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场里的经济学现象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菜贱伤农菜贵伤民
从经济学⾓度分析菜贱伤农菜贵伤民2019-10-09摘要:近年来粮⾷蔬菜价格连续⾛⾼,在经济不断发展,⼈民⽣活⽔平不断提⾼的今天,粮⾷蔬菜的价格上涨是⼤势所趋。
⽽近年来发⽣的蔬菜收购价格暴跌菜贱伤农,蔬菜零售价格远远⾼于收购价没有给消费者带来应有的实惠,令⼈不得不反思菜价的构成以及从农⽥到餐桌的每⼀个环节,本⽂将从⽣产环节和终端零售环节⼊⼿,分析政府⾏为⼲扰市场信息和批发终端零售环节的宏观调控的缺位,并给出稳定菜价的政策探讨。
关键词:供求关系;政府⼲预;终端零售;刚性成本;宏观调控;农业合作社;农超对接;公益性菜市⼀、农产品收购价格暴跌的分析前两年农产品价格暴涨可谓让⼈刻⾻铭⼼,虽然前⼀轮农产品价格上涨中农民不是最⼤的受益者,但是收⼊的增加明显地扩⼤了农民种植农产品,特别是冬季价格较⾼的蔬菜的积极性,根据市场的特性,市场具有滞后性盲⽬性,市场中的每个⽣产者都不能完全了解市场信息造成⽣产的盲⽬扩⼤,增加了供给,⽽市场中对于蔬菜的需求⼀定,根据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中的供求原理,供给增加,需求减少必然导致了菜价的下跌,但是笔者认为,菜价急速下跌的原因并不是只是简单的农民扩⼤⽣产,这其中更有政府⾏为对于市场信息的⼲扰,政府⾏为更加促使了⽣产的急剧扩⼤,导致了价值规律下的菜价猛跌。
⼆、农产品零售价格仍然较⾼的分析由于地价、农药、化肥、种⼦价格以及油价的升⾼,再加上⼈⼯成本的提升,蔬菜⽣产的成本处在⼀个历史的⾼位上,⽽物流⽅⾯由于鲜蔬⽠果绿⾊通道的开辟为蔬菜的流通减少了过路费的负担,各个物流企业和从业者充分竞争的结果和油价的⾼企将物流⾏业的成本压缩到微利的位置上。
因此我们将⽬光锁定在最后的流通环节上――零售。
根据马克思的平均利润理论各个⾏业会取得相对平均的利润,既然零售阶段蔬菜加价幅度如此之⼤,为什么并不是每个⼈都去做零售呢?我们核算⼀个蔬菜零售商的成本:蔬菜的运输是不可避免的⼀个环节,⼗⼆线和⼤东蔬菜批发市场都位于市区,运输到各个农贸市场并不会发⽣很多的成本,粗略测算运输成本从⼭东到辽宁为每⽄0.2元,市内运输⼀定会少于这个数字。
关注菜篮子里的经济学
关注菜篮子里的经济学买菜做饭是市民每天必做的功课,喧闹嘈杂的菜市场,此起彼伏的买卖声已成为城市司空见惯的场景,现在的人早已不仅满足于吃饱吃好,还要吃出绿色和健康。
一个小小的菜篮子装着市民的生活保障和健康保障,装着一个沉甸甸的民生问题。
蔬菜、瓜果、肉类、蛋禽等农产品价格的起伏波动敏感而直接地牵动着每个家庭的经济神经中枢,一个小小的菜篮子装着一个大大的市场。
从经济学的逻辑来分析,菜篮子可以解释成如下的经济问题:农民作为供给方决定生产什么种类的农产品?怎么生产和生产多少数量该类农产品?如何销售该类农产品?市民作为需求方决定购买什么种类的农产品?购买多少数量该类农产品?怎么购买该类农产品?供给方和需求方又通过什么形态的市场结构来进行并完成市场交易?市场交易会形成一个什么样的价格?应用经济分析解决经济问题首先要从实际案例入手,先看7月份省内媒体报道的两起关于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真实案例。
7月初,《贵州商报》报道了乌当区永乐乡去年萝卜、莲花白销售旺,今年萝卜、莲花白丰收却销售困难,部分菜农甚至转行当果农。
与此同时,贵阳市内菜市场萝卜、莲花白的销售价格维持在1元1市斤左右。
7月中旬,《贵州商报》报道了省内外客商看好“黔山牌”无公害农产品品质好、营养高的市场潜力,实行公司+农户+技术+市场+保险的新型运作模式,使本地的绿色无公害蔬菜远销到珠江三角洲及东南亚等地。
据报道,首批空运销售到香港的速生菜1小时内被香港市民抢购光。
从媒体报道的真实案例结合调研组实地考察的具体情况,应用经济学分析,可以得出菜篮子市场体系的一个基本市场观:一个小小的菜篮子,实质上是由多个单一的农产品生产和交易市场按农产品生产、加工、物流、销售等分工专业化链条联通组合而成的综合复杂的市场体系。
菜篮子市场体系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特别是农产品的生产市场由于农产品生产的周期性和生产者的不合理预期两种因素相叠加,农产品的产量会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上下波动,由此可能导致两种不利的结果:农民丰收却难卖产品,收不回生产成本;较大的产量波动会传导到下游的销售市场,引起最终交易价格的较大波动,增加市民消费支出的成本。
微观经济学论文-——食堂排队现象的经济学浅析
简析学校食堂排队现象 一.现象阐述在三味堂吃饭,总会有这样的打饭现象,我们发现只有在凉菜间和打白米饭处会排队,其他菜品地方都不会排队.针对以上现象,我将用经济学原理做一个简要分析。
为了便于未来阐述的方便,我们假设其他打菜处为A,窗口凉菜间为B 窗口打米饭处为C 窗口A 总特点:需求量大,不稳定,窗口多,打菜的劳动力少B 总特点:需求量不大,较稳定,窗口少,打菜劳动力少C 总特点:需求量大,较稳定,窗口少,大菜劳动力少 二.消费者(学生)角度分析解释一:运用博弈论的思想假设有两个参与者X ,Y他们面对同一个人气菜品a 有两种选择:排队或者不排队假设他们排队或不排队的效率图为下图根据占有均衡的原理,无论对方采取何种策略,“我”都有唯一的最佳策略,即选择不排队,最终虽然大家都不排队得到的效用最小,但是大家还是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不排队。
解释二:根据供给需求理论来解释假设A 类窗口中的a 菜品需求曲线如下图需求量为Q 当a 菜品出现排队状况时,需求量增加,则有两种情况。
1. 需求量没有超过供给饱和线(Q1)2. 需求量超过供给饱和线(Q2)无论是哪种情况,我们可以发现,根据需求定理(在非价格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商品自身价格与需求量反向变动),我们的均衡点按照理论应该移动到(P1,Q1)或者(P2,Q2)点.但是,由于学校食堂是定价销售,随着需求量的移动,价格却不会降低。
则,消费者就会承担阴影部分的损失。
所以无论消费者排不排队,实际上,都有一部分损失。
这个时候,消费者有两种选择1. 选择别的不需要排队的菜2. 打这个菜选择1的机会成本是失去打这个菜的效用选择2的机会成本是失去打别的菜的效用显性成本是打菜浪费的时间效用从基数效用的假设上来说,假设所有A 窗口菜品效用都是2,选择别的不排队的菜品应该是明智的选择。
但是由于个人偏好,主观感受等差异,实际不同菜品的效用没有办法衡量。
所以,我们也有可能选择打这个菜。
这个时候,我们又面临两种选择,是排队还是不排队?我们的菜品实际上每一份菜的效用是不同的。
菜市场经济学(四)
菜市场经济学(四)哦,对了。
包括本号之前的投稿,均来自武汉的朋友。
朋友有时会举办线下沙龙,探讨一些大家关注的深层次的问题。
投稿的系列文一般为沙龙的语音整理,当然简洁了许多。
本月20号(本周日)下午2:00-500,朋友将在武汉市武昌区中南路中商广场写字楼举办第五场线下沙龙,主题是:论保险意识和保险产品之间的关系。
大家感兴趣的,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参加(本次到场参与,需缴纳38元茶水费,若想参加线上直播,费用减半,可回听)。
经济,不是说有供需就一定有交易。
前文我们说的保时捷的例子:有精准的客户,但没有交易,那么精准的客户有什么用?协和肿瘤医院进进出出的人——病人的亲戚、朋友,全都是保险公司的准客户,但未必有交易。
但,水滴筹进来了。
我的亲友得了癌症,我去看他们,我也很慌,怕自己也得癌症,我是不是需要保险?我肯定是精准客户,但没交易。
水滴筹不一样。
有人得了癌症,需要50万看病,水滴筹马上就能够挂出来帮你筹钱。
水滴筹一开始的思路是什么?说白了,就是谁会拎着水果来医院看我,你就在水滴筹上给我捐点儿钱吧。
水滴筹的所有的大额捐款都来自亲戚朋友,水滴筹营造的场景就是这样,它给病人创造了一个不张口却能要到钱的机会。
保险公司是不到医院去的。
那里虽然有精准的客户,有非常好的场景,但是没有交易。
保险严格意义上来讲,是一个风险共担的投融资机构,它并不能立马解决当下的问题。
菜市场经济学的四个基本要素:供需、交易、场景、环境,不同市场,不同价格,不同价值。
我们处在不同的市场,那么大家的商业意识是不同的。
在菜市场买最贵的蔬菜的人,他的商业意识和专门到菜市场买快过夜菜的人的商业意识是完全不同的。
意识不同,不代表他们的行为的对错。
如果从经济学的伪科学的角度来看,买过夜菜的人有道理:都是菜,买性价比最高的菜,多划得来,占了多大的便宜啊。
然后薛兆丰的理论就来了:这些菜已经卖不掉了,卖不掉反正也是要丢掉,沉没的成本不是成本。
但是我们要知道,买过夜菜牺牲了捡漏的人的时间的,他需要每天定点在菜市场快关门的时候,准时到菜市场捡漏。
菜场经济学
菜场经济学今天,我读了一篇关于菜场经济学的文章,让我对菜市场的运作方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篇文章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菜场的市场经济学原理,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市场的魔力”。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提到了菜场中的买卖两个角色,以及他们之间的交互关系。
首先,卖方需要考虑如何吸引顾客,提高销售量。
而顾客则需要在菜市场中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商品,以满足自身需求。
这两者之间的交互,会影响商品的价格和销售量。
接着,文章又引入了“供需平衡”的概念。
当商品价格过高时,供应量会增加,而需求量会减少。
相反,当商品价格过低时,供应量会减少,而需求量会增加。
因此,菜市场的卖方需要谋求“供需平衡”,以达到销售的最佳效果。
同时,文章也提到了菜市场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由于买方和卖方拥有不同的信息,导致商品价格存在不确定性。
然而,这种信息不对称也是市场经济学的一部分。
卖方需要运用自己的市场经验和行业知识,来制定最优惠的价格。
而买方则需要通过调查和比较,获得相对准确的价格信息。
此外,在菜场经济学中,商品质量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卖方需要提供高质量的商品,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忠诚度。
当然,价格和质量之间也存在一个平衡点。
卖方不仅要寻求利润最大化,还需要注意维持自己的信誉和声誉。
这篇文章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思考。
市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日常活动的学科,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中。
通过学习菜场经济学,我意识到原来每一个日常活动都蕴含着商业原理和经济学问题,有时候我们只是没有注意到而已。
最后,我想说,学习菜场经济学,不仅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和机理,更能培养我们的商业思维和眼光。
因此,我相信学习菜场经济学,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菜场经济学》是一本值得一读的经济学著作。
本书作者要打造的并不是一个“正式”的经济学教材,而是一本能够让人轻松易懂地了解经济学原理的读物。
在整本书中,作者通过生活中最为普遍的菜市场,向我们阐述了一些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经济学视角下“高菜价”问题形成原因及对策探讨
经济学视角下“高菜价”问题形成原因及对策探讨一直以来,我国蔬菜市场存在着菜农组织化程度低、跨地区销售现象凸出、菜价销售价格高于生产价格等问题。
菜价持续大幅上涨的深层原因可以归结为蔬菜价值链过长、生成成本和流通成本增加、流通损耗比例过高和高房价。
将众多零星分布的蔬菜基地整合起来的“职业经理人”的出现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不仅会促使“农超对接”模式的发展,并可以为“定点散投”这种新的蔬菜流通模式出现提供条件。
关键词:蔬菜价格蔬菜价值链蔬菜基地职业经理人近年来,尤其是2009年以来爆发的“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等农产品价格轮番上涨配合日益加重的通货膨胀预期,将我国农产品尤其是蔬菜价格持续推高。
与其他商品不同,蔬菜作为一日三餐的必需品,其价格弹性很小,消费者不能因为价格上涨而减少购买。
蔬菜价格的大幅上涨让消费者的“钱袋子”剧烈缩水,导致民众颇多怨言。
在此背景下,2010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菜篮子”工程再次成为各地政府的重点工作,扩大蔬菜基地规模和促进产销衔接成为政府抑制蔬菜价格持续上涨的主要措施。
事实上,农产品尤其是蔬菜价格上涨,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不仅有游资炒作、流通不畅等表面问题,还有更深层次的经济学原因。
本文结合目前我国蔬菜生产和流通中的一些问题,从经济学的角度对蔬菜价格的形成进行分析,探究蔬菜生产、流通和销售背后的经济学问题,既有助于把握蔬菜价格的波动,更有利于各地政府“菜篮子”工程的顺利实施和“三农”问题的统筹解决。
我国蔬菜市场现存问题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各地政府对“菜篮子”的重视等因素促进了我国蔬菜市场的迅速扩大,全国各地蔬菜基地和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快速兴起。
蔬菜市场的发展不仅丰富了消费者的餐桌,也给菜农、批发商、零售商甚至政府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益,带动了我国蔬菜市场的迅速壮大。
但与此同时,我国蔬菜市场也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农业经济学中的农产品市场
农业经济学中的农产品市场农业经济学是研究农业生产、农产品市场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农产品市场在农业经济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农业供求、价格形成、农产品贸易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农业经济学中的农产品市场及其相关问题。
一、农产品市场的定义与特点农产品市场是指农产品在供求双方的交易中形成的市场。
农产品市场的特点如下:1. 供求关系:农产品市场是供求关系最直接的体现。
农业生产的季节性、气候因素、市场需求等都会影响供求关系的变化。
2. 弹性:农产品市场的价格弹性较小,即需求或供应的变动对价格的影响较小。
3. 不完全竞争: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农产品市场往往存在垄断和寡头竞争的情况,市场竞争不够充分。
4. 信息不对称: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是农产品市场的常见问题,这导致了市场流动性不足。
二、农产品市场的组织形式农产品市场的组织形式包括传统市场与现代市场两种形式。
1. 传统市场:传统农产品市场通常以农贸市场和集贸市场为典型代表,以无组织、无中介、交易不规范等为特点。
2. 现代市场:现代农产品市场常以农产品交易中心和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代表,以规模大、组织化、专业化等为特点。
现代市场采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农产品市场的流动性和效率。
三、农产品市场供求与价格形成农业经济学研究了农产品市场的供求关系以及价格的形成机制,主要的理论模型包括供给决策模型、需求决策模型和市场均衡模型。
1. 供给决策模型:供给决策模型关注农业生产者的供给行为。
基本原理是农产品供给量与生产成本、市场价格和生产者预期收益正相关。
2. 需求决策模型:需求决策模型研究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变化。
需求量受收入、价格、价格替代品和需求者偏好等因素影响。
3. 市场均衡模型:该模型通过对供给和需求模型的整合,揭示了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的均衡状态,即供求均衡价格和数量。
农产品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价格形成机制不仅影响到农业生产者和农民的利益,也对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产品出口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菜场里的经济学现象(精品文档).docx
菜场里的经济学现象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每时每刻都会发生很多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在之前往往我们根本不会刻意去想,为什么会是这样,也不会去想这些事情内在的原理是什么。
如今听了许老师的课后,开始试着从经济学的角度去看,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就说说我们身边的菜场购物吧,小小菜场,里面居然也有很大的经济学问。
以下,我就日常身边的菜场,看看这里面都有些什么经济学的现象发生。
本人所居住的小区,和高档小区不能相提并论,是属于人多而杂的小区,一共有近两万户居住人口。
虽然现在网络非常发达,很多的家用品都能直接网购,但是日常的蔬菜鱼肉什么的,还是需要光顾菜场的。
按照距离我住的地方远近划分,大概分为四类菜场。
第一类是小区外的菜场,菜场大,品种齐全,价格比较便宜,菜品质量上佳。
第二类是小区内物业规划的菜场,规模中等,菜品基本齐全,价格中等,早晨的时候菜还算新鲜,到了下午菜的质量就不太好了。
第三类是附近一个超市边上,划出一块地方卖菜的,场地小,常规蔬菜及鱼肉蛋都有,价格偏贵,菜质量一般。
第四类是就近有一家个体,在一楼的家里腾出块地方,仅售卖很少几个品种的菜,多以能存储的块茎类为主,搭配少量的绿叶菜。
这四类菜场都能生存下来,则必然有他们的道理,那么居民是基于什么原理去选择到不同的菜场购物的呢?菜场又是基于什么原理来配置的呢?下面我们就从资源稀缺性、有限性和人们需要作出选择时候的机会成本来试着分析一下。
一.选择的时候必然会有取舍,机会成本是做出选择时的重要依据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而相对能够满足人类欲望的资源是有限的,当人们面对稀缺的资源的时候,就需要作出选择取舍。
作出选择取舍的时候,就会产生机会成本,被放弃掉的事物的价值就是对应得到事物的机会成本。
首先,我们来看下,到不同菜场购物的一般都是什么人群。
第一类菜场一般靠近某个大型超市,到第一类菜场购物的一般都是赋闲在家的老人,每天这群老人都会在小区等免费的超市班车,然后从超市到菜场购物后,再搭乘免费班车回到小区。
“菜贱伤农”的经济现象分析
“菜贱伤农”的经济现象分析摘要: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谷贱伤农”的现象,本文以经济学的角度分析2011年出现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菜贱伤农”现象,并且对避免和解决此类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字:菜贱伤农供给需求边际效益一.现象背景菜农说菜贱,市民喊菜贵!这两种说法相反的结论同时出现,两种说法的同时存在,原因是什么呢?其问题又出在哪里呢?菜农产出的菜,被菜贩子们层层加价,最终递到消费者手中,价格自然会高不少。
如2011年,由于菜农的卷心菜收购价极低,使得许多菜农叫苦不迭,甚至有人因承受不了打击而自杀。
农民的菜价格很低,却仍卖不出去,而城市里的菜价却高得离谱。
二.从经济角度分析1. 供给从市场上看,蔬菜的供应量是大幅度增加了。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一种商品的价格是由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来决定的,当市场供给量增加,就会引发均衡效应从而导致价格降低。
而卷心菜作为一种日常生活食用品,其本身是缺乏弹性的。
也就是说农民把菜价格降低,在一般情况下,并不能引起卷心菜菜销售量大幅度增加,因为卷心菜是一种不可长期储存的食品居民并不会因为价格降低而大量购买。
由此可见,农民生产出来的菜由于外部市场供给量增加导致农民自身蔬菜价格降低,但农民菜销售量并未有较大幅度提升,这就导致农民收入大幅度缩水,这与“谷贱伤农”同一道理,农民丰收了,收益却减少了。
当然在供需理论中,要排除一些特殊情况,诸如自然灾害、人为因素等。
在这些特殊情况下,农民价格稍微有一些降低,有可能会引起销售量增加,收入增加。
2. 需求在需求理论中,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相关商品的价格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商品之间相关关系可以分为两种:替代关系和互补关系。
卷心菜的可替代产品较多,当卷心菜价格太贵时,居民会把消费需求转向替代品,居民可以选择鱼类、肉类等,并不一定非要消费卷心菜。
一旦消费需求量减少,市场上就会出现大量剩余卷心菜。
就会造成农民销售蔬菜的价格持续降低,但是价格的降低又不会引起卷心菜的销量大幅度上升,导致农民收入也将减低,这是一种恶性循环过程。
菜价上涨的经济学分析
“近期,全国市场菜价新一波涨势引起广泛关注。
这轮菜价上涨虽有极端气候导致蔬菜供应短缺的偶发性因素,但纵观近年走势,我国蔬菜价格已经步入持续上升通道,其涨幅既超过粮价涨幅,也超过CPI涨幅,甚至超过GDP增幅。
”生长阶段——种菜成本更高,菜农赚不到钱——各项成本已占毛收入的一半以上土地:去年新的两个大棚占地7亩,其中2亩是从别的村民那儿转包的,每亩费用800元,一共1600元,比上年贵了300多元。
种苗:过去是自己育苗,现在都是工厂化育苗后农民购买。
今年西红柿的种苗每棵价格已达0.8元,一个棚光苗子钱就要3000多元农膜:经营农膜十几年的寿光宏馗塑料制品经销部经理徐效孔说,2009年春的时候,当地的普通膜价格约在1万元/吨,今春涨到了1.3万元/吨,而高档膜的价格则是2万元/吨。
大棚:夏家的大棚也没有在几次大风中被刮倒,有的种植户多花了几万元重建棚子。
建大棚的工人价格也已从原来的30元/天上涨到100元/天。
农药:现在对蔬菜的安全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多用有机肥,少用化肥,成本要增加;用于打虫、杀菌、防病毒的高效低毒农药,一周打一次,一季下来差不多就要1万多元。
运输:两次成品油提价等因素也使蔬菜运输费大幅提高。
从寿光发菜到浙江嘉兴等地原先租用一辆18吨的运货车拉一趟的价格大约4300元左右,而现在变成了5300元。
人力:家里的劳动力只有他和妻子,农忙时要雇人帮工。
去年冬天最贵时一个人工也不过90元/天,可今年涨到140元/天,还不见得能雇到技术熟练的。
再加上草帘子的支出和水电费用等,各项成本已占毛收入的一半以上。
行走阶段——运输赚取点滴辛苦钱——在流通过程中消耗的成本,甚至超过了蔬菜本身收购价有些菜在流通过程中消耗的成本,甚至超过了蔬菜本身收购价。
圆白菜,在当地的收购价是每斤一毛五,运费每吨500元左右,加上冷库费用,人工费用,成本平摊到每斤菜上是三毛钱,达到了菜价的两倍。
而从路途更远的甘肃、内蒙古、甚至海南运来的外地菜,运输成本就更高。
经济学小作文
经济学小作文篇一《菜市场里的经济学》在我家附近有一个挺大的菜市场,那简直就是一个小小的经济学世界。
每天早上,这个菜市场就像一个热闹非凡的集市。
我那天特意起了个大早去菜市场逛悠,一进去就被各种嘈杂的声音包围了。
有摊主大声的叫卖声,“新鲜的黄瓜嘞,一块五一斤!”也有顾客的讨价还价声,“便宜点嘛,一块二咋样?”这样的场景司空见惯,但这里面却藏着经济学的秘密。
这价格为啥是这么定的呢?我看到那黄瓜嫩绿嫩绿的,摊主说这都是今天早上刚从菜地里摘来的。
种植黄瓜得要有种子、化肥、人力这些投入啊。
比如说,菜农要去买种子,好的种子可能就比较贵,种出来的黄瓜品质好产量高。
化肥也是一样,不同的化肥价格不一样,效果也不同。
然后呢,还要花费人力去播种、浇水、除草、采摘。
把这些成本都算进去,再加上菜农和摊主也要赚点钱,所以就定出了这个一块五一斤的价格。
再看那些讨价还价的顾客,他们心里也有自己的小算盘。
有的顾客可能觉得这黄瓜的价格比之前高了,或者他们觉得这个黄瓜虽然新鲜但是可能量不是特别足。
他们会根据自己对这个商品价值的判断和自己口袋里的钱来跟摊主商量价格。
这摊主呢,有时候会做个小让步,有时候就坚决不让,为啥呢?如果他进的这批黄瓜不多,成本比较高,他可能就不想轻易降价。
但是如果他进了很多,怕卖不完烂掉,折旧也是成本啊,那他就可能适当降价。
你看,这个小小的菜市场,从商品的成本、定价到顾客的购买意愿,其实就完美地体现了经济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
这菜市场就像是一个生动的经济学课堂,在这可以看到供需关系、成本效益等经济学概念赤裸裸地展现在你眼前。
逛一趟菜市场,真的就像是上了一堂接地气的经济学小课呢。
篇二《公交票价背后的经济学》我特别喜欢坐公交车,因为方便又便宜,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公交票价为啥是这么回事呢?有一次我在公交站等车,看到站牌上写着普通车一元,空调车两元。
我就纳闷了,为啥空调车就贵一倍呢?这时来了一辆公交车,那车里挤得满满的。
我没上,继续等下一辆。
食堂中的经济学现象论文
食堂中的经济学现象论文在食堂这个特定的场所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许多有趣的经济学现象。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供需关系的体现。
在用餐高峰期,食堂的人流量会增加,这时候食物的需求量也会增加,因此可能会导致食物的价格上涨。
而在低峰期,人流量减少,食物需求也减少,食物价格可能会有所下降。
这种供需关系对于食堂的经济运行至关重要。
其次,我们可以看到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在食堂,消费者往往无法直接获取到食物的生产过程和原材料的质量等信息,这就导致了信息不对称。
而食堂作为卖方则掌握了更多的信息,这可能导致消费者在做出购买决策时受到影响,甚至做出不理性的选择。
另外,食堂也存在着囚徒困境的现象。
在食堂中,每个人可能会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比如排队时争夺更好的位置或者多拿一些食物。
但当每个人都这样做时,可能会导致整体效益变差,比如引发争吵或者浪费食物。
这个问题同样也需要经济学的分析来寻求解决办法。
最后,食堂也是个很好的竞争性市场的案例。
在食堂中,各种各样的餐饮服务商争相争取消费者的选择,他们会通过提供更优质的食物、更优惠的价格或者更好的服务来吸引消费者。
这种竞争性市场对于消费者来说可能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可以通过选择更好的服务商来获取更优质的产品或服务。
总之,从食堂中我们可以看到供需关系、信息不对称、囚徒困境和竞争性市场等许多经济学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这些现象不仅仅存在于食堂,也存在于更广泛的经济领域,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现象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经济学原理。
此外,在食堂中还可以观察到成本与效率的问题。
食堂作为一个提供食品服务的机构,需要考虑原材料采购、人力成本、设备设施等各种成本。
因此,食堂需要在提供优质食物的基础上保持高效率,以确保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这里,经济学的成本理论可以帮助食堂管理者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和效率优化。
此外,还有食物浪费的问题。
在食堂中,食物的供应可能难以完全精确地符合需求,导致部分食物被浪费掉。
这涉及到资源配置的问题,如何通过适当的供应链管理和需求预测来避免食物浪费,是食堂经济学中的一个实际挑战。
蔬菜商品经济学
蔬菜商品经济学蔬菜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不仅丰富多样,而且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蔬菜商品经济学研究的是蔬菜作为商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等经济活动。
本文将从蔬菜商品的供求关系、市场竞争、价格形成和政府干预等方面探讨蔬菜商品经济学的相关内容。
一、蔬菜商品的供求关系蔬菜作为一种生活必需品,受到人们的广泛需求。
供求关系是蔬菜商品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供给方面,蔬菜的生产受到土地资源、气候条件、农业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需求方面,蔬菜的消费受到人口数量、收入水平、饮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
供求关系的平衡与调节,直接影响着蔬菜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二、蔬菜市场的竞争蔬菜市场是一个充满竞争的市场。
在市场竞争中,蔬菜生产者通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改进营销策略等方式争夺市场份额。
消费者则通过对比价格、品质和服务等因素来选择购买蔬菜的渠道。
市场竞争的加剧,迫使蔬菜生产者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三、蔬菜价格的形成蔬菜价格的形成是蔬菜商品经济学中的重要问题。
蔬菜价格受到供求关系、生产成本、市场竞争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供给充足的情况下,价格往往较低;而在供给不足的情况下,价格则会上升。
蔬菜价格的波动不仅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还会对蔬菜生产者的收益和市场竞争产生影响。
四、政府对蔬菜市场的干预政府在蔬菜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政策和措施对市场进行干预。
政府的干预可以通过调整农业政策、提供补贴、建立市场监管机制等方式来促进蔬菜产业的发展。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限制进口、控制出口、建立市场准入门槛等方式来维护国内蔬菜市场的稳定和秩序。
总结起来,蔬菜商品经济学主要研究蔬菜作为商品的供求关系、市场竞争、价格形成和政府干预等经济活动。
了解蔬菜商品经济学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蔬菜市场的变化和发展。
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发,促进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
身边有趣的经济学现象
身边有趣的经济学现象《身边有趣的经济学现象》逛菜市场的时候能发现不少经济学现象呢。
就说那菜价吧,有时候早上的菜特别新鲜,价格就稍微高一点。
这就像新上市的手机,刚出来的时候功能新,大家都想要,价格自然就上去了。
那些买菜的大爷大妈可精着呢,他们会在快收摊的时候去买菜,这个时候菜贩为了把剩下的菜卖掉,往往就会降价。
这就好比过季的衣服,商家为了清库存,折扣打得很低。
再看那路边的小饭馆。
有的饭馆位置特别好,在热闹的街边或者写字楼附近,人流量大,它的价格可能就会比那些在小巷子里的饭馆贵一些。
这就像那些在黄金地段的商铺,租金贵,成本高,商品或者服务的价格也就跟着上去了。
可是有些小巷子里的饭馆,虽然位置不好,但是靠的是老顾客和口碑,生意也很不错。
它们就靠物美价廉来吸引顾客,就像那些小众但是性价比很高的商品,虽然没有大品牌那么大的知名度,但是凭借自身的优势也能有自己的一片天地。
买奶茶的时候也有经济学。
那些网红奶茶店,一杯奶茶的价格可能比普通的奶茶店贵不少。
为什么呢?因为它们有品牌效应,还有各种营销手段。
就像那些明星代言的产品,有了明星的光环加持,价格就上去了。
而且网红奶茶店的包装都特别精美,这也是一种附加值。
这就好比买东西的时候,包装好看的往往更能吸引人,即使里面的东西可能和普通包装的差不多,但是人们就是愿意为了那个好看的包装多花一点钱。
还有共享经济。
共享单车刚出来的时候,满大街都是,方便了很多人的短途出行。
这就是利用了闲置资源,把那些自行车整合起来,既方便了大众,又能盈利。
这就像把大家闲置的房子拿出来做民宿一样,让资源得到了更好的利用。
不过共享经济也有问题,比如说共享单车的乱停乱放,这就需要一定的管理成本。
就像做生意要考虑成本一样,如果管理成本太高,就会影响到盈利。
在网上购物的时候,同一种商品在不同的平台价格可能会有差异。
有的平台可能有补贴,所以价格低一些。
这就像商场做促销活动,为了吸引顾客,降低价格。
而有的平台可能靠的是服务质量,价格虽然高一点,但是能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务。
蔬菜市场供求分析
蔬菜市场供求分析一、市场概况蔬菜市场是一个重要的农产品市场,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蔬菜市场的供求情况进行详细分析,以了解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潜在机会。
二、供给分析1. 种植面积和产量根据市场调研数据,蔬菜种植面积近年来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以西红柿为例,种植面积从2018年的1000亩增加到2020年的1500亩,产量从5000吨增加到8000吨。
这说明农民对于蔬菜种植的积极性有所提高,供给量也相应增加。
2. 种类和品种蔬菜市场的供给种类繁多,包括叶菜类、根茎类、瓜果类等。
其中,叶菜类蔬菜如菠菜、生菜等供应量较大,根茎类蔬菜如土豆、胡萝卜等也有较高的供应量。
此外,市场上也有一些新品种的蔬菜出现,如紫甘蓝、红心萝卜等,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3. 季节性供应蔬菜市场的供给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特征。
例如,夏季时,西瓜、黄瓜等瓜果类蔬菜供应充足,而冬季时,土豆、白菜等根茎类蔬菜供应较多。
这种季节性供应的变化,需要农民和市场经营者进行合理的调配和储存,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三、需求分析1. 人口数量和结构蔬菜市场的需求与人口数量和结构密切相关。
随着人口的增加,对蔬菜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同时,人口结构的变化也会影响对蔬菜的需求。
例如,老年人群对于蔬菜的需求较高,而年轻人可能更加注重新鲜、有机的蔬菜。
2. 生活水平和消费习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蔬菜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
消费者对于蔬菜的品质、口感、营养价值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
同时,消费者对于有机蔬菜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这为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3. 市场价格市场价格是影响蔬菜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蔬菜价格较高时,消费者的需求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压制;而当蔬菜价格较低时,消费者的需求可能会增加。
因此,市场价格的波动对于蔬菜需求的影响需要引起重视。
四、市场机会与挑战1. 市场机会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对蔬菜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经济学
班级:工程管理102 学号: 020610226 姓名:周植从经济学角度解释食堂饭菜涨价问题摘要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了我校食堂今年开学初食堂饭菜涨价问题。
文章以理论分析为主,并结合图例。
首先对我校食堂经营市场的类型定义,从需求、供给与市场均衡以及厂商均衡理论等方面分析研究食堂饭菜涨价的原因;调查同学们对食堂饭菜涨价的态度和反应以及学校的对此的应对措施。
结合实际分析食堂如何实现短期和长期的均衡。
最后,总结食堂饭菜涨价的利与弊,学校是否需要对食堂饭菜进行价格控制以及控制后的结果。
关键词:市场类型供求均衡厂商均衡宏观调控正文1.食堂饭菜涨价问题1.1 食堂经营市场的类型我校食堂的市场类型是垄断竞争市场,是一种既有竞争又有垄断的市场结构。
1.1.1 垄断竞争市场的特点第一,厂商的数量比较多。
例如,我校有南北两个食堂,且都有两层,北食堂一楼的“莘莘学子”和二楼的“银筷子”;南食堂一楼和二楼各有两家餐饮商承包的食堂。
学校承包商彼此之间有竞争,每个食堂承包商由于各自拥有在饮食或服务等方面的独占优势,因而对自己食堂饭菜的价格具有一定的控制力量,从而对学校饭菜的价格形成一定的影响。
但由于竞争比较激烈,承包商不可能控制食堂饭菜的价格。
第二,产品之间存在差别。
我校食堂个承包商包下的食堂部分提供的饭菜在色、香、味、形等方面存在着差别:此外服务质量、地理位置等方面也存在差别,例如北食堂靠近的宿舍楼更多,而南食堂比较远,东食堂则更加偏远且只提供饭菜给学校的教职工(饭菜价格比南北都便宜)。
饭菜的差别是形成垄断竞争的关键。
第三,进入市场的障碍较少。
1.1.2 垄断竞争条件下厂商的需求曲线学校学生对食堂饭菜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食堂饭菜价格上升或者下降对学生的需求影响很小,学生并不会因为食堂饭菜价格上升、下降而减少或增加在食堂的用餐次数和用量。
在垄断竞争条件下,由于每个承包商提供的饭菜,既有一定的差别又有很强的代替性,在某种意义上说,每家承包商都是一定程度上的垄断者。
菜单里的经济学!就是这么简单粗暴!
菜单里的经济学!就是这么简单粗暴!经济学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是一个冗长且无聊的学科,但是经济学却往往根植于我们的生活中,影响着我们的观念、做事方法等。
今天,就从饮食为您解析什么是经济学。
有限选择是一流餐厅的标志有限的选择往往是一流餐厅的标志之一。
因为有限的选择使继续分工成为可能,高度细致的分工会带来更高的效率和更精湛的手艺。
过多的选择会加大消费者的选择成本。
如果你是患有选择困难症的食客,面对几斤重的菜单,大概要崩溃了吧?尽量不要在餐厅点饮料要成为有经济学头脑的点菜专家,还需要知道交叉补贴的概念。
这在点餐中的应用是,尽量不要在餐厅点饮料。
尤其在走雅皮风的时髦餐厅,可乐20元,成本几块而已;酒的溢价可达进价的两倍半到三倍。
正是这些高溢价品项补贴了菜品。
而大部分来中高档餐厅的食客会对先期成本(菜品价格)十分敏感,却对延迟成本(加上饮料后的总额)较无感。
角落菜值得一试这里有一个违背平常认知的理论,即点名字陌生、看起来不起眼的角落菜。
其中的逻辑是:在豪华餐厅里,厨房的时间十分宝贵,每道菜出现在菜单上都有它的经济理由。
如果厨师连没什么人点的这道菜都愿意做,很可能恰恰证明它值得我们一试。
不要问他们“你建议点哪道菜”聪明的食客善于利用侍者的建议。
不要问他们:“你建议点哪道菜?”他们有足够的诱因把你推向菜单上利润最高的食物,或是当天厨房已经准备好的一大堆标准菜。
面对他们,你要摆出较高的姿态,并展现你每一餐都想吃得值的决心,要明白这是你的权利。
你可以这样问:“哪道菜最好?”温暖的答复是他们毫不犹豫地告诉你:“黑松露意面最好,先生。
”若他们回答“每样都好”或是“最好?那要看你喜欢吃什么”,这代表你眼前的是懦弱无知的侍者,也是整个餐厅管理不善的征兆。
餐厅美女如云,是危险信号餐饮业存在一种经济学意义上的长期均衡:餐厅品质的好坏,通常可用一个静态特质来判断,即他们吸引顾客的类别。
人们会寻找适合他们的社会环境。
当你准备进入一家餐厅,不妨问自己:里面的客人对食物的态度,是否跟我一样?如果人们谈笑风生、其乐融融,食物不会太差,但这类社交取向的餐厅为了维持时髦形象,会推出价格过高的菜肴,并在菜单上出现大厨的姓名(只是这人通常不在现场)。
菜场经济学
菜场经济学的内容展开写500字
菜场经济学是一门重要的经济学学科,主要研究和分析农副产品的价格变动、交易量变化以及产地汇集市场的运作实践。
它的主要关注点是农副产品交易行为、环境因素、市场结构、可持续性和库存管理等问题。
菜场经济学与农业经济学、农业技术以及农村社会保障等领域密切相关。
菜场经济学的研究涵盖了价格变动、供求平衡、交易报价、运输与物流、信用、农贷、税收等,涉及了从生产、加工到交易的多个环节,致力于提高农副产品价格的良性变动和公平竞争,促进农副产品交易的高效化。
菜场经济学的实践包括菜场的整体规划、日常管理、金融支持、社区参与、可持续发展等策略。
菜场整体规划的重点探讨应如何改善农副产品的流通管理体系,加强有效竞争,提高农副产品的市场价值;日常管理的内容包括菜场的财务收支、经营方式以及产地合作组织等;金融支持旨在改善菜场的流通环境,改善农业生产者和农市场菜场的财务条件;社区参与旨在增强菜场的治理能力,改善农副产品质量,保障农民的利益;可持续发展策略旨在建设健康、绿色、安全的农副产品流通体系,使菜场更好地发挥其在促进农业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菜场经济学可为农业有效流通、市场竞争和改善农民生活提供有力支持。
在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菜场经济学可以更好地运用市场化、社会化原则,提升农业生产水平、促进农村社会发展。
农业经济学中的农产品市场分析
农业经济学中的农产品市场分析农业经济学是研究农业生产、农业经营和农村经济组织等方面的经济规律和经济问题的学科。
在农业经济学中,农产品市场分析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通过对农产品市场的供需关系、价格波动、市场结构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帮助农民、政府和企业制定合理的农业政策和经营策略,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农产品市场供需关系分析农产品市场的供需关系是影响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
供给方面,受种植面积、气候条件、生产技术等因素影响,农产品的产量会有所波动;需求方面,受人口增长、收入水平、消费习惯等因素影响,农产品的需求量也会发生变化。
通过对供需关系进行分析,可以预测市场价格的走势,为生产者提供决策参考。
农产品价格波动分析农产品价格波动是农产品市场中常见的现象,其原因复杂多样。
一方面,受季节性因素、自然灾害、政策调控等影响,农产品价格会出现周期性波动;另一方面,市场竞争、信息不对称、投机行为等因素也会导致价格的瞬时波动。
通过对价格波动进行分析,可以帮助生产者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和销售策略,降低价格风险。
农产品市场结构分析农产品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中各个主体之间的关系和地位。
在传统的农业经济学理论中,通常将农产品市场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等类型。
不同类型的市场结构会对价格形成和资源配置产生不同影响。
通过对市场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帮助政府监管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
农产品市场信息化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农产品市场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
信息化可以加强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提高市场透明度和效率。
通过互联网平台、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可以实现对农产品市场供需信息的实时监测和预测,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更准确的市场信息支持。
农产品市场政策分析政府在农产品市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发布相关政策来引导市场发展和调控价格波动。
例如,对粮食收购政策、补贴政策、贸易政策等都会对农产品市场产生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菜场里的经济学现象
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每时每刻都会发生很多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在之前往往我们根本不会刻意去想,为什么会是这样,也不会去想这些事情内在的原理是什么。
如今听了许老师的课后,开始试着从经济学的角度去看,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就说说我们身边的菜场购物吧,小小菜场,里面居然也有很大的经济学问。
以下,我就日常身边的菜场,看看这里面都有些什么经济学的现象发生。
本人所居住的小区,和高档小区不能相提并论,是属于人多而杂的小区,一共有近两万户居住人口。
虽然现在网络非常发达,很多的家用品都能直接网购,但是日常的蔬菜鱼肉什么的,还是需要光顾菜场的。
按照距离我住的地方远近划分,大概分为四类菜场。
第一类是小区外的菜场,菜场大,品种齐全,价格比较便宜,菜品质量上佳。
第二类是小区内物业规划的菜场,规模中等,菜品基本齐全,价格中等,早晨的时候菜还算新鲜,到了下午菜的质量就不太好了。
第三类是附近一个超市边上,划出一块地方卖菜的,场地小,常规蔬菜及鱼肉蛋都有,价格偏贵,菜质量一般。
第四类是就近有一家个体,在一楼的家里腾出块地方,仅售卖很少几个品种的菜,多以能存储的块茎类为主,搭配少量的绿叶菜。
这四类菜场都能生存下来,则必然有他们的道理,那么居民是基于什么原理去选择到不同的菜场购物的呢?菜场又是基于什么原理来配置的呢?下面我们就从资源稀缺性、有限性和人们需要作出选择时候的机会成本来试着分析一下。
一.选择的时候必然会有取舍,机会成本是做出选择时的重要依据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而相对能够满足人类欲望的资源是有限的,当人们面对稀缺的资源的时候,就需要作出选择取舍。
作出选择取舍的时候,就会产生机会成本,被放弃掉的事物的价值就是对应得到事物的机会成本。
首先,我们来看下,到不同菜场购物的一般都是什么人群。
第一类菜场一般靠近某个大型超市,到第一类菜场购物的一般都是赋闲在家的老人,每天这群老人都会在小区等免费的超市班车,然后从超市到菜场购物后,再搭乘免费班车回到小区。
对于这批购物人群来说,时间比较富余,而他们相对又没有其他更有效让时间产生价值的活动,或者特殊的偏好来消耗时间,比如热
衷于跳广场舞,打麻将等占用大量时间。
所以在选择去哪个菜场的时候,宁愿多花时间,来购回便宜又新鲜的蔬菜。
他们放弃的是时间,换回的是菜品的新鲜和便宜。
到第二类菜场购物的一般以中年妇女偏多,基本是属于家庭主妇类别的,不一定上班,时间多花在孩子及家务上面,剩余点时间可能想多追个韩剧或者宫廷剧,和几个不错的朋友聊点家常,讨论下美容保养,要是能空出点时间逛街shopping或者打个麻将,就更开心了。
总之,就算是有时间,也不太愿意把时间浪费在从柴米油盐中省出个几块钱上面。
这类人认为青春的尾巴都快不见了,哪还能不好好抓住,与其把时间浪费在几块钱的菜上面,还不如花时间挽留下青春呢。
所以,在这类菜场中,一般多能看到穿着睡衣买菜的妇女,反正在家无所谓,但是出门一定会打扮的光鲜照人。
时间对于她们来说,不一定那么稀缺,但是加上青春的时间限定后,就比较稀缺了,这个机会成本明显要大于到更远的菜场买个便宜点的蔬菜。
第三类菜场购物的一般是上班族,夜生活相对也比较丰富,睡眠时间不足,早晨一般不到最后一秒都不愿意起床,更何况早起去买菜了。
下班后回到家的时间一般也比较晚了,平时也没多少时间去大的菜场精挑细选,所以一般会就近到超市买点日用品,捎带着把菜就买了。
做选择取舍的时候,显然,时间有限,就宁可多花点钱,买就近的菜了。
这类情况和第二类比较相似,主要的不同在于同样放弃掉买便宜新鲜菜所换回来的时间,用在满足不同的欲望需求上,这也侧面说明了人的欲望需求是多样的,无限的。
第四类菜场购物的一般是属于应急类型,比如家里没有准备菜,临时有突发需求,可能是由于做菜的时候突然发现没了生姜辣椒,等等。
这类情况,主要的原因在于当出现突需求时,时间的价值就变得更加重要了,所以在做出选择的时候,会选择得到时间,而放弃菜的价格和质量。
总体以上四种情况,人群面临的有限资源都是时间、菜、金钱,当人们做出不同的选择的时候,就对应满足了各自不同的欲望需求。
二.边际效益最大化会形成联盟模式
到了具体在菜场买菜的情况,还有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有些人到了菜场后,会四处询问不同摊位的价格,然后在不同的摊位买不同的菜,而有些人则会直接
在其中一家把要买的菜,一次性买完。
这里面有两个有趣的问题,一个是实际上各个菜商都会考虑边际收益的问题,在定价上就会形成联盟,各种菜品的价格一般都会定成一样的价格。
否则定价偏高的,可能会因为价钱高了,销售量会很低,收益变少了,而如果定价低了,其他所有的菜商为了竞争,会同样需要把价钱调低,这样大家的总体收益就变少了,所以结果是所有的菜商会形成一个统一的联盟价格,让大家的收益最大化。
而买菜的人呢,由于存在信息的不透明和期望自己剩余收益价值最大,往往还是会去寻找可能的低价机会。
但是为什么同样也存在只在一个摊位买菜的顾客呢,一方面可能是这种顾客有比较理性的判断,另一方面的原因是这类顾客本身对时间的成本衡量较高,不愿意花时间去寻找这种很低的可能机会。
从事实的跟踪观察上看,各菜商的联盟不仅仅是存在在价格方面,当一个菜商的某种菜卖完后,你还是可以在这个菜商这买到这种菜,原因是这个菜商会从临近的菜商那里把菜拿过来卖给你。
如果理解了这个情况,在这种边际收益最大的小商业联盟圈里,只要选择相对质量较好的就可以了。
三.有限资源的配置均衡原理
那么最后,对于经营菜场的业主来说,又需要遵循什么经济学原理呢,这里面同样存在一个简单的原理,菜场的摊位一方面是有限的,另一方面不同的摊位还是存在着一定的优劣的(详细可以参考到经济地理学的原理)。
在进出菜场门口的位置会是比较好的,这里的人员进出流量是最大的,如果大家都是有相同的流量转化率的话,这个位置明显将得到较大的优势,顾客的数量会比其他位置要多。
还有在卖蔬菜的和卖鱼肉的交接位置的,是比较好的,因为这个地方形成了一种集成的规模效应,顾客到这个地方买菜,在买鱼、肉的同时会就近选择买蔬菜,这里对顾客来说选择性最大,花相同时间能够得到的选择效益最大。
那么对于这些存在优劣的资源如何进行配置呢?如果按照位置的优劣定出对应最大收益的价格,那么菜场的业主就会得到每个位置的最大收益。
而事实上,菜场的业主其实是很难定出不同位置的差异所对应的价格差异,没有办法估计出每个位置的最大收益价格。
所以,往往是不同的摊位价格都是一样的。
菜场的业主只需要考虑订出一个整体收益最大的价格,将这个价格确定为大家统一的价格。
这样的话,怎么解决实际上的位置差异呢?这里就需要从资源配置的方面来进行平衡实际位置的优劣差异。
从资源配置的均衡性上考虑,菜场的业主在设定一个最优价
格后,通过让不同摊位的菜商定期的更换轮流,使得不同的菜商在一定时期内,达到了资源配置的均衡。
在一定时期内,各菜商都在不同的位置上售卖自己的菜,大家都有过优劣的摊位,这样就避免了大家对于优势摊位的竞争和对劣势摊位的低利用率。
当然,这种轮流的摊位只针对存在基本完全竞争的蔬菜类菜商,对于固定某些摊位售卖鱼肉的,不受此影响。
所以,如果真的存在某个菜商的菜比较好,对于消费者来说,应该是固定向这个菜商购菜,而不是到固定的摊位上买菜。
总体来说,完全的市场经济方式,将会实现资源的最大化收益,而背后经济学的原理是实现这些收益的驱动力。
感谢许老师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带给我们很大的收获,让我们学会了不仅仅是去看事情表面的现象,而是要更进一步能够看到现象背后的真正经济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