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诉法撤诉规定
撤诉时间规定

撤诉时间规定撤诉是指原告在诉讼过程中主动放弃诉讼权利,不再追究被告的责任,这是一种常见的诉讼行为,但是在司法实践中,撤诉必须依照一定的程序和时间规定才能生效。
一、撤诉的时间规定撤诉的时间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 在一审庭审前撤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34条的规定,当原告在一审庭审未开始前提出撤诉申请,法院应当准许。
一审庭审开始后,原告提出撤诉的,法院应当不予准许。
2. 在一审庭审中撤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35条的规定,当原告在一审庭审进行过程中提出撤诉申请的,法院可以准许,但是一审庭审已经结束的,法院应当不予准许。
3. 在上诉期限内撤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56条的规定,上诉人在上诉期限内撤回上诉的,可以准许。
4. 在二审庭审前撤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73条的规定,当原告在二审庭审未开始前提出撤诉申请的,法院应当准许。
二审庭审开始后,原告提出撤诉的,法院应当不予准许。
5. 在二审庭审中撤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74条的规定,当原告在二审庭审进行过程中提出撤诉申请的,法院可以准许,但是二审庭审已经结束的,法院应当不予准许。
二、撤诉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原告在提出撤诉申请时,需要遵循以下程序:1. 提出撤诉申请:原告应当以书面形式向法院提出撤诉申请,明确表达撤诉的意愿,并注明案号和当事人的姓名、住所等相关信息。
2. 被告的意见:法院应当将原告的撤诉申请送达给被告,并告知被告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对撤诉申请做出意见。
3. 法院的决定:法院应当根据原告的撤诉申请和被告的意见,综合考虑案件的具体情况作出是否准许撤诉的决定,并将决定书送达给当事人。
4. 处理案件余款:原告提出撤诉后,如案件存在财产纠纷,法院应当结案前,对案件中财产进行处理。
5. 撤诉生效:撤诉决定经法院送达给当事人后即生效,原告的撤诉申请生效后,法院将终结诉讼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发文字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06号【发布部门】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21.12.24【实施日期】2022.01.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根据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决定》第三次修正根据2021年12月24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四次修正)目录第一编总则第一章任务、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第二章管辖第一节级别管辖第二节地域管辖第三节移送管辖和指定管辖第三章审判组织第四章回避第五章诉讼参加人第一节当事人第二节诉讼代理人第六章证据第七章期间、送达第一节期间第二节送达第八章调解第九章保全和先予执行第十章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第十一章诉讼费用第二编审判程序第十二章第一审普通程序第一节起诉和受理第二节审理前的准备第三节开庭审理第四节诉讼中止和终结第五节判决和裁定第十三章简易程序第十四章第二审程序第十五章特别程序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选民资格案件第三节宣告失踪、宣告死亡案件第四节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第五节认定财产无主案件第六节确认调解协议案件第七节实现担保物权案件第十六章审判监督程序第十七章督促程序第十八章公示催告程序第三编执行程序第十九章一般规定第二十章执行的申请和移送第二十一章执行措施第二十二章执行中止和终结第四编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第二十三章一般原则第二十四章管辖第二十五章送达、期间第二十六章仲裁第二十七章司法协助第一编总则第一章任务、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宪法为根据,结合我国民事审判工作的经验和实际情况制定。
民诉法撤诉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民事诉讼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其目的是为了解决民事纠纷,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在民事诉讼过程中,撤诉是当事人为了达成和解、放弃诉讼权利等原因而主动向法院提出的请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撤诉是民事诉讼程序中的一种特殊程序。
本文将探讨民诉法撤诉的法律后果,包括撤诉的法律效力、对当事人和法院的影响,以及相关法律责任的承担。
二、撤诉的法律效力1. 撤诉的效力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一条规定,当事人申请撤诉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当事人自愿;(二)不影响国家、集体或者他人合法权益。
撤诉一旦被法院裁定准许,即具有以下法律效力:(1)终止诉讼程序:撤诉裁定生效后,诉讼程序终止,法院不再对案件进行审理。
(2)消除法律关系:撤诉裁定生效后,原诉讼所涉及的法律关系即行消除。
(3)解除保全措施:撤诉裁定生效后,法院对案件所采取的保全措施应当解除。
2. 撤诉的不可逆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二条规定,当事人申请撤诉,人民法院裁定准许的,应当制作裁定书。
裁定书送达当事人后,当事人不得再行起诉。
这说明撤诉具有不可逆性,一旦裁定准许,当事人不能再行起诉。
三、撤诉对当事人和法院的影响1. 对当事人的影响(1)经济利益:撤诉后,当事人可能会失去获得胜诉判决所应得的财产权益。
(2)时间成本:撤诉意味着当事人需要重新开始诉讼程序,从而增加了诉讼时间成本。
(3)心理压力:撤诉可能会给当事人带来心理压力,尤其是当撤诉与当事人意愿不符时。
2. 对法院的影响(1)司法资源浪费:撤诉可能导致法院的司法资源浪费,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
(2)司法公信力下降:频繁的撤诉可能导致公众对司法公信力的质疑。
(3)案件审理效率降低:撤诉可能导致案件审理效率降低,影响法院的工作秩序。
四、撤诉的法律责任1. 当事人责任(1)故意虚假撤诉:当事人故意虚假撤诉,企图规避法律,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民事撤诉制度研究

民事撤诉制度研究摘要:民事撤诉制度是民事诉讼中一项重要的制度,是当事人处分权原则和程序性主体理念的重要体现。
当前民事诉讼法即将全面修改,保护当事人权利的呼声日益高涨,其中,撤诉制度也应该作出一定的修改。
本文以撤诉制度的法理基础为切入口,探讨了我国撤诉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撤诉制度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民事撤诉;处分权;程序主体一、民事撤诉制度的法理基础(一)处分权原则在私法领域,意思自治原则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原则之一,体现在民事诉讼方面,自然就表现为处分权原则。
当事人在纠纷发生后,有权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纠纷的解决方式;而且,当事人在选择诉讼方式解决纠纷时,也有权决定程序的开始、终结,而不受他人的干涉。
当事人这种基于意思自治原则而享有的处分权,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障。
当事人处分权的行使贯穿于诉讼活动的始终。
在司法实践中,当事人处分权的的实施是通过处分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来体现出来的,往往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的处分会交织在一起。
撤诉制度是民事诉讼中处分权的一个典型表现。
它是原告选择终结程序的一种方式,是对自己诉讼权利的主动处分,属于当事人处分自己诉讼权利的范畴,尽管原告撤诉不一定处分了自己的实体权利。
作为充分体现民事诉讼特质--处分权原则--撤诉制度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二)程序主体性原则民事诉讼从本质上是当事人利用”公法”保护”私法”的活动,只有当事人选择通过诉讼程序来解决民事纠纷,法院才得以介入当事人的私权纠纷。
由此,当事人是诉讼程序的发动者,是诉讼程序进行的主要推动者,也是诉讼结果的承担者。
当事人程序主体性原则正是”指当事人在国家创设的并由审判权运作的纠纷解决的法的空间内所具有的能够受到尊重,并享有权利保障其自我决定的自由的原则。
”[1]当事人作为程序主体,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选择纠纷解决方式及在诉讼过程中选择有关程序或程序有关事项的权利。
当事人对于程序的启动、推进、终了都具有主导作用,应使当事人能够充分有效地参与到裁判制作过程中来。
浅谈我国民事诉讼撤诉制度中对当事人权利的保护

浅谈我国民事诉讼撤诉制度中对当事人权利的保护[摘要]民事撤诉是各国民事诉讼立法中体现当事人处分权原则的一项诉讼制度,其制度安排体现了司法公正与效率、当事人诉权保护与程序公正等一系列价值的冲突和平衡。
由于理论支持不充分,法律规定不完善,造成我国现行的民事撤诉制度设计中对当事人的权利保护还存在着诸多疏漏。
文章从撤诉制度的概念、理论基础入手,分析了撤诉制度中对当事人权利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革构想。
[关键词]民事诉讼;撤诉;诉讼权利平等;国家干预一、我国现行撤诉制度构建的理论基础(一)限制性处分原则处分原则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
所谓处分,是指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是否行使以及如何行使由当事人自己自由支配。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31条第一款规定“宣判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
”一方面原告在宣判前可以申请撤诉,赋予了当事人程序选择权,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对当事人给予程序关怀,集中体现民事诉讼中的处分原则。
但是当事人撤诉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实质上是对当事人处分权进行限制,所以我国民事撤诉制度是限制性处分原则的典型体现。
在撤诉制度中,对当事人撤诉行为合法性的审查,其实质是对当事人处分权的限制,是对当事人处分权的国家干预。
我国撤诉制度对当事人处分权进行抽象肯定的同时,又要求当事人的处分行为接受法院的职权干预。
从性质上来说,撤诉权是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不具有实体性,所以在撤诉制度中应当坚持当事人主义,在国家干预和处分原则的关系上,应当将国家干预作为处分原则的例外和补充,而不能将权力置于优于权利的地位,否则撤诉制度中的当事人处分原则就会变得空洞。
(二)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平等地享有和行使民事诉讼权利的准则。
这一原则贯穿民事诉讼的始终,作为民事诉讼的一个环节,撤诉中自然也要体现该原则的精神。
按撤诉处理的法条

按撤诉处理的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八条:当事人有权撤回起诉或撤销起诉书状,但不影响人民法院已予以终结的案件。
起诉撤回是指当事人由于某种原因,在法律上认可的情况下,撤回本人提起的民事诉讼程序。
当事人正式撤回起诉后,原告以及本诉讼程序中其他参与者都失去任何此案相关的法律权利,案件也将视为终结。
在合法性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八条与第一百三十五条的规定符合起诉撤回的程序要求:
一是具有行使起诉权的当事人有权撤回起诉。
原告可以主动撤销原起诉,从而解除原起诉程序;
二是撤回起诉受认可。
法院接到撤回起诉的书面申请时,应当审查情况是否属于行使起诉权的当事人撤回起诉的情形,对此符合法定条件的案件,受理撤回起诉的申请。
三是撤回起诉后不得再起诉。
起诉撤回既不能代表收回原起诉要求,也不能认可对方的主张。
当事人撤回起诉后,起诉的事由也应视为终结,当事人不得再提起同一事由的起诉。
四是撤回起诉不影响判决的效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八条,原告撤回诉讼申请后,不影响人民法院已予以终结案件。
另外,如果起诉已经进行到法院作出判决的阶段,此时的起诉撤回仍不能改变原判决的效力,因为法律规定,一旦法院作出有约束力的裁决,判决即成为双方当事人的约束性法律文书,无论是双方当事人再也不能撤回诉讼,亦或是任何人对判决均不能提出反对意见。
民诉法关于撤诉的规定

民诉法关于撤诉的规定根据中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的规定,撤诉是指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自行申请撤回起诉或上诉请求,经法院准许,案件终止的一种诉讼行为。
撤诉是当事人享有的一项权利,但同时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和规定。
首先,当事人申请撤诉必须是自愿的,不能是被迫或受到胁迫的结果。
当事人撤诉申请应当写明申请人的姓名、代理人(如有)、案号、原告或上诉人撤诉请求等基本信息,并由当事人或其代理人签字或者盖章。
如果当事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应当由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作出申请。
其次,撤诉的申请应当在合适的时间提出。
对于一审案件,一般来说,须在开庭前申请。
对二审案件,须在开庭前二十日内提出。
对再审案件,须在再审裁定发生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
如果超过规定时间限制,一般情况下,法院将不再受理撤诉申请,除非解释司法解释或者最高人民法院规定另行处理。
撤诉申请一般需要有合理的事由,不能随意撤诉。
如果撤诉申请经查实是滥用撤诉权利,故意扰乱法庭秩序,影响其他当事人合法权益,法院有权拒绝撤诉申请。
此外,对于担任责任的情形,依法应当给予撤诉申请人处罚,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当事人的撤诉行为做出相应的处罚。
同时,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撤回已经提起的上诉。
一旦上诉被撤回,原裁判即被确认,案件终止。
但如果上诉已经被法院判决受理,则不能再撤回上诉。
最后,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法院应当综合考虑当事人申请撤诉的理由、对他人合法权益的影响以及案件的实际情况等因素,做出准许或者不准许撤诉的裁定。
撤诉的裁定不得上诉,但是当事人对撤诉的裁定不服的,可以就与撤诉有关的其他问题提起上诉。
总之,撤诉是一项当事人可以自主行使的权利,但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和规定。
当事人在申请撤诉时,应当遵守相关规定,提出合理事由,撤诉申请经法院准许后,案件终止。
同时,对于滥用撤诉权利和扰乱法庭秩序的行为,法院有权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民事诉讼法原告可以申请撤诉吗

民事诉讼法原告可以申请撤诉吗依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宣判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民法院裁定。
⼈民法院裁定不准许撤诉的,原告经传票传唤,⽆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关于民事诉讼法原告可否申请撤诉的问题,下⾯由店铺⼩编为你详细解答。
⼀、民事诉讼法原告可以申请撤诉吗1、可以申请撤诉。
原告撤诉的规定如下:(1)宣判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民法院裁定。
(2)⼈民法院裁定不准许撤诉的,原告经传票传唤,⽆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2、法律依据:《中华⼈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百四⼗⼋条宣判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民法院裁定。
⼈民法院裁定不准许撤诉的,原告经传票传唤,⽆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民事诉讼申请撤诉的条件(1)申请⼈必须是原告、上诉⼈及其法定代理⼈,经原告特别授权的诉讼代理⼈也可以提出撤诉申请;有独⽴请求权的第三⼈也可以提出撤诉申请。
但有独⽴请求权的第三⼈申请撤诉不影响原告和被告之间本诉的进⾏。
(2)撤诉必须是原告⾃愿。
申请撤诉是原告处分⾃⼰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的⾏为,除⾮原告有明确的意思表⽰,任何⼈不得强迫原告申请撤诉,审判⼈员也不得以任何借⼝,动员原告申请撤诉。
(3)撤诉必须合法。
申请撤诉的时间必须是在法院受理案件之后,宣告判决之前;申请撤诉的⼈必须是有申请撤诉权的⼈;申请撤诉在实体上不得有规避法律的⾏为,不得违反现⾏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有损于国家、集体和他⼈的利益。
(4)撤诉必须由⼈民法院作出裁定。
当事⼈⾏使处分权,必须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
原告申请撤诉,⼈民法院应当依法进⾏审查,申请符合条件的,裁定准许撒诉,案件审理终结;申请不符合条件的,裁定驳回申请,案件继续审理。
不论是否准许撤诉,都必须以裁定的⽅式告知当事⼈。
依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宣判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民法院裁定。
⼈民法院裁定不准许撤诉的,原告经传票传唤,⽆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撤裁案件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撤裁案件,即撤销裁定案件,是指人民法院在审判过程中,因发现裁定有错误,或者当事人提出裁定错误,而依法对裁定进行撤销的一种诉讼行为。
在我国,撤裁案件的法律规定主要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中。
本文将从撤裁案件的法律规定出发,对相关法律条文进行解读,并对撤裁案件的程序和实体问题进行分析。
二、撤裁案件的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发现裁定有错误的,应当裁定撤销,并重新作出裁定。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七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发现裁定有错误的,应当裁定撤销,并重新作出裁定。
3.相关司法解释(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零五条规定,当事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再审,但不影响裁定的执行。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零五条规定,当事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再审,但不影响裁定的执行。
三、撤裁案件的程序1.当事人提出申请当事人认为裁定有错误的,可以依法向作出裁定的法院提出申请,要求撤销裁定。
2.法院受理法院收到当事人的申请后,应当依法审查,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受理。
3.法院调查法院在受理当事人的申请后,应当对裁定进行审查,必要时可以进行调查。
4.作出裁定法院在审查和调查的基础上,认为裁定有错误的,应当裁定撤销,并重新作出裁定。
四、撤裁案件的实体问题1.裁定错误的情形裁定错误的情形主要包括:(1)适用法律错误;(2)违反法定程序;(3)认定事实错误;(4)滥用职权;(5)违反法律规定;(6)其他错误。
行政案件撤诉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行政案件撤诉是指在行政诉讼过程中,当事人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撤回起诉的行为。
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行政案件撤诉具有以下法律意义:一是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二是维护行政法律秩序;三是提高司法效率。
本文将对行政案件撤诉的法律规定进行详细阐述。
二、行政案件撤诉的条件1. 当事人自愿行政案件撤诉的首要条件是当事人自愿。
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和第三人。
在行政诉讼过程中,任何一方当事人都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撤诉。
当事人自愿撤诉是撤诉的基础,也是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前提。
2. 撤诉申请符合法定形式当事人申请撤诉,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申请,并按照法律规定填写相关内容。
书面申请应当载明以下事项:(1)当事人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地等基本情况;(2)诉讼请求;(3)撤诉理由;(4)申请撤诉的时间。
3. 撤诉申请符合法定期限当事人申请撤诉,应当在法定期限内提出。
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申请撤诉的期限为:(1)一审案件:自起诉之日起十五日内;(2)二审案件:自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
4. 撤诉申请不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当事人申请撤诉,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如果当事人申请撤诉可能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人民法院不予准许。
三、行政案件撤诉的程序1. 当事人提出撤诉申请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撤诉申请,应当提交书面申请及相关证据。
2. 人民法院审查人民法院收到当事人撤诉申请后,应当依法审查。
审查内容包括:(1)撤诉申请是否符合法定条件;(2)撤诉申请是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3. 人民法院裁定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撤诉申请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裁定准许撤诉;认为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裁定驳回申请。
4. 当事人履行义务当事人申请撤诉经人民法院裁定准许后,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履行相关义务,如退还诉讼费用等。
民事诉讼法关于撤诉的规定是什么

民事诉讼法关于撤诉的规定是什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人民法院对下列起诉,分别情形,予以处理:对判决、裁定、调解书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当事人又起诉的,告知原告申请再审,但人民法院准许撤诉的裁定除外;第一百四十三条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诉处理;被告反诉的,可以缺席判决。
如果双方当事人在法律规定的时间里面达成一致的话可以选择撤诉的方式解决诉讼的问题,民事诉讼法关于撤诉的有关事情有着明确的规定。
撤诉涉及到的问题比较多,需要双方当事人仔细思考之后再做决定。
那么▲民事诉讼法关于撤诉的规定是怎样的,下面的小编就为大家总结一下。
▲一、民事诉讼法关于撤诉的规定《民事诉讼法》第131条第1款规定,宣判前,起诉,应当同时符合以下条件:1、原告申请撤回起诉,必须以书面或者口头方式向受诉人民法院提出内容明确的申请。
申请撤诉是当事人行使处分权对自己的诉讼权利加以处分的具体体现,故需有内容明确的意思表示,才有可能产生相应的法律效果。
2、原告申请撤回起诉的目的必须正当、合法。
依照处分原则的要求,当事人的处分行为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实施方为有效。
因此,原告申请撤回起诉亦须以正当、合法为前提。
也因如此,原告撤回起诉的申请并不会当然地产生撤诉的效果,而需由受诉人民法院进行审查,并在此基础上裁定是否准许原告撤回起诉。
3、原告申请撤回起诉,必须基于自己真实的意思表示。
所谓基于自己真实的意思表示,是指申请撤回起诉必须是原告主动、自愿所为,而不能是被动、违心所致。
因此,任何人(包括审判人员)既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原告撤回起诉,也不得说服、动员原告撤回起诉。
4、原告撤回起诉的申请最迟应在受诉人民法院宣告判决前提出。
不论是当庭宣判,还是定期宣判,均应如此。
这样既可使原告有较为充分的斟酌时间,慎重地适时实施撤诉行为,同时又可避免因原告于宣判后再提出撤诉申请而损及受诉人民法院所作判决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法考知识—二审中的撤诉:撤回上诉+撤回起诉

法考知识—二审中的撤诉:撤回上诉+撤回起诉一、申请撤回上诉的案件1.申请撤回上诉的主体只限于提起上诉的上诉人、上诉人的法定代理人,被上诉人无权申请撤回上诉。
当事人仅享有撤回上诉的申请权,是否准许撤回,由法院享有最终的裁定权。
二审法院经审查认为一审判决确有错误,或者双方当事人串通损害国家、集体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及他人合法权益的,不应准许。
2.不同时间撤回上诉对一审裁判的效力影响也不同(1)在上诉期内撤回上诉的,不得再次上诉,但判决是否生效取决于其他当事人在上诉期内是否上诉。
(2)在上诉期满后的二审过程中撤回上诉,法院裁定准许后,一审判决即生效。
3.撤回上诉的法律效果自二审法院裁定准许撤回上诉之日起,一审判决生效。
(1)在对方当事人未上诉的情况下,二审程序终结。
当事人不得申请恢复二审程序,对于生效判决不能进行二审。
撤回上诉的当事人承担第二审的上诉费用,减半收取。
(2)在对方当事人未提起上诉的情况下,第一审裁判发生法律效力。
当事人可以申请执行生效的一审判决。
当事人不得再次起诉,一事不再理。
二、申请撤回起诉的案件二审原则上不能撤回起诉:在第二审程序中,原审原告申请撤回起诉,经其他当事人同意,且不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他人合法权益的,法院可以准许。
准许撤诉的,应当一并裁定撤销一审裁判。
原审原告在第二审程序中撤回起诉后重复起诉的,法院不予受理。
三、总结与对比【总结】撤诉=撤回起诉(一审撤回、二审撤回)+撤回上诉(二审撤回)二审中既可以撤回起诉也可以撤回上诉,但是法律效果不同。
(1)撤回起诉(撤诉)指的是撤回一审的起诉是原告处分自己的起诉权,法院裁定撤回起诉应当一并裁定撤销原判,即案件并未经过法院实体处理,但二审撤回起诉后不能再次起诉。
(2)撤回上诉则是上诉人将上诉予以撤回是上诉人处分自己上诉权,法院裁定准许撤回上诉后,一审判决生效。
撤回上诉上诉期间二审程序中不得再上诉+原审裁判尚未生效如果撤回上诉的人是案件唯一的上诉人,则原审裁判生效一审中撤回起诉二审中撤回起诉再审中撤回起诉条件自愿合法+法院准许其他当事人同意,且不损害“三益”法律后果可以再起诉不得再次起诉四、真题与解析(单选题)甲公司诉乙公司买卖合同纠纷一案,法院判决乙公司败诉并承担违约责任,乙公司不服提起上诉。
民事诉讼撤诉法条都有哪些

(7)第一百六十一条当事人申请撤诉或者依法可以按撤诉处理的案件,如果当事人有违反法律的行为需要依法处理的,人民法院可以不准撤诉或者不按撤诉处理。
(8)191、当事人在二审中达成和解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对双方达成的和解协议进行审查并制作调解书送达当事人;因和解而申请撤诉,经审查符合撤诉条件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
(一)《民事诉讼法》
(1)第一百二十四条人民法院对下列起诉,分别情形,予以处理:(五)对判决、裁定、调解书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当事人又起诉的,告知原告申请再审,但人民法院准许撤诉的裁定除外;
(2)、第一百四十三条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诉处理;被告反诉的,可以缺席判决。
民事诉讼撤诉法条都有哪些
第一百二十四条人民法院对下列起诉,分别情形,予以处理:(五)对判决、裁定、调解书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当事人又起诉的,告知原告申请再审,但人民法院准许撤诉的裁定除外;第一百四十三条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诉处理;被告反诉的,可以缺席判决。
3、原告申请撤回起诉,必须基于自己真实的意思表示。所谓基于自己真实的意思表示,是指申请撤回起诉必须是原告主动、自愿所为,而不能是被动、违心所致。因此,任何人(包括审判人员)既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原告撤回起诉,也不得说服、动员原告撤回起诉。
4、原告撤回起诉的申请最迟应在受诉人民法院宣告判决前提出。不论是当庭宣判,还是定期宣判,均应如此。这样既可使原告有较为充分的斟酌时间,慎重地适时实施撤诉行为,同时又可避免因原告于宣判后再提出撤诉申请而损及受诉人民法院所作判决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因为判决一经宣告,即便尚未发生法律效力,非经法定程序,亦不得随意撤销。
民事诉讼法撤诉规定的原因是什么?

民事诉讼法撤诉规定的原因是什么?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有权处分自己的诉讼权利,不仅可以决定是否起诉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是否撤回诉讼请求。
根据法律的规定,撤回诉讼请求需要得到法院的许可,否则法庭可以缺席审判。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总结了民事诉讼法撤诉规定的原因的相关法律知识。
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有权处分自己的诉讼权利,不仅可以决定是否起诉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是否撤回诉讼请求。
根据法律的规定,撤回诉讼请求需要得到法院的许可,否则法庭可以缺席审判。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总结了民事诉讼法撤诉规定的原因的相关法律知识。
▲一、民事诉讼撤诉的原因撤诉无所谓理由,只要符合法定的条件即可。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五条规定:“宣判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
人民法院裁定不准许撤诉的,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因此,只要在宣判之前提出撤诉,法院就可以准许,除非损害公共利益或者国家利益。
▲二、申请撤诉的条件(1)申请人必须是原告、上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经原告特别授权的诉讼代理人也可以提出撤诉申请;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也可以提出撤诉申请。
但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申请撤诉不影响原告和被告之间本诉的进行。
(2)撤诉必须是原告自愿。
申请撤诉是原告处分自己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的行为,除非原告有明确的意思表示,任何人不得强迫原告申请撤诉,审判人员也不得以任何借口,动员原告申请撤诉。
(3)撤诉必须合法。
申请撤诉的时间必须是在法院受理案件之后,宣告判决之前;申请撤诉的人必须是有申请撤诉权的人;申请撤诉在实体上不得有规避法律的行为,不得违反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有损于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
(4)撤诉必须由人民法院作出裁定。
当事人行使处分权,必须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
原告申请撤诉,人民法院应当依法进行审查,申请符合条件的,裁定准许撒诉,案件审理终结;申请不符合条件的,裁定驳回申请,案件继续审理。
不论是否准许撤诉,都必须以裁定的方式告知当事人。
民事诉讼撤诉流程具体是怎么样的?

民事诉讼撤诉流程具体是怎么样的?民事诉讼撤诉程序(一) 申请撤诉即原告在法院立案受理后,进行宣判前,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向人民法院提出撤回其起诉的要求。
(二)按撤诉处理,即原告虽然没有提出撤诉申请,但其在诉讼中的一定行为已经表明他不愿意继续进行民事诉讼,因而,法院依法决定注销案件不予审理的行为。
在法律上,诉讼的类型分为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民事诉讼是我们见的比较多的,可以提起民事诉讼,自然也可以撤诉,很多人对于▲民事诉讼撤诉流程还不是很清楚,今天小编给大家详细说说民事诉讼撤诉留成具体是怎么样的。
▲一、民事诉讼撤诉流程撤诉是原告自立案到判决或裁定前的诉讼过程中,主动撤回诉讼请求、申请人民法院终止诉讼程序的活动,是原告对其处分诉讼请求的程序权利的活动。
撤诉是指原告在案件审结后审判前,申请撤回起诉或上诉的诉讼行为。
人民检察院可以依法撤回向人民法院提起的公诉和抗诉。
一经撤诉,诉讼程序随即终止。
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撤诉有自愿申请撤诉和视为撤诉两种,自愿申请撤诉是原告自立案到宣告判决或裁定前的诉讼过程中,主动撤回起诉,经人民法院准许终止诉讼程序的活动。
而视为撤诉则是原告或者上诉人经两次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诉处理,即视为撤诉;并且原告或者上诉人未按规定的期限预交案件受理费,又不提出缓交,减交、免交申请,或者提出申请未获批准的,按自动撤诉处理。
申请撤诉是法律赋予原告专有的诉讼权利,但原告申请撤诉,必须经人民法院裁定准许,撤诉才能最终实现。
这是因为人民法院需要审查原告的申请撤诉是不是真的出于自愿,是否屈服于外在压力,以及撤诉会不会对公共利益或他人权益产生不利影响。
如果,原告或者上诉人申请撤诉,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准许的,原告或者上诉人经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而中途退庭的,人民法院可以缺席判决。
人民法院准许或者不准许撤诉以裁定的方式作出,并且不能上诉。
民诉纠纷撤诉流程

民诉纠纷撤诉流程一、啥时候能撤诉呢。
在民事诉讼里呀,你要是想撤诉,那得看情况。
如果案子还在法院审理当中,你有权利提出撤诉。
比如说,你和对方突然达成了和解,或者你发现自己可能证据不太够,想再准备准备以后再起诉,这个时候你就可以考虑撤诉啦。
但是呢,要是法院已经做出判决了,那就不能撤诉喽。
这就好比你已经考完试了,就不能说我不考了,这个时候结果都出来了,就没机会撤诉啦。
二、怎么提出撤诉。
1. 书面申请。
你得写一个撤诉申请书。
这个申请书呀,不用写得特别复杂。
就像你写封信给法院一样,简单明了地说清楚你是谁,你起诉的案子的案号是多少(如果知道的话),然后就说你想撤诉。
比如说“尊敬的法院,我叫某某某,我起诉某某某的那个案子(案号:某某某),我现在想撤诉啦,希望法院能同意。
”再把你撤诉的原因简单写一写,像前面说的达成和解了之类的。
然后签上你的名字,写上日期就好啦。
2. 口头申请。
要是你觉得写书面的太麻烦,也可以口头申请撤诉。
不过这时候你得亲自或者让你的代理人到法院去,直接跟法官说你要撤诉。
法官呢,会把你的这个要求记录下来。
不过要注意哦,口头申请虽然方便,但是有时候可能没有书面申请那么严谨,所以如果有条件,还是写个书面的比较好。
三、法院会怎么处理你的撤诉申请。
法院收到你的撤诉申请之后呀,会进行审查的。
法院就像是一个很严谨的裁判,要看看你的撤诉是不是符合规定。
如果法院觉得你的撤诉没有什么问题,比如说不存在什么违法呀,损害其他人利益的情况,那一般就会同意你的撤诉申请啦。
然后法院会给你一个裁定书,这个裁定书就像是一个官方的通知,告诉你你的撤诉申请被批准了。
但是呢,如果法院发现你的撤诉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比如说你是被对方强迫撤诉的,或者撤诉会损害公共利益,那法院就可能不会同意你的撤诉申请。
这时候你就得按照法院的要求再考虑考虑啦。
四、撤诉之后的影响。
1. 对这个案子的影响。
一旦你的撤诉申请被批准了,这个案子就相当于结束了。
如果你以后还想就同样的事情起诉,那得看情况。
撤回撤销仲裁裁决申请书的法律依据

撤回撤销仲裁裁决申请书的法律依据一、介绍撤回撤销仲裁裁决申请书是指仲裁一方向仲裁庭提出的,请求撤回之前提出的撤销仲裁裁决的申请书。
撤回撤销仲裁裁决申请书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以下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以下简称《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诉法》)•《中国仲裁协会仲裁规则》(以下简称《仲裁规则》)本文将就上述法律依据展开介绍,以便更好地理解撤回撤销仲裁裁决申请书的法律基础。
二、《仲裁法》的规定根据《仲裁法》的相关规定,撤回撤销仲裁裁决申请书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1. 仲裁协议的内容仲裁协议是仲裁的基础,而仲裁裁决的效力也是源自于仲裁协议的约定。
根据《仲裁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当事人在仲裁协议中可以约定对仲裁裁决的撤销程序。
如果仲裁协议中确有这种约定,撤回撤销仲裁裁决申请就可以依据该约定进行。
2. 补充证据或申请重新审理的需要根据《仲裁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在仲裁裁决作出之前补充证据,但需经仲裁庭同意。
如果在仲裁裁决作出之后,当事人发现存在补充证据或申请重新审理的情况,可以依照《仲裁法》第五十七条的规定申请仲裁庭撤回仲裁裁决,以便更全面地调查事实、认定权利和判断法律关系。
3. 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要求《仲裁法》第五十九条规定,当事人申请撤销仲裁裁决时,应当提供新的证据,并说明撤销的事实和理由。
如果当事人担心撤销仲裁裁决的申请可能对其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可以依照《仲裁法》第七十五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以保护自己的权益。
三、《民诉法》的规定在撤回撤销仲裁裁决申请书的过程中,可以参考《民诉法》的相关规定,以确保合法程序的进行:1. 撤诉的程序要求根据《民诉法》第一百五十六条的规定,申请人可以在一审判决作出前向人民法院撤回起诉。
同理,当事人可以在仲裁庭作出仲裁裁决前,向仲裁庭撤回撤销仲裁裁决的申请。
2. 撤回申请的法定期限根据《民诉法》第一百五十七条的规定,当事人在一审庭审开始后,可以随时向人民法院撤回起诉,但需经对方当事人同意或经人民法院许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诉法撤诉规定
民诉法是我国司法实践中的基本法律,用于规范民事诉讼案件的处理程序和相关法律关系。
撤诉是民事诉讼中的一种特殊程序,指原告自愿放弃对被告的起诉请求,请求法院终止诉讼的一种行为。
撤诉规定在民诉法第一百九十一条至第一百九十三条中进行了明确规定。
首先,在撤诉规定中,对于撤诉的效力进行了明确规定。
根据民诉法第一百九十一条的规定,原告撤诉的,法院应予准许。
也就是说,当原告提出撤诉申请时,法院应当对其进行审查,并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予以准许。
撤诉的准许意味着原告的起诉请求被终止,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法律纠纷也随之终结。
其次,在撤诉规定中,对于撤诉的条件与限制进行了明确规定。
根据民诉法第一百九十二条的规定,原告提出撤诉申请,应当自提出起诉之日起至法院作出第一审判决前,经被告同意或者经法院许可,才能撤诉。
也就是说,在一审判决作出之前,原告有权提出撤诉申请,但必须获得被告同意或者经过法院许可方可生效。
同时,民诉法还规定,当被告提出反诉的时候,原告提出撤诉申请的,应当经过被告同意方可撤诉。
这些规定的存在,保障了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并避免了滥用撤诉权的情况发生。
最后,在撤诉规定中,对于撤诉的后果进行了明确规定。
根据民诉法第一百九十三条的规定,原告撤诉的,不得影响被告起诉其他人或者第三人对原告的起诉。
也就是说,当原告撤诉后,被告仍然可以对其他相关当事人或者第三人提起诉讼,以维护
自己的合法权益。
同时,撤诉后,原告也不能再次对同一事项向同一法院提起诉讼。
这样的规定,既保护了被告的合法权益,也避免了原告滥用撤诉权的情况发生。
综上所述,撤诉规定在民诉法中进行了明确规定,保障了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并维护了司法实践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原告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如需撤诉,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和限制,并承担相应的后果。
只有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原告才可以通过撤诉的方式终止诉讼,并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
这样的规定,既有利于减轻法院负担,也有利于提高司法效率,为当事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