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物理课程改革的新课标与新理念

合集下载

试论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育教学的相关问题研究

试论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育教学的相关问题研究

试论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育教学的相关问题研究【摘要】据基础教育阶段物理教育的目的定位,在物理课程基本理念的基础上,制定了物理课程的三维培养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三个维度的内容囊括了科学素养的基本内涵,并有所深化和发展。

本文就分析了新课改中物理教育教学的相关问题,希望能促进高中物理教学。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物理教育教学一、基础物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基础物理教育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这不是面向少数学生的精英教育,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

无论其年龄、性别、民族、文化和社会背景等有什么差异,都应该有机会接受基本的科学素质教育。

并且应该是全面的科学教育,使学生在科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教育。

(一)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基础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二)在课程实施上注重科学探究,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成功的科学教育要使学生既能学到科学概念又能发展科学思维能力。

已有证据证明,探究式学习方法是学习科学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能在课堂上保持学习者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

由前面的基础物理教育的目的定位可知,物理学习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学习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养成正确的价值观。

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不仅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感受到自己的失败与错误,通过纠正错误,逐步走向正确,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意义不能给予,只能发现。

富有探索性的物理学习实践是发现物理现象背后的意义关键,亦是物理素养形成的过程。

21世纪学生应具备的物理学素养必须通过每个学生自己发现意义的过程来形成。

当然,科学探究不是唯一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师可根据具体内容灵活地选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初中物理新课程基本理念完整版

初中物理新课程基本理念完整版

初中物理新课程基本理念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初中物理新课程基本理念一、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得到发展。

(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将其运用于实践,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三)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注意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关注科技发展给社会进步带来的影响,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四)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灵活采用教学方式,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注重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鼓励在物理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五)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发展在新的评价观念指导下,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发展性评价与甄别性评价结合,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和物理教学的改进。

二、课程设计思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从课程基础性、实践性、时代性等方面提出了课程基本理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提出了课程目标。

科学探究学习方式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在设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内容时,将科学探究纳人“课程内容”。

本标准中的“科学探究”包含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要索。

本标准对这些要素分别提出了“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2022年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理念

2022年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理念

2022年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理念从新的课程标准可以看出,物理课程内容涵盖的知识面更广泛,注重了学科的渗透,使物理更走向社会,走近学生,贴近生活。

“跨学科实践”侧重体现物理与生活、生产、社会发展的联系,在前面一版的课标中有要求,在新课标中,地位更加突出。

在教学建议和教学提示中大量增加了实践活动的要求,如观察、考察、实验、操作等,新课标要求把这些实践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物理不仅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层面,也渗透到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科技、人文、社会等各个领域,所以建议未来的物理教师不仅就是一个“百科全书”还须要就是一个“技术能手”,一个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展开物理教学的全能型教师。

作为一位物理教师,我们既要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又要提高人文素养、艺术素养、信息素养等,以适应未来教育及人才培养的需要。

利用暑假的这段时间,学校非政府了全体物理教师对代莱《物理课程标准》展开了系统的写作和自学,通过这次自学,我存有了如下体会。

一、教学是面向全体同学的,是为了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的。

要紧密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个最终目标,要成为学生人生发展的助推器。

二、必须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予教学,老师不要替代了学生的自学过程,使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沦为一个旁观者。

必须著重全体学生的发展,发生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注重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

三、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新课标体现了更关注社会,更帖近学生的生活。

注重锻炼学生利用物理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必须加强过程与方法的教学,著重科学探究,倡导自学方式的多样化新课标中新增设了“跨学科”内容,我认为在现行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下,提出学科融合的跨学科理念是与时俱进的,完全必要的。

第一,学生的生活就是完备的,课程就是不分科的作为教育而言,如果还只是单一进行某门学科分割式教学,就很难将学生生活整体化。

第二,学生实际的活动,尤其就是问题化解的活动,多就是跨学科的跨学科的学习实际上就是利用学科知识进行现实生活的问题。

2024初中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

2024初中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

2024初中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2024初中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1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无论从理念到方法都是全新的,老师转变观念是新课改的核心问题。

由于探究教学的开放性,决定了教学具体过程不可预测,因此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对教师备课的要求大幅度提高。

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针对教材和学生状况加以分析,对比新旧课程理念,尽可能多角度、大范围地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方向和教学过程中可能随机出现的问题及因应策略。

新课标还提出了跨学科的思想,以物理为主、其他学科为辅的课堂应如何设计成为各位老师的热门研究话题。

同时这样的课堂对学生也是一种挑战,需要真正的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甚至应用于实践,才能真正领悟用物理解决实际问题的快乐。

2024初中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2版《初中物理新课标》新鲜出炉,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我认真地研读了课标内容,也观看了许多专家对课标的解读,感觉受益匪浅。

一、学习新课标1、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主要概括为“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以主题为线索,构建课程结构;注重科学探究,倡导教学方式多样化;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提升全体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为每个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机会。

新课标中提出了将核心素养渗透到物理教学中,要求物理教师从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方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使学生在课堂上不只是要学到基础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初中物理核心素养提出了四个维度,每个维度又细分了若干个要素,其中“物理观念”主要包括物质观、运动和相互作用观、能量观等要素,是从物理学角度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等内容的总体认识。

它概括了初中物理的所有内容,是初中物理的三大领域,是从知识层面进行划分的,这样分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构建初中物理知识体系,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是构建初中物理知识的主脉络;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与升华,是从物理学视角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因此也可以将这三个要素归纳为物理观念的形成和物理观念的应用两大方面。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四新”摘要: 过去的物理课程中存在着与现代教育理念和未来发展不相适应的弊端,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完全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是非常及时的。

解读初中物理新课标,有感它的“四新”:就是“新理念”、“新思路”、“新评价”及“新要求”。

本文旨在和广大同行共同重温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共同感受它的新特点,为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和效率尽一份力量。

关键词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过去的物理课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一是,以知识为本的课程设计限制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和科学过程、科学方法领域的教育功能;二是,严谨的学术要求挫伤了很多学生对于自然和科学技术的感情与兴趣;三是,严格的学科体系难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而新课程标准突出体现了以下几点:一.“新理念”--全面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1.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重视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1)什么是“学科本位” ?我们过去考虑物理课程时,往往从物理学科本身出发,首先想到物理学中有哪些内容,想到物理学的学科体系和逻辑结构,也就是想到哪些知识是所谓的主干知识、哪些知识是初中学生应该学习的、哪些能力是应该训练的……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下设计我们的物理课程。

新课标考虑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问题的出发点与此不同,它不以物理学本身的内容、结构为出发点,而是首先考虑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有些在物理学中是十分重要的知识,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可能并不强调;有些并不属于物理学的内容,在课程中却又安排在十分显眼的地位;有些在物理学中通常认为很重要的能力,例如演绎的能力,新课标并不强调。

这样做的原因在于新课标是以物理学的内容作为素材,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兴趣、习惯及一定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而不是向学生全面地介绍物理学。

(2)怎样做到“突破学科本位”?新课标非常强调义务教育中的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作用。

学习初中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

学习初中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

学习初中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研究初中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主要概括为“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研究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这对物理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学方法和教师角色定位得到转变和再定位,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当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研究方式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这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施展,创造性的解放,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的出现。

作为一个教师应该做好多方面的教育教学准备。

一、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认真备课。

由于探究教学的开放性,决定了教学具体过程不可预测,因此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对教师备课的要求大幅度提高。

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针对教材和学生状况加以分析,对比新旧课程理念,尽可能多角度、大范围地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方向和教学过程中可能随机出现的问题及因应策略,并将这一切尽量溶入实验器材的准备及电脑课件的设计制作中。

这些方法既能确保教学过程的开放,又能提高教师对整堂课的驾驭能力。

例如,在每一节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都特别加入了“教材分析”“学生现状分析”及“实验探究中可能出现的情况预测及处理方法”等板块。

在这些板块中,有的教师写道:1、有的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可能会提出本章后面的知识。

对于提出这类问题的学生,应该予以鼓励,并告知大家这些都是需要研究探究的课题,只是本堂课可能时间不够,需留待后面的研究过程中进行探究,并对学生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予以肯定。

2、学生可能得到错误的认识和结论。

不应该轻易否定学生的认知成果,可建议学生反复实验、收集证据、查找资料以获得有关的信息,通过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来让学生自己纠正前面的错误,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勇于认错、改错的品质。

2024年学习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2篇)

2024年学习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2篇)

2024年学习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新课程下学生可能会改变他们的一生,那么教师也将焕发出新的生命。

课改的核心是目标是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就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强调形式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式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那么要实现这样的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三者就必须融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这就要求教师课堂生活方式要发生根本的转变,教师要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方式。

初中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生习惯是物理新课程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比掌握知识更重要。

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教会学生物理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物理知识”。

要针对物理学科的特点—观察和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动手操作能力。

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要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认真观察实验中物理现象,注意观察引起变化的原因和条件。

在学生自己做实验时,应要求他们弄清实验原理、目的,理清实验步骤,严格按实验规则操作,但不是对知识的复制,更应该创造性的解决实验问题,得出实验结果。

物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并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现象、事例,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物理概念、规律,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应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

教师除了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外,还应该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增强创造意识、创新能力。

针对当前中学教育的缺点,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改革目标中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大纲规定的“必学”知识是物理学最核心、最基础的知识。

初中物理新课标解读新 PPT课件 图文

初中物理新课标解读新 PPT课件 图文
11
河南省济源市实验中学
一、《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贴近学生的生活)
⑴ 用脉搏、步长测时间和距离
⑵ 学会读汽车速度表
⑶ 用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制作望远镜
⑷ 了解微波炉的基本原理 ⑸ 了解电冰箱的有关知识
⑹ 阅读助听器的说明书或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助听器的原理和 主要性能指标。
粒,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有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建议多种形式描述原子分子模型, 例如图形、文字、语言等)
⑵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 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能够说出原子核模型,观看音像资料,提高兴趣;
通过各种形式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微观世界,感受探索乐趣,领悟人类认识微观世 界是永无止境的)
…… 7
河南省济源市实验中学
一、《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1.突破学科本位的思想,注重学生的发展
教学资源有很多种,教科书也只是其中的一种,并 且目前教科书也是多版本的,例如人教版、北师大版、 湘教版、沪教版等等,教师就应该适应这样的形势。一 方面,教学活动的安排应该按照《标准》的要求来进行 ,不以某一种教科书的表述为判断正误及要求高低的标 准;另一方面,也不能只是手拿一本教科书和配套教参 就认为能胜任教学。教师要参考多种教科书,从不同教 科书的处理中进一步理解《标准》的精神。同时也要参 考多种介绍物理学及其应用的参考书,扩大自己的知识 面。
3.对知识的要求过于僵死
结性要求(知道、理解等)
如:理解力臂的概念,理解杠杆
3.对知识及要求的提法更具有原则性
的平衡条件;知道定滑轮、动滑轮、 如: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
滑轮组的作用,会组装简单的滑轮 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学生要在探究中

新课标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学改革创新的实践探索

新课标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学改革创新的实践探索

新课标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学改革创新的实践探索1. 引言1.1 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的背景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的背景可以追溯到我国高中物理教育的发展历程。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高中物理教学一直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侧重于传授知识,重视学生的记忆和应试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革,人们对高中物理教学的要求也发生了改变。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为高中物理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契机。

新课标要求教师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将传统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实践和探究的教学模式。

这种新的教学理念为高中物理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指导和支持,也促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高中物理教学开始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注重兴趣的激发和动手实践的开展。

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变,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新课标理念的引领下,高中物理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1.2 新课标对高中物理教学的要求新课标要求高中物理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不再仅仅注重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新课标要求高中物理教学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趣爱好,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实践探究,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新课标要求高中物理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探索和发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对高中物理教学的要求是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和方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学生提供更加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环境。

【结束】2. 正文2.1 传统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传统物理教学注重死记硬背,缺乏启发式教学和探究性学习。

学生只是机械地记住知识点和公式,而缺乏对物理概念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传统物理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操作和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中学物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中学物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中学物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初中课程的基本理念是:(1)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4)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5)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高中课程的基本理念是:(1)课程目的: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2)课程结构:注重共同基础,体现选择性;(3)课程内容: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4)课程实施: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5)课程评价:更新评价观念,促进学生发展。

——强调物理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科学本质,突出科学探究;反映当代科学;与社会相联系。

○初中: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高中: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关于物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的剖析一、核心理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有个性的发展。

——这是中学物理教育的最根本的价值追求。

围绕核心理念的措施:○重视与生活、生产的联系;○重视与技术、社会联系——这是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特点○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这既是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也是其中的重要特点。

例如:○要求教师选择课程内容时,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观察的现象和具体问题出发,在观察实验、思考、探究中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在实践和应用中将你所学的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兴趣、培养高尚品格的目的。

○增加许多反映科技新进展和时代性较强的新内容。

○强调物理学科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和融合,让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交互影响,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整体化、综合化特征。

○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新教材。

二、重点理念:注重科学探究——这是中学物理教育乃至整个中学文、理科教育最提倡的教与学的方法和教与学的内容。

围绕科学探究这一重点理念的措施○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初中)○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高中)例如:○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参与科学探究;正确选择探究活动;让学生养成对所做工作进行评估的习惯;重视探究中的交流与合作。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全文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全文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2022年版)解读
21世纪初,我国启动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实验稿)》在2001年由教育部首次颁布。经过多年实践后,在2003年和2007年 两次大规模调研的基础上,教育部部署了对实验稿的修改,并于2011年底颁布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2014 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全面 深化课程改革,研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等要求。在教育部的 统一部署下,2019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修订组(以下简称“修订组”)正 式启动对2011年版课标的修订,最终于2022年形成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本文从修订背景、修订思路和 主要变化、实施重点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新课标修订背景
(一)国际比较
2019年初,修订组对英国、法国、德国、芬兰、瑞典、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 新西兰、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国家(或地区)的物理(科学)课 程标准进行比较研究。经比较研究可知,以上国家(或地区)皆强调物理(科学)课程在 促进学生科学素养提升上的作用,强调加强科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以及让学生了解科学 本质、学会动手操作、提升问题解决能力等。多数国家(或地区)的物理(科学)课程目 标都涵盖对物理自然观、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感等方面的培养,重视对 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物理内容的要求, 重视对问题、证据、解释、交流及质 疑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对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总体看,我国2011年版课标在 上述方面与国际物理(科学)课程的要求是一致的,但特别强调物理课程与生产生活的联 系,提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我国物理课标的特点。此外,我国2011 年版课标重视核心概念的要求,在内容难度和广度方面也都比较适中。国际比较的结果为 本次的修订提供了参考。

新课标下基础物理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新课标下基础物理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新课标下基础物理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摘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进入到发展阶段,基础物理课程也迎来变革全新的时代。

新课标的改革与发展不仅为教师提供了更加专业化的平台,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整体综合素质。

对此,本文针对新课标下基础物理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趋势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1,基础物理课程改革的目标、方式;2,基础物理改革所带来的变化以及不足之处;3,新课标改革与发展的总体发展趋势,以及在基础物理课程改革中需注意的问题。

通过对新课标下基础物理课程改革与发展等一系列问题的探讨与研究,不仅能深刻了解与体会基础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传统的基础物理教学不论在教学观念还是素质上都需不断的学习与提升,以便胜任新课标下的学生的整体需要。

关键词:新课标:基础物理:课程改革:发展趋势引言众所周知,课程改革一直以来都是西方教育理论的核心,而我国一直以教学为主课程为辅。

随着我国对基础教育课程不断的研究、探索与改革,我国教育部制定了《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通过对课程的内容、功能、结构、实施、评价、管理这六个方面进行整体改革,使其基础教育课程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优化。

而当前基础物理课程的改革已实现全国性覆盖,并对偏远地区的教师通过互联网跨越时间空间与距离的限制进行远程培训,使其了解新课改的理念与意义。

而新课标下基础物理课程的改革,不仅着重于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还对学生德、智、体、美、育、心理健康与实践能力进行全方位的培养与发展,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1.新课标下基础物理课程改革的目标与方式1.1基础物理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我国新课标基础物理课程改革的目标,主要体现在物理课程教学过程中,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管理的整体转变,改变原有课程教学过于重视知识的学习与传授,引导学生形成主动探究学习的态度,使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设置综合课程来满足不同地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结合学生生活和现代化科技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经验,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改变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知识搜集、获取、分析、解决的能力。

2023年高中物理新课程心得体会

2023年高中物理新课程心得体会

2023年高中物理新课程心得体会2023年高中物理新课程心得体会1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

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的基础课程。

一、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1、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重视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新课标体现了更关注社会,更帖近学生的生活。

例:北京市使用清洁燃料车;由火车时刻表计算平均速度;水果电池;电冰箱的技术参数;学读汽车速度表;用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制作望远镜;了解微波炉的基本原理;了解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基本区别。

3、新课标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列。

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它除了使用“知道”、“理解”等描述学习结果的行为动词外,还使用了描述学习过程的行为动词来表达对学习的要求,如“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等。

这种表述体现了一种理念:与过去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相比,课程标准更强调学习的过程。

4、注重学科渗透,关心学科发展,加强STS教育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当今世界科学教育的一个大趋势。

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同时它又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福利,同时也带来了环境、资源等许多问题。

过去的物理课程就科学论科学,很少涉及科学的意义,应该以物理学的内容为素材,受到科学的、技术的和人文的教育,着眼点不在于提出多少有实际价值的建议,而在于通过参与逐步树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科学技术问题的意识,以这种方式把人文精神渗透到科学课程中。

2022年物理新课标《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PPT课件

2022年物理新课标《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PPT课件

04
实施建议及策略探讨
教材编写建议
强调物理学科本质
新教材应更加聚焦于物理学科本 质,突出物理概念和规律,注重 科学方法的引导,培养学生物理
核心素养。
贴近学生生活
教材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从 学生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创 设生动有趣的物理情境,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注重实验探究
新教材应加大实验探究的力度,通 过实验探究来引导学生理解物理概 念和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 力和实验技能。
展科技小制作、物理实验设计等活动,观察学生的表现并给予评价。
05
面临挑战与解决对策
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问题
01
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程 度不一,可能导致教学 实施中的差异。
02
学生学习方式转变,需 要适应新的学习要求。
03
教学资源不足,难以满 足新课标的教学需求。
04
评价方式与新课标不匹 配,影响教学效果的评 估。
系。
体现综合性
整合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方法,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
题的能力。
强调时代性
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 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更新课
程内容。
03
知识体系与技能要求
知识体系结构梳理
01
02
03
经典物理基础
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 、光学等基础知识,构建 物理学的基石。
现代物理知识
引入相对论、量子力学等 现代物理理论,拓展学生 的知识视野。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国际科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 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物理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 遇。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求
为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 断深化,物理课程也需要与时俱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物理 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教学评价改革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教学评价改革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教学评价改革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教学评价改革为了培养21世纪的创新人才,适应知识经济的挑战,党和政府提出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

恰逢本人执教初二年级物理课,学到了新理论,进行了新探索,带来了新思考。

一、认识方面(一)关于新课标1、基本理念:物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物理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物理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的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突出体现了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物理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要求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物理;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物理;不同的人在物理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学生的物理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物理活动。

学生的物理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有效的物理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方式。

物理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物理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物理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物理活动经验。

学生是物理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物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由于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物理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因此,对物理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物理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物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物理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物理课程改革的新课标与新理念余明艳(安庆师范学院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安徽安庆246011)指导老师:吴隆才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展开。

本课题针对基础物理课程改革研究了以下主要内容:1)课程改革产生的背景及其现状;2)基础物理课程标准;3)基础物理课程改革新理念的内涵与实质;4)基础物理课程改革新理念的实施;5)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新变化等问题。

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研究可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基础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及其已带来的重大变化。

也让我们明白了传统形式的中学物理教师无论是从观念上还是素质上都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提高,以便胜任新世纪的需要。

教师角色的转化,素质的提高已成为大势所趋[1]。

我们将成为新的教育形势下的物理教师,更应明白当前教育形势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

关键词:基础物理教育,课程改革,课程标准,课程理念一、课程改革的背景及现状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课程理论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分支。

课程改革一直是西方教育的核心,课程研究始终是西方教育理论的中心论题[2]。

而在我国却长期重教学轻课程。

世纪之交,当我国基础教育高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旗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切实履行“奠基工程”职责的时候,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

经过充分酝酿和研究,教育部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确定了改目标,研制了各门课程标准或指导纲要。

遵循“先实践,后推广”的思路。

新课程已经与2001年9月在全国38个国家级实验区进行了实验,2002年秋季至今实验又进一步扩大,新课程正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并昭示其强大的生命。

[3]《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及《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正是在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产生的,它们以全新的课程理念出现在我们面前。

二、基础物理课程改革的新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及《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将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及高中阶段的物理课程培养目标定位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

又依据不同教育阶段发展需求及学习要求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及高中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

课程基本理念包括:课程目的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课程实施上注重科学探究,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在课程评价上要更新评价观念,构建新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发展;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在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基本理念还包括为: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在高中教育阶段基本理念还包括在课程结构上注重共同基础,体现选择性。

在课程内容上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

[4]根据基础教育阶段物理教育的目的定位,在物理课程基本理念的基础上,制定了物理课程的三维培养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三个维度的内容囊括了科学素养的基本内涵,并有所深化和发展。

就世界科学课程改革的趋势来看,物理课程的培养目标几乎都涵盖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内容。

并且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学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在基础教育中全方位地实施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物理内容标准由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组成。

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要素。

科学内容含有三个主题: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

其中物质包括物质的形态与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新材料及其应用等。

运动和相互作用主要包括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机械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能量守恒、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高中物理内容标准由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组成。

必修模块包括:物理1、物理2、选修模块包括:选修1-1、选修1-2;选修2-1、选修2-2、选修2-3;选修3-1、选修3-2、选修3-3、选修3-4、选修3-5。

高中物理课程由12个模块组成,每个模块占2学分,其中物理1和物理2为共同必修模块,其余为选修模块。

学生完成共同必修模块的学习后,可获得4学分,接着必须再选择学习一个模块,以便完成6个必修学分的学习任务。

在获得6个必修学分后,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潜力以及今后的职业需求继续学习若干选修模块。

共同必修——物理1、物理2:这是全体高中学生的共同学习内容。

在该模块中,学生通过学习运动描述、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机械能与能源、抛物运动与圆周运动、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等物理学的核心内容,经历一些科学探究活动,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体会物理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为下一步选学模块做准备。

选修系列1-1、1-2:本系列模块以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为载体,侧重物理学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突出物理学的人文特色,注重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社会科学以及人文学科的融合,强调物理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选修系列2-1、2-2、2-3课程模块以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为载体,侧重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展示物理学,强调物理学与技术的结合,着重体现物理学应用性、实践性。

选修系列3-1、3-2、3-3、3-4、3-5模块侧重让学生较全面的学习物理学的基本内容,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较为深入地认识物理学在技术中的应用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无论哪一模块,不仅含有物理学概念、规律和实验,而且含有物理与社会发展、物理与技术应用、物理与生活等方面的内容。

在课程实施建议部分,分别为教师、教材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提供了编写建议、教学建议、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以及学生学习评价建议。

[5]三、基础物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基础物理教育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这不是面向少数学生的精英教育,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

无论其年龄、性别、民族、文化和社会背景等有什么差异,都应该有机会接受基本的科学素质教育。

并且应该是全面的科学教育,使学生在科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教育。

国际国内教育改革的实践,是新的课程理念和思想产生的土壤。

在对基础教育进行国际比较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课程改革的需要,依据基础物理教育的目的定位形成了物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理念一: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基础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为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理念二:在课程实施上注重科学探究,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成功的科学教育要使学生既能学到科学概念又能发展科学思维能力。

已有证据证明,探究式学习方法是学习科学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能在课堂上保持学习者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

由前面的基础物理教育的目的定位可知,物理学习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学习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养成正确的价值观。

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不仅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感受到自己的失败与错误,通过纠正错误,逐步走向正确,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意义不能给予,只能发现。

富有探索性的物理学习实践是发现物理现象背后的意义关键,亦是物理素养形成的过程。

21世纪学生应具备的物理学素养必须通过每个学生自己发现意义的过程来形成。

当然,科学探究不是唯一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师可根据具体内容灵活地选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因此,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理念三:在课堂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构建新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发展。

我国以往的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上过多的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忽视对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和动手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科学精神、积极的学习情绪等方面综合素质的评定;有关评价指标单一,重在评价共性与一般趋势,忽视了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而评价主体仍以教师为主,虽然有一些学生自我评价,但总的来说学生还是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评价结果则过分强调终结性评价结论,而忽视各个时期个体的进步状况,因此不能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评价方式与方法过分强调评价的标准化,一切都要求量化。

由于教育现象是十分复杂的,将复杂的教育现象简化成若干量化指标,不仅无法从本质上客观反映学生的发展,而且丢失了教育中最有意义的东西,使学生生动活泼的个性被抽象成僵硬的数字,而个性复杂性和学生发展的丰富性则泯灭于其中。

评价手段多采用传统的纸笔方式,过于重视纸笔测验,强调量化成绩,而对学生在其它方面的表现几乎没有评价的手段,缺少体现最新评价思想的技术与方法;评价实施过程显得封闭、静态、缺乏灵活性与动态性。

因此在新的一轮课程改革中,必须构建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相适应的评价体系,以便实现基础物理的课程目标。

[6]新的评价把评价看作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构成环节,它同样的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教育手段。

评价不是为了给出学生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而是为了让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要注意以下几点:(1)评价内容不仅包括知识与技能的评价,而且包括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2)重视学生在活动、实验、制作讨论等方面表现的评价,不赞成以书面考试为唯一的评价方式。

(3)强调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不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4)倡导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具体事实,不过分强调评价的标准化。

总之,评价将走向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通过评价使学生形成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自我促进的能力。

理念三: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在近代科学诞生之前,人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多以感性直观的方式。

并由此对认识的对象和知识进行分类。

这可以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最本质的起点。

随着认识的深入,在像近代科学诞生的那样特定历史阶段,由于认识发展的需要,愈加深化细化的研究方式成为主流,人类关于周围世界的知识被分成不同的学科,这种人为的划分具有更方便地描述不同类别事物的性质优点,但也丧失了对于自然界的整体把握。

然而,近代科学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20世纪以来的科学进步逐步揭示物质的不同存在形式和运动形式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发现了原来被分开的各门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共性,以及各门学科所共有的最基本、最本质的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