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电子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画与中国传统文
化的关系
中国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141班陈芳军 20140102050101
摘要
关键词:中国画传统文化意象艺术人文精神
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共有的、以儒家思想文化为基线的、涵括其他各种不同思想文化内容的有机构成体系,而中国画是经过漫长的历史和文化演进而逐渐形成的,有其几千年的文明脉络和人文认知,其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已成为中国人文化基因的一个组成部分,并深入到每个中国人的内心。
纪以来,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画经受着空前的挑战。
基于此种形势,必须重新认识中国画的内在潜力,把握其文化内涵,重构中国画审美理想,促使其真正成为当代民族文化精神的承载者和昭示者。
如果中国画失去这种深层的民族文化传承和超越,也就失去与世界对话的独特资本,失去中国画的内在元气,因此,必须保持民族文化特色,才能使中国画雄立于大文化之中。
当代中国画的未来发展方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它会充分体现出民族感情和民族内涵,以多样化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并形成不同的风格。
当代中国画在发展的过程中,很明显受到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影响,吸收写意水墨画的特
中国画(宣画)是用颜料在宣纸、宣绢上的绘画,是东方艺术的主要形式,它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和审美情趣,体现了古人对
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
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
由于书画同源,两者在达意抒情上都强调骨法用笔、因此绘画同书法、篆刻相互影响。
中国画有着完整审美体系并具独特的审美内涵,它的艺术特征除了有“视觉艺术”的共性外,还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品格。
只有坚持这种认识并指导艺术实践,我们的中国画创作才有可能提升到一个更高的艺术境界,文化精神是中国画的支柱,中国文化中有一条未形成理论文字的精神文脉,蕴含于大量存在的远古艺术,民间艺术等作品中,
中国画的墨,包涵着中国文化的特殊精神,体现了儒、释道、三家的哲学理念,以墨色为易象达到静境,这是儒、释、道皆倡导的境界。
道家提倡恬淡的修养,由彩色的绚烂之极归于墨色的平淡,是一种精神境界的升华。
儒家的阴阳交替为宇宙的根本规律,黑为阴,白为阳,墨色的两极正合自然之性。
中国画由汉唐发展至宋元,文人画的形成使得笔墨达到极高之境界。
文人画之高妙正在于此,笔墨的高妙全在善用画中之虚白处,画面空灵境界的营造,又全在于精湛的笔墨运用。
中国画是意象艺术,是用不是写实也不是抽象的“似与不似”、“不似之似”高度的内涵和丰富的笔墨结构塑造出来的。
过去,对中国画笔墨传统的认识主要是从笔墨形态要服从表现对象的刻画,笔法用于体现对象的形廓、质感、定向感或笔墨的形态具有审美价值,而对强烈反映主体审美意识的笔墨结构缺乏深入的认识。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意境”和“气韵”是主体审美意识的高级形态,它们的形成和创造有赖于笔墨结构和形态的运用和创造。
唐代王昌龄首先提出“意
境”的概念。
其后“意境”成了中国艺术审美特征的高度概括,成了中国美学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就人文精神而言,历史积淀形成的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其根源在于“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无论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都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情于理,心与物,超越与内在的和谐统一,因而中国文化的核心理念是“敬天爱人”教育人们具有“悲悯之怀”,讲究“天时、地利、人和”。
而“天”又是“理”,是“道德”,是“心性”。
所以崇尚“和谐”,“中庸”之道。
中国画在视觉艺术上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而传统文化又是中国得以长存的精神支柱。
中国传统山水水墨画在创作过程中,最看重的就是要讲求气韵,以达到灵动、形象的艺术效果。
中国绘画的哲学思想中,要义之一就是“气韵生动”,它是中国绘画美学中的一大判断标准,而这也正是中西方绘画艺术的最重要的区分标准,是带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绘画美学。
在中国,“气”是一种无形的东西,它只可意会,难以言表,更不能用教条礼法加以约束。
但是,它又有着强大的维系力,支撑着一定的艺术体系和文化体系,并体现这些体系的生命力。
中国哲学体系中包括“气”这一思想形态,强调要加强“中国气息”的元素,以传承中国哲学的精髓,并加以演化,从而改变中国绘画创作过程中的唯西方理论体系至上的传统的思维模式。
中国传统山水画最为明显的特征之一是富有诗意,而“诗中有画、画中有
之间的某种联系。
对于这种联系,有一部分学者是持怀疑和批判态度的,认为中国画中的文学现象是中国画的一大弊端,是中国绘画艺术落后的标志。
其
实,但凡对于西方绘画艺术有深入了解的人,会发现世界各国的绘画艺术都与文艺创作有着诸多的联系,只不过,中西方的绘画艺术与文学联系之间的侧重点不同,西方的绘画艺术与文学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人物故事方面,而中国的绘画艺术与文学的联系,则主要体现在诗词歌赋方面,如中国山水画中所蕴含的“诗意”是世界其他绘画艺术所没有的一个重要特色。
“中和”是儒家所提倡的美学中心理念,并在中国千年的文明史进程中占据
都会以中轴线为中心,向两边呈对称形式铺展开来,彰显出儒家文化的“中和”思想。
在人际关系处理方面,更是注重和谐的人际关系的维护,以“吟咏性情”作为中国人审美心理的一大倾向,使中国诗画朝着抒情达意方面发展。
这种抒情达意式的绘画艺术创作方式,对于当代的绘画艺术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
老子所创立的道家学说,对于中国的传统民族文化也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
老子提倡施法自然,这一点与儒家人为的“中和”之美,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儒家所提倡的是父权体制下的施政理念,而道家所提倡则是天地万物于一体的自然而然的生存之道,以“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的母性原则作为万事万物发展的一个基本性的礼法,以顺应事物的自然成长为基本的处事原则。
在文艺创作中,书画的拙笔、诗词中的拗体、戏剧中的各种奇特结构、园林中的怪石,都体现出一种刻意打破和谐的人际关系、坚持平淡中的奇怪标准,以无端崖之辞等放荡不羁的形式,获得了奇妙的怪异之美,中国艺术因而也就形成了不同于其他民族的异样的美。
禅宗美学最大的美学哲理是“悟”和“圆满”。
李叔同对于禅宗美学的发展贡献极大,他提出了“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的顿悟境界,综其一生得出“悲欣交集”的人生感慨,表达了自己既悲悯众生,又欣喜觉悟的
复杂情感。
这些传统的民族文化,对于当代中国画艺术家而言,所产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生活在有着千年文明史国度的中国绘画艺术家,是很难摆脱这些悠远的民族文化的影响的,而当代中国画要想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也必须植根于中国悠远的民族文化历史传统中。
总之,当代中国画艺术对于民族文化的借鉴是很明显的,其对于民族文化的借鉴,主要体现在传统的水墨画法、传统的民族意识形态等方面,使得中国当代绘画艺术体现了气韵、笔墨、诗意、味、品、禅宗美学等诸多的中国民族文化元素,与世界其他各个民族的绘画艺术共同构成了人类多姿多彩的绘画艺术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