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哲学与美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的哲学与美学

《庄子的哲学与美学论述》

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庄子》无疑是最富有美学意味的。

庄子的哲学主题是“生命哲学”,现实人生、个体生命始终是其关注的焦点。闻一多先生曾说庄子是“最真切的诗人”,“他的思想本身就是一首绝妙的诗“。《庄子》的许多哲学命题也可视为美学命题。

庄子的生命哲学以“道“为基础,以“逍遥游“为核心,为我们展现一个心灵肯定自由的大美至乐的境界,在美学视域下,逍遥游的境界又是审美的最高抱负。虽然庄子无意于美学,但是其具有审美艺术的哲学却对中国的古典美学的形成与进展产生了不行忽视的影响。中国艺术在世界上独树一格,具有其他任何艺术品都无法比拟的特性,只一点不行不说与庄子息息相关。

在哲学思想上,庄子认为生命的本质是有限,为此庄子通过自然逍遥之道,通过审美超越等手段解决了生命的有限性问题,但要完成这种超越,人还必得以现实的生命为基础,正由于现实生命的存在,人的超越才成了可能,由此庄子重视现实生命。但庄子究竟和儒家等别的哲学有所不同,他所重视的现实生命是排弃了存在着的现实社会的,庄子的现实生命只是那个活泼的原始生命本身以及和睦而自由的精神世界,由此推衍出庄子重自然,因而保真养性成了实现现实生命的根本。

在死亡问题上,庄子一反悲观的颜色,认为生死均属自然气化,故而应当积极的生、超逸地死。

第二,探讨了庄子哲学对人们的影响,通过对魏晋玄学的产生到庄子哲学的最大实现者陶渊明的分析,我们看到庄子人生哲学作为一种思想对社会发生的巨大作用,并对中国古代文学、美学和人们的情性产生影响。纵观庄子的人生哲学,我们可以觉察到它是反社会、反

历史的,它极力排斥以儒家为代表的现实历史社会,认为现实的历史社会不行能给人们带来真正的幸福。庄子哲学也是反文化的。一切文化的结果都会化作对人们理性的约束,这是违背庄子哲学的本质的,由于庄子倡扬一切都应自然的存在。我们还看

到庄子哲学是一种对人的关心,不论这种关心是否完美,而人总是需要某种关心的,因而庄子哲学必定具有存在的价值。

在庄子看来,我们能感知有限,是由于我们离现实太近,为了增大和现实世界的距离,能达到逍遥于物外,任天而游于无穷,首先要坚持无为,要达到无名、无功、无用、无己,超越一切名誉和功利之上,假如不能超于功名利禄,那么心愿就不能自正,就会使自己的生命意向受到自在而丧失其真性,这样,不但不能达于逍遥,而且终于会被外物所累而使自己的原始生命本身受到伤害。

“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这便是无才之德,是无为之德的详细表现。第二还必需无待,鹏之九万里虽

为大,但必待大风而后行,此为有待,不能达于逍遥。等待其实就是一种希翼,起码可以说,等待就是由于希翼的存在。庄子在无为之后接着无待,就是要人们放弃对于一切现实希翼的追求,放弃对于外在的

一切感触,泯情弃知,最后达到“行不知所往,处不知所持,食不知其味”,这不是愚者形象吗?而这却是

庄子极力塑造的所谓智者,“无知之知,是为真知”,在庄子的眼中,这是放浪形骸者的风度。

在美学观点上,庄子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把自然视为审美的最高境界。庄子认为,美的本源

在于自然本性,自然之美在于事物朴实、率真的情态。但基于其万物齐一的哲学思想,庄子所建立的是一种

相对主义美丑观。

从形式上看,审美是一个过程,是一个自然的存在着的世界与一个自由地流露着的真性彻低“化合”的

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本然的生命突破了一切固有的限制和束缚,成为一种游离状态,“与造物者为人,

而游乎天地之一气”,从山水之中、林气之末,我们找到了久已忘记的真性,本然的生命复归到遗憾状态。

从本质上看,审美是一种手段,他走进了为自己设置的那个天地之中,那奇幻的景象足于使人产生迷狂,使人淡忘一切曾经遭受过的担心和焦虑,排解一切非生命的东西的拘役。“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以致“忘其肝胆,遗其耳目,反覆始终,不知端倪,茫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

《庄子》的“大美”思想是《庄子》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庄子主见质朴混沌的大自然本身是最为完美的,具有至高无上的美, 《庄子?知北游》中说: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大美”就是最全最完整最高境界之美。

第二,《庄子》对于“人格之美”的论述伯夷和叔齐因不食周粟而饿死在首阳山上,孔子评价道:“求仁而

得仁,又何怨。”,而庄子却在《庄子?骈拇》中举为耻食周粟而饿死首阳的伯夷和为谋私利而死于东陵山

的盗跖两例,以为他们“所死不同,其于残生伤性均也。”。《庄子》中,伯夷和盗跖在市区人的本真之性

上彻低没有区分,这就是君子和小人的齐一,为仁义而殉身和为逐利而死的齐一。”

第三,庄子“鱼之乐”的人生价值审美观。《庄子?秋水》载,庄子与惠施曾游于濠梁之上,庄子睹物思人,触类旁通:“倏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对人生的疼痛体验,使得庄子向社会之外寻找人生的乐趣,自然

美感正巧可以充实他的生存体验形成的空虚。庄子的哲学发端于自然审美,由自然美过渡到生存美,进而思量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庄子视鱼犹得道之人,水犹道体。鱼无贪婪、无纷争、无私藏,恬淡纯朴,得水见性,自足自造。鱼可以说是庄子生存美的意向的对象物,以至于庄子成了一个“鱼化”的形象。“鱼之乐”

是因为天性真朴,人之至乐也应该是涤除社会性返归自然情性。

庄子所推崇的审美结果,是一种对无知无识、无忧无虑的自然的“本我”生命的弘扬,是对外在的“我”

的最大丧失,最大程度地让“我”进入“自然”的状态,从而达到“蝶我胥忘”的境界,“静而与阴同,知天乐者,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生命超越了覆盖它的无限的时空,生命已高扬为一种至高至柔的宇宙之气,充

塞在天地之间,使生命时常感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文档内容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下载、修改、丰富并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