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交货期延误管理办法
供应商逾期交货管理制度
供应商逾期交货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对供应商交货情况的管理,提高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交货延期对生产和供应造成的影响,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在采购过程中与供应商签订的各类采购合同中约定的交货时间及采购内容,以及在采购过程中发生的逾期交货情况。
三、管理责任1. 采购部门负责对供应商的性能进行评估,并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明确约定交货时间及交货方式。
2. 生产部门负责对采购部门提供的交货计划进行生产安排,并在接到供应商交货延期通知后及时调整生产计划。
3. 采购部门负责对供应商交货情况进行跟踪和管理,对逾期交货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
4. 供应商管理部门负责对供应商的绩效进行监督和评价,对逾期交货情况进行评估并提出处罚建议。
四、管理流程1. 供应商交货计划:采购部门根据生产需求编制交货计划,并与供应商确认具体的交货时间及交货数量。
2. 供应商交货准备:供应商应按照约定时间准备好交货物品,并通知采购部门进行接收准备。
3. 交货通知:供应商在交货前应提前通知采购部门,并按照约定时间交货。
4. 逾期交货处理:如果供应商无法按约定时间交货,应及时通知采购部门,并提出延期交货的原因及预计交货时间。
5. 接收延期交货:采购部门应根据供应商提出的延期交货时间及数量进行生产计划调整,并及时通知供应商。
6. 逾期交货分析:采购部门应对供应商的逾期交货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或处罚建议。
五、管理措施1. 供应商评价:采购部门应对供应商的交货情况进行评价,将逾期交货情况列入供应商绩效考核指标。
2. 处罚措施:对于频繁逾期交货的供应商,采购部门可采取降低采购数量、限制供应商参与新项目采购等处罚措施。
3. 合同修订:对于多次逾期交货的供应商,采购部门可与供应商重新协商合同条款,约定更严格的交货时间和交货数量。
4. 应急备货:为降低逾期交货对生产的影响,生产部门可以建立应急备货库存,以备不时之需。
延期交货处理方案公布
延期交货处理方案公布延期交货是指在原定交货日期之后延迟交付商品或服务的情况。
对于企业和组织来说,延期交货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包括客户投诉、信誉受损以及订单流失等。
为了解决延期交货问题,我们制定了以下处理方案:一、原因分析延期交货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是因为供应链中的某一环出现了问题,也可能是企业内部生产或物流等方面的因素引起的。
为了确切了解延期交货的原因,我们需要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原因分析:1. 收集信息:收集与延期交货相关的所有信息,包括订单情况、生产计划、物流安排等。
2. 数据分析:通过分析收集到的信息,找出延期交货的主要原因,确定是否是供应链中的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3. 原因排查:针对引起延期交货的主要原因,进行详细的排查和调查,找出具体的问题点。
二、延期交货处理在延期交货处理方案中,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及时沟通:一旦发现可能出现延期交货的情况,我们需要立即与客户进行沟通,并说明延期的原因和预计的交货时间。
客户的理解和支持对于解决延期交货问题至关重要。
2. 积极协商:与客户共同商讨可行的解决方案,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和要求。
可能的解决方案包括延期交货时间、替代产品或退款等。
3. 精确承诺:在与客户商讨后,我们需要给出一个可靠的交货时间,确保能够按时完成交货。
同时,为了减少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我们需要修改生产计划和物流安排,以提高整体交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追踪管理:一旦延期交货问题解决后,我们应建立起有效的追踪管理机制,确保产品或服务有序交付,客户满意度得到提升。
三、持续改进延期交货问题的处理不能仅仅停留在解决当下的具体问题上,我们还需要进行持续改进,以避免延期交货问题的再次发生。
在持续改进方面,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供应链优化:对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提高生产和物流效率,减少延期交货的潜在风险。
2. 产能规划:根据市场需求和产品特性,精确规划生产能力,确保能够及时满足客户的需求。
订单延期交货的相关处理规定
订单延期交货的相关处理规定(草案)编码:HSCF-00 批准:持有处:审核:页次:3 版本状态:A 修改状态:A 编制:1.目的提高公司生产订单的准时交货率,规范化订单交货期管理,提供相关问题处理的依据。
2.适用范围行政管理中心、营销中心、物控中心、质量技术开发中心、生产计划中心及相关部门3.处理对象3.1.异常情况存在而导致订单延期交货之现象。
3.2.异常因素存在但因各部门配合而未导致订单延期交货之现象。
4.处理原则4.1.按界定后经济损失(实际/预期)的大小界定相关责任。
4.2.公司在责任追踪时只针对责任部门下达罚款额度和处理意见,相关责任部门在内部再将认定后的责任落实到相应的责任个体。
4.3.公司在责任追踪时,如出现两个或两个以责任部门,各责任部门将按照责任类别(如全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关联责任、监督责任)和责任系数而分摊相关罚款额度。
4.4.损失责任认定由营销中心负责认定并定出损失总额及责任类别,相关责任部门内部责任分配由该部门主管负责。
认定原则如下:A.损失认定原则:1.订单延期交货造成实际损失时,按实际损失的(10-100)%为标准认定处理责任部门;2.订单延期交货造成预期损失时,统一按1000元标准认定处理责任部门;3.订单延期交货几乎未对我司造成实际/预期损失,但交期延期在(4-15)天内时,按每个订单按30元/次处理责任部门;4.订单延期交货几乎未对我司造成实际/预期损失,但交期超15天或者对公司内部正常运作造成恶劣影响时,按50元/次处理责任部门;5.由于公司内部非部门的客观原因而导致订单延期交货延期时,公司酌情处理;6.当订单延期交货而导致同时出现实际损失和预期损失时以上情况作分解认定处理;7.当订单延期之因素存在而由于其他部门积极配合最终未导致延期时,每个订单按50元/次处罚主要责任部门。
B.责任认定及概念界定:1.实际损失:截止责任认定之日起,异常情况所导致的实际已经造成的损失,界定为“实际损失”;2.预期损失:自责任认定之日起,因异常情况导致而尚未发生的但预计必定会出现的损失,界定为“预期损失”;3.订单延期交货:生产车间的订单以相应月份的订单排期表为基础,凡订单实际完成日期大于公司最终确认日期(如有些订单中途经过交期变更等情况而重新确认日期)之后3天以上的情况,均界定为订单延期交货;另乐盟、铃木等常驻我司检验的客户以订单的全部产品处于待检状态界定为订单完成;4.全部责任(100%):订单延期问题之出现全部由某一个部门之因素而直接导致,则该部门所负之责任即为全部责任(为责任类别,下同),并承担认定后损失的100%(为责任系数,下同);5.主要责任(50%):订单延期问题之出现是由某几部门之因素综合而导致,则责任最严重的部门所负之责任即为主要责任,并承担认定后损失的50%;6.次要责任(25%):订单延期问题之出现是由某几部门之因素综合而导致,则责任为第二严重的部门所负之责任即为次要责任,并承担认定后损失的25%;7.关联责任(10%):订单延期问题之出现是由某几部门之因素综合而导致,其中除去负主要责任、次要责任的部门外,其它部门所负之责任,统称为关联责任,并承担认定后损失的10%;8.监督责任(2%):订单延期问题之出现是由其它责任部门因素而导致,而本部门在事先相关操作过程中知悉其责任因素但没有把相关信息及时反应给主管部门(生产计划中心)而间接导致该责任因素没有及时解决,则该部门所负之责任即为监督责任,并承担认定后损失的2%。
订单延迟交货管理制度
订单延迟交货管理制度一、背景在现代商业社会中,订单延迟交货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由于各种原因,订单可能会无法按时交付给客户,这不仅会影响客户的信任度,还会导致公司的声誉受损,造成经济损失。
为了有效解决订单延迟交货的问题,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订单延迟交货管理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的订单延迟交货管理制度的制定旨在规范公司的生产和供应链管理,减少订单延迟交货的发生,提高客户满意度,确保公司的长期发展。
具体目的包括:1. 对订单延迟交货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2. 规范订单交付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订单延迟交货的可能性;3. 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增加市场份额,提升品牌声誉;4. 针对已经发生的订单延迟交货事件,及时处理,寻找解决方案,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三、内容1. 订单延迟交货的分类根据订单延迟交货的原因和性质,可以将订单延迟交货进行分类,如生产延迟、供应链延迟、物流延迟等。
通过分类,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类别的订单延迟交货问题,提高管理效率。
2. 订单延迟交货管理流程制定订单延迟交货管理流程,包括订单接收、生产计划、物流安排、交付等环节。
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人和具体操作步骤,确保订单交付能够按时完成。
3. 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建立订单延迟交货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通过数据分析和监控,及时识别订单延迟交货的风险因素,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处理。
4. 协调沟通与协同合作加强部门间的协调沟通与协同合作,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提高生产计划的准确性和实施效率,避免订单延迟交货的发生。
5. 绩效考核与奖惩机制建立订单延迟交货的绩效考核与奖惩机制,对于履行职责不力、导致订单延迟交货的责任人员进行惩罚,激励员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6. 数据分析与持续改进定期对订单延迟交货进行数据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发现问题根源,不断完善订单延迟交货管理制度,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力。
四、执行订单延迟交货管理制度的制定是为了在实际运作中能够得到有效执行,确保订单交付按时完成。
突发制造业供应商延迟交货应急处理预案
突发制造业供应商延迟交货应急处理预案1. 背景介绍在制造业生产过程中,供应商的交货延迟可能会给企业生产和运营带来一系列问题。
为了在面对突发供应商延迟交货情况时能够迅速应对,企业需要制定一套应急处理预案,以确保正常生产运营,并减少潜在的经济损失。
2. 应急处理预案制定的目的和原则2.1 目的:为应对供应商延迟交货的突发情况,保障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
2.2 原则:a. 及时沟通:与供应商保持紧密的沟通,及时了解交货延迟的原因和预计的解决时间。
b. 多样化区域供应商:分散采购来源,减少因为单一供应商导致的供应中断风险。
c. 库存备货:根据过去的经验和市场需求,合理安排库存备货,以应对潜在的交货延迟。
d. 多样化物流渠道:建立多条物流渠道,以缓解物流延迟的风险。
3. 应急处理预案的具体措施和步骤3.1 事前预案a. 与供应商签订合同:明确交货时间和供货责任,并约定延迟交货的相关补偿措施。
b. 预设预警机制:建立供应商延迟交货的预警机制,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措施。
c. 库存管理:根据市场需求和历史数据,合理分析库存量,确保适度备货。
3.2 延迟交货案例处理a. 初步分析:与供应商联系,确认延迟交货的原因和预计解决时间。
b. 替代供应商:若可行,寻找备用供应商以满足急需。
c. 生产调整:根据延迟交货情况,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和排产,确保正常生产。
d. 客户沟通:向客户及时沟通延迟交货的情况,并提供解决方案,以维护客户关系。
e. 合同执行:根据与供应商签订的合同条款,妥善处理延迟交货所带来的经济问题。
4. 应急处理预案的改进和优化尽管在应急处理预案的执行过程中,企业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但通过不断的改进和优化,可以提高应对突发供应商延迟交货情况的能力。
a. 回顾和总结:及时回顾延迟交货案例,总结经验教训,并进行分享和培训。
b. 供应商评估:对供应商进行定期评估,选择合格的供应商合作,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工厂交货期延误管理办法
工厂交货期延误管理办法1.目的为规范本公司的交货期管理,尤其是当出现交货期延误时的处理原则和对策,特制定本办法。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由于各部门的原因而引致的交货期延误。
3.管理规定3.1交货期延误改善原则3.1.1 加强产销配合。
(1)建立产销链接管理制度,明确产与销的权限。
(2)确定紧急订单的处理原则。
(3)生产与制造的密切配合。
3.1.2 完善设计、技术变更规范。
减少或消除临时、随意的变更。
3.1.3 妥善的制程安排。
(1)产能管理、维持。
(2)异常管理机制的建立。
3.1.4 完善物料控制。
(1)妥善的物料计划。
(2)做好采购管理,供应商管理。
(3)加强仓储管制,物账一致。
3.1.5 完善品管制度。
(1)不合格品的管理控制。
(2)外协品的品质管制。
3.1.6 生产绩效管理制度的建立及实施。
(1)人员出勤及作业绩效评估分析。
(2)设备完好率、使用率的改善。
(3)生产准备的工作简化及准备时间缩短。
3.2 交货期延误改善对策3.2.1 销售部门。
3.2.1.1 销售部门的原因。
在某些企业,影响交货期延误因素最多的可能是销售部门,通常有:(1)频频变更订单(计划)。
(2)答应客户的交货期随意,期限极为紧迫。
(3)无法把握客户(市场)需求,无法订立明确的销售预定计划。
(4)临时增加或急需即刻完成的订单多。
(5)有时销售主管直接干涉生产运作,直接在现场指示作业。
3.2.1.2 改善对策。
(1)定期召开产销协调会议,改善销售、生产两部门的关系,促进产销一体化。
(2)要求生产部门应定期编制现有的订货余额表,主要工程进度状况表,余力表及基准日程表,提供销售部门,以便依此决定最适当的交货日期。
(3)加强销售部门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技能、业务能力。
(4)销售部门应每月编3~6个月的需求预测表,提供生产部门作为中期生产计划的参考。
(5)当销售业务人员对业务不熟悉时,往往无法和客户商定订单的内容及要求等,所以应制订产品成交说明/规范,使订单接洽步向效率化。
订单延期交货的相关处理规定
订单延期交货的相关处理规定(草案)编码:HSCF-00批准:持有处:审核:页次:3版本状态:A修改状态:A编制:1.目的提高公司生产订单的准时交货率,规范化订单交货期管理,提供相关问题处理的依据。
2.适用范围行政管理中心、营销中心、物控中心、质量技术开发中心、生产计划中心及相关部门3.处理对象3.1.异常情况存在而导致订单延期交货之现象。
3.2.异常因素存在但因各部门配合而未导致订单延期交货之现象。
4.处理原则4.1.按界定后经济损失(实际/预期)的大小界定相关责任。
4.2.公司在责任追踪时只针对责任部门下达罚款额度和处理意见,相关责任部门在内部再将认定后的责任落实到相应的责任个体。
4.3.公司在责任追踪时,如出现两个或两个以责任部门,各责任部门将按照责任类别(如全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关联责任、监督责任)和责任系数而分摊相关罚款额度。
4.4.损失责任认定由营销中心负责认定并定出损失总额及责任类别,相关责任部门内部责任分配由该部门主管负责。
认定原则如下:A.损失认定原则:1.订单延期交货造成实际损失时,按实际损失的(10-100)%为标准认定处理责任部门;2.订单延期交货造成预期损失时,统一按1000元标准认定处理责任部门;3.订单延期交货几乎未对我司造成实际/预期损失,但交期延期在(4-15)天内时,按每个订单按30元/次处理责任部门;4.订单延期交货几乎未对我司造成实际/预期损失,但交期超15天或者对公司内部正常运作造成恶劣影响时,按50元/次处理责任部门;5.由于公司内部非部门的客观原因而导致订单延期交货延期时,公司酌情处理;6.当订单延期交货而导致同时出现实际损失和预期损失时以上情况作分解认定处理;7.当订单延期之因素存在而由于其他部门积极配合最终未导致延期时,每个订单按50元/次处罚主要责任部门。
B.责任认定及概念界定:1.实际损失:截止责任认定之日起,异常情况所导致的实际已经造成的损失,界定为“实际损失”;2.预期损失:自责任认定之日起,因异常情况导致而尚未发生的但预计必定会出现的损失,界定为“预期损失”;3.订单延期交货:生产车间的订单以相应月份的订单排期表为基础,凡订单实际完成日期大于公司最终确认日期(如有些订单中途经过交期变更等情况而重新确认日期)之后3天以上的情况,均界定为订单延期交货;另乐盟、铃木等常驻我司检验的客户以订单的全部产品处于待检状态界定为订单完成;4.全部责任(100%):订单延期问题之出现全部由某一个部门之因素而直接导致,则该部门所负之责任即为全部责任(为责任类别,下同),并承担认定后损失的100%(为责任系数,下同);5.主要责任(50%):订单延期问题之出现是由某几部门之因素综合而导致,则责任最严重的部门所负之责任即为主要责任,并承担认定后损失的50%;6.次要责任(25%):订单延期问题之出现是由某几部门之因素综合而导致,则责任为第二严重的部门所负之责任即为次要责任,并承担认定后损失的25%;7.关联责任(10%):订单延期问题之出现是由某几部门之因素综合而导致,其中除去负主要责任、次要责任的部门外,其它部门所负之责任,统称为关联责任,并承担认定后损失的10%;8.监督责任(2%):订单延期问题之出现是由其它责任部门因素而导致,而本部门在事先相关操作过程中知悉其责任因素但没有把相关信息及时反应给主管部门(生产计划中心)而间接导致该责任因素没有及时解决,则该部门所负之责任即为监督责任,并承担认定后损失的2%。
生产交期延误的处理办法
生产交期延误的处理办法生产交期延误,不论出于自身原因,还是供应商原因,都很常见。
但是,种种延误都在无形中消磨了企业的生产能力,使企业在做出决策和生产计划时捉襟见肘。
因此,采取措施消退延误,是企业对生产交期进行管理时必需做好的一件事情。
一、交期延误的诱因导致生产交期延误的原因有许多,如紧急订单增多、产品技术性变更频繁、物料计划失策及生产过程掌握失当等。
生产交期延误的原因主要有以表六点。
1、紧急订单增多紧急订单多,交期期缩短,引起生产预备不足,生产计划制订不周全,仓促投产,继而导致生产过程混乱,引发交期延误。
2、产品技术性变更频繁产品设计、工艺变更频繁,生产图纸一直在改,生产人员刚刚熟识一种加工工艺,就要更换图纸,导致员工无所适从,引发交期延误。
3、物料计划不良供应不准时导致生产现场停工待料,引发交期延误。
4、生产过程掌握失当产品合格率低下,返工产品量多,从而影响交货数量。
5、设备维护欠佳生产设备由于老化、操作不当等原因导致故障频发,引发交期延误。
6、生产排程失误由于排程人员的疏忽,导致漏排或排程不合理,生产效率低下或产品无法准时投产,引发交期延误。
7、产能不足选择的外协厂商能力欠佳,导致交期延误。
8、其他因交通事故、天气等客观原因导致货物不能准时送到指定地点,而引发交期延误。
在确定交货期延误后的原因后,要准时向部门主管报告延误状况,并提交交期延误报告书。
交期延误报告书如下表所示。
二、生产交期延误的处理方法不论是哪种原因引发的交期延误,企业所能作的只是尽量挽回,与客户协商更改、调整交期相宜。
1、在估计交期可能延误时,要保持冷静,将交期不急的产品暂缓生产,优先生产即将误期产品。
2、延长作业时间。
通过加班、两班工作制变三班等方式加紧生产。
但是在增加工人劳动强度的同时,也要留意对员工心情的安抚和对生产质量的掌握。
3、委托生产。
将一部分产品外协给其他厂商。
4、分批配送。
通过与客户协商,可将已经生产的部分产品交付,使需求方不因交期延误而影响生产,为剩余部分产品的生产赢得时间。
采购中如何处理延期交货问题
采购中如何处理延期交货问题在企业的采购过程中,延期交货是一个常见但又棘手的问题。
它不仅可能影响生产进度、销售计划,还可能导致客户不满、增加成本等一系列连锁反应。
因此,学会有效地处理延期交货问题对于采购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一、延期交货的原因分析要妥善处理延期交货问题,首先需要了解其产生的原因。
常见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供应商方面生产能力不足:供应商可能由于设备老化、技术水平有限、工人短缺等原因,无法按时完成订单生产。
原材料供应问题:供应商的原材料供应商出现问题,导致原材料短缺或延迟交付,影响了产品的生产进度。
质量问题: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产品质量不合格,需要返工或重新生产,从而导致交货延期。
管理不善:供应商内部管理混乱,如生产计划不合理、生产流程不顺畅、部门之间沟通协调不畅等,都可能导致交货延迟。
2、采购方方面订单变更:采购方在下单后频繁变更订单要求,如产品规格、数量、交付时间等,给供应商的生产安排带来困难。
付款问题:采购方未能按时支付货款,供应商可能以此为由推迟交货。
沟通不畅:采购方与供应商之间的沟通不及时、不准确,导致双方对订单的理解存在偏差,影响交货进度。
3、外部因素不可抗力:如自然灾害、疫情、政策调整等不可预见、不可避免的事件,可能导致供应商无法正常生产和交货。
物流运输问题:运输过程中遇到交通事故、恶劣天气、运输公司失误等情况,导致货物延迟到达。
二、预防延期交货的措施既然知道了可能导致延期交货的原因,那么在采购过程中就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尽量避免延期交货情况的发生。
1、供应商评估与选择建立完善的供应商评估体系,对供应商的生产能力、技术水平、质量管理、交货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
优先选择信誉良好、实力雄厚、交货记录优秀的供应商进行合作。
与供应商签订合同时,明确交货时间、质量标准、违约责任等条款,以约束供应商的行为。
2、加强沟通与协调采购人员应与供应商保持密切的沟通,及时了解订单的生产进度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供应商供货延期处理办法
供应商供货延期处理办法一、目的和范围:➢本规定明确供应商供货延期赔偿所涉及的活动,减少因供应商供货不及时给公司带来的损失,通过经济手段促进供应商不断地进行持续改进。
➢适用于汽车零部件的外协供货及本厂各车间的延期赔偿。
二、供货延期的确定1、供货延期定义:不能按照订单(或调度员)要求准时、保质、保量的将汽车零部件配送到指定的地点,我们将其定义为供货延期。
➢准时—指按订单(或调度员)要求的时间到达指定的地点。
➢保质—指按图纸要求完成入厂及入库检验。
➢保量—指入库量符合订单(或调度员)要求的数量。
2、供货延期评定:➢送检单中经检验人员检验后确定为不合格品,且为主机厂急需上线产品,造成产品让步使用、返修、退货等情况;➢由于产品的质量、送货的时间等问题,造成主机厂生产停滞的情况。
3、供货延期责任豁免:➢因不可抗力造成的延期;➢因不可抗力造成的数量或质量损失;➢若因不可抗力造成延期,供方应以书面形式通知本公司,同时双方协商确定补救办法。
三、供货延期赔偿细则:1、供货延期分类:➢一般供货延期:影响到正常的库存量,但未对产品生产及主机厂造成实际影响的供货延期行为;➢重要供货延期:影响到主机厂正常的生产计划,使整机生产计划延期(延时)完成或需调整日生产计划的供货延期行为。
按对生产的最终影响程度分为A、B、C、D、E五类延期事故。
➢严重供货延期:影响到主机厂正常生产计划的完成,同时影响到本公司销售计划并造成产品停供的供货延期行为。
2、供货延期赔偿金额的确定:➢一般供货延期事故一次性赔偿100 – 200 元;➢A类供货延期事故一次性赔偿200 – 400 元;➢B类供货延期事故一次性赔偿400 – 600 元;➢C类供货延期事故一次性赔偿600 – 800 元;➢D类供货延期事故一次性赔偿800 – 1000 元;➢E类供货延期事故一次性赔偿1000 – 2000 元;➢严重供货延期事故一次性赔偿2000 – 4000 元。
交期延误奖罚制度
交期延误奖罚制度一、目的为了确保公司产品交期的准确性,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员工的时间观念和责任感,特制定本交期延误奖罚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参与生产、物流、项目管理等与交期相关的部门及员工。
三、奖罚原则1. 公平性:奖罚应基于事实,公正无私。
2. 及时性:对交期延误的奖罚应及时执行,以增强制度的时效性。
3. 教育性:奖罚旨在教育员工,提高其对交期重要性的认识。
四、奖励措施1. 对于连续三个月无交期延误的团队或个人,给予一次性奖励。
2. 对于提前完成交期,且质量达标的团队或个人,根据提前的天数给予相应奖励。
五、惩罚措施1. 轻微延误:交期延误1-3天,给予警告,并记录在案。
2. 中度延误:交期延误4-7天,扣除当月部分绩效奖金,并进行通报批评。
3. 严重延误:交期延误7天以上,扣除当月全部绩效奖金,严重者可考虑降职或解除劳动合同。
六、责任划分1. 生产部门:负责生产进度的监控和管理,确保按时完成生产任务。
2. 物流部门:负责产品的运输和配送,确保按时交付。
3. 项目管理:负责整体项目的进度跟踪,协调各部门工作,确保交期。
七、特殊情况处理如因不可抗力因素导致交期延误,需及时上报,并提供相应证明,经核实后可减免责任。
八、监督与执行1. 由质量管理部负责本制度的监督执行。
2. 各部门负责人需定期向质量管理部报告交期执行情况。
九、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由公司管理层负责解释。
2. 对本制度有异议者,可在发布后30天内提出书面建议。
请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调整上述内容,确保制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如何应对交货期延迟
超期发货管理制度
超期发货管理制度一、引言超期发货是指在合同规定的交货期限内未能按时交付货物的情况。
超期发货可能会导致客户不满意,影响企业声誉和客户关系,甚至导致合同法律纠纷。
为了有效地管理超期发货情况,提高交货准时率,维护企业利益和客户关系,制定和执行超期发货管理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制度旨在规范超期发货管理工作流程,强化超期发货责任追究,提高交货准时率,保障客户满意度,最大限度地降低超期发货风险。
二、超期发货管理的对象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涉及货物交付的业务部门和员工,包括但不限于销售部门、采购部门、仓储部门、生产部门及相关管理人员。
三、超期发货管理的责任1. 销售部门:负责与客户签订交易合同,并在合同中明确交货时间。
2. 采购部门:负责采购原材料和产品,保证供应商能够按时交货。
3. 仓储部门:负责货物的入库、出库和储存管理,确保货物能够及时交付。
4. 生产部门:负责生产计划及生产进度管理,确保能够按时完成生产任务。
5. 管理人员:负责监督和考核各部门的超期发货情况,跟进超期发货事件的处理。
四、超期发货管理的流程1. 销售部门接受客户订单后,将订单信息传达给采购部门和生产部门。
2. 采购部门根据订单信息与供应商进行交涉,确保原材料和产品能够及时交付。
3. 生产部门根据订单信息安排生产计划,确保能够按时完成生产任务。
4. 仓储部门根据订单信息进行货物储存和管理,确保货物能够及时出库。
5. 销售部门根据订单信息安排货物发运,并跟踪货物的物流情况,确保货物能够准时送达客户手中。
五、超期发货管理的监督和考核1. 销售部门负责对客户订单的接受和交货时间的确认,并跟踪订单交付进度。
2. 采购部门负责采购原材料和产品的进度跟踪,确保供应商能够按时交货。
3. 生产部门负责生产计划的制定和生产进度的跟踪,确保能够按时完成生产任务。
4. 仓储部门负责货物的储存和出库管理,并及时反馈货物库存情况。
5. 管理人员负责对各部门超期发货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对超期发货负责人进行责任追究。
延迟交货管理制度
延迟交货管理制度一、延迟交货的原因延迟交货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主要包括生产计划不合理、原材料供应不稳定、生产线故障、物流运输延误等。
在制造业中,生产计划不合理往往是导致延迟交货的主要原因之一。
生产计划不合理可能是由于市场需求波动大、生产设备能力不足、人力资源不足等因素造成的。
在零售业中,延迟交货的原因可能更多样化,包括供应商交货延迟、仓储物流延误、订单管理不当等。
而这些原因往往又与制造业相关,因为零售业的产品往往是由制造业生产的。
二、延迟交货对企业的影响延迟交货会给企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首先,延迟交货会降低客户满意度,导致客户投诉增加,甚至失去客户。
其次,延迟交货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包括仓储成本、物流成本、人力成本等。
最终,延迟交货会降低企业的竞争力,影响企业形象和市场份额。
三、延迟交货管理制度针对延迟交货问题,企业可以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来加以解决。
延迟交货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产计划管理企业应加强生产计划的管理,合理安排生产任务,避免生产计划不合理导致的延迟交货。
通过生产计划管理,企业可以更好地掌握市场需求,保证生产能力和产能利用率,实现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2. 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也是延迟交货管理制度中的重要一环。
企业可以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确保原材料供应稳定,避免因供应链断裂而造成的延迟交货。
同时,企业还可以加强对仓储物流的管理,保证产品准时到达客户手中。
3. 订单管理订单管理不仅是零售业的重要环节,也是制造业的重要环节。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订单管理系统,及时跟踪订单进展,保证订单准时交付。
4. 信息化技术信息化技术在延迟交货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信息化技术,企业可以实现生产计划、供应链、订单管理等的全面监控和管理,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同时,信息化技术还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与客户的快速沟通和反馈,提高客户满意度。
5. 绩效考核绩效考核是延迟交货管理制度的重要一环。
企业可以通过绩效考核来督促员工履行延迟交货管理制度,提高员工的责任意识和执行力。
如何应对交货期延迟
如何应对交货期延迟交货期延迟是供应链管理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对于采购方而言,延迟交货会给生产计划、供应链运转和客户满意度带来一系列问题。
因此,及时有效地应对交货期延迟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以应对交货期延迟的挑战:1.及时沟通和了解原因:首先,与供应商进行及时沟通,了解延迟的原因。
这有助于双方共同找到问题的根源,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可能的原因包括:原材料供应问题、生产计划调整、设备故障或运输问题等。
2.调整生产计划:根据延迟交货的程度和原因,考虑调整生产计划。
这可能包括重新安排生产批次、改变关键生产环节或采取紧急采购措施等。
通过及时、灵活的计划调整,能够尽量减少延误对供应链的影响。
3.加强供应链合作:在应对交货期延迟时,与供应商加强合作至关重要。
通过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以及共享信息和资源,可以更好地解决延迟交货的问题。
例如,可以与供应商协商提前安排备用供应商或增加库存等。
4.寻求备用方案:在应对交货期延迟时,需要考虑备用方案。
这可能包括寻找替代的供应商或产品,以确保生产和交货的正常进行。
同时,备用方案也应是可行的、可靠的,并满足产品质量和客户需求。
5.改进供应链可见性:建立供应链的可见性对应对交货期延迟非常有帮助。
通过数据共享和供应链管理系统,可以实时追踪和监控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同时,也可以提前预知潜在的延迟,以便提前做出调整。
6.保持良好的供应商关系:在应对交货期延迟时,保持与供应商的良好关系非常重要。
通过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加强沟通和信任的基础,可以更好地协调解决延期交货问题。
此外,及时支付供应商的款项也是保持良好关系的重要方面。
7.优化库存管理:在应对交货期延迟时,需要优化库存管理。
通过合理的库存规划和监控,可以减轻延迟交货对生产计划和客户满意度的影响。
比如,可以将关键材料或部件的库存保持在较高水平,以应对供应不稳定的风险。
8.持续改善供应链管理:面对交货期延迟的挑战,持续改善供应链管理是关键。
生产订单交期延误管理制度
生产订单交期延误管理制度一、引言生产订单交期延误是制造企业常见的问题之一,它可能导致供应链紊乱、客户不满、订单损失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生产订单交期延误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从管理层面、生产层面以及供应链协作层面,探讨生产订单交期延误管理制度的构建和实施。
二、管理层面1. 管理层责任管理层应该建立工作框架,明确责任,确保全员明白自己的责任。
生产订单交期延误问题应由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定期评估并制定改进措施,确保明白根本问题并采取有力措施解决。
2. 目标和绩效考核设置具体的生产订单交期绩效指标,并与相关管理人员的奖惩制度挂钩。
这样一来,管理层将会高度重视订单交期问题,并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改进。
3. 整体规划与资源优化透过资源分配和整合,确保产品从原材料采购到产成品交付的流程顺畅运行,避免由于资源不足而导致订单交期延误。
三、生产层面1. 产能规划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合理规划生产产能,并根据订单情况适时调整产能,确保产能满足订单需求。
2. 生产计划管理建立严谨的生产计划管理制度,确保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有详细的时间节点和清晰的责任人。
3. 生产过程控制通过设备管理、产线管理、质量管理等手段,保障生产过程的可控性和稳定性,避免生产过程中的异常导致交期延误。
四、供应链协作层面1.供应链规则制定规定供应商配合相关生产订单规定的时间完成生产,确保原材料供应可以满足订单需求。
2. 供应链信息共享建立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确保企业内部和外部供应商之间的信息通畅,以便及时调整生产进度。
3. 紧急支持机制建立供应商紧急配合机制,确保在订单交期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应对,减少交期延误的风险。
五、应对措施当发生生产订单交期延误时,企业需要能够迅速应对。
一方面需要制定应急方案,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造成交期延误原因的分析和改进,以避免同类事件再次发生。
同时,客户需知情并参与,以共同寻求解决方案,确保交期延误对双方利益的最小化损失。
如何应对交货期延迟
精选ppt课件
3
一个案例:
有过一个法国客户,平时发邮件很少回复。当他有订单计划时就会发来一封邮件询价格。价格低就不说了,交货期也压得很紧。 打个比方,我们正常做一个高柜的导电条无纺布鞋套需要大概50天,可是客户要求30天交货。 对于我们手工做的产品,交货期不可能是这么快的,我问他为什么每次订单的交货期都要求这么紧。客户说经济形势不好,不敢做库存(现在越来越 多的客户都是这样),所以每次订单就只能订现货。另外,他的客户要求60天交货,所以他只能给我们30天的交货期。
如果订单交货期又紧,利润又不好,接了单包装又麻烦,这类订单除非高利 润,否则真的没有价值。劳心劳力吃力不讨好,没那必要不是?
结果
后来客户没回复,我也没在意。两天后,他发了一封邮件同意我的建议分批发货,让我发PI,要求尽量早一些交货。 在这个例子里,可以看到由于我们的交货期比较长,客户把一种紧急或者焦虑的情绪传递给了我们(情绪是可以传染 的)。如果你接单心切,你也会变得很焦急,而忽视一些问题。
9、夏季车间的空调坏了,气温太高,为了工人的安全,暂时停工维修;
10、QC发现包装印刷上的条码有错误,重做包装;
11、物流公司送货路上车坏了;
订单延期交货处罚管理制度范文
订单延期交货处罚管理制度范文订单延期交货处罚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公司经营需求以及保障客户利益,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与客户签订的各类订单,包括但不限于产品交付、工程项目等。
第三条本管理制度的主要目标是规范订单交货期延期的处罚管理,确保订单按时交付,维护公司声誉和客户满意度。
第二章延期交货责任与违约责任第四条由于客户原因导致的订单交货期延期,公司不承担责任。
第五条由于公司原因导致的订单交货期延期,公司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第六条客户以书面形式通知订单交货期延期的,视为客户延期交货的相关责任。
第七条公司应采取一切合理措施,确保订单按时交付。
若由于不可抗力等特殊原因导致订单交货期延期,公司应在延期通知并取得客户同意后,进行后续处理。
第三章延期交货罚则第八条如果发生订单交货期延期,公司应根据延期的具体情况,依照本章程执行相应的处罚。
第九条延期交货的罚款标准:1. 若订单交货期延期1-3天,公司将按订单总金额的1‰作为罚款;2. 若订单交货期延期4-7天,公司将按订单总金额的2‰作为罚款;3. 若订单交货期延期8天以上,公司将按订单总金额的3‰作为罚款。
第十条延期交货的期限计算:1. 通过快递邮寄方式交付的,以签收日期为准;2. 通过陆运、航运等交付的,以发货日期为准;3. 通过线上交付的,以客户确认收货日期为准。
第十一条公司应在接到客户的延期交货通知后10个工作日内完成罚款支付,并提供相关凭证。
第四章实施措施第十二条公司应建立健全订单交货管理系统,确保订单交付进度的准确记录和跟踪。
第十三条公司应设立专门的订单交货管理部门,负责具体的订单交货期管理工作。
第十四条公司应加强对供应链的管理,确保原材料和其他资源的及时供应,减少因外部原因导致的订单交货期延期。
第十五条公司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员工的责任意识和交付效率。
第十六条公司应定期对订单交货期的延期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采取改进措施,优化交货管理流程。
生产逾期规章制度范本
生产逾期规章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司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确保产品按时交付,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生产部门及相关人员。
第三条本制度旨在明确生产逾期责任,加强生产过程管理,提高公司整体运营效率。
第二章生产计划管理第四条生产部门应根据市场需求和公司资源情况,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
第五条生产计划应包括生产任务、生产周期、生产数量等要素,并进行审批。
第六条生产部门应根据生产计划合理安排生产进度,确保产品按时交付。
第三章生产过程管理第七条生产过程中,各部门应密切配合,确保生产进度不受影响。
第八条生产部门应加强对生产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第九条生产部门应加强对原材料、零部件的采购和管理,确保生产所需物资及时到位。
第十条生产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解决,确保生产进度不受影响。
第四章生产逾期管理第十一条生产逾期指产品交付时间超过计划交付时间的情况。
第十二条生产部门应定期对生产逾期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找出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第十三条生产逾期责任划分:1. 因生产计划不合理导致的逾期,由生产部门负责。
2. 因生产过程管理不善导致的逾期,由相关部门负责。
3. 因原材料、零部件采购和管理不善导致的逾期,由采购部门负责。
4. 因设备故障或其他异常情况导致的逾期,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
第十四条对生产逾期责任人,公司将依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五章考核与激励第十五条公司将对生产部门及相关部门的生产逾期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
第十六条对实现生产计划、减少生产逾期的部门和个人,公司将给予相应的奖励。
第六章附则第十七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十八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公司管理层。
第十九条公司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本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
通过以上生产逾期规章制度范本,公司可以对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管理,确保产品按时交付,提高客户满意度,提升公司竞争力。
同时,本制度明确了生产逾期的责任和处罚措施,有助于提高员工的责任心和执行力,促进公司整体运营效率的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厂交货期延误管理办法
1.目的
为规范本公司的交货期管理,尤其是当出现交货期延误时的处理原则和对策,特制定本办法。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由于各部门的原因而引致的交货期延误。
3.管理规定
3.1交货期延误改善原则
3.1.1 加强产销配合。
(1)建立产销链接管理制度,明确产与销的权限。
(2)确定紧急订单的处理原则。
(3)生产与制造的密切配合。
3.1.2 完善设计、技术变更规范。
减少或消除临时、随意的变更。
3.1.3 妥善的制程安排。
(1)产能管理、维持。
(2)异常管理机制的建立。
3.1.4 完善物料控制。
(1)妥善的物料计划。
(2)做好采购管理,供应商管理。
(3)加强仓储管制,物账一致。
3.1.5 完善品管制度。
(1)不合格品的管理控制。
(2)外协品的品质管制。
3.1.6 生产绩效管理制度的建立及实施。
(1)人员出勤及作业绩效评估分析。
(2)设备完好率、使用率的改善。
(3)生产准备的工作简化及准备时间缩短。
3.2 交货期延误改善对策
3.2.1 销售部门。
3.2.1.1 销售部门的原因。
在某些企业,影响交货期延误因素最多的可能是销售部门,通常有:
(1)频频变更订单(计划)。
(2)答应客户的交货期随意,期限极为紧迫。
(3)无法把握客户(市场)需求,无法订立明确的销售预定计划。
(4)临时增加或急需即刻完成的订单多。
(5)有时销售主管直接干涉生产运作,直接在现场指示作业。
3.2.1.2 改善对策。
(1)定期召开产销协调会议,改善销售、生产两部门的关系,促进产销一体化。
(2)要求生产部门应定期编制现有的订货余额表,主要工程进度状况表,余力表及基准日程表,提供销售部门,以便依此决定最适
当的交货日期。
(3)加强销售部门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技能、业务能力。
(4)销售部门应每月编3~6个月的需求预测表,提供生产部门作为中期生产计划的参考。
(5)当销售业务人员对业务不熟悉时,往往无法和客户商定订单的内容及要求等,所以应制订产品成交说明/规范,使订单接洽步向效率化。
(6)客户往往在途中会变更订单的内容或要求,应在商谈之初就作成明确的记录,并让客户确认。
3.2.2 研发(设计)部门。
3.2.2.1 研发(设计)部门的原因。
(1)出图计划拖后,后续工作的安排也跟着迟延。
(2)图纸不齐全,使材料、零件的准备存在缺失,影响交货期。
(3)突然更改修订设计,导致生产混乱。
(4)小量试制还没完成,即开始批量投产。
3.2.2.2 改善对策。
(1)编制设计工作的日程进度管理表,通过会议或日常督导进行进度控制。
(2)质或量的内部能力不足时,应寻求其他途径,如委托外部具有能力者。
(3)当无法如期提供正式、齐全的设计图纸或资料时,可预先编制初期制程需要的图纸或资料,以便先准备材料等,防止制程延迟。
(4)对设计图纸或资料的审核应认真负责,尽量避免中途的更改、修订。
(5)推进设计的标准化,共用零件的标准化、规格化,减少设计的工作量。
(6)设计工作的分工,职责清晰、明确。
3.2.3 采购部门的改善对策。
3.2.3.1 采购部门的原因。
(1)所采购的材料或零件滞后入库。
(2)材料品质不良或不均,加工麻烦。
(3)物料计划不完善,需要的物料不够,不需要的物料库存一大堆。
(4)外协的产品品质不良率高,数量不足。
3.2.3.2改善对策。
(1)进一步加强采购、外协管理、采用 ABC分析,实行重点管理方式。
(2)以统计方法调查供应商,外协厂商不良品发生状况,确定重点管制厂家。
(3)对重点管理对象,采取具体有效措施加以改善。
3.2.4 生产部门的改善对策。
3.2.
4.1 生产部门的原因。
(1)工序、负荷计划的不完备。
(2)工序作业者和现场督导者之间,产生对立或协调沟通不佳。
(3)工序间负荷与能力不平衡,中间半成品积压。
(4)报告制度、日报系统不完善,因而无法掌握作业现场的实况。
(5)人员管理不到位,纪律性差,缺勤人数多等。
(6)工艺不成熟,品质管理欠缺,不良品多,致使进度落后。
(7)设备、工具管理不良,致使效率降低。
(8)作业的组织、配置不当。
(9)现场督导者的管理能力不足。
3.2.
4.2 改善对策。
(1)对工厂配置合理,适当的检讨及提高现场主管、督导者的管理能力。
(2)确定外协或外包政策。
(3)缩短生产周期。
(4)加强岗位、工序作业的规范化,制定作业指导书等,确保作业品质。
(5)加强教育培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人际关系改进),使作业者的工作意愿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