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炼下做一个善于思考勤于研究的教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三国历史的一本小说叫什么? 小说中有哪些著名的历史人物? 曹操是英雄 还是奸雄? 诸葛亮“未出山便知三分天下”吗? 历史小说与史籍有哪些区别? ……
这是初出茅庐者的一次教学尝试,它以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培育价值观为指向, 试图让学生知晓小说与史籍的区别,习得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理解历史人物的 主要作为及其对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 课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陆满堂教授给予我 中肯的点评: “ 注 重 知 识 贯 通、 思 维 训 练、 师 生 互 动, 教 学 有 特 色 …… 缺 乏 深 层 思 考———历史小说有虚构,但也有真实;史籍自以史事为基础,但也并非完全可信。” 如 何深挖文本的内涵? 怎样以多元的视角评价历史? 在思考与研究中,我看清了自己未 来的发展方向。
1983 年 9 月 1 日,作为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新教师,我接受了校领导的 首次“ 推门听课” 。 45 分钟后,毛仲磐校长拍着我的肩膀亲切地说道:“ 你可以成为一 个很好的历史教师!” 我? 好教师? ……一种莫名的联想,让我记起了毕业纪念册上 同窗的那句赠言。 冥冥之中,我的未来之路似乎已经铺就———成为一个好教师。
124
—— 位特级谈教师专业成长
做一个善于思考、勤于研究的教师
周 靖
一、 教学:要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1983 年 5 月,华东师范大学第八学生宿舍楼里,即将告别丽娃河的学子们,揣着 精致的毕业纪念册穿梭于各寝室间邀请留言。 截止到 31 日,我的纪念册上密密麻麻 留下了近百条同窗赠言,其中有赞美,也有祝福;有建议,更有期待。 而李伟凯同学送 出的 15 字赠言实则令我震惊:“ 在未来的特级教师行列中一定有你!” 我? 特级教 师? ……这也许是同窗对我大学期间教学法理论与实践成绩位于年级榜首的认可吧。 这是一份期盼,更是一种鞭策。
1987 年上半年,我代表学校参加了普陀区历史学科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活动。 那是我第一次参加教学比赛,记得赛前的教研组集体备课,争论异常激烈,三位前辈教 师抛出三套迥然不同的设计方案,让我彻底没了辙。 听谁的? 冷静思考过后,细细品 味各色方案,我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吸纳有效的建议,建构自己的思路。 最终,我获得 了比赛第一名。 教学,要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这是我的赛后心得。
① 普陀区“三校”是指华东师大二附中、曹杨二中和曹杨中学。 ② “两史”是指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一情”是指中国的基本国情。
126
—— 位特级谈教师专业成长
写了《 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历史比较的研究》 ;在对新教材进行实证研究后,我撰 写了《 完善高中历史〈 实验本〉 教材之我见》 ;在对高考试卷进行综合分析后,我撰写了 《 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创新能力———在高三理科班历史教学中进行综合能力训练的体 会》 ……设计教学案例,探讨教学方法,研究历史教材,剖析高考试卷,思考与研究使 我的成长之路走得更加扎实,愈发稳健。
1987 年下半年,我代表普陀区参加了上海市中小学历史学科中青年教师教学评 选活动,抽到的课题是“三国鼎立”。 综合前辈教师的建议,我思忖着将教学目的( 那 时的提法)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具演绎等融于一体,运用谈话法与学生开展面对 面的互动。
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做一个善于思考、勤于研究的教师
125
二、 研究:要有自己的目标和方向
1988 年,上海市第一期课程教学改革正式启动。 借助课程改革的平台,在积累大 量教学案例的基础上,我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研究。 我深知,教学和研究是教师 专业发展的两个关键要素,以教学为基石,以研究促发展,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 路。 基于此,我承载着超负荷的工作量,边实践边研究,从实践中提炼方法,再以方法 验证实践,持续思考,不断研究。 在反复雕琢“ 隋的统一” 一课的教学设计后,我撰写 了《 活动教学模式在“ 隋的统一” 一课中的运用》 ;在比较各类教学方法的利弊后,我撰
慢慢地,在分类研究的基础上,我着手从宏观层面将教材、教学、考试融为一体进 行研究,主编了《高中历史怎样学》。 根据历史学习循序渐进的特征,我提出了“ 历史 教学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 怎样学’ 比‘ 学什么’ 更重要” 的教学理 念。 为此,我以历史思维的逻辑流向为线索,归纳学习与思考的规律,让学生理解历史 知识框架的内在理路,掌握历史的思维和方法。 我还主编了《 当代中学生新知识百 科·历史分册》,提出“读书求学的目的在于掌握知识、明白道理,做一个‘ 有眼光,有 主见,有信心,有能力,有独立人Leabharlann Baidu,有自由思想,既能立足于现实,也能鉴往知来的顶 天立地的人’”。 我还紧随课程改革的步伐,参编了《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学参考书》《高中综合专题讲座》等书籍。 得益于上述研究 成果,我于 2002 年荣获了上海市人民政府授予的特级教师称号,成为当时上海市最年 轻的历史学科特级教师。
2002 年 9 月 10 日,第 17 个教师节,在东方电视台的演播大厅,当我手捧着沉甸甸 的特级教师证书,大学同窗李伟凯的期盼和二附中毛仲磐校长的鼓励突然在我脑海浮 现。 是啊,从一个新教师到优秀青年教师,我只用了短短四五年;但从一个新教师到特 级教师,我花了整整 19 年。
评上特级教师后,我并未停止思考与研究的步伐,随着多次参与高考命题,我将思 考重点和研究重心转向了考试。 因为我深知,一个真正的好教师应该是既能教书、育 人,又能应试、作文。 由此,我深入研究教学和考试的关系,践行高考命题“ 打通古今、 打通中外、打通文史哲” 的理念,琢磨 SOLO( 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 的五项评分层 次,推敲 PISA( 国际学生评价项目) 的知识等级差异,发表了《 新规则击中“ 高考秘籍”
前辈教师的实践指导,教学法专家的理论引领,加之自身的思考与研究,很快,我 的教学就立足于高起点:1988 年的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青年教师教学评选活 动一等奖,1989 年的全国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研讨会优质课一等奖,1990 年的普陀区三 校①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一等奖,1992 年的普陀区政、文、史、地学科“ 两史一情” ②教 育教学竞赛一等奖,1993 年的上海市“ 飞跃杯” 市区“ 两史一情” 学科教学竞赛第二 名……我的成长之路可谓一帆风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