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第二课时说课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第二课时说课稿

永昌一小王小君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桥》,下面我将根据说课的要求分四大板块进行说课。

首先我来说说第一板块:对教材的理解

《桥》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组的第三篇课文。本组课文讲述的都是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是本组课文的教学重点。读着《桥》这篇文章,我被老汉这位普通的老支书那“山”一样的光辉形象所震撼。当咆哮的洪水狂奔而来,当村民们疯了似的逃亡时,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果断地指挥着。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更为令人震惊的是课文结尾处透露出来的那个被老汉从人群中揪出来,而后又与老汉一起被洪水冲走的小伙子竟然是老汉的儿子。由此,老汉山一样的形象在此升华,他用自己的生命筑起的这座不朽的桥梁在我们心中永驻。

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作者采用了拟人、比喻等方法描写了山洪的肆虐,文中最后才揭开小伙子是老汉的儿子这一悬念,这样的表达方法具有特色,适宜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感悟人物形象,领会作者的表达方法。而要达到这一目的,还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品析。特别是描写老汉的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是朗读感悟的重点,相信学生通过朗读一定能受到感染和启迪。

基于以上解读,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情。本课我将分2课时进行教学。第1课时初读课文,学习字词,领悟山洪的凶猛以及作者的

表达方法。第2课时感悟老汉的精神和课题蕴含的深意。

根据《课标》的要求,同时考虑课文的特点,我将第2课时的目标确定为:

1、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对比来感悟老汉无私奉献、不徇私情的精神。

2、感悟理解课题“桥”所蕴含的深意。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表达自己的真切体会。

基于以上目标的确定,我认为抓住重点词句来感悟老汉的精神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理解课题所蕴含的深意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下面我来说说第二板块:教学策略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朗读感悟能力。可是由于文本语言凝重、深沉,学生的年龄小,生活经验不丰富,很难深入理解一些关键词句的含义。比如同样在洪水面前,村民和老汉的表现截然不同。就如“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群。他像一座山”这个句子,教学时可以抓住描写老汉的“不说话、盯着、像一座山”和描写人们的“乱哄哄”这些重点词,采用以读代讲、品词析句法,通过对比来感受老汉的精神。而文中老汉在人群中揪出自己的儿子这一举动,让人意外,更令人震惊,老汉的一揪一推是文本中情感理解的难点,我将采用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自主感悟老汉的这一举动是无情还是有情。从而理解老汉的无私奉献,以及课文以“桥”为题目的深意。整堂课,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读一读、划一划、思一思、议一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

能力,真正做到还学与生,顺学而导。

接下来,我来说说第三板块:教学流程。我将分五个环节来说明。

第一个环节: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我设计这样的导语: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咱们见过的那一场突然暴发的山洪吗?然后课件出示山洪暴发的录像,引读上节课学习的描写山洪的6个句子。

课一开始录像播放的情景创设和师生合作朗读,既是对旧知的复习,更为下文学习老汉在山洪中的表现营造氛围,做好铺垫。

第二个环节:抓对比,感受人物形象。

老汉的无私奉献,英勇无畏的精神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为了落实这一重点,我将让学生抓村民和老汉表现的不同来进行品析感悟。

第一步,自由读课文3-13自然段,用“——”和“~~~~”分别划出描写村民和老汉不同表现的关键词语。

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读一读,划一划的过程是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也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过程。

第二步:展示词语,初步对比

第一组是:你拥我挤疯了似的等描写村民表现的词语。

第二组是:站着不说话等描写老汉表现的词语。

词语出示后,先让学生读一读,再用对比的方法说一说你的思考,你的发现。

抓关键词理解人物的表现可让学生再现当时的情景,为下文进入文本感悟做好铺垫。

第二步、想像画面,感受惊慌

比如:“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这个句子,引导学生抓住“你拥我挤”来谈谈当时的情景。学生就能深入文本语言进行品析感悟,从而清楚的知道人们在洪水面前的惊慌,顺势指导学生读好句子。

第三步:抓重点,感悟老汉的形象

出示重点句“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三个简短的句子,却把老汉在洪水面前的沉稳和他在村民心目中的地位表达的淋漓尽致。我将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个层次是引导学生抓住他的动作、神态来感悟他的镇定。

第二个层次是重点引导学生去探究“在咆哮的洪水面前,他像一座山;在慌乱的人群面前,他像一座山。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一座山”的感悟是学生与文本的深层对话过程,对话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就感受到了老汉的英勇无畏、果断镇定以及他在村民心中“山一样”的威信。

第三个层次在充分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感情朗读句子。

第五步:回顾洪水场景,感情朗读。

这里的教学,我努力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从找出词语到用对比的方式品析、研读句子,每一步都由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深入文本去感悟。一次次的对话过程使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提升了

理性认识,在提升后促进了感情朗读,学生的情感也从中得到释放。重点内容的理解自然顺理成章。

进入第三个环节:寻亲情,走进人物内心

这部分的内容是课文的高潮部分,我将分3步进行教学。

第一步:探究“有情还是无情”

我将抓住“老汉对儿子有情还是无情”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进入人物的内心,深入文本去展开讨论。

第二步:图文结合,感悟人心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结合课文的插图带领学生抓“冲、揪、吼、推”动作词以及神态、语言来探究感悟老汉是有情还是无情。学生也许会说:老汉是无情的,他连自己儿子的生死都不顾了;老汉是有情的,在最后时刻,老汉选择让儿子先过桥……并结合语境读好句子。

第三步:再次聚焦“一揪一推”,感受老汉之“大爱”

在生本、生生、师生充分对话交流之后,我再以“老汉是无情的揪出自己的儿子也好,是有情的把儿子推上木桥也好,在这汹涌的洪水中,在逃亡的人群里,这一揪、一推的背后你还感受到了什么?”这一问题引领学生进行更深一层的感悟。此时学生情感的火花将达到极点,学生将会发现老汉那埋藏在内心的对儿子的深深的爱,以及老汉“舍小家,顾大家”的不徇私情、无私奉献的精神。

这里,学生的情感在“有情还是无情”的质问下开始扩散,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老师的对话以及学生与老汉心灵深处的对话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