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公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国内外高速公路发展研究综述

国内外高速公路发展研究综述

国内外高速公路发展研究综述中国高速公路发展综述:高速公路属于高等级公路。

中国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高速公路指“能适应年平均昼夜小客车交通量为25000辆以上、专供汽车分道高速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公路”。

各国尽管对高速公路的命名不同,但都是专指有4车道以上、两向分隔行驶、完全控制出入口、全部采用立体交叉的公路。

此外,有不少国家对部分控制出入口、非全部采用立体交叉的直达干线也称为高速公路。

国际道路联合会在历年的统计年报中,把直达干线也列入高速公路范畴。

高速公路的建设情况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交通发达程度、乃至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

中国最早兴建高速公路的是台湾省。

1970年,北起基隆、南至高雄的南北高速公路开始兴建,于1978年10月竣工,历时9年,全长373公里。

内地兴建高速公路起步较晚,但起点高、发展快。

1984年底上海沪嘉高速公路动工,1988年10月31日通车,成为内地高速公路先导。

沈大高速是中国内地第一条建设的高速公路,也是中国内地第一条八车道高速公路,全长348公里,1990年完工时为全部四车道,全立交,全互通。

2002年开始拓宽改造,于2004年改造完毕,为八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时速120公里。

“沈大高速公路”是我国自行设计、自己施工、动用国产材料修建成的第一条大规模、长距离的高速公路,资金80%是辽宁省自筹的。

它结束了我国能不能修高速公路的争论,使高速公路这一新生事物得到了国人的认可。

对于拥有13亿人口和960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的国家而言,交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

我国政府始终把发展交通运输作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点。

政府已形成的理念是“经济发展,交通先行”,老百姓已形成的理念是“要想富,先修路”。

我国公路建设规模快速增长。

到2009 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386.08 万公里,比2008 年末增加13.07 万公里。

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6.1227万公里,国道15.85 万公里,省道26.60 万公里,县道51.95 万公里,乡道101.96 万公里,专用公路6.72 万公里,村道183.00 万公里。

1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行车安全性通过安全行驶间隔即公共交通车辆总行驶里程与行车责任事故次数的比率(万公里/次)反映。
方便性指标包括公交出行比例、换乘系数、换乘距离、换乘站距、发车频率等公交基本运营特征指标。
公交出行比例从总体上反映居民对公交的选择,换乘系数、换乘站距反映了线网布局、站点设置的合理程度,直接与乘坐方便性相关;发车频率直接反映在乘客等车时间上,发车间隔太高,会影响居民选择公交,发展水平必然降低。
1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公共交通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从国内外发展经验来看,在大城市、特大城市优先公共交通发展已成为共识。
但优先发展带来政府投资、财政补贴大量增加,目前公交企业普遍面临政府补贴有限、企业经济效益差和职工劳动强度大、收入低等具体问题。
蹬轮胎、扒窗户、托大腿、拽胳膊,乘客们发挥十八般武艺,为了登上公交车而狼狈不堪。
事后,北京公交集团表示属于个案,并解释了当晚相关路段交通管制、交通事故造成拥堵等客观因素。
北京公交平常的状况虽然没有这么极端,但是市民对上下班高峰期,公交车内人贴人、脸贴脸的拥挤却是深有体会。
交通专家表示,城市公共交通是一个综合体系,车辆只是其中一个部分,还包括道路、线网、换乘等,只有各方面相配合,才能使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这些指标能够说明公交网络结构的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乘客乘坐公交的方便性、舒适性,但对于不同的城市形态、道路网络,评判标准应有所不同。
场站建设指标包括站点覆盖率、车均停车、保养面积、车辆进场率等。
公交站点覆盖率是公交站点服务面积占城市用地面积的百分比,是反映居民接近公交程度的又一重要指标;车均停车、保养面积是用停车场、保养场的总面积除以车辆保有量,车辆进场率是全市公共交通停车场所能停放车辆数与公共交通车辆总数的比例。

我国公路通行能力研究现状

我国公路通行能力研究现状

4、引入智能交通技术: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交通 信息的实时监测和预警,优化交通流量的分配。
5、加强安全教育: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驾驶 技能,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6、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确保在交通事故发生后 能够及时救援,减少事故对交通的影响。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道路通行能力及其影响因 素进行深入研究。首先,通过对前人研究的综述,梳理出现有研究成果和不足之 处。其次,结合实际交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利用实地调查和数值模拟等方法, 对不同道路类型、交通流量和交通控制策略下的通行能力进行测量和分析。
结果与讨论
我国公路通行能力研究现状
01 引言
03 研究方法 05 参考内容
目录
02 文献综述 04 结果与讨论
引言
公路通行能力是指公路在不同交通条件下所能承载的车辆流量和行驶速度。 公路通行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交通的流畅性和安全性,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机动 车数量的激增,公路通行能力的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对我国公路通行能力的研 究显得尤为重要。
文献综述
道路通行能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道路几何特征、交通流量、交通控 制策略等。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道路几何特征对通行能力的影响,如车道数、 车道宽度、交叉口形状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值模拟方法被广泛应用于 通行能力研究,通过建立交通流模型来模拟交通运行状况。此外,一些学者还研 究了交通流量和交通控制策略对通行能力的影响,如信号灯配时、交通组织等。
文献综述
公路通行能力的研究在国内外已有悠久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美国、英国 等发达国家开始对公路通行能力进行系统研究。进入21世纪,国内外学者在公路 通行能力的研究方面进行了大量深入的探讨,主要包括通行能力的计算模型、影 响因素以及改善措施等方面。目前,公路通行能力研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 论体系,为实际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国内外高速公路发展现状

国内外高速公路发展现状

国内外高速公路发展现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速公路的发展在国内外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高速公路的建设和改造都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国内高速公路发展现状在国内,高速公路的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高速公路网络。

根据《2019年全国公路网规划》的要求,到2020年底,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达到15万公里以上。

目前,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已接近14万公里,连通全国各个省级行政区域。

在高速公路建设方面,中国采取了多种方式进行推进,如政府投资、公私合作等。

这样的做法不仅加快了高速公路的建设进度,也降低了资金风险,提高了建设的效益。

此外,中国还对高速公路管理进行了改革,推行了ETC电子收费系统,进一步提高了高速公路的通行效率。

此外,国内的高速公路发展不仅在里程上取得了突破,还在技术上取得了显著进展。

例如,中国已成功建成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

这座桥梁的建设不仅标志着中国桥梁工程的新突破,也为中国高速公路建设树立了新的标杆。

国外高速公路发展现状在国外,许多发达国家的高速公路网络已经成熟,高速公路已成为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之一。

例如,德国的高速公路网密度居世界首位,总里程超过12万公里。

法国、意大利等国家也都拥有相当发达的高速公路网络。

与国内相比,国外高速公路的建设更早、更为成熟。

在高速公路的建设和管理方面,国外各国也有一定的经验和模式可以借鉴。

例如,法国的公私合作模式以及德国的收费模式,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运营效率。

此外,国外的一些国家还开展了高速公路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例如,荷兰率先研发了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高速公路,通过车辆与道路之间的智能互联,实现了更高的行驶安全性和效率。

总结起来,国内外的高速公路发展现状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国内高速公路连通了各个省级行政区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交通网络;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高速公路已经非常成熟,并且探索出一些创新的建设和管理方式。

公路服务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公路服务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公路服务区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前言随着我国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和交通流量的持续增加,公路服务区的建设已成为当前交通规划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路服务区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公路运输效率、改善交通服务水平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对公路服务区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对促进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和提升公路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内外公路服务区发展现状分析1、国内公路服务区发展现状我国公路服务区的建设起步较晚,目前公路服务区数量相对较少、规模不大、设施水平有限,存在着服务功能单一、缺乏特色、竞争力不足等问题。

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交通需求的增加,公路服务区建设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目前,国内一些领先的公路运营企业已经开始尝试不同的公路服务区建设模式,探索提高公路服务水平和增加服务业态的新途径。

例如,一些公路服务区已经引入了餐饮、酒店、零售等业态,为路途中的驾驶员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2、国外公路服务区发展现状相比国内,发达国家的公路服务区建设已经相当成熟,公路服务区覆盖率较高、设施齐全、服务水平高。

例如,美国的公路服务区不仅提供标准的餐饮、加油、停车等基本服务,还有休闲、购物等多元化服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服务区文化。

欧洲国家的公路服务区更是以环保、舒适、便捷为设计理念,致力于为驾驶员提供高品质的服务体验。

三、公路服务区可行性研究1、项目背景和建设内容本项目拟在某条高速公路上建设一处面积约5000平方米的公路服务区,包括主体建筑、餐饮区、加油站、停车区、卫生间、休息区等设施。

服务区将提供餐饮、住宿、加油、旅游等综合服务,旨在为路途中的驾驶员提供便利、舒适的服务体验。

2、市场需求分析根据现有数据和调查结果显示,该高速公路周边地区的交通流量大、商业发展活跃,对于公路服务区的需求较为迫切。

该服务区的目标市场主要是长途驾驶员、商务出行者等具有较强消费潜力的群体。

同时,考虑到周边地区的旅游资源丰富,服务区还可以吸引一定数量的旅游客流。

公路桥梁养护决策与管理系统研究

公路桥梁养护决策与管理系统研究

公路桥梁养护决策与管理系统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交通建设的发展,公路桥梁在城市道路交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公路桥梁的养护管理对于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和延长桥梁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公路桥梁养护决策与管理系统也逐渐受到重视,成为了公路桥梁养护管理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探讨公路桥梁养护决策与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在公路桥梁养护决策与管理系统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在国外,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对公路桥梁养护决策与管理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国内,随着交通建设的逐步完善,公路桥梁养护决策与管理系统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目前,国内学者对桥梁结构健康监测、养护维修管理决策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存在问题在公路桥梁养护决策与管理系统研究中,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目前对于桥梁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监测手段和设备不够完善,无法满足实际养护管理的需求。

养护维修管理决策方面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对于养护计划和资源配置存在不足。

公路桥梁养护决策与管理系统在信息化和智能化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持和创新。

三、未来发展方向针对上述问题,未来的研究应当朝着以下方向发展。

应加大对于桥梁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的研究力度,推动传感器技术、无损检测技术等设备的研发和应用,提高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的精度和灵敏度。

应完善养护维修管理决策的方法和技术,建立科学的桥梁养护管理体系,实现养护计划和资源配置的科学化和合理化。

应加强公路桥梁养护决策与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争取更多的技术支持和创新,提高系统的整体性和可操作性。

国内外城市交通拥堵研究及未来趋势预测

国内外城市交通拥堵研究及未来趋势预测

国内外城市交通拥堵研究及未来趋势预测城市交通是一个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城市交通拥堵是城市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本文将分析国内外城市交通拥堵的研究现状、原因及其影响,并探讨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趋势。

一、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城市交通拥堵的研究已经较为深入。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交通工程教授奥拉丝克(Gene Orsk)在1999年发表了一篇名为“城市拥堵成本指数”的文章。

该文章提供了一个城市交通拥堵成本的评估模型,该模型旨在提供一个用于比较不同城市交通拥堵情况的定量方法。

另外,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授格雷厄姆(David Graham)也提出了交通拥堵成本模型,该模型从可达性、交通贡献、空气质量和降低精神压力等角度评估了城市交通拥堵的成本。

国内学者也在城市交通拥堵研究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比如,南京大学教授胡立生提出了一种城市交通拥堵交易模型,这个模型的原始目的是为了解决交通拥挤问题,最终目的是降低交通成本。

二、原因及其影响导致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很多,包括人口增长、城市化、公共交通不发达、人们汽车使用的依赖程度高等。

城市交通拥堵造成的影响不仅包括环境污染、能源消耗和交通事故等方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还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

城市交通拥堵不仅使得交通工具的行驶变得缓慢,还会增加人们在通勤过程中的时间花费和生活压力。

而这些因素会影响到市民的健康、经济状况和社会稳定性。

三、未来趋势预测未来城市交通的发展趋势有两个方向,一方面是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便利性,另一方面则是利用先进的技术控制交通拥堵。

在公共交通系统方面,城市可以通过加大公共交通的投入,提高其服务水平,方便市民使用。

与此同时,政府也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市民多使用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在技术控制方面,地铁、高架桥和快速公路等交通工具可以通过合理的路线安排,控制交通顺畅度,降低拥堵风险。

此外,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的进步下,城市可以建设智能交通系统,实现车辆自主行驶、路线规划等功能,为城市交通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国内外高速公路发展研究综述

国内外高速公路发展研究综述

国内外高速公路发展研究综述国内外高速公路发展研究综述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中从事运送货物和旅客的社会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行业、先行产业,而交通运输业中,公路起着“面”的作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通过公路路网联结起来,形成四通八达、遍布城乡的运输网络,因此高速公路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

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出自德国,于1931年建成,位于科隆与波恩之间,长约30公里由阿登纳(KonradAdenauer,当时的科隆市长,后来的西德总统)于1932年8月6日宣布开通。

自此以后,高速公路在世界范围内从无到有的快速发展起来。

在中国,1988年10月31日,全长18.5km的沪嘉(上海—嘉定)高速公路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结束了我国大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自此中国的高速公路网络飞速的发展与完善起来。

在世界各国高速公路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对高速公路的研究也不断升华,世界高速公路从无到超过23万公里,规模不断的扩大,这80多年中,国外发达国家高速公路的发展一般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1]:a)第一阶段,发展起步期,其特点是:经济总量较小,高速公路认知度低,规模不大且里程增长缓慢。

b)第二阶段,快速发展期,其特点是:经济加速增长,高速公路需求旺盛,通车里程迅速增长。

c)第三阶段,接近饱和期,其特点是:经济稳定增长,资源紧俏,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增长趋缓,以提高路网质量为主。

d)第四阶段,相对稳定期,其特点是:经济持续增长,资源紧缺,高速公路网规模趋于稳定,路网运行质量的提高主要依靠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实现,智能运输相比较而言,我国的高速公路也经历了四个阶段1)第1阶段为1985年以前,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大陆还没有高速公路,在这以前,我国建设的公路都属于一级以下公路。

2)第2阶段为1986年至1995年期间,为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七五”期间,我国建成了以沈大、沪嘉、广佛、西临为代表的高速公路522 km,实现了高速公路零的突破,这一阶段开始尝试将一级路、二级路改造为高速公路。

国内外高速公路事故救援管理发展和现状分析

国内外高速公路事故救援管理发展和现状分析

国内外高速公路事故救援管理发展和现状分析引言自1999年开始,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进入了蓬勃發展时期,高速公路的覆盖范围在不断增加。

并且,在2006年以后,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年增长速度近1万多公里。

虽然,我国高速公路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基础硬件设施也在不断的提高。

但是我国高速公路的运行管理、路政管理和路况监控管理还没有发展到与之相匹配的管理水平。

这就导致了我国高速公路的事故发生率高和事故救援效率低、人员伤亡率高的矛盾状况。

面对这样的严峻局势,我国开始对高速公路的运行管理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并采取相应措施来预防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这些措施的实施对于减少高速公路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是行之有效的。

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高速公路的事故发生率是随机的、不可预测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可以预防,但不可能彻底消灭。

因此,在高速公路事故发生后,采取行之有效的紧急救援措施,对减少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降低交通事故带来的社会影响,预防事故连锁反应的发生,保证高速公路快速、通畅的运行,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国外研究现状高速公路事故紧急救援管理作为预防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发生和减少事故造成损失的重要策略之一,在一些发达国家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并取得了快速发展,形成了一套十分完善的高速公路事故救援管理体系。

这些国家在高速公路的出入管理、路况监察、信息通信和紧急救援等各方面建设已经非常完备和科学,并能够当事故发生时,在最快的时间内将救援信息传达到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并且保证救援队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现场,对事故造成的伤员进行救治、对交通进行疏通管理和对事故状况进行收集和分析。

这就有效的减少了由于交通事故带来的人员伤亡、交通拥堵和事故二次反应带来的经济损失。

1、美国在60年代早期,美国Detroit的交通工程师发表了有关不同等级公路的交通事故发生频率的调查研究报告。

在70年代中期,美国加州交通局大量报道了关于高速公路监控系统在洛杉矶地区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紧急救援管理应用中的最新进展情况。

中国高速公路发展现状及其未来趋势预测研究

中国高速公路发展现状及其未来趋势预测研究

中国高速公路发展现状及其未来趋势预测研究第一章前言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高速公路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增加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物流效率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主要研究中国高速公路发展现状及其未来趋势预测,以期为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提供参考意见。

第二章中国高速公路发展历程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速公路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78年到1992年,此期间主要建设了京沪、京广和京津等高速公路;第二阶段是从1992年到2003年,此期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高速公路的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期,高速公路里程从1992年的1161公里增加到2003年的30800公里;第三阶段是从2003年到今天,此期间中国高速公路建设进入了成熟期,建设速度开始逐渐放缓。

截止2020年底,中国的高速公路里程已经达到了160000公里,位居全球第一。

特别是在“十三五”期间,我国高速公路建成里程达到了30000公里,是前一个五年规划期间的两倍多。

第三章中国高速公路的优势中国高速公路的建设具有以下不可忽略的优势:1.加速区域经济发展:高速公路的建设可以加速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当地企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2.提高旅游业竞争力:高速公路的建设能够推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进而带动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旅游业的竞争力。

3.提高物流效率:高速公路的建设可以缩短货物运输时间,提高物流效率。

第四章中国高速公路发展面临的挑战虽然中国高速公路的建设已经进入了成熟期,但是在高速公路的进一步发展中,依然存在一些挑战。

视觉中国用户新华社发EPA光明。

1.高速公路拥堵问题:由于我国人口数量庞大,交通工具快速普及,高速公路的拥堵问题日益显著,给人们出行带来了不便。

2.投资负担问题:高速公路建设需要耗费大量资金,在未来的建设中,需要寻找一种能够合理分担财政压力的资金来源。

3.技术创新问题:在高速公路建设中,需要不断推进技术创新,提高高速公路的安全性能以及运行效率。

国内外公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内外公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内外公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近年来,公路建设及技术研究取得长足发展,全球公路建设和运营的研究也随之发展。

公路对社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它能够支持社会的经济增长与发展,并有助于多方位的技术及社会的发展。

本文旨在重点介绍公路研究现状,包括国内外公路建设及技术研究的现状、发展趋势,以供参考。

一、国内外公路研究现状
1、国内公路研究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内公路建设及技术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中国拥有广阔的陆地,路基建设和技术研究卓有成效,以实现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今天,国内的公路日益复杂,技术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以更好的服务我国城乡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

2、国外公路研究现状
国外公路发展及技术研究也取得了良好的进步。

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采用了最先进的公路建设技术,如智能公路、智能车道管理系统等,以改善道路安全系数,提高运输效率,控制拥堵,减少污染,改善路面条件等。

二、国内外公路发展趋势
1、国内公路发展趋势
国内的公路建设和技术研究正以引人注目的速度发展,未来将会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在研究开发方面做出重大突破,实现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推进数字智能公路建设,开发改善路面环境等。

2、国外公路发展趋势
国外公路建设及技术研究发展也极为迅速,未来将继续采取科学实用的技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加强路面环境保护及改善,推动智能车道管理系统的推广等。

综上所述,国内外公路建设及技术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国内外公路的发展趋势将向数字智能化、绿色生态化发展,以更好地服务社会的经济增长及全民健康福祉。

国内外公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内外公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1章绪论1.1我国公路现状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中从事运送货物和旅客的社会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行业、先行产业。

交通运输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种运输方式,其中,铁路、水运、航空、管道起着“线”的作用,公路则起着“面”的作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通过公路路网联结起来,形成四通八达、遍布城乡的运输网络。

改革开放以来,灵活、快捷的公路运输发展迅速,目前,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公路运输客运量、货运量所占比重分别达90%以上和近80%。

高速公路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交通运输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设计和建设上,高速公路采取限制出入、分向分车道行驶、汽车专用、全封闭、全立交等较高的技术标准和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为汽车快速、安全、经济、舒适运行创造了条件。

与普通公路相比,高速公路具有行车速度快、通行能力大、运输成本低、行车安全、舒适等突出优势,其行车速度比普通公路高出50%以上,通行能力提高了2~6倍,并可降低30%以上的燃油消耗、减少1/3的汽车尾气排放、降低1/3的交通事故率。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60多年的建设,公路建设有了长足发展。

2011年初正值“十一五”规划结束,“十二五”规划伊始。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公路交通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服务水平提升最为显著的时期。

经过4年多的发展,公路交通运输紧张状况已实现总体缓解,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大,运输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保障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一五”前4年,全国累计完成公路建设投资2.93万亿元,年均增长近16%,约为“十一五”预计总投资的1.2倍,也超过了“九五”和“十五”的投资总和。

公路建设投资的快速增长,极大地拉动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

从公路建设投资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比重来看,“十一五”期间基本保持在4.5%左右。

公路建设与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报告分析报告研究报告趋势分析行业竞争行为分析发展趋势预测与展望

公路建设与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报告分析报告研究报告趋势分析行业竞争行为分析发展趋势预测与展望

公路建设与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报告一、引言公路建设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而智能交通系统则是提高公路交通安全性和运营效率的关键技术。

本报告将对当前公路建设与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公路建设发展现状1.建设规模:近年来,全球公路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的力度持续加大。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公路建设市场,其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各级公路网络不断完善。

2.建设质量: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程技术的提高,公路建设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高强度材料、新型施工工艺等的应用,使得公路更加耐久、安全。

3.环保要求:环保意识的提高使得公路建设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在公路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采用生态恢复措施等已成为行业共识。

三、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现状1.技术应用:智能交通系统融合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种先进技术,实现了对交通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预测。

通过智能交通信号控制、智能车辆导航等技术手段,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2.发展阶段:目前,智能交通系统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推进智能交通系统的研发和应用,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交通技术创新中心。

3.政策支持:政府对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方式,推动智能交通系统的研发和应用,提升交通运输行业的智能化水平。

四、公路建设与智能交通系统融合发展1.规划设计: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智能交通系统的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

例如,在公路沿线设置智能交通监控设备、预留信息化接口等,为后期智能交通系统的实施提供便利条件。

2.施工建设:在公路施工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确保公路建设质量与智能交通系统的要求相匹配。

同时,加强对施工现场的智能化管理,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公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公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公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公路是现代交通运输的基础设施之一,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公路的建设与发展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交往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因此,公路研究一直备受关注,不断追求更高效、更环保、更安全的公路建设与管理方式。

本文将从国内外的角度,对公路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国内公路研究现状1. 公路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在公路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方面,国内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标准和规范体系。

通过对不同地形、不同环境条件下公路设计与施工技术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例如,在高海拔地区公路建设中,国内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系列应对高寒、高原等特殊气候条件的设计与施工方案,大大提高了公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 公路管理与维护技术研究公路的管理与维护对于保障公路的正常运行和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国内研究人员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提高了公路管理的水平。

例如,通过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对公路交通流量进行实时监测和调度,可以提高公路的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性。

3. 公路环境与能源研究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公路的环境影响也成为研究的焦点之一。

国内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公路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的环境影响,提出了一系列减少公路环境污染的措施,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此外,公路能源的高效利用也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公路运输对能源的消耗,降低环境压力。

二、国外公路研究现状1. 公路材料与结构研究国外在公路材料与结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例如,通过使用高性能材料和新型结构设计,可以提高公路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

此外,一些国家还在研究环保型公路材料,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 公路智能化技术研究在公路智能化技术研究方面,国外研究人员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

例如,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可以提高公路的通行效率和交通安全性。

此外,一些国家还在研究自动驾驶技术,实现车辆在公路上的自主运行,进一步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国内外生态公路的发展现状与研究

国内外生态公路的发展现状与研究

鲑塑:笠凰.国内外生态公路的发展现状与研究廖晨彦王辉陈武林’(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湖南长沙410075)l+j|1。

j j j j?j…j j j。

j j+“j。

j j。

j j j”j?j j j|l‘j j j……j j j、j j’|“”j—j“j”。

¨j“日/喃要】公路建设与生态发展结合是当售淞路发碾的趋势,本文论逮了生态公路的基本内涵,对国内外生态公路的发甓现欺诈了对比分析,7,7并时我国生态公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侈蝴】生态公路;内涵近年来我国公路发展迅速。

但传统的公路建设更多关注的是公路的技术指标,其主要以满足交通功能要求、降低建设造价和维护费用、节省交通时间和运行费用、减少交通事故等为目标,这种建设方式易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使建设地域的地形改变、沟谷大量消失、植被和生物栖息地遭i4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地表侵蚀和水土流失严重等。

当前,我国公路建设已进^高速发展的时期,随着公路里程的不断加长,等级不断提高,通达深度不断向山区延伸,这种影响将会日益加剧。

如何最低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实现公路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和谐发展,建设生态公路成为当前公路建设首选举措。

本文就生态公路的内涵、国内夕r生态公路研究和建设现状做简要的综述,并提出若干建议。

1生态公路的内涵生态公路工程实质上就是通过对公路建设和生态环境有关的环节进行系统地研究、规划、管理,使之在与环境相协调的过程中得到可持续发展。

目前对于这一概念并无一个确切的定义,但它们描述的内容都有著一些共同的特征:1)承认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性,包括注重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生态系统保护,明确关键生物环境同其他生物环境的关系以及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

2)维护和促进生物系统多样性的发展,包括在可能条件下有利于地方或原生物种以及与原始林有相似结构的老龄林的维护。

3)更宽的空间尺度,包括注重景观水平的发展趋势,避免破碎化以及保护管理好周边的水系等。

国内公路勘察设计的现状及前景

国内公路勘察设计的现状及前景

国内公路勘察设计的现状及前景公路勘察设计是公路建设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公路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等多个方面。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基础建设的不断加强,公路勘察设计行业也在不断进步和发展。

本文将对国内公路勘察设计的现状及前景进行探讨。

公路勘察设计行业在我国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开始重视公路勘察设计工作。

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加强,公路勘察设计行业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公路勘察设计是公路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它不仅关系到公路建设的工程质量和使用寿命,还直接影响着公路建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因此,加强公路勘察设计工作,提高勘察设计水平,对于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出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国内公路勘察设计行业呈现出以下特点:基础设施不断改善。

国内公路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公路网越来越完善,从城市到乡村,从平原到山区,公路的身影无处不在。

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国内公路勘察设计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数字化勘察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不断扩展,提高了勘察效率,减少了误差。

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国家对公路勘察设计行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强,政策环境越来越优化,为公路勘察设计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然而,目前国内公路勘察设计行业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市场竞争激烈、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

因此,行业需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未来,国内公路勘察设计行业的发展前景广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展趋势向好。

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基础建设的不断加强,公路勘察设计行业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同时,数字化、智能化等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将推动公路勘察设计行业向高质量、高效率方向发展。

国家政策支持。

国家对公路勘察设计行业的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在数字化、智能化等方面,将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

市场需求旺盛。

城市道路施工区域的交通组织国内外研究现状

城市道路施工区域的交通组织国内外研究现状

城市道路施工区域的交通组织国内外研究现状摘要: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交通系统硬件逐步升级,大量城市道路改扩建项目进入施工实施阶段,如何在城市交通日趋拥堵的背景下对施工中的道路车流进行合理的交通组织,目的让施工对正常的城市交通影响减小到最小,就是本文研究的立题之本。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组织,国内外,现状1.研究背景在目前经济发展与社会体制大趋势下,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城市的数量在增加,城市地域也在迅速而有步骤的向外扩张,各城市机动车也在保有量的逐年上升,整个城市交通系统也随之升级与发展。

交通系统的发展要求与土地使用发展结合,与经济增长相适应,与环境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互促进,因此需要对城市交通设施硬件进行必要的升级,以适应交通系统的不断发展。

城市交通设施硬件的升级往往带来路网的改造甚至是重新规划与建设,轨道交通(轻轨、地铁等)、快速路改造等手段被广泛的运用在改善城市交通系统性能上。

然而不论采取何种交通系统改造方式,必将牵涉到城市区域范围内的大面积施工改建、扩建甚至重新建设的问题。

由于城市交通改建项目工程所涉及的范围一般都比较大,而实际方案实施期间必然会对周边路网交通状况产生很大的影响。

同时,目前的城市交通已经日趋拥堵,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大量的道路施工将会加剧这一情况。

由于道路施工需要占用车道,干扰正常交通秩序,从而降低了道路通行能力,使得供需紧张的城市交通面临严峻的挑战。

所以针对各种道路施工项目进行的施工区域交通组织显得尤为重要。

交通组织的目的就是在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将对施工区域周边的交通影响降到最低。

据国际劳工组织(ILO)统计,全世界每年发生的各类伤亡事故大约为2.5亿起,这意味着每天发生68.5万起,每小时发生2.8万起。

而中国各类事故现象尤为突出,对人民的安全健康生活威胁严重[2]。

道路交通事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也是安全事故率最高的行业之一,其安全管理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指导下,我国政府各级领导历来都十分重视安全生产问题,政府有关部门也采取了不少的对策和措施,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用于安全管理。

国内外高速公路的现状及其发展

国内外高速公路的现状及其发展

目前,全球高速公路里程数已经超过120万公里,其中美国拥有约60万公里, 中国拥有约13万公里。高速公路的建设已成为各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国内外高速公路的发展历程
1、国外高速公路的发展历程
美国是世界上最先建设高速公路的国家,早在1937年就开始建设高速公路网 络。而欧洲的高速公路发展也相当迅速,德国的Autobahn网络是世界上最长的国 家级高速公路网络。
推动CAD技术的创新和发展等都是需要面对的问题。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扩 大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全球CAD市场也将迎来更多的机遇和发展空间。五、 结论综上所述国内外CAD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可以发现,CAD技术在市场发展、 技术创新等方面都呈现出了明显的趋势和特点。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应用场景 的扩大,CAD技术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同时也将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 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高速公路的自动驾驶技术:逐步推广自动驾驶技术在高速公路上的应用, 提高行车安全性和通行效率。同时也能减少人力成本,提高道路运输效率。
4、加强道路保养:定期对高速公路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路况良好,提高 道路使用年限。对于易发生事故的路段,应加强安全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5、多元化交通管理:除了传统的道路交通管理,还可以考虑采用多元化交 通方式,如高铁、航空、水运等,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对于国内外高速公 路的现状及其发展,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首先需了解高速公路的基 本概念和意义,以及国内外的高速公路现状,并对其发展历程进行深入研究。在 此基础上,还需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最终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未来发展方 向和策略。
(3)智能化设计:智能化设计是CAD技术的最新发展方向之一,它可以通过 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实现对产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智能设计和优化,提高了产品设计的 质量和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绪论1.1我国公路现状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中从事运送货物和旅客的社会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行业、先行产业。

交通运输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种运输方式,其中,铁路、水运、航空、管道起着“线”的作用,公路则起着“面”的作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通过公路路网联结起来,形成四通八达、遍布城乡的运输网络。

改革开放以来,灵活、快捷的公路运输发展迅速,目前,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公路运输客运量、货运量所占比重分别达90%以上和近80%。

高速公路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交通运输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设计和建设上,高速公路采取限制出入、分向分车道行驶、汽车专用、全封闭、全立交等较高的技术标准和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为汽车快速、安全、经济、舒适运行创造了条件。

与普通公路相比,高速公路具有行车速度快、通行能力大、运输成本低、行车安全、舒适等突出优势,其行车速度比普通公路高出50%以上,通行能力提高了2~6倍,并可降低30%以上的燃油消耗、减少1/3的汽车尾气排放、降低1/3的交通事故率。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60多年的建设,公路建设有了长足发展。

2011年初正值“十一五”规划结束,“十二五”规划伊始。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公路交通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服务水平提升最为显著的时期。

经过4年多的发展,公路交通运输紧张状况已实现总体缓解,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大,运输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保障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一五”前4年,全国累计完成公路建设投资2.93万亿元,年均增长近16%,约为“十一五”预计总投资的1.2倍,也超过了“九五”和“十五”的投资总和。

公路建设投资的快速增长,极大地拉动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

从公路建设投资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比重来看,“十一五”期间基本保持在4.5%左右。

在投资带动下,公路网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09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达到38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51万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42.52万公里,分别较"十五"末增加36.4万公里、2.5万公里和9.4万公里;全国公路网密度由“十五”末的每百平方公里34.8公里提升至40.2公里。

预计到2010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将达到395万公里,高速公路超过7万公里,分别较“十五”末增加45.3万公里与3万公里。

农村公路投资规模年均增长30%,总里程将达到345万公里,实现全国96%的乡镇通沥青(水泥)路。

“十一五”期间公路的快速发展,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

特别是2008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高速公路为重点,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十一五”末高速公路里程将达到"十五"末的1.78倍。

“十一五”期间全社会高速公路建设累计投资达2万亿元,直接拉动GDP增长约3万亿元,拉动相关行业产出-1-累计约7万亿元。

“十一五”交通建设的一个突出成就,是高速公路骨架基本形成,构建了城市间的公路运输通道,提高了综合运输通道能力,优化了综合运输体系结构。

“十一五”前4年,高速公路年均增加通车里程超过6200公里,继续保持了“十五”时期的快速发展势头。

2008年,经过近15年建设,总规模3.5万公里的"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系统提前10多年全面建成,标志着我国高速公路网骨架已基本形成。

由此,我国构建起连接各主要城市之间的综合运输通道,并在城市间的客货运输特别是旅客运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其他高速公路重点路线的建设也取得突破性进展。

西部开发8条省际通道"基本贯通,拉近了西部与东中部地区的距离;国家高速公路网中重点建设的“五射两纵七横”14条线路中,已建和在建路段达到95%以上。

随着几条大通道的建成,高速公路进一步实现了大规模跨省贯通,加强了各大区域间的经济交流,分担了各省份、经济区之间的客货运输,通道效应日趋显著。

“十一五”期间的高速公路建设,强化了对铁路、机场和沿海港口的集疏运功能,促进了综合运输体系结构的优化。

高速公路与铁路互补,使铁路运输优势能够得到更充分发挥;高速公路直接提高了港口的集疏运能力,促进了港口腹地的拓展,在发挥港口能力、提高港口效率和经济效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高速公路缩短了到达机场的时间,扩展了航空港的覆盖面和辐射力。

“十一五”期间高速公路建设,还促进了区域产业布局的调整和优化,支撑了经济功能区的发展。

4年多来,为贯彻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现各区域的协调发展,交通部门先后编制了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地区、珠江三角洲、东北、中部和西部等6个区域公路水路交通发展规划纲要,为区域高速公路网的协调有序发展奠定了基础。

京津唐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长株潭城市群、长江上游成渝经济带等,正是依托以高速公路等主要交通干线,发挥出中心城市的集聚功能和辐射作用,以线串点、以点带面,促进了区域的协调发展。

普通干线公路覆盖范围进一步提高,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推进了产业带、城镇带的形成。

截至2009年底,国省干线公路里程达到42.46万公里,其中国道15.85万公里、省道26.6万公里,比"十五"末分别增加了2.58万公里和3.23万公里。

路网中等级公路所占比例达到79.2%,二级及以上公路占公路总里程比重达到11%,分别较2005年提高了15.2个和1.1个百分点。

干线公路连接了重要的城镇和经济节点,有效提升了影响区域的区位优势,扩大了中心城市对周边城镇的经济辐射范围,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交通条件,提高了沿线城镇对人口和资源要素的吸纳能力,在推进经济布局合理化、带动沿线产业带、城镇带(群)的形成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公路设计管理方面,全国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文件和设计图式。

经过对1981年、1988年、1997年《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使用,于2004年颁布了新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经过对1984年版、1994年版《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的使用,2006年颁布实施了新的《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

1.2国外公路状况经过7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目前全世界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23万千米,共有15个国家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2000km,这些国家是美国(8.98万千米)、中国(6.03万千米)、澳大利亚(1.86万千米)、加拿大(1.69万千米)、德国(1.21万千米)、西班牙(1.2万千米)、法国(1.04万千米)、亚美尼亚(7500km)、墨西哥(6980km)、日本(6500km)、意大利(6620km)、英国(3480km)、韩国(2778km)、荷兰(2235km)、南非(2032km),其中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构筑起与本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速公路网。

与我国相邻的俄罗斯、印度等国家的真正意义上的高速公路很少,其多数是相当于半封闭的一级公路。

德国1932年就开始修建高速公路,是最早修建高速公路的国家;美国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最多,1957年开始修建,现在已近9万千米;日本是同时代高速公路发展较快的国家,从1957年开始修建,目前已修建6500km车道最多的高速公路是加拿大多伦多的401高速公路,有16个甚至22个车道。

由世界高速公路发展史可知,高速公路如同汽车一样,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深刻影响着其所服务的每一个人和触及的每一寸土地,对促进国家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国家安全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发达的高速公路网不仅是交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公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代表,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根据经济发展与高速公路增长的相互关系,国外发达国家高速公路的发展一般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a)第一阶段,发展起步期,其特点是:经济总量较小,高速公路认知度低,规模不大且里程增长缓慢。

b)第二阶段,快速发展期,其特点是:经济加速增长,高速公路需求旺盛,通车里程迅速增长。

c)第三阶段,接近饱和期,其特点是:经济稳定增长,资源紧俏,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增长趋缓,以提高路网质量为主。

d)第四阶段,相对稳定期,其特点是:经济持续增长,资源紧缺,高速公路网规模趋于稳定,路网运行质量的提高主要依靠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实现,智能运输系统目趋完善是其主要标志。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关键阶段,汽车普及率迅速提高,这与发达国家20世纪60年代~70年代的情况较为类似。

我国高速公路正处于最具成长性的第二阶段。

1.3我国公路发展趋势我国公路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2004年12月17日,《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经国务院审议通过,标志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采用放射线与纵横网格相结合的布局方案,形成由中心城市向外放射及横连东西、纵贯南北的大通道,由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向线和18条东西横向线组成,简称“7918网”,总规模8.5万公里,其中主线6.8万公里,地区环线、联络线等其他线路约1.7万公里。

建成后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形成“首都连接省会、省会彼此相通、连接主要城市、覆盖重要县市”的高速公路网络,具体如下:首都放射线7条:北京-上海、北京-台北、北京-港澳、北京-昆明、北京-拉萨、北京-乌鲁木齐、北京-哈尔滨。

南北纵向线9条:鹤岗-大连、沈阳-海口、长春-深圳、济南-广州、大庆-广州、二连浩特-广州、包头-茂名、兰州-海口、重庆-昆明。

东西横向线18条:绥芬河-满洲里、珲春-乌兰浩特、丹东-锡林浩特、荣成-乌海、青岛-银川、青岛-兰州、连云港-霍尔果斯、南京-洛阳、上海-西安、上海-成都、上海-重庆、杭州-瑞丽、上海-昆明、福州-银川、泉州-南宁、厦门-成都、汕头-昆明、广州-昆明。

此外,规划方案还包括:辽中环线、成渝环线、海南环线、珠三角环线、杭州湾环线共5条地区性环线,2段并行线和30余段联络线。

十二五指出,到2015年,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总量进一步增加,基础设施网络更加完善,养护管理能力显著增强;运输装备现代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运输结构更加合理,运输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显著提升;安全和应急保障能力显著增强;资源利用效率、节能环保水平明显提高,形成“能力适应、服务优良、安全环保、保障有效”的公路交通运输系统,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主要指标有:1.基础设施继续加强高速公路建设,基本建成国家高速公路网。

公路网总里程达到450万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0万公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