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常见基因突变和细胞遗传学分析解析
急性髓系白血病FLT3-ITD基因突变分析
急性髓系白血病FLT3-ITD基因突变分析陈姣;王晓冬;贾永前【摘要】AIM:To investigate the mutation of FLT3-ITD gene in the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 METHODS:From March 1, 2015 to June 1, 2017, 207 patients with AML admitted to de-partment of hematology, sichu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The bone marrow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patients. PCR was used to detect the mutation of FLT3-ITD gene. After the corresponding chromosome was obtained by R-banding, the cells were made into strips and banding. Twenty karyotypes with relatively cleavage were automatically selected from each specimen to complete karyotyping. By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ata and following-up the prognosis, the FLT3-ITD gene mutation in diagnostic and evaluative values for AML were performed. RESULTS:FLT3-ITD gene mutation was found in 42 cases of 207 AML patients, the positive rate was 20. 29 % . FLT3-ITD positive patients showed 3 bands. FLT3-ITD gene mutation in 42 patients with positive results showed that FLT3-ITD gene mutations in turn met the end to end, and insert a number of nucleotides, but all the mutations were in-frame mutations. According to the FAB and WHO standard, in 42 cases of FLT3-ITD positive positive patients, M0 accounted for 0.00% , M1 accounted for 2.38% (1/42), M2 accounted for 23.81% (10/42), M3 accounted for 0.00% , M4 accounted for 2.38% (1/42), M5 accounted for 69.05% (29/42), M6 accounted for 0.00% , M7 accounted for 2.38% (1/42). The white blood cell( WBC) level and complete response (CR) rate in FLT3-ITD positive patients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FLT3-ITD negative patients (P<0.05). CONCLUSION:The WBC level and CR rate, which are lower in FLT3-ITD positive patients than those in negative patients, are the clinical risk factors. It will be helpful to determine the prognosis evaluation for AML pa-tients.%目的:探讨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FLT3-ITD基因突变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3月1日~2017年6月1日四川省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207例,取入组患者骨髓标本.采用PCR法检测FLT3-ITD基因的突变情况;采用染色体R显带技术在获得相应染色体后制片、显带,每份标本自动挑选出20个分裂相对清晰的核型完成核型分析,并结合临床资料、随访及预后等进行分析,评价FLT3-ITD基因突变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的价值.结果:207 例 AML 患者的标本中42 例存在 FLT3-ITD 基因突变,阳性率为20.29 % . FLT3-ITD阳性患者中有3条显示带;42例FLT3-ITD基因突变阳性患者结果表明FLT3-ITD基因突变多依次首尾相接,并且其中插入多个核苷酸,但是所有的突变均为框内突变;根据FAB标准及WHO标准分级,42例FLT3-ITD阳性患者中M0占0. 00% ,M1 占2. 38%(1/42)、M2 占23. 81% (10/42)、M3 占0. 00% 、M4 占2. 38% (1/42)、M5占69.05%(29/42)、M6占0.00%、M7占2.38%(1/42);FLT3-ITD阳性患者的白细胞(WBC)水平和完全缓解(CR)率均低于FLT3-ITD阴性患者(P<0. 05).结论:FLT3-ITD基因突变阳性患者的WBC水平和CR率低于阴性患者,能作为临床危险因素用于AML患者预后的判断.【期刊名称】《中国病理生理杂志》【年(卷),期】2018(034)006【总页数】4页(P1115-1118)【关键词】FLT3-ITD基因;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评估【作者】陈姣;王晓冬;贾永前【作者单位】四川省人民医院血液科,四川成都610072;四川省人民医院血液科,四川成都610072;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液科,四川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57+.2;R363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治愈率低等特点,而基因突变是AML发生、发展的重要遗传性特性[1]。
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常见基因突变和细胞遗传学分析(新)
核心结合因子(CBF)相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指一组以t(8;21)和inv(16)/t(16;16)异常为特征的白血病亚型,占AML的15 %,具有独特的临床及生物学特征,通常认为预后良好,给予大剂量阿糖胞苷(Ara-C)强化巩固治疗可以使患者获得长期生存。
尽管如此,仍然有约50 %的患者复发,远期生存率仅50 %左右[1 ],提示一些患者可能伴有不良的遗传学表型。
c-Kit、FLT3、N-ras基因突变可协同作用,共同构成“二次打击”,导致这一类型白血病的发生。
近年来同属于Ⅲ型家族的FLT3、c-Kit基因突变已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常见基因突变和细胞遗传学分析冯雅青杨永平张艳芳刘喜张利东037008 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科通信作者:冯雅青,Email:yaqing3@DOI:10.3760/cma.j.issn.1009-9921.2016.07.004【摘要】目的研究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CBF-AML)c-Kit、FLT3基因突变发生情况及患者的核型特征。
方法采用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法结合碱基测序方法,检测48例CBF-AML患者初诊时c-Kit、FLT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ITD)突变和FLT3第二酪氨酸激酶结构域(TKD)点突变发生情况及核型特征变化。
结果48例CBF-AML患者中,13例(27.1%)出现c-Kit错义突变,包括8号外显子突变5例,17号外显子突变8例。
t(8;21)AML患者c-Kit基因突变发生率高于inv(16)AML患者[33.3%(9/27)比19.0%(4/21),P<0.05]。
1例(2.1%)患者FLT3-ITD突变,3例(6.3 %)患者FLT3-TKD突变。
RUNX1-RUNX1T1阳性附加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达25.9%(7/27),其中性染色体缺失最为常见,CBFβ-MYH11阳性附加染色体异常发生率较低。
医学遗传学中的基因突变与疾病相关性分析
医学遗传学中的基因突变与疾病相关性分析在医学遗传学中,基因突变一直是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的改变,包括点突变、插入、缺失、复制、倒位等多种形式。
这些基因突变会导致基因功能的丧失或改变,进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基因突变与疾病的相关性分析是医学遗传学研究的核心之一。
传统的遗传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家系分析、关联分析和基因组关联分析等。
家系分析主要研究单基因遗传病,通过分析家系的遗传模式来确定突变基因和疾病的关系。
关联分析则是寻找人群中普遍存在的基因变异与疾病的关系。
基因组关联分析则是通过对大量样本进行基因组分型,寻找基因多态性和疾病的相关性。
然而,这些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家系分析只适用于已知遗传模式的单基因病,对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亚显性遗传的病,其确定与基因突变的关系会比较困难。
关联分析和基因组关联分析虽然可以研究多基因遗传病,但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的问题,难以确定基因突变和疾病的确切关系。
随着技术的进步,新的研究方法不断涌现。
其中,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和全基因组测序(whole genome sequencing,WGS)已成为研究基因突变和疾病相关性的主流方法。
WES是指对所有外显子(即功能蛋白质编码区域)进行测序,可以高效地筛选出致病基因。
WGS则是对整个基因组进行测序,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基因变异对健康的影响。
基于WES和WGS的研究已经涵盖了许多疾病,例如癌症、神经系统疾病、肾病等。
其中,WES已经在临床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许多基因突变相关的遗传病已经能够通过WES得到准确的诊断,并有望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除了WES和WGS,还有其他新兴的基因组学技术可以用来研究基因突变和疾病相关性。
例如单细胞转录组学可以研究个体细胞的基因表达谱,了解基因的表达模式和调控机制;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精确地修改DNA序列,用于研究基因突变和疾病的作用机制等。
C-KIT基因突变在伴t(8;21)M2型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分析
C-KIT基因突变在伴t(8;21)M2型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分析【背景与目的】C-KIT受体是一种由C-KIT原癌基因编码的Ⅲ型跨膜受体酪氨酸激酶,其配体为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C-KIT基因突变引起C-KIT受体的持续活化,从而赋予了造血前体细胞增殖或生存优势。
至今有多篇文章报道了在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core binding factor-AML, CBF-AML)患者中C-KIT基因第8和17号外显子突变的发生率较高,成为目前CBF-AML患者中最常见的一种分子遗传学异常;且发生C-KIT基因突变的CBF-AML 患者具有相对特异的临床特征和预后。
鉴于现阶段国内尚无大样本病例的相关临床研究,我们收集了78例成人伴t(8;21)AML-M2患者的初诊骨髓标本,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研究:(1)检测C-KIT基因第8和第17号外显子突变在78例伴t(8;21)AML-M2患者中的发生率及突变类型;(2)分析C-KIT基因突变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征及预后,了解此基因突变对临床预后的影响;(3)同时检测了JAK2V617F基因突变,了解这两种基因突变发生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
【病例与方法】78例成人t(8;21)AML-M2患者来自2004年2月~2008年1月我单位住院或门诊初诊病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35例;年龄在14~77岁之间,中位年龄为37岁。
所有患者经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染色体和融合基因检查确诊。
主要研究方法为:(1)应用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扩增C-KIT基因第8和17号外显子,将PCR产物回收纯化后进行基因测序;(2)分析78例t(8;21)M2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了解C-KIT基因突变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3)随访上述患者了解其对治疗的反应、持续缓解以及生存情况,分析C-KIT基因突变对患者预后的影响;(4)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llele-specific PCR, AS-PCR)方法检测此78例患者的JAK2V617F基因突变发生情况,综合分析其临床资料了解两种基因突变发生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
211175459_266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基因突变及治疗观察
山东医药2023 年第 63 卷第 12 期266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基因突变及治疗观察李永丽,邓娇文,邢宏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内科,四川泸州 646000摘要:目的 观察266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基因突变及治疗情况。
方法 AML患者266例,采用R显带技术检测染色体核型,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基因突变;所有患者采用IA方案、DA方案或HA方案治疗,观察不同ELN危险分层、基因突变种类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266例AML中,染色体异常核型105例,其中复杂核型26例、t(8;21)(q22;q22)核型18例、Inv(16)(p13q22)核型10例、5q-核型7例、-Y核型9例、-7核型6例、其他核型29例;基因突变182例,其中WT1基因突变29例、CEBPA基因突变27例、DNMT3A基因突变27例、NPM1基因突变19例、TET2基因突变17例、FLT3-ITD基因突变17例、IDH2基因突变17例、KIT基因突变13例、NRAS基因突变15例、RUNX1基因突变12例、CBFβ-MYH11基因突变10例、IDH1基因突变8例、BCOR基因突变7例、BCR-ABL基因突变7例、TP53基因突变7例、ASXL1基因突变5例、KMT2A基因突变5例、PTPM11基因突变3例、ZRSR2基因突变2例、EZH2基因突变2例。
预后良好、预后中等、预后不良者CR率分别为73%、70%、45%,良好、中等者分别与不良者比较,P均<0.05。
1种基因突变、2种基因突变、≥3种基因突变患者CR率分别为64%、55%、56%,两两比较,P均>0.05。
结论 266例AML患者染色体异常核型较多,基因突变种类以1种和2种较多见,患者预后以中等、不良为主,且基因突变种类越多临床预后越差。
关键词: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染色体核型;基因突变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3.12.012中图分类号:R55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23)12-0056-03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成人中最常见的急性白血病,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疾病,可广泛浸润淋巴结、脾、肝等各脏器,主要表现为出血、贫血、浸润、感染等,若不及时治疗,生存期约为3个月,患者预后差[1-3]。
白血病的发病机制解析
白血病的发病机制解析一、白血病的发病机制解析白血病是一种恶性肿瘤,主要影响血液和造血系统。
它的发生与多种复杂因素的累积和作用有关。
本文将从白血病的基因突变以及异常造血干细胞克隆扩增等方面解析白血病的发病机制。
二、基因突变在白血病中的重要作用基因突变是导致白血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内的基因组会受到严格调控,确保细胞功能正常并避免异常增殖。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个别基因可能会受到突变的影响,导致其功能失调,进而引发对细胞自身和周围环境具有恶性影响。
最常见的基因突变事件之一是染色体易位。
这种事件通常会导致两个不同染色体上的基因交换位置,进而改变了基因表达模式。
例如,“Philadelphia”染色体易位是慢性髓性白血病(CML)中最为典型的染色体异常之一。
此转座事件导致Abelson(ABL)基因从第9号染色体上移至第22号染色体上,合并成BCR-ABL 融合基因,进而激活细胞增殖信号通路,并使造血干细胞发生白血病性变。
此外,部分白血病患者中还可以检测到各种各样的突变,例如RAS和FLT3等基因的点突变。
这些突变会引起异常蛋白质功能,进而影响正常细胞生长和凋亡调控。
三、异常造血干细胞克隆扩增除了基因突变外,异常造血干细胞克隆扩增也是白血病发生的关键机制之一。
正常情况下,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能够进行自我更新并生成多种不同功能的成熟血细胞。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单个或多个造血干细胞可能会累积一系列有害改变,导致其分化和增殖受到失控。
这种异常造血干细胞克隆扩增通常与特征性的克隆性染色体异常有关。
例如,白血病患者中经常可以检测到染色体数量异常,例如三倍体或四倍体染色体。
这些改变表明造血干细胞存在紊乱,并导致了扩增和失调的造血干细胞群。
此外,获得性或固有性的克隆突变也可能推动干细胞克隆扩增和白血病发展。
后天获得性突变通常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DNA损伤导致,在长期的暴露下,这些突变可能会积累并引发疾病。
难治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十种常见突变基因的突变组分析
065201,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Liu Hongxing,Email:lhongxing@outlook.corn
【Abstract】
as
Objective
acute
investigate
the mutaome profiling of the
10 common mutated
方法选取难治复发AML患者148例。基因测序检测并分析患者骨髓样本中10种常见突变基因,包括 激酶类基因FLT3和KIT,转录因子基因CEBPA、NPMl和PHF6,以及表观遗传类基因ASXLl、DNMT3A、 IDHl、IDH2和TET2。结果在62.16%(92/148)的患者中检测到上述基因突变阳性,其中10.14% (15/148)的患者同时携带多个基因的突变。FLT3一ITD突变率最高(19.59%,29/148),其次为KIT (12.84%,19/148)和CEBPA(11.49%,17/148)突变。KIT突变常单独出现,而IDHl/2突变常伴随 其他基因突变。激酶类基因FLT3和KIT突变互斥,转录因子基因和表观遗传基因也存在同类互斥现象。 以35岁为界限分组,≤35岁的患者多携带单个基因的突变[61.77%(63/102)比31.11%(14/45), P<o.05],而>35岁的患者多个基因突变(≥2个)的携带率高l 20.00%(9/45)比4.90%(5/102), P<0.05]。>35岁患者组中NPMl突变率高于≤35岁组[20.00%(9/45)比2.94%(3/102), P<0.05]。结论研究发现难治复发AML患者中常见基因突变的组合具有一定的规律,与基因的功能 分类和患者的年龄有关。
【关键词】
Mutaome
急性髓系白血病常见基因突变谱及其临床意义分析演示稿件
基因突变与治疗反应的关联
FLT3基因突变
对FLT3抑制剂的治疗反应较好,尤其是 FLT3-ITD突变。
NPM1基因突变
对化疗的反应较好,但对靶向治疗反应有限 。
CEBPA基因突变
对化疗的反应较好,且部分患者对靶向治疗 有反应。
RUNX1基因突变
对化疗的反应有限,但部分患者对靶向治疗 有反应。
03
目前仍缺乏足够的临床数据来全面了解基因突变与治疗反应之间的 关系。
急性髓系白血病基因突变谱研究前景与展望
创新检测技术的研发
未来需要不断研发新的基因突变检测技术,提 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制定
基于基因突变谱的个体化治疗策略将是未来的 研究重点。
跨学科合作与数据共享
加强跨学科合作和数据共享,推动急性髓系白血病基因突变谱研究的深入发展 。
01
基因突变谱的个体差异是导致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 表现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02
通过基因检测和分析,可以深入了解每个患者的基 因突变特征,为个体化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03
个体化治疗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 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04
基因突变谱的检测方法与技 术
基因突变谱的检测方法
分类
根据细胞形态学、免疫学、遗传学和 分子生物学特征,AML可分为多种亚 型,如M0、M1、M2、M3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常见症状包括贫血、发热、出血、肝脾肿大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骨痛、关节痛、睾丸肿大等。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血象、骨髓象及细胞遗传学等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治疗方案与预后
基因突变与疾病进展的关系
急性髓系白血病NRAS基因突变患者临床特征及细胞遗传学分析
急性髓系白血病NRAS基因突变患者临床特征及细胞遗传学分析李强;李行;朱品伟;周震沧;柘娜娜;葛金丽;陈登科【期刊名称】《海军医学杂志》【年(卷),期】2024(45)4【摘要】目的探讨NRAS基因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临床特点及细胞遗传学特征。
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在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初诊的162例AML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NRAS基因突变情况分为NRAS突变组和NRAS野生组,比较2组临床特征和细胞遗传学差异。
结果162例初诊为AML的患者中,NRAS突变28例,NRAS野生134例。
其中NRAS突变组外周白细胞计数(53.10×109/L)高于NRAS野生组(24.78×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及骨髓原幼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NRAS突变组中25例出现共存基因突变,突变率为89.3%,最常见的共存突变基因为KRAS,突变率为28.6%,与NRAS野生组比,NRAS突变组更易获得KRAS突变(P<0.05);其他共存突变基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染色体分型比较发现,NRAS突变组的预后不良核型比例更高,达到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核型和预后中等核型占比分别为7.7%和6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AML患者NRAS基因突变发生率为17.3%,其更容易合并KRAS基因突变,在预后不良核型中占比较高。
【总页数】5页(P403-407)【作者】李强;李行;朱品伟;周震沧;柘娜娜;葛金丽;陈登科【作者单位】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相关文献】1.急性髓系白血病伴骨髓增生异常相关改变患者112例基因突变与临床特征相关性分析2.伴NRAS基因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生存分析3.伴RUNX1基因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临床特征的分析4.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NRAS的共存基因突变分析5.伴GATA2基因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白血病患者FLT3基因和NPM1基因突变的临床分析
白血病患者 FLT3基因和 NPM1基因突变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的NPMI(核仁磷酸蛋白)和FLT3(FMS样的酪氨酸激酶3)基因突变的临床特征。
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20年6月本院血液科收治的80例成人白血病(AML)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初次治疗时收集骨髓单个核细胞并采用DNA-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将其各自扩增为FLT3和NPMI基因,并用毛细管电池方法扩增NPM1基因第12外显子,FLT3基因突变:在5 ul 聚合酶链反应产物于20 g/L琼脂糖凝胶上进行电泳,观察患者基因突变特征。
结果:80例患者中,其中初诊白血病患者中FLT3+共检测出56例(70.0%),中正常核型白血病患者有41例(82.0%)高于异常核型白血病患者15例(P<0.05),而NPM1+共检测出52例(65.0%),其中正常核型白血病患者占39例高于异常核型13例,(P<0.05)。
FLT3+白血病患者中的总生存率占80.4%,FLT3-白血病患者的总生存率45.8%,差异显著(P<0.05);NPM1+白血病患者的总生存率占78.8%显著较高于NPM1-总生存率48.2%(P<0.05)。
结论:临床造成髓系白血病中的NPMI和FLT3属于最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并且与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关键词】AML;FLT3基因;NPMI;基因突变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6月~2020年6月本院血液科收治的80例成人白血病(AML)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依据白血病(FAB)等血细胞形态学分型诊断标准,将其分成M1、M2、M3、M4、M5、M6,分别占17例、17例、11例、9例、4例、4例,其中正常核型白血病患者占50例、异常核型白血病患者占30例,男性患者占35例、女性患者占45例,年龄为19~54岁,平均年龄为(32.52±10.68)岁,所有白血病患者及家属均自愿参与该项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试验前,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NPM1、FLT3和C-KIT基因突变的检测及其预后分析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NPM1、FLT3和 C-KIT基因突变的检测及其预后分析李玲,吕晓东,米瑞华,丁晶,陈琳,王倩,尹青松,胡杰英,范瑞华,魏旭东*【摘要】摘要本研究旨在评估NPM1、FLT3和 C-KIT基因突变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发生频率和对预后的影响,并探讨这些突变与临床特点、细胞遗传学及生存情况的关系。
对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78例初治AML患者,采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法或毛细管电泳法检测NPM1、FLT3和 C-KIT基因的突变情况,了解这些突变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
结果显示,NPM1突变患者在AML中的发生率为14.1%,在正常核型AML 中的发生率为26.7%。
NPM1基因突变者发病年龄偏高(P<0.05),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高(P<0.05),CD34低表达(P<0.05),而在性别比例、骨髓原始细胞比例、血红蛋白浓度、CD117和HLA-DR表达水平、完全缓解(CR)率、总生存(OS)率、复发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78例AML患者中9例(11.5%)FLT3-ITD突变阳性,3例FLT3-TKD(3.8%)突变阳性,无同一患者同时发生这两种突变;FLT3-ITD突变者外周血白细胞和骨髓原始细胞比例较高(P<0.05),总生存率偏低(P<0.05),多见于正常核型(P<0.05),而在性别比例、年龄、外周血血小板数、血红蛋白浓度、完全缓解率、复发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FLT3-TKD突变例数较少,未单独进行统计学分析。
6例(7.7%)C-KIT突变阳性。
C-KIT突变在异常核型AML中的发生率较高(P<0.05),复发率较高(P<0.05),总生存率较低(P<0.05),而在性别、年龄、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外周血象、完全缓解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急性髓系白血病基因突变及预后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1006-2440(2021)03-0235-05[引文格式]盛烨萍,华海应.急性髓系白血病基因突变及预后研究进展[J ].交通医学,2021,35(3):235-238,242.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 )是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具有高度异质性。
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异常是其发病的基础,并决定患者的治疗和预后。
随着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二代测序等技术的迅速发展,AML 有关基因的突变成为AML 诊断、危险分层、预后评估及个体治疗的重要指标,NPM 1、FLT 3、C-KIT 、CEBPA 等的临床价值已被证实。
近年来,高通量测序技术在AML 患者中发现更多的基因突变,如TET 2、ASXL 1、IDH 1/IDH 2、DNMT 3A 、RUNX 1、GATA 2等。
本文重点介绍近几年在AML 患者中基因突变的频率及预后的研究成果。
1NPM 1核磷蛋白1(nucleophosmin 1,NPM 1)属于核磷蛋白家族,是一种广泛表达的磷蛋白,能在核仁、核质和胞质之间不断穿梭。
该基因位于5q35,包含12个外显子,编码3种核磷蛋白亚型。
NPM 1主要有4种功能:(1)参与核糖体生物合成;(2)维持基因的稳定性;(3)依赖p53的应激反应;(4)通过ARF-p53的相互作用从而调控生长抑制途径[1]。
2005年FALINI 等[2]首先发现成人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cytogenetically normal acute myeloidleukemia ,CN-AML )中NPM 1基因第12号外显子移码突变最频繁。
目前已发现该突变约有50余种类型,其中A 型突变最常见,约占80%,B 型及D 型突变的发生率分别为10%和5%,其他类型罕见[1-2]。
NPM 1突变是目前AML 中最常见的基因突变,在成人AML 中发生率为27%~52%,在CN-AML 中发生率为45%~66%。
白血病细胞遗传学分类
白血病细胞遗传学分类
白血病细胞遗传学分类是根据白血病细胞的染色体异常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
这种分类方法对于白血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白血病细胞遗传学分类,白血病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约 50%的 AML 患者存在染色体异常,其中最常见的是t(8;21)(q22;q22)和 t(15;17)(q22;q12)。
2.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约 80%的 ALL 患者存在染色体异常,其中最常见的是 t(9;22)(q34;q11)。
3.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约 95%的 CML 患者存在费城染色体(Ph),即t(9;22)(q34;q11)。
4.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约 50%的 CLL 患者存在染色体异常,其中最常见的是 13q14 缺失和 11q23 缺失。
白血病细胞遗传学分类对于白血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例如,对于t(9;22)(q34;q11)阳性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伊马替尼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对于 t(8;21)(q22;q22)阳性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化疗联合全反式维甲酸等治疗可以提高生存率。
总之,白血病细胞遗传学分类是白血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对于提高白血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CSF3R基因突变分析介绍演示培训课件
06
针对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
CSF3R基因突变治疗策略建议
现有治疗手段评价及存在问题剖析
化疗
目前针对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 的主要治疗手段是化疗,但化疗 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毒性作用较大 ,且易产生耐药性。
03
另一些研究则认为,CSF3R基因突变在t(8;21) AML中的发生率较低,对预后的影响不明显。
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旨在系统分析t(8;21) AML患者中CSF3R基因突变的频率、类型及 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通过深入研究CSF3R基因突变在t(8;21) AML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诊断 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CSF3R基因突变检测流程
01
样本采集
收集患者的血液或骨髓样本,提 取DNA。
02
03
基因突变筛查
突变验证
利用Sanger测序、NGS测序或 ddPCR等技术对CSF3R基因进行 突变筛查。
对初步筛查出的突变位点进行验 证,以确认突变的真实性和准确 性。
数据处理与结果解读
数据处理
对测序数据进行质量控制、比对、变 异检测等处理,以获得可靠的突变信 息。
01
通过对患者进行基因测序,明确CSF3R基因突变的具体类型,
为后续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个性化靶向药物选择
02
根据患者的基因突变类型,选择针对性的靶向药物,提高治疗
效果并降低副作用。
联合治疗方案
03
针对部分对单一治疗手段不敏感的患者,可设计联合治疗方案
,如化疗联合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等。
未来研究方向和潜在创新点展望
WHO 2016(修订版)急性髓系白血病分型解读
WHO 2016(修订版)急性髓系白血病分型解读《WHO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是目前最为全面和准确的分型标准,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普遍参照的分类,已经逐渐被我国血液科临床医生熟悉和掌握,成为指导临床诊断工作的基础。
随着基础及临床研究的不断进步,特别是以二代测序为代表的生物学标志的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使人们对疾病的诊断,预后以及治疗都有了新的认识。
2016版修订遵循了以往的基本原则:采用临床特征、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综合最新的研究进展,对第4版的分类命名进行了修订。
关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分型,从下面的表格(表1),可以清晰地看出本次修订版与2008版的不同。
表1 2016年和2008年WHO关于AML 分类从表1看出,AML伴重现性遗传异常亚型中的分型改变最多。
最新的研究发现,PML-RARA融合基因还可以出现在除t(15;17)(q24.1;q21.2)以外的复杂基因重排中,或是隐蔽的易位。
因此,为强调PMLRARA融合基因的重要性,新的分类中将“APL伴t(15;17)(q22;q121);PML-RARA”改为“APL伴PML-RARA”。
同时,inv(3)(q21.3;q26.2)或t(3;3)(q21.3;q26.2)不是融合基因,而是远端的GATA2增强子重新定位致使活化的MECOM表达,同时使GA-TA2呈单倍量不足。
故将“AML伴inv(3)(q21.3q26.2)或t(3;3)(q21.3;q26.2);RPNI-EVI1”重新命名为“AML伴inv(3)(q21.3q26.2)或t(3;3)(q21.3;q26.2);GATA2,MECOM”。
另外,与之相类似的基因名称的更新还有“AML伴t(9;11)(p21.3;q23.3);MLL-MLLT3”改为“AML伴t(9;11)(p21.3;q23.3);MLLT3-KMT2A”。
另有2个新的分型,其一是AML伴BCR-ABL1。
儿童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中C-KIT基因突变分析
儿童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中C-KIT基因突变分析吴珺;于水;陆爱东;左英熹;贾月萍;张乐萍【摘要】目的分析C-KIT基因突变与儿童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CBF-AML)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CBF-AML患儿中C-KIT基因突变情况,分析伴随C-KIT基因突变患儿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及预后.结果 86例CBF-AML患儿中,35例(40.7%)C-KIT基因突变阳性.inv(16)/CBFβ-MYH11患儿中C-KIT基因8号外显子突变检出率明显高于t(8;21)/RUNX1-RUNX1T1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阴性组相比,C-KIT阳性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初诊白细胞计数、初诊骨髓幼稚细胞比例、伴随其他基因、髓外白血病、第一疗程完全缓解率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KIT基因突变阳性及阴性组患儿5年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82.8%和76.4%,总生存率分别为89.3%和85.9%,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KIT基因突变在儿童CBF-AML中发生率高,对CBF-AML患儿的预后无明显影响.【期刊名称】《临床儿科杂志》【年(卷),期】2019(037)003【总页数】5页(P177-181)【关键词】核因子;急性髓系白血病;C-KIT基因;预后;儿童【作者】吴珺;于水;陆爱东;左英熹;贾月萍;张乐萍【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儿科北京 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儿科北京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儿科北京 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儿科北京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儿科北京 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儿科北京100044【正文语种】中文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core binding factor-acute myeloid leukemia, CBF-AML)是指一组以染色体[t(8;21)(q22;q22)]或[inv(16)(p13q22)/t(16;16)(p13;q22)]异常为特征的白血病亚型,其相应形成的融合基因为RUNX1-RUNX1T1(既往命名为AML1-ETO)和CBFβ-MYH11。
中国急性髓系白血病诊疗(2023年版)指南更新解读PPT课件
02
诊断与分型标准更新
诊断标准调整及依据
临床表现
持续发热、贫血、出血等典型症状,肝 脾肿大等体征。
骨髓象检查
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细胞比例显 著增加。
血象变化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多或减少,可见 原始细胞或幼稚细胞。
症。
预后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
预后因素
年龄、白细胞计数、染色体异常、基因突变等都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预测模型
基于大量患者数据和统计学方法建立的预测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患者的生存时间和复发风险,有助于制定 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复发风险评估及干预策略
复发风险
通过定期监测和随访,及时发现可能的复发迹象,如血常规指标异常、分子生物学指标 阳性等。
输血和止血措施优化
输血指征把握
严格把握输血指征,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带来的 风险。
成分输血推广
推广成分输血,如红细胞悬液、血小板等,提 高输血效果,减少输血反应。
止血药物使用
对于出血风险较高的患者,及时使用止血药物,预防出血事件的发生。
营养支持和心理关怀
营养评估与干预
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 持方案,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支持。
早期识别与处理
对于已出现的并发症,早期识别并及时处理,防止病情恶 化。
多学科团队协作
建立多学科团队协作机制,共同应对复杂并发症的处理, 提高救治成功率。
05
监测随访与预后评估
监测指标设置及意义
血液学指标
包括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用于评估患者的造血 功能和病情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结合因子(CBF)相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指一组以t(8;21)和inv(16)/t(16;16)异常为特征的白血病亚型,占AML的15 %,具有独特的临床及生物学特征,通常认为预后良好,给予大剂量阿糖胞苷(Ara-C)强化巩固治疗可以使患者获得长期生存。
尽管如此,仍然有约50 %的患者复发,远期生存率仅50 %左右[1 ],提示一些患者可能伴有不良的遗传学表型。
c-Kit、FLT3、N-ras基因突变可协同作用,共同构成“二次打击”,导致这一类型白血病的发生。
近年来同属于Ⅲ型家族的FLT3、c-Kit基因突变已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常见基因突变和细胞遗传学分析冯雅青杨永平张艳芳刘喜张利东037008 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科通信作者:冯雅青,Email:yaqing3@DOI:10.3760/cma.j.issn.1009-9921.2016.07.004【摘要】目的研究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CBF-AML)c-Kit、FLT3基因突变发生情况及患者的核型特征。
方法采用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法结合碱基测序方法,检测48例CBF-AML患者初诊时c-Kit、FLT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ITD)突变和FLT3第二酪氨酸激酶结构域(TKD)点突变发生情况及核型特征变化。
结果48例CBF-AML患者中,13例(27.1%)出现c-Kit错义突变,包括8号外显子突变5例,17号外显子突变8例。
t(8;21)AML患者c-Kit基因突变发生率高于inv(16)AML患者[33.3%(9/27)比19.0%(4/21),P<0.05]。
1例(2.1%)患者FLT3-ITD突变,3例(6.3 %)患者FLT3-TKD突变。
RUNX1-RUNX1T1阳性附加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达25.9%(7/27),其中性染色体缺失最为常见,CBFβ-MYH11阳性附加染色体异常发生率较低。
结论在CBF-AML中c-Kit基因突变发生率高,RUNX1-RUNX1T1阳性的附加染色体异常易见,为研究个体化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白血病,髓样,急性;核心结合因子类;c-Kit;FLT3;细胞遗传学基金项目: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20140313011-1)Analysis of common gene mutations and cytogenetics in core binding factor related acute myeloidleukemia Feng Yaqing,Yang Yongping,Zhang Yanfang,Liu Xi,Zhang LidongDepartment of Hematology,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Datong City,Datong037008,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Feng Yaqing,Email:yaqing3@【Abstract】Objective To assess the prevalence of c-Kit and FLT3gene mutations in core bindingfactor related acute myeloid leukemia(CBF-AML)and analyze the karyotyp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BF-AMLpatients.Methods Mutations of c-Kit,FLT3-ITD and FLT3-TKD were detected by genomic DNA PCR andsequencing,and the karyotype changes were analyzed in48newly diagnosed CBF-AML patients.Resultsc-Kit aberrations were detected in13(27.1%)out of48patients,including5cases with exon8mutation and8cases with exon17mutation.c-Kit was more prominent in t(8;21)AML patients than in inv(16)AML patients[(33.3%(9/27)vs19.0%(4/21),P<0.05].Only1case(2.1%)had FLT3-ITD mutation(FLT3-ITD+)and3cases(6.3%)had FLT3-TKD mutation(FLT3-TKD+).Prevalence of RUNX1-RUNX1T1with additionalchromosome abnormality was as high as25.9%(7/27),in which sex chromosome elimination was the mostcommon one,while prevalence of CBFβ-MYH11with additional chromosome abnormality was low.Conclusion c-Kit gene mutations and RUNX1-RUNX1T1additional chromosome abnormalities are commonin patients with CBF-AML and would be helpful for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studies.【Key words】Leukemia,myeloid,acute;Core binding factor;c-Kit;FLT3;CytogeneticsFund program: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Project of Shanxi Province(20140313011-1)·论著·成为分子遗传学研究的热点,探讨患者基因突变及核型对CBF-AML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收集我院2009年10月至2015年12月住院的初治CBF-AML患者48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18例,中位年龄34.5岁(12~73岁),所有患者经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MICM)分型确诊。
染色体核型证实存在t(8;21)或inv(16),其中,伴t(8;21)异常27例,伴inv(16)异常21例,并且证实存在相应的AML1-ETO或CBFβ-MYH11融合基因。
1.2染色体核型分析所有CBF-AML患者均进行了细胞遗传学检查,染色体标本取自患者初诊骨髓,细胞以1×106~2×106/ml接种后,直接法短期培养24 h,行染色体标本制备和R显带,根据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ISCN)2008描述核型,每例分析20个中期细胞。
1.3融合基因检测将所提取的RNA反转录成cDNA,RUNX1-RUNX1T1融合基因的上游引物:5'-CTACCGCAGCC ATGAAGAACC-3',下游引物:5'-AGAGGAAGGCCCA TTGCTGAA-3';CBFβ-MYH11融合基因的上游引物:5'-GCAGGCAAGG TATATTTGAAGG-3',下游引物1:5'-TGAAGCAACTCCTGGGTGTC-3',下游引物2:5'-TCCTCTTCTCCTCATTCTGCTC-3'。
经PCR扩增后取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在紫外灯下观察结果。
1.4基因测序直接将DNA进行PCR扩增后测序,判断基因突变。
c-Kit基因第8外显子上游引物:5'-CTCCCTGA AAGCAGAAAC-3',下游引物:5'-CAGAAAGATAACA CCAAAATAG-3';c-Kit基因第17号外显子上游引物:5'-GCAAAGGCATATAGGAACTC-3',下游引物:5'-GTTGTATGAATGTTCAGCATACC-3'。
FLT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ITD)突变的检测引物包括,FLT3第14、15号外显子上游引物:5'-GCCATTTAGGTATGAAAGCC AGG-3',下游引物:5'-CTTTCAGCATTTTGACGGCAAC C-3'。
FLT3基因第二酪氨酸激酶结构域(TKD)点突变的检测,FLT3基因第20号外显子及内含子上游引物:5'-CCAGGAACGTGCTTGTCA-3',下游引物:5'-TCAAAAATGCACCACAGTGAG-3'。
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CBF-AML患者c-Kit基因突变情况48例CBF-AML患者中,13例(27.1%)出现c-Kit 错义突变,包括点突变、插入缺失,位于Kit激酶功能域的D816突变易见,其中t(8;21)组和inv(16)组突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CBF-AML患者FLT3基因突变48例CBF-AML患者中,FLT3基因突变4例(8.3%)(表1)。
2.3CBF-AML患者核型特征27例RUNX1-RUNX1T1 AML患者中,20例(74.1%)单纯t(8;21),7例(25.9%)具有附加染色体异常,包括性染色体缺失3例,超二倍体1例,复合异位1例,其他2例。
21例CBFβ-MYH11 AML患者中,单纯inv(16)(p13;q22)与t(16;16)(p13.1;q22)18例,+8 1例,+22 1例,t(10;11)(p13;q13)1例。
3讨论CBF是髓系前体细胞分化的关键转录因子,CBF 家族由4个蛋白组成,包括3个α亚基(RUNX1、RUNX2、RUNX3)和1个β亚基(CBFβ),其中CBFβ和RUNX1是重要的血细胞分化调节因子和抑癌因子,它们的重排形成重现型染色体异常,世界卫生组织(WHO)血液淋巴组织肿瘤分类中将CBF-AML 列为AML伴重现性遗传学异常,t(8;21)(q22;q22)易位形成RUNX1-RUNX1T1融合基因,inv(16)(p13.1;q22)与t(16;16)(p13.1;q22)两种染色体异常形成CBFβ-MYH11融合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