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预人教必修5第10课《谈中国诗》教学资料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3.10《谈中国诗》说课稿新人教必修5

高中语文3.10《谈中国诗》说课稿新人教必修5

高中语文3。

10《谈中国诗》说课稿新人教必修5高中语文3.10《谈中国诗》说课稿新人教必修5教学目标1.理解中国诗的特征。

2。

掌握字词、文学常识、名言名句等基础知识.3。

学习本文语言幽默风趣的特点。

教学重点1。

基础知识积累及应用。

2。

理解中国诗“富于暗示〞的特点.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和深入研究,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学过程是一个“诗的国度〞。

不仅戏曲“以诗为词〞,小说“有诗为证〞,而且书法也要写诗,绘画也要题诗。

然而,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中国诗有什么特征呢?让我们来听听玩转中西文化的魔术师—-钱钟书先生的见解.〔板书课题《谈中国诗》〕二、作者简介钱钟书〔1910-—近〕,我国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和古典文学研究家。

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等.钱先生的治学特点是贯通中西、古今互见,融会多种学科知识,探幽入微,钩玄提要,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大家。

在其六十余年的学术生涯中,他除了创作出大量的有非凡的思想原创性和学术开拓性的论著,在中国现代史上独树一帜,因而使得研究“钱学〞成为中国现代学术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亦成为反思百年中国人文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主要作品有《管锥篇》《谈艺录》《宋诗选注》及唯一的长篇小说《围城》,另有短篇小说集《人·兽·鬼》,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1998年12月19日,在北京病逝,在翌日新华社播出的新闻通稿中出现“永垂不朽〞字样.三、简介背景、文是一篇文艺,是作者根据自己于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朋友做的一篇英语演讲稿节译而成的。

作者通过对中外诗歌的源流、形式、意韵、风格以及内容等方面的比较,突出了中国诗的独特性和普遍性,为外国朋友了解中国诗打开了一扇窗。

是中国较早的中西比较诗论之一。

四、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文章共有8段,思路如下:第1段,谈“中国诗〞的前提与立场。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第10课《谈中国诗》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第10课《谈中国诗》教学设计

《谈中国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自主理清课文行文脉络、概括中国诗的特点,把握全文大意。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下自主、合作、探究,在筛选信息的基础上,比较、归纳、概括中国诗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对中国诗歌的浓厚兴趣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脉络,把握全文大意。

教学难点:对文中诗句意思的理解,归纳、概括中国诗的特点。

教学方法:引导、点拨、多媒体辅助教学、讲析。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我们学过《咬文嚼字》和《说木叶》,《咬文嚼字》中举了很多古人推敲诗歌语言的例子,说明语言文字总是和情感相关联的。

《说木叶》则谈了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点,启示我们注意把握诗歌中的传统意象的内涵。

这些都和中国诗歌有所关联。

同学们,我们以前也学过不少诗歌,大家能背几首吗?(如:《山居秋暝》《登高》《天净沙秋思》等)那么,这些诗歌有怎样的特点呢?(学生各抒己见、自由发言。

)明确:语言的形象、凝练、结构跳跃,具有深深的画面感等。

如果想要更进一步了解中国诗的特点,那么就听听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是怎样说的。

(板书课题)二、预习检测:知人论世1.作家作品简介(多媒体展示)钱钟书(1910—1998)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

江苏无锡人。

早年就读于教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和无锡辅仁中学。

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

1935年与杨绛结婚,同赴英国留学。

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

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

1938年秋归国,先后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

与此同时,他在上海暨南大学、中央图书馆和清华大学执教或任职。

1953年后,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

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围城》。

无论他的小说或散文,都具有机智隽永(意味深长,引人入胜)的特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10《谈中国诗》 课件 (共56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10《谈中国诗》 课件              (共56张PPT)
长诗比起外国诗,也只是声韵里的轻鸢 剪掠。
3、韵味 4、风格
外国:听不见的音乐更美。

中国:言有尽而意无穷。
外国: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

中国:笔力轻淡,词气安和——像良心的声音又 细又静。
5、内容
中西诗不但内容相同,而且作风也往往暗合。
中国诗和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

第四部分(第8段),总说中国诗没 有特别“中国”的地方。
第二部分(第2段),概括中国诗的一般发展 特点及其规律。
按照一般的说法,诗的发展是先有史诗, 次有戏剧诗,最后有抒情诗。中国诗则不然, 抒情诗出现得异常之早,戏剧诗随后,史诗没 有。因此,中国诗是早熟的,一蹴而至崇高的 境界,但以后缺少变化。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 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
第三部分(第3至7段),阐述中国诗 的特点。
B 下列词语中红色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
A、梵(fàn)文 轻鸢(yuān)剪掠
B、颦蹙(píncù) 吞声咽(yàn)理
C、缄(qiān)默 jiān 呶呶(náo)不休
D、叫嚣(xiāo) 了(liǎo)不足奇
倾轧(yà) 引吭(kàng)高歌 给(jǐ)予 háng 应(yìng)运而生 精髓(suǐ) 数(shuò)见不鲜 熨(yùn)帖 yù 一蹴(cù)而至
2、富于暗示性,“言有尽而意无穷”。
作者在第4、5段指出,外国诗人论诗的观点与中 国诗人论诗的观点很接近,中国人说“言有尽而意无 穷”,“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 言外”,与外国人所谓“空泛连接着确切”,意思一 样。“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 示”,是正确的说法。作者还认为,这富于暗示, “是一种怀孕的静默”,“说出来的话比不上不说出 来的话,只影射着说不出来的话”。“中国诗用疑问 语气做结束的”,比“西洋的任何一诗来得多”,例 如拉丁诗里有个“何处是”的公式,在中国诗里应用 得最多。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10课《谈中国诗》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10课《谈中国诗》ppt课件

• 首二句诗是说这位君子既明知“我”是有夫 之妇,还要对“我”用情,此君非守礼法之 士甚明,语气中带微词,含有谴责之意。这 里的“君”,喻指藩镇李师道;“妾”是自 比。十字突然而来,直接指出李师道的别有 用心。 • 接下去诗句一转,说道:我虽知君不守礼法, 然而又为你的情意所感,忍不住亲自把君所 赠之明珠系在红罗襦上。表面看,是感李师 道的知己;如果深一层看,话中有文章。 • 继而又一转,说自己家的富贵气象,丈夫是 执戟明光殿的卫士,身属中央。古典诗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紧接两句作波澜开合,感情上很矛盾,思想 斗争激烈:前一句感谢对方,安慰对方;后 一句斩钉截铁地申明己志,“事夫誓拟同生 死”! • 最后以深情语作结,一边流泪,一边还珠, 言词委婉,而意志坚决,“你虽有一番‘好 意’,我不得不拒绝”。这就是张籍所要表 达的,可是它表达得这样委婉,李师道读了, 也就无可奈何了。
标新立异:原谓特创新意,立论与众不同。后多指提 出新奇主张或创造出新奇的式样。如:80后的 家居设计,可谓是标新立异大胆夸张,令人耳目 一新。 独树一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自成一家。 如:来自于国际市场的调查报告显示,北京的 别墅市场独树一帜,表现出较强的区别性,主 要表现为开盘数量和销售市场比较平稳。
• 此诗另本题下注云:“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李师道是当时藩镇之一的平卢淄青节度使,
又冠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
其势炙手可热。中唐以后,藩镇割据,用各
种手段,勾结、拉拢文人和中央官吏。而一
些不得意的文人和官吏也往往去依附他们,
韩愈曾作《送董邵南序》一文婉转地加以劝
阻。张籍是韩门大弟子,他的主张统一、反
对藩镇分裂的立场一如其师。这首诗便是一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第10课《谈中国诗》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第10课《谈中国诗》教学设计

《谈中国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中国诗的特征。

2.感受本文生动、机智的语言,体会其深入浅出、化抽象为形象的妙处。

3.体会比较法的妙用,学习使用这种方法。

4.培养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我国优秀的诗歌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含义深刻的语言,品味作者用语之机巧。

2.品析文章中比喻的妙用。

教学方法:诵读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钱钟书的《谈中国诗》,请大家先研究一下题目,如果把“谈”换成“论”即“论中国诗”,会有什么不同呢?【明确】“谈”更平和、随性、随意,印象多一些“论”更严肃、庄重、正规,理论性更强一些那么,我们这是用了一种什么方法在研究问题呢?【明确】比较的方法在比较中我们似乎更容易搞清楚很多问题,弄清楚事物的本质特点。

我们已经学了不少中国诗了,如果让你给一群外国朋友讲讲中国诗的特点,让外国朋友对中国诗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你准备怎么讲、讲些什么呢?学生低语交流,可指名2—3名学生试讲,大家点评。

假如我是中国教授钱钟书(当然,我肯定没他有才),你们是美国人。

那我来给你们讲中国诗,你们最想了解中国诗的什么呢?【明确】中国诗有何特点?与外国诗作比较,有何异同?下面我们来学习钱钟书的文艺评论《谈中国诗》,看看文化大家是怎么谈论中国诗的?请大家拿起笔,快速通读全文。

二、走近作者钱钟书(1910—1998),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

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

江苏无锡人。

主要著作有《谈艺录》(1948)、《管锥编》(1979)、《宋诗选注》(1958)。

钱钟书同时还著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1941),短篇小说《人·兽·鬼》(1946),长篇小说《围城》(1947)等。

无论他的散文或小说,都具有机智隽永的特点。

特别是他的讽刺性长篇小说《围城》,更能够显示他的独特的风格,才情横溢,妙喻连篇,刻画人物惟妙惟肖,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公开课课件】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10课《谈中国诗》课件(共55张PPT)

【公开课课件】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10课《谈中国诗》课件(共55张PPT)

主题归纳: 文章先谈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就是
说必须用比较文学的观点来对待,然后重点论 述中国诗的各个特点。最后论说中国诗的与外 国诗虽有具体特征的差别,但没有本质的不同, 反对中西本位文化论。启示人们,论诗必须据 本国文化根基而加以论述,只有这样才全面科 学。
比较赏析
《错误》(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此句意在说中国诗的意蕴很 悠远,但其表达风格却十分平 和。
品味文章的语言
4.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 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 《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 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 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 文化的人。
本句暗讽那些对于西方文化不懂装懂的人。
指出中国诗的特征是富于暗示。此处的 幽默表现在后一句:“我愿意换个说法, 说这是一种怀孕的静默”。言外之意不 说出来,所以叫“静默”,而这言外之 意已经由说出来的话加以暗示了,就像 胎儿已经在母体之中了,所以说是“怀 孕的静默”。这种说法俏皮而又意味深
• 7). 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 “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 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这只在西 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 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5)、我们也有厚重的诗………可是中国诗 的“比重”却低于西洋诗;好比蛛丝网之 于钢丝网。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而 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芦管。
前者非常具体地比照了中国厚重诗在 中国诗中所占的比重,后者用比喻形 象说明了西洋诗和中国诗音调的特点。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结第10课《谈中国诗》教学资料 人教新课标必修5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结第10课《谈中国诗》教学资料 人教新课标必修5

【结】人教必修5第10课《谈中国诗》教学资料一、学习探究1.轻松幽默的语言风格本文语言轻松、幽默,大量运用比喻等手法,似随口而出,而机趣盎然。

看似随意而实则深刻,颇具画龙点睛之妙,看似轻淡而实则味厚,如谈到中国诗的发展时,以中国绘画的特点进行类比,既使读者清楚地认识到中国诗发展的迅速,又拓深了文章的内容,作者又以“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的幽默诙谐的说法,形象地说明了中国诗发展的高度,又说“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的聪明”,这种似反实正的说法,说明中国诗高度发展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对中国诗的赞赏之情,又如“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作者以生动的比喻表达出对待“中国诗”应有的态度,批判了那些文化本位论者。

2.多变的论证方法引证法:作者除了大量引用中国诗,还引用了许多外国诗人魏尔兰、济慈、维荣、莎士比亚、拜伦等的见解,一方面使文章形象生动,通俗直接,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这样更能吸引听众;另一方面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对比论证法:文章中将陶渊明、李白、格雷和歌德的诗歌进行对比,得出的结论是“中西诗不但内容常相同,并且作风也往往暗合”。

对比论证的方法,把两种矛盾或对立的事物加以对照比较,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说理,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使所阐述的事理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

喻证法:第三自然段有一句话“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两三分钟”。

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把中国诗形式短小的特征揭示得淋漓尽致。

比喻论证使所论述的道理浅显透彻,形象易懂,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例证法:作者在论述到“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时,举了陶渊明《饮酒》和李白《独坐敬亭山》的例子来证明他的观点。

例证法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实,能够增强论述的力量和说服力。

二、素材挖掘国学大师:钱钟书钱钟书:国学大师,原名仰先,字哲良,字默存,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教学教案第三单元10谈中国诗(7)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教学教案第三单元10谈中国诗(7)

《谈中国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筛选文本主要信息,理清文本思路。

2.通过文本语句的分析,理解作者“谈中国诗”的目的,领悟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理清文本思路。

(二)教学难点对作者写作目的的理解及对作者观点、态度的领悟。

三、教学时数:1课时四、教学用具:多媒体、白板、白板笔五、学情简析该班学生是省级示范性高中的学生,经过高一一年的语文课学习,具备较好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养成了较好的语文素养。

但学生对于文艺评论和随笔类文章接触较少,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时会有一定障碍,面对文章中丰富的引证材料,难以有效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六、教材简析该单元的课文均是文艺评论和随笔。

本文既具有文艺性论文的针对性和严密思路,又具有学者大家那轻松自如,幽默风趣的行文特点。

因此需要在教学中透过幽默风趣的文字来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及其观点态度。

七、教法简析文章的篇幅有一定长度,教学时间有限。

学生需在教师的引领下用提要钩玄的方法筛选文本信息,进而理清文本思路;作者的语言风趣幽默,且善用比喻,因而需用精段精句赏析的方法来体会巧妙的语言背后表达出的精到的内涵。

【教学过程】一、导入选取课文中的中西诗歌,由学生比较阅读,产生感性认识。

其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其五)》)其二:晚钟送终了这一天,牛羊咻咻然徐度原野,农夫倦步长道回家,仅余我与暮色平分此世界。

(格雷《墓地哀歌》)由学生对两首诗歌做简单评判。

二、精析文本(一)教师讲读从学生对中西诗歌的感性认识转向课文所探讨的话题。

1.该文的写作背景、针对性。

针对中西诗歌差异、优劣的不同评价,钱钟书先生于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朋友做了一番演讲。

——世界文学的视野和比较文学的立场。

(二)师生共读,筛选文本主要信息1.阅读第二段,筛选作者提到的中国诗的特征。

中国诗:先有抒情诗,后有戏剧诗,没有史诗西方诗:先有史诗,后有戏剧史,最后有抒情诗作者以此来确定比较的范畴——中西抒情诗2.阅读第三段,赏析比喻句,明确该段所谈的中国诗的特征。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ppt课件(全站)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ppt课件(全站)

面进行深入探讨,最后再总结全文。
03
主要内容
文章介绍了中国诗的特点,如篇幅短小、富于暗示、笔力清淡等;阐述
了中国诗的发展历程,从《诗经》到唐诗宋词的演变;比较了中国诗与
西方诗歌的异同,突出了中国诗的独特魅力。
关键语句解读
“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二三分钟”:这句话形象地 表达了中国诗篇幅短小的特点,同时也暗示了中国诗追求简洁、凝练的 审美倾向。
05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运用
比喻
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抽象的概念或情感具象化,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 。例如,将中国诗比作“长河流水”,形象地表达了其源远流长、内涵丰富的 特点。
拟人
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思想、情感或行为,使其更加生动形象。如将自然景 物拟人化,赋予其生命和情感,使读者更能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文化自信。
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 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材版本及特点
注重基础性
教材所选诗歌篇目经典,注重 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突出文化性
教材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 承和弘扬,增强学生的文化自 觉和文化自信。
教材版本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强调鉴赏性
通过引导学生鉴赏诗歌,培养 其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03 文学常识拓展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脉络
先秦时期
诗经、楚辞等原始诗歌形式出现,Leabharlann 定了中国 诗歌的基础。01
魏晋南北朝
文人诗的发展达到高峰,出现了曹植 、陶渊明等著名诗人。
03
宋代
宋词兴起,以苏轼、辛弃疾等为代表,诗歌 与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结合更为紧密。
05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文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文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文原文及教案《谈中国诗》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的一篇课文,以下是该课文的原文及教案。

《谈中国诗》课文原文:中国诗自古以来就享有盛名,并对世界各国的诗歌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诗歌以五言、七言为主,既有豪放雄浑的作品,也有婉约细腻的作品。

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一首诗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而晚唐诗人杜牧则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到:“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这些诗句无论是从意境还是修辞手法上,都给人以深厚的艺术享受。

中国古代文人酷爱自然,他们喜欢描绘自然的景色,通过自然景观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感情。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运用山、河的景色来抒发自己的豪迈之情,展现了自然景色所具有的壮丽与伟大。

而晚唐诗人杜牧则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首诗中通过写冷月、画屏、流萤等具体景物,表达了自己对宁静与美的追求。

这些诗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起来,给人以思辨和感悟。

中国古代文人不仅注重自然写景,还注重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们通过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描述,表达出自己对人生、时代和社会的思考与感受。

例如唐代诗人杜牧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到:“月明星稀乌鹊南,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已为佳人瘦,画楼西畔桂堂东。

”这些诗句通过对孤独、寂寞、凄凉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代浮躁、物欲横流的反思。

他们渴望那种宁静、和谐、美好的生活,并通过诗歌来呼唤与追求这种理想生活。

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大胆豪放、婉约细腻的艺术表现方式,给人带来了深厚的艺术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它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抒发情感与思想,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人文情怀和审美追求。

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世界诗歌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谈中国诗》课文教案:一、课文背景介绍:本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影响,并通过具体诗句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到其深厚的艺术享受和思辨的空间。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必修五第三单元第10课《谈中国诗》 共19张PPT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必修五第三单元第10课《谈中国诗》 共19张PPT

本文语言幽默生动,具体表现在哪里,请赏析
课文用了许多精妙的比喻,显示出作者特有的 幽默和睿智。如:①“譬如中国绘画里,客观写真 的技术还未发达,而早已有‘印象派’、‘后印象 派’那种‘纯粹画’的作风。”②“假如鞋子形成 了脚,脚也行成了鞋子;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 适配诗心的需要。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 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不过,简短 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 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等等。
1、熟知中国诗歌特点,并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 歌的异同。
2、理清文章思路和行文脉络,把握文章大意。 了解本文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
3、通过本文的学习,提高自主鉴赏文学作品的 能力,生发对我国优秀诗歌艺术的热爱之情。
钱钟书(1910.11.21---1998.12.19),现代著名学者、 作家。字默存,号槐聚。江苏无锡人。他博学多能,兼 通数国外语,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 均做出了卓越成绩。解放前出版的著作有散文集《写在 人生边上》,用英文撰写的《十六、十七、十八世纪英 国文学里的中国》,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 小说《围城》,文论及诗文评论《谈艺录》。其中《围 城》有独特成就,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出版。他的治 学特点是贯通中西、古今互见的方法,因其多方面的成 就,被誉为文化大家。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 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 时。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泰戈尔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 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 爱到痴迷 却不能说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我不能说我爱你 而是 想你痛彻心脾 却只能深埋心底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我不能说我想你 而是 彼此相爱 却不能够在一起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彼此相爱 却不能够在一起 而是明知道真爱无敌 却装作毫不在意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树与树的距离 而是 同根生长的树枝 却无法在风中相依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树枝无法相依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同步课件:第10课 谈中国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同步课件:第10课 谈中国诗

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又赴法国 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1938年秋归国,先后任昆明西 南联大外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 任。1953年后,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曾任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围城
代表作:《管锥编》《谈艺录》《宋诗选注》和短 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________》、散文 集《写在人生边上》。
要点二 背景寻踪
钱钟书先生在观察中西文化事物时,总是表现出一 种清醒的头脑和一种深刻的洞察力。他不拒绝任何一种 理论学说,也不盲从任何一个权威。他毕生致力于确定 中国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殿堂中的适当位置,从而 促使中国文学艺术走向世界,加入到世界文学艺术的总 的格局中去。为此,他既深刻地阐发了中国文化精神的 深厚意蕴和独特价值,又恰当地指出了其历史局限性和
数 shuò数见不鲜
shù
数字
2.字形辨认
biàn 辫 子 biàn 辨 别 争biàn 辩 花bàn 瓣
zhuó 卓 然 泥nào淖 船zhào 棹 dào 悼 念 chuò 绰 号
liáo 撩 人 liáo 缭 绕 liáo 潦 草 liáo 嘹 亮
归nà 纳 nà 呐 喊 方 ruì 枘 圆凿 百nà 衲 衣 蚊ruì 蚋
要点四 词语运用
1.近义辨用 (1)悠久·悠远 辨析 悠久:年代久远。悠远:①离现在时间长; ②距离远。 悠远辨用 ①新疆的美体现出一种奇异的空灵,她更似 一个________的梦境,而非一种触手可及的亲悠切久。 ②龙岩不仅山川秀美,物产丰富,而且历史
(2)数见不鲜·司空见惯 辨析 数见不鲜:经常看见,并不新奇。司空见 惯: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两者都有“见多了,不足 为奇”的意思,区别在于:“数见不鲜”表示的“不足 为奇”客观性强,语义重;“司空见惯”表示“某人认 为某物或现象常常见到”,主观性强。 司空见惯 辨用 ①虽然这种场景对他来说,早已________, 然而,这是一朵在中华民族的广阔的土地上数首见次不鲜升起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10 《谈中国诗》 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10 《谈中国诗》 教案

谈中国诗钱钟书学情分析:本文是一篇学术性的演讲稿,专业性较强,对我们这里的学生而言,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用演讲稿的体裁来解读它,即用议论文的体裁来解读它,指导学生分析观点和材料的关系、中心句与支撑句的关系,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和思想内容,进而让学生掌握文章的行文结构。

其次,本文的论述对象是中国诗歌,讲解时要适当让学生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特点,而且本单元三篇文章均涉及到一点,即中国古典诗歌的特征之一——暗示性。

本课教学准备把它作为教学重点,为诗歌鉴赏作好进一步的准备。

再次,本文生动的比喻是一大亮点,可指导学生抓住本体、喻体,利用上下文的喻义线索,体会这些比喻句在表达上的作用,以提高学生阐释议论文中形象语言的能力。

此外,作为迁移性练习,可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去比较古典诗歌和新诗或中外诗的异同。

教学目标:1、了解钱钟书及其主要作品。

2、把握作者有关中国诗的观点,以自己的阅读积累深入理解中国诗歌的特征,特别是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

3、品析文章中比喻的妙用,感受钱钟书生动、机智的语言风格,体会其深入浅出、化抽象为形象的妙处。

4、学习本文运用比较方法展开论述的写作特点,试着运用比较方法研究其他文学现象。

教学重难点:1、理清文章脉络,找到作者思路;2、掌握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特征——暗示性;3、细细品味文章中有丰富内涵的句子特别是精妙的比喻句。

课时安排:三课时(公开课为第二课时内容)第一课时一、作者简介㈠关于钱钟书㈡著作书目㈢钱钟书与《围城》1、《围城》简介2、《围城》妙句二、背景资料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二、整体感知1、根据文题,推测内容2、阅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论中国诗的?可用原文语句回答。

3、细读课文第二段,说出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是什么?4、阅读课文第3—7段,抓住关键词句,筛选出和西方诗歌相比,中国诗所具有的具体特点是什么?⑴中国诗篇幅短小,诗体适配诗心的需要。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必修5课堂讲义 3.10谈中国诗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必修5课堂讲义 3.10谈中国诗

第10课 谈中国诗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基础梳理】 1.字音(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一蹴.而至(cù) ②梵.文(fàn) ③轻鸢.(yuān ) ④颦蹙..(pín cù) ⑤精髓.(suǐ) ⑥桴.鼓(fú) ⑦槛.外(jiàn) ⑧叫嚣.(xiāo ) ⑨唐璜.(huán ɡ) ⑩犬吠.(fèi) ⑪遥思远怅.(chàn ɡ) (2)给多音字注音①槛⎩⎪⎨⎪⎧兽槛.(jiàn )门槛.(kǎn ) ②数⎩⎪⎨⎪⎧数.典忘祖(shǔ)数.据(shù)数.见不鲜(shuò)③薄⎩⎪⎨⎪⎧ 单薄.(bó)薄.饼(báo ) ④撩⎩⎪⎨⎪⎧撩.人(liáo )撩.起(liāo )2.辨形组词(1)⎩⎪⎨⎪⎧粹(精粹)萃(出类拔萃)悴(憔悴)瘁(鞠躬尽瘁)(2)⎩⎪⎨⎪⎧撩(撩人)缭(缭乱)潦(潦草)嘹(嘹亮)(3)⎩⎪⎨⎪⎧淖(泥淖)卓(卓尔不群)棹(船棹)3.词语释义(1)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2)残羹冷炙:吃剩的饭菜,也比喻为别人施舍的东西。

(3)数见不鲜:见识过多次,不觉得稀奇。

(4)流毒无穷:散布、流传所造成的毒害很大,没有穷尽。

本文是说“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这种现象所造成的毒害很大。

(5)遥思远怅:思虑很远,若有所失。

(6)一蹴而至:做一下就达到某种程度。

(7)拔木转石:拔出树木,转动石头,形容力量巨大。

(8)凌风出尘:超然物外,自然纯洁。

4.近义词辨析 (1)情调·情绪都与思想感情有关。

“情调”指思想感情所表现出来的格调;事物所具有的能引起人的各种不同感情的性质。

“情绪”指人从事某种活动时产生的兴奋心理状态;指不愉快的情感。

例句:有一群喜欢把自己挚爱的家映射到镜头之下的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文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文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文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谈中国诗》的主要内容,分析作者对中国诗的独到见解。

2.领悟作者的比较方法,学会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评价文学作品。

3.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评价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对中国古典诗词有什么了解?请举例说明。

2.课文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划分段落。

3.课堂讲解(1)分析作者的观点(2)讲解比较分析方法作者在文章中运用了比较分析的方法,将中国诗与外国诗进行对比,以突出中国诗的独特魅力。

请同学们学习这种方法,并尝试运用到其他文学作品的分析中。

4.课堂讨论1.你最喜欢哪一句诗?为什么?2.你认为中国诗与其他国家的诗歌有哪些不同?(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5.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写一篇关于中国诗的鉴赏文章。

四、课后作业1.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中国诗的鉴赏文章。

2.收集并整理一首你喜欢的中国古典诗词,分析其艺术特色。

五、教学反思1.对课文内容的讲解要深入浅出,避免过于复杂,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课堂讨论环节,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课后作业的布置要具有针对性,既要巩固课堂所学,又要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对中国古典诗词有更深的认识,学会运用比较分析方法评价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教师:“同学们,作者提到的‘简洁、含蓄、韵味无穷’,你们能在课文中找到对应的诗句来解释这三个特点吗?”学生:“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句诗简洁明了,只用几个字就描绘了月光的皎洁。

”教师:“很好,那么含蓄又体现在哪里呢?”学生:“‘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里并没有直接说出愁,但通过景物描写,我们能感受到诗人的愁绪。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文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文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文原文及教案中国诗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从《诗经》的采风之作,到楚辞的浪漫情怀,再到唐诗宋词的辉煌,每一首都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情感。

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谈中国诗》这篇课文,领略中国诗歌的魅力。

一、课文原文中国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

中国诗和西洋诗在形式上、内容上虽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但亦有不少相同之处。

例如诗歌的凝练、意象的创造、情感的表达等方面,中国诗与西洋诗都有其独特之处。

中国诗一般篇幅短小,语言简练,却意蕴深远。

诗人常常借助自然景物、人物形象等手法,将情感融入其中,形成意象丰富的诗歌。

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简洁的语句,却传达出深深的思乡之情。

中国诗歌还注重韵律和节奏。

诗人通过押韵、对仗等手法,使诗歌更加和谐悦耳,给人以美的享受。

如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通过对仗工整的句式,展现出春日的生机勃勃。

此外,中国诗歌还常常借助典故、寓言等手法,传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出诗人对自由、淡泊的追求。

总的来说,中国诗歌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审美追求。

二、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谈中国诗》一文,了解中国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魅力,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诗歌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中国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魅力,理解课文中的意象、情感、韵律等方面的内容。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诗歌的深刻内涵,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经典的中国诗歌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讨论其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同时,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初步感受中国诗歌的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人教必修5第10课《谈中国诗》教学资料一、认识作者
姓名钱钟书号槐聚
年代现代(1910年11月21日
—1998年12月19日)
籍贯江苏无锡
生平简介中国近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

晓畅多种外文,包括英、法、德语,亦懂拉丁文、意文、希腊文、西班牙文等。

深入研读过中国的史学、哲学、文学经典,同时不曾间断过对西方新旧文学、哲学、心理学等的阅览和研究,著有多部享有声誉的学术著作。

其妻杨绛为翻译家、作家,女儿钱瑗为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

主要
作品
《围城》、《管锥编》、《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人·兽·鬼》
作品风格
钱钟书喜以智者的眼光去洞察人类的种种劣根性,善用象徵等现代主义文学最基本的表达方式,常用精辟字句带出尖刻文意,寓意深刻,文笔简洁且一针见血,这种特殊的写作风格在他的著作《人兽鬼》及《围城》尤为明显。

他文风恣意幽默,充满智慧与哲理以及对世俗的笑骂与揶揄,他以一册仅仅十篇的散文集就位列现代散文大家,而其为数不多的几篇短片小说更是风格迥异,寓意深刻,令人惊叹叫绝。

二、文本知识
背景资料
本文发表于1945年12月,收入《钱钟书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原稿为英文,是钱钟书先生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的演讲,后节译为中文。

钱钟书先生在观察中西文化事物时,总是表现出一种清醒的头脑和一种深刻的洞察力。

他不拒绝任何一种理论学说,也不盲从任何一个权威。

他毕生致力于确定中国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宫殿中的适当位置,从而促使中国文学艺术走向世界,加入到世界文学艺术的总的格局中去。

为此,他既深刻地阐发了中国文化精神的深厚意蕴和独特价值,也确切地指出了其历史局限性和地域局限性。

他既批评中国人由于某些幻觉而对本土文化的妄自尊大,又毫不留情地横扫了西方人由于无知而以欧美文化为中心的偏见。

钱钟书的著作对于推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对于使中国人了解西方的学术,使西方人了解中国的文化,起了很好的作用。

本文就是这样的作品。

三、字词归纳
1、字音辨认
一蹴.()而就逻辑.() 槐.树()
憧.憬()请柬.() 佝.偻() 玫瑰.() 人影幢.幢()
谏.诤() 伛.偻() 嗫嚅.()
楔.子() 蜷.缩() 相濡.以沫()
畅.快() 锲.而不舍() 缠绵缱绻.()
2、近义词辨析
(1)悠扬·悠远
悠扬:一是指离现在时间长,二是指距离远。

悠远:用来形容声音时高时低而和谐。

武夷山最多的当然是茶楼——琴筝__________、茶香__________的去处。

身穿绸缎旗袍、身段窈窕的茶艺小姐步履轻盈,手上的茶托盘安放的仿佛不止是茶,还有九曲溪的微波、黄冈峰的雾岚……宛如春风拂面,万千暖意。

(2)妨害·妨碍
妨害:指有害于。

妨碍:指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

在公共场所吸烟__________他人健康,这是众所周知的事。

但是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__________别人工作,却很少有人在意。

(3)静默·沉默
静默:一是指寂静,没有声音;二是指肃立不做声,表示悼念。

沉默:一是指不爱说笑;二是指不说话。

漫步于塔里木胡杨林公园内,你会发现道路两边满目沧桑,胡杨高大粗壮的身躯,或弯曲倒伏、或仰天长啸、或__________无语、或豪气万丈。

游人至此,除了赞叹、高歌、抑或__________,还有就是对生命无限的敬仰。

3、词语释义
(1)诗心:。

(2)轻鸢剪掠:。

(3)尖刻斩截:。

(4)穷边涯际:。

(5)遥思远怅:。

(6)吞言咽理:。

(7)拔木转石:。

四、内容探究
1.作者对中国诗的特征是怎样阐述的?
2.“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这句话应如何理解?
3.“中国诗是早熟的。

早熟的代价是早衰”的含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三、字词归纳
1、字音辨认
1.cùji huái chōng jiǎn gōu gui chuáng jiàn yǔrúxiēquán rúchàng qièquǎn
2、近义词辨析
(1) 悠扬悠远(2) 妨害妨碍(3) 静默沉默
3、词语释义:
(1)文中指诗歌表达的内容,跟“诗体”(诗歌的艺术形式)相对。

(2)像轻盈的老鹰掠过天空。

文中说中国诗跟西洋诗相比显得简短轻灵。

(3)文中指尖锐深刻、干脆利落。

(4)文中指语言文字的边际、深处。

(5)怅惘地远望。

(6)文中形容受感动而说不出话语和道理的情形。

(7)使树木连根拔起,使大石头转动,形容威力大。

四、内容探究
1.点拨本文题目是“谈中国诗”,作者并不仅就中国诗而谈,而是时时与外国诗作比较,通过比较,发现中国诗的特点及风格。

课文举了大量典型的例子,运用巧妙的比喻,在谈笑风生中,把中国诗的特征呈现在读者面前。

①从诗歌发展的历史说,中国诗与西洋诗相反。

西洋诗是:史诗——戏剧诗——抒情诗。

中国诗是:抒情诗——戏剧诗,没有史诗。

中国先有抒情诗,并“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西方诗歌的发展是先有史诗,次有戏剧诗,最后才有抒情诗。

“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这种“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以致影响了中国诗歌的健康发展。

②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诗体”适配“诗心”的需要,追求在简短的篇幅中包含着悠远的意味。

西方也有人主张诗的篇幅越短越好,但他们所谓的“短”的标准比我们所说的“短”要长得多。

中国诗追求的是在简短的篇幅中包含着深远的意味。

③中国诗富于暗示性,“言有尽而意无穷”。

西方读者最看重中国诗的这一特征。

中国诗的旨趣往往在字面以外,“字面”不过起到诱发和影射的作用,诗句的可涵泳价值是很大的。

④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中国也有“厚重”的诗,但比起西洋诗来,还是轻柔得多。

作者强调,中国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

总之,诗歌的本质特征在不同国别的诗歌作品中是共同的。

2.点拨“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是对只会欣赏本国诗的人而言的。

这里的“尽职”是指站在比较文学的立场上,依据诗歌的创作规律,客观地评判本国诗与外国诗的异同优劣,进而全面地认识本国诗的特征。

而只会欣赏本国诗的人,因为不能立足于比较文学的立场,失去了许多比较对象,所以难以把握诗歌的创作规律,难以对本国诗进行真正意义上的鉴别。

这便是作者所说的“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

3.点拨“中国诗”指中国诗的发展特点;“早熟”指“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早衰”指“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这句话借助比喻和对比,从诗歌发展的角度,简要地说明了中国诗的艺术性和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