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及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及措施

发表时间:2017-04-13T14:25:04.810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2月下第4期作者:高翔

[导读] 这就要求必须要根据引发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降低护患的发生。

(甘肃省会宁县人民医院;甘肃会宁730799)

【摘要】目的探讨儿科护理工作中出现不良事件的原因,以做好儿科护理风险管理工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H县某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科室自愿上报的90起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90例患儿中,用药错误率是最为常见的护理不良事件%,显著高于其他类别事件,主要责任人为护士,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结论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主要与护理管理制度不完善、护理人员专业沟通技巧欠缺、配合意识缺乏、责任心不足以及人力资源不足等因素有关,务必要加强护理制度管理与加强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以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儿科护理;不良事件;措施

0 引言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的、未预计到的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不仅增加患者痛苦,导致其暂时或永久性的功能障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而且也会影响护患之间的信任关系。儿科患者由于表达能力欠缺,自我保护能力低,不能很好地配合护理工作,发生不良事件的可能性更高。安全问题不仅是医疗卫生系统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护理管理者最为重视的问题。研究发现,如果对不良事件采取有效的监测和管理,能显著降低事件的发生率,减少患者损伤,促进患者安全。因此,对住院患儿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行重点干预和安全管理,对于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上报的90例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为寻求改善患儿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提供依据,以加强患儿的安全管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H县某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科室自愿上报的90起不良事件。本研究中护理不良事件患儿损伤结局分级标准,采用《不良事件管理办法》中不良事件分级标准,内容如下:0级:事件在执行前被制止;Ⅰ级:事件发生并已执行,但未造成伤害;Ⅱ级:轻微伤害,生命体征无改变,需进行临床观察及轻微处理;Ⅲ级:中度伤害,部分生命体征有改变,需进一步临床观察及简单处理;Ⅳ级:重度伤害,生命体征明显改变,需提升护理级别及紧急处理;Ⅴ级:永久性功能丧失;Ⅵ级:死亡。

1.2 方法

现将收集的90起儿科不良事件从不良事件类型、不良事件发生时间、不良事件分级、不良事件责任人、不良事件责任人中护士的工作年限、患儿的年龄进行列表汇总。

2 结果

2.1 90起儿科不良事件统计结果

90起儿科不良事件中不良事件责任人见下表。

表1 不良事件责任人

2.2 90起儿科不良事件的柏拉图及原因分析

对上报的90起儿科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应用柏拉图、鱼骨图进行不良事件发生原因的分析,制订出相应的措施。根据80/20原理选择拟改善内容,改善不良事件内容为坠床、给药错误、其他(病历记录错误、体重测量错误、忘松止血带等)、压疮、管路滑脱、医嘱相关、跌倒,并从人、环境、法、时间4个大方面对儿科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制订改进措施。

3 讨论

3.1 引发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从各个不良事件类别中可以看出,引发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护理核心制度执行不力。在本研究中,用药错误率达到63.08%,主要是由于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未能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对药物的审查不严格,如只喊床号,不喊姓名;只看包装,不看药名等,且对药品的用法、剂量及浓度等审查不严,盲目执行错误医嘱,不严格执行医嘱时间,同时不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如不按时巡视病房、不仔细检查患儿病情等,对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不严格按照护理技术操作规程进行,如药品混放、药品过期、药品用后的清理、归位、补充不及时等,从而容易导致用药错误的出现。标本采集失误在本研究中所占的比例为10.77%,主要是由于护理人员在采集血液时出现采血对象错误、贴错试管以及不及时送检等引起的。二是沟通技巧欠缺。护理人员在进行健康教育时,未能考虑患儿及其家属的理解程度,也未能和患儿家属进行有效沟通,语言生硬,缺乏严谨,不能很好地向患儿及家属分析出重点,从而导致患儿在住院期间发生不良事件。如护理人员告知家属不得将开水瓶置于床头柜上,但家属在交流时没留意,导致患儿出现烫伤不良事件。同时,部分护理人员不注意说话的场合及方式,当众议论医疗过程,容易使患儿及其家属产生错觉与误会,从而引起护患纠纷。三是责任心不强。由于儿科护理工作比较繁重,部分护理人员只为了完成本班的工作,对查对程度有所简化,对患儿的巡视不及时,检查内容不全面,错误的认为不会出现任何问题,从而容易导致检查延误的出现,未能及时检查出与处理患儿的不适,从而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四是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儿科临床中护理人员多数为新护士,对护理操作技能掌握不熟练,心理素质较差,导致在护理工作中常引发各种不良事件。而且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由于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缺乏,未能站在患儿的立场

为其着想,尤其是患儿的理解、掌握能力较差,而护理人员在进行药物、治疗的解释时不恰当、不耐心、不全面,导致容易引发药物不良反应,从而引发护患纠纷。五是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儿科护理工作复杂、繁忙,且工作量较大,特别是患者高峰期,护理工作量大量增加,造成护理人员配备不足,导致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难免出现检查、治疗不及时的情况。再加上患儿家属的催促、呵斥,使护理人员急于快速完成诊断与治疗,从而导致忙中出错。

3.2 不良事件的防范对策

第一,强化患儿身份识别管理

鉴于用药错误率较高的因素,儿科还应强化患儿身份识别管理。通过建立完善的腕带标识三确认制度,把患儿的姓名、年龄及床号都写在腕带上,护理人员在护理操作时让患者家属自报姓名,护理人员在查看腕带后进复述,再由家长确认。第二,认真落实护理核心制度

护理核心制度是保证临床护理工作正常、顺利运行的关键,通过进行每周、每月进行考核,并加强日常护理监管,以督促护理人员掌握与落实各项护理核心制。通过成立以护理部主任为领导、优秀护士长为组员的查对制度督查小组,加强对儿科的定期与不定期检查,以便及时发现与纠正风险因素,将查对制度落实到实处,以增强护理人员的查对意识。

第三,强化护理人员沟通技巧的培训

大部分的护患纠纷都是由于沟通不善引起的,而沟通不到位现象多出现年资较低的护理人员身上,由于其临床检验不足,在遇到患儿家属询问时未能进行有效沟通,导致护患纠纷的出现。这就要求医院必须要强化护理人员沟通技巧方面的培训,在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适当加入一些角色互换、情景模拟等活动,并由护士长进行指导,以使护理人员能掌握更好的沟通技巧。由于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要面对的患儿比较多,对于患儿家属的抱怨声,护理人员应给予充分理解,并根据其个人情况恰当解释,以说服患儿家属。综上所述,儿科服务对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患儿的自主表述能力较差,理解能力较差,不愿配合护理工作,再加上患儿家属的情绪较为急躁,对疾病转归与操作期的期望值比较高,且护理工作量较多,使护理人员在实际的护理操作时难免会出现失误事件。这就要求必须要根据引发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降低护患的发生。参考文献

[1]赵海玲,王春立.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原因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6):61-63.

[2]高秀珍,王彦华,李兰凤等.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J].河北医药,2012,34(7):1112-1114.

[3]毛永霞.50例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J].海南医学,2010,21(22):155-1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