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关系管理案例分析
员工关系管理案例分析
员工关系管理案例分析在任何组织中,员工关系管理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有效的员工关系管理可以帮助组织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促进组织的持续发展。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员工关系管理可能会面临各种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通过一个员工关系管理案例分析来探讨这一问题。
案例背景:某公司是一家制造业企业,拥有数百名员工。
近期,公司的员工关系出现了一些问题。
员工之间的沟通不畅,相互之间存在矛盾和矛盾。
一些员工抱怨他们的工作环境和待遇,导致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下降。
公司的管理层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决定采取措施来改善员工关系。
员工关系管理分析:首先,公司需要认识到员工关系管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它涉及到组织内部各种关系的协调和管理,包括员工之间的关系、员工与管理层之间的关系以及员工与公司之间的关系。
要解决员工关系问题,公司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采取综合性的措施。
其次,公司需要建立健康的沟通机制。
员工之间的沟通不畅是导致员工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之一。
公司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员工座谈会、设立意见箱、建立员工联络小组等方式来促进员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此外,公司还可以通过加强内部信息发布和员工培训来提高员工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公司需要重视员工的待遇和福利。
员工的工作环境和待遇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表现。
公司可以通过提高员工的工资福利、改善工作条件、加强职业培训等方式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
此外,公司还可以通过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和奖惩机制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最后,公司需要建立健全的员工投诉处理机制。
员工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需要有一个可以诉诸的渠道。
公司可以通过设立员工投诉热线、成立员工纠纷调解委员会、聘请专业的人力资源顾问等方式来处理员工的投诉和纠纷,从而及时解决员工关系问题。
结论: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员工关系管理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工作。
公司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性的措施来解决员工关系问题。
员工关系案例
案例一:案例一:事件重放:某日上午,一员工怒气冲冲来到办公室,提出向人力资源部投诉,对上级管理方式不满,当时该员工情绪非常火爆,说话时分贝也不小。
而负责接待本部女同事,为安抚该员工情绪,非常礼貌地说“你不要激动,别生气,有问题向我们反映,我们会调查,如果属实,一定给你一个答复” ,不料,该员工立即大声喊叫“调什么查,难道你以为我骗你的呀,还是说你们人力资源部与管理人员一样不讲道理,我不与你谈了” ,随后,不论这位女同事如何向他解释,此员工就是不再与其答话,只是自已大声抱怨无处讲理,因当时正处于办公繁忙时间,办公室内还有其他员工,因此为避免事态恶化,我就走地过去解决,具体如何请看下述内容。
首先,我非常认真向该同事打招呼,并表示:刚才你反应的问题,我们非常重视,这样子,大家一起去会议室谈谈。
(该员工同意,并与我一起去了会议室,在些提醒下各位,如果在处理员工投诉类事件时,正处公众地方,是不方便沟通的,此时最好转移到一个独立安静环境较妥当)该员工进入会议室坐下后,继续不停的讲,上级对其如何不公正,我几次想打断其说话,都没办法,并用他还越说越激动(在处理员工投诉时,面对情绪不稳员工,此时,千万别轻易说“别生气之类的话” ,因人在气头上是最听不得这话的,“废话,能不气吗,敢情你没碰过这事” ,所以这时最好的方法是转移他的怒火,如何转移?有几种方法我用:1、给他倒杯水,缓缓劲;2、请他说慢点,并且告诉他:您说的很重要,我要重点记录下来” (一般人在怒气中语速很快的,如果令对方放慢语速,自然怒气也在慢慢减轻)当他能真正冷静下来时,我们再进行下一步处理会顺利很多,并且经过你耐心的倾听对方抱怨,他也发泄了出来,最后解决问题会容易很多。
案例二:案例二:当你走过你的部门时,一位下属杰克朝你走来,要求与你私下谈谈。
显然有什么事情在烦扰着杰克。
因此,你回到办公室才坐下,杰克就滔滔不绝地谈他与同事麦克之间的冲突。
照杰克的说法,麦克欺人太甚了。
员工关系管理案例及其分析
员工关系管理案例及其分析员工关系管理是指企业在与员工之间建立和维护良好关系的过程和方法。
良好的员工关系能够增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提高工作绩效,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本文将以公司的员工关系管理案例为例,分析其实施过程及其取得的效果。
公司是一家销售型企业,拥有大量销售业务员。
由于销售工作压力大,员工之间常常会出现情绪紧张、争吵甚至冲突的情况。
为了有效管理员工关系,提高销售业绩,该公司决定实施一系列员工关系管理措施。
首先,该公司建立了定期沟通的机制。
每个月,公司将召开一次全体员工会议,由公司领导人向全体员工介绍企业发展情况,并与员工分享企业的业绩与收入数据。
此外,公司还通过设立员工表扬机制,及时表彰业绩突出的员工,激励员工提升工作积极性。
其次,该公司实施了员工培训计划。
公司组织员工参加销售技巧培训、沟通技巧培训等,以提升员工的职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通过培训,员工们不仅学到了实用的工作技能,还增加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再次,该公司注重员工福利待遇。
公司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为员工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险和福利保障。
此外,公司每年还会组织员工旅游和团建活动,增强员工之间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最后,该公司重视员工的反馈和参与。
公司定期进行员工满意度调查,了解员工对企业管理的需求和意见,并积极改进不足之处。
此外,公司还设立员工代表,让员工参与企业决策和管理,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通过以上一系列员工关系管理措施的实施,该公司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首先,员工之间的沟通频率增加,员工能够及时了解企业情况,增加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其次,员工的职业技能得到提升,销售业绩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再次,员工福利待遇的提升,减少了员工的离职率,增强了员工的忠诚度。
最后,员工的参与感和归属感增强,员工之间的合作度和团队凝聚力明显增强。
综上所述,良好的员工关系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定期沟通、员工培训、福利待遇和员工参与等措施,能够增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归属感,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绩效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员工关系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科技公司(以下简称“科技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软件开发和信息技术服务。
该公司在业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员工人数也逐年增加。
2019年,公司为了适应市场变化,提高运营效率,决定对部分岗位进行优化调整。
在此过程中,公司单方面决定与部分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其中包括张先生。
张先生于2010年加入科技公司,担任软件开发工程师一职。
在公司的这些年里,张先生工作表现良好,多次获得公司表彰。
然而,在2019年公司进行岗位优化调整时,张先生被列入了被解除劳动合同的名单。
张先生对此表示不满,认为公司的做法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于是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
二、案件争议焦点1. 公司是否合法解除与张先生的劳动合同?2. 公司是否应承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责任?三、案件审理过程劳动仲裁委员会受理了张先生的仲裁申请后,依法进行了审理。
在审理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就以下事实进行了举证和质证:1. 公司提供的证据显示,张先生在岗位优化调整中被列入被解除劳动合同的名单,主要原因是其工作能力与岗位需求不符。
2. 张先生提供的证据显示,他在公司工作期间,多次获得公司表彰,且其工作表现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认可。
在审理过程中,劳动仲裁委员会对以下法律问题进行了分析: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但是,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四、案件裁决劳动仲裁委员会认为,科技公司解除与张先生的劳动合同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的规定,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企业员工关系管理案例分析
企业员工关系管理案例分析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员工关系管理案例集目录:1.朱某诉中国机电设备总公司追索劳动报酬纠纷案2.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合同不能随便解除3.上海白领突遭解雇4.是煽动罢工,还是正当维权5.招聘中的就业歧视7.上海化工研究院商业秘密案8.劳动报酬发生争议怎么办9.让员工做主,参与管理10.美国的“职工持股计划”的沟通管理12.迪斯尼公司员工沟通管理13.沃尔玛和丰田公司的奖励机制14.用人单位解除违纪职工的劳动合同应有切实的事实依据15.西门子裁员风波16.单位股权变换不能随意克扣员工工资17.解除不胜任工作员工的劳动合同需要支付补偿金吗18.沃尔玛工会风波19.沃尔玛组建工会了20.工资争议21.办事处侵权该在哪仲裁员工关系管理案例集1.朱某诉中国机电设备总公司追索劳动报酬纠纷案朱某诉中国机电设备总公司追索劳动报酬纠纷案2003年3月3日,在北京一所学院任贸易系教研室主任的朱某与中国机电设备总公司进出口部签订了聘用工作人员合同书,期限2年.双方约定:聘用期满后,进出口部根据业务需要和朱某的工作表现如拟不再聘用朱某,须提前2个月通知朱某,并在聘用期满后3个月给朱某寻找工作的时间,在此期间,进出口部支付朱某工资的百分之七十.合同签订后,朱某于同年5月5日出国工作至2004年1月12日回国.出国期间,朱某的国内工资每月800元由其妻代领;国外工资每月300美金,因双方未商定如何领取,朱分文未取.2004年2月至2005年2月朱某回国工作期间,单位却未支付其工资,2005年5月,朱某向北京市宣武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该仲裁委以超过规定时间为由,驳回了其申诉请求.朱某又投诉至北京市宣武区法院,请求判令机电公司补发其工资及利息,并给付赔偿金.在法庭上,机电公司答辩道:“朱某受聘于我公司进出口部,并正式签了劳动合同,交我公司人事处备案.该合同第6条规定,应聘期不得再干第二职业,要以甲方的名义和利益进行各项业务活动,不得以个人名义或其他部门名义进行私人交易.2003年5月,朱某出国工作后违反法律,构成了经济犯罪,还擅自更改货单,使货单与货物不符,货物被海关扣留.朱某在国外工作期间没有认真地推销公司出口货物,而是张罗他的私人生意.由于他的渎职行为,造成了国有资产的积压和重大损失.此外,他还有贪污公款和拟携款外逃问题.2004年1月,朱某回国,我公司接到了举报信后,开始对他的问题进行调查,并通知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将朱某作为布控对象.朱某在国外的工资,他已在国外领取.因朱某在回国后的第2个月即离开我公司,按我公司规定,‘无故旷工除名,10天不上班开除’,所以我公司与朱某间的劳动合同已自然解除,不再付给他工资.”由于双方各执己见,宣武法院于2005年12月24日作出判决:自本判决生效后3日内,机电公司一次性给付朱某2003年5月至2004年1月的国外工资2700美元,并支付25%的经济补偿金;机电公司一次性给付朱某2004年2月至2005年2月的国内工资月工资800元人民币10400元人民币,2005年3月至5月的70%工资计1680元人民币,并支付25%的经济补偿金.分析:员工关系的本质是双方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的相互交织.冲突是由于双方的利益、目标和期望常常会出现分歧,产生冲突,甚至彼此背道而驰.在本案例中,朱某和中国机电设备总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两者冲突的焦点在于朱某是否违法了合同规定,朱某是否应该获得劳动报酬.2.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合同不能随便解除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合同不能随便解除小罗在某网络公司工作.2008年3月,他发现自己的劳动合同即将到期,于是,要求公司人事部与自己续签劳动合同.“公司正准备换CEO,等新的CEO来了再说吧.”人事经理给了他这样一个答复.半个月过去了,小罗的合同已经过期,公司还没有跟他续订合同.又过了一个多月,新CEO终于上任了.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位新官的第一把火就烧在了人的身上——决定大幅裁员.小罗跟其他一些员工一样,收到了公司发出的终止劳动合同通知书.小罗办完离职手续后,找到人事部,要求公司向自己支付经济补偿金,没想到却遭到了人事经理的拒绝.“你的劳动合同是到期终止,不是中途解除,所以,没有经济补偿金.”人事经理这样解释道.“可是,我的合同时一个月前到期的,你们当时没有终止呀.”小罗觉得有点委屈.“不管怎么说,合同到期后,公司没有再跟你续,就可以随时跟你终止劳动关系.”人事经理态度很强硬.小罗走在回家的路上,脑子还是转不过弯来:难道劳动合同过期后,公司不立即终止也不续订,以后就可以随时解除,甚至连补偿金也可以不给分析提示:本案中的网络公司虽然开始时和小罗订有劳动合同,但在劳动合同到期时,既没有终止又没有续订,双方当事人处在了存有劳动关系但没有劳动合同的状态,属于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网络公司以换CEO为理由,拖延续订劳动合同,这在法律上不属于有正当理由,仍然属于无故拖延不订.所以,此时,网络公司已经不能采用终止劳动合同的办法结束与小罗之间的劳动关系了.即使小罗同意公司的提议,了断双方的劳动关系,也只能属于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关系.网络公司至少也应按有关规定向小罗支付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3.上海白领突遭解雇上海白领突遭解雇2005年9月,不少高级白领在招聘网上浏览到了这样一条消息:一家从事德国知名化妆品代理的公司正在招幕高层管理人才,办公地点在赫赫有名的外滩中心超甲级写字楼.于是他们放弃了原本已经很优厚的待遇,从全国各地赶来,跳槽到这家公司.11月1日,17名在女人春天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工作还未满一月的员工一夜之间被公司全部解聘,原因是招他们进公司的总经理被董事长解雇,这17名员工通过“正规”应聘程序获得的员工身份也被公司视作“总经理”的个人行为而不予承认,仅发给每人几百到上千元不等的津贴.更棘手的是,此前他们反复要求签灯的劳动合同被公司以“没有印好”为由,一再推脱,这让他们顿时陷入了无证可对的尴尬境地.11月4日,上海黄埔区仲裁接待了来自上海女人春天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的14名员工,提出仲裁申请要求公司支付拖欠的工资及未提前一个月通知终止劳动关系,支付一个月应当提前通知期工资及经济补偿金的请求.11月10日,黄浦区劳动仲裁部门正式受理了17名白领与“上海女人春天”公司之间的劳动纠纷案.在审理过程中,员工称他们从几家知名招聘网站获知该公司的招聘信息,经面试后取得了“聘用通知书”,于是才进入了公司工作,但刚过月半就突然被解雇.书面劳动合同也未签订.而公司方则称公司目前尚未正常运作,招聘系公司某管理人员个人擅自行为,未经公司授权,且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因此对任用者不予认可.且辞退时对每位员工已发了津贴予以补偿.双方各执一词.仲裁委在查实情况的过程中,边了解情况边做双方的法律宣传工作及调解工作,11月18日正式开庭审理,经审理查明,双方虽未签订劳动合同,但劳动关系应当认定存在,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应当受到保护.经仲裁委的调解,双方终于达成调解协议,企业愿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上海女人春天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当庭补足了没有足额支付的17位白领的工资;另外,由于没有提前30天通知解除劳动关系,还支付了一定数额的“代通金”,两项费用共计59250元.分析:员工关系的基本含义,是指管理方与员工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并受到一定社会中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力量是影响员工关系结果的能力,是相互冲突的利益、目标和期望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决定因素.在本案例中,用人单位利用自己在经济和管理上的强势地位,招用劳动者不签订劳动合同.发生劳动争议时因双方劳动关系难以确定,致使劳动者合法权益难以维护.4.是煽动罢工,还是正当维权是煽动罢工,还是正当维权2001年11月12日上午,某电器厂李某接到公司人事部的一份书面通知:因李某煽动罢工,破坏生产,给公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经董事会研究并请示政府部门,决定给予开除的处分,并不予结算工资.先后接到通知的还有公司的何某、刘某.——企业违法引发停工风波.该电器厂是一家香港投资来料加工企业,有职工2000多人.2001年10月29日,由于企业存在按低于所在市最低工资标准的金额支付工资、不按法律规定支付加班工资、停工待料期间不发生活费等问题,引起职工强烈不满,以生产部门为主的1000多名职工采取在厂内静坐停工的方式,要求解决问题.停工静坐对企业起到震慑作用.停工当天,在当地劳动站的协调下,企业第一次就工资标准和加班费等问题与李某、何某、刘某等职工代表进行谈判.最终双方达成协议:企业补发低于最低工资标准部分的工资;公休日加班按法律规定支付加班费;停工待料期间向员工支付生活费;从11月份开始,与所有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依法办理养老保险.此后,全体员工恢复上班.——李某:停工静坐时为了维护合法权益.在谈判过程中,职工代表就担心,谈判结束、工人复工后,企业会对职工代表和罢工人员打击报复.停工风波过去大约10天后,厂方陆续解雇员工300多人,并以“煽动罢工”或“参与煽动罢工”为由开除了李某等三人.对“煽动罢工”一说,李某等人认为这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罢工是由于企业肆意侵害工人权益和工人努力争取合法权利的结果,停工静坐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电器厂:开除他们没有错.企业说,“他们煽动这次罢工造成了近1000万元的经济损失,公司正在请律师,追究他们的法律责任呢”公司认为这次罢工是“有组织、有预谋”地策划的,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公司董事会经研究后决定给予李某等人开除处理.公司有大量的证据,包括证人证言、录音录像等,证明李某等人煽动或参与煽动了罢工.当被问及工人反映的问题是否属实时,企业也承认,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和没按规定支付加班工资的问题确实存在,但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过程.对记者提出的开除职工是否履行职代会或职工大会讨论程序一事,企业答复煽动罢工已构成了刑事犯罪,企业不需要履行这些程序.从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同样的行为,企业与劳动者的观点产生了根本分歧.孰是孰非,就涉及一个价值判断问题.什么样的劳动关系目标模式才是好的模式5.招聘中的就业歧视招聘中的就业歧视2005年5月,某化妆品公司招聘大学生.面试中根据应聘大学生的血型分组面试,最后录用的50余名学生基本为O型血和A型血,其中30余人为男性,20余人为女性.该公司与录用大学生签订了一年期劳动合同,试用期三个月.试用期满后,该公司决定,部分员工需要延长试用期两个月.这些员工绝大部分为女大学生.其中的杨某、黄某等人非常气愤,认为自己在试用期表现良好,并不比男员工差,公司不能仅仅因为自己是女性便给予不公正的待遇.与公司多次协商未成,遂将公司诉至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请求撤销公司延长其试用期的规定,按转正工资标准补发其超过法定试用期期间的工资差额.分析:企业在开展招聘时,要避免因歧视带来的风险.具体歧视原因:年龄、性别、身高、姓氏、血型、政治、地域等.本案例中,该化妆品公司在招聘员工和为员工转正时,分别以同工作无关的血型和性别为判断标准,剥夺了应聘大学生的平等就业权,引起劳动争议.7.上海化工研究院商业秘密案上海化工研究院商业秘密案上海化工院是国内唯一生产15N标记化合物的单位,15N技术为该院的自主知识产权,被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为研制这一高科技产品,该院先后投入上千万元的资金,科研时间长达数十年之久,已达到国内领先、接近国际的技术水平.为保护自行研发的15N技术,该院先后制定了相关保密制度,并将15N技术的所有资料存档并列为“秘密”等级.2002年5月,上海化工院发现,熟知15N生产技术的该院职工陈伟元、程尚雄、强剑康从单位辞职后跳槽至埃索托普公司工作,且埃索托普公司的15N生产装置、工艺路线、流程与化工院完全一致.其生产的15N标记化合物通过汇鸿苏州公司出口销售.同时,埃索托普公司还向化工院的国内外代理商用发传真、送样品等方式,低价提供15N标记化合物,严重影响了上海化工院产品销售,造成该院巨大经济损失.为此,上海化工院于2003年10月以侵害其商业秘密为由,将陈、程、强三人以及埃索托普公司告到市二中院,要求四被告停止侵权,赔偿经济损失230余万元,并由四被告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分析:商业秘密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它对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事实证明,企业商业秘密保护中最大的风险来自参与人员的泄密和同行的“挖角”,因此,加强技术人员及高管的管理就成了商业秘密保护的重要环节.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事项,对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我国法律法规对劳动者泄露企业商业秘密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做了明确规定.本案是一起典型的因职工跳槽引发的侵害商业秘密纠纷案件.8.劳动报酬发生争议怎么办劳动报酬发生争议怎么办张某2008年3月与快餐企业签订了负责外卖递送的劳动合同,但没有写明递送的地域范围.上班后才发现递送的范围包括近郊,而近郊的交通条件比较恶劣,尤其是晚上,更是危险.张某做完一个月后,发现工资并没有比一般岗位的员工多,他认为自己的劳动条件比原来想象的恶劣得多,于是要求公司加工资,公司觉得与合同不符,予以拒绝.张某又要求如果不加工资,就减少递送的范围,公司仍然认为与合同不符,也不同意.张某觉得很不平,但他又不知如何说服公司.请问他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根据新版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对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约定不明确,引发争议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重新协商;协商不成的,适用集体合同规定;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报酬的,实行同工同酬;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条件等标准的,适用国家有关规定.9.让员工做主,参与管理让员工做主,参与管理B公司董事会正在讨论是否关闭其下属的一家元器件加工厂,理由是这家工厂不能给B公司创造利润.如果这个决议执行的话,将会导致200名工人失业,这对于总人数只有700人的B公司而言,将会引起工人们的恐慌,而造成更大的损失,显然这样的局面不是管理者所希望面临的.解决方案:管理层决定让工人决定自己的命运,于是在元器件加工厂由B公司管理层主持召开了一次职工大会,主要是宣读董事会的想法和倾听员工的意见.果然,关闭加工厂的提议一经宣读,会场便不再安宁,管理层希望大家踊跃建议,提出帮助加工厂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以摆脱被关闭的命运.并给大家一周的时间,用书面报告反映上来,管理层再三告之,元器件加工厂的命运掌握在广大员工手上,换言之,失业与否,由员工自己决定.一周以后,管理层收到了来自全体员工的很多份报告,其中有生产第一线的工人、车间的管理者、采购部门等.管理者将以下几份认为重要的报告呈给了董事会:1.元器件厂的生产原材料采购成本过高,直接对工厂的利润造成影响;2.工人的素质及操作技能参差不齐,一部分操作工极需要进行上岗培训,以降低元器件的报废率;3.检验环节行同虚设,使很多不合格品流向市场,直接增加了产品的售后服务成本;4.管理人员超编,冗员现象严重,职工反映工厂管理人员最低可减去一半;5.工厂缺少激励制度,仍有大锅饭现象,干好干差一个样,工人很难想象出合资公司会出现此类问题.这些触目惊心的报告在董事会产生很大震动,管理者被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这些使得元器件厂长期亏损的根本问题.管理者依据问题,健全了元器件厂的管理制度,具体有以下做法:采购实行招标及审批制度,收回部分下放权力,杜绝此环节的腐败给工厂的致命打击;员工按岗位要求统一上岗培训,根据考核及实际操作水平择优录取,以保障正常优质生产;管理人员根据其领导的部门制定分目标,对元器件厂的质量目标进行分解,上岗签定责任合同,完成不了目标任务的解雇或换岗;在工厂进行“保证质量,提高效益”的奖惩活动,如检验员岗位,发现不合格产品的予以奖励,而放走不合格产品的则予以重罚或解雇;2个月后,元器件厂的产品一次检验合格率由原来的90%增加到97%,仅此一项便减少损失30余万,清理不合格员工给工厂每月减少薪资发放达5万元.而采购环节每月更是降低采购成本近10万元.5个月后,整顿后的元器件厂实现赢利.分析:参与式管理强调通过员工参与组织的管理决策,改善人际关系,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充分实现自我价值,同时达到提高组织效率,增长组织效益的目标.这在本案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B公司通过让员工积极参与到管理中来,通过提案制度的方式,找出并解决了元器件加工厂存在的主要问题,使其顺利渡过难关.10.美国的“职工持股计划”美国的“职工持股计划”美国企业职工参与管理的形式以劳资集体谈判为主,另外工人自我管理小组也很流行,但最有特色的则是近几十年兴起的“职工持股计划”,它导致工人更注重财务与参与.“职工持股计划”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s,ESOP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由路易斯凯尔索Louis 最先提出,他也因此被称为“职工持股计划之父”.从1973年开始,美国国会陆续通过16项鼓励职工所有制的法律,14个州通过了建立职工所有制计划的法案,而所有这些法律几乎都集中在职工持股计划上,对促进职工持股计划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到90年代初,美国已有11000多家公司采用了这一计划,包括一些最着名的公司,超过1100万的职工成为该计划的直接参与者,他们拥有的资本总量已超过500亿元.美国企业中实行的ESOP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不利用信贷杠杆的ESOP,一种是利用信贷杠杆的ESOP.前者由企业直接将股票交给公司成立的ESOP委员会小组,该委员会为每个职工建立股权账户,每年从企业利润中按其掌握的股票分得红利,用部分红利归还雇主或公司以股票形式的赊账,还完后股票即为职工个人所有.后者的做法是公司首先设立一个ESOP基金组织,该组织向银行或其他金融企业申请优惠贷款,用该项贷款购买公司的股票,保留在“悬置账户”之中,公司每年在利润中按预定比例提取一部分交给ESOP信托基金组织,信托基金组织将这笔资金用来归还银行贷款,并负责把股份转化到每个职工的账户上,悬置的账户逐渐变成拥有实际股份的个人账户.没有信贷杠杆的ESOP实际上是企业主或雇主对职工的无偿捐献,因此,这种形式并不是ESOP的主流,后者才是美国职工持股计划的典型形式.的沟通管理IBM的沟通管理IBM内部的人事沟通渠道可分为三类:员工―直属经理;员工―越级管理阶层;其他渠道.“员工―直属经理”的沟通是很重要的一条沟通渠道,其主要形式是:每年由员工向直属经理提交工作目标,直属经理定期考核检查,并把考评结果作为员工的加薪依据.IBM的考评结果标准有5级:未能执行的是第五级;达到既定目标的是第四级;执行过程中能通权达变、完成任务的是第三级;在未执行前能预知事件变化并能做好事前准备的为第二级;第一级的考绩,不但要达到第二级的工作要求,其处理过程还要能成为其他员工的表率.“员工―越级管理阶层”的沟通有四种形态:其一是“越级谈话”,这是员工与越级管理者一对一的个别谈话;其二是人事部安排,每次由10名左右的员工与总经理面谈;其三是高层主管的座谈;四是IBM最重视的“员工意见调查”,即每年由人事部要求员工填写不署名的意见调查表,管理幅度在7人以上的主管都会收到最终的调查结果,公司要求这些主管必须每3个月向总经理禀报调查结果的改进情况.其他沟通渠道包括“公告栏”、“内部刊物”、“有话直说”和“申诉制度”等.IBM的“有话直说”是鼓励员工对公司制度、措施多提意见的一种沟通形式一般通过书面的形式进行,员工的建议书会专门有人搜集、整理,并要求当事部门在10天内给予回复.IBM的“内部刊物”的主要功能是把公司年度目标清楚地告诉员工.IBM的“申诉制度”是指在工作中,员工如果觉得委屈,他可以写信给任何主管包括总经理,在完成调查前,公司注意不让被调查者的名誉受损,不大张旗鼓地调查以免当事人难堪.为了确保沟通目标得以实现,IBM制定了一个“沟通十诫”:一是沟通前先澄清概念;二是探讨沟通的真正目的;三是检讨沟通环境;四是尽量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五是语调和内容一样重要;六是传递资料尽可能有用;七是应有追踪、检讨;八是兼顾现在和未来;九是言行一致;十是做好听众.分析:IBM是企业在沟通管理方面做得很到位的企业之一,是沟通管理方面非常好的成功案例.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IBM建立一套系统而有效的多方位的沟通体制,基本上采用了课程中所讲到的各种企业内部沟通管理方法,达到了沟通的目的和作用.这也是IBM在激烈竞争中的很大的优势之一.12.迪斯尼公司员工沟通管理迪斯尼公司员工沟通管理迪斯尼公司是一家拥有12000余名员工的大公司,它早在20年前就认识到员工意见沟通的重要性,并且不断地加以实践.现在,公司的员工意见沟通系统已经相当成熟和完善.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面临全球的经济不景气,这一系统对提高公司劳动生产率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公司的员工意见沟通系统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基本原则之上的:个人或机构一旦购买了迪斯尼公司的股票,他就有权知道公司的完成财务资料,并得到有关资料的定期报告.本公司的员工,也有权知道并得到这些财务资料和一些更详尽的管理资料.迪斯尼公司的员工意见沟通系统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每月举行的员工协调会议;二是每年举办的主管汇报和员工大会.1.员工协调会议早在20年前,迪斯尼公司就开始试行员工协调会议,员工协调会议是每月举行一次的公开讨论会.在会议中,管理人员和员工共聚一堂,商讨一些彼此关心的问题.公司的总部、各部门、各基层组织都举行协调会议.在开会之前,员工可事先将建议或怨言反映给参加会议的员工代表,代表们将在协调会议上把意见传递给管理部门;管理部门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同时将公司政策和计划讲解给代表们听,相互之间进行广泛的讨论.。
《员工关系管理》小米公司员工关系管理案例分析
《员工关系管理》小米公司员工关系管理案例分析目录《员工关系管理》课程期末试题 (1)第1章:小米公司简介 (2)摘要: (2)小米高端化战略需要: (2)小米公司企业文化: (2)小米公司组织构架: (2)人才战略: (2)第2章:试用期管理 (3)新员工入职报到: (3)指导人确定原则: (3)第3章:员工沟通管理 (4)沟通目的; (4)第4章:离职管理 (5)目的: (5)内容: (5)第1章:小米公司简介摘要: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0年3月3日,是专注于智能硬件和电子产品研发、智能手机、智能电动汽车、互联网电视及智能家居生态链建设的的全球化移动互联网企业、创新型科技企业。
小米公司创造了用互联网模式开发手机操作系统、发烧友参与开发改进的模式。
“为发烧而生”是小米的产品概念。
“让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的乐趣”是小米公司的愿景。
小米公司应用了互联网开发模式开发产品,用极客精神做产品,用互联网模式干掉中间环节,致力让全球每个人,都能享用来自中国的优质科技产品。
小米已经建成了全球最大消费类物联网平台,连接超过5.58 亿台智能设备,进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MIUI全球月活跃用户达到5.64亿。
小米系投资的公司超500家,覆盖智能硬件、生活消费用品、教育、游戏、社交网络、文化娱乐、医疗健康、汽车交通、金融等领域。
构建“小米科技生态”,小米高端化战略需要:高端化战略的稳步推进,已经成为小米稳健前行的强大动力,进入2022年后,小米高端化更是倍道而进。
继7月份小米携手徕卡宣布影像战略升级,并发布影像旗舰小米12S系列以后,小米宣布全面构建“小米科技生态”,全面赋能高端体验及高端能力全面进化。
“小米科技生态的核心理念是围绕人的生活和工作,更好为人服务,更紧密连接人和万物。
”雷军表示,小米不断融合进化的技术体系,将贯穿所有的智能场景和终端设备。
通过创业12年来的沉淀,小米正在构建不断延展的科技场景,从智能手机到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再到智能制造、智能电动汽车以及仿生机器人,并提供了丰富的智能终端。
员工关系管理案例分析
员工关系管理案例分析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员工关系管理对于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
一个良好的员工关系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增强员工的忠诚度,提高生产力和绩效。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分析员工关系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管理。
案例背景:某家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了一家生产工厂,员工人数超过1000人。
在公司成立初期,员工关系较为融洽,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和满意度较高。
然而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员工关系逐渐出现了问题。
员工的投诉和不满情绪逐渐增加,工作积极性和绩效下降,员工流失率逐渐上升。
问题分析:1. 沟通不畅,公司管理层和员工之间的沟通不畅,员工对于公司的决策和政策缺乏理解和认同,导致不满情绪的积聚。
2. 薪酬福利不公,由于公司内部薪酬福利分配不公平,员工之间存在着不满情绪,导致团队合作精神的减弱。
3. 工作环境不佳,工厂生产环境较差,缺乏必要的安全设施和人性化管理,导致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生产效率下降。
解决方案:1. 加强沟通,公司管理层应该加强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及时向员工解释公司的决策和政策,增加员工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2. 调整薪酬福利政策,公司应该重新调整薪酬福利政策,确保薪酬福利的公平合理,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动力。
3. 改善工作环境,公司应该加大对工作环境的改善投入,提高工厂的生产设施和管理水平,确保员工的工作安全和舒适度。
实施效果:经过公司的努力和改善措施的实施,员工关系逐渐得到了改善。
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逐渐提高,员工的投诉和不满情绪明显减少,工作积极性和绩效得到了提升,员工流失率也逐渐下降。
结论:员工关系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只有建立良好的员工关系,才能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因此,企业应该重视员工关系管理,加强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合理调整薪酬福利政策,改善工作环境,从而实现共赢的局面。
员工关系法律处理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专业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
该公司员工总数为300人,其中管理人员50人,技术人员100人,生产工人150人。
近年来,随着公司业务的快速发展,员工关系问题逐渐凸显,引起公司管理层的高度重视。
二、案例描述1. 事件起因2019年6月,公司因业务调整,决定对部分员工进行裁员。
在裁员过程中,公司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被裁员工进行了经济补偿,但部分员工对裁员方案提出异议,认为公司未充分履行告知义务,且补偿标准不符合法律规定。
2. 事件经过事件发生后,公司人力资源部立即启动员工关系处理程序。
首先,人力资源部对裁员方案进行了审查,确认公司已按照法律规定履行了告知义务,补偿标准符合法律规定。
其次,人力资源部与提出异议的员工进行沟通,解释裁员方案的合理性,并告知员工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3. 事件处理(1)员工通过法律途径维权部分员工在沟通无果后,决定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他们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要求公司支付赔偿金。
(2)劳动仲裁委员会审理劳动仲裁委员会受理了员工的仲裁申请,并依法进行了审理。
在审理过程中,仲裁委员会依法调取了公司裁员方案、员工劳动合同等相关证据,并听取了双方当事人的陈述。
(3)仲裁结果仲裁委员会认为,公司已按照法律规定履行了告知义务,补偿标准符合法律规定。
因此,驳回了员工的仲裁请求。
(4)员工不服仲裁结果,提起诉讼员工不服仲裁结果,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在诉讼过程中,法院依法审理了案件,并判决维持仲裁委员会的裁决。
三、案例分析1. 公司在处理员工关系时的法律风险(1)未充分履行告知义务:公司在裁员过程中,未充分履行告知义务,可能导致员工对裁员方案产生误解,引发纠纷。
(2)补偿标准不符合法律规定:如果公司补偿标准不符合法律规定,员工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要求赔偿。
2. 员工在处理员工关系时的法律风险(1)维权途径不当:员工在处理员工关系时,如果采取不当的维权途径,可能导致维权失败,甚至损害自身权益。
员工关系管理案例分析
员工关系管理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在现代企业中,员工关系管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组织活动。
良好的员工关系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凝聚团队力量,并增加员工满意度和忠诚度。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员工关系管理案例,探讨其经验和教训,以期为其他组织提供借鉴和启示。
2. 公司简介案例中的公司为一家大型制造企业,拥有数千名员工。
该公司以生产高品质产品和良好的员工关系而闻名。
3. 问题背景一段时间以来,该企业的员工关系出现了一些问题。
员工之间的合作关系疏离,出现了明显的沟通不畅和人际关系紧张的现象。
此外,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也受到了影响,组织氛围呈现低迷状态。
4. 问题分析4.1 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该企业在沟通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员工很少有机会与管理层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这导致员工无法分享自己的建议和困惑,增加了信息的不对称性。
4.2 领导风格不当在案例中,一些领导者的管理方式过于强势和专断,缺乏关心员工的情感。
这导致员工对领导的信任度下降,产生了抵触情绪。
4.3 缺乏员工参与感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很少被征求意见或参与决策,缺乏对组织发展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这降低了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和动力。
5. 解决方案5.1 建立双向沟通机制公司应该建立一个双向沟通的机制,为员工提供与管理层和同事进行有效交流的机会。
可以通过组织定期的员工大会、员工满意度调查以及设立员工代表小组等方式来实现。
5.2 培养领导者的情感智慧公司应该加强对领导者的培训和教育,帮助他们发展情感智慧和沟通技巧。
领导者应该倾听员工的需求,关心他们的情感和困惑,并及时提供支持和帮助。
5.3 提供员工参与机会公司应该鼓励员工参与决策和问题解决过程,让员工感到自己的意见受到重视。
可以通过设立员工建议箱、开展团队讨论和定期召开员工代表会议等方式实现。
6. 成效与收获通过采取上述措施,该企业逐渐改善了员工关系,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员工之间的合作关系得到巩固,沟通效率提高,组织氛围变得积极向上。
A公司员工关系管理案例分析
A公司员工关系管理案例分析A公司是一家大型跨国公司,拥有数千名员工,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这样一个庞大的组织中,员工关系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A公司的员工关系管理实践出发,进行案例分析。
1.A公司的员工关系管理政策和实践:A公司非常重视员工关系管理,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实践来确保员工满意度以及组织的稳定和发展。
首先,A公司重视员工的培训和发展,为员工提供多样化的培训机会和职业发展路径,帮助员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技能。
其次,A公司注重员工的福利和福利待遇,为员工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福利,并且定期进行薪酬调整,确保员工的收入能够与市场保持一定的水平。
此外,A公司还重视员工的参与和沟通,设立了各种机制和平台,让员工能够参与到决策和管理中,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2.A公司成功的员工关系管理实践:A公司的员工关系管理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首先,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较高,员工的流失率较低,员工普遍对公司的待遇和发展机会表示满意。
其次,A公司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凝聚力较强,员工之间的关系和协作能力很好,整个组织运转良好。
再次,A公司在员工关系管理方面得到了相关机构和监管部门的认可和好评,被评为优秀企业,并获得了多项奖项和荣誉。
最后,A公司的员工关系管理实践也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员工的生产力和绩效得到了提升,公司的整体运营效率和利润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3.A公司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然而,在员工关系管理方面,A公司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随着公司的规模和业务的扩张,员工的数量和分布也越来越多,员工管理的难度和复杂度也在增加,如何有效管理这些员工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挑战。
其次,A公司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都有业务,员工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也会有所不同,如何在跨文化环境下进行员工关系管理也是一个挑战。
再次,随着市场环境和竞争格局的不断变化,员工的需求和期望也在不断变化,如何及时调整和改进员工关系管理政策和实践也是一个挑战。
员工关系管理案例
员工关系管理案例员工关系管理是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良好的员工关系管理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促进团队的凝聚力和效率。
而糟糕的员工关系管理则可能导致员工流失、工作不稳定以及企业形象受损。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员工关系管理案例来探讨员工关系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应对策略。
某公司的员工关系一度陷入紧张状态,员工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矛盾和不满情绪。
主要原因是公司内部沟通不畅、福利待遇不公、工作压力过大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团队合作精神,也对公司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公司领导重视员工关系管理问题,成立了专门的员工关系管理团队,负责收集员工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员工的困扰和矛盾。
其次,公司加强了内部沟通,定期举行员工大会和座谈会,让员工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和参与感。
同时,公司对员工的福利待遇进行了调整,提高了薪酬水平、完善了福利政策,增加了员工的福利满意度。
此外,公司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减轻员工的工作压力,如加强岗位培训、优化工作流程等,让员工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节奏。
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公司的员工关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员工之间的矛盾得到了化解,工作氛围变得更加融洽和和谐。
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得到了提升,团队的凝聚力也得到了增强。
公司的整体业绩也因此得到了提升。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良好的员工关系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
只有关注员工的需求,解决员工的问题,才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员工关系,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而要做好员工关系管理,关键在于倾听员工的声音,及时解决员工的问题,增加员工的福利待遇,减轻员工的工作压力,从而建立起和谐的员工关系,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赢。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需要不断关注员工的需求,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加强员工的培训和发展,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关怀和支持,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员工关系。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实现可持续发展。
员工关系管理案例分析(合集5篇)
员工关系管理案例分析(合集5篇)第一篇:员工关系管理案例分析天津市浩远职业培训学校员工关系管理案例分析一、会议纪要是劳动合同吗?陈某是某影视公司的总经理,2007年10月,董事会一致通过对陈某的聘任,任期五年,职务为公司总经理,年薪六十万,享有公司给予的一系列商业保险、家庭旅游等福利。
陈某以列席人员的身份参加了会议,并与其他董事一同在会议纪要中签字确认。
第二日陈某就收到了公司的聘书。
陈某雷厉风行的风格确实在上任之初为公司带来一些起色,但遗留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公司又配备了一位副总经理和一位运营总监分管不同的业务,来缓解经营与管理上的矛盾。
陈某的权力与所管辖的事务逐渐被分解,两位副手的工作又颇为董事会认可,陈某深感公司对他越来越不信任,便于2009年5月向公司提出辞职,并要求公司提出辞职,并要求公司向他支付未签订书面劳动合的双倍工资及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
公司认为陈某是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聘用手续与其他员工不同,况且在董事会中对陈某的职位、服务期限、薪酬都明确宣布,其本人也在记载了以上内容的会议纪要中签字确认,事后陈某不仅收到了书面的聘书,也依据约定履行工作职责。
因此,会议记录就是公司与陈某之间的书面劳动合同,公司不应支付其双倍工资,辞职要求更不应该享有经济补偿金。
本案焦点:1、公司与陈某是否具有劳动关系?2、签字确认的会议纪要是否具有劳动合同的效力?【分析】首先,董事会对陈某的聘任属于公司行为,代表公司做出,该聘任具有法律效力。
其次,原劳动部发《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中规定,符合以下几个要素的劳动关系成立: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因此,无论是否签订劳动合同,二者之间的劳动关系都将自用工开始之日建立,陈某与公司具有事实劳动关系。
第十章 员工劳动关系管理案例分析
二、沃尔玛公司员工管理的十大法则
第一法则:全心经营,比别人更尽心尽力,你对工作的热情,可以让你尽可能把工作做得更好,你身边 的人也会因此受到你的影响。 第二法则:和同仁分享利润,视同仁为伙伴,你的行为要像一位为合伙人服务的领导者。 第三法则:树立远大目标,不断想出新点子,来激励并挑战你的同仁。 第四法则:凡事和同仁沟通,他们知道得越多越能理解,也就越关心事务,沟通就是力量,你的收获足 以抵消泄密给竞争对手的风险。 第五法则:感激同仁对公司的贡献,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几句适时的真心感激话。
10.3
顺丰控股有限公司员工关系管理
学
一 顺丰控股有限公司背景资料
10.2
格力电器员工关系管理
学 习 内 容
一 格力电器背景资料
二 格力电器员工“柔”性管理
三 格力电器线上线下员工管理的 理念
一、格力电器背景资料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力电器)成立于1991年,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 于一体的国际化家电企业,拥有格力、TOSOT、晶弘三大品牌,主营家用空调、中央空调、空气能热 水器、手机、生活电器、冰箱等产品。格力电器旗下的“格力”品牌空调,是中国空调业唯一的“世 界名牌”产品,业务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9年7月,发布2019《财富》世界500强,格力 电器排名第414位;在“2019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格力电器排名第37位;2019年12月,格力 入选“2019中国品牌强国盛典榜样100品牌”。
二、埃克森美孚公司员工职业生涯设计
2.埃克森美孚公司的职业生涯管理遵循的原则 从埃克森美孚公司对员工的目标管理,我们了解到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需要从企业的发展战略出发, 使得员工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一致,从而达到员工与企业发展的双赢。埃克森美孚公司在对 员工进行职业生涯管理时,遵循了以下原则。 (1)利益整合原则。 (2)公平、公开原则。 (3)协作进行原则。 (4)动态目标原则。 (5)时间梯度原则。 (6)发展创新原则。 (7)全程推动原则。 (8)全面评价原则。
员工关系管理的案例
员工关系管理的案例案例一:处理员工矛盾去年,我所在的部门出现了员工矛盾,两位同事在工作中产生了分歧,导致工作氛围紧张。
我作为部门经理,及时介入处理。
我分别与两位员工沟通,了解他们的诉求和观点。
在沟通中,我注重倾听,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
接着,我组织了一次部门内部会议,让两位员工在会议上阐述自己的观点,并邀请其他同事发表意见。
在会议中,我引导大家理性分析问题,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最终,经过大家的努力,矛盾得到了妥善解决,部门工作氛围重回正轨。
案例二:提高员工满意度为了提高员工满意度,我定期组织员工满意度调查,了解员工对公司的看法和建议。
在调查结果出来后,我会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例如,根据员工的反馈,我们调整了工作时间,增加了休息日;提高了员工福利,增加了年终奖;还组织了丰富的员工活动,增进同事间的感情。
通过这些举措,员工满意度得到了显著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也得到了提升。
案例三:处理员工违纪在日常管理中,我会密切关注员工行为,确保团队纪律。
有一次,我发现一位员工在工作中存在违纪行为,他未按时完成任务,且态度消极。
我及时与他沟通,指出他的问题,并给予警告。
同时,我为他提供了改进的建议和帮助。
在之后的跟踪管理中,我关注他的进步,不断鼓励他。
最终,他改正了错误,工作态度明显好转,成为团队中的积极分子。
案例四:激励员工成长在员工关系管理中,我非常注重员工的成长和发展。
我会定期与员工进行一对一沟通,了解他们的职业规划,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指导。
我还会在部门内部组织培训和分享会,让员工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在这些活动中,员工的能力得到了提升,他们的工作热情也更加高涨。
在员工关系管理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倾听、沟通和关注。
通过倾听员工的意见,我们可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通过有效沟通,我们可以增进彼此的理解,化解矛盾;通过关注员工的发展,我们可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提高团队整体实力。
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我们才能构建和谐的员工关系,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员工关系管理案例及其分析
员工关系管理案例及其分析1.案例:劳动者试用期内权利受损如何维权?今年3月,应届大学毕业生许小姐到一家外资企业实习。
7月份正式毕业后,许小姐与这家公司签订了为期2年的劳动合同。
根据合同约定,许小姐的试用期为两个月。
尽管试用期内工资微薄,但许小姐十分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
为能给用人单位留下好印象,许小姐每天都在早上八点前赶到公司埋头工作,常常加班至晚上八九点。
没想到,在离试用期结束仅差2天时,这家公司却以“你不适合在本公司工作”为由将许小姐辞退。
许小姐对此十分不解,要求公司说明辞退自己的理由。
对此,公司人事主管冷冰冰地甩下一句话:“试用期内辞退员工,不需要任何理由。
”时下,劳动者遭“廉价试用”的现象不在少数。
遇到此类情况,劳动者如何维权?上海尚伟律师事务所周德凯律师指出,从现行规定来看,一些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廉价试用”劳动者的不合理现象一时还难以根治,不过,劳动者在试用期内的工资报酬仍受到法律保障。
根据有关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内的工资收入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新进正式员工工资的80%,否则应予补足;试用期内,员工与用人单位间应认定为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如劳动者被用人单位无端辞退,其有权通过劳动仲裁途径依法维权。
当然,劳动者如要求劳动仲裁,需收集工资单、出勤打卡记录等证据来证明劳动关系的存在。
一般情况下,劳动者申请劳动仲裁还需先经过所在单位工会或单位所在街道劳动管理部门予以调解,调解不成即可申请仲裁,或直接向法院起诉。
2. 案例:去年7月份之前,宋某还是某大学的在校学生时,被我市某企业看中并聘用,口头规定见习期一年,从2008年3月起到2009年3月止。
2008年7月,宋某顺利拿到了大学本科毕业证,于是要求企业提高工资待遇。
当宋某的加薪要求遭到公司拒绝后,他一改以往积极的工作态度,对公司交付的工作任务推委,给公司造成一定影响。
公司核实后,决定与宋某解除劳动关系。
于是,宋某要求公司向其支付从入职之日到离职之日期间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
员工关系管理案例分析
员工关系管理案例分析员工关系管理是组织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它涉及对员工的招聘、培训、激励和离职等各个环节的管理。
良好的员工关系管理有助于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提高其工作满意度和绩效,从而为组织的长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以公司员工关系管理的案例为例,分析其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做法和效果。
公司是一家创办不久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员工总数超过200人,并持续扩大。
该公司注重员工的个人发展和全面发展,相信员工的满意度和工作绩效密切相关。
因此,公司特别重视员工关系管理,致力于打造一个积极、和谐的工作环境。
首先,该公司采用了精心设计的招聘流程来吸引并选拔合适的员工。
他们不仅仅关注候选人的专业背景和技能,还注重其个人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
公司会组织一系列的面试环节,包括技术面试、团队面试和文化适配面试等,以确保候选人符合公司的价值观和文化氛围。
其次,该公司注重对员工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和发展。
他们提供丰富的内部培训课程和外部培训机会,使员工不断学习和成长。
此外,公司还支持员工参加行业会议和讲座,以增进行业交流和扩大视野。
通过这些培训和发展机会,员工能够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提高工作表现,同时增强对公司的忠诚度和归属感。
此外,该公司还非常重视员工的意见和建议。
他们定期组织员工满意度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改进计划。
公司领导层善于倾听员工的声音,鼓励员工提出问题和建议,并及时作出回应。
这种开放和透明的沟通机制有助于建立积极的员工关系,增强员工的参与感和认同感。
此外,该公司也注重对员工的激励和奖励。
他们制定了一套完善的绩效考核和奖励制度,将员工的绩效与薪酬和晋升机会挂钩。
此外,公司还设立了特别的团队和个人表彰奖项,以鼓励员工的卓越表现。
这种激励和奖励机制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绩效。
最后,该公司也非常注重员工的离职管理。
他们认识到员工关系管理也应该包括离职员工的关怀和支持。
公司会与离职员工进行面谈,了解其离职原因和对公司的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员工关系管理案例分析一、会议纪要是劳动合同吗?陈某是某影视公司的总经理,2007年10月,董事会一致通过对陈某的聘任,任期五年,职务为公司总经理,年薪六十万,享有公司给予的一系列商业保险、家庭旅游等福利。
陈某以列席人员的身份参加了会议,并与其他董事一同在会议纪要中签字确认。
第二日陈某就收到了公司的聘书。
陈某雷厉风行的风格确实在上任之初为公司带来一些起色,但遗留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公司又配备了一位副总经理和一位运营总监分管不同的业务,来缓解经营与管理上的矛盾。
陈某的权力与所管辖的事务逐渐被分解,两位副手的工作又颇为董事会认可,陈某深感公司对他越来越不信任,便于2009年5月向公司提出辞职,并要求公司提出辞职,并要求公司向他支付未签订书面劳动合的双倍工资及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
公司认为陈某是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聘用手续与其他员工不同,况且在董事会中对陈某的职位、服务期限、薪酬都明确宣布,其本人也在记载了以上内容的会议纪要中签字确认,事后陈某不仅收到了书面的聘书,也依据约定履行工作职责。
因此,会议记录就是公司与陈某之间的书面劳动合同,公司不应支付其双倍工资,辞职要求更不应该享有经济补偿金。
本案焦点:1、公司与陈某是否具有劳动关系?2、签字确认的会议纪要是否具有劳动合同的效力?【分析】首先,董事会对陈某的聘任属于公司行为,代表公司做出,该聘任具有法律效力。
其次,原劳动部发《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中规定,符合以下几个要素的劳动关系成立: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因此,无论是否签订劳动合同,二者之间的劳动关系都将自用工开始之日建立,陈某与公司具有事实劳动关系。
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从形式上看,无论是董事会决议会议纪要,还是公司的聘书都是由公司单方做出,不具备协商合意且各执一份的协议形式。
从内容上看,会议纪要虽然记载了公司名称、陈某的姓名、服务期限、职位与薪酬等内容,但较之劳动合同欠缺尚多,连必备条款都不完备,何谈其性质是否等同于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因此,公司应当对未签书面劳动合同的行为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
二、录用条件设计需要明确详尽某软件开发公司为中外合资企业,计划开发一款新型的女性娱乐游戏,决定成立项目组。
人力资源刘主管遂在媒体上发布了招聘软件工程师的公告:录用条件: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有数据库程序开发经验,精通C++,有软件开发经验者优先;工作职责:根据公司技术文档规范编写相应的技术文档;修改完善软件;编制项目文档;编写相应的说明书。
王某具有多年游戏软件开发经验,经层层面试,最终被公司录用,公司与王某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其中包括试用期六个月。
然而,王某入职后,公司逐渐发现王某虽然工作态度诚恳,积极肯干,但是因为语言水平问题,与外籍员工在工作沟通中不够顺畅。
公司经研究最终决定与王某解除劳动合同。
公司通知王某后,王某提出要求公司支付两个月的工资作为经济补偿金。
王某认为:他符合公司招聘条件也履行了工作职责,公司在录用条件中对语言交流没有特殊要求,现在以语言交流问题作为解除劳动合同的理由,不符合法律规定,应当向其支付经济补偿金。
公司人力资源刘主管则认为王某无理取闹,因为:王某仍存试用期内,公司享有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而且,王某与外籍员工存在语言沟通问题,工作障碍突出,王某不符合录用条件显而易见,因此,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合理合法,且无需向王某支付经济补偿金。
王某一纸诉状将公司诉至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经审理后,公司因无法举证证明王某不符合录用条件而败诉。
【分析】本案用人单位的败诉是因为公司设定的录用条件和工作职责过于笼统,使得“欠缺语言沟通能力”与“不符合录用条件”无法联系起来,导致解除劳动合同没有相应依据,最终承担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由此可见,招聘广告中的录用条件和工作职责对用人单位试用期内合法解除劳动合同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员工保守商业秘密,用人单位需要支付保密费吗?某技术公司在我国能源发电行业内首屈一指,掌握着世界领先的能源发电技术。
王某是某技术公司工程部的一名工程师,入职不久便有机会参与新项目的研发,并负责研发数据的收集和汇总。
研发数据是公司花费巨额的人力、物力才能够取得的重要的资料,对项目的进程和技术的发展起着垒关重要的作用,王某的工作责任重大。
为此,公司提出要与王某签订《保密及竞业限制协议》,协议中列举了王某需要保密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刘王某保守商业秘密的具体要求,以及竞业限制的期限、范围及补偿等。
王某仔细阅读了协议的条款,对协议内容提出了疑问:竞业限制与保密义务同为公司对员工的特殊要求,如果按照公司的要求,如果按照公司的要求,保守了商业秘密,公司是不是应该象支付竞业限制补偿金一样支付保密费呢?【分析】商业秘密是企业固有的权利之一,任何知晓企业商业秘密的人员,在未获得商业秘密所有权人同意前,都不应当向外泄漏商业秘密,损害所有权人的合法权益。
与绝对权相对应的绝对义务的履行,不以商业秘密所有权人是否支付保密费为前提。
保守商业秘密的劳动者应尽的法定义务,企业无需支付保密费。
竞业限制与保守商业秘密不同,竞业限制是企业对劳动者离职后工作权利的限制,为了弥补劳动者的经济损失,企业应当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金;保守商业秘密是劳动者的劳动义务之一,员工保守企业的商业秘密不受时间、地域和范围的限制,并应当诚实信用谨慎保护。
四、员工调动,工作年限可以清零吗?王某自1997年6月起一直在某外商独资企业任职,双方没有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
2008年2月l日公司与王某签订了一份劳动合同,期限为两年,自2008年2月1日起至2010年1月31日止。
2008年8月,该外资公司在北京投资成立了另外一家内资公司,王某受公司安排从外资公司调入内资公司任职。
随后,外资公司给王某发出《工作调动通知书》,内容为:“因工作需要,经协商一致,王某自2008年9月1日起调入本公司旗下内资公司任职,职位及工资均保持不变。
本公司自即日起解除与王某的劳动合同,并按照法律规定向王某支付经济补偿金**万元。
”王某到内资公司上班后,公司随即提出与王某签订三年期劳动合同,但王某却对此提出异议。
王某认为:《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条规定“劳者非因本人原因从原用人单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作的,劳动者存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为新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而他自1997年6月就开始为外资公司工作,至今已经超过十年,因此理应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但内资公司的HR却指出,《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条还规定“原用人单位已经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新用人单位在依法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计算支付经济补偿的工作年限时,不再计算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
【分析】《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条规定了劳动者“非因本人原因”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应当合并计算。
本案中,从外资公司的《工作调动通知书》可以看出,该公司是“因工作需要”将王某调入其旗下公司任职,而且内资公司也认可这一事实,因此,王某的工作调动符合“非因本人原因”的条件,王某在外资公司的工作年限应当合并计算到在内资公司的工作年限中,内资公司应当与王某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只是,如果内资公司在与王某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原外资公司已经向王某支付过的经济补偿金将会在内资公司的经济补偿金中扣减。
五、此种情形用人单位无须支付经济补偿金吴军于2007年8月20日与公司签订了一份一年期的劳动合同,合同到期日为2008年8月25日。
2008年7月8日,公司发给吴军一份征求意见单,意见单写明:“您与公司签订的合同将于2008年8月25日期满,今特提前1.5个月征求您意见。
现公司不降低原劳动合同的约定条件,期满后续订劳动合同为三年。
请您慎重考虑,期满后需要续签合同还是不再需要续签合同,将个人意见记录在个人意见栏内并签名,不认可上述条件或逾期不交此单的视作本人拒签劳动合同,2008年8月25日期满后,人事科将办理终止合同手续。
”吴军收到此“征求意见单”后,在2008年7月20目前按时递交了征求意见单,并签注“同意续签合同一年”。
2008年8月25日公司以吴军不愿续订合同为由,终止了吴军劳动合同,并不予支付经济补偿金,事后吴军向北京某区劳动争议仲裁委提出仲裁申请,认为用人单位因协商不一致终止劳动合同,请求公司支付其1个月的经济补偿会。
而且希望与其签订三年的劳动合同,公司并没有降低原合同条件,相反,公司的做法也符合《劳动合同法》的精神,尽量与员工签订长期合同,以期形成相对稳定的劳动关系。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第一款第五项之规定,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现公司提高原劳动合同签订条件,而吴军不同意签订,因此公司无需支付吴军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
可是吴军认为,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条之规定,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我本人同意续签合同,但只愿意再续签一年。
关于续订劳动合同的期限问题,应由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员工并不一定要服从公司提出的期限,而应由公司服从员工的意见。
现由于公司无法与本人协商达成一致意见而致原劳动合同终止无法续签,不应适用《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第一款第五项的规定,因此公司应当向本人支付经济补偿金。
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到底应不应该向吴军支付经济补偿金?【分析】公司与吴军原合同为一年期,现为遵循《劳动合同法》提倡双方建立长期劳动关系的精神,将劳动合同期限提高到三年,应当视为公司提高了劳动合同条件;在此情况下,吴军应当服从公司三年期的劳动合同,公司也无需再与吴军协商。
公司与吴军终止劳动合同符合《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第一款第五项的法律规定,无需向吴军支付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
综上,劳动合同期满,用人单位终止而不续签的,或降低原劳动合同条件要求续订而劳动者不同意导致终止的,劳动合同法规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
(即: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劳动合同到期终止的,用人单位均应支付经济补偿金。
)也就是说企业是不能在合同期满后随意终止或降低待遇和条件来逼迫劳动者终止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