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摘要:《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提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信息技术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信息素养、教学实践、任务驱动、主动探究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提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信息技术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善于挖掘和捕捉各种有利于促进学生信息素养和能力提升的因素,统筹和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各个要素和环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教学实践中要立足于从学生角度出发,研究影响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因素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才能取得了好的效果。
一、加强情感沟通,创建和谐教育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要满足学生的情感意愿,点燃学生的兴趣点,解决为什么而学的问题。教师要利用一切渠道和学生多沟通,
让学生明白信息技术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当学生真正意识到可以用自己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去服务自己和身边的人时,他会得到来自社会的承认和认可,进而产生发自内心的喜悦感,会有更大的激情和动力去学习信息技术新知,形成良性互动循环,促进学生有序健康发展。我会在课余时间和学生谈谈自己利用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帮助自己或别人解决了什么生活中的问题。每当听到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帮助了他身边的人,我都会给予充分的鼓励和支持,并让他们在今后学习更多的知识且能更好地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可能会因课时不多,和学生接触的机会有限,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注定要和学生渐行渐远,要利用本学科的优势主动和学生沟通,促进师生和谐关系的形成。我经常利用QQ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部分学生会通过QQ把自己在生活或学习中开心或不开心的事情说给我听。课堂上我们是师生,课堂外我们就是朋友。另外,作为教师也要学会利用好自己的肢体语言:课堂上,当学生表现出顽皮的一面时,我会用微笑和宽容去感化他们的心灵;表现优异时,我会和学生一同欢呼,与他们分享成功的喜悦。当学生犯错误时,我会摸摸他们的小脑袋给他们以反省的机会。我会试着叫出我教的每个学生的名字,欣赏他们每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教师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要对他们进行情感交流,人文关怀。我用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影响和感染着我的学生,学生也回报了我更多的快乐!
二、创造有利条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信息技术知识更新很快,教师要在教学中通过适当的方式教会学生终身受用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自我发展。
爱玩游戏是学生的天性。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课就是游戏课,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热情一直都是高涨不减的。一直琢磨着怎么把学生的这种爱好加以“利用”来改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新课程一直提倡我们要放手学生,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挖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但很多时候因为教学任务的安排和教学条件的束缚,我们都用自己的思维和好心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在今天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时候,因此我们绝不可能也不应该是学生信息来源的惟一渠道。教学相长,唯有发动学生,让学生的智慧尽情绽放,信息技术课才会越玩越开心!
三、改进教学方法,满足学生探究欲望。
任务驱动教学法一直是信息技术教师比较喜欢的教学方法,但因存在着学生水平差异过大,兴趣爱好各异等种种因素影响,一般由教师布置的“任务”很难做到面向每一个学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效果。针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不足,目前有学者进一步提出了“主动任务驱动”教学法。所谓“主动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一改以往由教师提出任务的做法,让教师通过创设情景、作品演示、调查访问等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在自己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产生自发的主动任务,学生在教师或同伴的指导与协助下,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以及知识的脉络,既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又
提升了信息素养。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感受到通过在教师的激发下“我想做什么”——“我能做出什么”——“我怎样才能把它做得更好”,由传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教师引出真实情境,任务由学生提出,由于学生不会提出自己不感兴趣的任务,也不会提出超出自己水平太多的任务,这就保证了任务对学生的吸引力及任务完成的可行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就是激趣、答疑,引导学生进一步升华任务,向更高层次发展。
当然,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选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任务”的激情,满足学生深度探究的欲望。
四、捕捉瞬时火花,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信息技术课堂由于其开放性,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随时会有意外和状况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中,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如何应对这些课堂意外,甚至把这些课堂意外转化为教学有利资源,这考验着我们的教育智慧。现代信息社会更需要的是有探索能力的,有创新精神的人,因此我们在课堂中要有更多探索活动,教师要能提出探究性问题。经过师生共同探索,让学生掌握了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内容,课堂要充满活跃、民主激励的气氛,在探究问题时允许别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自己的不同解法并让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出来,如果学生的方法较好,则一定要给予充分肯定,并加以表扬和鼓励,课后多进行师生交流,增进师生间的信任度,罗杰斯认为:“心理自由”或曰“心理安全”是创造性活动的基本条件,一名学生如果感到课堂心理气氛
是自由和安全的,他就会心情舒畅,而不必花时间来保护自己,也不怕别人的非难,始终能按自己选定的目标不断进取,事实上,那些上课不太发言的学生,大多是怕说错话了挨老师批评或担心受到同学讥讽,心理没有安全感,信任度,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就干脆不尝试探索,不问也不答,思维的惰性渐渐形成,创设心理自由的课堂教学空间,消除创造性思维的抑制因素,使学生敢于提出疑惑,发表意见,挑战权威,只有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更敏捷,想象更丰富,才能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并逐步养成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创造性学习习惯。因此如何提高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提升,是每位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只有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对影响信息技术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用智慧经营我们的课堂,才能开展出丰富多彩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习能力。
作为信息技术老师,我们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努力创设和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情境,以学生为本,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信息技术课的学习整个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思考、大胆实践和形成自主学习综合能力的整个过程,成为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整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