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 总结归纳
生理学知识重点总结
82.辐射散热、传导散热、对流散热均为机体温度高于环境温度。蒸发散热是环境温度高于反映是的有效散热方式。
83.体温调节中枢: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
84.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85.近端小管—70%的Na+ 、CL和水被吸收。
86.髓半身支粗段对Na CL重吸收是通过管腔膜上Na+,K+,2CL同向转运体被主动重吸收。
98.牵涉痛:某些内脏疾病往往引起远隔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
99.腱反射,肌紧张是维持躯体姿势最基本反射。
100.核外肌和核内肌纤维,前者称为a传出纤维,后者为r传出纤维。
101.前庭小脑:绒球小结叶与自身姿势平衡功能有关。
102.黑质的多巴胺递质系统功能受损有禁止性振颤,纹状体内胆碱能和r-氨基丁酸的神经元功能减弱出现舞蹈病。
3、主动运转:耗能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一侧的过程;原发性主动运转为钠汞,钠汞又称Na+-K+低核式ATP酶的Pr,每分解一个ATP分子可以使3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入膜内。
4、葡萄糖、氨基酸在小肠粘膜上皮是主动吸收。进入红细胞是易化扩散。
5、膜在安静状态下只对K+有通透性,K+移出膜外,称为K+平衡电位。
35、心脏每搏输出量增加,脉压增大。
生理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生理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生理学是研究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它涉及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本文将对生理学的重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一学科的核心内容。
一、细胞和组织的生理学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组成部分。
细胞质包括细胞器,如线粒体和内质网,其功能是合成能量和蛋白质。
2. 组织的分类和特点:人体组织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上皮组织包括表皮和内脏上皮,具有保护和分泌功能。
结缔组织包括血液和骨骼,具有支持和保护功能。
肌肉组织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具有收缩和运动功能。
神经组织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具有传递和调节功能。
二、神经生理学1.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等部分。
神经元的功能包括接收、处理和传递信息的能力,通过突触将电化学信号传递给其他神经元或靶细胞。
2. 神经传递的机制:神经传递是指神经信号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
它涉及到突触前膜的电位变化、神经递质的释放和突触后膜的反应等步骤,具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模式。
三、心血管生理学1.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心脏是泵血器官,由心房、心室和心瓣组成。
它的功能是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并将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排出体外。
2. 血液循环的机制: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之间循环的过程。
它由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血管的扩张和收缩、血液的流动和压力的调节等多个步骤组成。
四、呼吸生理学1. 呼吸的机制和过程:呼吸是指将氧气吸入肺部,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过程。
它包括呼吸道的通气、肺泡和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以及控制呼吸的中枢神经系统。
2.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运输:氧气通过血红蛋白与红细胞结合,运输到组织和器官中供氧。
而二氧化碳则通过溶解、与血红蛋白结合和转化为碳酸盐的方式在血液中运输。
五、消化生理学1. 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消化系统由消化道、消化腺和消化神经组成。
生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生理学重点知识总结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生理学?生理学是研究机体正常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二、生命的四个基本特征是什么?机体具有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和适应性等四个基本特征。
①新陈代谢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不断进行物质交换,以实现自我更新的生命过程;②机体对于内外环境的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③相当于阈强度(在多数场合是将持续的时间固定,测定能使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的刺激称为阈刺激;④机体接受刺激后其功能活动的变化称为反应,反应可分为兴奋和抑制两种形式,肌细胞组织、神经细胞组织和腺细胞组织为三类常见的可兴奋组织。
三、内环境及其稳态的概念(1)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指细胞直接生存并与之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即细胞生存的细胞外液),主要由组织液和血浆组成。
(2)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稳态,它是一种动态平衡。
它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需要稳态,而代谢活动本身又经常破坏稳态,生命活动正是在稳态不断破坏和不断恢复的过程中维持和进行的。
四、机体功能的三大调节方式是?各有何特点?1.神经调节,特点是准确、迅速、持续时间短暂;2、体液调节,特点是调节速度较慢、作用范围较广、持续时间较长;3.自身调节,特点是能力有限、范围较小、作用不是很大。
五、什么是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的刺激所产生的适应性、规律性反应。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不同部分共同组成。
反射包括非条件反射(吸吮反射)和条件反射(经后天而建立)。
六、正、负反馈的概念.正反馈凡是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同的反馈,称为正反馈,如血液凝固、排尿反射、排便反射和分娩等,它们需要快速完成某一生理过程。
负反馈凡是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反的反馈,称为负反馈,如血糖浓度的调节、血压的调节,它们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最重要的一种调节方式。
生理学重点总结
生理学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绪论一.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
二.内环境和稳态:体液量(占体重的60%):细胞内液40%、细胞外液20%(组织液、血浆、淋巴液等)1.内环境: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
2.稳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等)的相对恒定状态称为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状态,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
三.生理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神经调节是主要调节形式,基本过程:反射。
完成反射活动的基础是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神经调节的特点是作用迅速、准确、短暂。
体液调节的特点是缓慢、广泛、持久。
自身调节:心肌细胞的异长自身调节,肾血流量在一定范围内保持恒定的自身调节,小动脉灌注压力增高时血流量并不增高的调节都是自身调节。
四.生理功能的反馈控制:负反馈调节的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正反馈的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生理功能,是一种破坏原先的平衡状态的过程。
排便、排尿、射精、分娩、血液凝固、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时钠通道的开放和钠内流互相促进等。
五.应激与应急参与应激反应的主要激素:糖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参与应急反应的主要激素:肾上腺素AD、去甲肾上腺素NA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一.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跨膜物质转运功能1.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液体镶嵌模型.基本内容①基架:液态脂质双分子层; ②蛋白质:具有不同生理功能; ③寡糖和多链糖.2.细胞膜的物质转运被动转运:⑴单纯扩散:小分子脂溶性物质、顺浓度、不耗能。
如O2、CO2、NH3等。
⑵易化扩散: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顺浓度、不耗能、但转运依赖细胞膜上特殊结构的"帮助",包括离子通道和载体转运转运(葡萄糖、氨基酸等)。
载体转运的特异性较高,存在竞争性抑制现象。
主动转运: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逆浓度、消耗能量。
分为原发性主动转运(离子泵钠泵)和继发性主动转运(肠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出胞和入胞: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出入细胞的方式。
生理知识点总结期末
生理知识点总结期末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其生命活动的分子、细胞和整体水平上的规律的学科,并试图揭示其机理。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生理学知识点的总结。
一、细胞生理学1. 细胞膜:细胞膜是细胞的保护屏障,能选择性地允许物质进入和离开细胞。
细胞膜中的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起到了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 细胞呼吸作用: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能量,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3. 细胞分裂:细胞分裂是细胞增殖和生长的基本过程。
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类型。
4. 细胞信号传导:细胞通过细胞信号传导网络来接受和传递信息。
包括细胞表面受体和内在信号转导途径。
二、神经生理学1. 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负责传递电信号和传导信息。
2. 神经传导:神经传导是指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和其它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
包括化学传导和电传导两种方式。
3. 突触传递: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相互连接的地方,在突触间隙中通过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再摄取来传递信号。
4. 大脑:大脑是人类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控制着思维、感觉、运动等功能。
三、心血管生理学1. 心脏:心脏是泵血器官,通过收缩和舒张来推动血液循环。
2. 血液循环:血液循环是人体内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系统中循环的过程。
方向有大循环和小循环两种。
3. 血压调节:血压通过血管阻力和心脏泵血量的调节来维持稳定。
4. 血液凝固:血液凝固是机体停止出血的一种保护性机制。
四、消化生理学1.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器官,负责食物消化和吸收。
2. 食物消化:食物在消化道中通过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来分解和降解成更小的分子,便于吸收。
3. 肠道菌群:肠道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群落,对人体的健康起到重要作用,如帮助消化和合成维生素等。
五、呼吸生理学1.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喉、气管和肺等器官,负责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2. 气体交换:气体交换发生在肺泡和毛细血管之间,通过扩散来完成。
生理学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医学和生物学的重要基础学科。
通过对生理学知识的系统学习和实践,我对人体生理功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以下是我对生理学学习内容的总结报告。
二、学习内容概述1. 细胞生理学: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生理学主要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通过学习,我了解了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细胞信号转导、细胞代谢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2. 组织生理学:组织生理学主要研究人体基本组织(如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的生理功能。
通过对不同组织的学习,我掌握了组织的特性和功能,如神经组织的传导、肌肉组织的收缩等。
3. 器官生理学:器官生理学研究人体各个器官的生理功能及其调节机制。
本部分内容涵盖了心、肺、肝、肾、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多个器官系统的生理学知识。
4. 系统生理学:系统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各个系统(如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的整体生理功能。
通过学习,我对人体各个系统的相互关系和调节机制有了全面的了解。
三、重点内容总结1. 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人体生理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
我学习了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调节机制,如反射弧的组成、神经递质的类型及其作用等。
2. 体液调节:体液调节是人体生理活动的重要调节方式。
我了解了激素的合成、分泌、作用及其调节机制,如激素的反馈调节、激素的相互作用等。
3. 血液循环:血液循环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基础。
我学习了心脏的结构与功能、血管的类型与功能、血液的成分及其生理作用等。
4. 呼吸:呼吸是人体获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重要途径。
我了解了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调节机制,如呼吸道的结构、肺泡的气体交换、呼吸运动的调节等。
四、学习体会通过生理学的学习,我对人体生理功能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的一些学习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生理学知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习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生理学重点精华总结_全
生理学重点精华总结_全The Summary of PhysiologyCharpter1-Introduction一、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生殖(一)新陈代谢(二)兴奋性兴奋性的概念:旧的解释———可兴奋组织对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
刺激:可引起人体产生反应的内外环境的变化反应:刺激引起的人体的变化刺激引起反应的条件:足够的刺激强度足够的刺激时间强度时间变化率阈强度(阈值):最小刺激强度是最常用的组织细胞兴奋性的指标由于组织细胞对刺激产生的共同反应是动作电位,所以兴奋性的概念:新的解释———可兴奋组织对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三)适应性人体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而调整体内各部分活动和关系的功能为适应性。
适应分行为适应和生理适应。
(四)生殖人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时,男性和女性两种个体中发育成熟的生殖细胞相结合,便可形成与自已相似的子代个体,这种功能称为生殖。
二、内环境及稳态机体的内环境指的是细胞生活的环境,不同的细胞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
比如血细胞生活在血浆里、脑细胞生活在脑脊液里、淋巴细胞生活在淋巴液里,组织细胞生活在组织液里。
那么这些细胞生活的环境我们称为细胞外液。
相对细胞外液来讲细胞内包含的液体我们叫它细胞内液。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了人体内总的液体,我们说是体液。
(一)体液:约占身体重量的60%细胞内液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液、脑脊液(二)内环境(细胞外液)(三)内环境稳态这个系统包括神经调节系统、体液调节系统和自身调节系统。
这就是我们讨论的下一个问题:三、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体内各组织器官的功能进行调节。
体液调节:化学物质或激素等物质通过体液这条途径,对体内各组织器官的功能进行调节。
自身调节:组织器官不依赖神经系统和体液系统的作用,而是根据自身的特性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的过程。
比较这三种不同调节方式的特点(一)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生理学要点总结汇总
、复极后不应状态:慢反应动作电位,慢钙通道复活速率很慢,动作电位完全复极后,细胞仍处在不应期
、自动节律性: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能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这种特性叫做
、心动周期: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的一个机械活动周期
.生理性止血:正常情况下,小血管破损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就会自行停止,这种现象称生理性止
.血液凝固(血凝):?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凝胶状态的过程
.凝血因子: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
.内源性凝血途径: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血液。
.外源性凝血途径:指始动凝血的组织因子来自组织,不是血液。
3)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大细胞贫血)。
4)脾功能亢进:脾性贫血。
5)缺乏促红细胞生成素:肾性贫血。
.简述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正常人血管内的血液为什么不发生凝固?
1)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1.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2.凝血酶原的激活;3.纤维蛋白的形成。
2)正常人血管内血液不发生凝固的原因:1.正常人血管内皮光滑,血液中无因子Ⅲ,不能启动内、外源
1[K+]i顺浓度差向膜外扩散 [A-]i不能向膜外扩散 2[K+]i↓、[A-]i↑→膜内电位↓(负电场) [K+]o
(正电场) 3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极化状态 4当扩散动力与阻力达到动态平衡时=RP
)试述动作电位的特点及其产生机制?
“全或无”特性 :动作电位幅度不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②不衰减式传导③有不应期
期(平台期):O期去极达-40mV时已激活慢Ca2+通道(L型钙通道ICa-L)+激活IK 通道——Ca2+缓
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1. 细胞生理学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它担负着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
细胞的生理活动涉及到许多基本的生物化学过程,如新陈代谢、细胞分化、细胞信号传导等。
在细胞生理学研究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细胞内各种生物化学反应的机制和调节,从而更好地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神经生理学神经系统是人体的重要调节系统,它由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组成。
神经生理学研究了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导和调节机制。
神经生理学还涉及到许多重要生理功能,如感觉传导、运动控制、自主神经调节等。
3. 呼吸生理学呼吸是生物体的重要生理功能,通过呼吸我们可以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从而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
呼吸生理学研究了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呼吸过程中的气体交换、肺通气和气体输送等生理机制。
4. 消化生理学消化是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转化为身体需要的物质的过程,它涉及到口腔、食道、胃、肠等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消化生理学研究了消化器官的生理过程和调节机制,以及消化吸收过程中的营养物质转化和代谢过程。
5. 泌尿生理学泌尿系统是人体的重要排泄系统,它包括肾脏、尿道、膀胱等器官。
泌尿生理学研究了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尿液的形成、排泄和调节机制。
6. 内分泌生理学内分泌系统是生物体的重要调节系统,它包括多个内分泌腺和内分泌激素。
内分泌生理学研究了内分泌腺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内分泌激素在生理调节中的作用和调节机制。
7. 循环生理学循环系统是人体内的重要输送系统,它通过心脏、血管和血液完成了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输送。
循环生理学研究了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心脏的搏动、血管的张力和血液的循环过程。
总结起来,生理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它涵盖了生物体内多个重要的生理过程和功能。
通过生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生物体内部的生理机制和功能,从而更好地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和医学诊疗的原理。
生理学的研究对于人类的健康保健和医学科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理学重点总结(详尽版)
第一章绪论一、内环境和稳态1.内环境: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所处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
2.稳态: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机体通过复制的调节机制使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温度、pH值、渗透压、各种液体成分等)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
(泛指体内从细胞分子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到整体水平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在神经和体液等因素的调节下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3.稳态的生理意义: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①细胞的各种代谢活动都是酶促反应,需要内环境有充足的营养、氧和水,以及适宜的温度、离子浓度、渗透压、酸碱度等。
②细胞膜两侧一定的离子浓度和分布也是可兴奋细胞保持其正常兴奋性和产生生物电的保证。
③稳态的破坏将影响细胞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导致细胞功能的严重损害,引起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二、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1.神经调节:通过反射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是生理调节的最主要形式。
特点是迅速、精确而短暂。
反射: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2.体液调节: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
特点是缓慢、弥散、持久。
○1远距分泌: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途径作用于全身各处的靶器官而产生调节作用。
②旁分泌:细胞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不经血液途径,而是在组织液中扩散,作用于邻旁细胞。
③自分泌:激素原位作用于产生该激素的细胞,甚至可以不释放,直接在合成激素的细胞内发挥作用。
④腔分泌:激素直接释放到体内管腔中发挥作用。
⑤神经分泌:一些神经元能将其合成的化学物质释放入血,经血液运输至远处,作用于靶细胞,这些物质叫神经激素,神经内分泌细胞将激素释放到血液循环中发挥作用称为神经分泌。
神经-体液调节:人体内多数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接受神经的支配,体液调节成为神经调节反射弧的传出部分,这种调节称为神经-体液调节。
生理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生理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01 细胞的基本功能The basic function of cells一、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被动转运:根据分子大小:分别是单纯,通道,载体。
主动转运:有泵的是原发,没泵的是继发。
Na+-K+依赖式ATP酶1.钠钾泵概念:简称钠泵,就是Na+-K+依赖式ATP酶。
2.钠泵的意义:①钠泵活动每分解1个ATP分子,可使3个Na+泵出胞,2个K+入胞,这样可以造成浓度差(胞内K+是胞外30倍,细胞外Na+是胞内10倍)。
②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
③维持细胞渗透压。
④势能是其他物质继发性主动转运的动力。
根据细胞膜感受信号物质受体蛋白结构和功能特性,跨膜信号转导的路径大致分为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和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三类。
二、细胞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一)静息电位1.静息电位:指细胞安静时细胞膜两侧内外存在的内负外正电位差。
2.产生机制:主要是K+外流形成。
①细胞内外各离子分布不均(造成势能)。
②静息时细胞对K+选择性通透。
(二)动作电位1.概念: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
2.分期:①去极化时期②复极化时期③后电位3.产生机制:主要是Na+内流形成。
①去极化:主要是Na+内流。
②复极化:主要是K+外流。
三、肌细胞的收缩(一)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结构(二)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过程神经末梢兴奋→膜对Ca2+通透性增加→Ca2+内流→ Ca2+推囊泡往前膜移动→ACh通过接头间隙扩散到接头后膜(终板膜)并与ACh受体结合→终板膜对Na通透性增高→Na+内流→终板电位(局部电位)→总和达阈电位产生动作电位。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信息传递过程是一个电—化学—电传递的传导过程。
氧气和二氧化碳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A.单纯扩散B.通道转运C.载体转运D.主动转运E.出胞或入胞『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脂溶性小分子物质(如:O2、CO2、N2、NH3)自由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单纯扩散。
生理学总结
@基本生理@1.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
2.刺激:能引起机体发生一定反应的内外环境条件的变化。
3.刺激引起的机体变化叫做反应。
4.刺激三个条件:足够的刺激强度、足够的刺激作用时间、适宜的强度-时间变化率。
5.刚能引起组织细胞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简称阈值。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
脑死亡判断首要标准:自主呼吸停止。
6.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的状态叫做稳态。
(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7.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
8.神经调节的特点:迅速、准确、短暂。
9.体液调节的特点:广泛、缓慢、持久。
10.受控部分的信息返回作用于控制部分的过程称为反馈。
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
1.单纯扩散:物质顺其浓度梯度的跨细胞膜转移过程。
(O2、CO2、H20、尿素)2.易化转运是指物质借助膜转运蛋白质顺化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
(转运体(或载体)、通道)3.载体转运的特点:①结构特异性②饱和现象③竞争性抑制。
4.通道转运:由通道蛋白(离子通道)中介的易化扩散,主要转运Na+、K+、Ca2+、Cl-等各种离子。
5.原发性主动转运是指直接与细胞能量代谢相关联的主动转运过程。
6.纳-钾泵有ATP酶活性,当膜内[Na+]↑、膜外[K+]↑时被激活。
7.作用:逆浓度差将Na+泵出细胞、将K+泵入细胞——维持膜内外Na+、K+的不均匀分布。
8.胞吐是指细胞内大分子物质由细胞内排出的过程。
主要有激素分泌、酶原分泌、神经递质释放。
9.与膜电位状态有关的概念:①极化:安静时,膜电位外正、内负的状态;②超极化:膜内电位负值增大;③去极化:膜内电位负值减小;④复极化:膜电位去极化后的恢复;⑤超射:膜内电位由负变正。
10.静息电位的形成机制:由K+外流造成,细胞安静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K+顺浓度差外流11.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产生的迅速、可逆、可传导的电位变化。
生理学知识点总结(共4篇)
(三)功能相互拮抗:也有例外,支配唾液腺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均可引起唾液腺的分泌,不过交感神经兴奋时分泌的唾液比较黏稠,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分泌的唾液较稀薄。
(四)具有紧张性作用(五)受效应器功能状态影响。
二、自主神经的递质及其受体(一)自主神经递质:1、乙酰胆碱(副交感) 2、去甲肾上腺素(交感)(二)受体:胆碱能受体:(1)毒蕈碱型受体(M受体内脏)(2)烟碱型受体(N受体神经肌接头)三、中枢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一)脑干:具有许多重要的内脏活动中枢,其中延髓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中脑还有瞳孔对光反射中枢。
生理学知识点总结第2篇2、每分输出量: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
健康成年男性静息状态下:心率:60~100次时,心输出量:5~6L/min。
心输出量以个体为单位计算,不同身高体重的个体,其单位时间内能量代谢不同,对心输出量的需求也不同。
心指数: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
成人的体表面积为。
安静时心输出量为5~6L/min。
心指数为 m2/min。
3、心脏做功量:在不同动脉血压的条件下,心脏射出相同血量所消耗的能量或做工不同。
最准确的反应心脏做功量的指标。
4、心力储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提高的能力。
静息时:心输出量为.。
剧烈运动时:心输出量为。
(五)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1.影响心博出量的因素:•前负荷、‚后负荷、ƒ心肌收缩能力、1.绝对不应期:0期到3期复极,膜电位为-55mV时,Na+通道完全失活,兴奋性完全丧失,任何强度的刺激都不产生任何程度的除极反应。
有效不应期:0期到3期复极到膜电位为-60mV时,任何强度的刺激都不能使心肌细胞再次产生动作电位。
2.相对不应期:膜电位复极从-60mV~-80mV时,给予阈上刺激可以使心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
3.超常期:膜电位从复极-80mV~-90mV时,给予阈下刺激可以使心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
2、影响心肌兴奋性的因素:(1)静息电位和阈电位水平、(2)Na+通道的状态、3、有效不应期长的意义:使心脏收缩和xxx得以交替进行。
生理学总结5篇
生理学总结5篇篇1一、引言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旨在揭示生物体各系统、器官、组织乃至细胞的正常功能及其作用机制。
本文将对生理学的主要领域、关键概念、研究方法及最新进展进行总结,以期对生理学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
二、生理学的核心领域1. 细胞生理学:研究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及信息传递等过程,包括细胞膜功能、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凋亡等。
2. 神经生理学:探讨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神经递质、神经元活动及神经系统对内外环境的反应等。
3. 循环生理学:研究心脏、血管和血液的正常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探讨循环系统的调节机制。
4. 呼吸生理学:研究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肺通气、气体交换、呼吸调节等。
5. 消化生理学:探讨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和排泄功能及其调控机制。
6. 内分泌生理学:研究内分泌器官或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内分泌物质(激素)的合成、分泌和调控等。
7. 泌尿生理学:研究肾脏的排泄功能及其调节机制,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三、关键概念与原理1. 细胞膜功能:细胞膜具有屏障、信号转导和物质转运等功能,是细胞与外界环境交流的通道。
2. 神经递质与受体:神经递质负责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受体则负责接收递质并转化为细胞内的信号。
3. 神经-体液调节: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共同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4. 体内平衡:机体通过一系列生理过程,如神经-体液调节、新陈代谢等,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即体内平衡。
四、研究方法1. 实验法:通过动物实验或体外实验,观察并研究生理现象的规律。
2. 观察法:对人体或实验动物进行生理指标的观测,以了解生理功能的状况。
3. 电生理技术:利用电生理技术,如膜片钳技术、脑电图等,研究神经和肌肉的功能。
4. 分子生物学技术: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基因编辑、蛋白质分析等,研究生理过程的分子机制。
五、最新进展与趋势1. 基因组学在生理学中的应用:基因组学的发展为生理学研究提供了新工具,有助于揭示生理过程的基因调控机制。
生理学重点总结汇总
第一章绪论一、内环境和稳态1.内环境: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所处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
2.稳态: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机体通过复制的调节机制使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温度、pH值、渗透压、各种液体成分等)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
(泛指体内从细胞分子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到整体水平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在神经和体液等因素的调节下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3.稳态的生理意义: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①细胞的各种代谢活动都是酶促反应,需要内环境有充足的营养、氧和水,以及适宜的温度、离子浓度、渗透压、酸碱度等。
②细胞膜两侧一定的离子浓度和分布也是可兴奋细胞保持其正常兴奋性和产生生物电的保证。
③稳态的破坏将影响细胞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导致细胞功能的严重损害,引起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二、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1.神经调节:通过反射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是生理调节的最主要形式。
特点是迅速、精确而短暂。
反射: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2.体液调节: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
特点是缓慢、弥散、持久。
○1远距分泌: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途径作用于全身各处的靶器官而产生调节作用。
②旁分泌:细胞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不经血液途径,而是在组织液中扩散,作用于邻旁细胞。
③自分泌:激素原位作用于产生该激素的细胞,甚至可以不释放,直接在合成激素的细胞内发挥作用。
④腔分泌:激素直接释放到体内管腔中发挥作用。
⑤神经分泌:一些神经元能将其合成的化学物质释放入血,经血液运输至远处,作用于靶细胞,这些物质叫神经激素,神经内分泌细胞将激素释放到血液循环中发挥作用称为神经分泌。
神经-体液调节:人体内多数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接受神经的支配,体液调节成为神经调节反射弧的传出部分,这种调节称为神经-体液调节。
生理学重点精华总结全
生理学重点精华总结全在生理学学习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和理论。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我整理了一份生理学重点精华总结,以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一、细胞与组织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它是能进行生命活动的最小结构。
细胞组织可以分为原生质和细胞器两部分。
细胞器包括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它们各自承担着特定的功能。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包膜,具有选择性通透性。
细胞间连接方式有紧密连接、间隙连接和连接蛋白等。
二、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人体信息传递的重要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负责接收、处理和发出信号。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负责将信号传递到身体的各个部分。
神经纤维可以分为传入纤维和传出纤维,传递的信号种类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
三、循环系统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主要功能是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全身各个部位。
血液由血浆和形态要素组成,其中形态要素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心脏分为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通过心脏瓣膜的打开和闭合实现血液的流动。
循环系统还包括血液的供应和回流,其中动脉和静脉是血液流动的重要通道。
四、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部,其功能是将氧气吸入体内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呼吸道包括鼻腔、喉和气管等,其主要作用是使空气进入肺部。
肺部分为左肺和右肺,它们通过气管与呼吸道相连。
肺泡是呼吸过程中气体交换的场所,其中氧气进入血液,而二氧化碳从血液中释放出来。
五、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肠等,其功能是将食物消化为小分子物质,以便人体吸收和利用。
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部分,其中含有唾液腺。
食管连接口腔和胃,通过蠕动将食物推送到胃中。
胃是消化过程的主要场所,其中含有胃腺,产生胃液用于消化。
肠道分为小肠和大肠,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器官,其表面具有许多细小的绒毛。
六、泌尿系统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其主要功能是排除体内的废物和调节体液平衡。
生理学全书知识点总结
生理学第一节细胞的基本功能1、单纯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移动,如氧、二氧化碳等。
2、易化扩散:(1)经载体扩散: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具有高特异性、有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的特点。
(2)经通道扩散:Na/K/CL/Ca等离子,特异性不高,无饱和现象。
3、主动转运:分子等从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谁主动谁耗能),消耗ATP。
4、钠泵(钠钾泵、Na-K依赖性A TP)的意义:(1)造成膜内外Na和K的浓度差;(2)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胞质渗透压、体积;(3)造成膜内高K,为细胞代谢的必需条件。
(4)钠泵活动造成的膜内外Na浓度势能差是其他物质继发性主动转运的动力。
5、钠泵激活:胞内Na增加和胞外K增加。
每分解一个ATP,移出3个Na,移入2个K。
6、继发性主动转运:葡萄糖、氨基酸在小肠黏膜上皮的主动吸收。
7、出胞入胞:大分子物质(细菌、病毒、异物、脂类物质等),耗能。
8、【静K动Na】静息电位产生机制:主要由K外流形成,接近K的电-化学平衡电位;动作电位产生机制:主要由Na内流形成,Na平衡电位根据Nernst公式计算的数值>实际测得的动作电位超射值。
9、动作电位特点:“全或无”现象;具有不应期。
10、动作电位产生机制(第一卷P118页表2-03):上升支、下降支、峰电位、负后电位、正后电位11、去极化超级化-50 ————-70 ————-100复极化12、局部兴奋的特点:不是“全或无”的;不能在膜上做远距离的传播(衰减性);可以互相叠加(可以总和)。
13、概念兴奋性:可兴奋细胞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
阈电位:是细胞去极化达到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数值,称~。
阈刺激:刚能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称~。
阈强度: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是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指标。
阈值:引起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是衡量细胞和组织兴奋性大小的最好指标。
14、有髓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传导特点:跳跃性、节能。
生理学总结
绪论第二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生殖。
第三节机体功能的调节1、机体内存在三种调节机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1)神经调节:概念: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实现对机体各部分的功能调节。
是机体功能的主要调节方式。
基本调节方式:反射。
减压反射(2)体液调节:某些内分泌细胞分泌化学物质,通过体液系统到达靶细胞或靶组织,调节靶细胞或靶组织的生理功能。
激素(3)自身调节: 概念脑血流量、肾血流量的调节,要学会举例:甲状腺激素、心肌细胞异长自身调节2、机体功能活动的自动控制原理(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1)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通过反馈联系到达控制部分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向其原活动方向相反方向变化。
意义:维持稳态。
缺点:滞后、波动。
(2)正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通过反馈联系到达控制部分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向其原活动相同方向变化。
意义:完成某一生理功能。
(3)前馈:进入寒冷环境之前产热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一节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跨膜物质转运功能(二)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1、被动转运:物质顺浓度差或电位差的净移动,不需要消耗能量的转运方式。
(1)单纯扩散:脂溶性物质顺着浓度差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跨膜转运。
(O2、C02、乙醇、脂肪酸、类固醇)(2)易化扩散: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很小的物质,必须通过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协助下,才能从高浓度一侧扩散到低浓度的一侧的转运形式。
易化扩散分两类①载体(carrier)介导的易化扩散特点:高度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
②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Na+、K+、Ca2+)。
分类:化学门控通道;电压门控通道;机械门控通道2、主动转运(1) 概念:主动转运是指物质分子或离子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进出胞膜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2) 分类:①原发性主动转运a概念: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
b钠-钾泵的概念:钠-钾泵是镶嵌在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的一种蛋白质,其本身具有ATP酶的活性,能分解A TP,为Na+、K+的主动转运提供能量,故钠-钾泵亦称Na+-K+依赖式ATP酶,简称钠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理学总结归纳第一节细胞的基本功能一、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一)单纯扩散:1.概念: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膜的高浓度区一侧向膜的低浓度区一侧顺浓度差跨膜的转运过程称为单纯扩散。
2.转运物质:除O2、CO2、NO、CO、N2等气体外,还有乙醇、类固醇类激素、尿素等。
3.特点:⑴顺浓度差,不耗能;⑵无需膜蛋白帮助;⑶最终使转运物质在膜两侧的浓度差消失。
(二)易化扩散:是指某些非脂溶性或脂溶性较小的物质,在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
1.以载体蛋白为中介的易化扩散(载体转运):◇例子:葡萄糖和氨基酸、核苷酸◇特点:⑴载体蛋白质有结构特异性;⑵饱和现象;⑶竞争性抑制。
2.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通道转运):◇特点:⑴相对特异性;⑵饱和性;⑶有开放、失活、关闭不同状态。
◇例子:Na+、K+、Ca2+等都经通道转运(电压门控通道)(顺梯度)(三)主动转运:1.钠泵就是镶嵌于细胞膜上的Na+-K+依赖式ATP酶。
(3个Na+出胞,2个K+入胞)2.钠泵活动的生理意义:⑴由钠泵形成的细胞内高K+和细胞外的高Na+,这是许多代谢反应进行的必需条件。
⑵维持细胞正常的渗透压与形态。
⑶它能建立起一种势能贮备。
这种势能贮备是可兴奋组织具有兴奋性的基础,这也是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逆浓度差跨膜转运的能量来源。
原发性主动转运:逆梯度—带电离子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的区别---转运的都是小分子物质二、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1.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2.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3.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三、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RP):细胞未受刺激时膜两侧的电位差。
◇动作电位(AP):是膜受到有效刺激后,在RP的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膜电位的快速,可逆,可扩布的电位变化。
口诀:静钾外,动钠内记住一句话:除了细胞受刺激兴奋时Na+ 内流,其他的时候都K+外流Na+Cl 静息电位极化兴奋(除)去极化复极化极化内流,去极化→兴奋-内流,超极化→抑制四、肌细胞的收缩(一)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与兴奋-收缩偶联乙酰胆碱(二)骨骼肌收缩的机制——肌丝滑行理论第二节血液一、血细胞的组成、生理特性、功能、及其生成的调节(正常人的红细胞一般在0.42%NaCl溶液中开始出现溶血,在0.35%NaCl溶液中完全溶血)(一)红细胞生理1.数量:男:4.5~5.5×1012/L Hb:120~160g/L 红细胞比容:40%~50%女:3.5~5.0×1012/L Hb:110~150g/L 红细胞比容:37%~48%2.功能:⑴运输O2、CO2⑵缓冲血液pH值3.生理特性:⑴渗透脆性:RBC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以RBC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力作为脆性指标。
正常值:0.42%NaCl:开始溶血;0.35%NaCl:完全溶血。
影响因素:衰老RBC>刚成熟RBC;遗传性球形红细胞>正常RBC。
⑵悬浮稳定性:RBC能比较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的特性。
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以第1小时末RBC在沉降管中沉降距离来表示RBC沉降速度。
正常值:男:0~15mm/h, 女:0~20mm/h。
影响因素:血浆成分影响悬浮稳定性!与红细胞无关。
①白蛋白、卵磷脂可抑制红细胞叠连。
②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胆固醇促进红细胞叠连。
⑶可塑造变形性:RBC在外力作用下具有变形能力的特性。
影响因素:与表面积/体积呈正相关;与RBC膜弹性呈正相关;与RBC内粘度呈负相关。
4.造血:⑴生成原料:铁、蛋白质等→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⑵促成熟因子:VitB12、叶酸→巨幼红细胞性贫血5.红细胞生成的调节:⑴促红细胞生成素(EPO)⑵雄性激素(二)白细胞生理1.白细胞白细胞数量:(4~10)x109/L2.白细胞分类及功能名称百分比(%)主要功能中性粒细胞50~70 吞噬、水解细菌及坏死组织、衰老的红细胞及抗原-抗体复合物嗜碱性粒细胞0~1 释放肝素、组织胺,参与过敏反应嗜酸性粒细胞0.5~5 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在速发型过敏反应中的作用;参与对蠕虫的过敏反应淋巴细胞20~40 T细胞→ 细胞免疫B细胞→ 体液免疫单核细胞3~8 吞噬作用、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诱导与调节生理功能:黏附、聚集、释放、收缩、吸附、修复作用:① 维护血管壁完整性,血小板数量明显降低时,毛细血管脆性增高;②血小板还可释放血小板源生长因子,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以修复受损血管;③当血管损伤时,血小板可被激活,参与生理止血的各个环节。
二、生理性止血止血凝血出血时间:正常1~3min。
(血小板)凝血时间:凝血因子◇血液凝固:血液由液体状态变为不流动的胶冻状凝块的过程。
◇血清:血凝后,血凝块回缩释出的液体。
◇凝血过程:◇抗凝系统的组成和作用:血浆中的抗凝物质:⑴抗凝血酶Ⅲ:灭活Ⅱa、Ⅶa、Ⅸa、Ⅹa、Ⅻa(与丝氨酸残基结合)⑵肝素:加强抗凝血酶Ⅲ的作用(2000倍)。
⑶蛋白质C:1)灭活因子Ⅴ、Ⅷ 2)限制因子Ⅹa与血小板结合 3)增强纤溶⑷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第三节循环一、心脏的生物电活动心肌细胞的类型:1.普通的心肌细胞——工作细胞 eg:心房肌细胞、心室肌细胞。
2.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自律细胞 eg: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网(一)心室肌细胞RP、AP及其分期复极化:主要还是K+外流(二)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⑴自律细胞的特点:4期自动除极。
1.窦房结细胞跨膜电位:0期机制:Ca2+内流(慢反应自律细胞)3期机制:K+外流4期机制:If①Na+内流的逐渐增强②K+外流的逐渐减弱③两者兼有2.浦肯野细胞:①AP相似:0期机制:Na+内流(快反应自律细胞)②4期会自动除极 Na+内流逐渐增多二、心脏的泵血功能静脉→动脉心室在泵血舒﹥收(一)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进行一次收缩和舒张为心跳的一个活动周期,即心动周期。
心率——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如:按心率为75次/min计算,心动周期==0.8秒心动周期:◇心动周期的特点:⑴心房和心室机械活动周期的时间是相等的。
⑵舒张期的时间长于收缩期。
⑶心率加快时,心动周期缩短,其中舒张期缩短的比例大于收缩期。
⑷心房和心室同时处于舒张状态,称为全心舒张期。
⑸心室血液的充盈主要依靠全心舒张期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70%),而不是心房的收缩(30%)。
(二)心脏的泵血过程和机制◇解题技巧:射动室内压高静房内压低血期脉脉心室的泵血过程:◇心泵血过程中的特点:⑴心室肌的收缩和舒张是泵血的原动力;⑵心房—心室、心室—动脉之间的压力差是直接动力; ⑶心脏瓣膜保证血液呈单向流动;⑷等容收缩期↑、等容舒张期↓是压力变化最快的时期; ⑸快速射血期,室内压达峰值;⑹快速射血期的中期或稍后,室内压已经低于主动脉内压。
(三)心泵功能的评价1.搏出量:一侧心室一次收缩射出的血量。
≈60~80ml (左=右)2.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
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率≈5L/min 是评价心功能最基本的指标三、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一)心和血管的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副=传出神经(运动神经)躯体运动神经自主神经(内脏运动)心肌、平滑肌、腺体骨骼肌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功能相互平衡制约协调控制机体生理活动心受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的双重支配交感1.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 递质:NE 受体β1作用:正性变时、变力、变传导。
2.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递质:Ach受体:M作用:负性变时、变力、变传导。
3.血管的神经支配——交感缩血管N纤维:交感神经→NE+全身血管平滑肌αR→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分布密度特点:⑴皮肤血管>骨骼肌>内脏血管>冠脉及脑血管;⑵A>V,微动脉最高;作用:静息状态发放低频冲动,维持血管一定的紧张性。
(二)心血管反射(降压反射)——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1.意义:维持血压相对稳态2.过程:刺激:血压↑动脉管壁扩张度↑感受器: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传入神经:窦神经、降压神经中枢:延髓孤束核传出神经:(低)心交感N↑、(高)心迷走N↓、交感缩血管N效应器:心、血管(三)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1.肾上腺素(E)受体:α、β(β1、β2)作用:①心:β1兴奋强心②血管:α兴奋→血管收缩β2兴奋→血管舒张2.去甲肾上腺素(NE)第四节呼吸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呼吸的全过程包括:1.外呼吸——肺通气+肺换气2.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3.内呼吸——组织换气一、肺通气呼吸运动的形式:形式表现主要参与的肌肉出现的可能原因腹式呼吸腹壁起伏膈肌提示胸部疾患,也见于幼儿胸式呼吸胸壁起伏肋间外肌提示腹部活动受限混合式呼吸腹壁和胸壁都有起伏膈肌和肋间外肌正常呼吸形式形式何时出现呼吸肌参与否浓度与感觉平静呼吸安静状态下吸气是主动呼气是被动平衡均匀用力呼吸运动时、吸入气氧含量减少时、或吸入气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时吸气呼气都是主动的深快,费力;当严重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时,会出现呼吸困难二、反映肺通气功能的主要指标1.潮气量: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
正常成年人的平静呼吸时潮气量为400~600ml,平均约500ml。
2.肺活量: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呼出的最大气体量。
正常成年男性平均约3500ml,女性约2500ml。
肺活量反映肺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是肺功能测定的常用指标。
3.用力肺活量和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VC)是指一次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
时间肺活量:最大吸气后以最快速度呼气,第1、2、3秒末呼出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
意义:反映肺活量及呼吸阻力。
正常值:1s末:80%; 2s末:96%; 3s末:99%。
4.肺通气量——每分钟进肺或出肺的气体总量。
肺通气量=潮气量× 呼吸频率,每分肺通气量为6000~9000ml。
5.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吸入肺泡的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新鲜空气量。
=(潮气量 - 无效腔气量)× 呼吸频率,深慢的呼吸有利于气体交换,是实现有效气体交换的通气量三、肺换气形式:气体单纯扩散动力:气体分压(张力)差第五节消化组成:消化管+消化腺。
方式:机械消化+化学消化。
消化:将大块的、不溶于水的、大分子物质加工成小块的、颗粒的、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吸收:食物中经过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维生素、水、无机盐透过消化道黏膜,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一、胃内消化(胃的功能:暂时贮存食物,初步消化食物)(一)胃液:1、性质:纯净胃液是无色、酸性(pH0.9~1.5)液体,正常成人日分泌量为1.5~2.5L。
2、成分:水、盐酸、胃蛋白酶原、粘液、HC03-、内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