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心理学第四章广告表现的心理规律PPT课件
广告心理学之理解广告的知觉基础(ppt36张)
![广告心理学之理解广告的知觉基础(ppt36张)](https://img.taocdn.com/s3/m/48f075e008a1284ac850434b.png)
第一、接近性原则:在空间上、时间上, 彼此接近或靠近的的刺激物容易归成彼此 不同的组。
第二、封闭性原则:对于不完全的刺激, 知觉倾向于将它充满和完善。 人们倾向于把不完整的图形知觉为完整的 图形。(完形)
里斯本机场广告
第三、相似性原则:相似的对象容易被人 作为有联系的对象进行知觉。彼此类似的 元素,如形状上、颜色上、方位上或其他 维度上的相似,则倾向于归为一类。
第四、连续性原则:视觉对象在空间、时 间上有内在连续性时候,很容易被感知成 为一个整体。
3、知觉的理解性 人在对客观事物进行知 觉时,总是根据已有的 知识和经验对外部输入 信息进行理解和解释。
带有很强的主观因素:先前经验、需要、 动机、期望、兴趣……(经验因素、动机 因素、价值因素、情绪因素、态度因素) 两种结果: (1)顺应广告人的思路(予以引导) ( 2)扭曲、偏见、误解、错觉
解释偏差:我们接受的刺激是模糊的,这 就要我们基于自己的过去经验、期望和需 要来判断它的意义,而消费者倾向于把他 们自己的欲望和假设投到产品和广告上。 西雅图母亲把啤酒当成了百事的节日罐装。 护发产品当成啤酒 知觉具有主观性
人们认为这是黑人奴隶痕迹的反映。
人们描述为黑人男子被白人男子逮捕。
三、感觉的基本规律 1、同类感觉的相互作用 第一、适应现象 适应是指感受器在同一刺激的持续作用下,感受 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当消费者因为刺激物非常熟 悉而不再对它加以注意时,适应的过程就发生了。 小刺激、简单刺激、重复暴露、无关和不重要的 刺激 第二、感觉对比 是指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 化的现象。
广告心理学之广告表现的心理规律
![广告心理学之广告表现的心理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f0961aae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09.png)
广告心理学之广告表现的心理规律广告是商业世界中一种重要的宣传方式,通过各种媒介传递信息、刺激潜在客户的购买欲望。
在广告创作中,广告心理学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研究人们心理活动与广告传播之间的关系,通过了解人类心理规律和行为模式,广告创作者能够更好地设计和撰写广告,以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
首先,广告心理学认为人们在购买决策时是受情感驱动的。
因此,广告创作者应该善于运用情感元素,通过创造各种情绪的方式,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并使产品与消费者之间建立起情感联系。
例如,通过温馨的家庭场景、幸福的笑容或激动人心的音乐来唤起消费者的情感,让他们产生购买欲望。
其次,广告心理学指出,人类更容易被简单、易懂的信息吸引。
广告创作者在设计广告时应避免过多的文字、复杂的图片或过度的创意,以免分散消费者的注意力。
相反,简洁明了的信息能更易于被人们接受和记住,从而增加广告的有效传达。
此外,广告心理学发现人们更倾向于选择熟悉的品牌或产品。
这是因为人们会将熟悉感与信任联系在一起,而品牌的熟悉感可以给消费者带来安全感。
因此,广告创作者可以通过强调品牌的历史、优质的口碑或大众认可度来增加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熟悉感,从而提高购买率。
此外,广告心理学研究还表明人们对于获益大于损失的倾向,因此广告创作者应重点强调产品的价值和好处,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此外,与产品相关的快乐和满足的感受也是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因此广告宣传中的主要调性应以积极向上、愉悦的情绪为主。
最后,广告心理学指出人们更容易被他人的意见和评价所影响。
因此,广告中的明星代言或用户评价等能够帮助产品建立信任和可信度,从而增加购买欲望。
总而言之,广告心理学为广告创作者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消费者心理和行为模式。
通过运用情感元素、简明易懂的信息、建立品牌熟悉感、强调产品价值和好处、以及借助明星代言和用户评价等手段,广告创作者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创作广告,从而更好地吸引潜在客户并促进销售。
广告的心理策略
![广告的心理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1ea0554cb4daa58da0114ae3.png)
视 知觉 听
物
选择
知觉= 触摸
某 事件 + 组织
尝
关系 解释
嗅
推得意义
内部感觉
知觉过程
定义: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的过程。其先决 条件是,对象与背景的刺激物之间必须要有差 别。 知觉过程的最终产物是对特定对象的认知, 形成该物体的完整映象。 对广告的启示:避免两可图形
知觉的特点
★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超负荷。 选择的感受性。 知觉防御。 ★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解释性。
线条长短与面积大小的错觉
线条长短与背景对比的错觉
面积大小与背景对比的错觉
第三节 广告心理策略
一、广告心理诉求 二、增加广告注意度的策略 三、增强广告记忆度的策略
一、广告心理诉求
•
所谓“诉求”,就是诉以欲望或需要,博得关心
或共鸣,最终到达导致购买动机的目的。
•
诉求有长短快慢、直接间接、积极消极、暗示说
(1)年龄、性别和经历的不同对色彩喜好也有很大的影响。 儿童多好极鲜明的纯色,这是因为这类颜色对他们产生很强的吸 引力,符合他们活泼好动的性格。女性比男性更爱白色,因为白 色象征着纯洁,而男性则多喜爱蓝色,因为蓝色象征豪爽、沉稳、 成熟和心胸开阔。对乡村的人来说则比较喜爱颜色较纯的色彩, 而城市中的人则喜爱一些纯度较低,对比较富丽、柔和的色调和 浅淡的中间色。
意志解决 “实施什么行为”的问题,就是针对事物的品质 特性以及价值,人将选择一个最合适的行为,以便充分利用事
物的价值特性。 意志过程以认知过程为基础,并促进认知过程的发展和变
化。同时,情感过程对意志过程也具有深刻的影响,而意志过 程又反过来调节情感过程的发展和变化。
认知、情感与意志的逻辑关系
广告心理学全套精品课件
![广告心理学全套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45e6c32312b3169a451a4f3.png)
支。
二、广告心理学与广告学
广告学强调广告的艺术性与科学性。 广告心理学中,人们更加重视从科学性
的角度来审视和探讨广告以及广告活动。
三、广告心理学与消费心理学
两者都将消费者(人)作为研究对象。 广告心理学研究的问题是消费心理学不关心的,
样本库:样本7000个;商品种类56类 。
消费行为与生活形态调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 阶段是入户问卷调查。第二阶段是深度访谈和 电话调查。
1. 深度访谈:在北京、上海、广州3城市入户 问卷调查取得的样本库中,根据被访者填写的 姓名和联系方式与被访者联系,询问其是否可 以接受深度访谈,如果可以,则与被访者约定 访谈的时间、地点,进行深度访谈。 2. 电话调查:在央视—索福瑞入户问卷调查取 得的样本库中,根据被访者填写的姓名和联系 方式与被访者进行联系,采取普查的方式对10 城市消费者进行电话调查。
邮寄问卷调查
适合于调查者比较分散的情况下进行, 但回收难度太大。
电话调查
具有快速方便的特点,但向受调查者询问 的问题不能太过于复杂。
面对面调查(访谈法)
可以比较深入的研究问题,但研究费用 比较高。
二、实验法
主要用于探索心理现象之间是否存在着因 果关系,是探讨广告传播心理机制,揭示 广告活动心理规律的重要研究方法。
使用者:目前的主要用户为国内外广告公司, 国内外工商企业,国内外市场咨询研究机构等。
调查区域: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成都、 重庆、 武汉、西安、沈阳、 南 京、天津、长春、哈尔滨、大连、杭州、 福州、南昌、青岛、郑州、长沙、昆明, 共 21 个 城市。
发行区域:年鉴共发行销售2000余套, 主要发行地区为北京、上海、广东、浙 江、江苏、山东、香港、台湾等地。日 本、美国也有少量年鉴在当地销售。
4广告心理
![4广告心理](https://img.taocdn.com/s3/m/1d7dce28cc7931b765ce1538.png)
娃哈哈营养快线广告
2019/12/12
ch04广告心理
19
二、广告对消费行为的作用
① 广告唤起消费者潜在需要,产生购买愿望,进而 激发起购买动机;
② 广告提供有关商品信息,进一步指向具体的购买 物品或劳务;
③ 确认广告的商标,以便选择特定的商标产品。
2019/12/12
ch04广告心理
广告策划与管理
第四章 广告心理
学习目标
了解广告与消费行为的关系 理解广告与感觉、知觉的关系 理解广告与注意的关系 理解广告与记忆、联想的关系 理解广告与态度的关系
2019/12/12
ch04广告心理
2
第四章 广告心理
第一节 广告与消费行为的关系 第二节 广告与感觉、知觉 第三节 广告与注意 第四节 广告与记忆、联想 第五节 广告与态度
口感:与豆制咖啡完全一样 特点:方便快捷,无需煮制,不必冲洗器皿 结果:尽管厂家对其又快又方便的特点大力
宣传,但购买者寥寥无几。
2019/12/12
ch04广告心理
7
原因?美国心理学家采用问卷方式进行调研。
方法:编制两种购物单,分发给两组家庭妇 女,请他们作为旁观者描述按照每种购物单 购买商品的家庭妇女是什么样的妇女。
仅仅依赖于消费者的经验、动机、情绪、态 度等。
进入水果店,看到苹果色泽鲜艳,手触光滑 圆润,根据以往经验,该顾客判断该苹果汁 多味甜。
2019/12/12
ch04广告心理
35
广告与感觉、知觉
影响知觉的因素
刺激大小 刺激的强度对知觉有很大的影响 (声音大小) 色彩与知觉有很大关系 位置与知觉有关 知觉对象受背景的干扰或过去经验的影响(包装
广告心理学PPT
![广告心理学PPT](https://img.taocdn.com/s3/m/e5a264876edb6f1afe001f20.png)
注意(广告)信息的一般动机
1、有用(实用价值)性的信息
信息加工的行为倾向性取决于三个因素:
需要、期待和消息的价值
2、支持性的信息(一致性理论) 3、刺激性的信息 (个性与情境) 4、趣味性(娱乐性)的信息
兴趣越浓,越易于注意
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词典
单词在记忆系统中是按频率、 具体性和意象性的高低来排列 的。使用频率高的词排在前面, 使用频率低的词排在后面;具 体词排在前面,抽象词排在后 面,就像是一本词典一样,特 雷斯曼把这种词典叫做心理词 典。
第4章 学习、记忆与广告的记忆策略
所谓学习,是指人在生活过程中,因经验而产生的 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3、家庭本身就是一个消费单位。例如,彩电、冰箱、 空调、家具,甚至锅、碗、瓢、盆等日用品的计算 都是以家庭为单位计算的。
4、家庭所属社会阶层决定消费者的需求和消费习惯。
家庭生命周期
初婚期:新婚至生育第一个孩子 生育期:生育第一个孩子至生育最后一个孩
子 满巢期:出生最后一个孩子到第一个孩子参
(1)利用原型启发,创造新形象 (2)把有关各个成分联合成为完整的新形象。 (3)把不同对象中部分形象黏合成新形象。
(4)突出对象的某种性质或它与其它 对象之间的关系,从而创造出新形象。
根据语言的表述或非语言的描绘(图样、图解、 模型、符号记录等)在头脑中形成有关事物的 形象的想象,就是再造想象。
动机是推动有机体寻求满足需要目标的 力。动机包含两个主要成分:
第一,唤起身体的能量,即激活一般的紧 张状态。它的功能表现为对其行为的发动、 加强、维持,直至终止;
广告心理学(教学课件)
![广告心理学(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97814a8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f0.png)
广告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广告与人类心理、行为、感知和情绪等方面相互作用 的学科,它探究广告的设计、传播、营销和影响等方面的心理规律。
什么是广告心理学?
概念
广告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广告中心理因素和广告效应的科学。它主要研究广告在心理、行为、 感知、情感等方面的作用机制和规律。
意义
广告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广告从业者了解受众的需求、掌握有效的传播方式、提高广 告效应,以达到预期的营销目标。
行为心理
广告营销策略中能够有效激发消 费者行为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礼 物、抽奖、限时优惠等,需要根 据消费者的行为心理进行有针对 性的设计和创意。
媒体与广告心理学的关联
媒介选择
广告需要根据受众特征和媒体 特点,选择适当的媒介进行传 播和宣传,比如电视、网络、 报刊、户外媒体等。
媒体效应
不同媒介具有不同的影响力和 传播效果,也会对广告的心理 反响产生不同的影响,比如印 象派广告、电视联想广告等。
人工智能的应用已经深入到广 告领域,未来广告心理学还将 与人工智能技术整合,实现更 为精准、高效的广告传播和营 销效果。
全球化和本地化的广告心 理学研究
未来广告心理学需要更加注重 全球化和本地化的结合,学习 和借鉴世界各地的广告心理学 研究成果,实现广告传播的跨 越式发展。
广告心理学的应用和局限性
3
社会责任
广告从业者需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把握好社会、文化背景和产业发展的平衡, 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广告的文化适应性和差异性
文化适应性
广告要根据所处文化环境的不同,对广告策略和传播方式进行相应的调整和适应,以达到最 好的传播效果。
文化差异性
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性和冲突,比如习俗、风俗、信仰等等,需要在广告传播中充分考 虑和处理。
广告心理概述(PPT 63页)
![广告心理概述(PPT 63页)](https://img.taocdn.com/s3/m/b5e8f9d0f121dd36a22d823e.png)
3、把企业的宣传活动、主题内容融合于时势之中,使之成为 解决社会热点问题的一个方面。
4、公开发表符合社会要求的意见,以时势的代言人身份出现 在大众媒体上,从而有效地提高企业的声望,实现广告宣传的 目的。
(五)创造时尚策略
金色乌龟图案地毯
以色列
三、现代广告的心理策略
(一)吸引注意的策略
1、注意的类型 (1)无意注意 一般与刺激物的强度、新异程度、公众当时心态、经验以 及知识水平有关。
(2)有意注意 主要与刺激物的有益性(即满足需求的程度)、支持性
(符合公众已有知识与认识)、娱乐性、刺激性有关。
2、吸引注意的技巧 (1)注意的强度规律 实验表明,人们接受外部信息,约85%来自于视觉。视觉包括色 彩视觉、暗适应/明适应、对比、视觉后像等。
1908年W·D·斯科特进一步将广告心 理的知识系统化,出版了《广告心理学》
该书研究的广告心理的任务有两个方 面:一是广告如何有效地说服消费者购 买;二是广告如何被消费者快速准确地 接受、记忆特定的商品信息。
(二)广告对消费者的作用 1、积极的作用 (1)唤醒消费者潜在需要 (2)提供有关商品信息 (3)确认广告的商标 2、广告心理的基本任务
一、广告与消费行为的关系
(一)广告心理学发展简史
1895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实 验室的H·盖尔所开展的关于消费者对 广告及广告商品的态度与看法的调查 研究。
1901年美国心理学家W·D·斯科特提 出广告工作应发展成为一门科学和心 理学。
1903年W·D·斯科特将其发表的一些文 章汇编成《广告理论》。
部分国家地区的颜色禁忌
国家地区
禁忌颜色
中国 日本 中东地区 瑞典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巴西
广告心理学讲义课件(ppt 68页)
![广告心理学讲义课件(ppt 68页)](https://img.taocdn.com/s3/m/569bf77567ec102de3bd890d.png)
尊重需要 要求得到承认和尊重、 缺乏自信、自我怀 人事考核制度;职务职称晋升
自尊感、意识到自身 疑、成为牺牲品 制度;
价值
表彰制度;责任制度;授权
审美自主性 心理上有某种美和独特 工作之外的乐趣、 工作是快乐的、美是内在等精
性
挫折感
神激励
认知自主性 求知欲望、承担责任与 被剥削、被忽视、 教育培训制度、分权结构
• 注意具有两大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
• 指向性,表明的是人的心理活动所具有 的选择性,即在每一瞬间把心理活动有 选择地指向某一目标,而同时离开其他 对象。
• 集中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只集中于少 数事物上,对其他事物视而不见,听而 不闻,并以全部精力来对付被注意的某 一事物,使心理活动不断地深入下去。
4、尊重的需要
获得荣誉、得到尊重和 重视、得到一定社会地 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在解决了基本的需要以后、 自我实现的需要增强,更 多的希望得到他人的赞誉 和提升公共形象认可的社 会评价。
需要层次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社交需要
需要内容
否定需要的结果 激励基本措施
自我保健、身体健康 痛苦、疾病或者死 工资和奖金
2、基础:本我、自我、超我
3、作用:
自我实现需求
求美需求
精 神
求知需求
尊重需求
社会需求 物
安全需求 质
生理需求
1、生理的需要 2、安全的需要
例如:食物、衣物等 基本要求
例如:人寿保险、健康品、 稳定的职业等
3、归属的需要
亲 个人
人
其他 朋 的群 友体
希望给予或接受他人的关爱、友谊或者 等到其他群体的接受、认可等行为。
五、强化理论
广告心理学培训课程(ppt 41页)
![广告心理学培训课程(ppt 41页)](https://img.taocdn.com/s3/m/3485706e89eb172dec63b75c.png)
反馈给消费者
(购后评价)
消费者决策
环境影响
反馈给环境 (营销策略的发展)
消费者反应
五、广告心理学研究方法简介
(一)调查法:研究者预先拟定调查问卷,让受调查者 表达他们对事物、观点的态度和意见(如广告效果) 等。可分为邮寄问卷调查、电话调查、面对面调查等。
(二)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 的方法。在实验中研究者可以控制一些干扰或无关因 素使一些因素发生有序的变化,而后观察在不同条件 下被试者所产生的心理变化。
三、广告调查的内容 (一)广告市场调查 广告市场调查时编制广告计划的依据,具体包括广告市场所在的社 会环境调查、消费者调查和产品调查等。 1.社会环境调查 社会环境构成的因素很多,在广告调查中,具体应该着重于以下几 个方面的调查。 ①政治和法律环境的调查 ②经济环境的调查
广告市场的经济环境调查,主要包括目标市场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水 平和市场容量。 ③文化环境的调查
(三)内容分析法:对第二手资料或案头资料进行分析 以揭示其中隐含的规律的方法。
广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调查法
早在1917年,盖斯勒(Geissler)就采用调查的方法来研究广告对人们 购买特殊品牌的影响。他们调查了300个被试,要求他们在听到20种商 品的名字时,说出首先出现在心中的第一品牌以及购买该品牌的原因。 该研究发现,一类商品中品牌数量越少,知道该商品一或两个品牌的人 越多。广告是回忆广告品牌时第二重要的原因。
(一)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一切营销决策的基础
1、市场营销Biblioteka 念的演变生产观念推销观念
市场营销观念
条件
“卖方市场”
“卖方市场”
“买方市场”
向“买方市场”转变
四章广告心理PPT课件
![四章广告心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c68c6f80b4e767f5bcfce11.png)
二、消费者的情绪过程
消费者对商品的认知过程,是采取购买行为的前提, 但并不就等于他必然采取购买行为。因为消费者是生活在 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的具有思维能力的人,是容易受影响的 个体,因此,他们在购买商品时将必然地受到生理需求和 社会需求的支配,两者构成其物质欲求的强度。由于生理 欲求和社会欲求会引起消费者产生不同的内心变化,可以 造成消费者对商品的各种情绪反应。如果情绪反应符合或 满足了其消费需要,就会产生愉快、喜欢等积极态度,从 而导致购买行为;反之,如果违反或不能满足其消费需要, 则会产生厌恶态度,就不会产生购买欲望。消费者对待客 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态度而产生的行为态度,就是购买 心理活动的情绪过程。情绪过程是消费者心理活动的特殊 反映形式,贯穿于购买心理活动的评定阶段和信任阶段, 因而,对购买活动的进行有着重要影响。
第5页/共66页
一、消费者的认知过程
感知是消费者对商品的外在特征和外部联系 的直接反映,是原始形态的,是对商品认识的初 级阶段。但是,消费者只有通过这一阶段,才能 为进一步认识商品提供必要的材料,形成记忆、 思维、想象等一系列复杂的心理过程。在此基础 上,对商品产生信任情感,采取购买行为。在购 买中,消费者借助于记忆,对过去曾经在生活实 践中感知过的商品、体验过的情感或有关的知识 经验,在头脑中进行反映的过程,也是异常复杂 的认识过程。它包含对过去所经历过的事物或情 感或知识经验的识记、保持、回忆和认识等过程, 在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中起着促进购买行为的作用。
以及听觉、运算、鉴别能力和组织能力、合体能力等。这
些不同种类的能力彼此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挥作用。
当然,不同的活动具有不同的能力活动结构,所需的能力
的强度也不相同。例如,在进行购买活动时,一般商品的
广告心理学ppt..
![广告心理学ppt..](https://img.taocdn.com/s3/m/70aef42587c24028915fc34f.png)
8
(2)刺激的新奇性 刺激的新奇性指出乎意外、不同寻常的刺激特性,新奇性与 人的好奇心有密切关系,利用好奇心制作的广告极易引起人 们的注意。 (3)对比 当刺激物与周围环境存在明显反差,即对比非常强烈时,它 就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4)活动与变化的刺激 在静止的背景上,各种运动着的物体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3)语义分析
19
说出消费者真正的需要或深层需要
如果广告公司及企业能够通过科学的调查,及时,准确 地了解消费者真正的需要,对关高进行合理的定位,那 那么这则广告就成功了一半。
20
诉诸消费者的优势需要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表明,人都潜藏着多种不同层次 的需要,但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 程度都是不同的。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 的主要原因和动力。而这种最迫切的需要就是消费者 的有时需要。 能否满足这种优势需要,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对商品的 态度和购买行为
21
突出产品的独特功能
当一种产品或者服务具有某种独特的功能,而这种功能 又正好是唯一能满足消费者对某种特殊需要的产品属性, 那么广告就应该以消费者的这种特殊需要和产品的这一 特性为诉求点 USP主张 这个主张具备三个要点: 一是利益承诺,强调产品有哪些具体的特殊功能和能给 消费者提供哪些实际利益 二是独特,这是竞争对手无法提出或者没有提出的 三是强有力,要做到集中,是消费者很关注的
3
影响广告的心理因素
1.注意 2.知觉 3.需要,动机 4.记忆 5.情感
4
注意理论与如何提高广告的吸引力
AIDA模式:“那是什么啊”——attention:注意到广告 信息 “挺有意思”——interesting:对广告及产品产生兴趣 “真想买一个”——desire:产生购买欲望 “买了吧”——action:采取行动 美国广告学家路易斯 AIDMA模式:
广告心理学概述(ppt 48页)
![广告心理学概述(ppt 48页)](https://img.taocdn.com/s3/m/10871951e2bd960590c677e2.png)
点。
广告心理学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更是两者 的有机统一性质。广告心理学也具有应用科学和多学科综 合(交叉)的性质。
与广告心理学关系密切的学科有:心理学(消费者行 为、社会心理学)、广告学、经济学、社会学(文化人类 学)和市场营销学等。
1908年斯考特出版了《广告心理学》一书这是第一 本以广告心理学命名的书,从这个意义上说,广告心理学 至今已经历了一百年的历史。由于市场发展水平制约,这 一时期广告心理学并没有实质性发展。
2020/2/8
23
第二阶段:发展时期(1960年代—1990年代)
西方等国受到经济、市场和社会文化等因素 的影响,具有实质性意义的广告心理学研究是在 60年代以后,尤其在认知心理学理论影响下,广 告与消费者心理研究对广告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 响。
• 问卷量表法。它是指运用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问卷或量表,对 消费者的心理特点、态度等进行测量以了解消费者心理特点 的方法。
• 个案研究法。选择一个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研究。
• 调查法。它是指研究者要预先拟好调查问题(或 问卷),然后通过适当的手段,让受调查者表达
他们对事物、观点的态度或意见。这种方法用以
• 简言之,广告就是广告主通过媒体向目标受众传 递信息以劝导(说服和沟通)其购买(使用)广 告商品或消费观念变化的过程。
• 现代广告学的理论构架是传播学模式。
有关学者广告定义
• 目前流行的说法,广告就是实践中的心理学。
• 美国广告学者T. Duncan(2005)认为广告是由某一 广告主以付费的方式传播产品信息,其目的是为了 获得更多的受众,建立品牌知名度和与竞争者相区 别的品牌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主观轮廓
• 有时客观上不存在刺激的突然变化时, 人们在一片同质地的视野中也能看到 轮廓,这种轮廓就叫做主观轮廓或错 觉轮廓。
47
二、大小知觉
• 物体的大小知觉是根据物体在视网膜 上投影的大小及知觉距离来判断的。
• 现实中,人们在知觉物体的大小时, 会自动地解决大小与距离的关系。
48
二、大小知觉
10
第一节 广告表现的心理原则
• 广告必须引人注意 • 广告文案内容必须容易识别 • 广告内容必须容易理解 • 广告信息必须容易记忆
11
一、广告必须引人注意
• 注意是信息获得加工的前提 • 注意促进广告信息的记忆 • 注意影响广告说服效果
12
二、广告文案内容必须容易识别
• 人们在阅读或倾听时,都遵循“认知 最省力原则”。
• 广告版面可以尽可能采用大版面广告 • 报纸广告版面位置安排可按图一版面
位置顺序确定;杂志则可参考表1。
20
报纸版面位置注意效果顺序
1
12
12
3 1
2
34
2
4
21
同一版面不同位置的效果差异
• 如果整版上下左右划分为四个部分, 那么注意值的大小顺序是左上、右上、 左下、右下。
• 如果整版从上到下分为四部分,那么 注意值大小顺序是中上、中下、上上、 下下。
• 广告画面中物体大小的知觉与现实中 物体大小的知觉过程却有所不同。
• 广告画面中的物体经艺术加工或被放 大,或被缩小,其大小与现实中物体 的大小是什么关系,人们不得而知。
49
二、大小知觉
• 要让受众正确地判断广告画面中物体 的大小,首先必须在广告画面中加入 受众熟悉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 广告设计中为了使产品显得大或小, 可以有意地改变产品与参照物之间的 真实大小比例关系。
57
四、知觉的主动性
• 把部分组合为整体。 • 由整体来识别部分 • 把不完整的变成完整。 • 对视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
58
1、把部分组合为整体
• 视知觉在识别物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 同时,能主动地把这些部分综合为一 个整体。
50
51
三、运动知觉
• 影视广告中受众如何感知物体的运动 • 静态画面上物体的运动知觉依赖于
52
影视广告中受众如何感知物体的运动
• 物体的方向和位置的变化 • 运动的速度 • 物体的大小变化
53
静态画面上物体的运动知觉依赖于
• 运动的轨迹
bmw
54
静态画面上物体的运动知觉依赖于
• 暗示方向的线索
40
广播和影视广告如何引人注意
• 使用特殊的音响效果 • 采用独特的主题色彩。 • 强化人物的动作,而不是静态镜头或
镜头的快速切换 • 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变化
41
广播和影视广告如何引人注意
• 加强广告导语的吸引力 • 让听众比较熟悉的或声音有特色的播源自音员来播音 • 适当运用“沉默”。
42
户外广告如何引人注意
55
静态画面上物体的运动知觉依赖于
• 物体的不稳定状态 bmw3
56
四、知觉的主动性
• 在知觉过程中,人们不只是对外界刺 激作出简单直接的反映,而且还调动 了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刺激进行 重新组织,对不足信息加以补充,对 模糊刺激作出合理的解释。
• 人们还能综合整个视觉情境,以便对 某一视觉对象作出正确的识别。
• 人们对广告的认知活动中,人们接触 广告往往是被动的,受众不会费力去 进行有关广告的认知活动。
13
三、广告内容必须容易理解
• 文案内容较长的广告,受众往往就不 会接受广告的充分影响。
• 不容易理解的广告,容易造成受众的 误解或歧解。
14
四、广告信息必须容易记忆
• 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之前,广告的效 应主要表现为对广告信息的记忆。
• 运动:在静止的背景上,各种运动着的物体 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 对比:当刺激物与周围环境的景物存在着明 显的反差时,它就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 重要性:指刺激物对个体来说是否有意义、 是否重要。
17
18
二、广告如何引人注意
• 印刷广告 • 广播和影视广告 • 户外广告
19
1、印刷广告如何引人注意
22
杂志广告各版面位置的注意值
100
100
100
95
90
90
90
85
85
80
70
60
50
50
40
30
20
10
0
封面
封底
封二
封三
扉页
底扉 正中内页 内页
23
1、印刷广告如何引人注意
• 广告的插图要可能大 • 插图中最好有人物模特 • 广告中留出较大的空白 • 插图内容要有特色 • 标题要大且有吸引力
24
1、印刷广告如何引人注意
• 尽量增加广告的色彩 • 设计出与众不同的广告边框 • 整则广告的色调要与周围广告的色调
有明显的区别 • 注意避开视觉竞争对象。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广播和影视广告如何引人注意
• 采用新颖的广告形式 • 利用名人当模特 • 让儿童或婴儿来表演 例 • 适当利用动物表演 例 • 以名胜古迹为背景 • 采用流行乐曲的主旋律为背景音乐 例
• 广告信息记忆是广告活动影响消费者 购买决策的前提。
• 广告信息记忆会诱发消费者产生熟悉 性购买。
15
第二节 广告引人注意的原理和方法
• 注意的原理 • 广告如何使人注意
16
一、注意原理
• 新异性:指刺激物异乎寻常的特性。分为绝 对新异性和相对新异性。
• 强度:刺激要引起人们的反应必须达到一定 的强度。 例
• 将户外广告设置在人流量比较大的地 方,如交通要道、机场、火车站等。
• 将户外广告设在高处。 • 让户外广告画面动起来。
43
户外公益广告
44
第三节 广告的视知觉原理及运用
• 主观轮廓 • 大小知觉 • 运动知觉 • 知觉的主动性
45
一、主观轮廓
• 轮廓就是知觉背景和对象的分界面, 它是在视野中的临近成分出现明度或 颜色的突然变化时出现的。
第四章 广告表现的 心理规律
1
整体概况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1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2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3
2
你没有吸引力使人来看你的这页广 告,那么不管你在广告中说些什么, 你都是在浪费金钱。
——伯恩巴克
3
4
5
6
7
8
9
广告表现的心理规律
• 广告表现的心理原则 • 广告引人注意的原理和方法 • 广告的视知觉原理及运用 • 提高广告信息记忆效果的基本方法 • 提高和巩固品牌知名度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