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感染分布及耐药现状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感染分布及耐药现状分析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PAE)的临床感染分布及耐药现状,为预防和
控制医院感染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对本院细菌室收集的临床标本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2009年1月-2012年12月间共分离出98株铜绿假单胞菌,标本来源以痰为主占73.5%(72/98),科室分布以内科系统(含重症监护病房)最多,占71.4%(70/98)。对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妥布霉素等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较高,分别为90.8%、66.3%、52.0%、51.0%、50.0%、44.9%。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随着分离率和耐药性的上升,应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工作,加强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根据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减少或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或播散。
銅绿假单胞菌可正常寄居于人体皮肤、肠道和呼吸道,当机体抵抗力明显下降时,容易发生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病原体,可造成多种感染,是医院感染的条件致病菌[1]。特别是长期卧床、体质虚弱、气管切开、尿道插管、血管内导管插管、烧伤等更容易被感染。而且易产生变异珠对多种临床常用药物产生耐药。为了进一步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监测,了解其在临床感染中分布及耐药情况,帮助临床提供更好的治疗指导。本文对本院分离的98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收集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门诊就诊患者及住院患者的各类临床标本培养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98株,临床标本包括分泌物、痰、脓液、血液、尿液、穿刺液及其他标本等。1.2 菌株分离与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进行细菌分离培养[2],挑取可疑菌落涂片经革兰染色镜检,菌株分离所用培养基及细菌生化编码鉴定管均由杭州天和生物研究所提供。
1.3 药敏试验方法采用K_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标准判断结果,包括敏感、耐药、中介三种报告方式,例如美洛培南抑菌圈27.5 mm、丁胺卡那霉素28 mm、环丙沙星30 mm等报告为敏感,丁胺卡那霉素16 mm、氨曲南18 mm报告为中敏,头孢他啶8 mm、哌拉西林12 mm报告为耐药。以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为质控,每周进行1次。药敏纸片由杭州天和生物研究所提供。
2 结果
2.1 菌株分布98株铜绿假单胞菌中,痰液72株,占7
3.5%(72/98);分泌物8 株,占8.2%(8/98);脓液8株,占8.2%(8/98);穿刺液2珠,占2.0%(2/98);尿液2株,占2.0%(2/98);血液2株,占2.0%(2/98);其他标本4株,占
4.1%(4/98)。见表1。
2.2 送检科室98株铜绿假单胞菌中,内科系统(含重症监护病房)70株,占71.4 %(70/98);普外科10株,占10.2 %(10/98);骨科5株,占5.1%(5/98);神经外科4株,占4.1%(4/98);儿科3株,占
3.1% (3/98);妇产科2株,占2.0%(2/98);其他4株,占
4.1%(4/98)。见表2。
2.3 98株铜绿假单胞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见表3。
3 讨论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非发酵的氧化酶试验阳性的革兰阴性杆菌,为专性需氧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和医院环境,为土壤中存在的常见细菌,也是医院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之一,具有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极其复杂的耐药机制。近年来,由于广谱抗菌剂的广泛使用,导致该菌对多种临床常用药物产生耐药,其感染率和耐药率均明显上升,特别是多药耐药和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出现,极易造成医院内的播散流行,给医院感染控制及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困难[3-4],多重耐药性菌株引起的感染人群高死亡率已成为一个严峻的临床问题[5]。因此,加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动态监测就显得尤其重要。
本组4年资料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菌株主要来自痰标本,占73.5 %(72/98),与文献[6-8]报道较一致。其次是脓液和分泌物,分别各占8.2%(8/98)。痰标本检出铜绿假单胞菌明显较分泌物、脓液、穿刺液、尿液、血液及其他标本所占比例大,其感染部位主要在下呼吸道,所以,要注意加强对呼吸道感染的控制和预防。
科室分布主要是内科系统(含重症监护病房),占71.4%(70/98)。与普外科、骨科、神经外科、儿科、妇产科及其他科室比较明显占优势,可能与患者病程长、病情较重、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较差、应用免疫抑制剂和高效广谱抗菌药物等多种因素有关。
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具有耐药性,耐药机制复杂[9]。本组菌珠对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妥布霉素等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较高,分别为90.8%、66.3%、52.0%、51.0%、50.0%、44.9%。说明耐药现象也较为严重,给临床感染治疗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特別是耐药率较低的氨基糖苷类也有上升趋势,本组除了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达到51.0%外,阿米卡星和妥布霉素的耐药率也分别达到23.5%和44.9%,与文献[6]报道相接近。耐药率升高的原因可能与临床没有及时监测就凭以往的经验用药或者单独使用一种抗生素有一定关系。所以,一般建议联合用药,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头孢他定联合应用都是不错的选择。
本组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等敏感性较高,今后要注意选择除亚胺培南(虽然亚胺培南具有高的敏感性,但该药的临床应用要予以相对控制,应限制在多种微生物混合感染或该菌对其他抗菌药耐药的情况下使用)外的这些抗生素合理使
用。
综上所述,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日趋严重,耐药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耐药情况十分严峻[10],临床治疗面临极大的挑战。因此,合理使用抗菌药已成为临床的当务之急。只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大监控力度,根据近期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等待药敏结果出来后再调整用药,延长抗菌药的使用寿命[11]。特别是应加强病区与病区、患者与患者之间的感染监控[12],了解其临床感染分布及耐药变迁,尽可能地避免抗菌药的滥用,才能有效地控制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减少或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或播散。
参考文献
[1] 龚鹏珠. 2007-2009年ICU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变迁[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175-176.
[2]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715-923.
[3]何建方,沈翠芬,张晓祥,等.2002-2010年医院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谱变迁[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4):834-837.
[4]辛续丽,杨朵,王松雪,等. 铜绿假单胞菌院内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 (1):99-101.
[5]宁立芬,汪玉珍,谢彬,等.286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4):458.
[6] 陈淑云,采云,陈军,等. 铜绿假单胞菌临床耐药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13):3791-3792.
[7] 屈艳,张崇,张春晓,等. 铜绿假单胞菌对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J].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2,29(2):113-115.
[8]冯东霞,董方,宋文琪,等.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情况及耐药性分析[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1,28(4):493-495.
[9] Strateva T,Yordanov D.Pseudomonas aeruginosa-aphenomenon of bacterial resistance[J].J MedMicrobiol,2009,58(Pt9):1133-1148.
[10]丁艳苓,陈亚红,姚婉贞,等.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2,37(1):63-67.
[11]曾凤群,丘仲柳,冯丽春,等.抗菌药治疗下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变化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4):484-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