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论文

合集下载

公共管理毕业论文

公共管理毕业论文

公共管理毕业论文公共管理毕业论文范文(通用7篇)公共管理毕业论文篇1一、“公忠”思想在公共责任中的表现从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马列主义传入中国,特别是经过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英勇奋斗,建立了新中国,中国的社会历史性质就发生了根本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政治、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潮流下,各种新思想,新技术都从四面八方传进我国,因此,我们不能只把目光锁定在光鲜亮丽,迅猛发展的一面,更要看到这些新的东西给我们带来的冲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公共管理部门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

公共管理伦理是产生于一定社会经济基础,并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上层建筑,他一经产生便对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关系起到能动的反作用。

公共管理伦理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是巨大的,2000年以前亚里士多德就说过,它是“国家中人们的粘合剂”,现代英国学者沃拉斯声称,它“能够影响政治力量的倾向”。

从而公共管理伦理具有引导、规范、维系以及选择的功能。

这些功能要想实现,最重要的莫过于“公忠”所起到的作用。

在公共责任上,“公忠”思想主要体现为:1、引导国家公共管理部门的行政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对国家权利主体负责,提高自身职责,为国家谋利益。

“公忠”精神的原则和基本精神具有社会普遍性,行政行为具有公共性。

又因为行政系统掌握着一定的社会政治资源并处于特殊地位,其行为和风貌不经为大众所关注,而且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巨大的影响,直接对社会大众起示范效应和导向作用。

2、以“公忠”为标准来认识、评价和把握行政过程中担任行政角色的行政行为,通过外在的舆论评价和内心信念的体验以及一定的制约制度,形成强大的规范场,引导和约束行政系统的运行和行政管理者的行政行为,即通过伦理规范限定行政活动范围、行为模式,是行政过程趋于程序化、规范化。

3、“公忠”从某种角度上它直接影响着统治的稳固和国家的治乱兴衰。

行政人员是否具有这种思想,势必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如果行政官员都能克以奉公,秉公办事,秉承“公忠”思想,也许所有的社会问题都能的到根本性改变。

公共管理论文9篇

公共管理论文9篇

公共管理论文9篇公共管理论文摘要:新公共管理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英、美等西方国家的盛行的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和管理模式,同时也是近年来指导西方等国家行政改革的主体思想之一。

其由理论基础、核心价值与思想、操作规则与手段三个层次构成。

新公共管理的核心在于:强调要优先发挥经济的的价值、强调市场机能的重要性、强调要大规模的使用企业管理哲学与技术、强调要形成以顾客为导向的行政风格。

关键词公共管理公共论文公共公共管理论文:公共管理体制改革方向的分析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政府对我国的公共管理体制进行了数次的改革,这些改革在某种程度上完善了我国的公共管理体制改革模式。

现在,在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公共管理体制和大部分西方国家一样,政府出现了财政负担沉重、办事效率低下、公共服务落后等问题。

但是,随着新公共管理体制理论的不断发展,西方国家根据新公共管理体制理论取得了明显的改革成果,这对于我国的公共管理体制而言,具有深远的引导价值和现实意义。

公共管理;体制改革;发展方向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性政府公共管理体制改革浪潮的兴起以及政府内部关系的调整,公共管理理论出现了从传统的研究公共管理部门的公共行政学向研究公共事务的“新公共管理学”的转变。

这种转变,不仅丰富了公共管理科学研究的研究方向和视野,还促进了公共管理事务治理模式和公共管理治理理念的变革,为广大人们的公共利益的有效实现铺平了道路。

本文就公共管理体制改革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公共管理体制未来的改革方向。

一、公共管理体制改革主要模式政府控制公共管理模式其实是我国政府为了能更好地满足计划经济体制,建立起来的一种管理模式,并将这种模式运用于公共事业领域。

一直以来,公共事业管理体制都是处于政府控制的模式,这其中不仅包含了历史因素,还有一部分经济因素。

主要的经济因素有:特权、辅助政府管理以及与事业单位或组织代行我国政府的职责有关。

首先,政府在选择适用模式的时候,由于一些历史原因,政府部门理所应当地把自己当成公共事业的垄断者,他们认为,只有政府才能为人们提供那些公共事业上的服务,然而,这样的做法极易滋生特权主义。

公共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公共管理论文 11危机信息管理概述从专业角度来说,公共危机是社会生活中突然发生,对社会秩序产生严峻影响,给社会造成严峻损失的大事。

政府与社会的常态化管理,并没有将公共危机囊括在内,针对此,需要政府与社会实行相应措施进行应对。

通常状况下,公共危机被分为两类,即自然灾难与人为因素引起的大事和人类社会生活产生的冲突和灾难。

公共危机有以下几项特点:第一,突发性,在短时间内出其不意地发生;其次,危害性,直接造成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严峻状况下还会影响社会进展;第三,不确定性,公共危机的发生并不是常态,且处于动态进展过程;第四,紧迫性,在公共危机发生时,政府需要马上实行应对措施,假如延迟,将会造成严峻损失;第五,双从性的结果,一旦发生公共危机,不仅会给社会进展带来肯定影响,还会增加担心定因素。

在此过程中,逐步建立相应的体制,将有利于完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进展。

在我国,普遍将公共危机信息管理看作在特定状况下,运用信息管理理论、技术、方法及手段,收集、分析、组织公共危机信息,为危机管理供应解决方案的过程。

实行危机信息管理,必需在全过程猎取信息的基础上,处理并利用好取得的信息,以提高危机管理效率与决策的精确性。

危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可以为社会公共管理部门供应精确、快速、经过科学分析的信息。

因此,公共危机信息管理在社会和谐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危机信息管理要以信息管理支持危机管理为基本原则,从中可以看出,危机信息管理开头从危机管理与信息管理中分别出来,逐步进展成为相对独立的'讨论领域,并逐步成为危机管理核心。

2加强政府公共危机信息管理的措施目前,政府公共危机信息管理还存在较多不足,如缺乏信息预警机制,政府信息法制建设落后等。

因此,需要实行有效措施,加强政府公共危机信息管理。

2.1完善信息预警机制当前,我国各级信息机构危机信息监测、信息收集力量与预警力量相对而言较为薄弱。

这主要是由于危机信息监测、预警与收集工作制度不完善,信息监测技术和方法相对落后。

公共管理学的论文

公共管理学的论文

公共管理学的论文推荐文章公共危机管理方面论文热度:公共政策学课程论文参考热度:浅谈公共管理论文毕业论文热度:公共管理优秀政策热度:有关公共营养师论文范文热度:加强现代公共管理手段创新,提升公共管理主体治理能力已成为新常态下公共管理不能够回避的问题。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公共管理学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公共管理学的论文范文一:新常态下公共管理的困境及其出路摘要:近年来,“新常态”一词迅速传遍于中国的报刊媒体及互联网,成为描述当前中国经济社会特征的关键词汇。

“新常态”最先起源于美国,但在中国语境下具有了新的丰富内涵。

本文详细分析了中国语境下经济发展、政治改革、社会治理、环境保护、文化建设等不同领域新常态的丰富内涵,结合公共管理实际,探讨了新常态下公共管理面临的困境,指出了公共管理的出路及努力途径与方向。

关键词:新常态;公共管理;困境;出路以来,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纵深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进入新常态。

在的积极引用和诠释下,“新常态”一词迅速传遍于中国的报刊媒体及互联网,成为大街小巷、妇孺皆知的时代热词之一。

本文将从公共管理的视角,在系统论述新常态的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对新常态下公共管理所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并从理论角度探寻新常态下公共管理冲破困境“藩篱”后的途径和出路。

一、中国语境下正确认识的新常态的丰富内涵(一)经济发展中的新常态。

与其他领域相比,中央对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的解读和界定是最为清晰的,中央明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新常态的发展阶段,从九个方面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趋势性变化,并提出了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落实机制。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速的趋势特征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发展理念和发展机制是要实现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增长动力是要实现从主要依靠要素驱动、投资驱动逐步转向为主要依靠创新驱动。

(二)政治改革中的新常态。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社会总目标,那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依法治国总目标。

公共管理学论文范文

公共管理学论文范文

公共管理学论文范文一:案例分析法在公共管理教学中的运用近年来,面对高效课堂的呼声和实践,大学专业教育越来越以此为追求目标和践行方式,案例教学的运用成为普遍和关注的焦点。

公共管理教育属于专业教育的一种(professionalschools),兴起于全球化公共管理运动,21世纪之后进入了发展的蓬勃期,公共管理教育的相关研究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从而进入百家争鸣的时代。

我国尽管在公共管理教育的发展上起步较晚,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尚未形成,但在实践操作中形成的可资借鉴的经验却为数不少。

然而,现状是基于本国现状和实践的、能因地制宜的的本土经验却不足。

因而,案例分析法成为了中国公共管理教育发展的焦点和途径。

一、案例分析法及其在公共管理教学中的运用案例分析法就是通过陈述和分析某个特定情境中的冲突或决策问题,将学生置于实际决策者的角色之中,使其能够更好地为今后的自身决策做准备。

课堂教学的优势在于固定、系统地将知识体系完整、全面、有序的传递给学生,课题教学的劣势在于无法使得学生以主体角色进入知识情境,从而体验式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理论。

因而,对于具体情境的模拟就依赖于案例分析法了。

案例分析法的目的就是在模拟现实情境中,带领学生迅速转变角色进入情境,从而将理论与现实实践相联系,巩固并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在锻炼学生的思维当中对类似情境做出正确判断、产生正确行为。

案例教学始于1870年的哈佛大学,案例的说法来自于法律条文的判断,进入20世纪,案例教学在教育中普遍运用起来。

一般而言,公共管理中对案例分析法的运用包括两种基本模式,简单案例如芝加哥式(芝加哥大学首先开发使用),即案例研究。

复杂案例如哈佛式(哈佛大学首先开发使用),即案例分析。

前者是将案例作为研究对象,老师与学生共同站在案例之外进行讨论和分析,后者则是参与到案例当中去,以主观当事人的身份来分析,转变角色,身临其境地进行探讨和分析。

公共管理源于20世纪西方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后来逐步综合各种学科,成为了融合行政管理、公共事务管理、政治学、经济学、公共政策等多种学科方向的综合学科门类。

公共管理学论文

公共管理学论文

公共管理学论文引言公共管理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学科,对于如何有效、公平、高效地治理公共事务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将探讨公共管理学的发展历程、核心概念及其应用,以及公共管理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挑战。

通过对相关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公共事务管理的现实问题和需求。

发展历程传统公共管理学传统公共管理学是公共管理学的起源,主要关注行政组织的运作和决策过程。

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行政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强调组织的层级结构、行政程序和决策制度。

早期的公共管理学主要受到东奥斯丁、马克斯·韦伯等学者的影响。

新公共管理学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传统公共管理学遇到了许多挑战。

新公共管理学的出现标志着公共管理学的一个重要转变。

新公共管理学主张行业化和市场化的公共管理方式,提倡引入市场机制、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来提高公共部门的绩效。

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关注市场的规制、效率和效益三个方面。

新公共管理学主要受到奥斯特罗姆、霍尔斯坦等学者的影响。

建构主义公共管理学建构主义公共管理学强调组织和管理实践的构建过程、组织成员的互动和意义制造。

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关注公共管理实践中的权力关系、组织文化、公共价值观和社会建构的角色。

建构主义公共管理学主要受到戴维·丹尼斯等学者的影响。

核心概念治理治理是公共管理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治理指的是通过各种机制和手段来管理公共事务,构建协调一致的社会秩序和利益共享。

治理包括公共管理机构的设置和运作,参与者之间的合作和决策过程。

公共参与公共参与是一种重要的治理机制,指的是公民、组织和利益相关方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和管理过程。

公共参与可以提高政策的合法性、透明度和有效性。

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公共管理中的一个关键概念,指的是通过制定明确的目标与标准,对公共部门进行评估和监控,以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效益。

应用领域政府部门公共管理学对于政府部门的管理和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公共管理类毕业论文

公共管理类毕业论文

公共管理类毕业论文范文一:国外公共管理中的部门协同机制研究摘要:基于对公共管理领域中大量的实践考察和总结分析,国外学者对部门协同进行了可谓海量的研究。

这些研究主要包括部门协同的概念、动因、类型、运行机制、开展流程、影响因素等诸多内容。

其中,有关运行机制的研究为重中之重。

对于该内容,学者们提出了非常多的、有见地的观点。

这些成果对于人们认识和研究部门协同将起到重要作用。

从总体上看,有关部门协同机制的研究仍处于一个不断尝试、探索的阶段。

关键词:公共管理;部门协同;运行机制在国外,作为一种公共管理的新模式或类型,部门协同兴起于新公共管理运动NewPublicManagementMovement的中后期。

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公共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得到了大幅的提升,政府运行的成本也大大降低,但也带来了公共管理的空心化和碎片化、部门之间协调和合作的忽视等问题。

部门协同不但能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而且能进一步提升公共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因而成为了许多国家新一轮公共管理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方向。

在实践中,开展部门协同的公共管理领域非常多,例如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管理、教育服务、公共卫生服务、交通安全治理、社区安全治理、犯罪预防和治理乃至城市发展建设、经济发展等。

国外学者在深入考察这些领域中的实践的基础上对部门协同进行了可谓海量的研究。

从总体上看,这些研究主要包括部门协同的概念、动因、类型、运行机制、开展流程、影响因素等诸多内容。

在这些内容中,部门协同的运行机制为重中之重。

一、部门协同机制研究的基本情况一般认为,部门协同是指多个不同的公共管理部门为实现共同确定的目标而通过信息、资源和权力的共享、共同决策、联合行动等开展的较为正式的深度合作[1]。

从实践情况来看,部门协同的成功开展绝非易事,不成功的案例也并不鲜见。

为实现成功的部门协同,就必须建立顺畅的、完善的部门协同机制。

相对于单个部门的运行机制而言,部门协同的运行机制要复杂得多。

公共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常用理论(优秀5篇)

公共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常用理论(优秀5篇)

公共管理论文公共管理论文常用理论(优秀5篇)公共管理毕业论文篇一一、高校公共管理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一)教学目标设置不准确对学生而言,教学目标的不准确使得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产生了两点误区。

第一,学生普遍认为专业英语与普通英语具有同质性。

课程的讲授和考核使得学生盲目地认为专业英语的学习内容与方法和普通英语具有高度的相似性,甚至将二者简单地等同起来。

第二,由于大多数高校将专业英语设置为选修课,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作为选修课,学生对专业英语和普通英语的态度完全不同。

由于普通英语与学位证书、学历证书直接挂钩,而作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对于专业英语的应用相对较少,进而忽略专业英语的学习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

事实上,专业英语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学习必要的语言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求学生阅读专业外文文献和著作,分析学科的国内外前沿发展趋势,熟练应用专业英语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管理方式过于陈旧和死板篇二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生管理工作这块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人们普遍认为高等教育就是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行有效的培养,从而忽略了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一系列心理发展的变化,从而错过了学生接受教育和干预的最好时机;除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之外,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还存在管理方式以及方法过于陈旧和死板的问题。

就高校德育工作的进行来说,实际上就是对学生管理的重要模式之一,但是在这一种管理模式中,管理者始终处于高高在上的位置,学生则处于被动的管理状态。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已经越来越独立,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对整个世界和社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看法,一系列想法具体到生活中,实际上就是学生的相关行为和动作。

高校在对学生开展管理的过程中如果很生硬的采取相关措施,企图从正面直接的去改变学生的一些看法和观点,或者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一些行为进行干预的话,那么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反抗。

公共管理的论文

公共管理的论文

公共管理的论文从某种意义上说,21世纪中国公共管理面对的最大挑战莫过于区域公共管理的挑战。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公共管理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公共管理的论文范文一:新公共管理理念下契约管理模式分析[摘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传统高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而契约管理比制度管理更加符合高校管理的服务宗旨,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能够更加全面地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并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关键词]公共管理;契约管理;高校管理新公共管理运动最初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英国由胡德提出,新公共管理理论是对二十世纪以来经济学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

该理论着重强调了公民为本、结果导向、民户参与、分权协作等理念和指导原则。

在高等教育改革转型时期,改进高校管理模式,积极落实高校自主办学主权等策略对当前高校发展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新公共管理理论视角下的多样化管理模式中,可以选取契约管理、董事会管理、政府购买管理、中介管理等模式进一步深化我国政校分开的高校管理改革,其中契约管理模式是当前最受公众青睐的管理模式之一。

一、基于高校契约管理模式的探究(一)政府与高校之间的契约管理契约在法律上通常是指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合同,但是随着法律不断完善,民事合同与行政合同的差别也逐渐明显。

一般来说,民事合同是指处于平等主体之间设立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相同,并自愿遵从诚实守信的原则履行义务和权利。

而行政合同是指行政机关以行政职能为目标,与公民和法人代表共同协商的权利义务协议。

由此可见,为了进一步深化政府对高校管理改革的整体规划、推动高校自主办学权的实现,高校契约管理模式应运而生。

政府与高校之间的契约与责任关系是建立在《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之上,并由政府实施宏观指导和经济支撑,高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

也就是说,在契约性质上,政府与高校的契约关系属于行政契约关系,包含着行政的公务性和契约的履行性。

公共管理毕业论文(2)

公共管理毕业论文(2)
一是要尊重工作主体尊重教学秘书的劳动付出要认识到教学秘书岗位在全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给予教学秘书应有的职业尊重和人文关怀不得随意将任何后勤杂事琐事交由教秘代为处理模糊教学秘书的身份定位
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管理毕业论文(2)
10篇公共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管理成为一项需要技能的职能,这就意味着需要对管理工作进行明确分工,确定工作范围,这样才能提升部门绩效,对所工作事务负有个人责任;同时也意味着,要选拔、聘任和培训具有专业能力的管理者,来从事这项工作。

浅谈公共管理论文

浅谈公共管理论文

浅谈公共管理论文在公共管理中,真正维护公共利益,能够体现真善美,对社会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公共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公共管理论文范文一:公共管理下我国管理模式的改进一、新公共管理的基本主张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人们生活逐渐变得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受这些因素影响,许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经济危机、信贷危机。

人们开始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以经济学管理和企业管理为导向,信息技术为推动力的新公共管理运动逐渐兴起。

新公共管理强调以下几个问题:(1)的作用更应该是一个舵手而不是划桨者;(2)管理应参考市场管理模式,增强岗位竞争;(3)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应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引进企业成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4)防止权力集中,合理分权;(5)坚持服务理念,管理应以人为本,服务于大众;(6)有以前的注重工作过程转变为注重工作结果;(7)融合电子信息技术,建立网络管理平台,加强管理。

二、我国目前管理模式的弊端管理模式是长期管理过程中形成的,由管理理念、体制、方式等组成的可以与社会互动的一个系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快了经济转型,大力发展市场化经济,推动我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改变,因此,管理的内容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略显陈旧,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暴露出了种种弊端,制约了管理工作的推进。

1.管理理念落后。

管理念是在管理工作中坚持的原则与指导思想,是行为的大体规范。

我国在社会转型中也在同时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寻求管理模式的改进,提高效能的发挥。

但是由于我国传统思想根深蒂固,一些工作人员存有“官就是管”、“权力最大”等封建社会的糟粕思想,使得他们在工作中把管制看得比服务重要;把权利看得比责任重要;只求数量而忽略了质量等一些列有损国家形象的行为,降低了效能。

2.管理体制不合理。

管理体制是对工作内容的规定。

十七大召开以来,管理体制得到了进一步改革,是管理体制能够适应我国由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型,但是由于发展时间段,新的管理体制仍存在较多问题需要完善。

有关于公共管理毕业论文

有关于公共管理毕业论文

有关于公共管理毕业论文公共管理是政府和从事社会公共事务的部门组织通过各种方法,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质量,从而实现公共利益。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于公共管理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于公共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一:公共管理新发展与新挑战分析由电子科技大学、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美国行政管理学会共同主办,《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莫斯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非开普半岛科技大学商学院、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区域公共管理信息化研究中心”共同协办,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承办的2014公共管理国际会议(第十届)于2014年10月24-26日在中国成都成功召开。

围绕“公共管理的新发展与新挑战”这一主题,本届会议设置3场主题报告,6个分会场,举行11场分组讨论,并特设2014年暨第二届国际行政伦理高峰论坛。

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希腊、日本、韩国、英国、印度、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荷兰等世界五大洲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名公共管理学者参加了本届会议。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小平,2014公共管理国际会议名誉主席、《公共管理评论》主编詹姆士•L•玻利教授,澳大利亚行政管理学会主席(2005-2010)、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安德鲁•鲍哲教授分别就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价值目标、结构和层次;《公共管理评论》75年历程与未来趋势;政府绩效管理能力提升与价值培养做了大会主题报告。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当前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这一总目标的设立,是中国改革开放36年来的经验总结,是各领域改革目标的科学提炼,也是未来改革的基本方向。

高小平会长提出,国家治理体系价值目标的原则应从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治理文化、现代西方先进的治理思想成果和实践经验以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道路、理论、制度自信几方面来确定。

此外,高会长还从价值、制度以及行动三方面剖析了国家治理体系的结构与层次。

公共管理学毕业论文

公共管理学毕业论文

公共管理学毕业论文在政治民主化程度日益提高的情况下,民众也不再是简单的人民,而是具有公共参与权利与义务的公民。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公共管理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公共管理学毕业论文范文一:行政改革公共管理论文一、新公共管理的内涵及主要内容(一)新公共管理的内涵针对新公共管理的内涵,胡德从管理过程的角度将其归纳为七个方面:(1)公共政策领域中的专业化管理。

(2)明确的绩效标准和测量。

(3)格外重视产出和控制。

(4)公共部门内由聚合趋向分化。

(5)公共部门向更具竞争性的方向发展。

(6)对私营部门管理方式的重视。

(7)强调资源利用具有更大的强制性和节约性。

我国学者张成福和党秀云认为,“从总体上来看,新公共管理以自利人为假设,基于公共选择代理人理论及其交易成本理论,以传统的管理主义和新泰罗主义为基点而发展起来的,其核心点在于:强调经济价值的优先性、强调市场机能、强调大规模使用企业管理的哲学与技术、强调顾客导向的行政风格。

”这种观点简洁而又抓住了重点,概括了新公共管理的实质内涵。

(二)新公共管理的主要内容一是重视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即是通过绩效评估和绩效衡量,推动绩效持续改进的活动。

通过绩效指标的设计,对政府的活动和提供的服务进行评估,从而追求政府管理的经济、效率和效能,落实政府责任。

二是主张市场机制的引入和公共服务的民营化。

由于政府机制存在本质上的缺失,容易导致资源配置的无效率,即政府失灵。

而新公共管理主张引入市场机制,借助市场的力量来弥补政府治理的弊端。

竞争机制的应用还可以打破政府的自然垄断现象,促使其提升效率。

三是采用私人部门管理方式。

传统的行政模式主要强调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不同,排斥将私人部门的管理经验应用于公共部门中。

而新公共管理主张政府借鉴私人部门的管理经验,比如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效率导向等等四是强调顾客导向。

顾客导向的理念主张将企业管理中顾客至上的精神应用于政府管理,以顾客需要为施政方向,以顾客的满意为目标。

公共管理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公共管理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公共治理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一、行政治理学的基本概念1从治理或功能的角度。

在科学治理行政研究时期,科学治理运动蓬勃兴起,要求政府同样实行科学治理,改进行政方法。

在这一时期,治理过程研究学者法约尔,他首先提出了治理是经营一部分,并提出治理的五大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操纵。

在同一时期行政学家怀特也对行政进行了研究。

也就是说,行政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治理,都是为实现治理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通过怀特的研究,他将行政学的研究重点转向了行政治理内部,转向技术性细节,满足了行政治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要求。

2.从三权分立的角度孟德斯鸠提出的“三权分立”思想,是现代西方民主制度的核心,通过权力的分立制衡,来达到GJ权力的平衡运行。

从三权分立角度来理解行政,GJ的立法权、行政权及司法权,分别由议会、政府及法院分别行使。

那么行政就是与立法、司法并立的三权之一,是GJ行政组织(除立法、司法组织以外)所从事的政务治理活动。

由此,从三权分立的角度,确定了行政活动的范围。

由此,行政本身就是治理,行政治理就是GJ行政组织依法对GJ和社会公共事务及其自身事物进行的一系列组织和治理活动。

二、行政学、公共行政学、行政治理学学科名词之间的关系“行政学”一词最早由德国学者斯坦因提出,而行政学真正开始成为一门学科,则始于威尔逊。

19世纪末,伴随着西方主要资本主义GJ向城市化、工业化的迈进,尤其是在美国,为了反对政治腐败、政XX分赃制带来的弊端,要求改革政府体制,扩大政府行政职能。

现行的政府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日益复杂的社会公共事务。

“公共行政学”一词则出现在科学治理理论产生之后,根据治理学研究的不同侧重点,有以企业研究为主要对象的企业治理,也有以政府研究为主要对象的公共行政。

公共行政是GJ行政机关行使政治权力的政治性治理活动,具有强制性,治理的是GJ社会的公共事务以及自身事物。

当时治理学在我国刚刚兴起,人们通常把政府机关的治理活动习惯的称为行政治理。

浅议公共管理论文

浅议公共管理论文

浅议公共管理论文公共管理论文范文一:社会网络分析与公共管理政策前言传统的公共管理政策理论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凸显出相应的问题,因而在此背景下为缓解当前公共管理危机,要求政府机构应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来不断完善公共管理政策内容,且以新型理论范式来应对传统理论实践中的问题,提升整体公共管理水平。

以下就是对社会网络分析与公共管理政策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当前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有利的文字参考,并带动政府机构不断完善自身公共管理手段。

一、公共管理和政策网络概述基于网络视角的角度来看,公共管理概念界定的过程中融入了英美多元主义思想,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德国协商主义思路,继而由原有的议题网络形式转变为政策系统。

此外,就当前的现状来看,公共管理和政策网络即为律师、专家学者等社会人员就公共事务治理的互动集合,在互动的过程中社会人员可充分运用网络平台等领域来达成信息共享及资源交换的目标,最终由此实现对公共政务问题的有效处理。

另外,公共管理与政策网络的实施亦强调了对权力关系的依赖性。

例如,美国政府在公共事务处理过程中即通过网络协会的设定达成了对公共管理和政策网络的深入研究。

二、公共管理研究中的社会网络分析(一)政治参与和公共政策在公共管理研究中的社会网络在平衡相互依存关系的基础上在政治参与和公共政策中更为注重探讨主体间的行为管理。

例如,艾柯达和里奇在科学研究活动开展过程中即将网络对政治参与的影响化为自身研究重点,并以方差分析测量的形式掌控到网络层侧结构间的差异性,最终通过对研究数据的整合深层次分析出中层管理者、CEO等政治参与者在公共政务活动参与过程中存在的差异性,继而以此来带动参与者在政治事务处理过程中可不断加强彼此间的沟通与交流,形成有效的信息传递。

此外,塞格尔在对公共管理研究中的社会网络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以决策模型构建形式预测政治参与网络类型,最终表明社会网络分析的重点为政策问题。

(二)信息传播公共政策危机存在着不可预测的特点,因而基于此,在社会网络分析中国外学者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强调了将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预警等纳入到研究领域中,继而由此来深化科学研究层次。

公共管理论文范文精选

公共管理论文范文精选

公共管理论文范文精选公共管理论文范文一:创新教育公共管理论文1我国当前公安教育训练的现状(1)重知识轻技能在教学上,存在重理论知识、轻实战技能的现象。

尽管近年来十分强调警务实战技能训练,但在教学内容及教材教法都存有与公安实战脱节的现象。

在职民警培训中,目前各类培训班的课程基本上是政治理论、领导科学、公安业务、查缉战术等内容的组合,实战技能方面比较欠缺,有时想加强实战技能方面的培训,但由于师资等各方面客观原因,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出现培训内容重复、培训内容交叉的现象。

(2)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不高我国公安教育训练创新教育中推行教官制起步时间不长,各公安院校普遍缺少既有理论功底又有丰富公安实践经验的教师,大多数院校型教师缺乏公安基层基础实际工作经验,以致出现教学内容与公安实战脱节、理论与实践难以结合,教育训练、教育教学滞后于公安现实工作的发展、难以满足公安实战需要等方面的问题;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基层公安民警普遍却困于无法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缺乏授课技巧。

因此,目前公安教育训练工作中存在着师资数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教学水平偏低、实践能力偏弱的问题。

(3)教育训练与效果运用脱节民警培训后无法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和练以致用;一是因为教育训练内容与实战有距离,重理论、轻实战;二是因为基层公安机关内部在执法过程中的行为不规范,忽视对培训效果的运用。

(4)教育训练与人事管理制度不相衔接一方面,现有的在职民警培训创新教育体系中,已经形成了初任、专业、晋升训练相结合的训练体系,但尚未形成民警从入警到退休的个人的一整套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

另一方面,除警衔晋升培训外,民警参加教育培训的结果尚未能与民警的使用、职务晋升直接挂钩。

2新公共管理理论对创新公安教育训练机制的借鉴(1)引进竞争,构建一主多元的公安教育创新教育培训供给机制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在公共部门中引入市场机制和社会参与机制,用市场机制来改造政府或用企业家精神重塑政府。

公共管理论文毕业范文

公共管理论文毕业范文

公共管理论文毕业范文现代公共管理已不再是从政府到民众的单向政治过程,而是以民众的意见为基础的公共管理,以民众的需求为基石的公共行政。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公共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公共管理论文范文一:西方公共管理理论转向及启示在快速变迁与高度竞争的国际环境中,世界各国均力求通过公共管理改革来提升国家竞争力。

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美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公共管理理论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刻转型经历了由“传统公共行政”向“新公共管理”的范式转换。

然而,在风靡全球30余载以后,曾作为主导范式的“新公共管理”理论并未兑现其承诺的改革成果,没有真正实现其预期的效率提高和成本节省,甚至在实践和理论上面临着认同危机,正在或者即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新的范式———“后新公共管理”。

本文旨在通过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缘起、衰落以及最新进展进行梳理,并结合其最新转向探寻对当下中国政府改革带来的启示。

一、新公共管理的缘起、特点及其衰落“新公共管理”缘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美国等西方国家先后出现强大的民意压力,要求推进行政改革,提升政府绩效,改善公共服务质量,以英国、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新自由主义”国家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政府再造”运动。

1989年,英国著名行政学家克里斯多夫•胡德(ChristopherHood)首次用“新公共管理”对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英国和美国的政府改革进行总结,并将这一新的西方国家政府改革模式称作“新公共管理典范”,预测“新公共管理”将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①“新公共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被看作是一个发达国家尤其是“盎格鲁—撒克逊”国家现象。

由于公共管理改革依赖于特定的管理环境,在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理论指引和具体实践,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说,“新公共管理典范”一开始就不是一个单一的理论模式,而是一个由来自不同国家的公共管理改革理论所形成的理论体系。

用克里斯多夫•胡德的话来说,“新公共管理”就是“一个为了方便起见而做的标签”①。

公共管理论文精选

公共管理论文精选

公共管理论文精选公共事务是公共管理的起点,决定了公共行政走向公共管理的必然态势。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公共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公共管理论文范文一:新公共管理下政府与公民关系重建思考摘要: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而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过程当中,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变得尤为重要,是一个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重要问题。

在我国的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当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层次不一。

现代化国家的政府与公民的关系是平等的、友好的。

本文首先对新公共管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包括概述、产生的背景以及主要内容;其次对在公共管理上产生的问题进行了论述;最后,对在新公共管理下的法治社会中,对政府和公民的关系重新做了正确的定位。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政府;服务型;公民政府是立足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的。

在新时代的我国政府,要着力建设一个服务型政府,做到真正的为人民服务。

从而,实现政府的长远改革目标。

从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可以看到,要想更好的建设好国家,就必须重视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地推陈出新,向建设好服务型政府的目标逐步迈进。

一、新公共管理1.新公共管理概述传统行政模式是以西方政府部门形式为基础的,它的第一个理论便是马克思韦伯的官僚科层制理论为基础的,特点是理性化、非人格化,是一个处理日常行政杂物非常方便的理论,受到了西方统治者的欢迎。

而第二个理论则是以威尔逊的政治与行政两分法为基础的,理论中强调行政问题不属于政治问题的范畴,应该超出政治问题的范围之外,政治问题也不能去操纵行政问题。

2.新公共管理的背景在西方国家的发展当中,二战以后,由于西方国家的政府部门不断地扩大臃肿,直接导致了效率低下,而后引起民众的强烈不满,出现了财政上的经济危机,也让民众对政府部门的管理能力产生了极大的不信任。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的政府部门实行新的公共管理方式,对政府部门进行大肆改革,主要针对以前的官僚制的政府,使得整个政府得以转型,转型的主要方向为促进市场的自由化、加强个人私有化的推动以及放弃对经济的管制,这种改革当中,最典型的就是对民营化的经济进行了改革。

公共管理的参考论文

公共管理的参考论文

公共管理的参考论文公共管理的参考论文范文公共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

特别是现代社会,国家行政机构日益庞大,公共事务日趋复杂,公共管理人员不断增多。

民生是国本,公共经济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公共经济管理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可以说公共经济管理与民生的关系非常紧密。

公共管理的参考论文篇1浅析公共经济管理与民生关系一、何为公共经济管理与民生关系就国际社会来看,公共经济管理是把人民生活紧密结合国家发展,为达到民富国强的目的,把二者有针对性地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理论学者的大量研究认为,公共经济管理是为人民谋福利,因此应当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来进行分配,这其中的关键是其公正性。

具体而言,作为各级政府,应当对全部的社会成员承担责任,通过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合理地运用公共权力,合理地分配公共资源。

随着民生概念的提出,普通民众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也从反面进一步推动了公共经济管理理论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及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国家高度重视民生问题,通过各种惠民政策,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政府部门要合理分配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对所有社会成员要承担责任,制定详细明确的实行方案。

民生观念的提出改变了人们的传统思想观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自己利益的重要性,从而推动了公共经济管理理论的发展。

(一)公共经济管理的内涵。

公共经济管理对民生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的公共经济管理。

广义的公共经济管理包括社会人文学、金融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狭义的公共经济管理是一门学科。

两者是一种不可分支的二元理论,他们对民生关系具有重要的影响,共同作用于经济管理。

公共经济管理拥有广阔的知识理论,具有非常广泛的涉及层面,能够满足人类对它的需求。

狭义经济管理和广义经济管理具有不同点,对民生关系也具有不同的作用。

(二)民生关系的内涵。

民生关系和公共经济管理一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其主体是民生。

狭义的民生就是平常说的民生关系和民生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近几年,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开始尝试进行政府绩效评估的实践活动,如目标责任制、万人评议政府、效能建设等,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在政府绩效评估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不健全、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和指导、制度化及规范化程度不够、考核的技术方法不科学、评估主体缺位与错位等。

其中绩效评估主体的确定显得尤为重要,不同的评估主体将产生截然不同的评估结果。

在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主体主要以官方评估为主,而且评估主体单一、评估方式单向、评估过程封闭,这些特征束缚了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

因此完善评估主体对于我国政府绩效建设意义重大。

关键词:政府绩效绩效评估绩效建设
1 政府绩效及其评估的含义
1.1 政府绩效含义
绩效(performance)一词包含有成绩和效益的意思。

当绩效用于对政府行为效果进行衡量,反映的就是政府绩效,西方国家又称“公共生产力”、“国家生产力”、“公共组织绩效”、“政府业绩”、“政府作为”等。

一般认为政府绩效指的是政府成本扣除后的透支或盈余状况的集中反映。

它是指“四E”——经济、效率、效益和公平,涉及政府管理活动的四个方面:成本、投入、产出、效果。

从框架上而言,政府绩效主要包括经济绩效、社会绩效、政治绩效。

这几方面绩效的大小反映的正是政府能力的大小与强弱。

有学着指出真正意义的政府绩效所指的不单纯是一个政绩层面的概念,还包括政府成本、政府效率、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发展预期等含义在内。

1.2政府绩效评估的含义
1.2 政府绩效评估的含义
政府绩效评估是指行为主体为提高绩效依据绩效指标而采取的对政府公共部门管理过程中投人、产出、中期成果和最终成果所反映的绩效进行评定和划分等级的衡量机制,是由评估主体、评估客体、评估指标、评估方法、评估程序等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此外,有学者认为事实上对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估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从微观层面来说,绩效评估是对个人工作业绩、贡献的认定;从中观层面来说,是对政府各分支机构、事业单位和非营利组织履行被授权职能成效的一种考核,亦可理解为对某项公共政策或公共项目的评估;从宏观层面来说,是对整个公共部门(如政府)绩效的测评。

对于宏观层面上的政府绩效评估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效率方面和公共责任方面。

2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研究现状(困难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提高评估水平的对策研究)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政府绩效评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下几个方面。

2.1 有关价值选择的研究
臧乃康认为,政府绩效评估的价值是对其本身行为最终目标的一种价值判断和选择。

新公共管理运动以来,政府绩效评估的价值主要在于推进公共责任、顾客至上及投入产出理念的实现。

他认为,西方新公共管理所倡导的政府绩效评估价值理念,对
校正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中所存在的偏差和误区有着重要的启示。

同时,他指出了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中所存在的缺陷,并有正对性地提出了正确的价值选择方向。

彭国甫对这个问题的阐述主要是从价值取向和政府绩效评估的关系方面入手的。

他认为,价值取向不同于动机取向,它是一种理性选择,同时价值取向作为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灵魂,是由其对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决定的。

王波等则对公众价值进行了界定,认为公众价值是公众对所得到的公共服务质量对比比付出代价所得出的,因此,公众利益最大化是政府绩效评估模式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另外,他还提出了公众价值的实现路径、步骤以及如何评价公众价值等。

2.2对政府绩效评估的困难及存在的问题的研究
一些学者如刘爱莲等,认为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一是理论和实践皆不足。

对于绩效管理的研究,需要具备多种学科的知识,如管理学、统筹学、经济学等,而我国目前主要是从管理学的角度进行研究。

二是缺乏对绩效管理理念的认同。

经济效益优先仍然是我国政府目前的主要指导思想,忽视对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多种因素的评估。

三是政府绩效评估设计体系不够科学。

除此之外,我国的政府绩效评估还存在评价主体单一、评估者素质不高等问题。

当前,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主体多为官方,大多是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的绩效管理进行评估,这种评估是单向进行的,缺少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的参与与监督。

另外,我国的绩效评估事业起步较晚,高素质的评估者严重不足,完善的人才培养系统还没有建立。

2.3 提高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水平的对策研究
对于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学者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建议和意见,总结起来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中注重社会公众的参与。

政府的服务质量、服务水平、服务态度以及政绩研究如何,最有发言权的事社会公众,社会公众是政府提供服务的直接受益对象。

因此,在政府绩效评估中运用民意测验、深入调查的方式,既能激发社会公众参与绩效评估的积极性,也可以促使和监督各级行政机关更好地对社会公众负责。

而是制定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

绩效评估的顺利进行须以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的建立为前提,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设计科学、规范、合理的考核指标,在以经济指标为核心的同时,加入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应对公共危机和突发事件等指标。

三是培养大量的专业人才。

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估较之于私营部门更严肃、更严谨,需要相关行业的专业技术知识,对实施评估的人员素质要求更高。

3 国外政府绩效评估的发展趋势
一般来说,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绩效评估科分为三个时期:一是20世纪40年代的开始阶段,二是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的大规模发展阶段,三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规范深化阶段。

20世纪40年代,美国最早开始绩效审计。

英国政府绩效评估始于1979年的“雷纳评审”。

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后,任命雷纳爵士为效率顾问,并在首相办公室成立效率小组,主要任务是对中央政府各部门的运作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和评审,并拟定提高效率的具体方案和措施,这就是著名的“雷纳评审”。

雷纳效率评估分析小组的改革方案以及执行机构对工作结果承担责任,执行机构内部奉行以结果为本而不是以规则为本等改革措施,极大地推动了政府绩效评估在英国的开展。

“雷纳评审”是对政府部门工作特定的调查、研究、审视和评价活动,评审的重点是政府机构的经济和效率水平。

后来政府机构内部的评审又发展到有社会参与的评估,评估内容侧重公共服务和质量,评估结果公开并直接向公民和服务对象负责。

评审结果证明,政府工作有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

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于美国社会而言,严重的财政赤字在事实上开始威胁到美国政治,公众对政府有效的、有回应力的、高质量的供给服务能力丧失信心。

为了解决国家的财政赤字问题,美国把绩效管理与评估视为重新调整政府与社会关系能否取得成功,能否再造出有效的政府责任机制的决定性条件。

基于此,美国联邦政府制定了《国家绩效评估报告》,国会通过了《政府绩效和结果法》,将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化、法律化,使其不因行政首长更迭而发生变化。

布什政府与2003年开始推行部门绩效“报告卡”制度,围绕组织绩效的主要方面,设立绩效基准和等级评估标准,以一种类似危机管理的方式展示公共责任,引起媒体、国会、公众的兴趣和关注。

在英美的带动示范下,公共组织绩效评估在其他国家得到广泛应用。

荷兰的新《市政管理法》要求对地方当局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估,以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澳大利亚的公共组织绩效评估与具体的改革计划和措施融为一体,成为政府行政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统计,公共组织绩效评估在丹麦、芬兰、挪威、新西兰、加拿大等国家都得到广泛应用。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亚洲的日本、韩桂等国家先后引入类似政府绩效评估的“行政评价”、“制度评估”。

[1] 臧乃康:《科学发展观视阈下政府绩效评估价值选择》,《长白学刊》2007年第3期。

[2] 彭国甫:《价值取向是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深层结构》,《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第7期。

[3] 尤建新、王波:《基于公众价值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模式》,《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第12期。

[4] 刘尚娴、刘爱莲:《试论我国政府部门绩效管理问题》,《现代科学管理》2007年第1期。

[5] 颜如春:《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探索》2005年第2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