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诵读说课稿 夜月诗诵读教学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3课《短诗五首》(月夜)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3课《短诗五首》(月夜)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短诗五首》(月夜)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五首短诗,分别是《月夜》、《静夜思》、《宿建德江》、《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和《江南春》。
这些短诗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以描写自然景色和表达作者情感为主题,通过诗歌的形式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景色的赞美。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诗歌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
然而,对于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对诗歌情感的把握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五首短诗,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对情感的把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这些优美的诗歌,使学生感受到自然景色的美好,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五首短诗,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2.教学难点: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对诗歌情感的把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如讲解、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同时,我还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音频和视频等,以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自然景色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对自然景色的感受,为学习诗歌做好准备。
2.朗读与背诵:让学生自由朗读五首短诗,然后进行集体朗读和背诵,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3.解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境,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4.诗歌鉴赏:通过对诗歌的朗读和解析,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
走进《古诗文诵读》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走进《古诗文诵读》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教学设计部分: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古诗文诵读,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 培养学生正确的朗读和表达能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于美感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学生能准确理解并朗读古诗文,传达出诗词的意境。
2. 学生能理解古诗文的文化内涵,表达自己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难点:1. 学生理解古诗文的深层次含义,能用自己的语言简洁表达。
2. 学生能够自信地进行古诗文的诵读,表现出对于古诗文的独特理解。
四、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展示与古诗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古诗文的理解和朗读训练。
3. 示范演示法:教师进行优秀诵读示范,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并模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学生展示古诗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于古代文化的好奇心。
2. 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阅读一首指定的古诗文,并理解古诗文的基本意思。
(2) 各个小组派一名学生进行朗读,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指导。
(3) 学生自由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文进行阅读和解读,并进行个人表演。
(4) 教师进行评价和总结,对于优秀的诵读和表演进行表扬和展示。
3. 练习与巩固(1) 学生自主学习另外一首古诗文,并进行诵读练习。
(2) 学生分组进行对古诗文的讨论和解读,共同理解古诗文的深层次含义。
(3) 学生进行小组朗读和评价,提高诵读水平和理解能力。
4. 总结与评价(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肯定。
(2) 学生针对本节课的学习经验进行分享和反思,提出问题和建议。
说课稿部分:敬爱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我今天非常荣幸能够为大家介绍我设计的《古诗文诵读》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学习古诗文诵读,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培养学生正确的朗读和表达能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对于美感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幼儿园古诗诵读:国学经典诗词鉴赏教案
《幼儿园古诗诵读:国学经典诗词鉴赏教案》一、前言在幼儿园教育中,古诗诵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通过诵读国学经典诗词,可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和文化底蕴。
如何设计一套合理的古诗诵读教案,引导幼儿学习和鉴赏国学经典诗词,成为了园所老师们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教案设计1. 课时安排第一堂课:《静夜思》第二堂课:《咏鹅》第三堂课:《小池》第四堂课:《春晓》......2. 教学目标通过古诗诵读,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激发幼儿对国学经典诗词的兴趣,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3. 师生互动老师先朗诵古诗,然后引导幼儿一起探讨诗句中的意境和情感,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让幼儿表达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4. 拓展延伸可以制作古诗诵读手抄报,让幼儿带回家和家人共享;也可以通过制作简单的音频或作品,让幼儿在课外继续进行古诗诵读。
5. 资源准备准备有关古诗诵读的图片、音频或资源,以及相关的手工制作材料,让幼儿在活动中能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古诗的内涵。
三、总结与回顾通过《幼儿园古诗诵读:国学经典诗词鉴赏教案》,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不仅学习了国学经典诗词,还培养了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古诗诵读教案的设计和实施,不仅帮助幼儿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古诗,还可以延伸到课外,丰富了孩子的课余生活。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幼儿园古诗诵读的文章写手,我深有感触地认为,幼儿学习国学经典诗词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教育活动。
古诗诵读不仅可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可以培养幼儿热爱诗词的兴趣,提升幼儿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
在幼儿园教育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古诗诵读教育,设计精心的教案,激发幼儿学习国学经典诗词的热情,使他们在快乐学习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幼儿园古诗诵读:国学经典诗词鉴赏教案》进行了深度和广度的探讨,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实施这样一套教案。
通过系统的分析和详细的描述,相信您能够为幼儿园古诗诵读教育提供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教学方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完整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国学经典诵读》教材第三章《诗词之美》。
详细内容包括《静夜思》、《登鹳雀楼》、《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等经典古诗的学习与鉴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所选诗词的基本内容、韵律和意境。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国学经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词的意境理解和欣赏。
教学重点:诗词的基本内容、韵律和修辞手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月夜、登高、春天等美丽景色,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好,进而引入诗词的学习。
2. 新课内容学习(10分钟)逐一向学生介绍《静夜思》、《登鹳雀楼》、《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等诗词,讲解其基本内容、韵律和意境。
3. 例题讲解(15分钟)以《静夜思》为例,分析其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结合所学,尝试创作一首以春天为主题的诗词。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诗词、作者、韵律及意境。
2. 用不同颜色粉笔标注重点、难点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并默写《静夜思》、《登鹳雀楼》、《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结合所学,创作一首以春天为主题的诗词。
2. 答案:(1)见教材。
(2)示例: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诗词的学习兴趣较高,课堂氛围活跃。
但部分学生对诗词意境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经典诗词,提高国学素养。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诗词朗诵比赛,激发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信息呈现;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示例;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初中教学古诗说课稿模板
初中教学古诗说课稿模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古诗文的教学策略与实践》。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内容:一、教学目标在进行古诗文教学时,我们的教学目标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首先,学生需要掌握古诗文的基本知识,如作者、背景、诗文内容等,并能理解和运用古诗文中的语言表达。
其次,学生应通过学习古诗文,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最后,通过对古诗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内容选取了《静夜思》和《望庐山瀑布》两首古诗。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通过描绘夜晚思乡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而《望庐山瀑布》则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通过对这两首诗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古诗文的魅力,还能学习到如何通过诗歌来表达情感。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播放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感受。
3. 讲授法:对古诗文的背景、作者、诗文内容等进行详细讲解。
4. 互动法: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李白和苏轼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 简要介绍两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学习诗文- 朗读诗文,让学生感受古诗文的韵律美。
- 分析诗文内容,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子结构。
- 引导学生理解诗文背后的深层含义。
3. 情感体验- 让学生尝试背诵诗文,并体会诗人的情感。
-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对诗文情感的理解。
4. 拓展延伸- 讨论古诗文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表达对自然或家乡的感情。
五、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形成性评价主要通过课堂观察、小组讨论的表现来评估学生的学习过程;总结性评价则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形式来检验学生对古诗文的掌握程度。
大班国学诵读示范课教案
大班国学诵读示范课教案教案标题:大班国学诵读示范课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国学诵读示范课,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国学经典诵读:选取适合幼儿的国学经典诗词或故事,如《三字经》、《百家姓》、《孔子家语》等。
2. 朗读技巧:教授幼儿正确的朗读姿势、声音控制和语调表达等技巧。
3. 合作表演: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表演国学经典诗词或故事。
教学准备:1. 国学经典诵读材料:准备适合幼儿的国学经典诗词或故事的卡片或小册子。
2. 彩色图片或幻灯片:准备相关图片或幻灯片,以图像形式辅助幼儿理解和记忆。
3. 音乐播放器:准备适合的背景音乐,以增强幼儿的参与和兴趣。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与幼儿们打招呼,引起他们的注意。
- 准备一段简短的国学经典诗词或故事,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幼儿进入主题。
2. 国学经典诵读(15分钟):- 以适当的语速和语调,朗读选定的国学经典诗词或故事。
- 引导幼儿跟读,重点让他们感受诗词的韵律和意境。
- 利用图片或幻灯片,辅助幼儿理解和记忆。
3. 朗读技巧讲解(10分钟):- 介绍正确的朗读姿势,如挺直身体、放松肩膀等。
- 引导幼儿练习控制音量和语调,使朗读更加生动有趣。
4. 合作表演(20分钟):-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国学经典诗词或故事进行表演。
- 每个小组有5分钟准备时间,鼓励幼儿们展示自己的创意和表演技巧。
- 每个小组轮流表演,其他幼儿可以鼓励和给予掌声。
5. 总结(5分钟):- 回顾今天学习的国学经典诗词或故事,鼓励幼儿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 引导幼儿总结朗读技巧和合作表演的体验。
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鼓励幼儿与家人分享今天学习的国学经典诗词或故事,并进行朗读。
2. 继续探索:提供更多的国学经典诗词或故事资源,让幼儿自主选择并进行深入学习。
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跟读、朗读和合作表演。
关于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关于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国学经典诵读》教材第四单元“诗词歌赋”,具体包括《静夜思》、《水调歌头》、《赋得古原草送别》等经典诗词的诵读与解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所选诗词的基本内容、韵律和意境,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词的意境理解和诵读技巧的掌握。
教学重点:诗词的基本内容、韵律特点以及表达方式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国学经典诵读》辅导书、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感受国学的韵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介绍:简要介绍所选诗词的作者、背景和主题。
3. 诗词解析:(1)详细讲解《静夜思》的诗意、韵律和表达技巧。
(2)通过例句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水调歌头》的意境。
(3)对比分析《赋得古原草送别》与其他诗词的不同特点。
4. 诵读指导:(1)教师示范诵读,学生跟读,感受诗词的节奏和韵律。
(2)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提高诵读效果。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自主选择一首诗词进行诵读,教师点评指导。
(2)分组进行诗词接龙,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反应速度。
六、板书设计1. 《国学经典诵读》——诗词歌赋2. 内容:(1)所选诗词名称及作者(2)诗词的基本内容、韵律特点(3)诵读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并默写《静夜思》。
(2)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词,进行诵读,并写一篇心得体会。
(3)查找其他诗词,与同学分享,讨论其意境和表达技巧。
2. 答案:(1)见教材。
(2)见学生个人心得。
(3)见学生讨论成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加诗词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自信心。
(2)推荐阅读《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经典诗词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中华颂 国学经典诵读说课稿 《夜月诗》诵读教学说课稿
中华颂国学经典诵读说课稿《夜月诗》诵读教学说课稿一、说教材读经”(又称“经典诵读”、“中西文化导读”或“古诗文诵读”)是积极从事传统文化教学实践的台中师范大学王财贵教授于1994年在台湾发起的教育运动,旨在倡导利用13岁以前的人生的记忆的黄金时期,诵读中国文化乃至世界一切文化的经典,以夯实文化修养基础,健全儿童的人格、道德和智慧,为中国文化之发扬光大,为建构“人文和科技交汇的未来世界”做出贡献。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提高学生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在小学课堂里美读诵读经典,无疑是达成以上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语文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中华颂国学经典诵读》第一次走进我们四年级组的语文课堂,本丛书每一分册设计6—8个单元,每个单元设计一个“单元导读”板块,一个“古典诗词专题诵读”板块和一个“一个国学经典诵读(即笠翁対韵两则)”板块。
在本学期的尝试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对这门学科,对我们中华的传统文化的学习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说明他们是乐于接受这样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
古人将学习民族经典的方法分为四大类:目治,口治,心治,手治。
目治就是动眼阅书看字;口治就是张口出声朗诵经典;心治就是动心印心而心领神会;手治就是动手书写抄录经典文字。
经典诵读中的书声朗朗而入耳,清泉潺潺而出心,通过动口而达到动心的宝贵方法,是学习和掌握中国文化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对于古诗教学,更应遵循多“读”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多读多背多诵,自读自悟、质疑问难,细细品位古诗文的韵律美、意境美、情感美、哲理美。
但是如何巧妙地引导学生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地“读”,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教学重难点所在。
为了拓宽学生的积累,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主题《夜月诗》的理解,我采用“学一首,串一组,联一个主题”的教学设计,以“"我会讲、我会背、我会赏、我会唱”四个方面为学习目标展开教学。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3课《短诗五首——月夜》说课稿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3课《短诗五首——月夜》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短诗五首——月夜》是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三课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五首短诗,理解诗人们通过描绘月夜景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五首诗分别是:李白的《静夜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王维的《月夜》,孟浩然的《宿建德江》,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这些诗篇都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通过学习这些诗篇,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代诗人的文学才华,感受到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歌阅读和分析能力,他们对古代文学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由于时代的差异,学生可能对古代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写作背景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诗句的语言、形象和情感来感受诗人的内心世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和分析五首短诗,学生能够理解诗人们通过描绘月夜景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审美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这些诗篇,学生能够领略到古代诗人的文学才华,感受到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培养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和分析五首短诗,学生能够理解诗人们通过描绘月夜景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学生对古代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写作背景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将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讨论和分享,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审美鉴赏能力。
同时,我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月夜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激发他们对月夜景象的想象和感受。
2.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五首短诗,理解诗人们通过描绘月夜景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月夜》说课课件
杜甫 说课人:陈志中
第一部分:说教材
说课内容 第二部分:说教学方法
第三部分:说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 说教材
1
教学背景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2
3
1
教学背景
我校属于市重 点中学,学生 的学习基础比 学情分 较好。通过高 析 一对诗歌的深 入学习,已具 有一定的诗歌 鉴赏能力。
《月夜》选自 广东教育出版 社语文选修① 《唐诗宋词元 散曲选读》第 一单元“唐诗 之旅上”。
说教学过程
(3分钟) (5分钟) (12分钟) (5分钟) (5分钟) (3分钟) (3分钟) (4分钟)
1、导入
• 抓住诗中“望月”这一情景,设置以宋 祖英04的年春晚歌曲《望月》导入(多 媒体播放、展示歌词),让学生在优美 的旋律中进入意境。(板书标题)
2、朗读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依虚晃,双照泪痕干。
教材分 析
2
教学目标
学会一些常见 的鉴赏诗歌的 方法,掌握诗 知识目标 歌中的表现手 法。
通过反复诵读, 结合歌曲,揣 能力目标 摩语言,理解 诗歌内容。
体会诗歌的意 情感目标 境,体会诗人 的情感并学习 诗人的爱国精 神。
3
教学重难点
•反复吟诵, 揣摩语言,理 解诗歌内容, 体会诗人的爱 国情感,
4、深层探究
• 探究诗歌深刻的主题。旨 在引导学生,透过诗歌表 面挖掘其深层内涵,感受 诗人的爱国情感,培养学 生的爱国情操。 • (点拨学生从当时社会现 状以及杜甫留给我们一贯 的“忧国忧民”形象突破 分析。)
5、探究手法
•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高考热点。在 这个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本 诗的难点——曲笔手法。以落笔 点为分析核心,用歌曲《望月》 与诗歌作比较分析: 题目 《月夜》 《望月》 落笔点 “我”的妻子 “我 ” 何事 望月 望月 情感 “我”思念妻儿 “我”思念某人 手法 间接——曲笔 直抒胸臆
中国文化经典诵读说课稿
中国文化经典诵读说课稿一、引言中国拥有悠久灿烂的文化传统,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经典文学作品。
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的良好文化素养,本次诵读活动选取了几部中国文化经典作品,通过精选篇章的朗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
二、诵读活动设计1. 活动目的通过诵读经典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情感态度。
2. 活动内容(1)《红楼梦》:选取第五十六回“黛玉梨香院落”作为诵读内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爱情和人生的思考,体会其中的悲欢离合。
(2)《论语》:选择《为政篇》中“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的部分,通过诵读,帮助学生理解孔子的治国思想和道德观念。
(3)《史记》:选取《陈涉世家》中“昔者,天祚树高木,风摇其根”来进行诵读,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了解中国历史的变迁和人物的风云际会。
3. 诵读方法(1)独立诵读:学生个别进行诵读,通过朗读的方式表达出每篇作品的情感和词汇。
(2)合作诵读:学生分组进行合作诵读,通过互相配合呈现出更好的诵读效果。
4. 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录音素材(2)学生准备音频设备(3)课堂封闭,确保环境安静,利于学生的诵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曲艺表演视频,引入经典文学作品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
2. 正文(1)展示作品素材播放录音素材,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感受到经典作品的节奏和韵律。
(2)独立诵读学生依次进行独立诵读,教师可以在一旁进行点评和纠正。
着重强调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
(3)合作诵读学生分组进行合作诵读,通过合作来提升整体的诵读效果。
每个小组可以设计诵读动作和表情,增强表演效果。
(4)集体诵读全班合作进行集体诵读,达到团结合作的效果。
每个学生的声音交错在一起,形成悦耳的和谐音响。
3. 总结通过本次诵读活动,学生加深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同时提升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意识。
诵读经典古诗,弘扬传统文化说课教案(王绍琼)
诵读经典古诗,弘扬传统文化教学设计说课稿
七、时间安排
本课题共需1学时,计45分钟。
八、效果预测
1.内容和形式都是根据职高生的特点和实情来量身定制,相信同学们会有参与的热情。
2.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将会学以致用,那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就达到了。
3.可能当时效果不错,但过后可能会回到原样。
所以,诵读古诗还要常抓不懈。
九、板书设计
1.导入活动
2.欣赏《满江红》 3.诵读指导朗诵古诗
4.诗词大比拼:
5.醉月听花唱古诗: 6.宣布成绩 教师总结
争先恐后接名句 诗情画意绘古诗 分门别类辑古诗 灵活巧妙用古诗。
现代诗词经典诵读说课稿
现代诗词经典诵读说课稿一、诵读背景介绍近年来,诗词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现代诗词作为传统诗词的延伸与拓展,更是引人注目。
现代诗词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既传承了传统诗词的优秀传统,又展现了现代人的情感与思想。
本诵读课将通过对现代诗词的经典作品进行诵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现代诗词。
二、课程目标1. 了解现代诗词的特点和发展历程;2. 学习现代诗词的基本韵律和格律;3. 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与朗读表达能力;4. 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认同感。
三、教学重点1. 现代诗词的背景介绍和特点分析;2. 经典现代诗词的诵读与欣赏。
四、教学步骤1. 现代诗词的背景介绍与特点分析现代诗词是指20世纪以来创作的一类诗词作品,它以现代人的情感和思想为题材,反映了当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和人文精神的追求。
现代诗词相比于传统诗词更加自由多样,格律要求较宽松。
它大胆创新、审美前卫,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现代性。
2. 经典现代诗词的诵读与欣赏本节课将选择几首现代诗词经典作品进行诵读与欣赏,通过学生的诵读和表演,带领他们深入了解并感受现代诗词的艺术魅力。
(1)《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这个世界太喧闹。
于是我走进图书馆,企图在这个温馨的地方,找寻属于我的宁静。
五、教学方法1. 听说结合:学生先听老师朗读现代诗词经典作品,然后选择一首作品进行诵读;2. 合作分享:学生分成小组,自选现代诗词作品进行诵读,然后分享自己的感受。
六、教学反馈通过学生的诵读与表演,老师可以及时给予肯定和提出改进建议,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现代诗词的兴趣和热情。
七、板书设计现代诗词经典诵读八、课后作业1. 继续发掘现代诗词的经典作品,进行诵读与欣赏;2.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现代诗词,写一篇读后感。
诗词朗诵说课稿
诗歌朗诵说课稿一、教学教材:二.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掌握诗歌朗诵技巧,提高学生朗诵水平;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2、情感目标:通过朗诵《七律长征》,体会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战胜种种艰难险阻所表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通过学习《致橡树》,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树立正确、高尚的价值观、爱情观,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诗歌《七律长征》、《致橡树》的朗诵技巧的掌握;感悟诗歌的情感以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难点:融情于诗,诵读感悟,联想想象,在赏析诗文的过程中对文本进行再创作。
五、教学过程:导入:了解通过朗诵能够让我们更深地体会诗歌的情感。
了解朗诵是朗诵者的一种再创作活动。
用有声语言传达出作品的主要精神和艺术美感,使听众在感情上受到感染。
(一)朗诵训练的第一首诗歌是毛主席的《七律长征》1、首先展示课件,简单介绍长征的原因及长征的重要历程。
利用创设情境法,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背景中。
2、然后对作品写作背景进行简介。
3、再诵读品味诗歌,领略诗的意境。
(1)在品读诗歌时,首先展示诗歌内容,让学生自由诵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感情、读出气势。
(2)然后播放配乐朗诵。
借助配乐朗诵,帮助学生把握诗歌的节奏,理解诗歌的感情。
(3)感悟长征的艰难展示五幅图画,让学生思考并回答:这是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五幅雄壮图画,哪些诗句分别描绘了这五次长征经历?4、融入文本,感悟“远征难”,老师进行朗诵指导。
(1)出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的诗句,老师指导朗读:读出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对敌人、对困难的蔑视之情。
“不怕” 强调语意应重音处理,“万水千山” 稍放慢语速,“只等闲” 用蔑视的语气轻轻送出。
老师再带读此诗句。
(2).出示: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及图片。
老师指导朗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幼儿园国学经典:传统文化与古诗词朗诵教案
幼儿园国学经典:传统文化与古诗词朗诵教案在当今社会,随着国学教育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引入传统文化教育,其中古诗词朗诵更是备受关注。
幼儿园国学经典教育不仅可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可以培养幼儿的文学素养和美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幼儿园国学经典教育中的古诗词朗诵教案,以及如何有效引导幼儿进行古诗词朗诵。
一、教案设计1. 开篇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古诗词介绍,引起幼儿的兴趣,比如通过简单的故事或图画与幼儿共享古诗词背后的寓意,激发幼儿对古诗词的好奇心。
2. 朗诵学习选择经典的古诗词,比如《静夜思》、《咏鹅》等,并通过朗诵比赛的形式,激励幼儿参与朗诵活动,培养其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3. 创意表达结合古诗词的意境,让幼儿进行绘画、手工制作等创意活动,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古诗词的艺术表现形式。
4. 亲子互动鼓励幼儿与家长进行古诗词的共读,通过家庭作业或集体活动的形式,促进家园合作,提升幼儿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二、教学重点1. 培养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幼儿对古诗词的兴趣,可以通过音乐、戏剧等形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触古诗词,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2. 启发思考在朗诵教学中,要引导幼儿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幼儿对古诗词背后寓意的思考和探索。
3. 细致指导针对幼儿的芳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师要细致指导幼儿朗诵技巧,比如语音语调的掌握、情感表达的把握等,让幼儿能够准确地传达古诗词的意义。
三、个人观点在幼儿园国学经典教育中,古诗词朗诵作为重要内容之一,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幼儿文学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
通过古诗词朗诵,不仅可以让幼儿在欣赏诗词之美的也可以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认同,为幼儿的人文素养和情感教育提供重要支撑。
总结:在幼儿园国学经典教育中,通过巧妙设计古诗词朗诵教案,可以使幼儿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增强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2023年月夜说课稿
2023年月夜说课稿2023年月夜说课稿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杜甫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2.初步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通过拓展探讨,了解“月”的不同的象征义。
二、教学重点1.要求学生掌握“抓诗眼,品意境”、“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2.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领会诗歌主旨。
三、教学难点1.要求学生结合诗中的情景意象推敲炼字,掌握“抓诗眼,品意境”、“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2.理解诗中景、情的融合,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领会诗歌主旨。
四、教学手段1、加强朗读训练,使学生通过吟诵感受诗歌悲凉气氛和诗人深广的忧思。
2.采用点拨-研讨式,尽可能找诗歌的精彩处与学生的兴趣点相交汇的,部位设疑提问,启发引导,使学生感受与领悟“月”的丰富意象。
3、采用多媒体教学五、教学过程(一)课前阅读准备1.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曾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出身于巩县(今河南),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曾漫游各地,寓居长安十年,“安史之乱”被俘,逃出后任左拾遗,后弃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西畔,世称浣花草堂,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
其作品显示了唐由胜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诗集》。
代表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组诗“三吏”“三别”。
2.写作背景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杜甫把妻儿家室安置在鄜州,八月太子在灵武即位,消息传来,杜甫一人从鄜州奔向灵武,希望投奔新帝有所作为,半途中却被安史叛军俘虏,押解到长安。
诗人身居已经沦陷的长安,心中牵挂鄜州的妻子。
在一个秋天的月夜里,杜甫写下了这首真挚感人的思亲之作。
(二)新课导入:(投影画面)由画面的月亮引出话题,要求学生回答看见月所产生的联想,得出结论:同一轮明月,在不同人看来,是有不同的象征义的。
再引出杜甫的望月诗《月夜》。
(三)朗读(四)交流研讨1、在诗歌中杜甫抒发了什么情感?2、从诗中哪里看出是抒发思亲之情的?3、明明是诗人望月,为何诗中却写妻子看月?4、妻子明明有儿女在旁,为何诗中却说妻子独看月?5、妻子的思念程度如何?6、诗中仅仅表达了离别思念之情?7、诗歌主旨8、诗眼9、指导朗读(五)拓展探讨1、杜甫其它写月诗《月夜忆舍弟》——怀乡思亲情深意切。
2023月夜说课稿
2023月夜说课稿2023月夜说课稿1引入: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来自东流完小的徐海兵。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它是选自西师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的一首词。
一、说教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上饶时的一篇名作。
它以自然朴素的语言,给我们展现了一幅鲜明逼真的田野风光图。
我对这节课的定位是:以诵读来“帮助”解析。
二、说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概括起来为三个字,即:读、品、悟从教学目标的目标形式来说,即为:1、读准字音、读通词句,读出节奏。
2、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品味词的意境。
3、通过反复诵读和背景资料,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并会背诵。
三、说教学设计理念:考虑到本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本节课教学中,我把“读”贯穿于整个课堂。
课堂活动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师适当点拨。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品读词文,通过想象,把平面的词句想象成为一幅鲜活的画面,一幕立体的场景,进而理解词句的内涵,体会词中的情感。
四、说教学过程:结合台阶式备课要求、我们设立了三个落点教学模式。
落点一:初读词,感知音律。
活动1:通过课前活动,让学生背诵已学过的古诗,来导入新课,同时为后面介绍词埋下伏笔。
再请同学们观察题目,看和以往的古诗题目有什么不同,从而给学生介绍词有词牌名、题目,并理解课题意思,然后简介作者。
活动2:在活动1基础上再出示这首词,让学生读准读通这首词。
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纠正“见”xiàn的读音,并通过出示带有节奏划分和押an韵字的PPT,来指导学生正确把握这首词的节奏,从而感受词的节奏美,韵律美。
落点二:理解词,读中入境。
活动1:通过播放配乐的朗诵,让学生初谈感受,并从景物引导出词人的喜悦之情。
活动2:出示上下阕,分别理解词句的意思。
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努力的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学习的空间,让学生互助交流,大胆发言,师生合作,在交流中不断的去深化学生对这首词的理解。
月夜说课稿_1
月夜说课稿月夜说课稿1说教材《春江花月夜》是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一篇。
这个单元学习重点是要求“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即通过把握意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春江花月夜》作为首篇,最能体现诗歌意境美的特点。
诗人通过对春江月夜美景的描写以及丰富的想象,将读者引入一个情思浓郁的诗境,引领读者感受游子、思妇两地相望、相思之情。
全诗景、情、理完美融合,既描绘了一幅月夜的美丽画面,又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情韵悠长而又不乏深刻。
说学情学生对诗歌是不陌生的,对学诗也有一定的经验体会,但对诗歌鉴赏方法并不能系统的掌握。
本诗作为选修内容,重在让学生通过学习积累诗歌鉴赏的经验方法,所以教学过程要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全程参与。
本诗内蕴丰厚,学生难以轻易把握,教学时我将及时点拨,引导学生探究,鼓励学生想象和大胆质疑。
说教学目标(根据前面的分析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张若虚,在诵读中初步感受诗歌。
过程与方法:通过想象和联想,感受意境,体验诗情,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说教学重点和难点本单元主要就是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本课也不例外,要求学生随着诗篇的进度,循着月光的扩散,展开丰富、奇妙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一幅幅美丽的月下风景变幻图,同时还要细细品味画境中缥缈、朦胧的情思,感觉诗人感情节奏的变化和诗歌跌宕起伏的音乐美。
因此设置以下重点和难点: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难点:理解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说教学方法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这就是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
而情境是个很好的引子,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能够深刻体验情感、闪现思维火花、发现疑难问题、交流心得体会、激发创新思想,实现主体性的角色本位。
初中《古代诗歌五首》的说课稿
初中《古代诗歌五首》的说课稿第1篇:初中《古代诗歌五首》的说课稿第一板块:说教材《古代诗歌五首》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具有长于吟诵、激发想像、娱悦*情的特点。
这五首古代诗歌,集美景、美情、美言于一体,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
诗人们登山望海,驾舟扬帆,赏花观鸟,咏春悲秋,用凝练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图景。
本课的教学重点,一是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激发审美想像、培养审美意识。
二是析美情、赏美景、聚美言。
品味课文精*生动的优美语言,吟诵涵泳,熏陶感染,积累诗文语句、积存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积贮丰富的阅读体验,积蓄高尚的道德情感,积聚优雅的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课前自学是学生个*化的个人学习阶段,必须保*充分的准备、思考时间,为课堂上建构新知作好材料、背景、经验方面的铺垫。
1、铺垫认知的台阶??疏通文意。
上网或查书检索五首诗歌的含义,了解作者的身世、诗歌创作的背景,解决不认识的字词。
2、激发探究的欲望??标出每首诗歌每行的最后一个字的拼音,探究乐府诗、律诗、词、曲在表现形式上的规律。
3、关注以往的经验??回忆、检索自己以前曾经读过的有关乡愁、初春、夏夜的古今诗文,想想是否与本课有什么联系。
4、形成初步的语感??大声朗读诗歌,感觉一下重音和节奏怎样处理更有表现力,作出标记。
第二板块:说教法(一)说教法1、方法导学,授人一渔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初中《古代诗歌五首》说课稿第一板块:说教材《古代诗歌五首》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具有长于吟诵、激发想像、娱悦*情的特点。
这五首古代诗歌,集美景、美情、美言于一体,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
诗人们登山望海,驾舟扬帆,赏花观鸟,咏春悲秋,用凝练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图景。
本课的教学重点,一是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激发审美想像、培养审美意识。
二是析美情、赏美景、聚美言。
品味课文精*生动的优美语言,吟诵涵泳,熏陶感染,积累诗文语句、积存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积贮丰富的阅读体验,积蓄高尚的道德情感,积聚优雅的审美情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经典诵读说课稿夜月诗诵读教学说课稿国学经典诵读说课稿夜月诗诵读教学说课
稿
中华颂国学经典诵读说课稿《夜月诗》诵读教学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读经”(又称“经典诵读”、“中西文化导读”或“古诗文诵读”)是积极从事传统文化教学实践的台中师范大学王财贵教授于1994年在台湾发起的教育运动,旨在倡导利用13岁以前的人生的记忆的黄金时期,诵读中国文化乃至世界一切文化的经典,以夯实文化修养基础,健全儿童的人格、道德和智慧,为中国文化之发扬光大,为建构“人文和科技交汇的未来世界”做出贡献。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提高学生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在小学课堂里美读诵读经典,无疑是达成以上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语文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中华颂国学经典诵读》第一次走进我们四年级组的语文课堂,本丛书每一分册设计6—8个单元,每个单元设计一个“单元导读”板块,一个“古典诗词专题诵读”板块和一个“一个国学经典诵读(即笠翁対韵两则)”板块。
在本学期的尝试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对这门学科,对我们中华的传统文化的学习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说明他们
是乐于接受这样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
古人将学习民族经典的方法分为四大类:目治,口治,心治,手治。
目治就是动眼阅书看字;口治就是张口出声朗诵经典;心治就是动心印心而心领神会;手治就是动手书写抄录经典文字。
经典诵读中的
书声朗朗而入耳,清泉潺潺而出心,通过动口而达到动心的宝贵方法,是学习和掌握中国文化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对于古诗教学,更应遵循多“读”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多读多背多诵,自读自悟、质疑问难,细细品位古诗文的韵律美、意境美、情感美、哲理美。
但是如何巧妙地引导学生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地“读”,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教学重难点所在。
为了拓宽学生的积累,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主题《夜月诗》的理解,我采用“学一首,串一组,联一个主题”的教学设计,以““我会讲、我会背、我会赏、我会唱”四个方面为学习目标展开教学。
二、说教法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试着有阶梯、有层次地引导学生进行古诗的诵读:从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到自悟自得、熟读古诗,或适度讲解、诵读体会,或音乐渲染、展开想像、悟意明理,以及适当延伸、拓展诵读等,努力让孩子们读来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免受死记硬背的苦恼。
虽说“不求甚解”也是诵读的理念之一,但是学生朗读如果只能在重音、节奏、停顿、语调等上面下功夫,充其量只能是表演性的朗读,而真正意义上的朗读应该是情感体验的表现,心灵碰撞的薄发。
因此,教学中我力求做到引导学生做到情有所悟,理有所悟。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想象,体悟,化静态的文字为生动的画面,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
如教学《夜坐》这一内容,我就引导学生对照注解,想象:你仿佛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学生通过想象思考,眼前仿佛出现了触手可及的画面,这样让学生在品读中想像,在想像中体会,让他们深深体会了诗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胸襟与抱负。
还譬如,在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体会诗句表达的意境后,我再让学生自主品读,目的是让孩子们充分享受自我创造的美。
德国诗人歌德曾说过:“只有在对自己所表示的东西怀着深情的时候,你才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它。
”学生通过前面的节
奏读,想像读,对韵文的理解及意境已心驰神往,可谓声未至而神已往,他们迫切地要把自己的体味到的感受读出来。
这是又一次感悟语言的过程,是朗读的升华。
因此,这里放手让学生自主品读、玩赏,可以让孩子们充分享受自我创造的美。
三、说教后反思
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说:“中国可以成为一个经济大国,也可以成为一个科技强国,但最根本的是一个文化大国。
”是的,中国文化,像一条河,源远流长;似一棵树,根深叶茂。
它铸造了民族灵魂,哺育了华夏儿女。
而《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背诵“优秀诗文”,“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这使我认识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当代老师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
虽然备课的过程是艰辛而郁闷的,但在内心深处我仍然感谢在全国29个省市刮起的这股经典诵读之风,感谢学校语文教研组,为我们市一小的全体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研讨“读经”的平台。
今天我的授课完全是“抛砖”,目的是在于“引玉”,授课过程中的愚钝稚拙,还请大家海涵~
最后,特别感谢在备课、试教过程中给予我鼎力帮助和大力支持的所有领导、老师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