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简明教程课后答案

合集下载

《经济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经济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C2.A3.D4.B5.A6.A7.D8.C9.D 10.B二、判断题1.√2.X3.X4.X5.X6.√三、简答题1.稀缺性产生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与资源的有限性这一矛盾。

稀缺性强调的不是资源绝对数量的多少,而是相对于欲望无限性的有限性;稀缺性是人类社会永远存在的问题,任何人在任何社会、任何时候都无法摆脱稀缺性,相对于人们的愿望资源总是稀缺的;经济学正是由于稀缺性的存在而产生的。

没有稀缺性就没有经济学存在的必要。

2.机会成本是指当一项资源被用于某一活动时所放弃的将该项资源用于其他活动中所能获得的最大的收益。

3. 实证分析法不带价值判断,所表述的问题可以用事实、证据或者从逻辑上加以证明或证伪,即“是什么”;而规范分析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分析问题的理论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即“应该是什么”,它研究的内容没有客观性,其结论也无法通过事实来直接检验。

一、单项选择题1.A2.D3.A4.A5.C6.A7.B8.D9.A 10.C二、判断题1.X2.X3.X4.√5.√6.√7.X8.X9.X 10.√三、简答题1.影响需求的因素:商品自身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相关商品价格、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的预期;影响供给的因素:商品本身的价格、生产要素的价格、相关商品价格、技术水平、对未来的预期;2.根据凡勃伦效应,消费者购买高档商品大多是为了满足炫耀的需求。

当高档名牌服装在超市打折后,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偏好发生了变化,使得需求曲线左移。

所以,一方面,根据需求规律,打折后该商品的需求量有所上升,另一方面,偏好的变化使得需求减少了,如果需求的减少超过了需求量的增加,该商品打折后反而卖不出去。

3.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供需定理:(1)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2)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3)需求和供给同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但均衡价格的变动则不确定(存在上升、下降或不变三种可能)。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五版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五版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五版课后练习题含答案1. 选择题1.在市场经济中,资源的配置是由()。

a.政府决定b.个人决定c.生产者决定d.消费者决定答案:d2.以下哪个是市场经济的特点?a.生产和分配由政府决定b.由市场决定生产和分配c.生产者和消费者谈判决定d.最富有的人决定资源的分配答案:b2. 填空题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的经济活动。

答案:国家2.市场供求量的变化引起价格的()。

答案:波动3.政府的税收政策属于()政策的范畴。

答案:财政3. 简答题1.什么是市场经济?请简要说明市场经济的特点。

答: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系统,在市场经济中,资源的配置和价格的形成由市场自主完成,而不是由政府指导。

市场经济的特点是经济活动由自由的个体进行,市场的价格决定了商品和服务的供给和需求,生产者与消费者通过自由的交易决定资源的配置。

市场经济的另一个特点是竞争,竞争令生产者不断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进而促进经济发展。

2.市场需要政府的干预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市场虽然是一个自主的机制,但是政府仍然需要对市场进行干预。

政府的干预包括制定税收政策、管理货币政策、修订反垄断法等。

政府通过干预市场,可以防止市场垄断和价格操纵现象,还可以调节经济的总体趋势,促进经济的增长和稳定。

政府还可以在市场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使得市场的效率更高,合法的经济活动更加有利于国家和民众。

4. 论述题1.请结合市场经济的特点,说明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区别。

答: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之间的区别在于资源配置和经济决策的方式。

在计划经济中,资源的分配和经济决策都是通过中央政府来进行的,通过对资源的计划和指导来进行资源配置。

在市场经济中,资源的配置和经济决策是由市场自主完成的,政府主要扮演调节和监管市场的角色。

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价格形成和经济行为通过产生需求和供给的价格自动完成,而计划经济则需要强制指示和行动的措施。

此外,市场经济保障了经济自由和竞争,而计划经济则限制了人们的经济自主权和创造性。

经济学基础简明教程课后答案

经济学基础简明教程课后答案

第一章1. 略去2. B3. B4. C5. B6. 在西方经济学中,成本一般是指厂商在组织生产活动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 即为获取一定经济成果而支出的一切费用,它不仅包括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固定资产折旧、工人工资、管理人员薪酬等费用,还包括资本的报酬--利息,土地租金--地租,企业家才能的报酬--利润。

这样的成本也称生产费用。

而机会成本是指一定的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用于生产另一种产品时可能获得的最大收益。

由此可见,生产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越高,说明这种物品生产的效率或者说效益就越低。

在这里,经济效率或者效益是用经济利润来表示的。

所谓经济利润是指销售收入减去机会成本的差额。

生产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越低, 表明这种物品生产的效率就越高。

第二章第三章第五章1、名词解释 1.市场:指商品买卖的交易场所。

一个市场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

从本质上讲,市场是商品买卖双方相互作用并得以决定其交易价格和交易数量的一种组织形式。

2.完全竞争市场:是指竞争充分而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一种市场结构。

垄断市场:指一家厂商控制了某种产品的市场状态。

3.垄断竞争市场:是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商品的一种市场组织。

4.寡头市场:在西方也称寡头垄断,是指一种商品的生产和销售有少数几家大厂商所控制的市场结构。

13、完全竞争市场具备的条件:(1)市场上有众多的经营主体,并且任何经营主体都不能影响市场价格(2)市场上的产品是同质或无差别的(3)资源具有完全自由流动性(4)完全对称的信息或知识14、垄断产生的原因:(1)单个厂商拥有生产某种商品的关键资源的排他性所有权(2)单个厂商拥有专利权(3)政府特许权(4)自然垄断垄断市场的特征:(1)从厂商数量来看,垄断是整个行业中只有唯一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

这个特征使得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成为市场的需求曲线,企业即为行业。

(2)从所生产或经营的产品来看,该垄断厂商生产和销售的商品,独一无二,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

经济学基础课后习题与答案分析详解

经济学基础课后习题与答案分析详解

经济学基础课后习题与答案分析详解第1章导论:经济学基本知识第1章导论:经济学基本知识1.1 知识要点本章的目的是引领初学者走进经济科学的殿堂,并解释经济学是怎么产生的,经济学研究什么,用什么方法来研究经济学,经济思维是怎么回事……这些都是我们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需要弄清的问题。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可以对这门学科有个整体、框架性的认识,能结合具体的例子和实际生活现象加深理解和认识。

1、经济学的产生源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稀缺性导致人们把资源用在一种用途时会有机会成本,人们在理性人的原则下权衡成本和收益做出经济选择。

研究如何合理地配置和充分利用稀缺资源于诸多用途以满足人类需要的科学就是经济学。

(1)稀缺性:相对于人类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经济资源总是稀缺的。

(2)机会成本:某种资源用于一种经济活动而放弃的用于其他经济活动而创造的最大价值。

(3)理性人假定:在经济分析中,需要假定进行经济决策的主体(居民户、厂商、政府)都遵循一定行为准则,这一行为准则是既定目标的最优化。

2、资源配置和利用在不同经济制度中有着不同解决方式。

世界上主要有三种经济制度: (1)计划经济制度,即生产和消费都由政府计划部门决定的制度;(2)市场经济制度,即资源配置和利用都由市场价格决定;(3)混合经济制度,即计划与市场有不同程度结合的制度。

3、经济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具体的研究方法。

(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实证分析法不带价值判断,所表述的问题可以用事实、证据,或者从逻辑上加以证明或证伪;规范分析法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分析问题的理论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2)最优化与均衡分析。

最优化分析指借助最优化理论分析个体面临决策的时候,从各种可能中选择达到某一目标的最佳行为;均衡分析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经济个体各自在作最优决策时,他们之间是如何互相影响、互相约束而达到一定的平衡的。

(3)边际分析:指增加最后一单位自变量时所带来的因变量的变动量。

《经济学基础》各讲习题及参考答案(简)

《经济学基础》各讲习题及参考答案(简)

《西方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经济学基础》第一讲绪论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A、资源的绝对有限性;B、资源的充足性;C、资源的稀少性;D、资源的相对有限性;2、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主体是()。

A、居民户;B、厂商;C、劳动者;D、政府;3、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均衡价格理论;B、消费者行为理论;C、生产者行为理论;D、分配理论;4、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国民收入决定理论;B、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C、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D、宏观经济政策;5、解决“应该是什么”问题的经济学是()。

A、理论经济学;B、应用经济学;C、实证经济学;D、规范经济学;6、解决“是什么”问题的经济学是()。

A、理论经济学;B、应用经济学;C、实证经济学;D、规范经济学;7、以个别居民与厂商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理论是()。

A、微观经济学;B、宏观经济学;C、实证经济学;D、规范经济学;8、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理论是()。

A、微观经济学;B、宏观经济学;C、实证经济学;D、规范经济学;9、()奠定了经济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基础。

A、亚当·斯密;B、马歇尔;C、凯恩斯;D、萨缪尔森;10、()为首的经济济学家把个量分析为主的微观经济学和以总量分析为主的宏观经济学拼和在一起形成了主流经济学派。

A、亚当·斯密;B、马歇尔;C、凯恩斯;D、萨缪尔森;二、判断题1、自由取用物品是零点价格时供给小于需求的物品。

()2、经济物品是零点价格时供给小于需求的物品。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4、假设就是对两个或更多的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阐述,也就是未经证明的理论。

()5、通过验证证明正确的假说就是理论。

()6、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存在稀缺性()7、“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利用问题。

()8、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经济学基础 课后习题 参考答案

经济学基础 课后习题 参考答案

经济学基础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C D C D A A
错错错对对错
问答:1. P10 P21
2. P18 关键概念
应用训练:(1)提示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右侧移动
第二章:A D D B D C
错错错错错错
问答:1. 从发展过程,运行流程,基本元素,市场体系来理解
2. 计划经济P21 ,商品经济P22,市场经济P22
应用训练:提示P25页的图形理解,即第一次课后作业
第三章:B C B C C C
对错错错对错
问答:1. P38
2.P44
应用训练:提示: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也是企业制度的核心。

重点不需放在逻辑式,而应该是产权制度本身的理解,结合产权关系的概念深入理解产权对市场经济产生的影响。

第四章:B C D (无)D A
第四题还应该补充同向或异向,以及变动幅度是否相等这两个条件才能判断
错错对错错错
问答:1. P55 P59
2. P63
应用训练:提示:需要分别考虑轿车价格下降,汽油(互补品)价格上升,城市
停车位(互补)增多,居民收入增加分别对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带来的影响。

实际图表:市场状况变动可以结合P64的供求变动表来看
仅能判断方向,没有幅度的具体数字,是无法判断价格和数量实际趋势。

经济学基础课后习题习题答案大全

经济学基础课后习题习题答案大全

第1章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欲望:是人们为了满足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而产生的渴望。

简单地说,欲望是一种缺乏的感受与求得满足的愿望。

稀缺性:人类生活的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人们所需要的东西总是超过人们所能得到的东西,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所有的需要都被满足的社会。

也就是说,人类社会的资源总是有限的。

在经济学中,这种资源的有限性被称为稀缺性。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另一种东西就是作出决策的机会成本。

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又称为生产可能性边界线或生产转换线,它是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生产两类商品最佳产出数量的不同组合点的轨迹。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市场)的经济行为作为考察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社会的国民经济,考察社会的经济总量。

它研究的变量包括国内生产总值、总需求、总供给、总储蓄、总投资、总就业量、货币供给量及物价水平等。

实证分析:规范分析:是在给出假定的前提下,研究经济现象之间的关系,分析经济活动的运行过程,预测经济活动的结果。

均衡分析:是指经济事物中的有关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过程分析:是包含着时间因素的经济分析。

事实上,任何经济变量从不均衡状态变动到均衡状态总是要经过或长或短的时间,过程分析就是要分析变化发生的过程。

由于过程分析通常要把经济运动过程划分为连续的分析期间,以便考察有关经济变量在各期间的变化情况,所以过程分析也称为“期间分析”或“序列分析”。

静态分析:是指不考虑时间因素,不考虑均衡达到和变动的过程,只是在假定条件下分析均衡达到和变动的条件。

比较静态分析:是在静态分析的基础上,考察当原有的条件(变量)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均衡状态将如何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

动态分析:是在引进时间变量的基础上,考察研究不同时点上诸变量的相互作用在均衡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在时间变化过程中均衡状态的实际变化过程。

经济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经济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一、为每个关键术语选择一个定义关键术语定义--------------稀缺性 1、在社会成员中平等地分配利益的特征--------------经济学 2、市场不能有效的配置资源的状况--------------效率 3、有限的资源和无限的欲望--------------平等 4、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理性 5、市场上只有一个买者的情况--------------机会成本 6、利己的市场参与者可以不知不觉的使整体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原理--------------边际变动 7、社会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的特性--------------激励 8、社会和企业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市场经济 9、经济活动的波动--------------产权 10、当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有影响时的情况--------------“看不见的手” 11、物价总水平的上升--------------市场失灵 12、对现行计划的增量调整--------------外部性 13、研究社会如何管理其稀缺资源--------------市场势力 14、得到某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垄断 15、一个人或一群人不适当的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生产率 16、某种引起人行动的东西--------------通货膨胀 17、一个人拥有并使用稀缺资源的能力--------------经济周期 18、为了达到目标而尽可能系统性的做到最好二、判断正误--------------1、当政府用税收和福利再分配收入时,经济变得更有效率。

-------------2、当经济学家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时,他们是指所有经济决策都涉及权衡取舍。

-------------3、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概念描述了公司经营如何像一只“看不见的手”伸到消费者的钱包中。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课后习题三详细答案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课后习题三详细答案

习题三1.简释下列概念:效用答:是消费者消费物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并且这种满足程度纯粹是一种消费者主观心理感觉。

边际效用答:是指消费商品或劳务的一定数量中最后增加或减少的那一单位商品或劳务所感觉到的满足的变化。

无差异曲线答:是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效用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的曲线。

边际替代率答:是指为了保持同等的效用水平,消费者要增加1单位X物品就必须放弃一定数量的Y物品,这两者之比率,即X对Y的边际替代率。

2.如果你有一辆需要四个轮子才能开动的车子上有了三个轮子,那么当你有第四个轮子时,这第四个轮子的边际效用似乎会超过第三个轮子的边际效用,这是不是违反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答:这不违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因为边际效用是指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增加(或减少)的总效用的数量。

这里的“单位”是指一完整的商品单位,这种完整的商品单位,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有效性的前提。

比如,这个定律适用于一双的鞋子,但不适用于单只鞋子。

对于四轮子而言,必须是有四个轮子的车才成为一单位。

三个轮子不能构成一辆四轮车,因而每个轮子都不是一个有效用的物品,增加一个轮子才能使车子有用。

因此,这里不能说第四个轮子的边际效用超过第三个轮子的边际效用。

3. 假定某消费者只买X 、Y 两种商品,试用文字和图形说明当他购买时情况为X X MU P 超过XX MU P ,而总支出水平和PX 、PY 又既定不变,则他应当多买些X 而少买些Y 才能使总效用增加。

答:因为总支出水平和价格既定不变,为分析方便计可假定P X =P Y ,预算线AB 也就随之确定,并且AB 与Y 轴、X 轴都成是45°角。

如下图所示。

YAYY YO X 1 X 2 X 3 B XAB 总与一条无差异曲线相切,设为Ⅲ。

另外,无差异曲线Ⅱ的效用小于Ⅲ的效用,Ⅰ的效用小于Ⅱ的效用。

AB 与Ⅰ交于C 点,与Ⅱ交于D 点。

C 点的X 商品量为OX 1,D 点的X 商品量为OX 2,E 点的X 商品量为OX 3。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七版习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七版习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七版习题答案习题十二58. 简释下列概念:国内生产总值答:是指一个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某一给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国内生产净值答:指国内生产总值扣除了生产过程中的资本消耗即折旧以后的价值。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答: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那个时期的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答:是用以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指数答:指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习题一第78 页共143 页《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参考答案国民生产总值答:是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是一个国民概念。

最终产品答:是指在计算期间生产的但不重复出售而是最终的使用的产品。

中间产品答: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物品用的产品。

总投资答:是一定时期的全部投资,即建设的全部厂房设备和住宅等,包括净投资与重置投资。

净投资答:是总投资中扣除了资本消耗或者说重置投资部分的投资。

重臵投资答:是用来重置资本设备或用于补偿资本消耗的投资。

存货投资答:指企业持有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答:政府购买是指政府在商品和劳务上的支出,它包括政府在教育、卫生、防务、警察和公共投资方面的支出及其他经常性支出。

而政府转移支付是指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是一种不以取得本年生产出来的商品和劳务作为补偿的支出。

习题一第79 页共143 页《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参考答案净出口答:是指出口额减去进口额后的余值。

间接税答:是对商品和劳务征税,其特点是纳税人并不是负税人,税收负担转嫁的方式包括向前转嫁和向后转嫁。

国民生产净值答:是国民生产总值扣除生产过程中的资本消耗即折旧以后的价值。

国民收入答:指狭义的国民收入,是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报酬的总和,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经济学基础》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经济学基础》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经济学概述一、概念识记答案详见教材。

二、单项选择1.C ,2.C ,3.B ,4.A ,5.C ,6.B ,7.D ,8.A ,9.B ,10.D 三、多项选择1.ABD ,2.AC ,3.AC ,4.AD ,5.ABCD ,6.BCD ,7.ABCD ,8.BCD ,9.ABC ,10.ABC 四、判断1.×,2.√,3.×,4.√,5.×,6.×,7.×,8.×,9.×,10.√ 五、简答答案详见教材。

六、应用1.某学生1小时可读8页经济学,或10页心理学,他每天学习8小时。

请画出他阅读经济学和心理学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写出函数式;分析他多读1页经济学的机会成本。

解:生产可能性曲线如图1.1所示。

2.试分析计算你读大学的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

(1)会计成本计算提示:列出在大学期间发生的与学习相关的明细费用项目及金额,汇总明细项目金额即得读大学的会计成本。

(2)机会成本计算提示:列出因读大学所放弃的各种选择机会,预计各种选择的可能收益,取其中最大值作为读大学的机会成本。

图1.1 生产可能性曲线)(25.1页-=∆⋅=∆∆∆=x k y xy k经济学基础3.有人说,农村人比城里人更愿意多生孩子,请做个小型调查,验证这一说法,并用经济学理论进行解释。

答:一般来说,城里人生养孩子要放弃更高的薪水和升迁机会,生养孩子的机会成本高于农村人。

4.答案略。

5.答案略。

第二章供求与价格理论一、概念识记答案详见教材。

二、单项选择1.B,2.A,3.C,4.A,5.B,6.C,7.B,8.A,9.B,10.B三、多项选择1.AB,2.ACD,3.ABC,4.AD,5.BD,6.AD,7.BC,8.ABCD,9.ABC,10.ABCD四、判断1.√,2.√,3.√,4.×,5.×,6.×,7.×,8.√,9.×,10.×五、简答1~5,答案详见教材。

经济学基础课后题答案

经济学基础课后题答案
相对而言,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可见,与微观经济学的几个方面相对应的,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经济,而不是经济中的各个单位;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它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现有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的原因,达到充分利用的途径,以及如何增长等问题;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总量是指能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
(3)为谁生产。谁来享用经济活动的成果?收入和财富的分配是公平合理的吗?社会产品如何在不同的居民之间进行分配?是否会出现贫富差距?
3.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有什么不同?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可见,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即家庭和企业的经济行为;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
第七章
1.
垄断和不完全竞争所导致的四个主要问题。
垄断和其他不完全竞争行业常常是低效的。这种低效率主要有四个来源:产出受到限制、管理松懈、研究与开发的减缩和寻租。
产出受到限制,垄断厂商与完全竞争厂商的不同在于它可以操控自己的价格,而垄断厂商控制价格是通过限制产量来实现的,这样,他们就可以以垄断价格获得超额利润了。
2.
(1)消费者的收入:30*2=60(元)
(2)商品2的价格:60/20=3(元)
(3)预算线方程:60=2X1+3X2
(4)预算线的斜率:-P1/P2=-2/3
(5)E点RCS12值:RCS12=P1/P2=2/3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七版习题十五答案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七版习题十五答案

习题十五1.什么是IS曲线?为什么IS曲线向右下倾斜?答: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利率与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IS曲线向右下倾斜是由于假定投资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而储蓄是收入的增函数。

即利率上升时,投资要减少,利率下降时,投资要增加,以及收入增加时,储蓄要随之增加,收入减少时,储蓄要随之减少。

如果这些条件成立,那么,当利率下降时,投资必然增加,为了达到产品市场的均衡,或者说储蓄和投资相等,则储蓄必须增加,而储蓄又只有在收入增加时才能增加。

这样,较低的利率必须和较高的收入配合,才能保证产品市场上总供给和总需求相等。

于是,当坐标图形上纵轴表示利率,横轴表示收入时,IS曲线就必然向右下倾斜。

如果上述前提条件不存在,则IS曲线就不会向右下倾斜。

例如当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无限大时,即投资需求曲线为水平状时,则IS曲线将成为一条水平线。

再如,如果储蓄不随收入而增加,即边际消费倾向如果等于1,则IS曲线也成为水平状。

由于西方学者一般认为投资随利率下降而增加,储蓄随收入下降而减少,因此一般可认为IS曲线为向右下倾斜的。

2.什么是LM曲线?为什么LM曲线向右上倾斜?答: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利率与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

LM 曲线向右上倾斜是假定货币需求随利率上升而减少,随收入上升而增加。

如果这些条件成立,则当货币供给既定时,若利率上升,货币投机需求量减少(即人们认为债券价格下降时,购买债券从投机角度看风险变小,因而愿买进债券而少需要持币),为保持货币市场上供求平衡,货币交易需求量必须相应增加,而货币交易需求又只有在收入增加时才会增加,于是,较高的利率必须和较高的收入相结合,才能使货币市场均衡。

如果这些条件不成立,则LM曲线不可能向右上倾斜。

例如,古典学派认为,人们需要货币,只是为了交易,并不存在投机需求,即货币投机需求为零,在这样情况下,LM曲线就是一条垂直线。

反之,凯恩斯认为,当利率下降到足够低的水平时,人们的货币投机需求将是无限大(即认为这时债券价格太高,只会下降,不会再升,从而买债券风险太大,因而人们手头不管有多少货币,都再不愿去买债券),从而进入流动性陷阱,使LM 曲线呈水平状。

《经济学基础》课后练习答案

《经济学基础》课后练习答案

第1章经济学导论一、课后练习[选择题]1. C2. A3.A4. C[判断题]1.√ 2.√ 3.× 4. √ 5. √[简答题]1.答:由于资源相对人们无穷的欲望来讲是稀缺的,这就注定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他所想要的。

这里提到的稀缺(scarcity)是指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欲望的满足绝大多数依靠经济物品,而相对于人类的无限欲望来说,经济物品以及生产这些经济物品的资源总是有限的。

稀缺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相对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来说,经济物品和资源总是有限的。

经济学研究对象就是基于稀缺性假设条件下如何实现有限资源的最佳配置。

2.答:两者区别:(1)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

(3)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

(4)基本假设不同。

(5)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则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虽然有明显的区别,但作为经济学的不同分支,共同点也是明显的:采用的都是实证分析方法,即都把社会经济制度作为既定的,不涉及制度因素对经济的影响,从而与制度经济学区分开来。

另一方面,微观经济学先于宏观经济学产生,发展得比较成熟,因而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两者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共同组成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3.答: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实证分析的结果可以用事实、证据或者从逻辑上加以证实或证伪,因此,实证分析具有客观性。

规范分析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提出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力求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它涉及到是非善恶、应该与否、合理与否的问题。

由于人们的价值观是不同的,因而对于同一个经济现象会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规范分析不具有客观性,不同的分析者会得到不同的结论。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七版习题十四答案 (2)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七版习题十四答案 (2)

习题十四1.简释下列概念:货币答:是在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及其债务清偿中,作为交易媒介或支付工具被普遍接受的物品。

基础货币答:指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包括法定和超额的)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是存款扩张的基础。

由于它会派生出货币,因此是一种活动力强大的货币,故又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

法定准备金答:指按法定准备率提留的准备金,而法定准备率是中央银行规定的各商业银行和存款机构必须遵守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

超额储备答:指超过法定准备金要求的准备金。

货币乘数答:一单位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通过活期存款的派生机制能带来若干倍货币供给,这若干倍即货币乘数。

名义与实际货币答:名义货币供给是指不问货币的购买力而仅以面值计算的货币供给量,而实际货币供给是指按货币能买到的货物数量来衡量的货币供给,或者说是用货币购买力来衡量的货币供给,把名义的货币量折算成具有不变购买力的实际货币量,必须用价格指数加以调整。

债券的市场价格答:指债券在市场上的成交价格,它与市场利息率具有反方向变化的关系,即:债券的市场价格越高,它意味着利息率越低;反之,债券的市场价格越低,它意味着利息率越高。

中央银行的贴现率答: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央行可通过变动贴现率来调节货币供给量。

公开市场业务答:又称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证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均衡利率答:指货币市场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的利率,即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的利率。

投资需求函数答:又称投资边际效率函数,指投资需求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流动性陷阱答: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此时人们不管手中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这种情况即为流动性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

金融市场答:指为实现货币借贷、办理各种票据贴现和有价证券买卖的场所。

2.现代货币的本质特征是什么?货币有哪几种职能?答:现代货币的本质特征是作为支付手段而被普遍接受,这一特征决定了货币的基本职能。

经济学基础(含活页练习册)课后习题及答案

经济学基础(含活页练习册)课后习题及答案

项目一一、选择题1.经济学可定义为()。

A.企业赚取利润的活动B.研究人们如何依靠收入生活的问题C.研究稀缺资源如何有效配置的问题D.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分值:3答案:C2.“资源是稀缺的”指的是()。

A.世界上的资源最终将被消耗尽B.资源是不可再生的C.资源必须留给下一代D.相对于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分值:3答案:D3.一个经济体系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是()。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B.如何生产C.为谁生产D.以上都是分值:3答案:D4.下列问题中不属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

A橘子汁价格下降的原因B物价水平下降的原因C政府预算赤字对通货膨胀的影响D国内生产总值的决定分值:3答案:A5.下列命题属于实证分析的是()。

A.收入差距过大会影响社会安定B.减免农业税会增加农民可支配收入C.通货膨胀会使人们的实际收入水平下降D.法定准备金从9%降到7%分值:3答案:D6.均衡价格一定随着()。

A.需求与供给的增加而上升B.需求的增加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C.需求的减少和供给的增加而上升D.需求和供给减少而上升分值:3答案:B7.咖啡价格上升一般会导致()。

A.咖啡需求曲线右移B.咖啡伴侣等咖啡互补品需求增加C.茶等咖啡替代品需求减少D.茶等咖啡替代品需求增加分值:3答案:D8.政府规定最低价格,会使()。

A.过分旺盛的需求得到遏制B.供给不足现象消失C.供过于求的现象加剧D.供不应求的现象加剧分值:3答案:C9.下列哪种情况使总收益下降()。

A.价格上升,需求缺乏弹性B.价格上升,需求富有弹性C.价格下降,需求富有弹性价格上升,供给富有弹性分值:3答案:B10.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劳动的供给量()。

A.一直增加B.一直减少C.先增加后减少D.先减少后增加分值:3答案:C11.蔬菜价格的波动为何要比汽车的价格波动大A.属于微观经济问题B.属于宏观经济问题分值:5答案:A12.人民币和美元的汇率问题A.属于微观经济问题B.属于宏观经济问题分值:5答案:B13.CPI一直在增长会引发通货膨胀A.属于微观经济问题B.属于宏观经济问题分值:5答案:B14.人们的工资每年在增长,消费在不断升级A.属于微观经济问题B.属于宏观经济问题分值:5答案:B15.富人的所得税税率比穷人高A.属于实证分析B.属于规范分析分值:5答案:B16.经济增长会提高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因此经济增长是好事。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课后习题二详细答案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课后习题二详细答案

习题二1.简释下列概念:需求答: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应于某一商品的各种价格,人们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需求规律答:一种普遍经济现象的经验总结,指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反向的依存关系,即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需求的变动答:指当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时,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化。

供给答:是指生产者(厂商)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供给规律答:一种普遍经济现象的经验总结,指:在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正向的依存关系,即商品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商品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

供给的变动答:指当商品本身的价格既定时,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引起的供给数量的变化。

需求的价格弹性答: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弹性系数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通常简称为需求弹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答: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弹性系数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收入变动的百分比之比。

需求的交叉弹性答:是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的简称,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弹性系数等于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

供给弹性答:是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弹性系数等于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

均衡价格答:是指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等于生产者所提供的该商品的供给量时的市场价格。

供求规律答:指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与需求均呈同方向变动,均衡价格与供给呈反方向变动,而均衡产量与供给呈同方向变动。

2.下列情况发生时,某种蘑菇的需求曲线如何移动?⑴卫生组织发布一份报告,称食用这种蘑菇会致癌;⑵另一种蘑菇价格上涨了;⑶消费者收入增加了;⑷培育蘑菇的工人工资增加了。

答:⑴对此蘑菇的需求曲线会向左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 略去2. B3. B4. C5. B6. 在西方经济学中,成本一般是指厂商在组织生产活动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 即为获取一定经济成果而支出的一切费用,它不仅包括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固定资产折旧、工人工资、管理人员薪酬等费用,还包括资本的报酬--利息,土地租金--地租,企业家才能的报酬--利润。

这样的成本也称生产费用。

而机会成本是指一定的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用于生产另一种产品时可能获得的最大收益。

由此可见,生产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越高,说明这种物品生产的效率或者说效益就越低。

在这里,经济效率或者效益是用经济利润来表示的。

所谓经济利润是指销售收入减去机会成本的差额。

生产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越低, 表明这种物品生产的效率就越高。

第二章第三章第五章1、名词解释 1.市场:指商品买卖的交易场所。

一个市场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

从本质上讲,市场是商品买卖双方相互作用并得以决定其交易价格和交易数量的一种组织形式。

2.完全竞争市场:是指竞争充分而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一种市场结构。

垄断市场:指一家厂商控制了某种产品的市场状态。

3.垄断竞争市场:是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商品的一种市场组织。

4.寡头市场:在西方也称寡头垄断,是指一种商品的生产和销售有少数几家大厂商所控制的市场结构。

13、完全竞争市场具备的条件:(1)市场上有众多的经营主体,并且任何经营主体都不能影响市场价格(2)市场上的产品是同质或无差别的(3)资源具有完全自由流动性(4)完全对称的信息或知识14、垄断产生的原因:(1)单个厂商拥有生产某种商品的关键资源的排他性所有权(2)单个厂商拥有专利权(3)政府特许权(4)自然垄断垄断市场的特征:(1)从厂商数量来看,垄断是整个行业中只有唯一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

这个特征使得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成为市场的需求曲线,企业即为行业。

(2)从所生产或经营的产品来看,该垄断厂商生产和销售的商品,独一无二,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

(3)从进入壁垒状况来看,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

(4)完全垄断企业是市场价格的制定者。

垄断竞争市场具备的条件:(1)产品差别的存在(2)行业中存在数量很多的厂商,他们之间有较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但是厂商个体市场竞争力量并不强。

(3)厂商的生产规模普遍比较小,各自所占的市场比例都相对较小,厂商的行为不足以影响市场需求及供给。

(4)厂商进入或退出该行业都比较容易,流动性较强15、寡头市场的特点:(1)行业中只有少数几家大厂商,它们的供给量均占有市场的较大份额(2)厂商的决策互相影响,因而任何一家厂商在作出决策时都必须考虑竞争对手对其做出的反应(3)厂商的竞争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但市场价格相对稳定第七章一、解释概念 1.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指的则是那些不具有消费排他性的商品,指那些能同时供许多人享用的物品,并且供给它的成本和与享用它的效果,并不随使用它的人数的规模的变化而变化。

2.科斯定理:科斯定理由罗纳德·科斯提出的一种观点(并非真是一条定理),认为在某些条件下,经济的外部性或曰非效率可以通过当事人的谈判而得到纠正。

3.外部性:外部经济效果,也称溢出效应,外部性。

它是指在一种物品或服务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给别人带来的非自愿的成本和利益,这些附带产生的成本和利益没有由施加者对被施加者给予索取或补偿。

4.市场失灵:西方学者认为,外生效应扭曲了价格机制,使价格体系不再传递为获得效率所必需的正确信息,结果是资源不能达到有效率的配置,即不能达到的累托最优状态,经济学家把这种由市场导致的低效率称为市场失灵。

5.公共选择:公共选择理论是在研究现实经济问题的推动下,通过对传统市场理论的批评产生的,并且成功地运用了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坚持“经济人”假设,采用个人主义的方法论,用交易的观点来看待政治过程。

二、思考题1.公共物品为什么不能靠市场来提供? 答:公共物品是指同时具有以下两个特征的物品,一是非竞争性,二是非排他性。

公共物品既然具有非排他性,市场是不会提供这种物品的,因为市场没有办法通过收费排除不付费的人的使用。

收不到钱,理性人是不会做的。

2.什么是外部性?外部性是如何干扰市场运行从而导致市场失灵的?解决外部性的措施有哪些?答:市场失灵时市场机制不能按照人们的意愿有效地配置资源,正是由于市场经济无法达到最优的资源配置,需要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干预,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

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垄断、公共产品、外部性和信息不完全。

外部性在现实经济中广泛存在。

无论是正的外部性还是负的外部性,都会导致市场失灵,影响市场对资源的配置。

由于外部性使得资源配置缺乏效率,在现实经济中,市场参与者和公共部门都以各种方式对外部性进行治理,从而使资源配置达到或接近社会要求的最优水平。

一般有三种办法:第一是使用税收和补贴的办法;第二是采取措施使外部性内部化;第三是明确产权。

3.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是否一定需要政府干预,为什么?答:在大部分情况下,市场机制能够很好的调整社会资源配置,能够使整个经济实现一般平衡。

但是很多情况下,会出现“市场失灵”的情况。

为了克服市场失灵,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和不足,优化资源配置,政府需要对市场进行干预和调控,用“看得见的手”来弥补“看不见的手”。

政府应对某些微观经济活动进行干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为了保护和促进竞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政府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限制垄断和反对不正当竞争;第二,通过税收和补贴等手段,或将相关企业合并消除外部性;第三,政府承担提供适当水平的公共物品的主要职责,例如国防、治安、消防和公共卫生;第四,政府消除信息不对称。

三、联系实际 1.新闻里常有公海海域某某鱼种由于过度捕捞而濒临灭绝,请结合外部性的知识给出简要的解释。

答:外部性是指在一种物品或服务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给别人带来的非自愿的成本和利益,这些附带产生的成本和利益没有由施加者对被施加者给予索取或补偿。

在该例中,公海捕鱼的行为给世界来了危害,但在公海上捕鱼得不到相应的惩罚,捕鱼者自己没有为此支付足够抵偿这种危害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这种行为经常发生。

2.一般说来,商家总是希望能够独占一方市场形成垄断,避免竞争。

但是,我们现在常常看到的一种情况是新开的电脑店总是选址在“电子一条街”c 请解释,为什么这些新开的电脑店不回避竞争,(提示:用正的外部性知识) 答:外部性有两种:一种是正外部性,一种是负的外部性。

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外部性。

加入新开的电脑店选择在其他地方,因为信息不对称会导致消费者光顾较少。

而在“电子一条街”上,不仅有大量的卖家,消费者这条街也比较熟悉,同时在购买时能货比三家,对消费者而言就更愿意到电子一条街买电子商品。

那么,对于新开的电脑店而言,利用这种正外部性能很好的让消费者知道自己的店和产品。

四、请根据物品的竞争性和排他性特点,对下列物品进行分类并把这些物品(最少选出八种)填入图表的空白处(A、B、C、D)。

(1)食品及日用品,(2)环境和洁净的空气,(3)拥挤的不收费道路,(4)汽车,(5)消防,(6)春节燃放的焰火,(7)有线电视,(8)国防,(9)拥挤的收费道路,(10)海洋的鱼,(11)不拥挤的收费道路,(12)政府提供的邮政服务和养老金,(13)公共图书馆的座位和图书,(14)基础研究,(15)天然林木,(16)未受保护的野生动物,(17)公共牧场,(18)矿藏资源。

第八章1.名词解释国内生产总值:指的是一国(或地区)一年以内在其境内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国民生产总值:指一个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本地工贸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

3.政府购买支出:是指政府在商品和劳务市场上购买所需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它既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商品与劳务的支出,如行政管理费、国防费、社会文教费、各项事业费等,也包括购买用于兴办投资事业所需商品与劳务的支出如基本建设拨款等。

4.政府转移支付:是指政府单方面的,无偿的资金支付,不相应地获得商品和劳务。

是指预算资金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等。

5.国民生产净值:简称 NNP 是 GNP 扣除折旧以后的余额。

或者说,它们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财富存量新增加的部分。

6.国民收入:简称NI,是NNP 或NDP 扣除间接税后的余额。

在宏观经济中,国民收入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收入,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7.个人收入:简称PI,即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个人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8.个人可支配收入:简称DPI,是个人收入扣除了所得税以后的余额。

9.投资函数:是指投资规模与决定投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10.消费函数:是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11.平均消费倾向:是消费总量与收入总量的比率,简称APC。

12.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率,简称MPC。

13.IS 曲线:表示在物品市场达到均衡(即 I=S)时,利率和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或者说,IS 曲线是表明这样一条曲线,在它上面的每一点,利率与国民收入的组合是不同的,但是投资都等于储蓄。

14.LM 曲线:LM 曲线表示在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 L=M)时,利率和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或者说,LM 曲线是表明这样一条曲线,在它上面的每一点,利率与国民收入的组合是不同的,但是货币供给都等于货币需求。

4.案例分析(1)我国实现黄金周目的有二:一是启动消费刺激内需;二是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2)经济学原理有二:一是提倡合理消费,避免“节俭悖论”;二是当资源未被处于充分利用状态下,黄金周休假制度增加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

第九章第十章2.税收,尤其是比例所得税是最重要的一个自动稳定器。

当经济繁荣,通货膨胀率较高时,税收会随人们收入增加而自动增加,这样,人们税后的可支配收入上升幅度就会少于收入增加的幅度。

从而使消费需求增长自动得到抑制。

显然,税率越高,自动稳定效果将越大。

5.答:财政政策的效果是指政府支出或税收变化对总需求从而对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影响。

从IS-LM模型看,LM曲线的斜率不变时,IS 曲线越平坦,IS 曲线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小;在IS 曲线斜率不变时,LM曲线越平坦,移动IS 曲线的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大,反之则效果较小。

货币政策的效果是指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对总需求从而对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影响。

从 IS-LM 模型看,货币政策的效果大小取决于IS 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的大小。

LM曲线斜率丌变时,IS 曲线斜率越小,LM 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在 IS 曲线斜率不变时,LM曲线斜率越小,LM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