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目的PPT优选课件
合集下载
《教育目的》PPT课件
教育目的
精选课件ppt
1
教育目的
内容提要:
1.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是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 2.教育目的受制于生产力,政治经济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4.培养劳动者、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 育目的的基本点。 5.全面发展教育是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部分组成的。
精选课件ppt
31
1993年,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 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快 出人才。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教育 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生产 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 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努力使教育质 量在90年代上一个新台阶。”
精选课件ppt
32
1995年3月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 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精选课件ppt
25
1957年,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
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
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
者。”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这个教育方针,反映
了社会主义发展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对我国教
育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一直是发展我国教育
的重要方针。
精选课件ppt
26
1981年,提出:“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 工作,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 德教育人民和青年,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 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精选课件ppt
2
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也有广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的期望,即人们 期望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后身心各方面产生怎样的积极变 化或结果。在一定社会中,凡是参与或关心教育活动的 人,如教师、家长、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等,对受 教育者都会有各自的期望,也就是说都会有各自主张的 教育目的,这是广义的教育目的。
精选课件ppt
1
教育目的
内容提要:
1.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是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 2.教育目的受制于生产力,政治经济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4.培养劳动者、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 育目的的基本点。 5.全面发展教育是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部分组成的。
精选课件ppt
31
1993年,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 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快 出人才。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教育 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生产 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 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努力使教育质 量在90年代上一个新台阶。”
精选课件ppt
32
1995年3月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 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精选课件ppt
25
1957年,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
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
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
者。”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这个教育方针,反映
了社会主义发展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对我国教
育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一直是发展我国教育
的重要方针。
精选课件ppt
26
1981年,提出:“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 工作,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 德教育人民和青年,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 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精选课件ppt
2
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也有广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的期望,即人们 期望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后身心各方面产生怎样的积极变 化或结果。在一定社会中,凡是参与或关心教育活动的 人,如教师、家长、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等,对受 教育者都会有各自的期望,也就是说都会有各自主张的 教育目的,这是广义的教育目的。
第三章教育目的PPT课件
12.05.2020
.
10
❖ 2. 发展性教育目的“也称现实的教 育目的,表示教育及其活动在发展的 不同阶段所要实现的各种结果,表明 对人培养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前后 具有衔接性的各种要求。
12.05.2020
.
11
(三)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 和非正式的教育目的
❖ 1. 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是指被社会一 定权利机构确定并要求所属各级各类教育都必 须遵循的教育目的。它一般是由国家(或一定 地区)作为主体提出,其决策过程要经过一定 的组织程序,常常体现在国家或地区重要的教 育文本或有关法令之中。
❖ (二)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 (三)价值取向中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确认
❖ (四)如何认识解决教育目的选择中确立人与社 会的关系
12.05.2020
.24Leabharlann (一)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倡导者:
12.05.2020
.
16
❖ 3. 通过目标的方式来进行调控:一种教 育目的的自身衍生出系列的短期、中期或长 期的目标,具体调节和控制教育的各种活动。 调控的对象:(1)对教育工作者教育观念、 教育行为的调控。(2)对受教育者的调控, 具体体现为对学生的外部调控和学生的自我 控制。
12.05.2020
❖ (一)价值性教育目的和操作性教育目的
❖ (二)终极性教育目的和发展性教育目的
❖ (三)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和非正式的 教育目的
12.05.2020
.
7
(一)价值性教育目的 和操作性教育目的
❖ 1. 价值性教育目的:是指具有价值判断意 义的教育目的,即含有一定价值观实现要求的 教育目的,表示人才培养所具有的某种价值取 向,是指导教育活动最根本的价值内核。
教育目的精选课件
3.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 能性
第13页,共36页。
(四)资本主义制度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矛盾
人的全面发展还取决于生产关系的性质 大工业生产从技术上消灭了工场手工业的专门化
和使人终身固定从事某种局部操作的分工,但却 在资本主义形式下更可怕地再生产了这种分工; 大工业的本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而资本主义应 用形式却使人畸形化,成为机器的附属物; 大工业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精神的、物质的和 时间的充分条件,而资本主义条件下,变成为进 一步统治和剥削生产者的手段。
教育的决定》 2019年,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教育方针
第17页,共36页。
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指出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 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 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 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 的劳动者。
第18页,共36页。
《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 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第19页,共36页。
束缚在一种局部的操作和工具上。 大工业生产后,工人成为终身专门服侍一台局部
的机器,成为机器的附属物。 机器完全侵吞人身体和精神上的一切自由活动,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达到最高限度。
第12页,共36页。
(三)人的发展是大工业生产的必然要求
1.大工业的技术基础是革命的
2.大工业打破了工场手工业的专门化,要 求工人的体力与智力的结合
第28页,共36页。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三、全面发展教育与素质教育
(一)全面发展教育
(二)素质教育
(三)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
第29页,共36页。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1.德育 2.智育
3.体育 4.美育 5.劳动技术教育
第13页,共36页。
(四)资本主义制度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矛盾
人的全面发展还取决于生产关系的性质 大工业生产从技术上消灭了工场手工业的专门化
和使人终身固定从事某种局部操作的分工,但却 在资本主义形式下更可怕地再生产了这种分工; 大工业的本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而资本主义应 用形式却使人畸形化,成为机器的附属物; 大工业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精神的、物质的和 时间的充分条件,而资本主义条件下,变成为进 一步统治和剥削生产者的手段。
教育的决定》 2019年,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教育方针
第17页,共36页。
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指出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 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 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 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 的劳动者。
第18页,共36页。
《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 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第19页,共36页。
束缚在一种局部的操作和工具上。 大工业生产后,工人成为终身专门服侍一台局部
的机器,成为机器的附属物。 机器完全侵吞人身体和精神上的一切自由活动,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达到最高限度。
第12页,共36页。
(三)人的发展是大工业生产的必然要求
1.大工业的技术基础是革命的
2.大工业打破了工场手工业的专门化,要 求工人的体力与智力的结合
第28页,共36页。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三、全面发展教育与素质教育
(一)全面发展教育
(二)素质教育
(三)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
第29页,共36页。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1.德育 2.智育
3.体育 4.美育 5.劳动技术教育
教育目的(课件)
1、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 A 学校的产生 B 学制的建立 C 教育实体的出现 D 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
)。
2、有利于教育逐渐普及的学制是( )。 A 双轨学制 C 分支型学制
B 单轨学制 D 多轨学制
教育学
五、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义务教育 年限延长
强制性、普及性、免费性
普通教育 和职业化教育
教育学
1、教育目的明确规定了为谁培养人,体现了( )功能。
A 导向
B 选择
C 调控
D 激励
2、教育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要充分发挥教育目的的( )
功能。
A 导向
B 选择
C 调控
D 激励
3、我国古代培养君子的教育目的,决定了四书五经的教育内容,体现了教育目的
的( )功能。
A 导向
B 选择
教育学
第五章、教育目的
01 教育目的概述 02 我国的教育目的
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
01 教育目的的概念及作用 02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03 教育目的的功能 04 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
教育学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及作用
(一)概念 教育目的:总要求 广义:人们的期望
狭义:国家身与体学发校展的要求
心理发展57主席说方针1957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85四有好新人 1985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93纲要应身转体素 发展 1993 心《理中发国教展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94意见提素质 1994
《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99决定定终身
1999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教育学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教育目的PPT课件
第三章 教育目的
我们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1
案例1:读书“赚大钱,娶美女”论
• 株洲某民办学校语文教师尹键庭在课堂中为 激发学生读书而发出“读书是为了将来赚大钱 娶美女”的言论,此后该市的教育局也发文全 市各中学不允许接纳他。
• “你读书干什么?考大学干什么?也许你会 说,为了实现共产主义,为了社会主义建设。 而我要明确地告诉你——读书考大学,是为了 自己,不是别人。读书增强了自己的本领,提 高了自己的资本,将来能找到一个好的工作, 挣下大把的钱,从而有一个美好的个人生活, 比如生活愉快,甚至找一个漂亮的老婆。” 2
教育目的是指对教 育活动具有指向作 用的目的领域,含 有不同层次预期实 现的目标系列。
10
教育目的结构层次:从抽象到具体 教育目的
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
11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教学目标
•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 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
规格和质量标准 ➢ 培养目标是不同级别、类型、层次、和专业教育
8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
•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
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
• 教育目的: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所在或所预期实 现的结果。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9
从内容指向来看,教育目的分狭义和广义。
狭义
广义
教育目的特指一定社 会为所属各级各类教 育的人才培养所确立 的总体要求,是整体 教育意欲达到的根本 所在。
26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
• 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国家或 政党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为实现一 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我们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1
案例1:读书“赚大钱,娶美女”论
• 株洲某民办学校语文教师尹键庭在课堂中为 激发学生读书而发出“读书是为了将来赚大钱 娶美女”的言论,此后该市的教育局也发文全 市各中学不允许接纳他。
• “你读书干什么?考大学干什么?也许你会 说,为了实现共产主义,为了社会主义建设。 而我要明确地告诉你——读书考大学,是为了 自己,不是别人。读书增强了自己的本领,提 高了自己的资本,将来能找到一个好的工作, 挣下大把的钱,从而有一个美好的个人生活, 比如生活愉快,甚至找一个漂亮的老婆。” 2
教育目的是指对教 育活动具有指向作 用的目的领域,含 有不同层次预期实 现的目标系列。
10
教育目的结构层次:从抽象到具体 教育目的
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
11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教学目标
•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 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
规格和质量标准 ➢ 培养目标是不同级别、类型、层次、和专业教育
8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
•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
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
• 教育目的: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所在或所预期实 现的结果。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9
从内容指向来看,教育目的分狭义和广义。
狭义
广义
教育目的特指一定社 会为所属各级各类教 育的人才培养所确立 的总体要求,是整体 教育意欲达到的根本 所在。
26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
• 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国家或 政党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为实现一 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教育目的》课件
《教育目的》ppt 课件
目录
• 教育目的的定义与重要性 • 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 教育目的的具体内容 • 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 • 教育目的的社会价值与影响 • 教育目的的未来展望
01
教育目的的定义与重要性
教育目的的基本概念
定义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 量和规格的总要求,即教育活动所要 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及其发展水平。
总结词
教育目的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影响,教 育目的的设定应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 求。
VS
详细描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在 不断变化。教育目的的设定需要考虑到社 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 人才。同时,教育的发展也会推动社会经 济的进步。
文化传承与创新与教育目的
总结词
教育目的承担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使命,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
目的与功能
教育目的具有导向、调控和激励等重 要功能,它不仅指导着教育活动的整 个过程,而且也是衡量教育活动质量 和效果的重要标准。
教育目的的重要性
指导教育实践
教育目的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 ,它为教育者提供了明确的教育 方向和目标,使教育者能够根据 目的制定教育计划、组织教育内
容和方法。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教育公平与普及化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通过政策引导和资源投入,让更多地区和人群享受到优质教育资 源。
消除城乡教育差距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
特殊教育的重视与发展
关注残疾儿童等特殊群体的教育需求,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
教育目的的创新与变革
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01
教育不再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
目录
• 教育目的的定义与重要性 • 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 教育目的的具体内容 • 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 • 教育目的的社会价值与影响 • 教育目的的未来展望
01
教育目的的定义与重要性
教育目的的基本概念
定义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 量和规格的总要求,即教育活动所要 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及其发展水平。
总结词
教育目的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影响,教 育目的的设定应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 求。
VS
详细描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在 不断变化。教育目的的设定需要考虑到社 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 人才。同时,教育的发展也会推动社会经 济的进步。
文化传承与创新与教育目的
总结词
教育目的承担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使命,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
目的与功能
教育目的具有导向、调控和激励等重 要功能,它不仅指导着教育活动的整 个过程,而且也是衡量教育活动质量 和效果的重要标准。
教育目的的重要性
指导教育实践
教育目的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 ,它为教育者提供了明确的教育 方向和目标,使教育者能够根据 目的制定教育计划、组织教育内
容和方法。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教育公平与普及化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通过政策引导和资源投入,让更多地区和人群享受到优质教育资 源。
消除城乡教育差距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
特殊教育的重视与发展
关注残疾儿童等特殊群体的教育需求,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
教育目的的创新与变革
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01
教育不再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了解在日常教学中如何 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
2020/10/18
4
[教学内容]:
掌握我国教育目的; 我国教育目的的落实。
2020/10/18
5
[教学重点]
本课时内容既是本节的重点, 又是本章的重点;可谓是 “重中之重”。
2020/10/18
6
[教学难点]
落实我国教育目的必须正确处 理的几个关系。
“教育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 有文化的劳动者”。
2020/10/18
17
4、1978年,《宪法》(综合 了1958年与1957年)
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 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 动相结合,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 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 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2020/10/18
20
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为90年代以至下世纪初叶我国经济和
社会发展,大规模地准备新的能够坚
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级各类合格人
才”。
“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和论文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
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
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
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12
项目
外在 的
教育 目的
内在 的
教育 目的
2020/10/18
教育目的的级别 可能厘定教育目的的主体
1、 行政或立法机构
教 育 系 统 2、 教育行政机构
(含子系统)的 3、 教育团体
教 育 目 的 4、 实力集团
教育实体
的
学校
教育目的
教育过程 中的
教育目的
教师
学生
13
二者关系:是一种教育的价值
2020/10/189ຫໍສະໝຸດ 3、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观和客
观依据主要有哪些?(教材 93页,思考题2)
(1)主观依据有三:
A、哲学观念;
B、人性假设;
C、理想人格。
(2)客观依据有四:
A、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
水平;
B、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
C、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
2020/10/18
D、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10。
2020/10/18
7
复习导入:
1、什么是教育目的?(教材96页,思考题1)。 A: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
结果的设定。 B:教育目的是各级和类教育所培养的人的总
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C:《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把“教育目
的”界定为: “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
要求”。
18
5、1981年,中共中央《关于建 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 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体力劳 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的方针。
2020/10/18
19
6、1982年,人大五次会议 《宪法》
“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 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2020/10/18
2020/1(0/18 教育的普遍目的)
11
另一种形态是:
实践的教育目的:指从事教育工作或与 教育发生直接联系的人(如学生、家长 等人)在自己的教育行为中所实际追求 的教育目的。 “实然的教育目的“(它正在被实践、 被应用、被操作,对人们的教育行为起 着直接的调控作用)(教育的具体目 的).
2020/10/18
幻灯片实例教学
——王时忠
2002年3月21日
2020/10/18
1
第五章 教育目的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2020/10/18
2
教学目标
一次
二次
十次
教学
教 三次
九次
内容
学 四次
八次
教学难点重 五次 点六
七次
次
GOTO新授课
教导 学入 实 录
QUIT
2020/10/18
3
[教学目标]:
1、理解我国教育目的的制 定与落实;
2020/10/18
,
21
8、1986年,六届人在四次会 议《九年制义务教育法》:
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 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 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 面发展,关于提高全民族素质,培 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 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2020/10/18
22
9、1995年,八届人大三次会议, 《九年制义务教育法》:
“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 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020/10/18
23
10、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 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 素质教育的决定》。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
的教育方针,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
宗旨;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重点;
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4、“教育目的”的可分为哪两
类?有哪两种最基本的形态?
一是“社会的教育目的”;
二是“个人的教育目的”;
一种形态是:理论形态的教育目的:是
人们根据现存的社会条件和教育目的的
基本理论所提出的某种带有倾向性的教
育价值取向,它反映的是人们对教育的
期望结果。
“应然的教育目的”(表达的是人们的
一种主观愿望或意向)。
有纪律’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
2020/10/主18 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4
(一)、落实我国教育目的时要 特别注意的几个方面;即“教育 目的”中对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 标准和规格要求的内涵是什么呢? 即人才素质的内容有哪些?
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开放思维; 崇高理想。
15
2、1957年,毛泽东《关于 正 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 问题》: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 育在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得 到发展,成分有社会主义觉悟的 有文化的劳动者。
2020/10/18
16
3、1958年,毛泽东:
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 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教育工作的指示》指出:
取向,不一定变成事实;“实然 的教育目的”既是一种教育价值 取向,也是一种教育事实。
2020/10/18
14
1、建国之初,《政协共同 纲领》:
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 提高 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 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 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 想为重要任务。
2020/10/18
2020/10/18
8
2、教育目的的内容结构
包括哪两个基本方面?
一是对人的身心素质发展作出规定,
体现的是教育目的的个人价值;
二是对人发展的社会方向作出规定,
体现的是教育目的的社会价值。
教育目的的实现,既是这两种价值 通过人们的教育活动,同时在受教 育者身上得到训练和培养。并以受 教育者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实际表 现作为评价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