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十)-化粪池设计篇
化粪池设计标准
化粪池设计标准化粪池是一种用于收集和储存人类排泄物和污水的设施,它在农村地区和一些偏远地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合理设计的化粪池可以有效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因此,化粪池的设计标准至关重要。
首先,化粪池的设计应考虑到使用人口的数量和日常排泄物的产生量。
根据这些数据,确定化粪池的容量和尺寸。
一般来说,每个使用者需要的化粪池容量为1-2立方米。
此外,化粪池的深度应该在1.5-2米之间,以确保污物充分分解和沉淀。
其次,化粪池的设计应考虑到地下水位和土壤类型。
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需要选择密封性能好的化粪池,以防止地下水受到污染。
而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中,化粪池的渗透性也会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
另外,化粪池的通风和排气系统也是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通风系统可以有效地减少化粪池内部的恶臭气体,排气系统则能够将有害气体排放到室外,保障使用者的健康和安全。
此外,化粪池的材质和施工工艺也需要严格把关。
一般来说,化粪池的材质应选择耐腐蚀、抗渗透的材料,如玻璃钢或混凝土。
施工工艺应符合相关标准,确保化粪池的密封性和稳固性。
最后,化粪池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清理和维护的便利性。
合理设置进出口和检修口,可以方便清理人员进行定期清理和维护工作,延长化粪池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化粪池的设计标准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容量尺寸、地下水位土壤类型、通风排气系统、材质施工工艺等。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才能保证化粪池的使用效果和环境保护效果。
希望各地相关部门和设计单位在进行化粪池设计时,能够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确保化粪池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化粪池设计标准
化粪池设计标准化粪池是生活中常见的污水处理设施,其设计标准对于保障环境卫生和人们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化粪池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以确保其安全、高效地运行。
本文将介绍化粪池设计的一些标准和要点,希望能对相关工程师和设计师有所帮助。
首先,化粪池的设计应符合当地的环保法规和标准。
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特点和污水处理要求,化粪池的设计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进行设计之前,需要对当地的相关法规进行充分了解,并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以确保化粪池的设计能够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其次,化粪池的设计应考虑到周围环境和地质条件。
在选择化粪池的位置和设计参数时,需要充分考虑周围的地质条件,避免选择在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进行建设。
同时,还需要考虑化粪池周围的环境因素,避免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另外,化粪池的设计还应考虑到日常维护和清理的便利性。
化粪池作为污水处理设施,需要定期进行清理和维护,因此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清理设备的设置和维护通道的布置,以确保清理和维护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此外,化粪池的设计还应考虑到污水的处理效率和安全性。
在确定化粪池的设计参数时,需要充分考虑到污水的处理量和处理效率,以确保化粪池能够有效地处理污水。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化粪池的安全性,避免发生泄漏或污染周围环境的情况。
最后,化粪池的设计还应考虑到设施的耐久性和经济性。
化粪池作为长期使用的设施,需要具有较强的耐久性,能够经受住长期的使用和环境的影响。
同时,在设计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到设施的经济性,尽量降低建设和运行成本,以提高设施的投资回报率。
综上所述,化粪池的设计标准涉及到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确保化粪池能够安全、高效地运行。
希望本文介绍的一些设计要点能够为相关工程师和设计师在进行化粪池设计时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规范]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十)-化粪池设计篇
[规范]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十)作者:本站搜集文章来源:本站搜集点击数:5443 更新时间:2004-11-29 8:31:21第八节局部污水处理第3.8.1条化粪池距离地下取水构筑物不得小于30m。
离建筑物净距不宜小于5m。
化粪池设置的位置应便于清掏。
第3.8.2条化粪池的设计容积,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每人每日污水量和污泥量,应按表3.8.2确定。
二、污泥含水率应为95%,经沉淀后应为90%。
三、腐化期间污泥减缩量应为20%。
四、污水在化粪池内停留时间,根据污水量多少,宜采用12~24h。
五、污泥清挖周期,根据污水温度高低和当地气候条件,宜采用3~12个月。
六、清除污泥时遗留的污泥量,应为20%。
每人每日污水量和污泥量表3.8.2第3.8.3条使用卫生器具的人数与总人数的百分比,可采用下列数值:一、医院、疗养院、幼儿园(有住宿)为100%。
二、住宅、集体宿舍、旅馆为70%。
三、办公楼、教学楼、工业企业生活间为40%。
四、公共食堂、影剧院、体育场和其他类似公共场所(按座位数计)为10%。
第3.8.4条化粪池的深度不得小于1.3m,宽度不得小于0.75m,长度不得小于1.0m。
化粪井的直径不得小于1.0m。
矩形化粪池的长度与深度、宽度的比例,应根据污水中悬浮物的沉降条件及其积存数量以水力计算确定。
注:化粪池的深度系指从溢流水面到化粪池底的距离。
第3.8.5条当每日通过化粪池的污水量小于及等于10m3时,应采用双格化粪池,其第一格容积应占总容积的75%。
当每日通过化粪池的污水量大于10m3时,应采用三格化粪池,其第一格容积应占总容积的50%;第二、三格应各占总容积的25%。
第3.8.6条化粪池进口处应设置导流装置,格与格之间和化粪池出口处应设置拦截污泥浮渣的措施。
化粪池格与格之间和化粪池与进口连接井之间应设通气孔洞。
第3.8.6A条当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达不到污水排放标准时,应采用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化粪池设计标准
化粪池设计标准
化粪池是一种用于收集和处理人类粪便的设施,其设计标准直接关系到环境卫生和公共健康。
因此,化粪池的设计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和要求,以确保其安全、高效地运作。
下面将介绍化粪池设计的一些标准和要点。
首先,化粪池的设计应当考虑到周围环境的因素。
例如,化粪池应远离饮用水源,以防止污染。
此外,化粪池的位置应选择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以便于粪便的分解和排放有害气体。
其次,化粪池的设计要考虑到容量和尺寸。
根据使用人数和排泄量,化粪池的容量应该足够大,以满足一定的使用周期。
此外,化粪池的尺寸也应该合理,既要考虑到使用人群的需求,又要兼顾到场地的实际情况。
另外,化粪池的材质和结构也是设计的关键。
化粪池的材质应该选用耐腐蚀、耐磨损的材料,以确保其长期使用不会出现渗漏和损坏。
而化粪池的结构设计应该简单、牢固,易于清理和维护。
此外,化粪池的通风和排放也是设计的重点。
化粪池内部应设
置通风设施,以促进粪便的分解和减少有害气体的积聚。
同时,化粪池的排放管道也要设计合理,以确保排放的粪便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最后,化粪池的设计还要考虑到安全和卫生。
化粪池的周围应设置围栏或警示标识,以防止他人误入或发生意外。
此外,化粪池的清理和维护应当定期进行,以确保其卫生和安全。
综上所述,化粪池的设计标准涉及到诸多方面,需要综合考虑使用场景、环境因素、安全卫生等诸多因素。
只有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化粪池才能够安全、高效地发挥其作用,为环境卫生和公共健康做出贡献。
[规范]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十)-化粪池设计篇
[规范]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十)-化粪池设计篇一、概述化粪池是建筑物的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设备,其功能是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在缺氧状态下进行分解和转化成为可稳定排放的废水。
化粪池的设计应当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以及当地的环保要求,确保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能够正常工作,达到预期的污水处理效果。
二、设计要求1. 应当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情况和污水量的估算确定化粪池的规格和容量。
2. 化粪池的设计应当满足污水的处理要求,使得经过处理的污水能够达到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标准。
3. 应当根据当地环保部门的要求,对化粪池的底部进行密封,确保底部不会渗漏。
4. 化粪池的设计应当考虑到其日常的维护和清洗,便于操作和清理,确保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能够正常运行。
5. 应当保证化粪池的通风和换气,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臭气和有害气体能够得到及时排放和处理。
6. 化粪池的进、出水口应当设置在合适的位置,便于操作和接管处理后的污水。
7. 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建筑物地势较高或排污路线较远等,可以在化粪池的出水口处设置提升泵,将处理后的污水输送到合适的排污口。
8. 应当合理选择化粪池的材质,与建筑物的使用环境相适应,确保其具有强的抗腐蚀性和耐久性。
三、设计计算化粪池的设计计算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一般采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1. 化粪池容量的计算公式:V = Q x T其中,V表示化粪池的容量,单位为m3;Q表示日排水量,单位为m3/d;T表示化粪池内滞留时间,单位为d。
日排水量一般可以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情况进行估算,不同的建筑物其排水量也会有所差异。
化粪池的内滞留时间一般为24~48小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D = 1.25 x Q^(1/2)其中,D为进、出口管道的直径,单位为mm;化粪池进、出口管道的直径的计算与排水量密切相关,一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四、结论。
化粪池规格和尺寸设计规范
化粪池规格和尺寸设计规范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排污物产生的日益增多,如何处理排污物显得尤为重要。
污水处理主要分为上游净化和下游消毒共计2个环节,其中最重要的一环为中游污泥处理,粪池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粪池结构简单,容易操作,能存储大量污泥,因此应用广泛。
鉴于此,针对粪池使用中需要考虑规格和尺寸等参数,于是现阶段制定出粪池规格和尺寸设计规范。
一般来说,长度应不小于(2)米,宽度应不小于(1)米,高度应不小于(0.8)米,膜池必须有(3层),厚度为(0.08--0.1)毫米,支撑架的管径一般为(Φ25--Φ40)毫米,同时,建议粪池底板采用聚醚铝膜,无腐蚀,抗老化性能强,便于日后的物料清运。
综上所述,粪池在任何污水处理设施中都有重要的分化作用,因此设计的规格和尺寸起着关键性作用,以便有效地存放污泥。
因此,设计粪池时应确保规格和尺寸符合所有设计标准要求,可以有效的节约空间,并保持环境安全。
化粪池设计标准
化粪池设计标准
化粪池是用于收集和储存粪便的设施,通常被用于农村地区或
者没有下水道系统的地方。
合理的化粪池设计能够有效地减少环境
污染,保障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因此,化粪池的设计标准显得
尤为重要。
首先,化粪池的设计应考虑到当地的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
地质条件主要包括土壤类型、地下水位和地表水位等因素,而水文
地质条件则包括降水量、地下水流动方向等。
只有充分了解当地的
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才能确定化粪池的选址、容量和结构形式。
其次,化粪池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使用人口的数量和生活习惯。
根据使用人口的数量确定化粪池的容量大小,以及根据当地人们的
生活习惯确定化粪池的设计形式。
比如,对于人口密集的地区,需
要设计大容量的化粪池;而对于习惯于用水冲洗厕所的地区,需要
设计带有冲洗系统的化粪池。
此外,化粪池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材料的选择和结构的稳固性。
化粪池的材料应具有耐腐蚀、耐高温、耐压等特性,以确保其长期
使用不会出现漏水或者损坏。
同时,化粪池的结构应设计合理,保
证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倒塌或者坍塌的情况。
最后,化粪池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清理和维护的便利性。
化粪池应设计有方便清理的通风口和排污口,以及便于维护的检修孔和检修井。
这样可以保证化粪池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及时进行清理和维护,延长其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化粪池的设计标准涉及到地质条件、使用人口、材料选择、结构稳固性和清理维护等多个方面。
只有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才能设计出合理、安全、环保的化粪池,为人们的生活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化粪池建设标准
化粪池建设标准化粪池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标准直接关系到农村环境卫生和居民健康。
为了保障化粪池的建设质量和使用效果,特制定以下化粪池建设标准,以供参考。
一、选址规范。
1. 选择位置应远离饮用水源,距离村庄、住宅、畜禽圈舍等建筑物不得小于20米,距离地表水不得小于50米。
2. 地势应选在高于周围地面的位置,避免雨水倒灌和地下水位过高对化粪池的影响。
3. 选址应考虑便于清理和运输粪便,方便管理和维护。
二、设计规范。
1. 根据村庄人口数量和粪便产生量确定化粪池的容积,一般应为每人每天0.03立方米。
2. 化粪池应采用双室或多室结构,设置分隔板,保证粪便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处理空间。
3. 应设置通风口和检查口,以便通风和清理。
三、建造规范。
1. 应选用耐腐蚀、耐压、耐磨损的材料进行建造,如水泥预制构件、玻璃钢等。
2. 应保证化粪池的结构牢固,不得有渗漏现象,底部应设置防渗层。
3. 应保证化粪池的密闭性,避免气味外溢,减少传染病传播的可能性。
四、使用规范。
1. 使用过程中应定期清理化粪池,清理间隔时间视村庄人口数量和化粪池容积而定,一般不超过半年。
2. 清理时应注意保护环境和操作人员的健康,采取科学的清理方法和防护措施。
3. 清理后的粪便应进行安全处理,可以堆肥或者进行其他资源化利用。
五、维护管理规范。
1. 应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化粪池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保证化粪池的正常运行。
2. 应定期检查化粪池的使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3. 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档案,保证化粪池的使用和管理规范化。
以上即是化粪池建设标准的相关内容,希望各地农村在化粪池建设时能够严格按照标准进行,以保障农村环境卫生和居民健康。
化粪池设计标准
化粪池设计标准化粪池是用于收集和储存人类和动物粪便的设施,是农村和一些偏远地区的重要环境卫生设施。
合理的化粪池设计标准可以有效地提高污水处理效率,保障环境卫生,防止污染。
下面将介绍化粪池设计的一些标准和要求。
首先,化粪池的设计应符合当地的环境卫生标准和法律法规要求。
根据当地的地质条件、地下水位、降雨情况等因素,确定化粪池的位置和容量。
化粪池的设计应考虑到周围环境的保护,避免对地下水和周围土壤造成污染。
其次,化粪池的设计要考虑到使用者的需求和习惯。
根据使用人口的数量和生活习惯,确定化粪池的大小和数量。
化粪池的设计应便于清理和维护,保证污水能够顺利排放和处理。
同时,化粪池的设计应考虑到使用者的健康和安全,避免化粪池溢出和污染周围环境。
另外,化粪池的设计要考虑到污水的处理和利用。
化粪池不仅是用来收集粪便的,还可以通过适当的处理,将污水转化为有机肥料或生物气体等资源。
因此,在化粪池的设计中,应考虑到污水的处理和利用方式,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此外,化粪池的设计还应考虑到材料的选择和施工工艺。
化粪池通常采用混凝土、塑料或玻璃钢等材料制作,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施工工艺,确保化粪池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最后,化粪池的设计还应考虑到管理和维护的问题。
化粪池的设计要便于清理和维护,保证化粪池的正常使用和运行。
同时,化粪池的设计还应考虑到管理和监测的问题,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障化粪池的正常运行。
总之,化粪池的设计标准是保障环境卫生、防止污染的重要环节,合理的化粪池设计能够提高污水处理效率,保障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
因此,在化粪池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环境、使用者、污水处理和利用、材料和施工工艺、管理和维护等方面的要求,确保化粪池能够正常运行并发挥最大的环境卫生效益。
[要求要求规范]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要求要求规范(十)-化粪池设计篇
[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十)作者:本站搜集文章来源:本站搜集点击数:5443 更新时间:2004-11-29 8:31:21第八节局部污水处理第3.8.1条化粪池距离地下取水构筑物不得小于30m。
离建筑物净距不宜小于5m。
化粪池设置的位置应便于清掏。
第3.8.2条化粪池的设计容积,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每人每日污水量和污泥量,应按表3.8.2确定。
二、污泥含水率应为95%,经沉淀后应为90%。
三、腐化期间污泥减缩量应为20%。
四、污水在化粪池停留时间,根据污水量多少,宜采用12~24h。
五、污泥清挖周期,根据污水温度高低和当地气候条件,宜采用3~12个月。
六、清除污泥时遗留的污泥量,应为20%。
每人每日污水量和污泥量表3.8.2第3.8.3条使用卫生器具的人数与总人数的百分比,可采用下列数值:一、医院、疗养院、幼儿园(有住宿)为100%。
二、住宅、集体宿舍、旅馆为70%。
三、办公楼、教学楼、工业企业生活间为40%。
四、公共食堂、影剧院、体育场和其他类似公共场所(按座位数计)为10%。
第3.8.4条化粪池的深度不得小于1.3m,宽度不得小于0.75m,长度不得小于1.0m。
化粪井的直径不得小于1.0m。
矩形化粪池的长度与深度、宽度的比例,应根据污水中悬浮物的沉降条件及其积存数量以水力计算确定。
注:化粪池的深度系指从溢流水面到化粪池底的距离。
第3.8.5条当每日通过化粪池的污水量小于及等于10m3时,应采用双格化粪池,其第一格容积应占总容积的75%。
当每日通过化粪池的污水量大于10m3时,应采用三格化粪池,其第一格容积应占总容积的50%;第二、三格应各占总容积的25%。
第3.8.6条化粪池进口处应设置导流装置,格与格之间和化粪池出口处应设置拦截污泥浮渣的措施。
化粪池格与格之间和化粪池与进口连接井之间应设通气孔洞。
第3.8.6A条当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达不到污水排放标准时,应采用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第3.8.6B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工艺流程应根据污水性质、排放条件确定。
化粪池设计标准
化粪池设计标准化粪池是农村和偏远地区常见的污水处理设施,其设计标准对于保障污水处理效果和环境卫生具有重要意义。
化粪池的设计应当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以确保其安全、高效地运行。
本文将就化粪池设计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首先,化粪池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当地的地质环境和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地下水位、土质情况等因素,确定化粪池的埋深和底板厚度,以及周围的排水和防渗措施。
此外,还需要考虑周边建筑物和地形地势,合理确定化粪池的位置和尺寸,以便于施工和日常维护。
其次,化粪池的设计应当符合国家相关的环保和卫生标准。
化粪池的容积和处理能力应当与当地居民数量和生活污水产生量相匹配,保证能够有效处理污水,避免对周围环境和水源造成污染。
此外,还需要考虑化粪池的密封性和通风性,以防止恶臭气体泄漏和细菌病毒的传播。
另外,化粪池的设计还应考虑到日常的清理和维护。
化粪池应当设置进出口,方便清理污泥和残渣,同时需要考虑到清理车辆的进出和操作空间。
化粪池的结构和材料选择也需要考虑到耐腐蚀、耐磨损和易清洁的特性,以降低日常维护的难度和成本。
最后,化粪池的设计还应当考虑到安全和防护措施。
化粪池的周围应当设置围栏和警示标识,以防止人员误入和意外事故发生。
化粪池的盖板和井口应当设计牢固,以防止坍塌和意外坠落。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化粪池的排气和通风系统,以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综上所述,化粪池的设计标准涉及到地质环境、环保卫生、清理维护和安全防护等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确保化粪池的安全、高效运行。
希望相关从业人员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能够严格遵守相关标准和规范,为当地居民提供一个清洁、舒适的生活环境。
[要求要求规范]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要求要求规范(十)-化粪池设计篇
[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十)作者:本站搜集文章来源:本站搜集点击数:5443 更新时间:2004-11-29 8:31:21第八节局部污水处理第3.8.1条化粪池距离地下取水构筑物不得小于30m。
离建筑物净距不宜小于5m。
化粪池设置的位置应便于清掏。
第3.8.2条化粪池的设计容积,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每人每日污水量和污泥量,应按表3.8.2确定。
二、污泥含水率应为95%,经沉淀后应为90%。
三、腐化期间污泥减缩量应为20%。
四、污水在化粪池停留时间,根据污水量多少,宜采用12~24h。
五、污泥清挖周期,根据污水温度高低和当地气候条件,宜采用3~12个月。
六、清除污泥时遗留的污泥量,应为20%。
每人每日污水量和污泥量表3.8.2第3.8.3条使用卫生器具的人数与总人数的百分比,可采用下列数值:一、医院、疗养院、幼儿园(有住宿)为100%。
二、住宅、集体宿舍、旅馆为70%。
三、办公楼、教学楼、工业企业生活间为40%。
四、公共食堂、影剧院、体育场和其他类似公共场所(按座位数计)为10%。
第3.8.4条化粪池的深度不得小于1.3m,宽度不得小于0.75m,长度不得小于1.0m。
化粪井的直径不得小于1.0m。
矩形化粪池的长度与深度、宽度的比例,应根据污水中悬浮物的沉降条件及其积存数量以水力计算确定。
注:化粪池的深度系指从溢流水面到化粪池底的距离。
第3.8.5条当每日通过化粪池的污水量小于及等于10m3时,应采用双格化粪池,其第一格容积应占总容积的75%。
当每日通过化粪池的污水量大于10m3时,应采用三格化粪池,其第一格容积应占总容积的50%;第二、三格应各占总容积的25%。
第3.8.6条化粪池进口处应设置导流装置,格与格之间和化粪池出口处应设置拦截污泥浮渣的措施。
化粪池格与格之间和化粪池与进口连接井之间应设通气孔洞。
第3.8.6A条当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达不到污水排放标准时,应采用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第3.8.6B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工艺流程应根据污水性质、排放条件确定。
[要求规范]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要求规范(十)-化粪池设计篇
[规范]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十)作者:本站搜集文章来源:本站搜集点击数:5443 更新时间:2004-11-29 8:31:21第八节局部污水处理第3.8.1条化粪池距离地下取水构筑物不得小于30m。
离建筑物净距不宜小于5m。
化粪池设置的位置应便于清掏。
第3.8.2条化粪池的设计容积,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每人每日污水量和污泥量,应按表3.8.2确定。
二、污泥含水率应为95%,经沉淀后应为90%。
三、腐化期间污泥减缩量应为20%。
四、污水在化粪池内停留时间,根据污水量多少,宜采用12~24h。
五、污泥清挖周期,根据污水温度高低和当地气候条件,宜采用3~12个月。
六、清除污泥时遗留的污泥量,应为20%。
每人每日污水量和污泥量表3.8.2第3.8.3条使用卫生器具的人数与总人数的百分比,可采用下列数值:一、医院、疗养院、幼儿园(有住宿)为100%。
二、住宅、集体宿舍、旅馆为70%。
三、办公楼、教学楼、工业企业生活间为40%。
四、公共食堂、影剧院、体育场和其他类似公共场所(按座位数计)为10%。
第3.8.4条化粪池的深度不得小于1.3m,宽度不得小于0.75m,长度不得小于1.0m。
化粪井的直径不得小于1.0m。
矩形化粪池的长度与深度、宽度的比例,应根据污水中悬浮物的沉降条件及其积存数量以水力计算确定。
注:化粪池的深度系指从溢流水面到化粪池底的距离。
第3.8.5条当每日通过化粪池的污水量小于及等于10m3时,应采用双格化粪池,其第一格容积应占总容积的75%。
当每日通过化粪池的污水量大于10m3时,应采用三格化粪池,其第一格容积应占总容积的50%;第二、三格应各占总容积的25%。
第3.8.6条化粪池进口处应设置导流装置,格与格之间和化粪池出口处应设置拦截污泥浮渣的措施。
化粪池格与格之间和化粪池与进口连接井之间应设通气孔洞。
第3.8.6A条当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达不到污水排放标准时,应采用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规范]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化粪池设计篇
[规范]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十)作者:本站搜集文章来源:点击数:5443 更新时间:2004-11-29 8:31:21第八节局部污水处理第条化粪池距离地下取水构筑物不得小于30m。
离建筑物净距不宜小于5m。
化粪池设置的位置应便于清掏。
第条化粪池的设计容积,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每人每日污水量和污泥量,应按表确定。
二、污泥含水率应为95%,经沉淀后应为90%。
三、腐化期间污泥减缩量应为20%。
四、污水在化粪池内停留时间,根据污水量多少,宜采用12~24h。
五、污泥清挖周期,根据污水温度高低和当地气候条件,宜采用3~12个月。
六、清除污泥时遗留的污泥量,应为20%。
每人每日污水量和污泥量表第条使用卫生器具的人数与总人数的百分比,可采用下列数值:一、医院、疗养院、幼儿园(有住宿)为100%。
二、住宅、集体宿舍、旅馆为70%。
三、办公楼、教学楼、工业企业生活间为40%。
四、公共食堂、影剧院、体育场和其他类似公共场所(按座位数计)为10%。
第条化粪池的深度不得小于,宽度不得小于,长度不得小于。
化粪井的直径不得小于。
矩形化粪池的长度与深度、宽度的比例,应根据污水中悬浮物的沉降条件及其积存数量以水力计算确定。
注:化粪池的深度系指从溢流水面到化粪池底的距离。
第条当每日通过化粪池的污水量小于及等于10m3时,应采用双格化粪池,其第一格容积应占总容积的75%。
当每日通过化粪池的污水量大于10m3时,应采用三格化粪池,其第一格容积应占总容积的50%;第二、三格应各占总容积的25%。
第条化粪池进口处应设置导流装置,格与格之间和化粪池出口处应设置拦截污泥浮渣的措施。
化粪池格与格之间和化粪池与进口连接井之间应设通气孔洞。
第条当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达不到污水排放标准时,应采用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第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工艺流程应根据污水性质、排放条件确定。
第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前应设置调节池,调节池的有效容积应经计算确定,也可取4~6h的平均小时污水流量。
[要求规范]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要求规范(十)-化粪池设计篇
[规范]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十)作者:本站搜集文章来源:本站搜集点击数:5443 更新时间:2004-11-29 8:31:21第八节局部污水处理第条化粪池距离地下取水构筑物不得小于30m。
离建筑物净距不宜小于5m。
化粪池设置的位置应便于清掏。
第条化粪池的设计容积,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每人每日污水量和污泥量,应按表确定。
二、污泥含水率应为95%,经沉淀后应为90%。
三、腐化期间污泥减缩量应为20%。
四、污水在化粪池内停留时间,根据污水量多少,宜采用12~24h。
五、污泥清挖周期,根据污水温度高低和当地气候条件,宜采用3~12个月。
六、清除污泥时遗留的污泥量,应为20%。
每人每日污水量和污泥量表第条使用卫生器具的人数与总人数的百分比,可采用下列数值:一、医院、疗养院、幼儿园(有住宿)为100%。
二、住宅、集体宿舍、旅馆为70%。
三、办公楼、教学楼、工业企业生活间为40%。
四、公共食堂、影剧院、体育场和其他类似公共场所(按座位数计)为10%。
第条化粪池的深度不得小于,宽度不得小于,长度不得小于。
化粪井的直径不得小于。
矩形化粪池的长度与深度、宽度的比例,应根据污水中悬浮物的沉降条件及其积存数量以水力计算确定。
注:化粪池的深度系指从溢流水面到化粪池底的距离。
第条当每日通过化粪池的污水量小于及等于10m3时,应采用双格化粪池,其第一格容积应占总容积的75%。
当每日通过化粪池的污水量大于10m3时,应采用三格化粪池,其第一格容积应占总容积的50%;第二、三格应各占总容积的25%。
第条化粪池进口处应设置导流装置,格与格之间和化粪池出口处应设置拦截污泥浮渣的措施。
化粪池格与格之间和化粪池与进口连接井之间应设通气孔洞。
第条当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达不到污水排放标准时,应采用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第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工艺流程应根据污水性质、排放条件确定。
第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前应设置调节池,调节池的有效容积应经计算确定,也可取4~6h的平均小时污水流量。
化粪池设计方案范文
化粪池设计方案范文化粪池是一种用于收集、贮存和分解粪便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农村的生活污水处理和有限空间场所的排泄物处理。
化粪池的设计方案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包括使用人口数量、排泄物产量、使用环境条件等。
下面是一个化粪池设计方案的示例,详细讨论了如何满足需求并提高处理效果。
一、设计原则和目标1.安全性:化粪池必须具备一定的结构强度,以承受土壤压力和周围环境的影响。
2.寿命长:设计应以耐久性为目标,使化粪池能够长时间使用而无需频繁维护和更换。
3.处理效果:化粪池应能有效分解和堆肥粪便,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并产生有机肥料。
4.经济性:设计应考虑成本效益,既要满足需求,又要尽量降低建设和运行成本。
二、容量计算在进行容量计算之前,需要了解使用人口数量、每日平均粪便产量和粪便堆肥的分解周期。
通常,成人每日粪便产量为100-200克,分解周期为6个月到1年。
假设有10个家庭,每户有4口人,每人每日粪便产量为150克,分解周期为8个月。
则总粪便产量为10x4x150克x30天/月=18千克/月。
根据经验,一个家庭的粪便堆肥容量应为总产量的2-3倍。
因此,我们可以计算出化粪池的总容量为18千克/月x10家庭x2=360千克。
三、设计结构化粪池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沉淀室和滤水室。
沉淀室用于收集、贮存和分解粪便,滤水室用于处理和过滤污水。
1.沉淀室沉淀室用于收集粪便并进行分解。
它应具备足够的容量,满足粪便堆肥的需求。
该室应具备良好的密封性,以防止气味泄露和有害物质的排放。
沉淀室应使用耐酸碱和耐腐蚀材料制成,如玻璃钢或混凝土。
室顶应有盖板,以便于清理和维护。
2.滤水室滤水室用于处理和过滤污水。
它应具备良好的过滤效果,能够过滤大部分固体颗粒,并净化水质。
滤水室可采用人工湿地、滤池、过滤网等技术。
滤水室的排放管道应沿陡峭的坡道向下倾斜,以便与环境卫生和污染控制标准相符。
四、运行和维护1.定期清理:化粪池应定期清理,以便清除沉淀室中的固体残留物和堆肥物。
化粪池建筑标准
化粪池建筑标准
化粪池的建筑标准如下:
1. 设计要求:化粪池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化粪池的容量、深度、材料、构造等因素,以确保其能够适应不同的生活需求和环境条件。
2. 容量设计:化粪池的容量设计需要根据化粪池所在地的生活
污水排放量和水质情况来确定,一般设计为3立方米至5立方米左右。
3. 深度设计:化粪池的深度设计需要根据当地的水质情况和化
粪池的容量来确定,一般设计为5米至7米。
4. 材料选择:化粪池的材料选择需要考虑到其强度和耐用性,一般选用混凝土化粪池或者玻璃钢化粪池。
5. 构造设计:化粪池的构造设计需要考虑到其安全性和可靠性,一般需要通过加固措施来避免化粪池的倒塌和翻倒等问题。
6. 维护管理:化粪池的维护管理需要考虑到其使用寿命和卫生
情况,一般需要定期清理和消毒,以确保化粪池的卫生环境和使用寿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十)作者:本站搜集文章来源:本站搜集点击数:5443 更新时间:2004-11-29 8:31:21第八节局部污水处理第3.8.1条化粪池距离地下取水构筑物不得小于30m。
离建筑物净距不宜小于5m。
化粪池设置的位置应便于清掏。
第3.8.2条化粪池的设计容积,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每人每日污水量和污泥量,应按表3.8.2确定。
二、污泥含水率应为95%,经沉淀后应为90%。
三、腐化期间污泥减缩量应为20%。
四、污水在化粪池停留时间,根据污水量多少,宜采用12~24h。
五、污泥清挖周期,根据污水温度高低和当地气候条件,宜采用3~12个月。
六、清除污泥时遗留的污泥量,应为20%。
每人每日污水量和污泥量表3.8.2第3.8.3条使用卫生器具的人数与总人数的百分比,可采用下列数值:一、医院、疗养院、幼儿园(有住宿)为100%。
二、住宅、集体宿舍、旅馆为70%。
三、办公楼、教学楼、工业企业生活间为40%。
四、公共食堂、影剧院、体育场和其他类似公共场所(按座位数计)为10%。
第3.8.4条化粪池的深度不得小于1.3m,宽度不得小于0.75m,长度不得小于1.0m。
化粪井的直径不得小于1.0m。
矩形化粪池的长度与深度、宽度的比例,应根据污水中悬浮物的沉降条件及其积存数量以水力计算确定。
注:化粪池的深度系指从溢流水面到化粪池底的距离。
第3.8.5条当每日通过化粪池的污水量小于及等于10m3时,应采用双格化粪池,其第一格容积应占总容积的75%。
当每日通过化粪池的污水量大于10m3时,应采用三格化粪池,其第一格容积应占总容积的50%;第二、三格应各占总容积的25%。
第3.8.6条化粪池进口处应设置导流装置,格与格之间和化粪池出口处应设置拦截污泥浮渣的措施。
化粪池格与格之间和化粪池与进口连接井之间应设通气孔洞。
第3.8.6A条当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达不到污水排放标准时,应采用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第3.8.6B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工艺流程应根据污水性质、排放条件确定。
第3.8.6C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前应设置调节池,调节池的有效容积应经计算确定,也可取4~6h的平均小时污水流量。
第3.8.6D条设置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房间或地下室应有良好的通风系统,当处理构筑物为敞开式,每小时换气次数不宜小于15次,当处理设施为封闭式,每小时换气次数不宜小于5次。
第3.8.6E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应设置除臭系统。
第3.8.6F条生活污水处理构筑物机械运行噪声不得超过现行的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的要求。
在建筑物运行噪声较大的机械应设独立隔间。
第3.8.7条为截留公共食堂和饮食污水中的食用油脂,应设隔油井。
污水在井的流速不得大于0.005m/s,停留时间可采用2~10min。
井存油部分容积应根据顾客数量和清扫周期确定,且不宜小于该井有效容积的25%。
第3.8.8条为截留洗车台、汽车修理间和其他少量生产污水中的油类,应设置隔油池。
污水在池的流速,宜采用0.002~0.01m/s,停留时间可采用0.5~1.0min。
隔油池的排出管至井底深度,不宜小于0.6m。
第3.8.9条对夹带杂质的含油污水,应在隔油井附有沉淀部分。
粪便污水和其他污水,不得排入隔油井。
第3.8.10条温度高于40℃的污、废水,排水城镇排水管道前,应采取降温措施。
一般宜设降温池。
降温池宜利用废水冷却,所需冷却水量应用热平衡方法计算确定。
对温度较高的污、废水,应将其所含热量回收利用。
第九节医院污水消毒处理第3.9.1条医院污水必须进行消毒处理。
注:医院污水系指医院、医疗卫生机构中被病原体污染了的水。
第3.9.2条医院污水经消毒处理后的水质,应符合现行的《医院污水排放标准》的要求。
经消毒处理后的污水,不得排入生活饮用水集中的取水点上游1000m和下游100m的水体围。
经消毒处理后的污水如排入娱乐和体育用水体、渔业用水体时,还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
第3.9.3条医院污水处理构筑物,宜与病房、医疗室、住宅等有一定防护距离,并应设置隔离措施。
第3.9.4条肠道病毒的传染病房的污水,如经技术经济比较认为合理时,可与普通病房污水分别进行处理。
第3.9.5条医院污水在消毒前必须经过机械处理。
当经机械处理后的污水不能符合有关排放标准时,应采取生物处理。
第3.9.6条化粪池作为医院污水消毒前预处理时,粪便污水应与生活废水分流,化粪池的有效容积按污水在化粪池中停留时间计算并不宜小于36h。
第3.9.7条污水消毒前宜设调节池。
调节池有效容积应按工作班次或消毒次数计算确定。
连续式消毒时,其有效容积宜按3~5h的日污水平均小时流量计算;当采用间歇式消毒时,其有效容积宜采用日污水量的1/2~1/4。
第3.9.8条医院污水处理流程及构筑物布置,宜利用地形按自流设计。
当必须设置水泵提升时,其污水泵的选择应根据污水量、集水池容积、泵房设置位置和水泵工作情况等因素确定。
第3.9.9条医院污水消毒宜采用加氯法(液氯、漂粉精或漂白粉)。
当运输或供应困难时,可采用现场制备次氯酸钠消毒法。
第3.9.10条液氯消毒时,应采用加氯机投配。
加氯机应至少设两台,其中一台备用。
严禁直接向污水中投加氯气。
第3.9.11条加氯量应按污水处理程度和现行的《医院污水排放标准》中规定的余氯量确定。
一般宜采用下列数值:一、经机械处理后的污水为30~50mg/L。
二、经生物处理后的污水为15~25mg/L。
第3.9.12条加氯设备和有关建筑物的设计,可参照现行《室外给水设计规》的有关规定。
第3.9.13条间歇式消毒池应不少于两座。
间歇式消毒池的总有效容积应根据工作班次、消毒周期确定,一般宜为调节池容积的1/2。
第3.9.14条采用氯化法消毒时,污水和氯的接触时间应按现行的《医院污水排放标准》中规定的接触时间确定。
第3.9.15条消毒池应采取防腐蚀和防渗漏措施。
调节池和消毒池均应加盖。
第3.9.16条污泥消毒应符合现行的《医院污水排放标准》的有关规定。
第3.9.17条含放射性物质、重金属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水,当不符合排放标准时,应单独进行专门处理后,方可排入医院污水处理站或城市排水管道。
第十节雨水第3.10.1条屋面雨水的排水系统,应根据建筑结构形式、气候条件及生产使用要求等因素确定。
当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屋面雨水宜采用外排水系统。
第3.10.2条天沟外排水的流水长度,应结合建筑物伸缩缝布置,一般不宜大于50m,其坡度不宜小于0.003。
第3.10.3条天沟的排水,应在女儿墙、山墙上或天沟末端设置溢流口。
第3.10.4条屋面雨水设计当为排水系统时,宜采取密闭系统。
注:污废水管道不得接入雨水密闭系统。
第3.10.5条雨水管道的布置,应将雨水以最短距离就近排至室外。
第3.10.6条屋面雨水由天沟进入雨水排水管道入口处,应设置雨水斗,雨水斗应有整流格栅。
设在阳台、花台、供人们活动的屋面和窗井处的雨水斗,可采用平篦式雨水斗。
第3.10.7条雨水斗格栅的进水孔有效面积,应等于连接管横断面积的2~2.5倍。
格栅应便于拆卸。
第3.10.8条雨水的排水系统,宜采用单斗排水。
当采用多斗排水时,悬吊管上设置的雨水斗不得多于4个。
悬吊管管径不得大于300mm。
第3.10.9条布置雨水斗时,应以伸缩缝或沉降缝作为天沟排水分水线,否则应在该缝两侧各设一个雨水斗。
当两个雨水斗连接在同一根立管或悬吊管上时,应采用伸缩接头,并保证密封。
第3.10.10条防火墙处设置雨水斗时应在防火墙的两则各设一个雨水斗。
第3.10.11条多斗雨水排水的雨水斗,宜对立管作对称布置。
第3.10.12条多斗雨水排水的雨水斗,其排水连接管应接至悬吊管上,不得在立管顶端设置雨水斗。
第3.10.13条接入同一立管的雨水斗,其安装高度宜在同一标高层。
当雨水立管的设计流量小于最大设计泄流量时,可将不同高度的雨水斗接入同一立管或悬吊管。
第3.10.14条寒冷地区,雨水斗应布置在受室温度影响的屋面及雪水易融化围的天沟。
雨水立管应布置在室。
第3.10.15条雨水斗的排水连接管管径不得小于100mm,并应牢固地固定在建筑物承重结构上。
注:阳台的雨水连接管管径,可不受本条限制。
第3.10.16条与雨水立管连接的悬吊管,不宜多于两根。
第3.10.17条雨水斗对称布置的排水系统,悬吊管与立管的连接,应采用45°三通或45°四通和90°斜三通或90°斜四通。
雨水斗的排水连接管与悬吊管的连接,应采用45°三通。
第3.10.18条雨水量应以当地暴雨强度公式按降雨历时5min计算。
第3.10.19条雨水管道的设计重现期,应根据生产工艺及建筑物的性质确定,一般可采用一年。
第3.10.20条排雨水入敞开系统的工业废水量,如大于5%的雨水,应将其水量计算在。
第3.10.21条屋面的汇水面积,应按屋面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窗井、贴近高层建筑外墙的地下汽车库出入口坡道、高层建筑裙房应附加高层侧墙面积的1/2折算为屋面的汇水面积。
第3.10.22条屋面雨水斗的设计泄流量,不得大于表3.10.22中规定的雨水斗最大泄流量。
屋面雨水斗最大泄流量表3.10.22注:长天沟的雨水斗,应根据雨水量另行设计。
第3.10.23条雨水设计流量,应按下式计算:(3.10.23)式中:q y——雨水设计流量(L/s);F w——汇水面积(m2);q5——当地降雨历时为5min的降雨强度(L/s·ha);k1——设计重现期为一年和屋面渲泄能力的系数。
坡度小于2.5%的平屋面K宜为1;坡度等于及大于2.5%的斜屋面K宜为1.5~2.0。
第3.10.24条雨水立管的设计泄流量,不得大于表3.10.24中规定的雨水立管最大设计泄流量。
雨水立管最大设计泄流量表3.10.24第3.10.25条单斗和对立管对称布置的双斗系统,立管的管径应与雨水斗规格一致。
第3.10.26条多斗雨水排水系统的悬吊管和埋地管的水力计算,应按本规第3.4.7条规定确定。
第3.10.27条雨水悬吊管和埋地雨水管道的最大计算充满度,应按表3.10.27确定。
雨水悬吊管和埋地雨水管道的最大计算充满度表3.10.27第3.10.28条雨水悬吊管的敷设坡度,不得小于0.005。
埋地雨水管道的最小坡度,应按本规3.4.9条工业废水管道坡度的规定执行。
第3.10.29条悬吊管的管径,不得小于雨水斗连接管的管径。
立管的管径不得小于悬吊管的管径,当立管连接两根或两根以上悬吊管时,其管径不得小于其中最大一根悬吊管管径。
第3.10.30条有雨水立管接入的地下埋地雨水管道系统的起点检查井,不宜接入工业废水管道。
第3.10.31条接入检查井的雨水排出管,其出口与下游排水管宜采用管顶平接法,且水流转角不得小于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