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主题情境案例编写的五大原则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创设活动情境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创设活动情境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的重要途径,而创设活动情境是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和体验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有效手段。
本文将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探讨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创设活动情境。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特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的阶段,具有以下特点:1.学生认知能力不足: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尚未发展成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和理性思考能力有限。
2.学生情感需求强烈:小学生的情感需求非常强烈,喜欢参与各种活动,渴望从参与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
3.学生行为规范不牢固:小学生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意识正在形成阶段,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适应能力和遵从意识有待提高。
基于以上特点,创设活动情境是非常适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教学方法,因为活动情境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情感需求进行设计,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他们的行为规范和遵从意识。
二、创设活动情境的原则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创设活动情境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关联实际生活:活动情境的设计应当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入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2.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活动情境的设计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关注学生的感知和表现,引导学生用直观的、具体的方式理解和体验道德与法治知识。
3.激发学生兴趣:活动情境的设计应当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让学生在活动中愉悦参与,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和表现。
4.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活动情境的设计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通过活动使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创设活动情境:1.角色扮演:设计一些道德与法治情境,要求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情景中展现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情景模拟:设计一些社会生活中常见的情景,让学生在模拟的情景中自由展现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应对和处理能力。
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五要”浅议
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五要”浅议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创设教学情景或者发掘学生的教学资源创设情境,设置矛盾,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讨论、协作、交流、共同探究,从而实现学生主动积极建构性学习的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
情境教学所要求的“情境”,一般来源于现实生活和学生生活体验。
情境要贴近现实、接近生活,而“见闻为”的思想正是要求教学要接触客观实际的事物,从耳闻目见的生活现实,社会现象作为突破口或者切入点,然后,帮助学生进行理性思考,让学生主动进行意义建构,从而让学生实现对知识的全面、整体的把握,获得深刻、理性的认识,达到“开心意”的境界。
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应该做到以下“五要”:一、要注重情境创设的诱发性和真实性相结合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欲和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
”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尤其应该注意这一点。
为此,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遵循诱发性原则,即一定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抓住学生的思维热点、焦点,不断创设有创造意义的、新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魅力,产生悬念,激发探索的欲望,从而乐于发现问题和创新学习。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就会产生欲望,有了欲望就会产生追求。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真实情境的学习使人受益匪浅,远离现实的“刺激”学习会使学生感到迷茫。
学生在“眼见为实”的丰富、生动、形象的客观事实面前,通过对情境相关问题的探究,完成对主体的意义建构,会收到最佳的教学效益。
因此,在情境创设时,一定要尽量使情境真实或者接近真实,一定要注意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迁移学生的生活中的现实情境,结合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必要时,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调查实践,观察体验,回归生活,收集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二、要把握问题设计的接近性和挑战性原则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发展分为两个水平:一个是现有的发展水平,即学生已达到的、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个是最近发展区,即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它介于学生潜在发展水平和现有发展水平之间,这就是著名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道德意识和法治素养的重要课程之一。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以情境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通过对特定情境的模拟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道德与法治知识。
将情境教学法运用到《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主动参与意识,提高他们对道德和法律的认识和理解。
一、情境教学法的基本原理1.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情境教学法强调学生在情境中主动参与,通过实地观察、行为模仿、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
2.突出问题和讨论:情境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通过互动和合作解决问题。
3.贴近实际生活: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真实情境,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实际应用场景,增强学习的实践性和实用性。
1.情境模拟:老师可以选择一些与道德和法律相关的情境,如偷窃、欺骗、交通事故等,将学生置于这些情境当中,要求他们思考并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讨论行为的道德和法律问题。
2.案例剖析:结合社会热点事件和真实案例,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剖析,包括案例的背景、行为主体、违法犯罪行为等,并帮助学生分析案例中涉及的道德和法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3.角色扮演:老师可以选取一些特定的角色,如警察、法官、律师等,并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体验不同角色所面临的道德和法律困境,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
4.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道德和法律问题,进行相关调查和研究,并在课堂上以小组形式进行展示和讨论,加深学生对道德和法律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5.情景演练:选取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如家庭纠纷、邻里关系等,通过情景演练的方式让学生模拟真实情境并提出合适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考的独立性。
道德与法治课主题情境案例编写的五大原则
道德与法治课主题情境探究教学是指道德与法治 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的要求,围绕某一主题编写贯穿 课堂教学始终的案例,并将其作为情境,引导学生主动 参与课堂学习和研讨,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建构意 义的一种教学方法。主题情境探究教学对调动学生学 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而如 何科学、合理地编写主题情境案例是开展主题情境探究 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编写主题情 境案例时不能随心所欲,要遵循以下五大原则。
一、晨钟暮鼓,理念先行——开启学字诀 在一节公开课上,笔者开始接触到翻转课堂和微 课。每一种新事物,在推广之初都会有尴尬的境遇,但 是翻转课堂和微课迅速发展,甚至成了教育信息化改革 的主流方向,这充分验证了其蕴含的教育理念和技术方 式是有效的,值得我们学习实践。 翻转课堂属于线上线下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最早 发源于美国。萨尔曼·汗通过录制短小精悍的小视频来 展现清晰明确的教学信息,通过课前、课上和课后的有 效配合实现教学方式的革新。后来在推广中法治课开展主题情境探究教学的实践研究”的成果之一。
中学教学参考 45 2019·3 上旬
政治·学科视点
翻转与常规的有效对接
——浅谈微课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河北秦皇岛市第三中学(066000) 孟亚红
[摘 要]如火如荼的教育改革,更新着教育教学的形式和内涵。为了挖掘微课在实际教学中的价值,教师立足新时代的发 展,结合新课标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按照高中政治“三段式”问题驱动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情境、精致选材与科学编制问题 等途径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打造师生有效互动的高效课堂。
政治课堂问题情境设置的原则
政治课堂问题情境设置的原则政治课堂问题情境设置的原则在中学政治教学的实践中较为流行的模式是情境教学法,而“问题情境教学”又是情境教学的一个主要策略。
它以问题导入新课,又以问题作为主线展开教学,并通过解决问题来串联知识技能和方法。
因而教师要想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就得善于“问”才能启迪学生,善于引导学生见疑、质疑和释疑,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用心整理和设计“问”。
那么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才能有效地提问和讨论呢?本人就结合教学实例,探讨新课程背景下“问题情境教学”应贯彻和体现的主要原则。
一、关注生活的生活性原则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
学生正是在各种生活体验中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最终融入社会的,他们也要在生活中走向成熟,不断发展,最后臻于完善。
离开了生活,教育就失去了本真。
因此,实现政治课教学生活化,是顺应新课改,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让政治课堂关注生活的必然要求。
新的思想政治课程在内容上已经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要,构建起了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新的课程模块。
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政治教师做到教学的生活化,教师在设置问题情境时应根据课程内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创设出富有生活气息的场景或氛围,营造一个个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这些贴近生活的情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实现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并回到生活中,用他们所学去改善他们的生活、生活方式,促使他们去过一种有道德的、遵纪守法的社会生活,从而发挥政治课的教育功能。
例如在“影响消费的因素”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我首先用多媒体出示情境材料:根据情境材料设问:(1)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哪个家庭的消费水平最高?为什么?(二号家庭。
得出结论:收入水平不同对家庭消费的影响。
小学道德与法治情境创设的原则及策略
小学道德与法治情境创设的原则及策略作者:谈虎年来源:《江西教育C》2022年第03期摘要: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如果只用“灌输式”的教育方式,那么教学效果就要大打折扣。
如果教师能够创设有效的情境,那么学生就可以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知识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创设情境原则学生的现实生活是他们获取知识、产生道德认知的主要途径。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建立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能够为课堂增添趣味性与实践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
一、道德与法治情境创设的原则(一)针对性原则小学阶段是道德品质发展的“黄金期”。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阶段性特征,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
针对性意味着方向性,针对性越强也就意味着方向越准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会越牢固。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我们在公共场所》时发现,虽然学生常常到公共场所去,但是这一概念对于他们而言仍然较为抽象。
对此,教师可以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模拟生活化的场景,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受建立对“公共场所”概念的认知。
通过这个教学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小学生的认知通常来自形象化的感知,而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一方面能从情感上打动学生,引领他们进入学习状态;另一方面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主动进行有效的探索,增强自身的学习积极性。
(二)生活化原则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帮助学生在未来顺利适应社会,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
考虑到客观存在的环境差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当在坚持生活化原则的前提下,针对具体的环境、事件进行。
只有这样,才能创设出恰当的情境,促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对于小学生来说,坚持生活化原则,可以让学生在建构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体系的时候,找到有效的载体,让学生获得有效的知识根基,并且促使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有更加明确的方向。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上学路上》时,为了方便学生建立课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便结合具体的生活环境进行场景再现,创设出相似的交通系统。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多元情境创设的原则与教学策略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多元情境创设的原则与教学策略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虽然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但其本质上仍属于抽象化理想,而小学生逻辑思维不够严谨,对学科知识还停留在形象思维阶段,教师根据这一特点创设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印象,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教材。
基于此,提出具体教学中课堂多元情境的创设原则以策略,以为有关教学活动提供借鉴。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多元情境;教学策略前言: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创设出能够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吸引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延伸的感官情境,帮助学生快速融入课堂。
而多元情境则是强调教师利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来创设出和教材有直接关联的情境,帮助学生做到愿学、乐学以及高效学习。
对于道德与法治学科而言,多元情境创设可以将学生常见的现象融入到知识理解上,学生在熟悉氛围中探究线索问题,能够通过极强的逻辑性学习深刻掌握所学知识。
一、课堂多元情境创设原则一是针对性原则,教师要明确多元情境任何一个环节都是为学生理解掌握教材而服务,不同情境创设都要紧扣课堂学情,不能为了创设教学情境而创设,而是要针对教材知识和学生理解情况来创设情境,将方便学生学习作为最终目标[1]。
二是趣味性原则,教学情境要想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学生完全融入到课堂情境中,就需要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创造出生动有趣的情境范围,避免单调死板教学情境打压学生学习热情。
三是操作性原则,教师在情境创设中要确保自身对具体氛围和教学活动有主导地位,合理控制情境应用尺度来发挥其积极作用,避免教学情境流于形式或应用过度造成适得其反的教学效果,四是探究性原则,注重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自主思考,不仅要为学生准备能够描述教材知识的内容,也要保证课堂情境有值得学生深入探究的深度,让学生乐于探究并做到主动思考。
二、课堂多元情境创设策略(一)创设直观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小学生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发展不够成熟,在面对外界事物时普遍依赖自身的直观化思维。
道德与法治课主题情境案例编写的五大原则
道德与法治课主题情境案例编写的五大原则道德与法治课是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的重要课程之一。
通过情境案例的编写和讨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治的基本原则,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在进行情境案例的编写时,有一些原则是需要遵循的,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关于道德与法治课主题情境案例编写的五大原则。
第一、贴近实际,具有真实性情境案例的编写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具有真实性。
只有贴近实际的情境案例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所要传达的道德与法治原则。
编写情境案例时可以参考生活中的真实事件,也可以结合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学习内容,进行合理虚构,使案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
第二、涉及热点问题,具有前瞻性情境案例的编写要涉及热点问题,具有前瞻性。
热点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学生需要了解和思考的重要问题。
编写涉及热点问题的情境案例,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使他们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
情境案例还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引导学生超前思考,预防和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预见性和反应能力。
第三、引导性强,具有疑惑性情境案例的编写要具有引导性和疑惑性。
引导性是指情境案例要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使他们能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
编写情境案例时可以设置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己寻找答案。
疑惑性是指情境案例要能够引发学生的疑惑和思考,使他们产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欲望。
编写情境案例时可以设置一些引发疑惑的情节,让学生产生疑问,主动寻找答案。
第四、多元化,具有综合性情境案例的编写要多元化,具有综合性。
多元化是指情境案例要能够涵盖多种道德与法治原则,多种价值观念,多种社会角色和多种情境因素。
编写情境案例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设计,综合运用道德、法律、伦理、文化、历史等多种知识,使案例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综合性是指情境案例要能够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涉及多种学科内容,使学生在探讨和解决问题时能够全面思考,多方参考,提高综合素养。
道德与法治课主题情境案例编写的五大原则
道德与法治课主题情境案例编写的五大原则
1.真实性原则:在编写情境案例时,需要确保其真实性。
情境中的事实、环境和人物
描述必须真实可信,不能虚构或歪曲事实。
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情感认同和情境感知,
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于社会现实和公共事务的理解和关注。
2.敏感性原则:在编写情境案例时,需要注意情境中所涉及的话题是否敏感。
敏感话
题可能会引发学生负面情绪,如恐惧、愤怒、厌恶等,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学习积极性。
因此,需要在情境描述中注意敏感性,采用温和、中立的语言描述。
3.多样性原则:在编写情境案例时,需要关注多样性,即处理复杂多样的社会情境和
人物关系。
情境案例应涵盖不同种族、性别、文化和身份背景的人物,体现社会多元性和
包容性。
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和认知,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4.教育性原则:在编写情境案例时,需要强调教育性,即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道德
和法治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情境案例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问题,让学
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其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5.时效性原则:在编写情境案例时,需要关注时效性,即案例需要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性。
情境案例应涵盖当前社会热点和实际问题,反映当前社会的思潮和现实挑战,让学生
能够更好地理解当前社会状况和趋势,为未来的人生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道德与法治课主题情境案例编写的五大原则
道德与法治课主题情境案例编写的五大原则道德与法治课是中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道德和法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道德和法律选择。
在课程中,情境案例的编写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和法律的原则和应用。
下面将介绍关于道德与法治课主题情境案例编写的五大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情境案例编写应当以真实的生活情境为基础,体现现实中的道德和法律问题。
案例中的人物角色、情节设置、冲突发展等方面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现实社会,使学生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道德和法律的重要性。
真实性原则也要求情境案例的编写不应当过于夸张或太过虚构,避免偏离真实的生活情境,影响学生对道德和法律问题的理解。
二、多元化原则情境案例应当涵盖多个方面的道德和法律问题,如家庭关系、职业道德、公民责任、社会公德、环境保护、人身权益等。
通过多元化的情境案例,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道德和法律问题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类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挑战。
三、关联性原则情境案例的编写应当与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实际生活情境密切相关。
案例中的道德和法律问题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进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使他们产生共鸣和深刻的理解。
情境案例的编写也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文化背景,避免出现过于局限的情境案例,影响教学效果。
四、启发性原则情境案例的编写应当具有启发性,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独立思考。
案例中的情节和冲突设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形成正确的道德和法律观念,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法治意识。
五、评估性原则情境案例的编写应当具有明确的评估目标和评估标准,能够帮助教师进行学生的道德和法律素养评估。
在编写情境案例时,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目标,设计相应的评估要求和方法,建立客观、公正的评估体系,对学生的道德和法律素养进行有效的评估和反馈。
道德与法治课主题情境案例编写的五大原则
道德与法治课主题情境案例编写的五大原则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前社会中,道德与法治课已经成为中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引导他们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情境案例编写是该课程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真实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原则和应用。
情境案例编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制作情境案例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案例的质量和教学效果。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将分别介绍情境案例编写的五大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公正性原则、效益性原则、诚实性原则和尊重性原则,帮助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设计和制作道德与法治课的情境案例,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2. 正文2.1 第一原则:合法性原则合法性原则是道德与法治课主题情境案例编写的五大原则之一,指的是在制作情境案例时必须遵循法律规定,确保案例的合法性。
具体来说,编写情境案例时需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不能涉及违法行为或者引导学生做出违法行为。
在设计情境案例时,要确保所描述的情境和行为符合法律规定,不能违背法律原则。
在商业道德类情境案例中,不能出现贿赂、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
只有遵循合法性原则,才能保证情境案例的合法性和道德性。
在处理涉及法律问题的情境案例时,要充分考虑法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避免片面理解或错误解读法律规定,以免给学生传递错误的法律观念。
只有在确保合法性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
合法性原则是情境案例编写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只有遵循法律规定,确保案例的合法性,才能更好地发挥情境案例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作用。
2.2 第二原则:公正性原则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公正性原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则。
公正性原则强调不偏不倚地对待每一个人,不偏袒强者也不歧视弱者,确保每个人在社会中都能获得公平的对待。
公正性原则的体现可以在很多情境案例中看到。
比如在一起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中,法官需要依据证据和法律来公正地判定责任,不能受到双方当事人的背景、地位等因素的影响。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情境创设的原则与教学策略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情境创设的原则与教学策略情境教学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创新教学形式,改进教学策略的重要体现,不仅有助于学生学好道德与法治学科,更对培养学生愿学、乐学、高效学的良好学习习惯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教师通过生活化、直观化等多元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打造视觉上独一无二的体验,让学生在直观感受中融入情境,在情境中体会情感,在情感中感悟真谛,继而达到思维过渡的效果,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学生的“学”是要自己去学,而不是坐而受教;“生”是生活或生存的意思,将这两个字结合起来就是学生要自主学会生活,即学习人生之道的意思。
作为体现德育教育的重要学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在新课改下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将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融为一体,培养学生社会适应性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因此,在创设情境过程中,教师要坚持生活化原则,以具体事件、环境展开教学活动,这样才能引发学生共鸣,帮助学生在构建知识体系的同时明确学习与生活方向。
例如,在《上学路上》一课教学设计中,任课教师结合小学生具体生活环境进行情景再现,在课堂上创设与其上学类似的交通系统,让学生在课堂模拟的环境下完成知识的吸收和消化。
这样不仅能为学生打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环境,还能让学生在快乐中感知交通信号灯规则,继而认识交通标志和交通信号灯,增强知识和生活经验积累。
教学案例中的生活情境在课堂上再现,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氛围中,还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吸收。
教师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主要目的是服务于教学,让学生在多元化学科教学中获得知识,提高道德素养。
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必须秉承针对性原则,这样才能紧扣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学科知识。
例如,在讲解《我们在公共场所》一课时,任课教师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公共场所”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通过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模拟生活化场景,让学生在直观体验中加深“公共场所”的认知,提高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路径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路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生动活泼的情境创设,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和自主意识。
本文将围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探讨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路径,希望能够为小学教师提供一些实用的教学建议。
一、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在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情境创设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
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包括:1. 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情境创设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经验相关。
这样能够更容易地引起学生的共鸣,让他们更加容易地理解和接受。
2. 具有启发性:情境创设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3. 考虑学生的发展特点:情境创设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和认知发展特点,避免情境设置过于复杂或抽象,以免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理解。
基于以上原则,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情境创设需要具体而生动,能够让学生在参与其中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
二、生活化情境创设的具体路径1. 利用校园环境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利用校园环境进行生活化情境创设。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学校周边的街道、超市、派出所等地点,让学生了解社会安全、交通法规、消防安全等知识。
在实地参观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学会遵守规则、遵循秩序,培养自律和自我保护意识。
2. 制作小组情境剧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通过制作小组情境剧的形式进行生活化情境创设。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小组情境剧的题材,让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感受到道德选择和法治意识的重要性。
学生可以表演在校园中偷窃行为的后果,或者表演在街头遵守交通规则的情景,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道德、法治的内涵。
3. 进行法治案例分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通过法治案例分析进行生活化情境创设。
道德与法治课主题情境案例编写的五大原则
道德与法治课主题情境案例编写的五大原则1. 引言1.1 背景介绍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必备素质之一,而情境案例教学作为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重要教学方法,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和应用。
情境案例教学通过模拟真实生活中的道德和法治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力和法治观念。
在编写道德与法治课主题情境案例时,教师们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如何有效地编写情境案例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综合目前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对道德与法治课主题情境案例的编写原则进行深入探讨和总结,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相关教学工作,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研究道德与法治课主题情境案例编写的五大原则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意义道德与法治课主题情境案例编写的五大原则的研究意义在于提供了一个指导性框架,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并编写道德与法治课的情境案例。
这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研究这五大原则,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法治观念的培养,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这也有助于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的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实践性的教育内容。
研究道德与法治课主题情境案例编写的五大原则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实践价值,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深入研究这一领域,进一步完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对于推动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道德与法治课主题情境案例的定义道德与法治课主题情境案例是指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使用的案例故事,旨在通过情境设定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相关道德和法律问题。
这些案例通常以生活中的真实或虚构事件为背景,让学生在虚拟情境中面对各种伦理困境和法律挑战,借此促进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法治意识的培养。
道德与法治课主题情境案例的设计要求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注重案例的真实性和可操作性。
道德与法治课主题情境案例编写的五大原则
道德与法治课主题情境案例编写的五大原则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情境案例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情境案例,学生可以在具体的情境中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其道德和法治意识。
编写情境案例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保证案例的教学效果。
在这里,我们将介绍道德与法治课主题情境案例编写的五大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情境案例应当基于真实的社会情境,反映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和矛盾。
这样的情境案例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其情感和思考。
真实性也有助于提高案例的说服力和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案例中的道德和法治问题。
在编写情境案例时,可以从社会新闻、生活经历等方面汲取素材,确保案例的真实性。
二、多样性原则情境案例应当具有一定的多样性,涵盖不同的道德和法治问题,反映社会生活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这样的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加深对社会现实的理解,并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样性还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生动,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其参与和思考。
三、教育性原则情境案例的编写应当具有一定的教育性,既要让学生在其中感受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和法治问题,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讨,促进其道德和法治意识的提高。
在编写情境案例时,应当考虑如何通过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并得出正确的结论,如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运用道德和法治的原则,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四、适宜性原则情境案例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和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设置和编写,保证案例的适宜性。
不同年级的学生对道德和法治问题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有所不同,因此在编写情境案例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避免出现过于复杂或抽象的情境,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所学的道德和法治知识。
五、启发性原则情境案例应当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促进其主动学习和参与。
在编写情境案例时,可以通过设置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或情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其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创设活动情境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创设活动情境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的重要环节。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活动情境来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我将从活动设计的原则、方法和案例三个方面来介绍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创设活动情境。
一、活动设计的原则1.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有限,活动情境设计需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相适应,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体现真实性和情境性:活动情境需要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经验,通过综合运用情境、角色扮演、故事讲解等形式,创设出一个具体的场景,使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实际应用情境。
3.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活动情境设计要具有启发性,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情境引导法:通过设计一个活动情境,引导学生了解某一道德与法治知识,在课堂上模拟一个小型法庭,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法官、检察官、辩护律师等,模拟出一个真实的案件进行审理,让学生体会到法律的公正和正义。
2.故事讲解法:通过讲述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伦理问题,可以讲述一个小偷被抓住后内心的挣扎和忏悔,引发学生对偷盗行为的道德思考。
3.游戏法:通过设计趣味性的游戏,引导学生参与体验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应用,设计一个“道德障碍路”,学生需要通过回答道德问题,才能顺利通过。
三、活动情境设计案例1.《公民守则巡回赛》活动情境:学校举办一场公民守则巡回赛,学生们要分组参加各种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挑战游戏。
活动内容:设计多个知识挑战游戏,如“道德雪橇”,学生们坐在雪橇上,后面绑着一个袋子,袋子里装满了题目,学生们需要同时回答问题,以最快的速度完成。
活动目的:通过游戏形式,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2.《金币的引诱》活动情境:在班级里发现有同学偷偷拿了一些同学的零食,但是一直没有人敢说出来,老师决定设计一个情境来引导学生面对这个问题。
道德与法治课主题情境案例编写的五大原则
道德与法治课主题情境案例编写的五大原则【摘要】本文介绍了关于道德与法治课主题情境案例编写的五大原则。
首先是概念明确,案例的主题和内容必须清晰易懂。
其次是情境真实,案例应该贴近现实生活,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第三是道德问题突出,案例中应该涉及到明显的道德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第四是法治原则遵循,案例应符合法律法规,不得违反法律条文。
最后是教育性强,案例应该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能够引导学生正确的道德和法治观念。
通过这五大原则的遵循,可以有效提高道德与法治课情境案例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的提升。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主题情境案例、编写、五大原则、引言、概念明确、情境真实、道德问题突出、法治原则遵循、教育性强、结论。
1. 引言1.1 引言道德与法治课是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的重要课程。
在课堂教学中,情境案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思考道德和法治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情境案例的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本文将介绍关于道德与法治课主题情境案例编写的五大原则,这些原则将有助于设计出具有教育性和启发性的情境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
情境案例的概念必须明确,能够清晰地表达出所涉及的道德和法治问题。
情境案例的情节必须真实可信,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
情境案例要突出道德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思考价值观念和道德原则。
第四,情境案例要遵循法治原则,引导学生遵纪守法。
情境案例要具有教育性,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通过遵循这五大原则,我们能够设计出更加符合教学需求和学生特点的情境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情境案例的编写是至关重要的,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对相关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有所启发。
2. 正文2.1 原则一:概念明确在编写道德与法治课主题情境案例时,首先要确保概念明确。
概念的明确性是案例内容能够清晰传达的基础,也是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案例内容并从中获得启发的关键。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创设活动情境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创设活动情境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创设活动情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
通过创设一些具体的、有趣的活动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课程内容,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的原则在创设活动情境时,需要遵循一些原则,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具体包括:1、情境需要与教学内容相符。
创设的情境必须具体明确,需要和课程内容紧密相连。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真正地理解和体验课程内容。
2、情境需要趣味性强。
创设的情境要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目光和注意力。
只有趣味性强的情境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情境需要具有针对性。
创设的情境需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特点,能够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
二、具体情境创设1、模拟比赛模拟比赛是一种常见的创建活动情境的方式。
比如,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模拟一场法庭审讯或者两支队伍的比赛等等。
学生可以扮演各种角色,参与到比赛或者审讯中去。
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切身体验和理解法律知识、道德观念的重要性。
2、情景模拟情景模拟也是创设情境的一种常用方式。
比如,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模拟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场景,比如校园欺负、交通安全、家庭纠纷等等。
通过模拟这些情境,学生不仅能够深刻地了解危机的发生原因,掌握避免危机的技能,而且还能够提升自我保护及在特殊情况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一种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创设情境方式。
通过讲解一个真实生活中的教育案例,让学生在分析、讨论、解决方案的过程中,更深刻地理解和使用课程知识。
比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中,可以通过讲解一些生动的教育案例,让学生深刻体会人们在面对不同情境时,如何去分析和判断,从而获得更好的解决方案。
小结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创设活动情境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很好手段。
但在实际实现中,创设情境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和实际水平,遵循相应的原则,并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设计相应的情境,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的体验到课程的乐趣,提高学生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率。
道德与法治课主题情境案例编写的五大原则
道德与法治课主题情境案例编写的五大原则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情境案例编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
通过情境案例的呈现,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并思考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道德与法治问题,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法治意识。
如何编写出一份优秀的情境案例呢?下面将介绍关于道德与法治课主题情境案例编写的五大原则。
第一原则:贴近生活,具有现实性道德与法治课主题情境案例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具有现实性。
这样一来,学生更容易感同身受,能够更好地参与到情境案例中,从而产生更加深刻的思考。
在编写情境案例时,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社会热点问题,如欺凌、网络暴力、考试作弊等,这些都是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通过情境案例的呈现和讨论,可以让学生积极思考并形成自己的态度和观点。
第二原则:情节丰富,引人入胜优秀的情境案例应该具有丰富的情节,能够引发学生的强烈兴趣。
通过设置丰富的情节,可以更好地引起学生对情境案例的关注和思考,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的目的。
在设置情境案例的情节时,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反转、冲突等元素,使情节更加扣人心弦,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讨欲望。
第三原则:多角度呈现,思考全面在编写情境案例时,应该尽量从多个角度呈现问题,让学生能够全面地思考和分析。
可以设置不同的角色,从受害者、施害者、旁观者等不同的角度来呈现问题,从而促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和探讨。
通过多角度呈现,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思考问题,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
第四原则:真实性,符合逻辑情境案例应该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并符合逻辑。
虽然情境案例是虚构的,但应该尽量符合实际生活,避免过于牵强的情节设置。
只有情境案例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学生才能更好地代入角色,进行思考和讨论。
情境案例的情节设置应该符合逻辑,避免出现悬念过大或不合情理的情节,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与法治课主题情境案例编写的五大原则作者:陈学芳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19年第03期
[摘; ;要]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编写主题情境案例是开展主题情境探究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编写主题情境案例时不能随心所欲、漫无边际、毫无目的,而要遵循以下五大原则:趣味性、启发性、典型性、互动性和思想性。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主题情境案例编写;原则
[中图分类号]; ; G633.2; ; ; ; [文献标识码]; ; A; ; ; ; [文章编号]; ; 1674-6058(2019)07-0045-02
道德与法治课主题情境探究教学是指道德与法治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的要求,围绕某一主题编写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案例,并将其作为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和研讨,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建构意义的一种教学方法。
主题情境探究教学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而如何科学、合理地编写主题情境案例是开展主题情境探究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编写主题情境案例时不能随心所欲,要遵循以下五大原则。
一、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道德与法治课中包含着不少的观点、理论和原理,相对枯燥的内容让学生望而生厌、怯而止步,课堂往往死板沉闷,没有生气和活力。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初中生活泼好动,他们普遍对故事和案例感兴趣。
鲜活的素材和生动的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欲罢不能,因此采用主题情境案例可以有效地克服课堂死板沉闷的问题。
为了充分吸引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道德与法治教师在选择和编写案例时要充分考虑到素材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努力使选材生动有趣,做到生活化和通俗化,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切中学生的兴奋点,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在饱满的精神状态下完成学习任务。
通过主题情境案例,引导学生在不断追踪和探索故事的发展情节中,或者在对热点问题的深入了解中,自然而然地开展探究活动。
这样的教学就使学生的探究过程不再枯燥无味,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而是兴趣盎然和积极主动的。
对于原本相对枯燥的道德与法治课来说,如果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愿学、乐学、爱学,那么这样的课堂定然是有效的。
二、启发性——能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的道德与法治教师习惯于“满堂灌”和“填鸭式”教学,做知识的“二传手”。
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分数,他们直接把答案交给学生,画、背、默、考成了道德与法
治课的主旋律。
他们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也是非常直白的,让学生直接找现成答案,以便缩短学生考虑问题的时间,获得速成的高分数。
在这样的教學下,学生的能力大大受到了限制,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
而主题情境探究教学是以问题为主线串联教学的,教师通过一系列具有启发意义的问题引领学生探究,培养学生能力。
为此,在主题情境探究教学中,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对学生的思维有启迪作用,既要尽量避免那种不假思索就能从课本中直接找到答案的直白式设问,又要尽量避免那种脱离学生实际能力,让学生感到无从下手的,过于宽泛的空洞式设问。
总之,教师要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这样的问题才是好问题,才有价值。
三、针对性——能真正为教学内容服务
在平时的听课活动中,笔者经常发现这样的情况:一些道德与法治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眼球,同时也为了与应试教育划清界限,不被扣上灌输知识的帽子,就习惯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插入一些素材和故事,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但有时仔细一看就会发现,一些教师所选用的案例与教材知识没有任何关系,可有可无,如果撇开案例材料,对课堂教学没有任何影响。
选用这样的主题情境案例就是在浪费学生的阅读时间,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
有鉴于此,在道德与法治课的主题情境探究教学中,教师所选择的案例材料必须与教材知识有高度的关联性,要真正能为课堂教学服务,成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载体,发挥其引领课堂教学的作用,而不能生搬硬套,似是而非。
可见,主题情境案例只有具有典型性才能真正为观点服务,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对接,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互动性——能充分发挥师生的“双主”作用
尽管素质教育喊了那么多年,尽管课堂改革搞得风生水起、轰轰烈烈,但一些教师受传统观念和习惯的影响,还是热衷于搞应试教育和题海战。
所谓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只是挂在嘴上,说说而已。
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只是单向静听,没有发言权,没有思考权。
师生之间仅有的互动就是简单的教师问、学生答,做做摆设而已。
至于生生互动只是偶见于公开课上,为了形式主义而实施的“作秀”行为,平时鲜能发现。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缺乏合作探究的氛围和习惯。
在主题情境探究教学中,案例的展现与问题的设计要能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向交流作用,真正摆脱和克服传统课堂上教师的“一言堂”和“独角戏”。
主题情境探究教学中,教师要置身于学生之中,与学生平起平坐,成为首席的学习者,与学生亦师亦友,共同围绕案例和问题进行探究,既可以教师问学生,也可以学生问教师,实现师生交流其乐融融。
同时,学生之间也要打破原有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格局,要围绕问题进行相互讨论,实现相互启发、相互借鉴,有时可以为了一个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使思维真正碰撞。
在主题情境探究教学中,要真正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气氛活起来,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
的主体作用都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只有这样的课堂才真正符合课程改革的宗旨,才能真正实现合作和探究,而不再是做表面文章。
五、思想性——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道德与法治课是德育的主阵地,思想性是道德与法治课的灵魂和归宿。
但是,有的道德与法治课却成了知识灌输的课堂,教师看重的是学生的分数,至于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多少,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没有得到彰显,教师很少考虑和顾及。
他们觉得分数是硬道理,是显性的,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并不是立竿见影的,可以缓一缓。
这样的道德与法治课堂违背了课程改革的宗旨,违背了道德与法治课的目标,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主题情境探究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典型的案例,通过学生身边的先进人物,通过热点新闻,让学生在案例教学中,随着情节的变化而不断升华情感。
使学生在先进人物的感召下,在榜样的示范引领下,真正懂得了哪些事是应该做的,哪些事是不能做的,哪些事是道德的,哪些事是不道德的。
精神受到了洗礼,良好的道德、思想、行为就能在学生的心中逐渐生根、开花、结果,就能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种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种子,让道德与法治课返璞归真,正本清源。
(责任编辑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