
本文还将对脂质体主动载药技术在不同疾病治疗领域的应用案例进行分析,以展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和优势。
本文将对脂质体主动载药技术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推动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建议。
二、脂质体主动载药技术的基本原理脂质体主动载药技术是一种基于细胞膜转运机制的先进药物传递系统,其基本原理在于利用脂质体的特殊结构和性质,通过主动靶向和/或主动转运的方式,实现药物的高效、精准和可控释放。
脂质体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纳米级囊泡,其结构与生物细胞膜相似,因此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细胞膜融合能力。
这种结构特点使得脂质体能够包裹水溶性或脂溶性药物,并在体内运输过程中保持稳定。
主动载药技术的关键在于利用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或受体,通过配体-受体相互作用或主动转运机制,将药物定向输送到病变组织或细胞。
这种主动靶向策略可以显著提高药物在目标部位的浓度,降低全身副作用,并增强治疗效果。
脂质体还可以通过调节其表面性质(如电荷、亲疏水性等),实现药物在体内的长循环和缓释。
脂质体的制备.
三、制备脂质体的主要原料
• 1、磷脂:脂质体的结构是磷脂双分子层,
因此磷脂是制备脂质体的主要原料。 • 2、胆固醇:胆固醇在此作为一种调和剂, 在单一磷脂中加人胆固醇可改变其相变温 度,对脂质膜的流动性产生双向调节功能: 在相变温度以上时,它能降低膜的流动性; 在相变温度下时,它又能增加膜的流动性, 由此提高脂质体的稳定性和包封率。因此 胆固醇是必不可少的原料之一。Leabharlann 五、制备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1、油水比:即油相(胆固醇、磷脂等)与水
相(缓冲水溶液)的体积比。油水比小时,不 能很好地形成较稳定的油包水型乳液;油水 比过高,则脂质体中包人的水溶性药物绝 对量太少。仙人掌SOD脂质体的油水比为 3:1-4:1时,包封率比较高,针对具体药物 的最佳的油水比,需要在实验中测定。
• 3 、抗氧化剂:常用的抗氧化剂有维生素 E 、
丁酸羟甲醛等,加入适量的抗氧化剂可防 止卵磷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 • 4、有机溶剂:主要有甲醇、乙醇、氯仿等 一种或几种的混合液。
四、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超声法、 有机溶剂挥发法、 冻融法、 冷冻干 燥法、机械分散法、薄膜分散法、逆相蒸发法。 但最常用的是薄膜分散法和逆相蒸发法。 1、薄膜分散法. 将脂质材料(磷脂、胆固醇等) 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然后在旋转蒸发器上减压蒸 去溶剂,使脂质材料在器壁上形成薄膜,再加入 适量缓冲液,通过超声使之充分水合分散,即形 成乳白色的脂质体混悬液。为降低脂质体的粒径 或使脂质体的粒径均匀,可在一定压力下通过一 定孔径的滤膜。即得到粒径均匀分布的载药脂质 体。
• 逆相蒸发法比薄膜分散法步骤简单,同学
们可以考虑把这个设备做成连续生产的。 这两种方法在制备是都要蒸发有机溶剂, 批量生产时在较短时间内需要蒸发的溶剂 会很多,因此传热问题也是此设备设计的 一个重点。
药物制剂中脂质体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药物制剂中脂质体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近年来,随着药物研究的深入,脂质体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物载体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
脂质体是一种由磷脂类物质组成的微囊体,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对水溶性和油溶性药物都有良好的包封效果。
本文将重点讨论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研究。
一、脂质体的制备方法1. 脂膜溶解法脂膜溶解法是一种常用的脂质体制备方法。
其主要步骤是将磷脂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然后加入药物,通过溶剂蒸发或超声乳化等方法形成脂质体。
这种方法制备的脂质体具有较小的粒径和较高的药物包封率。
2. 沉淀法沉淀法是一种通过药物与磷脂的共沉淀形成脂质体的方法。
药物和磷脂在溶液中共同形成微囊体,然后通过离心等方法分离得到脂质体。
这种方法制备的脂质体结构较为稳定,能够有效保护药物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
3. 脂质指位法脂质指位法是一种通过指位的膨胀作用使药物与磷脂相互混合形成脂质体的方法。
该方法制备的脂质体具有较高的药物包封率和较好的稳定性,适用于疏水性药物的制备。
二、脂质体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1. 提高药物稳定性脂质体作为一种良好的药物载体,能够有效保护药物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
在药物制剂中加入脂质体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延长药物的有效期,并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2. 改善药物生物利用度脂质体能够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增加药物的口服吸收。
脂质体由于具有与细胞膜相似的结构,能够在胃肠道中与细胞膜融合,促进药物的吸收。
因此,在口服给药制剂中加入脂质体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减少药物的剂量。
3. 改善药物的靶向性脂质体可以通过改变其表面性质,使药物能够更好地靶向到病灶部位。
例如,通过改变脂质体的表面电荷,可以增强脂质体对肿瘤细胞的亲和力,实现药物的靶向输送。
4. 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脂质体在药物制剂中添加后,可以显著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
由于脂质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能够与药物形成亲和性较好的结合,从而改善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提高药物的疗效。
脂质体载药系统经皮给药的研究进展
( .上海 家化联 合股 I 有 限 公司 科 研部 ,上 海 1 f } 20 8 ; 00 2
2 复旦 大 学 生命 科 学院 遗传 所遗 传 工程 国 家重点 实验 室 ,上 海 .
203 ) 043
子 层 结 构 中 的 主 要 化 学 成 分 ,其 中最 具 代 表性 的是 磷 脂 酰 胆 碱 ( C ,亦 称 卵 磷 脂 。卵 磷 脂 的 来 源 包 括 天 P) 然 和 合 成 两 种 。天 然 卵磷 脂 主 要 来 自蛋 黄 和 大 豆 ,是
业 、涂 料 工 业 等 方 面 ,脂 质 体 也 有 较 为 广 泛 的用 途 。
维普资讯
第 3 2卷 第 5期
20 0 2年 1 0月
日 用 化 学 工 业
tf cm' De ra l l t m
—
—
பைடு நூலகம்
—
—
s tc r e t& Co mei s g  ̄
—
一
Vo1 3 . 2 No. 5 Oc . 0 2 t20
脂 质 体 载 药 系 统 经 皮 给 药 的研 究 进 展
很 容 易 地 被 生物 体 内存 在 的大 量 分 解 酶 所 降 解 而 排 出 体外 ,所 以脂 质体 又 兼 具 生 物 降 解 性 和 生 物 相 容 性 。 因 此 ,脂 质 体 可 作 为 一 种 定 向给 药 载 体 ,并 成 为 靶 向 给 药 系 统 的 一 种 新 剂 型 。 脂 质 体 所 特 有 的 类 细 胞 结 构 ,进 入 体 内 主要 被 网 状 内皮 细 胞 吞 噬 而 激 活 机 体 的 自身 免 疫 功 能 ,并 改 变 被 包 裹 药 物 的体 内 分 布 ,使 药
美国FDA 关于脂质体开发指导原则
目录I 前言II 理化性质、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A .制剂处方组成及说明B .物理化学性质C .制备工艺和工艺质量控制说明D .辅料的质量控制:类脂的组成E .制剂的质量控制:质量检测标准F .稳定性G .制备工艺的变化III人体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A .生物分析方法B .体内稳定性的考察C .蛋白结合D .体外稳定性E .药动学和生物利用度IV 标签A .产品名称B .注意事项和警告C .用法用量脂质体药物制剂理化性质,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人体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标鉴文件1 .前言该指导原则为脂质体药物制剂申请者提供以下几方面指导意见:脂质体剂型的理化性质,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 chemistry , Manufacturing and Control , CMC ) ;体内药动学和生物利用度;标签文件的介绍,这些是在申报新药时需上交的文件。
指南中主要介绍关于脂质体剂型特有的技术,申请者可以参考将出版的药品指南中有关 CMC 文件的其它条文,这些都是在最初的新药申报时需提交的文献,如果申请者认为脂质体剂型的生物等效性和相似性有问题时,可以咨询相关的审评部门。
当申请者申报新药申请批审时,可在一定的程度上参考本指南。
脂质体剂型系指脂质中包裹药物(活性药用成分)的产品,脂质体是一种微囊,由双层类脂两性分子包囊而成的水溶性隔室组成。
当药物被包囊于脂质体的脂质双分子层中或脂质体的水溶性空间即形成脂质体剂型。
脂质体和非脂质体剂型的主要区别在于:虽然是相同的药物(或活性基团)和相同的给药途径,这两种剂型具有不同的药动学和组织分布( PK / TD )曲线特征。
完整的药动学和组织分布( PK / TD )曲线特征是一个新的脂质体产品安全;有效给药方案的关键。
指南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非临床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生物等效性研究或有关类似的文献;疫苗辅助药或生物药的脂质体剂型;药物——质体络合物II.理化性质,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本文提供的 CMC 文件介绍:主要是指要上交到CDER 的脂质体剂型的具体信息,申请者应该查询所有的有关法规和指南信息,即要上交的有关原料药的文件类型信息和产品的其他方面的文件资料如,鉴别、规格、质量、纯度和药效的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脂质体载药系统制备技术浅述[摘要]脂质体作为一种载药系统,具有靶向性和淋巴定向性、细胞亲和性和组织相容性、长效作用、降低药物毒性、提高药物稳定性等有优点,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脂质体;载药系统;制备;
[abstract]liposomes as a drug carrier system has many merits,such as targeting and lymphatic orientation, cell compatibility and tissue compatibility, long-lasting effect, reduce drug toxicity, improve drug stability etc. so it is widely used at domestic and abroad.
[key word]liposomes ;drug carrier system; manufacture;
banghman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发现了脂质体,这在药物载体方面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发明。
[1]脂质体大多是由磷脂构成,因此他们具有高度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可降解性,脂质体作为载体的最大优势是能够承载酶、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等生物大分子。
近年来,国外对脂质体制备研究进展较快,简要综述如下。
从形态上脂质体可以分为单室囊泡载药系统和多室囊泡载药系统,按照平均粒径可以分成小囊泡(粒径<100nm)、中囊泡(粒径100-500nm)、大囊泡(粒径>100um)。
1.脂质体的组成配方
脂质体最主要的成分为卵磷脂(lecithins)和胆固醇(cholesterol),其他组成成分还包括类固醇分子、负电荷磷脂、
神经节苷脂和为使脂质体具有治疗功能调节性的高分子材料。
[2]实际上,这些成分可以调节脂质体在体内的分布、表面电荷、释放、清除率。
该表了脂质体负载表面情况可以改变脂质体在体内的循环,从而可以影响脂质体在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
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载有负电荷的磷脂如磷脂酸盐(pa)、磷脂酰丝氨酸(ps)、磷脂酰甘油(pg)作为脂质体的材料可以使脂质体作为载体很快能够从血液系统所代谢清楚出机体。
胆固醇在脂质体的配方中发挥着根本性的作用,具有调节囊泡膜在细胞膜中的流动性的作用。
胆固醇在脂质双层内外两侧起到稳定脂质体的作用,可以保护脂质体在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中的稳定性,因此使脂质体具有完整的结构在体内代谢流通。
[3]
2.主要的制备方法
各种规格的脂质体双层相继研制成功,它们具有各自的特点以适应不同的药物的需求。
虽然以水做分散相的磷脂可以自发的自我聚集形成双层骨架结构和囊泡,但是特定要求的脂质载体需要特定的工艺方法。
脂质体的类型取决于其制作的工艺方法,下面是其制作的主要方法。
2.1薄膜蒸发法
这种方法适合于制作多室脂质体。
一般地脂溶性组分使用氯仿或氯仿-甲醇的混合溶液溶解,药物等其他水溶性成分可以和脂质体形成复合物。
利用旋转蒸发把溶解在药物里面的有机蒸发完全,这样就在容器的表面形成了多室脂质体薄层。
然后与调好ph的缓
冲液和水溶性成分混合(如水溶性药物),这样在水溶性的药物表面就包裹了多层的脂质体。
混合的温度一般高于用于制备脂质体的脂质成分的相转移温度(tm)。
[4]为了增加脂质体的层数,在制作的工序中一般加入水溶性的缓冲盐、微粉硅胶珠。
2.2逆相蒸发法
这种方法适合于制备大单层脂质体和多层脂质体。
逆相蒸发法系将磷脂等膜材溶于有机溶剂,如氯仿、乙醚等,加入待包封的药物水溶液(水溶液:有机溶剂=1:3~1:6)进行短时超声,直到形成稳定的w/o型乳状液。
[5]然后减压蒸尽有机溶剂,使之达到密度较大的胶体状后滴加缓冲液,继续旋转旋转蒸发仪使这种胶体物溶解于缓冲液中,制得均匀的混合液,通过凝胶色谱法或超速离心法除去未包裹的药物,即可。
2.3冷冻解冻制备多层脂质体(fat-mavs法)
该种方法是先在液态氮中冰冻,然后在40℃的温水中溶解,如此反复直至制得多层脂质体。
使用该方法可以在室温下制得稳定的双层脂质体,使用本方法成功地制得了各种类型的激素类药物多层脂质体。
2.4脱水-补液法(drvs法)
该法经过一个冷冻干燥的过程,因此也称冷冻干燥法。
最后制得的脂质体悬浮于制备液上。
该法的主要优点是药物的包封率比较高。
2.5溶出-挤压法(vet法)
该法制得的脂质体具有如下优点:胶体分布粒度窄、平均粒径小、可以制得粒径400-50nm不等的脂质体。
[6]经过10个周期的脱水-补液循环可以值得均匀的产品,油包水和水包油型脂质体均可用本法制得。
2.6 ph梯度包埋法
该种方法主要用来提高脂质体承载离子型药物的能力。
本法是建立在脂质体内部的水相和外部环境的ph梯度,离子型药物或被包埋后离子型药物由于被明胶颗粒包绕可以自由通过脂质双层,从而提高了脂质体的承载能力。
硫酸铵和柠檬酸胺用于产生酸性环境,醋酸钙用于提供碱性环境,ph梯度包埋法制备脂质体的效率主要受药物在水相和脂质双层的分配系数。
脂质体作为作为一种比较新型的载药系统其制备工艺发展迅速,丰富了制备缓控释制剂的方法,使靶向和靶点制剂的工业化生产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 lasic dd. novel applications of liposomes. tibtech 1998;16:307–321.
[2]drummond dc, et al. optimizing liposomes for delivery of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to solid tumors. pharmacol rev 1999;51:691–743.
[3]waterhouse dn, et al. prepar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biological analysis of liposomal formulations of
vincristine.methods enzymol 2005;391:14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