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诉时间规定
刑事案件可以申请撤案吗

一、刑事案件可以申请撤案吗刑事案件构成违法,但情节轻微,不认为是犯罪,或虽然构成犯罪,但情节轻微、社会危害性小,不予追究刑事责任,才可以撤销案件。
公安机关对决定撤销的案件应当写出撤销案件通知书报送检查机关。
申请撤诉,即原告在法院立案受理后,进行宣判前,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向人民法院提出撤回其起诉的要求。
所以说,在民事诉讼过程中,也就是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之后,宣告判决之前,原告都是可以申请撤诉的。
刑事案件可以申请撤案吗二、刑事案件立案后撤案条件有哪些1、刑事案件立案后可以撤案,但是是有条件的:2、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3、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4、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5、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6、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7、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8、其次,由于你是举报人,可以要求法院,检察院说明撤案理由,如果发现新的证据可以再次起诉,同时还可以继续向高一级人民法院提起再诉。
三、刑事拘留的时间有多长刑事拘留的时间为14到37天。
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3日以内,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1至4天。
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
检察院在7日内作出批捕或不批准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一条规定,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
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
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
民事诉讼法时间一览表

民事诉讼法时间一览表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民事诉讼法时间一览表立案【普通立案】符合立案条件的,登记立案;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材料,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需要补充材料的,在补充材料后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立案期限从补正后交人民法院的次日起算。
由上级人民法院转交下级人民法院立案的案件,从受诉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的次日起算。
(民诉解释126条、208条)立案庭应当在决定立案并办妥有关诉讼收费事宜后,3日内将案卷材料移送相关审判庭。
(审限管理规定第14条,审理期限若干规定第7条)人民法院受理公益诉讼案件后,应当在10日内书面告知相关行政主管部门。
(民诉解释286条)【第三人撤销之诉】人民法院应当对第三人提交的起诉状(第三人撤销之诉)、证据材料以及对方当事人的书面意见进行审查。
必要时,可以询问双方当事人。
经审查,符合起诉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起诉状之日起30日内立案。
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收到起诉状之日起30日内裁定不予受理。
(民诉解释293条)【法院受理人数众多且无法确定案件的公告】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四条(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在起诉时人数尚未确定的,人民法院可以发出公告,说明案件情况和诉讼请求,通知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向人民法院登记。
)规定受理的案件,人民法院可以发出公告,通知权利人向人民法院登记。
公告期间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确定,但不得少于30日。
(民诉解释79条、民诉54条)【简易程序转普通程序后交纳诉讼费的时间】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转为普通程序的,原告自接到人民法院交纳诉讼费用通知之日起7日内补交案件受理费。
原告无正当理由未按期足额补交的,按撤诉处理,已经收取的诉讼费用退还一半。
(民诉解释199条)【特殊案件按撤诉处理的再立案】原告撤诉或者按撤诉处理的离婚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6个月内又起诉的,比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七项的规定不予受理。
法院撤销案件,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的时间

法院撤销案件,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的时间案件起诉到了法院之后,法院并不⼀定会进⾏审理,有些案件也有可能会被法院撤销。
如果案件被法院撤销的话,⾃然是中⽌审理了,但是当事⼈之后要重新起诉,下⾯是店铺⼩编为⼤家介绍的法院撤销案件,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的时间知识。
法院撤销案件,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的时间撤诉后,诉讼时效应当从撤销案件⽣效之⽇起重新计算。
《最⾼⼈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诉讼时效制度若⼲问题的规定》第⼗五条 权利⼈向公安机关、⼈民检察院、⼈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请求保护其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从其报案或者控告之⽇起中断。
上述机关决定不⽴案、撤销案件、不起诉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不⽴案、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之⽇起重新计算;刑事案件进⼊审理阶段,诉讼时效期间从刑事裁判⽂书⽣效之⽇起重新计算。
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律效果: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发⽣后,已经过的时效期间归于⽆效,中断事由存续期间,时效不进⾏,中断事由终⽌时,重新计算时效期间。
但如何确认中断事由的终⽌,因事由的性质有别⽽有所不同:(1)因请求或同意中断时效的,书⾯通知应以到达相对⼈时为事由终⽌;⼝头通知应以相对⼈了解时为事由终⽌。
在时效期间重新起算后,权利⼈再次请求或义务⼈再次同意履⾏义务的,诉讼时效可再次中断。
(2)因提起诉讼或仲裁中断时效的,应于诉讼终结或法院作出裁判时为事由终⽌;权利⼈申请执⾏程序的,应以执⾏程序完毕之时为事由终⽌。
(3)因调解中断时效的,调处失败的,以失败之时为事由终⽌;调处成功⽽达成合同的,以合同所定的履⾏期限届满之时为事由终⽌。
法院撤销案件,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的时间如上,对于这类的案件如果当事⼈对于诉讼时效时间是⽆法确定的话,可以找律师来给⾃⼰好好算算。
法院撤销案件后诉讼时效该怎么做,在店铺上⾯就有许多律师可帮助到你解决。
新民诉关于反诉时间的规定是什么?

新民诉关于反诉时间的规定是什么?【文档模板范本】反诉时间规定说明一、合用范围本规定合用于中国大陆地区民事诉讼程序中的反诉相关事宜。
二、反诉提起时间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反诉提起时间如下:1、首次开庭前反诉必须在首次开庭前提交,且顺延到当庭审理,否则将被法庭驳回。
2、首次开庭后但未组成合议庭前反诉必须在首次开庭后但未组成合议庭前提交,并且在二审中审理,否则将被法庭驳回。
3、首次开庭后且已组成合议庭反诉必须在首次开庭后且已组成合议庭前提交,并且在二审中审理,否则将被法庭驳回。
特殊的,在已组成合议庭的情况下,若反诉内容与原诉讼不同,应在提交反诉时向原告提供写好、装订成册的反诉状副本若干份,以供原告复制,法庭也应赋予协助和监督。
三、其他注意事项1、发生反诉之后,若原告撤诉,则反诉也应当被驳回。
2、反诉与原诉的管辖权应当相同,且不得向有管辖权的其他法院提起。
3、被告在反诉中提出的诉讼请求,必须与原告的诉讼请求有直接联系。
4、反诉必须在原告诉讼请求有形成判决、裁定的可能性之前提出,否则将无效。
【附件】无【法律名词及注释】1、反诉:在一定程序内,被告可以依据原告的诉讼请求,对原告提出与该诉讼有直接关系的反诉请求的行为。
2、首次开庭:案件收案后、双方当事人提交诉讼材料的期间届满后,由法庭召集双方当事人到法庭某一日集中审理的过程。
3、合议庭:民事诉讼中对文书制作质量提出较高要求的机构,由一位审判员或者多名审判员和一位人民陪审员组成。
【可能遇到的艰难及解决办法】1、被告未及时提交反诉若反诉超出首次开庭前的时间,可申请法庭允许延期或者特许立案,应提供合理的理由和证据。
2、在首次开庭时未提交反诉若反诉未在首次开庭时提交,可向原审法院提出上诉或者再审申请。
在上诉或者再审程序中,需要对反诉申请加以叙述并提交反诉状,以便法庭审核。
3、反诉与原诉之间的关系存在争议若反诉与原诉之间存在争议,应向法院递交相关的审查、证明材料,以便法院做出正确的判决。
民事诉讼法时间一览表

民事诉讼法时间一览表民事诉讼法是我国用于解决民事纠纷的一项法律,为确保诉讼程序的效率和公正,法律对于诉讼程序中的时间限制做出了明确规定。
在民事诉讼中,各个程序环节的时间限制对于当事人的权益保护至关重要。
下面是民事诉讼法中常见程序环节的时间一览表。
首先,立案阶段是诉讼的起始阶段。
当事人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民事权益受到侵害后,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申请立案的期限根据不同的情况有所不同。
一般情况下,民事诉讼的时效为三年,即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到侵权时起三年内提起诉讼。
但是,一些特定案件存在短于三年的时效要求,比如在合同纠纷中,当事人必须在合同履行期满后一年内提起诉讼。
其次,送达阶段是告知各方诉讼事项的重要程序。
法院对于诉讼材料和传票的送达需要遵守一定的时间限制。
一般情况下,法院应当在受理后五日内将起诉状送达被告,并提出答辩的要求。
被告应在收到起诉状后十五日内提出答辩。
当事人如果提供地址不详或者拒绝接收送达,法院可以通过公告送达、邮寄送达等方式进行。
再次,证据交换阶段是诉讼双方就案件事实交换证据材料的重要环节。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应当在开庭前10日向对方当事人和法院提供证据材料,并享有对证据材料进行复制和查阅的权利。
当事人还可以申请法院组织鉴定、调取相关证据材料等。
如果有新的证据材料产生,当事人也可以在开庭前提出并补充提交。
在证据交换阶段,法院会根据案件情况进行调解工作,鼓励当事人达成和解。
最后,庭审阶段是诉讼的重要环节,也是当事人充分陈述自己诉求的机会。
民事诉讼法规定,庭审期限一般为不超过三个月,特殊情况下可以适当延长。
庭审期间,当事人可以陈述自己的主张、质证对方的证据、向法院提出调查申请等。
法院会进行合法程序的庭审,并作出判决、调解或者裁决。
通过以上时间一览表的了解,当事人可以清楚地知道在民事诉讼中各个程序环节的时间限制,合理安排自己的诉讼策略和时间进度。
同时,法院也要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程序,促进案件的高效审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民事诉讼法“时间节点”总结

民事诉讼法“时间节点”总结(一)举证期限届满前1.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起反诉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
2.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10日前提出(简易程序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即可),并经法院许可。
3.当事人申请法院调查收集证据,不得迟于举证期限届满前7日(简易程序在举证期限届满前即可)。
4.当事人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不得迟于举证期限届满前7日。
5.当事人应在举证期限内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不提交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
对于当事人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法院审理时不组织质证,但对方当事人同意质证的除外。
6.当事人向法院申请鉴定需要在举证期限内提出,对法院委托的鉴定申请重新鉴定的除外。
(二)法庭辩论终结前1.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
2.当事人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撤回承认并经对方当事人同意,或者有充分证据证明其承认行为是在受胁迫或者重大误解情况下作出且与事实不符的,不能免除对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
3.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时间是在一审中案件受理后法庭辩论终结前。
4.在二审程序中,法庭辩论终结前可提出反诉,但法院只能调解,调解不成的告知当事人另行起诉。
(三)答辩期间1.管辖权异议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
2.法院对一审、二审和再审民事案件,可以在答辩期满后裁判作出前进行调解。
在征得当事人各方同意后,法院可以在答辩期满前进行调解。
(四)判决宣告前1.一审程序中,在案件受理后判决宣告前可申请撤诉,是否准许由法院裁定。
有违法行为需要处理的,不准撤诉。
2.二审法院判决宣告前,上诉人可以申请撤回上诉,由二审法院裁定是否准许。
不予准许的情形:法院经审查认为一审判决确有错误,或双方当事人串通损害国家和集体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及他人合法权益的,不应准许。
行政法时间节点整理

李佳总结行政法系列一看过我讲义的同学,对于这部分归纳应该不陌生,这些都是行政法必考的一些细节,希望大家能够引起足够的关注。
口头问题总结1.对现场发现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人民警察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口头传唤,但应当在询问笔录中注明。
2.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行政机关申请获取政府信息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包括数据电文形式);采用书面形式确有困难的,申请人可以口头提出,由受理该申请的行政机关代为填写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3.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口头申请的,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当场记录申请人的基本情况、行政复议请求、申请行政复议的主要事实、理由和时间。
申请人口头申请行政复议的,行政复议机构应当当场制作行政复议申请笔录交申请人核对或者向申请人宣读,并由申请人签字确认。
4. 公民在特殊情况下无法书面委托复议代理人、诉讼代理人的,可以口头委托。
口头委托的,行政复议机构或法院应当核实并记录在卷。
5公民因被限制人身自由而不能提起诉讼的,其近亲属可以依其口头或者书面委托以该公民的名义提起诉讼。
6. 诉讼中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人民法院应当在3日内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作出决定。
7. 上级人民法院决定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的,应当作出裁定,裁定应当写明中止原判决的执行;情况紧急的,可以将中止执行的裁定口头通知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或者作出生效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但应当在口头通知后10日内发出裁定书。
8.赔偿请求人也可以口头申请,由赔偿义务机关、赔偿委员会记入笔录。
9.赔偿委员会审理赔偿案件,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有权以书面或者口头方式申请审判人员回避。
收费问题总结1.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听证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不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
2.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和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监督检查,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3. 行政机关提供行政许可申请书格式文本,不得收费。
撤诉制度若干问题探讨

撤诉制度若干问题探讨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31条规定:“宣判前,原告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院裁定……”这表明,在我国,当事人行使自己的撤诉权利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必须辅之以国家干预.国家干预是必要的,然而,由于立法上的缺陷,导致实践中存在着混乱现象.为此,本文试就我国撤诉制度的缺陷与完善作一探讨.一、撤诉的时间限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对申请撤诉的时间作出了限制性规定,通常认为,在被告就该案提出实质性的答辩前,原告可以自由撤诉,在这之后撤诉须经被告同意或法院允许.我国民诉法在当事人申请撤诉时间上只是原则性地规定为“宣判前”,由此带来的弊端显而易见:首先,允许原告在辩论终结后还可撤诉,就会给原告为避免败诉风险而提供了合法机会.辩论终结后案件事实已查清,谁是谁非已经明了,如果对己方不利时,原告便以牺牲一半诉讼费这一微小代价而撤诉,从而合法地逃避的制裁,这与民诉法所追求的目的相违背.而且其撤诉后又可能再起诉,法院又要为同一事实重新启动诉讼程序,不但增加了被告的诉累,也使法院为这种滥诉而浪费了有限的司法资源.其次,由于我国民诉法未对撤诉时间作出分阶段的规定,如果原告在被告提出答辩后撤诉的,势必会影响到被告“因应诉而取得之消极的确定权益”下文将作详细论述,有悖于法律的公平原则.类似的弊病还有很多.因此,我国法律在当事人申请撤诉时间上应规定为:在案件受理后至辩论终结前,当事人可以申请撤诉.并应借鉴国外立法中的经验,以被告是否提出实质性答辩为界将申请撤诉的时间分为两个阶段,在后一阶段申请撤诉的,是否允许,应由法院审查后裁定.二、准许撤诉标准之完善我国民诉法未对是否准许撤诉之标准做出明确规定,实践中只能依靠法官的自由裁量.这种弹性很大的“自由裁量”为法官咨意专断提供了“合法”的便利.在大力推进司法公正反对司法腐败的今天,讨论撤诉的标准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认为,法院应对此进行严格的审查,并在认为当事人之撤诉申请同时符合了以下几个条件的情况下,才能裁定准许撤诉:一、申请撤诉必须是当事人真实的意思表示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这表明,为一项民事行为必须是当事人真实的意思表示.具体说来,当事人申请撤诉,须不是因为对方当事人或第三人的胁迫、欺诈而作出的意思表示,也不是因为身处困境而作出的无奈之举,更不应是法官出于某种考虑而对当事人的要求,而应是正常情况下,当事人完全发自内心的真实的意思表示.二、撤诉必须不损害对方当事人之合法权益对方当事人“因应诉而取得之消极的确定权益”,也需要得到法律的同等保护,在这种情况下,原告申请撤诉,不仅是对自己诉讼权利的处分,还将涉及到对方当事人对其权利的处分.如:原告误以为自己是权利人而起诉,迫使被告不得不花费不菲的费,不得不花费、财力和时间去取证,所有这些损失,被告将在胜诉时获得补偿,在某些特殊案件中,因其成为被告而受损的名誉也会得到恢复.但如果原告撤诉了,不公平的待遇就非常明显了,因为这样不但使被告失去了在这一诉讼中胜诉的机会,还会使原告逃脱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原告起诉,被告就得被动地应诉,原告撤诉,被告就得被动地退出”的局面应通过立法得到改变,当原告撤诉损害了被告之权益时,除非得到了被告的允许,否则法院应裁定不许原告撤诉.被告不同意原告撤诉的,应提出充分的根据和理由.三、撤诉行为必须不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原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诉法的意见第161条规定:“当事人申请撤诉……如果当事人有违反法律的行为需依法处理的,人民法院可以不准撤诉…….”结合民法通则第58条之规定,当事人撤诉行为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裁定不准撤诉:1、双方恶意串通撤诉,损害了国家、集体或第三人的合法权益的.如实体法规定违法的处理除返还原物或赔偿损失外还要追缴财产,若双方违法,应没收双方所得财产,收归国库.所以若双方恶意串通规避法律责任,从而损害了国家、集体或第三人的合法权益时,理应不准撤诉.2、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的.虽然条件下主要强调市场调节,但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仍然是不可替代的.如撤诉的后果违背了国家宏观调控方面的指令性计划的,应裁定不准撤诉.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4、违反了利益,不利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四法定代理人的撤诉结果必须不影响被代理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及时有效地保护法定代理人的撤诉行为与当事人自行处分行为不同,当撤诉不利于及时有效的保护被代理人的合法权益时,如:实践中存在着当事人父母所在单位或当事人所在地的居委会、村委会作为法定诉讼代理人,他们仅从自身利益考虑而为的撤诉行为,就是这一情形的典型表现,对此,法院应不准撤诉.此外,在司法实践中还应慎重处理以下几种情况:1、案件已先予执行的.这种情况下,如果原告申请撤诉,将使先予执行无据可依,不但给被告造成极大的损失,也会给法院的工作带来很大的被动,理应不准撤诉.2、案件事实已查清的.此时事实已清,是非已明,纠纷也即将得到有效解决,如果准许撤诉,必将使纠纷复原,已付出的诉讼支出会付之东流,诉讼结果也将毁于一旦,以后可能还会重复此劳动过程,从而造成了极大的诉讼浪费.对此,法院可不准原告撤诉.3、诉讼中原告明确表示放弃权利的.原告放弃权利后,对他来说,诉讼中实体意义上的诉权已经失去了意义.这时如再准许原告撤诉,他也有可能会因某种原因再起诉,从而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等一系列不利的后果.因此,如原告放弃权利的,法院可不准其撤诉.三、撤诉后再起诉之限制各国法律几乎无一例外地允许当事人撤诉后再行起诉,但在具体操作中又有所不同:英国法律规定,被告进行实质性答辩后原告撤诉的,再起诉须经法院许可;美国法律规定,在被告提出实质性答辩前,同一诉讼不得提出三次,在被告提出实质性答辩后,一般也允许原告再起诉,但如果原告以前曾在任何联邦法院或州法院自动撤回过诉讼的,就不能再次起诉;法国法律则允许当事人就同一事实对同一被告再行起诉.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11条第一款第五项仅规定,撤诉后原告可就同一事实对同一被告再行起诉.这样的规定会给那些滥用诉权者有机可乘,从而造成恶性循环,使被告陷于“滥诉”之中,法院也疲于奔命,人为地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财富,应对此作出限制,有条件地允许撤诉后就同一事实针对同一被告再行起诉:在被告提出答辩前撤诉,原告又起诉的,应当允许,但不宜超过两次;在被告提出答辩后撤诉,原告又起诉的,可制定具体标准,同时赋予法院审查权,由法院决定是否允许原告再起诉.四、当事人撤诉权之保障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保障当事人撤诉权同样是重要的.根据我国民诉法第140条的规定,当事人不能就法院不准撤诉的裁定提出上诉.换言之,法院不准撤诉,你想撤也撤不了,如果原告坚持不到庭或中途退庭,也能达到目的,被“按撤诉处理”了,但与自动撤诉相比,其退还一半诉讼费这一权利却被剥夺了.我国民诉法赋予了当事人撤诉权,但却没有明确该权利的救济途径,从而造成了当事人对法院的裁定只能服从.笔者认为,对于符合撤诉条件,只因个别法官所谓“自由裁量”而裁定不准当事人撤诉的,实际上就是滥用权,是对当事人撤诉权的一种侵犯.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对法院的判决、裁定不服的,可依法提起上诉,如判决、裁定已生效,则可提出申诉;人民院认为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的,可依法定情形提出抗诉.具体到裁定上,只有对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管辖权异议和驳回起诉的裁定不服的,当事人才可提出上诉.如允许当事人就不准撤诉的裁定提出上诉,那么就会出现一审尚未结案就上诉的不合法现象.比较切实可行的救济方法是,加大对法官的错案责任追究力度,使法官对当事人的撤诉申请仔细审查,认真对待,从而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五、撤诉对诉讼时效的影响既然可以再起诉,就有必要讨论一下撤诉对诉讼时效的影响问题.我国民法通则第140条规定:“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该条文将提起诉讼列为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之一,但对于权利人起诉后又撤诉的,诉讼时效是否中断我国法律未规定撤诉对诉讼时效的影响,实践中各地法院做法不一,各持己见.理论界对此也有不同的看法,大致有两种观点:一为肯定说,认为起诉即表明已积极行使权利,该事实不因撤诉而改变,故撤诉前的起诉行为引起诉讼时效中断;二为否定说,认为撤诉是撤回起诉,亦即权利人对先前起诉行为的否认,此属怠于行使权利,故撤诉前的起诉,不引起诉讼时效中断.笔者支持肯定说,理由如下:权利人提起了诉讼,符合民法通则第140条的规定.虽起诉后又撤诉,但不影响这一次主张权利行为的效力.退一步讲,虽起诉后又撤诉的,至少仍可证明权利人曾通过诉讼手段主张权利,至于义务人是否按要求履行了义务,则在所不问.有人认为,在诉状副本送达前,对方尚不知情,应认定为权利人尚未行使请求权,诉讼时效不中断.我们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法院送达是有期限限制的,法定期间内任一天通知对方当事人应诉都不影响权利人在主张权利.至于人民法院尚未通知对方当事人应诉时,权利人就申请撤诉的,如法院审查后准许撤诉,则应将裁定书送达双方当事人,此时义务人也应知道权利人曾主张过权利.所以,起诉后又撤诉的,诉讼时效应予中断,从人民法院裁定准许撤诉时重新计算.六、应严格规范撤诉的具体操作程序审判实践中,当事人向法院提出撤诉申请后,有些法官为尽快结案,不经严格审查,便裁定准许撤诉;有些法官为图省事,干脆在当事人的撤诉申请书上大笔一挥“同意”,或者对当事人简单做一询问笔录了事;也有些法官对送达裁定书不予重视,送达法律文书既是法院的权利, 更应该是法院的义务,拖得太久甚至不予送达,不仅会给法院审理案件造成了障碍,也无端增加了当事人的诉讼,这些都是极不规范的.程序就是形象,程序不公正形象就不公正.所以必须严格遵照民诉法有关规定,对法院在当事人申请撤诉中的具体操作予以规范,从而真正体现出程序上的公正,让人民满意.。
12345撤诉流程

12345撤诉流程
撤诉是指原告在起诉后,主动放弃起诉请求的行为。
撤诉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原告应当向法院提出书面撤诉申请。
撤诉申请应当包括撤诉的理由和事实依据,并由原告本人签字确认。
在书面撤诉申请中,原告还应当说明是否请求对被告承担诉讼费用。
其次,法院应当对撤诉申请进行审查。
法院会就撤诉申请进行审查,如果符合法律规定,法院会对撤诉申请进行受理。
如果撤诉申请不符合法律规定,法院会要求原告进行补正或者拒绝受理。
接着,法院会通知被告。
一旦法院受理了原告的撤诉申请,法院会通知被告,告知被告撤诉的情况。
被告可以对撤诉申请提出异议,如果被告没有异议,法院会进一步处理撤诉事宜。
然后,法院会对案件进行结案处理。
在原告撤诉申请受理后,法院会对案件进行结案处理。
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对案件进行结案裁定,并通知双方当事人。
最后,法院会做出撤诉裁定。
根据原告的撤诉申请,法院会做出相应的撤诉裁定。
撤诉裁定会对原告的撤诉申请进行确认,并对案件进行结案处理。
总之,撤诉流程是一个比较严谨的程序,原告需要按照法律规定提出撤诉申请,并经过法院的审查和裁定。
在撤诉流程中,法院会保障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案件能够依法公正处理。
希望当事人在撤诉申请时能够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操作,以便案件能够顺利结案。
申请撤回自诉的时间及条件

申请撤回自诉的时间及条件
刑事自诉案件的撤回,是指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在人民法院宣判前,向人民法院提出撤回自己起诉的行为。
在人民法院宣判前,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可以随时撤回自诉。
自诉人申请撤诉,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 申请撤回自诉必须以书面或者口头方式向人民法院提出。
2. 申请撤回自诉必须出于自诉人的自愿。
3. 申请撤回自诉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不得有违反法律的行为。
4. 法院对申请进行审查,如果认为确属自愿的,应当裁定准许;如果认为系被强迫、威吓等,并非出于自愿的,不予准许。
5. 对于裁定准许撤回自诉的案件,被告人被采取强制措施的,人民法院应当立即解除。
此外,在满足下列条件时,法院可以准许自诉人撤诉或驳回起诉:
1. 自诉人起诉认为被告人构成犯罪,法院认为被告人不构成犯罪的。
2. 自诉人起诉认为被告人构成犯罪,但提供不出充分犯罪证据的。
3. 在法院判决前自诉人与被告人自行和解的。
4. 人民法院审理自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经过调解自诉人对被告人不再告了,可以撤诉。
5. 自诉人起诉后,经两次依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
6. 法院审判过程中,自诉人未经法庭准许中途退庭的。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任何疑问,请咨询法律专业人士或专业机构。
案件撤诉需要几天时间

一、案件撤诉需要几天时间撤诉是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之后,宣告判决之前,原告要求撤回其起诉的行为。
撤诉必须由人民法院作出裁定。
法院制作民事裁定书需3至5天。
案件撤诉需要几天时间二、申请撤诉的条件(1)申请人必须是原告、上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经原告特别授权的诉讼代理人也可以提出撤诉申请;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也可以提出撤诉申请。
但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申请撤诉不影响原告和被告之间本诉的进行。
(2)撤诉必须是原告自愿。
申请撤诉是原告处分自己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的行为,除非原告有明确的意思表示,任何人不得强迫原告申请撤诉,审判人员也不得以任何借口,动员原告申请撤诉。
(3)撤诉必须合法。
申请撤诉的时间必须是在法院受理案件之后,宣告判决之前;申请撤诉的人必须是有申请撤诉权的人;申请撤诉在实体上不得有规避法律的行为,不得违反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有损于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
(4)撤诉必须由人民法院作出裁定。
当事人行使处分权,必须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
原告申请撤诉,人民法院应当依法进行审查,申请符合条件的,裁定准许撒诉,案件审理终结;申请不符合条件的,裁定驳回申请,案件继续审理。
不论是否准许撤诉,都必须以裁定的方式告知当事人。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民诉意见》明确规定,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后,原告申请撤诉,人民法院依法准许原告撤诉后,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作为另案原告,原案原告、被告作为另案被告,诉讼另行进行。
当事人申请撤诉的案件,如果当事人有违法行为需要依法处理的,法院可不准撤诉。
三、撤诉的法律后果不论是当事人申请撤诉还是按撤诉处理的,都会产生一定的法律后果:(1)法院裁定准许撤诉或按撤诉处理,都会直接引起终结诉讼程序的法律后果;(2)诉讼时效重新开始计算,原告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再次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3)诉讼费用由原告或上诉人负担。
申请撤诉流程

申请撤诉流程在司法程序中,当一方当事人认为原先提起的诉讼不再需要继续,或者出于其他原因希望撤销诉讼时,可以向法院递交申请撤诉。
本文将介绍撤诉的基本流程,帮助当事人了解并正确进行撤诉申请。
一、了解撤诉的条件和限制在申请撤诉之前,当事人应该了解以下几点条件和限制:1. 时间要求:撤诉申请应在合适的时间提交。
一般来说,撤诉申请应在庭审前或判决前提出,以确保对诉讼程序的影响最小化。
2. 当事人同意:撤诉申请必须得到所有相关当事人的一致同意,包括原告、被告以及其他参与该案件的当事人。
3. 无碍第三人权益:撤诉不得侵害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若撤诉会对其他当事人造成不良影响,法院可能不会受理撤诉申请。
二、起草撤诉申请书准备起草撤诉申请书是撤诉流程中的重要步骤。
以下是一份简要的示范:----------撤诉申请书案号:[案件编号]原告:[原告姓名/单位]被告:[被告姓名/单位]法院:[法院名称]庭审日期:[庭审日期]尊敬的法院:本案由我作为原告起诉[被告姓名/单位],现向贵院递交撤诉申请。
经过认真考虑和与[被告姓名/单位]的协商,我对该案件提起的诉讼已不再需要继续。
在此,我请求贵院批准本次撤诉申请,结束相关诉讼程序。
特此申请。
原告:[原告签名]日期:[撤诉申请日期]----------撤诉申请书应该清晰、简明地表达当事人的意愿。
确保在申请书上签字并注明日期,并在撤诉申请书的底部提供空白行以备法院使用。
三、递交撤诉申请完成起草撤诉申请书后,当事人需要准备相关材料并将申请递交给法院。
一般来说,以下是递交撤诉申请时需要准备的材料:1. 撤诉申请书:经过当事人签字并注明日期。
2. 原始起诉书和其他相关诉讼材料的复印件。
3. 法院指定的其他文件。
当事人应该亲自前往法院递交申请,或者委托律师代为递交。
四、等待法院审批一旦撤诉申请提交给法院,法院将对申请进行审批。
审批的时间长度因地区和具体案情而不同,当事人需要耐心等待法院的决定。
民事诉讼怎么撤诉

民事诉讼怎么撤诉民事诉讼是指当事人基于民事权益,通过诉讼程序向法院寻求权益保护的一种方式。
然而,在司法程序中,当事人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决定主动撤诉。
本文将介绍民事诉讼撤诉的程序和要点,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正确地撤诉。
一、撤诉的概念和适用范围撤诉是指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意愿,主动向法院申请终止诉讼,取消已提起的诉讼请求的行为。
撤诉是当事人的一项法定权利,但并不是所有情况下都可以随意撤诉。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适用范围如下:1. 撤诉适用于一审、二审和再审的诉讼程序;2. 撤诉适用于民事案件中的原告和被告,无论是个人还是法人;3. 撤诉适用于案件的任何阶段,包括开庭前和开庭后的诉讼程序。
二、撤诉的程序和要点1. 提出书面申请当事人需要书面向法院提出撤诉申请。
申请书一般应包括以下主要要点:(1)当事人的基本信息;(2)撤诉的目的和原因;(3)对已提起的诉讼请求的明确撤销。
2. 被告是否同意撤诉在收到撤诉申请后,法院将通知被告,询问其是否同意撤诉。
被告可以选择接受撤诉或者提出反对意见。
若被告提出反对意见,法院将继续审理案件,不予撤诉。
3. 法院是否允许撤诉如果被告同意撤诉,或者对方当事人为个人的,法院一般会准许撤诉,并做出相关裁定。
而如果对方当事人为法人或其他组织,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处理,有时可能需要听取相关官方和非官方意见。
4. 撤诉的效力一旦法院准许撤诉并做出相关裁定,撤诉即生效。
原则上,撤诉后的案件不得再起诉。
但在法院判决作出前,如果撤诉一方需要重新起诉,则应申请复议或提起新的诉讼。
三、撤诉的注意事项1. 撤诉一旦生效,当事人不能再就同一事项提起新的诉讼,除非相关新的事实或证据出现;2. 撤诉后,法院将根据具体情况对案件进行结案处理,可能会收取部分案件受理费用;3. 当事人在撤诉前应仔细考虑,并与诉讼代理人进行充分协商和沟通,确保撤诉符合自身的利益。
结论撤诉是民事诉讼过程中的一项法定权利,适用范围广泛,但也需要注意一些程序和要点。
变更和撤诉的程序

变更和撤诉的程序在法律纠纷的诉讼过程中,原告或者被告方有时可能会需要变更起诉或者撤诉。
本文将介绍变更和撤诉的程序,以及涉及到的注意事项。
一、变更的程序当一方在诉讼过程中需要变更其起诉或者辩护的请求时,应当遵循以下的程序:1. 提出变更请求:变更请求应当以书面形式提出,并明确指出原请求、变更请求的内容以及变更的原因。
在变更请求中,应当附上相关的证据文件。
2. 向对方当事人送达变更请求:变更请求的副本应当送达给对方当事人,以便其了解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并且有机会做出回应。
送达可以通过邮寄、传真或者其他合法的方式进行。
3. 向法院提交变更请求并予以审理:变更请求的副本还应当提交给法院,以便法院了解案件的变更情况。
法院将对变更请求进行审理,并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支持变更。
需要注意的是,变更请求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并且不能损害对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法院在审理变更请求时,将综合考虑各方的利益和公正原则作出决策。
二、撤诉的程序当一方决定不再继续诉讼,或者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原告方可以提出撤诉请求。
撤诉的程序如下:1. 提出撤诉请求:撤诉请求应当以书面形式提出,明确说明撤诉的原因和意愿。
同样,撤诉请求中也需要附上相关的证据文件。
2. 向对方当事人送达撤诉请求:撤诉请求的副本应当送达给对方当事人,以确保其知晓撤诉的意愿。
同样,送达可以通过邮寄、传真等方式进行。
3. 向法院提交撤诉请求并予以审理:撤诉请求的副本还应当提交给法院。
法院将对撤诉请求进行审理,并根据情况决定是否支持撤诉。
需要注意的是,一旦撤诉请求得到法院的支持并生效,双方之间的诉讼程序将终止。
但是,撤诉并不影响对方当事人提起新的诉讼或者采取其他合法救济措施。
三、变更和撤诉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变更和撤诉时,双方应当注意以下事项:1. 合法性和合理性:变更和撤诉请求必须合法,并且合理地符合法律规定。
如果请求不合法或者不合规,法院可能拒绝支持。
2. 时间限制:变更和撤诉都有时间限制。
起诉状撤回多久再起诉

起诉状撤回多久再起诉
起诉状撤回再起诉的时间限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当事人在法院受理
案件后,可以申请撤回起诉。
撤回起诉后,如果当事人希望再次提起
诉讼,需要重新提交起诉状,并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
1. 撤回起诉的条件:当事人可以在诉讼过程中的任何时候向法院提出
撤诉申请。
法院在审查后,认为撤诉申请符合法律规定的,可以准许
撤诉。
2. 撤回起诉的效力:一旦法院裁定准许撤诉,原诉讼程序即告终止,
但不影响当事人再次提起诉讼的权利。
3. 再次起诉的时间限制:通常情况下,当事人在撤回起诉后,没有明
确的等待期再提起诉讼。
但是,如果是因为同一事实和理由再次起诉,法院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受理。
4. 诉讼时效:需要注意的是,民事诉讼有诉讼时效的规定。
如果当事
人在诉讼时效期间内未提起诉讼,时效届满后将丧失起诉权。
因此,
即使撤回起诉,也应尽快在时效期内重新提起诉讼。
5. 再次起诉的注意事项:再次起诉时,应确保起诉状的内容、证据等
符合法律规定,避免因程序或实体问题导致法院不予受理。
6. 法院的审查:法院在受理再次起诉的案件时,会审查是否符合受理
条件,包括是否属于同一事实和理由,是否在诉讼时效期内等。
7. 法律后果:如果法院认为再次起诉符合法律规定,将重新启动诉讼程序。
如果不符合,法院可能会裁定不予受理。
请注意,本回答仅供参考,具体案件的处理还需依据案件的实际情况和法院的判断。
如需进一步的法律服务,请咨询专业律师。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撤诉的时间?

Effective managers are good at using talents.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撤诉的时间?导读: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的赔偿问题而进行的诉讼活动。
一、什么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的赔偿问题而进行的诉讼活动。
《刑事诉讼法》第77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如果是国家、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查封或者扣押被告人的财产。
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撤诉的时间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撤诉的时间是在法院宣判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四十五条宣判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
人民法院裁定不准许撤诉的,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第一百六十条人民法院认定公诉案件被告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对已经提起的附带民事诉讼,经调解不能达成协议的,应当一并作出刑事附带民事判决。
人民法院准许人民检察院撤回起诉的公诉案件,对已经提起的附带民事诉讼,可以进行调解;不宜调解或者经调解不能达成协议的,应当裁定驳回起诉,并告知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可以另行提起民事诉讼。
三、刑事附带民事撤诉申请书范本刑事附带民事撤诉申请书申请人:法定代表人:我单位诉__x银行__市××区办事处拖欠工程垫款人民币_______元的纠纷一案,已由你院立案受理。
在此期间,农行××区办事处要求__市××区人民政府进行调解。
20××年××月××日,在区政府_________参加下,由区政府_______同志邀集农行××区办事处_______同志、________同志就上述拖欠工程垫款问题进行了协商,最后双方达成协议,并形成了20××年××月××日会议纪要( 见附件),清结了上述拖欠建筑工程垫款人民币27756.71元。
工伤撤诉期限

工伤撤诉期限工伤是指在工作中因工作原因受到的伤害,包括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内和工作场所内发生的意外伤害、职业病等。
对于因工作受伤的劳动者来说,能够及时获得工伤赔偿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劳动者可能会考虑撤销工伤诉讼,那么工伤撤诉的期限是多久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障法》规定,劳动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可以依法向用人单位主张工伤保险待遇。
而在劳动者提起工伤诉讼后,如果劳动者自行撤销工伤诉讼,那么撤诉的期限是在什么时候呢?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劳动者在提起工伤诉讼后,可以在庭审前撤诉,但是在庭审开始后,劳动者就无法再撤销诉讼了。
这就意味着劳动者在诉讼过程中要及时考虑清楚是否需要撤诉,以免错失撤诉的时机。
此外,劳动者在撤销工伤诉讼时,还需要向法院提出书面申请,并经法院确认后方可撤诉。
因此,在撤诉期限内,劳动者需要及时向法院递交撤诉申请,并按照法院的要求进行相关手续办理。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撤销工伤诉讼并不意味着放弃工伤赔偿的权利。
劳动者可以在撤诉后重新向用人单位提出工伤赔偿申请,只是需要通过其他途径进行申请,比如协商、调解等方式。
总的来说,劳动者在提起工伤诉讼后,如果考虑撤销诉讼,需要在庭审前向法院提出书面申请,并经法院确认后方可撤诉。
撤诉期限是在庭审开始前,一旦庭审开始后就无法再撤销诉讼了。
劳动者在撤诉后仍然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向用人单位提出工伤赔偿申请,但需要注意申请的方式和时机。
希望劳动者能够在面对工伤诉讼时,能够了解工伤撤诉的相关规定,及时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维权,确保自身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撤诉申请书时间

尊敬的人民法院:我是本案原告(姓名),因(案件名称)一案,现向贵院提出撤诉申请,具体理由如下:一、撤诉缘由1. 案件背景:本案源于(简要描述案件背景),经过长时间的诉讼,双方当事人(原告或被告)在(具体时间)达成一致意见,决定(简要描述双方达成的一致意见)。
2. 诉讼成本:自案件起诉以来,双方当事人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承担了相应的诉讼费用。
考虑到双方当事人均承受了一定的经济压力,为节约司法资源,减轻双方负担,经协商一致,决定撤诉。
3. 情感因素:本案涉及的家庭、亲情、友情等情感因素,双方当事人经过多次沟通,均表示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纠纷,避免进一步伤害彼此的感情。
二、撤诉请求鉴于以上原因,现向贵院提出如下撤诉请求:1. 贵院依法裁定准许本案原告(姓名)撤回起诉。
2. 本案诉讼费用由双方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
3. 贵院依法解除对本案的管辖权。
三、保证为保障贵院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本人郑重承诺:1. 本人在撤诉后,不再就本案向贵院提起诉讼。
2. 本人在撤诉后,不再就本案向其他司法机关提起诉讼。
3. 本人在撤诉后,不再就本案向其他任何组织或个人提起诉讼。
四、结束语感谢贵院对本案的审理,在此,本人衷心希望贵院能够准许本人的撤诉申请,为双方当事人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同时,本人也将珍惜此次撤诉机会,努力维护双方关系,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特此申请!申请人:(姓名)联系电话:(电话号码)申请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附件:相关证据材料(注:以上内容为撤诉申请书范本,具体内容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撤诉时间规定
撤诉是指原告在诉讼过程中主动放弃诉讼权利,不再追究被告的责任,这是一种常见的诉讼行为,但是在司法实践中,撤诉必须依照一定的程序和时间规定才能生效。
一、撤诉的时间规定
撤诉的时间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 在一审庭审前撤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34条的规定,当原告在一审庭审未开始前提出撤诉申请,法
院应当准许。
一审庭审开始后,原告提出撤诉的,法院应当不予准许。
2. 在一审庭审中撤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35条的规定,当原告在一审庭审进行过程中提出撤诉申请的,法院可以准许,但是一审庭审已经结束的,法院应当不予准许。
3. 在上诉期限内撤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56条的规定,上诉人在上诉期限内撤回上诉的,可以准许。
4. 在二审庭审前撤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73条的规定,当原告在二审庭审未开始前提出撤诉申请的,
法院应当准许。
二审庭审开始后,原告提出撤诉的,法院应当不予准许。
5. 在二审庭审中撤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
174条的规定,当原告在二审庭审进行过程中提出撤诉申请的,法院可以准许,但是二审庭审已经结束的,法院应当不予准许。
二、撤诉程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原告在提出撤诉申请时,需要遵循以下程序:
1. 提出撤诉申请:原告应当以书面形式向法院提出撤诉申请,明确表达撤诉的意愿,并注明案号和当事人的姓名、住所等相关信息。
2. 被告的意见:法院应当将原告的撤诉申请送达给被告,并告知被告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对撤诉申请做出意见。
3. 法院的决定:法院应当根据原告的撤诉申请和被告的意见,综合考虑案件的具体情况作出是否准许撤诉的决定,并将决定书送达给当事人。
4. 处理案件余款:原告提出撤诉后,如案件存在财产纠纷,法院应当结案前,对案件中财产进行处理。
5. 撤诉生效:撤诉决定经法院送达给当事人后即生效,原告的撤诉申请生效后,法院将终结诉讼程序。
总之,撤诉的时间规定对于诉讼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当事人应当在具体规定的期限内提出撤诉申请,并遵循相关的法律程序,以确保撤诉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