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全国卷文综(高清 解析)
2012年高考文综全国卷1(含详细答案)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第1页(共36页)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第2页(共36页)绝密★启用前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课标卷1)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6页,共300分。
考生注意: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 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 考生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
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仍连续增长。
据此完成1~3题。
1. 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B. 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C. 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D. 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2. 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 )A. 太湖平原B. 洞庭湖平原C. 江汉平原D. 成都平原 3. 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
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 耕地面积广B. 生产规模大C. 机械化水平高D. 人口较少图1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a )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 )。
读图1,完成4,5题。
图14. 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1a 中的 ( ) A. ①地B. ②地C. ③地D. ④地5. 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 )A. 河道淤积B. 河谷变宽C. 湖泊分流D. 湖水补给量减小读图2,完成6,7题。
2012年全国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北京卷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本试卷共13页,共30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40分)本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2012年7月27日~8月12日,第30届夏季奥运会将在英国伦敦举行。
读图Ⅰ,回答第1~3题。
1.在7、8月份,伦敦比北京A.气温高,日差较大B.风小雾大,降水多C.正午太阳高度角小D.日出短,昼短夜长2.英国A.地处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B.西部海岸线曲折,珊瑚礁发育好C.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D.多数河流短,含沙少,无结冰期3.途径该区域的洋流A.能使北美洲至欧洲的海伦航行速度加快B.造成欧洲西部地区气温高、湿度降低C.进入到北冰洋海域,使当地能见度变好D.在与其他洋流的海域不易形成渔场图2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4、5题。
4.图中所示山地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届比南坡低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5.该山地位于A.喜马拉雅山B.天山山脉C.祁连山脉D.昆仑山脉图3为东非高原基塔莱和多多马的降水资料及两地之间游牧路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6、7题。
6.该游牧活动A.需要穿越热带雨林B.随着雨季南北移动C.向南可至南回归线D.易受飓风灾害侵扰7.游牧至甲地的时间最可能是A.1月B.4月C.7月D.10月图4是某地区大地震后救灾工作程序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8、9题。
8.图中所示救灾工作程序还可能适用于A.鼠害B.洪涝C.旱灾D.寒潮9.为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活动强度,应采取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包括①完善城市功能区划②调整产业结构③人口外迁④房屋加固⑤组建志愿者队伍⑥避灾自救技能培训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D.①④⑤⑥图5为温带某景区导游图。
2012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全国卷)解析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这表明: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考点】古代中国土地制度【解析】关键信息: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
“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的原因是“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田宅逾制”,说明汉武帝的做法是要抑制豪强,其目的是缓解土地兼并,C项正确;“经济支柱”说法错误,A项排除;B项无从反映;题干的是政治手段,D项排除。
【答案】C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
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A.对僧人爱憎交加的社会心态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解析】题干中的故事具有世俗化的特征,这是因宋代商业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D项正确;ABC项都无法从题干中反映。
【答案】D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
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
“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农业的衰退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解析】关键信息: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已六七分去农。
从题干中反映了明后期松江人绝大部分弃农而从事工商业活动的经济现象,B项正确;ACD项题干无从反映。
2012全国卷文综(高清 解析)
【大纲版】2012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全国卷文综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版)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8页,第II卷9至12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I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示意2008年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四个国家的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
读图1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图示四个国家中,人均煤炭消费量最高的是A.中国B.美国C.印度D.日本2.借助图示资料可以大致推算出相应国家的A.单位GDP能耗B.碳排放量C.能源进出口量D.煤炭自给率【解析】:1题是个读图题,而且涉及计算,一定小心!当然只是大概估算。
从图中可以读出每年这四个国家的消费总量,再根据这几个国家的人口数(这点考察学生的识记情况,中国大概13亿、美国3亿、印度10亿、日本就算1.3亿吧),只是略算而已,不要较真,很容易找到答案。
2题考察学生的地理推理能力,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容易,有一个陷阱必须、只能“借助图示资料”,而图中只能读出两个量——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所以不要想当然地做。
A项单位GDP能耗需要知道国家的GDP总量,但是图中读不出来,所以A错;B项煤炭只是能源的一部分,并不是能源的全部,所以肯定读不出来;C项原因和B项相同,能源进出口至少还应该包括天然气、石油,但是图中读不出来;D项用煤炭消费量除以煤炭生产量就等于煤炭自给率,图中这两个量都有!【答案】:1.B 2.D某大河的一条支流与干流之间存在“吞吐”关系,图2示意该支流出口处1970~2000年间年净径流量(输出径流量与输入径流之差)和年净输沙量(输出泥沙量和输入了、泥沙量之差)。
2012高考文综全国卷(大纲版)试题及答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24.2010年生产一件A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8小时,价值80元,全社会A商品的产量为10万件。
如果2011年生产一件A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为4小时,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1年A商品的全社会总产量、单位药品的价值量和社会价值总量分别是A. 10万件、80元、800万元B. 10万件、40元、400万元C. 20万件、80元、1600万元D. 20万件、40元、800万元25. 2011年末,我国开始在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进行“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改革试点。
之所以进行“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试点,是因为增值税①不受企业盈亏影响②可以避免重复征税③税源广且便于征收④能防止进货商品的偷漏税行为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26.银行发放贷款要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和利息。
收取手续费是因为银行提供了一定的服务(如记账、账户管理等)。
收取贷款利息的理由是A.银行居于垄断地位B.银行信用高于商业信用C.银行提供的资本是一种生产要素D.银行是再生产顺利进行的枢纽27.小明在某专卖店购买了一台计算机,正常使用一个月后计算机出现黑屏等故障。
在于专卖店多次协商无果的情况下,小明决定采用其他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他可以选择的维权手段有A.消费者协会调解、行政部门处理、仲裁机关仲裁、法律诉讼B.行政部门处理、仲裁机关仲裁、媒体曝光、法律诉讼C. 消费者协会调解、行政部门处理、仲裁机关仲裁、媒体曝光D. 行政部门处理、媒体曝光、仲裁机关仲裁、法律诉讼28.物联网通过细心传感设备将各种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定位、跟踪、控制和信息的互换、共享。
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和社会生活。
这进一步佐证了①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②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因具有“人化”的特点而具有主观性④联系具有普遍性,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29.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
2012年高考文综全国卷(新课标)历史试题全解精析DOC
2012高考(新课标卷)文综历史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A 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 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 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 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答案] C[解析] 首先用排除法,A 选项,若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的话,不可能这么严重的触犯他们的利益,所以排除;B选项中,没有政治与经济分离的表达;D 选项中,迁移豪强大族使用的不是经济手段,是政治的压迫手段。
其次C选项从侧面反映出豪强大族的土地兼并影响到了专制集权,所以命令他们迁移,故选C[考点] 汉朝中央集权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恋爱因法海和尚作梗终酿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
这些在宋代杭州流行的故事,反映出当时A 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B 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 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D 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答案] D[解析] 本题目直接从课本知识提取即可得出。
宋朝时期商业繁荣,发展迅速,市民阶层壮大,这一现象反应到文化领域就是出现了话本小说,所以比较容易得出答案。
[考点] 宋朝思想文化背景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
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
”据此可知A 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B 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 财产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 无业游民增加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答案] B[解析] 首先依据材料的背景我们可以得知是明后期商业快速发展时期,尤其是松江率先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所以当地的经商之风益盛。
材料的中心意思是说之前大概十分之一的是官员,十分之九的是农民,但是正德以后许多农民改为经商,这就道出了社会结构中的职业变化,故选B。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文科综合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文科综合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地理答案一、选择题:二、非选择题:40.(28分)(1)全年温和多雨温带大陆性气候(2)从沿海到内陆(干湿度地带)水分(3)①土壤肥沃,水分适宜,有利于葡萄生长;②葡萄生长期内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③葡萄成熟后气温低,能够自然冰冻。
(4)①少耕、免(休)耕,退耕还草;②加强牧场生态管理,划区轮牧;③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广节水农业;④合理利用肥料和农药(加强农牧业技术培训与推广等)。
41.(28分)(1)乙丁丙甲(2)旱地建筑用地(3)临江濒海、位于郊区技术与高素质人才(4)①严格工业企业准入,防止传统工业企业的过度引进;②合理布局工业企业,防止土地资源浪费;③严格控制工业“三废”排放,防止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④做好海岸带防护,防止台风等自然灾害对工业生产的影响与破坏。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文科综合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历史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二、非选择题(共52分)38.(25分)(1)新航路开辟;西班牙对美洲殖民扩张和掠夺;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6分)(2)传统手工业。
(2分)英法等国通过工业革命成为工业国家;对外扩张,中国遭到侵略;(4分)采用机器大生产的洋货物美价廉,涌入中国,传统手工业受到严重冲击。
(3分)(3)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处于冷战时期,中美两国彼此敌对;中国经济相对落后。
(4分)70年代以后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中国改革开放,成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加入世贸。
(6分)39.(27分)(1)科举制度;(2分)“究天理”(2分)(2)变化: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2分)原因:甲午战败,认识到制度的落后和“师夷长技”的局限;(3分)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推行政治改良;(3)辛亥革命后建立民国,但民主政体有名无实;(3分)于是提倡科学精神,寻求思想解放。
2012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部分(全国卷)解析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全国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12.秦汉而后,官府下层文职人员俗称“刀笔吏”,这一称谓起因于秦汉时期此类人员的A.工作器具B.工作内容C.工作职责D.工作性质【解析】考查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古人用简牍时,如有错讹,即以刀削之,故古时的读书人及政客常常随身带着刀和笔,以便随时修改错误。
因刀笔并用,历代的文职官员也就被称作“刀笔吏”。
【答案】A13.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
”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A.防止官商勾结B.维持社会等级C.重义轻利D.重农抑商【解析】考查中国古代统治者对工商业的政策。
材料中唐太宗此话不但把工商业者归入“杂色之流”,而且杜绝了他们入仕为官的途径,体现了统治者对工商业者的歧视,目的是维持社会等级,但没有反映对农业的重视,因此D项不正确,选B项。
【答案】B14.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
”这反映了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解析】考查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规律。
每个时代文学创作都有其独创性,诗在唐朝、词在宋朝发展到顶峰。
元曲源于民间通俗文学,开始时文学地位比较低下,元曲在明清两朝没有得到正史和学者的承认和重视。
反映王国维推崇古代的,轻视现代的观念。
【答案】B15.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
联所悉知,习俗殊可笑。
”这反映出当地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解析】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2012高考全国卷二卷文综及答案
2012年文综全国II卷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
据此完成1-3题。
1.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2.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A.太湖平原B.洞庭湖平原C.汉江平原D.成都平原3.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
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A.耕地面积广B.生产规模大C.机械化水平高D.人口较少图1示意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吧、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1完成4~5题4. 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1a中的()A ①地B ②地C ③地D ④地5. 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A 河道淤积B 河谷变宽C 湖泊分流D 湖水补给量减小读图2 ,完成6~7题6. 根据图是信息可以推断()A.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B.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C.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D.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7. 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A.关中平原,浙闽丘陵B.江汉平原,山东丘陵C.汗水谷地,黄淮平原D.汾河谷地,松嫩平原图3表示某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剩余劳动力数量,人均工资的变化,以及甲、乙两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人均工资的变化,读图3,完成8-9题8.由图3可以推断,该区域()A.T0年工业基础雄厚 B.T0¯—T1年吸引的工业企业类型最多C. T1—T2年经历产业结构调整D. T2年以后工业生产衰退9.甲、乙两类企业相比()A.甲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发展的时间更长B.甲类企业趋向廉价劳动力区位C.乙类企业进入该区域的时间更早D.乙类企业产品的附加值较低图4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10-11题10. Q地的海拔可能为()A.90米B.230米C.340米D.420米11.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A.260米B.310米C.360米D.410米12.货币最早以足值的金属货币形式出现的。
2012年新课标文综卷(附详细解析)
【新课标】2012年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卷文综解析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解析版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8页,第II卷9至16页,共300分。
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II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
据此完成1-3题。
1.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2.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A.太湖平原B.洞庭湖平原C.汉江平原D.成都平原3.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
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A.耕地面积广B.生产规模大C.机械化水平高D.人口较少【答案】1.B 2.A 3.D【解析】1.根据题干的提示“耕地不断被挤占”,粮食播种面积减少,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和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对粮食增产影响不大。
2. 改革开放以来,位于长三角地区的太湖平原,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速度快,水平较高,大量耕地被占用为建设用地,因而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
2012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部分(全国卷)解析版(1)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全国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12.秦汉而后,官府下层文职人员俗称“刀笔吏”,这一称谓起因于秦汉时期此类人员的A.工作器具B.工作内容C.工作职责D.工作性质【解析】考查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古人用简牍时,如有错讹,即以刀削之,故古时的读书人及政客常常随身带着刀和笔,以便随时修改错误。
因刀笔并用,历代的文职官员也就被称作“刀笔吏”。
【答案】A13.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
”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A.防止官商勾结B.维持社会等级C.重义轻利D.重农抑商【解析】考查中国古代统治者对工商业的政策。
材料中唐太宗此话不但把工商业者归入“杂色之流”,而且杜绝了他们入仕为官的途径,体现了统治者对工商业者的歧视,目的是维持社会等级,但没有反映对农业的重视,因此D项不正确,选B项。
【答案】B14.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
”这反映了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解析】考查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规律。
每个时代文学创作都有其独创性,诗在唐朝、词在宋朝发展到顶峰。
元曲源于民间通俗文学,开始时文学地位比较低下,元曲在明清两朝没有得到正史和学者的承认和重视。
反映王国维推崇古代的,轻视现代的观念。
【答案】B15.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
联所悉知,习俗殊可笑。
”这反映出当地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解析】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高清扫描版;含答案;
目录第一章总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项目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项目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产品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原材料及动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1.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1.8项目实施进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1.9研究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项目建设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项目建设必要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市场分析和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12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全国卷1)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1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8页,第II 卷9至12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I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示意2008年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四个国家的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
读图1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图示四个国家中,人均煤炭消费量最高的是A.中国B.美国C.印度D.日本2.借助图示资料可以大致推算出相应国家的A.单位GDP能耗B.碳排放量C.能源进出口量D.煤炭自给率某大河的一条支流与干流之间存在“吞吐”关系,图2示意该支流出口处1970~2000年间年净径流量(输出径流量与输入径流量之差)和年净输沙量(输出泥沙量和输入泥沙量之差)。
根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3~5题。
3. 下列各时间段中,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的是A.1970年~1976年B.1977年~1984年C.1980年~1989年D.1989年~ 2000年4.该支流流入A.黄河B.长江C.辽河D.黑龙江5.1983年以来,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支流流域A.建设用沙量增加B.兴建水库的森林覆盖率提高C.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加大D.连续干旱6月上旬某地约5时(地方时)日出,据此完成6~7 题6.该地可能位于A.亚马孙河河口附近B.地中海沿岸C.北冰洋沿岸D.澳大利亚7.6月份该地看到的日出和日落方向分别为A.正东、正西B.东南、西南C.东北、西北D.东南、西北图3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
2012年全国高考文综答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8页,第II卷9至16页,共300分。
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II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
据此完成1-3题。
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这表明当时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利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解析:本题考点涵盖中国古代政治经济两大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题干材料的理解能力及调用知识的能力。
汉武帝设立刺史的目的是加强对地方的监督,题干中提到的主要是刺史对豪强大族经济上的监督,以便中央加强对“田宅逾制”者进行集中控制,目的是限制土地兼并。
A、B两项与题干反映的主题不符,容易排除,D项片面地理解了题干的内容,刺史监察地方属于政治手段。
答案:C。
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
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应出当时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解析:本题包括中国古代经济文化两部分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纲版】2012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全国卷文综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版)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8页,第II卷9至12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I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示意2008年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四个国家的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
读图1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图示四个国家中,人均煤炭消费量最高的是A.中国B.美国C.印度D.日本2.借助图示资料可以大致推算出相应国家的A.单位GDP能耗B.碳排放量C.能源进出口量D.煤炭自给率【解析】:1题是个读图题,而且涉及计算,一定小心!当然只是大概估算。
从图中可以读出每年这四个国家的消费总量,再根据这几个国家的人口数(这点考察学生的识记情况,中国大概13亿、美国3亿、印度10亿、日本就算1.3亿吧),只是略算而已,不要较真,很容易找到答案。
2题考察学生的地理推理能力,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容易,有一个陷阱必须、只能“借助图示资料”,而图中只能读出两个量——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所以不要想当然地做。
A项单位GDP能耗需要知道国家的GDP总量,但是图中读不出来,所以A错;B项煤炭只是能源的一部分,并不是能源的全部,所以肯定读不出来;C项原因和B项相同,能源进出口至少还应该包括天然气、石油,但是图中读不出来;D项用煤炭消费量除以煤炭生产量就等于煤炭自给率,图中这两个量都有!【答案】:1.B 2.D某大河的一条支流与干流之间存在“吞吐”关系,图2示意该支流出口处1970~2000年间年净径流量(输出径流量与输入径流之差)和年净输沙量(输出泥沙量和输入了、泥沙量之差)。
根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3~5题。
3. 下列个时间段中,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的是A 1970年~1976年 B.1977年~1984年C 1980年~1989年 D.1989年 ~ 2000ian4、该支流流入A 黄河B 长江C 辽河D 黑龙江5 、 1983年以来,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支流流域A 建设用沙量增加B 兴建水库的森林覆盖率提高C 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加大D 连续干旱【解析】:3题看见四个红框了吗,看见我就不解释了!趋势!你懂的!4题说实话,难度太高,原因是该题完全靠识记,如果不知道长江、黄河等几条河流的大概流量,该题绝对完蛋。
从他的支流量看,居然比其他三条河流的流量都大,所以只能选择长江。
笔者注:此题绝对入选今年地理试题最操蛋题目!5题难度低,三峡工程是学过的、河流控制含沙量的措施你是学过的,一眼就能看中正确答案!不解释!【答案】:3.A 4.B 5.B6月上旬某地约5时(地方时)日出,据此完成6~7 题6 、该地可能位于A 亚马孙河河口附近B 地中海沿岸C 北冰洋沿岸D 澳大利亚7 、6月份该地看到的日出和日落方向分别为A 正东,正西B 东南,西南C 东北,西北D 东南,西北【解析】:6题6月上旬地方时5时日出,证明该地一定在北半球,排除A、D。
C项北冰洋沿岸不可能,这个日期北冰洋沿岸离极昼区都不远,14个小时的昼长太短,而地中海沿岸则刚好合适。
7题太弱智,直射点此时在北半球,故全球除极昼区和极夜区之外,都应该是东北起、西北落!【答案】::6.B 7.C图3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
读图3,完成8—9题。
8.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①纬度②河流③降水④地形A.①② B.①④C. ②③D.②④9.甲.乙两地都行成了特大城市,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A.地形平坦B.水源充足C.陆路交通方便D.水陆交通枢纽【解析】:8题甲城市是成都,乙城市是重庆。
因为第9题中提高甲乙有特大城市,可判断该地区一定不是在青藏高原。
长江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故纬度因素排除;长江流经地区除了青藏高原都是湿润地区,故降水排除!再看图中的人口密集区,基本都与河流靠近。
9题乙地在两江交汇处,与甲地相比,两个都有充足的水源,故B错;据图判断乙城市是重庆,故A错;重庆是两江交汇处,故C错,答案只能选择D【答案】::8.D 9.D图4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某时气压系统。
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
据此完成10—11题。
10.24小时后甲地主要吹A .东北风B .东南风C .西北风D .西南风11.30-48小时之间,甲地可能经历A.持续晴朗高温天气B.连绵阴雨天气C.强对流降雨天气D.沙尘暴天气【解析】:10题根据图中的比例尺,24小时后甲地将位于高压系统的西侧,故应该吹东南风!11题30—48小时之间,甲地刚好位于低压系统的低压槽中,故应该有降水天气,排除A;又因为该地是长江流域,排除D;“连绵的阴雨天气”是暖锋系统影响形成,排除B;受低气压控制,又是在“夏初”,所以可能形成“强对流降雨天气”。
【答案】::10.B 11.C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Ⅱ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第Ⅱ卷共4页,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6.(36分)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20世纪50年代以来,图5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上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
(1)推断并说明这些国营农场的分布规律,分析这些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
(12分)答:分布规律:盆地周围绿洲地带(山前洪积-冲积扇地带)。
(3分)有利条件:(棉花生长期)①光照充足,②热量充足,③有灌溉条件。
(9分)【解析】第一小题:分布规律很简单,沿塔里木盆地边缘,环状分布,主要是水源的原因!“种植的区位条件”,从农业区位切入,基本就能整个八九不离十!棉花成熟季节降水少、有冰川积雪融水做水源、光照足、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
地形平坦、在山口冲积扇上,土壤适宜等等(试题不清晰,不知道是自然还是社会经济,还是都要答!)(2)距消费市场较远却并未影响该区域上品棉销售,请解释原因。
(6分)答:①棉花易储存、易运输(或交通条件改善)②棉花品质优良(我国最大的长绒棉生产基地)③市场需求量大。
【解析】第二小题:交通条件较好,有我国的东西向铁路干线——陇海、兰新线和第二亚欧大陆桥通过。
是全国唯一的同时也是规模最大的长绒棉基地,品质好。
国营农场,有政策大力支持。
机械化程度高,效率高,种植成本低!地广人稀,土地价格低!其他的就只能靠你自己了。
笔者注:这道题总分6分,老师能给学生的4分,另外两分和老师无关,完全看学生的能力高低!(3)说明该区域上品棉生产的现实性印度。
(6分)答:①劳动力不足,在棉花采摘期尤为突出;②气候干旱(或降水稀少)水资源有限。
【解析】第三小题:棉花生产条件不就是农业区位吗?所以此题从农业区位切入。
先分析自然条件的不足,再分析社会经济条件的不足。
必须按照农业区位的原理,逐条分析,一条都不能漏掉!(难度低,估计智力正常都能做,如果做不来,你自己考虑一下自己有没有问题)(4)分析该区域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12分)答:①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会过度消耗水资源,导致河流下游水量锐减甚至断流;②荒漠化扩展、绿洲消失(或生态环境恶化)③灌溉用水过量(与排水失衡),会引起地下水位上升,(造成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引发土壤的次生盐碱化。
(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解析】第四小题:主要是由过度索取土地资源而造成的生态破坏!所以,该题可从生态破坏切入!而生态破坏的表现是有限的,高一下册第8单元第一节有现成的,自己翻翻书!然后逐条分析有木有,基本搞定——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河流下游断流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
39.(6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20世纪8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广州等地陆续发现了南越王墓等重要历史遗迹,这些发现对研究岭南历史有重要价值。
材料二图6示意灵渠位置。
(3)从军事角度指出秦开凿灵渠的主要目的,说明原因。
(12分)答:主要目的:运输粮食等物资,保障军队的后勤供给。
(3分)原因:①对秦政权而言,岭南地区位置偏远,远途劳军以至长期统治,保障后勤供给尤为重要②岭南地区地形崎岖,丘陵广布,植被茂密,陆路交通不畅。
③在当时条件下,大量物资的运输以水路为主。
④南岭阻断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水路联系。
(答3点即可满分)【解析】:(3)题看着是不是很无奈!高考就像肥皂剧,明明已经经历曲折,主人公就要过上快乐的生活了,却突然有个什么东西跳出来恶心你一下!所以,高考要有超强的心理素质!其实不难!只要你具有强大的逻辑能力!灵渠嘛,不就是一条河吗?河流有什么功能呢?——养殖、航运、军事防御、灌溉(我只想到这几种,童鞋们可以继续发挥!)。
先说养殖,难道秦穆公修灵渠是为了养鱼?不可能,去掉;又说防御,我们都知道,战国七雄中谁最强大?对于其他国家而言,秦国不主动进攻就已经“阿弥陀佛”了,哪里还敢主动进攻秦国,排除;航运,有可能,京杭大运河的山寨版嘛,保留;灌溉,有可能,但是题干中说了必须是“军事目的”,果断排除。
因此判断出其军事目的是运输军事物资。
(2000多年前还能有什么军事物资,无非粮草而已,未必还能运导弹?)修剪灵渠的原因,2000多年前的事情我们怎么知道呢?当然知道,说到这里,反应快、逻辑能力强的童鞋应该已经想到了——这他娘的不就是修建灵渠的区位条件么?以航运为目的的灵渠区位条件不久是“交通运输网中的线的区位吗”——想到了这里,这题基本搞定了。
剩下的,不多说!(4)说明灵渠的开凿对当时区域间联系的意义。
(8分 )答:①(南岭为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灵渠连接湘江和漓江,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扩大了水路交通运输的范围;②促进了岭南地区与长江流域以至北方地区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③有利于岭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解析】(4)题其实就是交通运输线路的意义!京九铁路的意义你学过吧?南昆线的意义你学过吧?青藏铁路的意义你学过吧?使劲整,这道题整个5分以上你就算成功!笔者注:这两道题难度高,用2000多年前的地理现象考察现代的地理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