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学习指南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学习指导课程简介一、课程意义人造材料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传统无机材料新型无机材料硅酸盐材料结构材料功能材料水泥玻璃陶瓷搪瓷高温电子磁性压电铁电耐火材料胶凝材料热敏、气敏、光敏、湿敏半导体磨具磨料热学生物催化剂及载体填料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在基本建设工程中,在各种工业生产中,在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中,无机材料都有着各式各样的用途,其用量之大居于所有人造材料首位。
因此在无机材料的生产过程中,如何合理地使用原材料,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产品性能,缩短生产周期,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促进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不言而喻,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深入研究各种无机材料制备和生产过程中的内在物理化学变化规律,用现代科学理论来指导生产实际活动。
无机材料是一门高温化学工业,其生产过程包括多种物理化学变化,所以说,无机材料的发展,依赖于物理化学知识的丰富。
二、课程形成、地位及内容1.形成:《物理化学》→ 《硅酸盐物理化学》→ 《无机材料物理化学》→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2.地位:《物理化学》、《结晶化学》→ 《无机材料物理化学》→ 《无机材料工艺学》《硅酸盐物理化学》是在《物理化学》原理的基础上总结了硅酸盐工业生产的共性规律而形成,是硅酸盐材料科学的重要基础理论部分。
近二十年来,技术革新的浪潮席卷全世界,作为技术革新支柱的新材料也飞速发展,在传统硅酸盐材料基础上发展出各种结构和功能材料,其成分已远远超出硅酸盐范畴,总称为无机非金属材料。
与此相应,作为基础理论的《硅酸盐物理化学》也有了蓬勃发展。
除《物理化学》原理以外,《固体物理》、《结构化学》、《结晶化学》等的理论不断渗透进来,涉及的范围日益广泛,理论日益深化,从而改名为《无机材料科学基础》。
所以说《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是从无机材料领域内的各种材料制品的工艺技术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共性规律而形成的。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书(2001级)-2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书(01、02级使用)材料学院·中心实验室光学技术实验室2003/9/23目录⒈《材料科学基础》实验简介 (2)(Brief Introduction of Experiments of 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⒉实验一位错蚀坑的观察 (4)(Observation of Etchpits of Dislocation)⒊实验二非均匀形核的观察与应用 (10)(Observ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Heterogeneous Nucleation)⒋实验三二元合金的显微组织 (12)(Microstructures of Binary Alloys)⒌实验四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 (15)(Observation of Equilibrium Microstructures of Fe-Carbon Alloys)⒍实验五三元合金的显微组织 (23)(Microstructure of Ternary Alloys)⒎实验六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27)(Plastic Deformation and Recrystallization of Metals)⒏实验七固态相变 (33)(Phase Transformation of Solids)⒐实验八晶体结晶过程观察及凝固条件对铸锭组织的影响 (39)(Observation of the crystallization process of crystalloid and the impact of solidification conditions on ingot structure)⒑《材料科学基础》实验常用仪器设备使用介绍 (43)(Introductions of Instruments of Experiments of 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实验六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Plastic Deformation and Recrystallization of Metals )实验学时:2 实验类型:综合前修课程名称:《材料科学导论》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一、实验目的1. 观察显微镜下变形孪晶与退火孪晶的特征;2. 了解金属经冷加工变形后显微组织及机械性能的变化;3. 讨论冷加工变形度对再结晶后晶粒大小的影响。
无机材料科学实验指导书
材料科学实验指导书2014年9月1日实验一、TGA/DSC综合热分析仪的认识及操作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掌握综合热分析的实验原理;2.掌握综合热分析实验的仪器结构;3.了解综合热分析实验的仪器操作方法;4.能够对样品的测试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实验设备及药品1、实验设备:瑞士梅特勒-托利多TGA/DSC1/1600LF同步热分析仪至尊型,梅特勒-托利多公司是世界上最早生产热重分析仪的厂家,于1964年推出世界上第一台商品化的热重分析仪TA1,至今已有近50年的热分析研发和生产历史。
本仪器相关技术参数如下:温度范围:室温~1600°C天平灵敏度:0.1µg(百万分之一)或0.01µg(千万分之一);传感器热电耦数量:6对Pt-Pt/Rh热电偶;量热温度分辨率:0.00003℃;量热准确度(金属标样):1%;温度准确度(单点):±0.05℃;温度准确度(全程):±0.5℃;升温速率:0.1-100℃/min;冷却方式:水浴(恒温22±0.01℃);降温速率(1600-600℃)≥50℃/min; 降温速率(600-200℃)≥20℃/min; 降温速率(200-100℃)≥10℃/min; 降温速率(100-6℃)≥5℃/min;样品重量范围:0-5g;样品最大容量150ul;传感器托盘面材料:陶瓷。
最大数据采集速率10个/s.图1 TGA/DSC1/1600LF综合热分析仪的外观图结构组成:差热放大单元、天平控制单元、微分单元、气氛控制单元、数据处理接口单元、计算机、打印机、冷却系统等。
图2 TGA/DSC1/1600LF综合热分析仪的仪器结构①隔热片;②反应器毛细管;③气体出口;④温度传感器;⑤炉体加热板;⑥炉体温度传感器;⑦内置校准砝码;⑧保护气和吃扫气连接口;⑨恒温天平室2.实验样品:碳酸钙(随机不确定);五水硫酸铜;氧化铝坩埚三、实验原理热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与温度之间关系的一类技术。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报告无机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报告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报告(建筑材料工程方向)
课程名称:无机材料科学基础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实验一、试样制备、显微镜的构造与操作一、实验内容
二、实验目的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仪器与设备
五、实验步骤
六、实验数据与结果分析
七、思考题
根据自己的实践体会,在制备金相试样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实验二、淬冷法研究相平衡一、实验内容
二、实验目的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仪器与设备
五、实验步骤
六、实验数据与结果分析
七、思考题
淬冷法研究相平衡的优缺点是什么?
实验三、陶瓷材料的成型、烧结及性能一、实验内容
二、实验目的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仪器与设备
五、实验步骤
六、实验数据与结果分析
七、思考题
1、陶瓷材料在烧结过程中发生那些变化?
2、影响烧结的因素有哪些?。
无机材料的实验报告
无机材料的实验报告无机材料的实验报告引言:无机材料是一种在化学领域中广泛应用的材料类型。
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无机材料的性质和应用。
通过实验,我们将探索无机材料的结构、特性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
实验一:晶体结构分析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几种常见的无机材料,如金刚石、石英和纳米颗粒。
通过X射线衍射技术,我们对这些材料的晶体结构进行了分析。
实验结果显示,金刚石具有立方晶体结构,石英为六方晶体结构,而纳米颗粒则呈现出非晶态结构。
这些结构的不同影响了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从而决定了它们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实验二:热稳定性测试我们进一步研究了无机材料的热稳定性。
通过加热样品并记录温度变化,我们可以确定材料在高温下的稳定性。
实验结果表明,金刚石在高温下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而石英则相对较差。
这些结果对于材料在高温工艺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如陶瓷制造和高温电子器件。
实验三:电学性质测试在本实验中,我们测试了不同无机材料的电学性质。
通过测量电阻、电导率和介电常数等参数,我们可以评估材料在电子和电器领域的潜力。
实验结果显示,金刚石具有较高的电阻率,适用于制造绝缘材料。
而纳米颗粒则表现出较高的电导率,可用于制造导电材料。
这些结果为无机材料的电子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实验四:光学性质测试最后,我们进行了无机材料的光学性质测试。
通过测量折射率和吸收光谱,我们可以了解材料对光的响应。
实验结果显示,金刚石具有较高的折射率和较低的吸收率,使其成为制造透明材料和光学器件的理想选择。
而纳米颗粒则表现出较高的吸收率,可用于制造光吸收材料。
这些结果对于光学应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研究了无机材料的结构、热稳定性、电学性质和光学性质。
我们发现不同的无机材料在这些方面具有不同的特性和潜力。
这些研究结果为无机材料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例如陶瓷制造、高温电子器件、电子材料和光学器件等。
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将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无机材料,并开发出更多的应用。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实验讲义目录实验一紧密堆积原理及模型实验二晶体结构模型分析实验三玻璃的析晶实验四粘土泥浆动电位的测定实验五固相反应速度的测定实验一紧密堆积原理及模型一、实验目的1、掌握紧密堆积原理,弄清各种堆积方式,为学习具体的晶体结构打下基础。
2、认识并掌握立方简单堆积,立方紧密堆积,六方紧密堆积中单胞内球的个数,空隙种类、位置以及堆积系数的计算。
二、紧密堆积原理原子或离子都有一定的半径,它们在空间成周期性的重复规则排列,而构成晶体结构。
因此,从几何角度看,原子或离子之间的相互结合,可以看作是球体的相互堆积。
晶体中的原子或离子之间的相互结合要遵循内能最小的原则,要求彼此间的引力和斥力达到平衡。
故从球体堆积角度来看,要求球体堆积密度尽可能大,即趋于最紧密堆积。
三、球体堆积类型为统一起见,我们以最低层作为第一层,逐层向上堆积。
同层球体的结合称为排列。
异层球体的结合称为堆积。
排列有两种方式,一种为对齐排列,另一种为错位排列(见下图)。
在错位排列中,我们假设把球心位置标记为0。
此时,每个球与相邻的6个接触,形成6个成弧线三角形的空隙。
其中3个空隙的尖角朝下,其中心位置标记为1、3、5;另外3个空隙尖角朝上,其中心位置标记为2、4、6。
两种空隙相间分布。
对齐排列错位排列堆积也有两种方式,一种为非嵌入堆积,上层球心位置与下层球心位置重叠。
另一种为嵌入堆积,上层球心位置落在下层球心的空隙位置上。
1、立方简单堆积立方简单堆积为同层对齐排列,异层非嵌入堆积,见模型1。
每个球与同层的4个球,上层下层各1个球接触,即与相邻的6个球接触。
这种堆积中具有立方体空隙,8个球堆积成立方体(见模型2)。
球体之间形成了这种立方体空隙。
立方简单堆积不是最紧密堆积,空隙占总体积的48﹪。
2、立方紧密堆积这种堆积有两种排列堆积方式,但结果相同,都是立方紧密堆积。
第一种排列堆积方式为同层对齐排列,异层嵌入堆积。
可用模型3演示。
第一层排好后,第二层的球心位置落在第一层的空隙中,第三层的球心位置落在第二层的空隙中,并与第一层球心位置重叠。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试验
四、实验条件
1.药物天平
2.量筒
5.Na2CO3溶液(不同浓度)
8.承量瓶
9.蒸馏水
3.玻璃棒 4.烧杯(600ml)
6.秒表
7.试验用粘土
10.恩氏粘度计 (如图)
五、实验步骤
1、加水量对粘土泥浆流动性的影响的测定 取3支容量为600ml的烧杯,每杯放入80g粘土(天平精确到
0.1g),在第一杯中加入蒸馏水150ml,其余各杯中相应增加30ml 水,即180,210,240ml水,用玻璃棒搅拌均匀,搅拌相同的时间, 倒入粘度计中,然后测流出100ml泥浆所需的时间(秒)。 2、相对粘度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验证固相反应理论,通过本实验达到进一步了解固相 反应机理;
通过测定BaCO3-SiO2系统中给定组成的固相反应速 度常数,熟悉测定固相反应速度的仪器及方法。
在另一高温炉升高到900℃保温30分钟淬冷或750℃淬冷后, 盖好电炉底盖,温到900℃,保温30分钟,然后再将样品 (第二个)淬冷。
把淬冷后的样品冷却后,取出,放在载玻片上用镊子平研细 (压碎)盖上盖玻片,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物镜。
根据观察结果写出试验报告,并与Na2O-SiO2系统相图相对 照。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四、实验条件 五、实验步骤 六、思考题
一、实验目的
掌握测定粘土阳离子交换容量的方法; 熟悉鉴定粘土矿物组成的一种方法。
二、实验内容
对某种硅酸盐矿物的阳离子交换容量进行测定, 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写出实验报告。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实验原理
后会稠厚起来,但在机械作用影响下(如剧烈的搅拌,振动等)又恢复
其流动性。这个性能以稠固性(稠化度,厚化度)来评定,稠固性愈大,
无机材料类专业企业实训教学任务及指导书
无机材料类专业企业实训教学任务及指导书1、生产实习任务及指导书一、实习目的生产实习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实习,将所学书本知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对生产一线存在的各种技术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通过实际操作以求探讨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问题措施,为今后走向实际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二、实习内容深入生产现场,跟班操作,了解和掌握主机设备的操作及方要工艺参数的控制。
具体内容如下:1、全厂概况及安全知识(1)现行生产规模、生产品种、技术经济概况及工厂发展史。
(2)原燃料品种、来源、水源及交通运输、销售情况。
(3)主要设备型号、规格、产量、运行情况及实施的技术改造项目、效果和准备进行的技改方案。
(4)全厂平面布置及生产工艺流程布置。
(5)工厂近、远景发展规划。
(6)工厂安全生产规程。
2、生料制备(1)车间工艺平面布置及布置特点;(2)各种破碎设备的名称、规格、构造、工作原理、使用范围、年利用率及各自的优缺点、参数控制情况、粒度控制方法;常见故障诊断、处理及预防措施。
(3)各种运输设备的名称、型号、工作原理及工作特点。
(4)原料库、生料库、料浆池的规格、容量及均化,措施与效果,均化指标要求;库底卸料时不正常现象的处理方法与预防措施。
(5)预均化堆场存取料方式和均化效果。
(6)配料方案的制定以及配料方案对窑炉操作、水泥质量、能量消耗的影响、各型窑配料方案的区别及对原燃料成分、粒度要求。
(7)喂料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及使用特点。
(8)烘干机及烘干系统辅助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构造、产量,对应于具体烘干原料的工艺参数控制及强化烘干的措施,烘干机的技术改造情况及效果。
(9)磨机的规格、构造、工作原理、生产能力、工艺参数控制及新型衬板、研磨体、助磨剂使用情况、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
如何提高磨机产量和降低磨机的综合能耗?比较你所见类型磨机的工作特性和综合经济效益,如何看磨?现在已进行的磨机技改措施有哪些?效果如何?(10)收尘点及收尘设备的规格、型号、构造、工作原理、工作特性、使用效果及参数控制,国家对含尘气体的排放标准,如何提高收尘效率?(11)煤磨的型号、工艺流程及参数控制、防爆措施。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书-1
实验一淬冷法研究相平衡一.实验目的1.从热力学角度建立系统状态(物系中相的数目,相的组成及相的含量)和热力学条件(温度,压力,时间等)以及动力学条件(冷却速率等)之间的关系。
2.掌握静态法研究相平衡的实验方法之一──淬冷法研究相平衡的实验方法及其优缺点。
3.掌握浸油试片的制作方法及显微镜的使用,验证Na2O —SiO2系统相图。
二.基本原理从热力学角度来看,任何物系都有其稳定存在的热力学条件,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物系的状态也随之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能否发生以及能否达到对应条件下的平衡结构状态,取决于物系的结构调整速率和加热或冷却速率以及保温时间的长短。
淬冷法的主要原理是将选定的不同组成的试样长时间地在一系列预定的温度下加热保温,使它们达到对应温度下的平衡结构状态,然后迅速冷却试样,由于相变来不及进行,冷却后的试样保持了高温下的平衡结构状态。
用显微镜或X-射线物相分析,就可以确定物系相的数目、组成及含量随淬冷温度而改变的关系。
将测试结果记入相图中相应点的位置,就可绘制出相图。
淬冷法是用同一组成的试样在不同温度下进行试验。
将试样装入铂金坩埚中,在淬火炉内保持恒定的温度,当达到平衡后把试样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投入低温液体中(水浴,油浴或汞浴),以保持高温时的平衡结构状态,再在室温下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这是可能出现三种情况:(1)若淬冷样品中全为各向同性的玻璃相,则可以断定物系原来所处的温度(T1)在液相线以上。
(2)若在温度(T2)时,淬冷样品中既有玻璃相又有晶相,则液相线温度就处于T1和T2之间。
(3)若淬冷样品全为晶相,则物系原来所处的温度(T3)在固相线以下。
由于绝大多数硅酸盐熔融物粘度高,结晶慢,系统很难达到平衡。
采用动态方法误差较大,因此,常采用淬冷法来研究高粘度系统的相平衡。
本实验用淬冷法验证Na2O-SiO2系统相图,实验中样品的均匀性对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影响较大,因此,常常将原料制成玻璃以得到组成均匀的样品。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陆佩文)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概论一. 研究对象与学习目的自古以来,材料的发展一直是人类文明的里程碑.材料、能源、•信息被公认为是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新材料已成为各个高技术领域的突破口.材料主要包括:金属材料、有机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本课程研究的对象是无机非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最大特点是耐高温、耐腐蚀,这些特点是其它材料无法比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研究的对象是"无机非金属材料〞,从化学组成上看:包含硅酸盐,和各种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硼化物、硅化物、氟化物等.从物质结构上看:可以包括单晶体、多晶体或无定形体.本专业主要研究多晶、多相无机非金属材料,也可称为"陶瓷".从材料形态上看:不仅包括块体材料,还包括粉体材料、纤维材料、晶须材料和薄膜材料.从所属的工业产品来看:可分为传统材料和现代陶瓷,所属的工业产品涉与各个领域.传统材料主要包括陶瓷、玻璃、耐火材料、水泥、磨料、砖瓦等.现代陶瓷按其功能又可分为两大部分:高温结构陶瓷:能在高温条件下承受各种机械作用的陶瓷材料.如:陶瓷发动机的部件、切削工具、耐磨轴承、火箭燃气喷嘴、各种密封环〔石墨〕、能承受超高温作用的结构部件.功能陶瓷:具有声、光、•电、•磁、•热等功能的陶瓷制品.•如:•压电陶瓷〔PbTiO3系>、热敏陶瓷、陶瓷基片、光电陶瓷、生物陶瓷、超导材料、核燃料、磁性材料、化学电池〔β-Al2O3>材料等.我们学习无机材料科学基础的目的是:从理论上定性的了解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了解控制材料性能的基本和共性规律.至于如何具体从技术上实现这些,则属于工艺课的范畴.二.学习的内容分为四大部分:材料的结构:晶体结构晶体缺陷玻璃体和熔体固体表面过程热力学和动力学:热力学应用相图相图的热力学推导扩散相变材料制备原理:硅酸盐晶体结构坯料制备与成型的理论基础固相反应烧结材料的制备实验:包括基础实验和选作实验两部分,独立设课三.学习要求材料科学基础对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性能与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共性问题从理论上做了系统的讨论.该课程是后续工艺课的理论基础课,同样也是今后指导实际工作,进行理论研究的理论基础.其重要性显而易见.学习过程中实现思维方式的两个转变:--从微观结构的角度考虑问题如:扩散原高浓度—低浓度现为什么在不同的物质中扩散速度不同—结构决定--建立工程意识科学教育—是与非;工程教育—是否可行、是否有效、是否最优.谈到某一因素的影响时既有有利一面又有不利一面.应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材料科学基础研究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共性问题,是一门新兴学科,一些理论和学说仍在发展之中,这使我们更容易了解这些理论和学说建立的过程,从中可学习到材料科学的一些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材料科学基础是以物理、化学、物化等学科的知识为基础.要求在学习过程中与时复习所涉与到的有关内容.材料科学基础是一门新兴学科,有些理论尚不成熟.在某些问题上不同学派存在不同观点,为了广泛了解这些观点授课内容不只限于选用教材.所以要求同学们课上做好笔记,课下多看参考书.为了加强同学们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习题的选择有一定的难度.某些习题是课堂授课内容的延伸.希望能独立、认真地完成,以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第一章晶体无机非金属材料所用原料与其制品大多数是以结晶状态存在的物质.然而不同的晶体结构具有不同的性质.例如 ,TiO2光催化材料可以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降解污染物,TiO2有金红石、锐钛矿、板钛矿等几种晶体结构,锐钛矿型TiO2材料的光催化性能优于金红石型;陶瓷行业中常用的粘土,由于晶体结构不同,工艺性能也表现出很大的差异;α-Al2O3是良好的绝缘材料,而β-Al2O3可作为电池中的电解质以离子导电的方式传递电荷.人们对晶体的研究首先是从研究晶体几何外形的特征开始的,1912年X射线晶体衍射实验的成功,使人们对晶体的研究从晶体的外部进入到了晶体的内部,使得对晶体的认识有了质的变化.晶体所具有的性质是由晶体中质点排列方式所决定,结构发生变化,性质随之发生变化.然而晶体结构又取决于晶体的化学组成,组成晶体的质点不同意味着质点间键的作用形式和排列方式发生改变.所以,本章主要研究晶体的组成、空间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本章主要介绍了几何结晶学、晶体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从这些基本原理出发,介绍了描述晶体结构的方法,包括:i 从几何结晶学角度——空间格子ii 从球体堆积角度——负离子做堆积,正离子填充空隙iii 用鲍林规则分析——多面体堆积iv 取晶胞,晶胞中质点的具体位置以通过这些方法掌握NaCl型、CsCl 型、闪锌矿型、萤石型、刚玉型的晶体结构,并了解纤锌矿型、金红石型、碘化镉CdI2型、钙钛矿型和尖晶石型结构.在此基础上,了解晶体的组成、空间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第一节几何结晶学基本概念一、晶体的定义1、定义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作有规则的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是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晶体的这一定义表明,不论晶体的组成如何不同,也不论其表观是否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晶体的共同特征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按周期性的重复排列.不具备这一特征的物体就不是晶体.以NaCl晶体为例.NaCl的晶胞结构2、空间点阵〔空间格子〕在三维空间按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几何点的集合称为空间点阵〔空间格子〕.空间点阵〔空间格子〕中的结点是抽象的几何点并非实际晶体中的质点.阵点或结点:空间点阵中的几何点称为阵点或结点.等同点:同一套空间格子中的结点叫等同点.实际晶体是由组成晶体的离子或原子去占据一套或几套穿插在一起的空间格子的结点位置而构成.实际晶体的内部质点是有实际内容的原子或离子.实际晶体中化学组成相同、结晶化学环境相同的质点占据的结点构成一套等同点.所谓结晶化学环境相同是指质点周围在相同方位上离开相同距离有相同的质点.晶体中有几套空间格子就有几套等同点,判断晶体中有几套空间格子的方法是看晶体中有几套等同点.NaCl晶体有2套空间格子,Na+ 离子和Cl-离子各构成一套空间格子.CsCl晶体有2套空间格子,Cs+ 离子和Cl-离子各构成一套空间格子.CaF2 晶体有3套空间格子,Ca2+离子构成一套空间格子;F-离子有两套空间格子. 3、晶体的性质:结晶均一性、各向异性、自限性、对称性、最小内能性.二、晶系:根据晶体的对称性,将晶体分为三大晶族、七大晶系.高级晶族:立方晶系〔等轴晶系〕中级晶族:六方晶系、三方晶系〔菱方晶系〕、四方晶系〔正方晶系〕低级晶族:斜方晶系〔正交晶系〕、单斜晶系、三斜晶系三、晶胞晶胞是晶体中重复出现的最小结构单元,它包含了整个晶体的特点.对应于七大晶系,晶胞形状有七种.四、空间格子的类型:〔14种布拉维空间格子〕以等同点为基准取晶胞,根据七大晶系,晶胞的形状共有7种. 等同点在晶胞的位置可以有以下几种:1.原始式:等同点占据晶胞的各个角顶2.体心式:等同点占据晶胞的各个角顶和体心3.面心式:等同点占据晶胞的各个角顶和面心4.底心式:等同点占据晶胞的各个角顶和上下底面中心根据某一套等同点为基准所取晶胞的形状和该套等同点在晶胞中的位置可以判断该套等同点构成的空间格子类型,共有十四种空间格子类型,通常称为十四种布拉维空间格子〔布拉维空间点阵〕.晶胞种类等同点在晶胞的位置立方晶胞原始式体心式面心式六方晶胞底心式三方晶胞原始式四方晶胞原始式体心式斜方晶胞原始式体心式面心式底心式单斜晶胞原始式体心式三斜晶胞原始式如:①NaCl晶体是由一套Na+离子立方面心格子和一套Cl-离子立方面心格子穿插而成.②CsCl晶体是由一套Cl-离子立方原始格子和一套Cs+离子立方原始格子穿插而成.CsCl晶体结构③立方ZnS〔闪锌矿〕晶体是由一套S2-离子立方面心格子和一套Zn2+离子立方面心格子穿插而成.④CaF2〔萤石〕晶体是由一套Ca2+离子立方面心格子和两套F-离子立方面心格子穿插而成.⑤TiO2〔金红石〕晶体是由两套Ti4+离子四方原始格子和四套O2-离子四方原始格子穿插而成.第二节晶体化学基础一、晶体中键的形式:1. 典型键型化学键:原子或离子结合成为分子或晶体时,相邻原子或离子间的强烈的吸引作用称为化学键.分子键:分子间较弱的相互作用力.电负性〔X〕可衡量电子转移的情况,因而可用来判断化学键的键型.原子的X越大,越易得到电子,X 大于2,呈非金属性;原子的X越小,越易失去电子,X小于2,呈金属性.化学键的类型:离子键:凡是X值相差大的不同种原子作用形成离子键.X值小的原子易失电子形成正离子,X值大的原子易得电子形成负离子.如:碱土金属与氧原子结合.离子键无饱和性和方向性.共价键:凡是X值较大的同种或不同种原子组成共价键.共价键有饱和性和方向性.金属键:凡是X值都较小的同种或不同种原子组成金属键,被给出的电子形成自由电子气,金属离子浸没其中.金属键无饱和性和方向性.分子键的类型:范德华键:分子间由于色散、诱导、取向作用而产生的吸引力的总和.氢键:X—H…Y,可将其归入分子键.氢键键键力 > 范德华键键力一般的情况下各种键的强度顺序如下:共价键最强,离子键很强,金属键较强,三种化学键的键力远大于分子键,分子键中氢键的键力大于范德华键.2.键型的过渡性凡是X值有相当差异、但差异并不过大的原子之间形成离子键和共价键之间的过渡键型.如:Si-O键〔共价键和离子键成份各占50%〕.依据鲍林公式计算过渡键型中离子键占的百分数P:P=1-exp[-1/4〔xA-xB〕2]二离子半径:对于独立存在的离子,它的离子半径是不确定的,但在离子晶体中,设离子为点电荷 ,根据库仑定律,正、负离子之间的吸引力:F∝<q1q2>/r2随着离子的相互靠近,电子云之间的斥力出现并迅速增大.当引力=斥力时处于平衡,平衡间距r=r0.r0为正离子中心到负离子中心的距离,即正、负离子都可以近似看成球形,各有一个作用圈半径,平衡间距就是相邻的正、负离子相互接触时半径之和.对于存在于离子晶体中的离子,它有确定的离子半径.r0=r++ r-三、球体的堆积方式:1. 球体的最紧密堆积原理假设球体是刚性球,堆积密度越大,堆积体的内能越小,结构越稳定.球体的堆积倾向于最紧密方式堆积.2. 等径球体的堆积方式:〔1〕最紧密堆积①六方最紧密堆积:ABAB……〔ACAC……〕每两层重复一次,其球体在空间的分布与六方格子相对应,堆积体中有两套六方底心格子.其密排面//〔0001〕②立方最紧密堆积:ABCABC……〔ACBACB……〕每三层重复一次,球体分布方式与立方面心格子相对应,堆积体中有一套立方面心格子.其密排面//〔111〕除上述这两种常见的最紧密堆积方式,最紧密堆积也可能出现ABACABAC……,每四层重复一次,或ABABCABABC……,每五层重复一次,等等.密堆率〔堆积系数〕:晶胞中含有的球体体积与晶胞体积之比.最紧密堆积密堆率都是74.05%,空隙率25.95%.最紧密堆积体中是有空隙的,空隙类型有:①四面体空隙:处于四个球体包围之中的空隙,四个球体中心连线形成一个四面体.②八面体空隙:处于六个球体包围之中的空隙,六个球体中心连线形成一个八面体.空隙半径〔空隙中内切球半径〕:八面体>四面体有n个球体作最紧密堆积:①每个球周围有四面体空隙8个,每个四面体空隙为4个球共有,每个球占有四面体空隙数8*1/4=2②每个球周围有八面体空隙6个,每个八面体空隙为6个球共有,每个球占有八面体空隙数6*6/1=1n个球体作最紧密堆积的堆积体中,有2 n个四面体空隙,有n个八面体空隙.〔2〕简单立方堆积简单立方堆积不是最紧密堆积.球体分布方式与立方原始格子相对应,密堆率为52%.堆积体中只形成立方体空隙〔8个球包围,其球心连线形成一个立方体〕.同理可知,n 个球做简单立方堆积有n个立方体空隙.〔3〕不等径球体的堆积不等径球体的堆积可看成较大的球体作等径球体的最紧密堆积,较小的球填充于堆积体的空隙中.在离子晶体中,负离子一般较大,负离子通常作最紧密堆积,正离子较小,填充于堆积体的四面体空隙或八面体空隙中,如果正离子太大,八面体空隙也填不下,则要求负离子改变堆积方式,作简单立方堆积,产生较大的立方体空隙,正离子填充于堆积体的立方体空隙中.用这种方式描述离子晶体结构,虽不严密但有助于我们想象.如:NaCl :n个Cl-离子做立方最紧密堆积,产生n 个八面体空隙,Na+离子填充全部八面体空隙.CsCl:Cl-做简单立方堆积,Cs+离子填充于全部的立方体空隙当中.ZnS:S2-做立方最紧密堆积,Zn2+填充一半的四面体空隙.CaF2:F-做简单立方堆积,Ca2+填充一半的立方体空隙.不等径球体堆积达到的密堆率可以大于等径球体的密堆率.四、配位数〔CN〕:定义在离子晶体中,每个离子都被与其电荷相反的异名离子相包围,则异名离子的数量就是这个离子的配位数.如:NaCl,Na+周围有6个Cl-,则Na+的CN=62.配位多面体配位数决定了配位多面体的形态.配位数:8——配位多面体:立方体;配位数:4——配位多面体:四面体假设离子是刚性球,正离子的配位数由R+/R-决定:在最紧密堆积体中,八面体空隙内切球的半径:设:堆积球的半径为R,八面体空隙内切球的半径为r,连接四个堆积球的球心为正方形, 所以, 2〔2R〕2=〔2R+2r〕2解得,1.414R=R+r 所以, r/ R=0.414可见,当R+/ R-=0.414 时,正离子恰好填入八面体空隙,此时正离子的配位数为6.同理,当R+/ R-=0.225时,正离子恰好填入四面体空隙,此时正离子的配位数为4.当R+/ R-=0.732 时,正离子恰好填入立方体空隙,此时正离子的配位数为8.实际上,离子晶体中的R+/ R-很少恰好是这些数值,当R+/ R-在两临界值之间时,配位数取下限值.正离子的配位数与R+/ R-的关系如下:R+/ R- <0.155≤R+/ R- <0.225≤R+/ R- <0.414≤ R+/ R- <0.732≤ R+/ R- <1≤ R+/ R-配位数 2 3 4 6 8 12 注意:当配位数为12 相当于等径球体的最紧密堆积.3. 离子的极化对晶体结构的影响在外电场作用下离子被极化,产生偶极矩.离子晶体中每个离子都有双重能力,既有极化别的离子的能力,又有被别的离子极化的能力.极化率〔极化系数〕α:离子被极化的难易程度〔α越大,变形程度越大;α越小,变形程度越小〕极化力β:离子极化其它离子的能力,主极化.一般地,只考虑正离子对负离子的极化作用,而对于最外层电子是18、18+2型正离子,除考虑正离子对负离子的极化作用外,还必须考虑负离子对正离子的极化,因为最外层电子为18、18+2型离子不仅β大.而且α也大,总的极化作用大大加强,晶体结构类型可能因此而改变.* 例:离子极化对卤化银晶体结构的影响AgClAgBrAgIR+/R-0.6350.5870.523实际配位数664〔理论为6〕理论结构类型NaClNaClNaC l实际结构类型NaClNaCl立方ZnS五、决定离子晶体结构的因素——结晶化学定律离子晶体结构取决其组成质点的数量关系、大小关系和极化性能.数量关系:正负离子的比例,如:NaCl中为1:1〔两套立方面心格子〕,CaF2中为1:2〔三套立方面心格子〕大小关系:NaCl中,R+/R-=0.95/1.81=0.52,CN=6.CsCl 中,R+/R-=1.69/1.81=0.93,CN=8.极化性能:AgCl,CN=6;AgI,CN=4.六、晶格能1.定义:把1mol离子晶体中各离子拆散至气态时所需要的能量.对于二元离子晶体U=W1W2e2N0A<1-1/n>/r0其中:W1W2——正负离子的电价, e——电子电荷,r0——平衡间距,N0——阿佛加德罗常数,A——马德伦常数, n——波恩指数.2.晶格能的意义:对于二元晶体,晶格类型相同,且离子间的极化作用不太强烈时,由晶格能大小可比较晶体有关的物理性质如:MgO、CaO、SrO、BaO二元晶体,结构类型为NaCl型,故:晶格能UMgO>U CaO >U SrO >UBaO故熔点 MgO>CaO>SrO>BaO硬度 MgO>CaO>SrO>BaO在利用晶格能比较晶体物理性质时必须注意极化的影响,如ZrO2、CeO2、ThO2均为CaF2型二元晶体,且RZr<RCe<RTh晶格能U ZrO2>U CeO2>U ThO2实际熔点为:2710℃<2750℃<3050℃,熔点ZrO2最低而ThO2最高.七从多面体堆积角度认识晶体——鲍林规则1 第一规则:关于组成负离子多面体的规则在每个正离子周围都形成一个负离子多面体,正负离子间距取决于它们的半径之和,正离子的配位数取决于正负离子半径之比.2 第二规则:电价规则在一个稳定的离子化合物结构中,每一负离子的电价等于或近似等于从邻近的正离子至该负离子各静电强度的总和.W-=∑Si〔偏差不超过1/4价〕其中:Si—静电键强度〔中心正离子分配给每个负离子的电价分数〕〔1〕对于二元晶体可推断其结构〔已知结构稳定〕如:NaClR+/R-=0.95/1.81=0.52,形成[NaCl6]八面体,Si=1/6∴W-=1=∑Si=1/6*i 推出i=6即:每个Cl-周围有6个Na+,或每个Cl-是6个[NaCl6]八面体的共用顶点.〔2〕判断结构是否稳定〔已知结构〕如:镁橄榄石〔Mg2SiO4〕已知结构中,一个[SiO4]四面体和三个[MgO6]八面体共用一个O顶点∴∑Si=1*4/4+3*2/6=2= W- 故结构稳定3第三规则:关于负离子配位多面体共用顶点规则在一个配位结构中,两个负离子多面体以共棱方式特别是共面方式存在时,结构稳定性较低,对于电价高而配位数小的正离子此效应尤为显著.阴离子多面体存在方式不连共顶共棱共面阴离子多面体共用顶点123随着顶点共用数增加,导致两个正离子中心距减小,如在八面体中以点、棱、面相连时,两中心正离子之间的距离以1:0.71:0.58的比例减小,而四面体以点、棱、面相连时,两中心正离子之间的距离以1:0.58:0.33的比例减小.正离子间距减小,排斥力增大,不稳定程度增大.4、第四规则:不同种类配位多面体之间的连接规则在含有不同种类正离子的晶体中,电价高而配位数小的正离子的配位多面体趋向于相互不共用顶点.该规则的物理基础与第三规则相同.5、第五规则:节约规则八、典型无机化合物的结构* 描述晶体结构的方法:i 从几何结晶学角度——空间格子ii 从球体堆积角度——负离子做堆积,正离子填充空隙iii 用鲍林规则分析——多面体堆积iv 取晶胞,晶胞中质点的具体位置1、AX型〔1〕NaCl型方法i:一套Cl-和一套Na+的立方面心格子穿插而成.方法ii:Cl-做立方最紧密堆积,Na+填充全部的八面体空隙.方法iii:第一规则:RNa+/RCl-=0.52,形成[NaCl6]八面体.第二规则:已知结构稳定,W-=1=∑Si在[NaCl6]八面体中,Si=1/6 ∴1=1/6*i 推出:i=6即:每个Cl-是6个[NaCl6]八面体的共用顶点.第三规则:最高连接方式是共棱连接,结构稳定.方法iv:Cl-为基准取晶胞,立方晶胞:Cl- <0,0,0>,<1/2,0,1/2>,<0,1/2,1/2>,<1/2,1/2,0>Na+ <1/2,1/2,1/2>NaCl晶胞中含有的式量分子数:Na+:体心,各边心 1+1/4*12=4Cl- :各角顶,各面心 1/8*8+1/2*6=4即:每个晶胞中含有4个式量分子.〔"分子〞〕碱土金属氧化物MgO、CaO、SrO、BaO具有NaCl型晶体结构.〔其中的Mg2+、Ca2+、Cs2+、Ba2+相当于NaCl中的Na+离子,而O离子相当于Cl-离子〕〔2〕CsCl型方法i:由一套Cl-和一套Cs+离子的立方原始格子穿插而成.方法ii:Cl-做简单立方堆积,Cs+填充全部立方体空隙.方法iii:第一规则:RCs+/RCl-=0.167/0.181=0.93,形成[CsCl8]立方体第二规则:W-=1=∑Si在[CsCl8]立方体中,Si=1/8 ∴1=1/8*i 推出:i=8即:每个Cl-是8个[CsCl8]立方体的共用顶点.方法iv:立方晶胞:Cl-:<0,0,0>Cs+:<1/2,1/2,1/2>晶胞中含有的式量分子数:Cs+:体心 1Cl-:角顶 1/8*8=1即:每个晶胞中含有1个CsCl式量分子.属于该类型结构的晶体有CsBr、CsI、TlCl、NH4Cl等〔3〕闪锌矿型〔立方ZnS〕方法i:由一套S2-和一套Zn2+的立方面心格子穿插而成.方法ii:S2-做立方最紧密堆积,Zn2+填充1/2的四面体空隙.方法iii:R Zn2+/R S2-=0.44,理论上为[ZnO6]八面体,实际为[ZnO4]四面体.W-=2=∑Si Si=2/4=1/2 ∴1/2*i=2 推出:i=4即:每个S2-是4 个[ZnO4]四面体的共用顶点.最高连接方式为共顶连接.立方晶胞中S2-:<0,0,0>,<0,1/2,1/2>,<1/2,0,1/2>,<1/2,1/2,0>Zn2+:<1/4,1/4,3/4>,<1/4,3/4,1/4>,<3/4,1/4,1/4>,<3/4,3/4,3/4> 晶胞中含有的式量分子数:S2-:各角顶,各面心 1/8*8+1/2*6=4Zn2+:各1/8小立方体的体心 8*1/2=4即:每个晶胞含有4个ZnS"分子".β-SiC、GaAs、AlP、InSb等具有该类型结构.〔4〕纤锌矿型〔六方ZnS〕由2套S2-和2套Zn2+的六方底心格子穿插而成.2. AX2型〔1〕CaF2〔萤石型〕方法i:由一套Ca2+和2套F-的立方面心格子穿插而成.方法ii:F-做简单立方堆积,Ca2+填充一半的立方体空隙.方法iii:R Ca2+/R F-=0.112/0.131=0.85,形成[CaF8]立方体W-=1=∑Si Si=2/8=1/4 ∴1/4*i=1 推出:i=4即:4个[CaF8]立方体共用1 个顶点最高连接方式为共棱连接.方法iv:立方晶胞:Ca2+:<0,0,0>,<1/2,1/2,0>,<1/2,0,1/2>,<0,1/2,1/2>F-:<1/4,1/4,1/4>,<3/4,3/4,1/4>,<3/4,1/4,3/4>,<1/4,3/4,3/4>,<3/4,3/4,3/4>,<1/4,1/4,3/4>,<1/4,3/4,1/4>,<3/4,1/4,1/4> 晶胞中含有的式量分子数:Ca2+:各角顶、各面心 1/8*8+6*1/2=4F-:各1/8小立方体体心 8即:每个晶胞中含有4个CaF2式量分子.该类型结构晶体有ZrO2、UO2、ThO2等* 反萤石结构:与萤石结构相反,正、负离子位颠倒的结构,阴离子做立方最紧密堆积,阳离子填充全部的四面体空隙.晶体举例:碱金属氧化物Li2O、Na2O、K2O〔2〕TiO2〔金红石型〕方法i:由2套Ti4+和4套O2-的四方原始格子穿插而成.方法ii:O2-做六方最紧密堆积,Ti4+填充一半的八面体空隙.方法iii:R Ti4+/R O2-=0.06/0.125=0.46,形成[TiO6]八面体W-=2=∑Si Si=4/6=2/3 ∴2/3*i=2 推出:i=3即:每个O2-是三个[TiO6]八面体的共用顶点.最高连接方式为共棱连接.方法v:四方晶胞:Ti4+:各角顶、体心 1/8*8+1=2O2-:2个1/8立方体体心、4个小立方体底心 2+4*1/2=4即:每个晶体中含有2个TiO2式量分子.晶体举例:GeO2、SnO2、PbO2、MnO2等.* TiO2变体:①金红石型:八面体之间共用棱边数为2条②板钛矿型:八面体之间共用棱边数为3条③锐钛矿型:八面体之间共用棱边数为4条〔3〕CdI2型I-做近似的六方最紧密堆积,Cd2+填充一半的八面体空隙.填充方式为I-形成的层间一层填满一层不填,形成层状结构晶体.两片I-离子夹一片Cd2+离子,电价饱和,层之间靠范德华力连接.方法iii:R Cd2+/R I-=0.095/0.22=0.44,形成[CdI6]八面体W-=1=∑Si Si=2/6=1/3 ∴1/3*i=1 推出:i=3即:每个I-是三个[CdI6]八面体的共用顶点.晶体举例:Mg<OH>2、Ca<OH> 23. A2X3型:α-Al2O3〔刚玉型〕——三方晶系O2-做近似六方最紧密堆积,Al3+填充2/3的八面体空隙.晶胞中存在6个八面体空隙,Al3+填充4个,故不可避免出现八面体共面现象,但α-Al2O3是稳定的,因为Al-O键很强, Al3+配位数高,比4配位时斥力小的多.R Al3+/R O2-= 0.057/0.13 5 = 0.40,形成[AlO6]八面体W-=2=∑Si Si=3/6=1/2 ∴1/2*i=2 推出:i=4即:每个O2-是4个[AlO6]八面体的共用顶点.晶体举例:α-Fe2O3、Cr2O3、Ti2O3、V2O3等.4、ABO3型:〔1〕 CaTiO3〔钙钛矿型〕Ca2+:个角顶 O2-:个面心 Ti4+:体心——[TiO6]Ti4+:个角顶 Ca2+:体心 O2-:各边边心——[CaO12]可视做Ca2+、 O2-〔较大的Ca2+〕做立方最紧密堆积〔2〕钛铁矿:FeTiO3〔A离子较小〕O2-做立方最紧密堆积,Fe2+、Ti4+共同填充八面体空隙.〔3〕络阴离子团的ABO3:CaCO3〔B离子较小〕5、AB2O4型:MgAl2O4〔镁铝尖晶石〕O2-做立方最紧密堆积,Al3+填充一半的八面体空隙,Mg2+填充1/8的四面体空隙.将一个晶胞分为8个小立方体〔4个为A,4个为B〕其中A:O2-:各角顶、各面心 Al3+:6条边边心 Mg2+:2个小立方体体心B:O2-:各角顶、各面心 Al3+:另6条边边心和体心无Mg2+* 正尖晶石:二价离子填充四面体空隙,三价离子填充八面体空隙.反尖晶石:一半三价离子填充四面体空隙,另一半三价离子和二价离子填充八面体空隙.第二章晶体缺陷固体在热力学上最稳定的状态是处于0K温度时的完整晶体状态,此时,其内部能量最低.晶体中的原子按理想的晶格点阵排列.实际的真实晶体中,在高于0K的任何温度下,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对理想晶体结构的偏离,即存在着结构缺陷.结构缺陷的存在与其运动规律,对固体的一系列性质和性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新型陶瓷性能的调节和应用功能的开发常常取决于对晶体缺陷类型和缺陷浓度的控制,因此掌握晶体缺陷的知识是掌握材料科学的基础.晶体缺陷从形成的几何形态上可分为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三类.其中点缺陷按形成原因又可分为热缺陷、组成缺陷〔固溶体〕和非化学计量化合物缺陷,点缺陷对材料的动力性质具有重要影响.本章对点缺陷进行重点研究,对线缺陷的类型和基本运动规律进行简要的介绍,面缺陷的内容放在表面和界面一章中讲解.第一节热缺陷一.热缺陷定义当晶体的温度高于绝对0K时,由于晶格内原子热振动,使一部分能量较大的原子离开平衡位置造成的缺陷.由于质点热运动产生的缺陷称为热缺陷.二.热缺陷产生的原因当温度高于绝对温度时,晶格中原子热振动,温度是原子平均动能的度量,部分原子的能量较高,大于周围质点的约束力时就可离开其平衡位置,形成缺陷.三.热缺陷的基本类型1.肖特基缺陷。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实验讲义目录实验一紧密堆积原理及模型实验二晶体结构模型分析实验三玻璃的析晶实验四粘土泥浆动电位的测定实验五固相反应速度的测定实验一紧密堆积原理及模型一、实验目的1、掌握紧密堆积原理,弄清各种堆积方式,为学习具体的晶体结构打下基础。
2、认识并掌握立方简单堆积,立方紧密堆积,六方紧密堆积中单胞内球的个数,空隙种类、位置以及堆积系数的计算。
二、紧密堆积原理原子或离子都有一定的半径,它们在空间成周期性的重复规则排列,而构成晶体结构。
因此,从几何角度看,原子或离子之间的相互结合,可以看作是球体的相互堆积。
晶体中的原子或离子之间的相互结合要遵循内能最小的原则,要求彼此间的引力和斥力达到平衡。
故从球体堆积角度来看,要求球体堆积密度尽可能大,即趋于最紧密堆积。
三、球体堆积类型为统一起见,我们以最低层作为第一层,逐层向上堆积。
同层球体的结合称为排列。
异层球体的结合称为堆积。
排列有两种方式,一种为对齐排列,另一种为错位排列(见下图)。
在错位排列中,我们假设把球心位置标记为0。
此时,每个球与相邻的6个接触,形成6个成弧线三角形的空隙。
其中3个空隙的尖角朝下,其中心位置标记为1、3、5;另外3个空隙尖角朝上,其中心位置标记为2、4、6。
两种空隙相间分布。
对齐排列错位排列堆积也有两种方式,一种为非嵌入堆积,上层球心位置与下层球心位置重叠。
另一种为嵌入堆积,上层球心位置落在下层球心的空隙位置上。
1、立方简单堆积立方简单堆积为同层对齐排列,异层非嵌入堆积,见模型1。
每个球与同层的4个球,上层下层各1个球接触,即与相邻的6个球接触。
这种堆积中具有立方体空隙,8个球堆积成立方体(见模型2)。
球体之间形成了这种立方体空隙。
立方简单堆积不是最紧密堆积,空隙占总体积的48﹪。
2、立方紧密堆积这种堆积有两种排列堆积方式,但结果相同,都是立方紧密堆积。
第一种排列堆积方式为同层对齐排列,异层嵌入堆积。
可用模型3演示。
第一层排好后,第二层的球心位置落在第一层的空隙中,第三层的球心位置落在第二层的空隙中,并与第一层球心位置重叠。
实验一晶体结构模型分析
一、实验目的
掌握测定粘土阳离子交换容量的方法; 熟悉鉴定粘土矿物组成的一种方法。
二、实验内容
对某种硅酸盐矿物的阳离子交换容量进行测定, 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写出实验报告。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实验原理
四、实验条件
试剂与仪器: (1) 粘土矿物试样 (3) H2SO4溶液(0.025 mol/L) (5) 酚酞溶液 (7) 离心分离机 (9) 锥形瓶 (11) 分析天平
(2) BaCl2溶液(1mol/L) (4) NaOH溶液(0.05 mol/L) (6) 离心试管 (8) 滴定管 (10) 烧杯 (12) 移液管
后会稠厚起来,但在机械作用影响下(如剧烈的搅拌,振动等)又恢复
其流动性。这个性能以稠固性(稠化度,厚化度)来评定,稠固性愈大,
表示该泥浆愈易沉积。
稠固性用泥浆在粘度计中静置一定时间后(本实验规定30分钟
及30秒钟)流出速度的比值表示。
稠固性=
静置30分钟后,100 静置30秒钟后,100
ml泥浆流出时间(秒) ml泥浆流出时间(秒)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实验原理 一个多相系统的平衡状态是暂时的,有条件的,当系统的
温度压力或组分的浓度发生变化时,该系统的相平衡也随着 发生变化,在新的条件将达到新的平衡。
实验方法
研究相平衡的方法很多,淬冷法是一种静态法;它适用 于粘度高结晶慢的系统。例如硅酸盐系统。
淬冷法是把试样放在高温炉中,让炉温升到所要测量的 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直到试样达到平衡状态,然后将高温 下的试样急剧冷却(在气浴,水浴,汞浴或油浴中)使相变 来不及进行,这样就可以保持高温时的平衡状态不变,以便 在室温下进行观察。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实验书
实验一淬冷法研究相平衡一.实验目的1.从热力学角度建立系统状态(物系中相的数目,相的组成及相的含量)和热力学条件(温度,压力,时间等)以及动力学条件(冷却速率等)之间的关系。
2.掌握静态法研究相平衡的实验方法之一──淬冷法研究相平衡的实验方法及其优缺点。
3.掌握浸油试片的制作方法及显微镜的使用,验证Na2O —SiO2系统相图。
二.基本原理从热力学角度来看,任何物系都有其稳定存在的热力学条件,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物系的状态也随之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能否发生以及能否达到对应条件下的平衡结构状态,取决于物系的结构调整速率和加热或冷却速率以及保温时间的长短。
淬冷法的主要原理是将选定的不同组成的试样长时间地在一系列预定的温度下加热保温,使它们达到对应温度下的平衡结构状态,然后迅速冷却试样,由于相变来不及进行,冷却后的试样保持了高温下的平衡结构状态。
用显微镜或X-射线物相分析,就可以确定物系相的数目、组成及含量随淬冷温度而改变的关系。
将测试结果记入相图中相应点的位置,就可绘制出相图。
淬冷法是用同一组成的试样在不同温度下进行试验。
将试样装入铂金坩埚中,在淬火炉内保持恒定的温度,当达到平衡后把试样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投入低温液体中(水浴,油浴或汞浴),以保持高温时的平衡结构状态,再在室温下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这是可能出现三种情况:(1)若淬冷样品中全为各向同性的玻璃相,则可以断定物系原来所处的温度(T1)在液相线以上。
(2)若在温度(T2)时,淬冷样品中既有玻璃相又有晶相,则液相线温度就处于T1和T2之间。
(3)若淬冷样品全为晶相,则物系原来所处的温度(T3)在固相线以下。
由于绝大多数硅酸盐熔融物粘度高,结晶慢,系统很难达到平衡。
采用动态方法误差较大,因此,常采用淬冷法来研究高粘度系统的相平衡。
本实验用淬冷法验证Na2O-SiO2系统相图,实验中样品的均匀性对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影响较大,因此,常常将原料制成玻璃以得到组成均匀的样品。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本科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
成绩
日期
洛阳理工学院材料系
实验一淬冷法研究相平衡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步骤
1
四、实验显微镜观察结果记录:
(一)当不插入上偏光镜和石膏补色板时
描述图像的情况及旋转载物台360°观察的情况;
(二)当插入上偏光镜和石膏补色板时
1.描述图像的情况及旋转载物台360°观察的情况;
2.找一颜色变化大的颗粒,旋转载物台360°,观察记录该颗粒颜色变化过程。
3.旋转载物台,全面观察所有颗粒,看看是否有颜色不变的颗粒
4.实验结论:
5.分析讨论:(与相图比较分析)
五、思考题:
1、试样的均匀性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有何影响?
2、为什么淬冷实验要求试样重量为0.01~0.02克?
3、用淬冷法研究相平衡有什么优缺点?
2
3
实验二热重分析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步骤
四、实验数据记录:
吊丝及坩埚的重量为 mg。
试样重为 mg。
4
5
试样的热重分析谱图五、实验结果分析讨论:
六、思考题:
1、简述热重分析误差的来源有哪些?
2、减少热重分析误差的措施有哪些?
6
7。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无机材料科学基础实验讲义目录实验一紧密堆积原理及模型实验二晶体结构模型分析实验三玻璃的析晶实验四粘土泥浆动电位的测定实验五固相反应速度的测定实验一紧密堆积原理及模型一、实验目的1、掌握紧密堆积原理,弄清各种堆积方式,为学习具体的晶体结构打下基础。
2、认识并掌握立方简单堆积,立方紧密堆积,六方紧密堆积中单胞内球的个数,空隙种类、位置以及堆积系数的计算。
二、紧密堆积原理原子或离子都有一定的半径,它们在空间成周期性的重复规则排列,而构成晶体结构。
因此,从几何角度看,原子或离子之间的相互结合,可以看作是球体的相互堆积。
晶体中的原子或离子之间的相互结合要遵循内能最小的原则,要求彼此间的引力和斥力达到平衡。
故从球体堆积角度来看,要求球体堆积密度尽可能大,即趋于最紧密堆积。
三、球体堆积类型为统一起见,我们以最低层作为第一层,逐层向上堆积。
同层球体的结合称为排列。
异层球体的结合称为堆积。
排列有两种方式,一种为对齐排列,另一种为错位排列(见下图)。
在错位排列中,我们假设把球心位置标记为0。
此时,每个球与相邻的6个接触,形成6个成弧线三角形的空隙。
其中3个空隙的尖角朝下,其中心位置标记为1、3、5;另外3个空隙尖角朝上,其中心位置标记为2、4、6。
两种空隙相间分布。
对齐排列错位排列堆积也有两种方式,一种为非嵌入堆积,上层球心位置与下层球心位置重叠。
另一种为嵌入堆积,上层球心位置落在下层球心的空隙位置上。
1、立方简单堆积立方简单堆积为同层对齐排列,异层非嵌入堆积,见模型1。
每个球与同层的4个球,上层下层各1个球接触,即与相邻的6个球接触。
这种堆积中具有立方体空隙,8个球堆积成立方体(见模型2)。
球体之间形成了这种立方体空隙。
立方简单堆积不是最紧密堆积,空隙占总体积的48﹪。
2、立方紧密堆积这种堆积有两种排列堆积方式,但结果相同,都是立方紧密堆积。
第一种排列堆积方式为同层对齐排列,异层嵌入堆积。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Ⅱ
点Calib. Temperature后,选STA-449C,选File 菜单中的NewOKOK 进入温度校正文件生成:在Temperature Calibration 表格中只保留测试过 的样品,将所计算出的ONSET点温度值一一输入并按照今后想要测试的样品的温度范围分别确定每一个标样的ONSET点的数学权重。最后点击CalculateOK 将Temperature Calibration 表格关闭。点FileSaveas… 起校正文件名后即生成温度校正文件。 点Calib. STA-449C. Sencitivity后,选STA-449C,选File 菜单中的NewOK OK进入温度校正文件生成:在Sencitivity Calibration 表格中只保留测试过的样品,将所计算出的熔化峰面积值一一输入并按照今后想要测试的样品的温度范围分别确定每一个标样的熔化峰面积值的数学权重。最后点击CalculateOK 将Sencitivity Calibration 表格关闭。点FileSave as… 起校正文件名后即生成灵敏度校正文件。
四、实验数据处理
测定无机材料的DSC/TG曲线,解释曲线上能量和质量变化的原因。从而分析被测样在加热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 1)峰谷产生的原因: ①矿物的脱水:矿物脱水时表现为吸热。出峰温度、峰谷大小与含水类型、含水多少及矿物结构有关。 ②相变: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所产生的相变或多晶转变多数表现为吸热。 ③物质的化合与分解:物质在加热过程中化合生成新矿物表现为放热,而物质的分解表现为吸热。 ④氧化与还原:物质在加热过程中发生氧化反应时表现为放热,而发生还原反应时表现为吸热。 2)峰谷温度标注: 在DSC热分析中,当试样和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为常数时,实验记录的曲线是一条平直线,称之为基线。当试样发生物理、化学变化产生热效应而使试样和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不为常数时,实验记录的曲线偏离基线,离开基线然后又回到基线的部分称为蜂谷。试样温度低于参比物温度,温度差为负值的是吸热峰。试样温度高于参比物温度,温度差为正值的是放热峰。 物质在加热过程中的某一特定温度下,往往会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并伴随有吸、放热现象。差示量热分析(DSC)是通过物质在加热过程中特定温度下的吸、放热现象来研究物质的各种性质的。
第二章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实验(第二部分)
2.6 无机材料润湿实验2.6.1 实验目的与要求1. 了解液相润湿固相时润湿角与表面能的关系。
2. 了解润湿角的测定方法和仪器的使用方法。
2.6.2 实验原理润湿是固液界面上的重要行为。
润湿是近代很多工业技术的基础。
例如:陶瓷、搪瓷的坯釉结合、机械的润滑、注水采油、油漆涂布、金属焊接、陶瓷与金属的封接等工艺和理论都与润湿作用有密切关系。
润湿的热力学定义是:固体与液体接触后,体系(固体十液体)的自由焓降低时,称为润湿。
根据润湿程度不同可分为附着润湿、铺展润湿及浸渍润湿三种。
本实验主要是陶瓷坯釉的铺展润湿。
如图2-6-1所示。
从热力学观点看,液滴落在清洁平滑的固体表面上,当忽略液体的重力和粘度影响时,则液滴在固体表面上的铺展是由固-气(SV )、固-液(SL )和液-气(LV )三个界面张力所决定的,其平衡关系如下确定。
γSV =γSL +γLV cosθF=γLV cosθ=γSV -γSL +γLV式中:θ是润湿角,F 是润湿张力。
显然,当θ>90°则因润湿张力小而不润湿;θ<90°则润湿;而θ=0°,润湿张力F 最大,可以完全润湿,即液体在固体表面上自由铺展。
从上面公式可以看出,润湿的先决条件是γSV >γSL ,或者γSL 十分微小。
当固、液两相的化学性能或化学结合方式很接近时,是可以满足这一要求的。
因此,硅酸盐熔体在氧化物固体上一般会形成小的润湿角,甚至完全将固体润湿。
而在金属熔体与氧化物之间,由于结构不同,界面能γSL 很大,γSV <γSL 按公式可以计算得θ>90°。
从公式还可以看到γLV 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在润湿的系统中(γSV >γSL ),γSL 减小会使θ缩小,而在不润湿的系统中(γSV <γSL )γLV 减小使θ增大。
本实验采用在陶瓷坯体(γSV ≈800mN/m)表面上,施以硅酸盐熔体的陶瓷釉(γSV ≈300mN/m),在一定温度下测定θ角,计算润湿张力F 和界面能γSL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教案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教案第一篇: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教案《无机材料科学基础》绪论1、材料的发展动向及本课程的重要地位;2、本课程的特色及基本要求。
3、无机材料物理化学的科学内涵4、无机材料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5、参考文献第一章结晶学基础§1-1—§1-6内容在结晶学课程中讲授§1-7晶体化学基本原理一、结晶化学定律(Goldschmidt——哥希密特定律)1、数量关系2、大小关系3、极化性能二、决定晶体结构的基本因素(一)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二)球体紧密堆积原理1、等径球的最紧密堆积及其空隙(1)六方最紧密堆积1)六方最紧密堆积方式2)六方最紧密堆积特点(2)面心立方最紧密堆积1)立方最紧密堆积方法2)立方最紧密堆积特点(a)最紧密堆积的堆积系数(b)紧密堆积中的空隙类型与数目2、不等径球的堆积一、配位数与配位多面体1、配位数(CN)2、配位多面体二、离子极化三、电负性(X)四、鲍林规则(L.Pauling)(一)第一规则——配位多面体规则1、第一规则的意义2、配位数与临界半径比(极限半径比)(二)第二规则——电价规则(最重要的规则)1、电价规则的意义——可确定负离子的CN或电价2、可分析晶体结构是否稳定并分析结构中配位多面体的连接方式(三)第三规则—共顶、共面、共棱规则(四)第四规则——岛式规则(五)第五规则——节约规则作业:P37 1-10 四面体键角109.28;思考题: P371-7; 1-9;第二章晶体结构与结构缺陷§2-1典型结构类型一、金刚石结构与石墨结构(一)描述晶体结构的方法1.点坐标法—描述结构基元的位置 2.投影法—也叫标高法。
3、球体紧密堆积法—反映质点的堆积特点和充填情况;4.多面体的连接方式——对复杂的晶体结构,其质点数目多,用其他方法表示不易找出特点,而用此法则简单明了地描述其结构特点。
(二)金刚石结构(三)石墨结构金刚石是目前硬度最大的材料,石墨则是最软的材料。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指导书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指导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指导书第一篇无机化学实验基础知识1、学习目标与要求本篇内容由学生自学。
通过学习要实现如下目标:①了解进行实验的工作规则,安全守则和仪器、药品,试剂的使用规则。
②了解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内容,并从理论上理解和掌握药品试剂的取用、称量、加热搅拌溶解、常压过滤、减压过滤、pH检测、溶液与沉淀分离,移液管、容量瓶、酸度计和分光光度计的使用等基本操作及动作要领。
2、自学内容《无机化学实验》P1-58第二篇基本操作综合训练本篇基本操作训练是所有进入无机化学实验的学生必须学习和熟练掌握的训练内容。
实验一基本操作演练一、教学目标与要求:①本次实验以教师讲解、表演基本操作为主,学生观摩练习。
②教师按基本操作群模块逐个讲解,演示基本操作,明确操作动作的关键点。
③学生认真观摩老师的表演,按基本操作群模块练习。
④教师简要交代实验室规章制度,安全规则,药品试剂使用规则,环境卫生规则,预习及写预习报告、实验报告制度,实验教学考核制度。
二、溶练内容无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规范操作动作要点1、仪器摆放①横放:大小高矮成序纵放:从内到外,高矮成序②加热装置、过滤装置放在左右两侧安全位置2、称量(托盘天平)左物右码,快捷准确,称量物不洒落3、量简使用①托拿式,稳重老练②加水快捷准确③读数平视,形态大方4、加热、搅拌溶解①酒精灯严禁灯点灯,熄灯用罩盖;②加热装置及摆放安全、方便;③玻棒与烧杯匹配,搅拌平稳,无碰击声;④搅拌开始,棒杯不离,直至过滤结束。
5、常压过滤①滤纸与漏斗内壁紧贴,不存留气泡;②斗尖与盛器内壁紧贴,滤液不悬空滴入;③转移溶液棒杯紧靠,玻棒靠三层滤纸上方,互为约90°,棒杯分离前杯向上提拉后,玻棒轻靠三层滤纸,再放入杯中。
④用少量去离子水(2-5ml)吹洗烧杯,洗杯水转入漏斗过滤,吹洗2-3次。
6、pH检测值(pH试纸)试纸放在表玻或比色皿,用玻棒沾取被检液检测,注意节约试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实验讲义目录实验一紧密堆积原理及模型实验二晶体结构模型分析实验三玻璃的析晶实验四粘土泥浆动电位的测定实验五固相反应速度的测定实验一紧密堆积原理及模型一、实验目的1、掌握紧密堆积原理,弄清各种堆积方式,为学习具体的晶体结构打下基础。
2、认识并掌握立方简单堆积,立方紧密堆积,六方紧密堆积中单胞内球的个数,空隙种类、位置以及堆积系数的计算。
二、紧密堆积原理原子或离子都有一定的半径,它们在空间成周期性的重复规则排列,而构成晶体结构。
因此,从几何角度看,原子或离子之间的相互结合,可以看作是球体的相互堆积。
晶体中的原子或离子之间的相互结合要遵循内能最小的原则,要求彼此间的引力和斥力达到平衡。
故从球体堆积角度来看,要求球体堆积密度尽可能大,即趋于最紧密堆积。
三、球体堆积类型为统一起见,我们以最低层作为第一层,逐层向上堆积。
同层球体的结合称为排列。
异层球体的结合称为堆积。
排列有两种方式,一种为对齐排列,另一种为错位排列(见下图)。
在错位排列中,我们假设把球心位置标记为0。
此时,每个球与相邻的6个接触,形成6个成弧线三角形的空隙。
其中3个空隙的尖角朝下,其中心位置标记为1、3、5;另外3 个空隙尖角朝上,其中心位置标记为2、4、6。
两种空隙相间分布对齐排列错位排列堆积也有两种方式,一种为非嵌入堆积,上层球心位置与下层球心位置重叠。
另一种为嵌入堆积,上层球心位置落在下层球心的空隙位置上。
1、立方简单堆积立方简单堆积为同层对齐排列,异层非嵌入堆积,见模型1。
每个球与同层的4个球,上层下层各1个球接触,即与相邻的6个球接触。
这种堆积中具有立方体空隙,8个球堆积成立方体(见模型2)。
球体之间形成了这种立方体空隙。
立方简单堆积不是最紧密堆积,空隙占总体积的48 %。
2、立方紧密堆积这种堆积有两种排列堆积方式,但结果相同,都是立方紧密堆积。
第一种排列堆积方式为同层对齐排列,异层嵌入堆积。
可用模型3演示。
第一层排好后,第二层的球心位置落在第一层的空隙中,第三层的球心位置落在第二层的空隙中,并与第一层球心位置重叠。
如第一层称为A层,第二层称为B,则这种堆积为AB堆积。
在这种堆积方式中,每个球与同层的4个球、上层的4个球、下层的4个球,共12 个球接触。
模型4 显示了ABAB 堆积的立方面心晶胞。
在每一个单位晶胞内,有4个球体,4 个八面体空隙和8个四面体空隙。
由此可以计算出立方面心最紧密堆积的空间利用率(即在一定空间内圆球所占体积的百分数)为74.05%。
而空隙占整个空间的25.95 %。
第二种排列堆积方式为同层错位排列。
异层嵌入堆积,可用模型5 演示。
第一层排好后,第二层的球心位置落在第一层的某一空隙(例如空隙1、3、5)中,第三层的球心位置落在第一层的另一种空隙(例如空隙2、4、6)中,第四层的球心位置与第一层的球心位置重叠,这种堆积方式为ABCABC 堆积。
在这中堆积中,每个球与同层的6 个球、上层的3 个球、下层的3 个球,共12 个球接触。
模型6 显示了ABCABC 堆积的立方面心晶胞。
以上两种排列堆积方式都是立方紧密堆积。
只要改变观察方面,就能显示出两种排列堆积方式。
本立方紧密堆积中有两种类型的空隙。
一种是四面体空隙,见模型7。
4 个球堆积成四面体,形成了四面空隙(4 个球的中心联线)。
另一种是八面体空隙,见模型8。
6 个球堆积成为八面体,形成了八面体空隙(6 个球的中心联线)。
两种立方最紧密堆积方式中的空隙率都是25.95%。
3、六方紧密堆积六方紧密堆积为同层错位排列,异层嵌入堆积。
可用模型9 演示。
第一层排好后,第二层的球心位置落在第一层的某一种空隙(例如空隙1、3、5 或空隙2、4、6)中,第三层球心位置与第一层球心位置重叠,故这种堆积为ABAB 堆积。
对于每个球来说,它与同层的6 个球、上层的3 个球、下层的3 个球,共12 个球接触。
模型10 显示了一个六方晶胞。
六方紧密堆积形成六方格子。
在每一个单位晶胞内,有6 个球体,可以算出其空间利用率也是74.05 %,空隙率为25.95 %。
以上为等大球体的紧密堆积,在不等大球体进行堆积时,球体有大有小,可以看作是较大的一种球体按等大球体进行紧密堆积,较小的球体填充在空隙中。
在实际的离子晶体结构中,往往是半径较大的负离子作紧密堆积,而正离子则填充于其中的空隙中。
但由于正离子一般要比负离子所形成的空隙大,因此通常是正离子把空隙撑大,负离子只能近似地作紧密堆积。
思考题1、计算立方简单堆积的空隙利用率与空隙率2、模型4 与模型3 是一种堆积方式吗?二者有何关系?请计算模型4 中属于该面心立方晶胞的球的个数及空隙率。
找出四面体空隙与八面体空隙所在的位置及属于该单位晶胞的个数。
3、观察比较模型5 与模型3,它们都是立方面心最紧密堆积,试在其中一个模型中改变观察方向显示出这两种排列堆积方式。
4、分别演示模型7、模型8 中构成四面体空隙与八面体空隙的各种不同方位(各有三种方位)。
5、计算模型10 中单位六方晶胞的空间利用率和空隙率。
实验二晶体结构模型分析一、实验目的借助各种晶体结构模型,熟悉各典型晶体和硅酸盐晶体的结构二、实验模具1、各种典型晶体结构模型1)金刚石结构模型2)石墨结构模型3)NaCI 型结构模型4)CsCI 型结构模型(5)(3 -ZnS(闪锌矿)型结构模型(6) a - ZnS(纤锌矿)型结构模型(7)CaF2 (萤石)型结构模型8)TiO 2 (金红石)型结构模型(9)Cd“(碘化镉)型结构模型(10)a - AI 203 (刚玉)型结构模型(11)CaTiQ (钙钛矿)型结构模型(12)MgA2Q (尖晶石)型结构模型2、硅酸盐晶体结构模型1 )岛状结构模型(镁橄榄石)2)组群状结构模型(绿宝石)(3)链状结构模型(透辉石)(4)层状结构模型(高岭石结构、蒙脱石结构、伊利石结构)(5)架状结构模型(石英晶体结构、长石晶体结构)三、实验过程及要求:1、利用典型晶体结构模型,指出某种晶体结构模型所属晶系,一个晶胞所含离子数目,负离子堆积方式,正负离子的配位数,正离子占据的空隙位置,结构类型。
分别用坐标法、球体密堆积法、配位多面体及其连接方式法、投影法来描述某一具体的晶体结构。
2、利用硅酸盐晶体模型,指出结构类型,[SiO*共用O2-数,[SiO*连接形状,络阴离子式,Si/O 比,写出某一具体硅酸盐晶体的结构式,熟悉硅酸盐晶体结构特点以及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对不同类型的晶体结构进行比较,指出其异同点。
实验三玻璃的析晶一、实验目的1、了解玻璃的析晶性能。
2、测定玻璃的析晶温度范围、镜下观察析晶产物。
二、实验原理一般认为玻璃是过冷的液体。
即玻璃熔体过冷后仍保持着远程无序结构。
从热力学观点,玻璃态物质的内能高于晶态物质,处于介稳状态,总有向晶态转变的趋势;从动力学观点,析晶过程必须克服一定的能垒。
由于常温下玻璃的粘度很大,由玻璃态转变为晶态的速度是很小的。
但是我们如果把玻璃加热到某一温度范围,并维持相当时间,即满足动力学上的转化条件,则玻璃中的质点也能作有序排列,产生结晶作用。
玻璃析晶对硅酸盐工业有很大意义,它的析晶能力与其化学成分、温度、保温时间都有关系。
按照玻璃的组成不同,析出的晶体也不同,一般工业玻璃中析出的产物为失透石(NaO.CaO.6SiO)、方石英、磷石英等。
测定玻璃析晶的方法,一般有强迫析晶法和淬冷法。
本实验采取强迫析晶法。
即将玻璃放在小瓷舟中,在梯温炉内加热,在一定温度下保温一定时间后取出急冷,镜下观察结晶程度和结晶温度范围。
三、实验仪器1、卧式管状电炉 2 、温度控制器3、热电偶 4 、磁舟5、偏光显微镜四、实验步骤1、试样放置。
先将瓷舟表面刷净,撒一层氧化铝(AI2Q)粉,再将试样(3〜4块)均匀地放在瓷舟内,然后把瓷舟轻轻推入炉中至一定位置。
2、接通电源,使梯温炉升温到中心温度为760C,保温半小时。
3、温度曲线的标定。
在试样保温时,将梯温炉作一次测定,以求得炉中沿长度分布的温度曲线,并确定整个瓷舟所在位置的温度范围。
4、关闭电源,取出样品在空气中冷却(或在炉中冷却至室温)然后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析晶情况。
五、注意事项1、向炉中放瓷舟时,瓷舟头应朝向热电偶,但不能与热电偶接触。
2、梯温炉的温度标定结束后,从炉中取出的热电偶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等降温后再放到适当的位置。
3、从炉中取出的瓷舟应放到指定的地点,实验完毕将瓷舟交回。
E ——动电位(伏)水的粘度(泊)电泳速度(厘米/秒)L ——两电极导电距离(厘米)实验四 粘土泥浆动电位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 掌握粘土泥浆动电位的测定方法2、 进一步了解粘土一水系统的电动性质。
二、实验原理粘土泥浆是粘土与水组成的胶体系统。
由于种种原因,粘土颗粒 带电,并形成粘土胶团结构。
粘土颗粒本身为胶核,胶核与吸附层构 成粘土胶粒;胶粒与扩散层构成粘土胶团(如下图所示)。
粘土胶粒 与扩散层带有相反电荷,相对移动时存在的电位差称为动电位。
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带电的粘土 胶粒向电极移动,这就是电泳 现象。
粘土胶粒的电泳速度与动电位的大小有关。
因此,可以根据测 定的胶粒移动速度,通过计算,求出动电位。
公式:E= 4 n n a L/ D.E x 300式中:D ——介电常数、水的介电常数为粘土胶团结构示意图 81 n aE――外加电压(伏)测定粘土胶粒电泳速度基本上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宏观法,即界面移动法,用肉眼观察粘土泥浆的界面移动情况。
另一种是微观法,即胶粒移动法,借助于微机上的显示屏,观察单个胶粒的移动情况。
本实验采取界面移动法。
三、实验仪器1、722B型电泳仪 2 、213型铂电极3、U型电泳管(带有刻度)4、温度计5、刻度尺 6 、秒表实验装置图四、实验步骤1、将制备好的泥浆用玻璃棒搅拌均匀2、打开电泳管活塞倒入约30ml泥浆,稍微晃动一下,然后关闭活塞倒掉多余泥浆,并清洗管壁。
3、注入蒸馏水(作为介质)至U型管9cm刻度处,两管保持水平,固定在铁架台上。
4、将电极插入U型管介质中,电极要放正,两极在同一水平面上。
5、接好电路,打开电泳管活塞。
6、接通电源,一分钟后将电压粗调、细调至250伏。
7、通电约5分钟开始记录界面移动数据,每2分钟记录一次,约记10分钟;取平匀值为电泳速度。
&将电压粗调至零,关闭电源开关,测量介质水温T,测量两极距离(注意是U型导电距离)。
9、实验完毕后,清洗电泳管与铂电极,并将铂电极浸泡在蒸馏水中。
五、实验结果处理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动电位。
并根据胶粒移动方向确定动电位的正负。
六、附表不同温度下水的粘镀17 1.0828 27 0.854518 1.0559 28 0.836019201.0299 291.0050 300.81800.8007 实验五固相反应速度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固相反应的测定原理与方法2.测定BaCO与SiO2进行固相反应时的固相反应速度常数二、实验原理固态物质中的质点(分子、原子或离子)不断地进行着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