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讲义-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件-- 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战略导弹 1626枚
32.40% 原子弹 有
政治
控制联合国
经济
经济遭受严重破坏
苏 军事 联
军队 1140万
作战飞机 40000架
战略导弹 1910枚
原子弹 有
政治
控制东欧地区,领土扩张60万平方千米,二战后,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西 普遍衰落; 欧 英国:赢得战争输了财富;法国:元气大伤、地位下降;德国: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
裂变
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20C 40s中后期-50s中期)
渐变
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 成长
(20C 50s中期-80s)
剧变
两极格局的瓦解 (20C 80s末-90s初)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柏林危机 北约与华约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欧共体的成立和发展
日本经济的起飞 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增强
美苏关系的紧张与缓和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时空演进
阶段特征
世界现代史(20世纪下半叶):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和竞争;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化
1947 冷战 开始
1955 两极格局
形成
冷战结束 两极格局
瓦解
政治 国际 关系
20C50S
20C60S
20C70S
20C80S
多极化趋势出现、强化
1991
缓 和
美苏签署《关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
美苏签署《美苏关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
二、渐变: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20C 50s中期-80s)
2.多极力量的成长
西方阵营逐 ①西欧: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 渐分化 ②日本:经济的“起飞”及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
两极 格局
两极格局形成 的根源:
◈实力的变 化,欧洲衰 落,美苏两 国成为势均 力敌的超级 大国。
特点
◈两极格局是不对称的,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及其盟国。 ◈两极格局是不完全的,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 ◈总体冷战,局部热战。
或二大国(苏、美)的一员。斯大林成为与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
尔并提的“三巨头之一”。 国际影响力大增,足以抗衡美国
----张建华:《世界现代史》
战后苏联军事力量强大
类别
数量
红军人数
1140万人
作战飞机
16000架
主战坦克
12000辆
作战摩托车
670000辆
火炮
1151万门
军舰
1702艘
斯大林
波兰问题对于俄国人不 仅仅是个人荣誉问题,而 且是个安全问题……
苏
同盟分裂。
关
系
—— 斯大林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这两个社会制度完全不相同的超级大国,在消灭了法西斯这个共 同敌人之后,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
美国的“制空权”则更是威力无比:它的2000多架重型轰炸机粉碎了
希特勒的欧洲,1000架超远程B-29型轰炸机使许多日本城市化为灰烬,
现在又补充了更为强大的喷气战略轰炸机,如B-36型轰炸机,最重要的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第 18 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 动。
第一部分
冷战与两极格局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件--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1)
一组特殊年代的概念
什么是冷战? 什么是两极格局? 两者有什么关系?
冷战是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首的 两大集团之间非战非和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在欧洲形成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立、 在全球形成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抗的格局。
化
日本:
改革开放
80年代第二经济大国
追求成为政治大国
第三世界: 从万隆会议到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 第三世界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
资 本 主
美义 国阵
营 逐 渐 分 化
二、变动时代中的国际格局
阅读教材,完成大事时间轴。
美国入侵阿富汗, 大搞军备竞赛,实 施“战略防御计划”
美苏签署《关于消 除两国中程和中短 程导弹条约》
二、变动时代中的国际格局
20世纪50年 代至60年代
20世纪60年代 末至80年代末
20世纪80年代 中至90年代初
两极对峙形成 多极化趋势出现 两极格局瓦解 美苏既对抗又缓和
合作讨论
20世纪50年代至今的国际格局示意图
20世纪90年代 中至今
世界多极化
纵观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历程,你从这60年的国际格局变动中可以 获得哪些启示?
结合书本114页,指出60、70年代新崛起了哪些重要力量?
材料:当我们展望今后五年、十年或许十五年的时候,我们会看五个强大的超经济力 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大陆中国,当然还有日本……在即将到来的世界中, 美国将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8讲+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
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1.冷战发展: 第二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这两次危机虽然没有达到局部热战的程度,但 它们所带来的战争特别是核战争的风险是空前严重的。
2.多极力量成长 (1)表现
①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 欧洲共同体 的成立和发展, 日本 经济的“起飞”及
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逐渐分化。西欧和日 本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
1989 -1991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华约解体,雅尔塔体系崩溃,两极格 局基本解体。1991年12月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彻底瓦解。
”冷战”与两极对峙格局的影响?
消极:1、美苏“冷战”关系压倒了其他国际关系,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 依赖苏联的局面,世界被分裂为两部分。 2、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 的威胁之下。 3、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 甚至不惜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积极:1、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 的世界大战。 2、客观上也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解析:D 从材料“美国中央情报局竭力推崇该画派,并资助其在海外展览, 以显示自由、个性的表达”可以看出,美国政府利用纽约画派自由创作的风 格,进行对外宣传,意在渗透其崇尚自由、民主的思维,反映出美国政府借助 艺术领域渗透冷战思维,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各国民众的态度,排除A项;纽 约画派本身并没有意识形态色彩,只是美国政府利用其进行宣传,排除B项;美 国政府旨在利用其进行冷战对抗,排除C项。
(5)冷战的原因 ①根源:美苏两国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截然对立。 ②二 战 结 束 后 , 美 苏 丧 失 合 作 基 础 。 ③ 美苏两国的国家利益存在严重冲突。 (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急剧膨胀,将苏联视为其建立世界霸权的最大障碍。战后 的苏联希望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恢复经济,发展社会主义。苏联极其关心自 己的安全,特别是西部边界的安全,努力扩大在东欧的影响,与美国发生尖锐 矛盾。) ④ 美苏成为势均力敌的两个超级大国。
新高考2023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3单元第38讲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件(共39张PPT)
〔概念阐释〕 (1)世界格局:在一定时期内,国际上基于综合实力对比所形成的相 对稳定的结构和体系。 (2)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制):简言之就是美、英、苏三国首脑主要 通过雅尔塔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其实质 是美苏两分天下。
(3)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两大阵营 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
二、两极格局 1.原因 (1)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在国家战略、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 识形态上的对立和冲突,使它们从战时盟友变成冷战对手,逐渐形成两 极格局。 (2)随着冷战的发生和发展。
2.演变历程 (1)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特点:两极格局是 __不__对__称____和不完全的,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及其盟 国,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
2.冷战形成的原因 (1)二战结束后,美、苏消灭了共同的敌人法西斯,战时同盟的基础 不复存在。 (2)美苏两国国家利益存在严重冲突,意识形态尖锐对立。 (3)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急剧膨胀,在全球进行扩张,将社会主 义的苏联视为其建立霸权的最大障碍;苏联为确保东欧国家对苏友好, 努力扩大自己在东欧的影响。 (4)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美国对苏联实行遏制政策和敌对行 动,率先挑起了冷战。苏联予以反击。
级对抗是不可调和的,肯尼迪和我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却找到了 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
——[苏]赫鲁晓夫著,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上海市政协编译组译 《最后的遗言——赫鲁晓夫回忆录续集》
[问题]阅读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冷战的特点。 [提示](1)既是战争,又是和平;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相交织。 (2)体现大国之间的利益之争。 (3)明显的地缘政治特点。 (4)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 (5)冷战双方形成了通过谈判政治解决危机的自我控制机制。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讲义--2022-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22)必修中外历史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讲义冷战的起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与美国展开了一场长达四十多年的“冷战”。
•冷战的起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意识形态的差异:苏联和美国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模式,它们之间的意识形态差异是冷战的一个重要原因。
–经济利益的冲突:冷战时期,苏联和美国的经济利益在很多方面相互冲突。
例如,苏联试图打破美国的经济霸权地位,而美国则试图遏制苏联的扩张。
–领土争端:冷战时期,苏联和美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一系列领土争端。
例如,苏联试图在欧洲建立一片社会主义阵营,而美国则试图防范苏联在东南亚的影响力扩张。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冷战时期,国际关系呈现以下主要特点:–双极格局:冷战时期,世界格局主要由两个超级大国——苏联和美国——所主导。
世界被划分为两个阵营: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
–联盟制度:在冷战时期,国家之间主要以联盟的形式进行合作。
例如,美国和其盟国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内结盟,而苏联和其盟友在华沙条约组织内结盟。
–军备竞赛:在冷战时期,苏联和美国进行了一场规模巨大、历时长久的军备竞赛。
双方在核武器、常规武器以及太空技术等方面纷纷进行了研制和生产。
冷战后期•1985年,苏联由戈尔巴乔夫上台,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标志着冷战后期的开始。
•冷战后期,国际关系发生以下变化:–单极化:苏联的崩溃导致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国际关系呈现出单极化特点。
–冷战结束:1989年至1991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导致冷战结束,世界格局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全球化进程:冷战后期,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速。
全球化的加速使得国际社会相互依存程度加深,各国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
冷战演变的启示•冷战演变的历史经验对现代国际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和平不是十分稳固的,它需要各国秉持合作共赢、开放共享的理念,通过对话谈判解决分歧和问题。
”•另外,冷战演变的历史经验也提醒我们,各国要注意和平发展和互信互利的政策实践。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件高三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1))
主
政府主导的经济体系
的
一党制
帝
民主
国
共产主义是解放人类的必要条件
(5)美国战后欲称霸世界,在全球进行扩张,将苏联视为最大障碍。 苏联努力扩大在东欧的影响,与美国矛盾尖锐。
材料1:美国是要全球扩张,而苏联则要求划分势力范围。但是美国把苏联建立势力范围的行动视为对
美国实现其大战略的巨大障碍与威胁,认为只有在“地缘政治现实”的基础上采取行动,美国才能避免被
考情分析
时间
全国卷
地方卷
2019 【Ⅲ】34·冷战时期美国的反共意识形态
23.北京.冷战时期美国对别国的干涉控制 20.海南·冷战时期多极力量的成长
2020
【Ⅱ】35·冷战时期美苏的对抗与交流 20.海南·美苏冷战带来的核威胁 14北京·日本崛起 26.
【Ⅲ】35.冷战时期第三世界的发展壮大
海南·中东战争15.山东·多极化趋势
林
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采取美
谁解放领土,谁就把自己的社会制
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经 度推行到他们的军队所到之处。
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杜鲁门
—斯大林
自
资本主义制度
由
生产资料私有制(资本家)
的
自由竞争的经济体系
帝
两党制
国
自由
资本主义是结束地球上暴政的唯一途径
社会主义制度
民
生产资料公有制(人民)
——杜鲁门1947 材料中“自由国家”指什么国家?“少数武装分子”和“外来压力” 分别指的是什 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杜鲁门主义的实质和影响?
自由国家:资本主义国家
少数武装分子:共产主义武装 ;外来压力:苏联
诺维科夫的“长报告”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件--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北约
华约
1949年,美国和英法等国成立北大西洋公约 成立包括民主德国和其 军事 组织,简称“ ”,1955年5月,北约接纳联 他东欧国家在内的华沙
邦德国为成员 地缘 第一次柏林危机直接导致 政治 1949年相继成立,德国分裂
条约组织,简称“ 23 于
4.评价: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全面冷战对峙, 是,两极格局是不对称和不完全的,美国及其盟国的
[典型例题]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 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 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的支持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O
[典型例题]
1958年戴高乐重新执政后,提出建立以法、德为核心,以法国为领导的“欧 洲人的欧洲”,通过“缓和、谅解、合作”逐渐实现“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 洲”,最终走出“雅尔塔”。这一外交方针的提出( ) A.表明美国的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B.说明法国主导着欧洲联合 C.有利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 D.推动了欧洲一体化的实现
知识点二 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1.美苏冷战的发展
(1)特点: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东西方关系既有缓和,又有激烈的冷战对 抗。
(2)对抗:第二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所带来的战争特别是核战争的风 险是空前严重的。
2.多极力量的成长
(1)西方阵营逐渐分化:
的成立和发展, 经济的“起飞”及其要
(2)实质:继续维护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
[论从史出]
二、 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 (1)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格 局的多极化。随着西欧、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美、 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这是资本主义阵营分化的根源所在。 (2)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由于苏联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东欧国家 要求摆脱苏联控制的斗争日趋激烈,同时,中苏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开 始瓦解。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之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之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24•江西模拟)有学者称,“被战火摧毁了的、幻灭的欧洲匍匐在华盛顿和莫斯科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之下”,“也正是苏联的优势搁置了德国问题,并使法德伙伴关系成了可能”。
由此可见()A.美苏加紧了对第三世界的争夺B.苏联推动了西欧的一体化C.德国分裂源于苏联的战略优势D.美苏势力影响了西欧发展2.(2024•湖北模拟)1951年,美国政府提出:“要使喜马拉雅南麓的国家赞同并效忠于西方的民主制度。
这些地方的人远离政治和民主教育,必须要让他们明白我们是关心他们的幸福安宁的。
”同年,美国和尼泊尔签订了《技术合作总协定》,并向其提供援助。
这主要反映了()A.霸权主义阻碍民族自决B.亚洲成为冷战的主阵地C.冷战思维影响国家政策D.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3.(2024•兴化市模拟)2022年之前,G20峰会至多每隔两年由发达国家主办。
但2022年、2023年、2024年、2025年依次在印尼、印度、巴西、南非举办,这标志着自G20峰会召开以来,主办国第一次系统性地发生新兴国家化的重心转移。
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A.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发生变化B.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正在形成C.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不可逆转D.以和为贵的和平思想日臻完善4.(2024•江西模拟)有学者说:“过去(冷战时期)对‘模式’的理解,偏重于‘普世性’甚至要成为唯我独尊的和强迫别人接受的一种‘样板’”。
而当今既有‘中国模式’,也有‘俄罗斯模式’、‘印度模式’、‘巴西模式’和‘南非模式’种种。
”该论述折射出当前()A.全球化发展进程不平衡B.多极化趋势的加强C.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确立D.区域集团化的发展5.(2024•江西三模)1961年9月,南斯拉夫、印度、阿尔及利亚、古巴等25个国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脑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会议。
会议提出不结盟和非集团化原则,要求美苏两国立即举行会谈,以防止战争爆发和停止军备竞赛。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强化训练--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一轮复习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一、选择题1.下图为1949年2月美国报纸上刊登的一幅漫画,日本被描绘成“还没有能力独立行走”的发条玩具男孩形象。
该漫画反映了当时( )A.日本成为美国争霸的工具B.日美两国关系趋于正常化C.美国社会对日本人的嘲讽D.美国对日本的扶植和控制2.1951年,美国黑人团体民权大会向联合国发起请愿活动,指控美国政府对黑人犯有种族灭绝罪行。
美国政府指责请愿活动是共产主义的宣传,并寻找支持政府的黑人来驳斥这些指控。
这反映出当时( )A.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B.民权大会的指控缺乏事实依据C.美国对待种族问题的态度受冷战意识影响D.美国政府对国内的种族平等问题漠不关心3.1952年,美国对菲律宾启动了蔬菜种子项目,次年升级为“民主种子”项目。
该项目将募集或低价购买的蔬菜种子在菲律宾农村分发并给予种植指导,同时将西方观念传播给受助的菲律宾民众。
美国“民主种子”项目的实施( )A.反映两极格局形成后美苏对抗的升级B.旨在促进菲律宾经济发展与观念变革C.推动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独立与解放D.凸显了对第三世界地区的宣传与争夺4.下图是1953年苏联报刊上发表的一幅漫画,它揭示了( )A.热核武器竞赛的现实B.意识形态的斗争C.热战一触即发的危险D.冷战对峙的加剧5.下表反映的是1959年美苏两国依据文化交流协议,举办国家展览的情况。
这表明( )展览国展览地点主要展品美国莫斯科食品、服装、体育用品、书籍、音响设备苏联纽约喷气式飞机、拖拉机、汽车、水力发电装置A.美国的物质文化更具吸引力B.美苏借助文化交流渗透冷战C.经济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D.苏联的重工业实力远超美国6.下表作为直接论据,可用来探究的论题是( )美国与西欧对苏联、东欧国家贸易出口额比较单位:百万美元年份美国对苏联、东欧国家西欧对苏联、东欧国家19483975821949145765 1950年1—6月41268A.马歇尔计划的出台及其历史背景B.两极格局与西方国家滞胀的根源C.世界贸易与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D.欧洲市场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7.1958年,美苏签订“文化、技术和教育领域的交流协议”。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件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1.美苏关系
时期 特征 苏联
表现 美国
20 世纪 日趋 苏联入侵 加强对苏联的遏制,大搞军备竞赛,实
70 年代 紧张 阿富汗 施“___战_略__防_御__计__划_____”
时期 特征
苏联
表现 美国
(1)美苏首脑多次会晤,建立了多层次对话机制
1985 年 走向 (2)美苏裁军取得重要进展
以后 缓和 (3)苏联实行战略收缩,从___阿_富__汗____撤军,宣布不
——摘编自刘子奎《二十世纪东西方关系》
【思考 1】 分析“长电报”中提到的美苏已由战时盟友变为“对 手”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
提示: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对立;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成为最强 大的国家。
【思考 2】 归纳凯南“长电报”和诺维科夫报告核心内容的共同之 处,指出这两个报告形成各自认识的依据。
危机、欧共体、第三世界的兴起、“战
2.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 略防御计划”、“和平演变”、东欧剧
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变、苏联解体、世界多极化趋势
主题一 冷战与两极格局
1.冷战的形成 (1)冷战的含义:指 20 世纪 40 年代中后期至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以 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 ___对_峙__与_竞__争_____状态。
观点 3:强调英国在冷战形成中的主动作用。英国由于自身力量不足, 为抵抗苏联的不断扩张,于是“拉拢美国结成亲密的联盟”。
观点 4:冷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冷战深深根植于社会主义 与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及意识形态的抗争,直接产生于苏联保障国 家安全战略与美国称霸全球战略的碰撞,英国对冷战的爆发起了推波助澜 的作用。
(2)原因 社会制度 美国和苏联这两个超级大国的__社__会_制__度_____完全不同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件高三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
③苏联实行战略收缩,从阿富汗撤军,宣布不再干涉东欧事务, 同意两德统一;等等。
1987年签署《消除中程导弹条约》
1989年苏军撤离阿富汗
1991年美苏核裁军
1991年德国统一
(4)苏联与中国关系正常化
1989年5月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访问中国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讲话 第16届不结盟运动峰会徽标
万隆会议与不结盟运动的影响: 是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标志。
铁托
纳赛尔
尼赫鲁
含义: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要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 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实行全面彻底裁军,销毁核武器。 原则和宗旨: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
——摘编自(法)皮埃尔·米盖尔《法国史》等 (1)概括20世纪50年代未至60年代法国对北约的诉求(5分),并分析其原因(5分)。 (2)分析法国上述举措对冷战格局的影响(5分)。
【答案】(1)诉求:主张西欧在军事和防务上更加独立; 改组北约,强化西欧对于北约的影响力;发展独立的核力 量,摆脱美国的控制。 原因:美苏两国的军备竞赛影响欧洲安全;法国经济的恢 复与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戴高乐的治国理念。 (2)影响:加强了法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冲击了美苏两 极格局;推动了欧洲走向联合,提升了欧洲地区的国际地 位;有助于缓和欧洲的局势。
资
本
主
义北约
对
峙
阵
营
社
会
主义华约
阵 营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两大军事政治集团 对峙局面的出现,标志美苏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二、冷战的发展与特征 (一)冷战的发展 1.第二次柏林危机(1958-1961)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特别是核战争的风险是空前严重的。
冷战不仅具有传统的大国利益冲突的实在内容,具有明显的地缘 政治与战略特点,更以其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为主要特征。另外,冷 战双方在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特别是核军备竞赛的同时,又具有使美 苏两国之间始终避免兵戎相见的自我控制机制。这场冷战持续了40多 年,成为二战后近半个世纪中国际关系的主旋律。。
三、两极格局的瓦解
(三)两极格局瓦解
1.原因: 苏联放任西方对东欧的“和平演变”攻势,国内改革背离 了社会主义方向,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最终形成东
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局面。
历史纵横:
“和平演变”战略
“和平演变”是指西方国家通过政治、经济、文化渗透,对苏联、东欧等
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促使它们向资本主义“和平演
斯大林为什么会这样说? 波兰问题对苏联又不仅仅是个荣誉问题,因为苏联国家的安全与波
兰息息相关。斯大林决心解决波兰问题,将波兰变为苏联的友好邻邦。 实际上不仅波兰,斯大林力图将整个东欧都变成保卫苏联的安全地带。
③国家利益的冲突: 战后的苏联希望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恢复经济,发展社会主义。 美苏联及其关心自己的安全,特别是西部边界的安全。为确保东欧国家 对苏友好,苏联努力扩大自己在东欧的影响,与美国发生了尖锐矛盾。
分析冷战的影响?
消极: 美苏军备竞赛,发生局部战争,使国际局势动荡不安。
积极: ①双方势均力敌,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长期共存、相互借鉴,世界整体发展 ③有利于第三世界的崛起 ④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史料阅读:
尼克松的预测
从经济角度看,美国不再是世界头号国家,世界也不再仅有两个超级大
第44讲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教案--2022届高考统编版(2022)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
第44讲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冷战的概念和起因;2.冷战时期的国际格局;3.冷战后的国际格局变化。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冷战的起因和概念;2.理解冷战时期的国际格局;3.分析冷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化;4.掌握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冷战时期的国际格局和冷战后的国际格局变化;教学难点为如何理解冷战时期的国际格局和了解冷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化原因。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与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具体包括:1.讲授;2.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3.学生讨论。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讲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2.谈论冷战对当前国际政治的影响。
第二步:讲授冷战的概念和起因1.冷战的定义;2.冥思苦想:导致冷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第三步:冷战时期的国际格局1.冷战时期的国际格局;2.美国和苏联的对立。
第四步:冷战后的国际格局变化1.冷战结束的原因;2.冷战结束后的国际格局变化。
第五步: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1.分析冷战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2.讨论相关的问题,如:–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差异;–冷战对世界的影响;–冷战对世界现实主义的影响。
第六步:展示学生作品1.学生展示冷战相关的研究成果;2.分享学习经验与方法。
第七步:总结1.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2.谈论启示和感悟。
六、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学生能否正确理解冷战的概念和起因;2.学生能否分析冷战时期的国际格局;3.学生能否分析冷战结束后的国际格局变化;4.学生能否正确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意义和影响;5.学生能否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能否与他人进行合作探究。
七、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讲解;2.文献资料;3.图片和视频;4.学生研究报告。
八、教学时间安排本节课的教学时间安排为45分钟。
2023年新教材高中历史复习第26讲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pptx课件
[探究] (1)史料一表明战后美国的什么战略意图?为此提出了什么 政策?其实质是什么?
1955年5月,北约接纳联邦德国为成员。苏联随即成立包括民主德国 和其他东欧国家在内的华沙条约组织。
(4)地缘政治:第一次柏林危机直接导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 民主共和国于1949年相继成立,德国分裂。
4.两极格局形成: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全面冷战对峙,两极 格局正式形成。
知识点二 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1.冷战的发展 (1)特点: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东西方关系既有缓和,又有激烈 的冷战对抗。 (2)主要事件:第二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
——[美]约翰·伊肯伯里《大战胜利之后》 [思维激活] 美国以维护欧洲安全的名义展开了冷战,以遏制所谓的共产 主义威胁,称霸世界。
[史料实证] 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史料一 杜鲁门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 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地侵略了和平,都与美国 安全有关。”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史料二 两个阵营形成了:一个是帝国主义反民主阵营,它的基本 目的是建立帝国主义的世界霸权和摧毁民主;另一个是反帝国主义的 民主阵营,它的基本目的是摧毁帝国主义、巩固民主和根除法西斯残
余势力。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关于国际形势的宣言》
[解读] (1)史料一中“不论在什么地方……都与美国安全有关”是 关键,反映了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3.知识拓展——欧洲一体化的特点 (1)由武力统一到和平统一。 (2)由局部到整体的经济一体化,从最初的煤钢共同体到关税同盟、 共同的农业政策、统一市场、统一货币。 (3)由经济统一到政治统一,欧盟是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 (4)规模由小到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讲义
复习目标
1.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
2.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知识点冷战与两极格局
1.冷战
(1)含义: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
(2)原因:美苏两个社会制度完全不同、战时同盟基础不复存在、国家利益严重冲突、意识形态尖锐对立。
(3)开始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发表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的演说。
(4)主要表现
项目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
营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
营
政治杜鲁门主义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马歇尔计划经济互助委员会
军事1949年,成立“北约”1955 年,成立“华约”
(1)形成: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2)特点
①“不对称”的两极格局: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及其盟国。
②“不完全”的两极格局: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
知识点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1.冷战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
(1)呈现特点:既有缓和,又有激烈的冷战对抗。
(2)典型事件:发生了第二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
2.多极力量的成长
(1)表现
西方阵营逐渐分化①西欧: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
②日本:经济的“起飞”及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
社会主义阵营开始
瓦解①原因:苏联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
②表现: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中苏关系的破裂
中国崛起①标志事件:拥有“两弹一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等
②意义: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第三世界的兴起1955年万隆会议及1961年兴起的不结盟运
动,是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
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
知识点两极格局的瓦解
1.美苏关系
时期特征表现
20世纪70年
代日趋紧张
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实施“战略防御
计划”
1985年以后走向缓和建立多层次对话机制;裁军取得重要进展;苏联实行战略收缩
(1)原因
①苏联放任西方对东欧的“和平演变”攻势。
②苏联国内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2)标志:苏联解体。
(3)影响:冷战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1.学习情境——二战后期大国的争夺
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的讲话中说:“波兰问题对于俄国人不仅仅是个荣誉问题,而且是个安全问题。
”
斯大林的实质目的是什么?
提示:实质目的是提出对波兰的领土要求,维护苏联西部边界的安全。
2.学习情境——马歇尔计划
下面为某国针对马歇尔计划的漫画,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国家的观点。
提示:漫画中美国用美元大棒破坏西欧国家的主权,强调了马歇尔计划的负面影响,这应该是苏联对马歇尔计划的揭露和批判。
3.名师指津——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和冷战三者的关系
4.图解历史——世界多极力量的发展
5.史学新论——美苏关系的性质
美苏冷战对抗有四大基本性质。
第一在于其地缘政治和地缘战略特征,第二在于其非常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第三是贯彻始终和不断翻新的美苏军备竞赛,最后是冷战的自我控制机制,它们使得美苏无论怎样对抗和争斗,都不至于在彼此间爆发热战。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微点拨:美苏之间的冷战关系是一种埋藏着战争危机的和平状态,
也是一种以和平形态表现的战争。
6.名师指津——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的发展
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呈现出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局面,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
多极化是一个趋势,即世界是由多种力量、多种社会制度、多种发展模式和多种价值观构成的,它承认了世界的多样性。
各种力量之间的平衡与制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维护了世界和平。
共研主题冷战对峙——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与演变
全面认识美苏冷战
史料一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
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史料二苏联是曾经有用的敌人。
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摘编自《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导读] 史料一反映出美苏争霸使世界处于核对抗的危险之下,但两国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性冲突的可能;史料二反映出美苏军备竞赛促进了科技发展。
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
提示:辩证地评价。
既强调了美苏争霸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又看到在近半个世纪中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既认为美苏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又指出冷战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美苏冷战下的国际关系
(1)冷战表现
(2)国际关系特点
①阵线分明: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
②主导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
③斗争方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④体现矛盾: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每个阵营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
⑤对峙地区: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是各自势力范围的交界地区。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分期
材料关于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分期,是世界政治经济与国
际关系、国际关系史等学科研究的重要课题。
由于在分期标准(依据)上观点不同,有的以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为依据,有的以国际阶级斗争及其力量对比为依据,有的以社会矛盾的发展变化为依据,分期各异。
有“两分法”(1945—1972年,1973年至今);“三分法”(1945—1955年,1955年至20世纪60年代末,20世纪60年代末至今);“四分法”(1945—1949年,1949—1960年,1961—1968年,1968年至今);“六分法”(1945—1949年,1949—1955年,1955—1962年,1962—1972年,1972—1979年,1979年至今);等等。
——摘编自《论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分期》[导读] 本题以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分期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分期法出现的依据及其科学性,培养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素养。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现代史的史实,围绕“政治格局与阶段特征”自行选择一个分期法或提出新的分期法,并就所选分期法进行简要阐述。
提示:示例:
提出新的分期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世界政治格局演变划分为三个阶段。
阐述:二战后到20世纪50年代末,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逐渐形成,局部性的军事对抗较为激烈,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发展,欧共体、第三世界等力量开始冲击两极格局。
20世纪八九十年代至今,美苏两极格局逐渐终结,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中国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其他区域性政治经济组织都推动着世界格局的不断发展。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
根本原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具体原因美苏两国争夺世界霸权,在给世界和平造成严重威胁的同时,也使自身实力受到严重削弱
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共体和日本迅速崛起,严重削弱了美国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地位
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已经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一支重要的维护和平的力量
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尤其是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有力地冲击着两极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