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感染分布及耐药现状分析

合集下载

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感染中的耐药性与控制对策

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感染中的耐药性与控制对策

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感染中的耐药性与控制对策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尤其在水、土壤和人类体内。

它在医院中是一种重要的病原体,引起各种感染,包括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血流感染和创伤感染等。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是其致病能力和传染性加强的主要原因之一。

1.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机制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多种耐药机制,这使得它对抗一般的治疗手段。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耐药机制:a. β-内酰胺酶(β-lactamase)产生:铜绿假单胞菌的β-内酰胺酶能够水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和头孢菌素,降低这些抗生素的效力。

b. 药物外排泵: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多种外排泵机制,这些泵能将抗生素从菌体内排出,减少药物的浓度,降低了抗生素的疗效。

c. 生物膜形成:铜绿假单胞菌能够形成生物膜,这种膜能够保护细菌免受抗生素的侵害,使得细菌更难被杀灭。

2. 控制对策为了控制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感染中的耐药性,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a. 合理使用抗生素:在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时,医生应严格遵循抗生素使用指南,根据细菌的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严格控制使用抗生素的剂量和疗程,避免滥用和不必要的使用。

b. 加强医疗设施的感染控制:对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患者,医院应加强感染控制措施,包括合理的手卫生、严格的消毒措施和单独隔离感染者,以减少传播风险。

此外,要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

c. 发展新型抗菌药物:由于传统抗菌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的疗效下降,我们需要不断开发新的抗菌药物,尤其是对多重耐药菌株具有活性的药物。

此外,应鼓励研究开发新型抗菌剂,如噬菌体治疗和抗菌多肽等。

d. 促进多学科合作:耐药性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各个领域的专家共同努力。

医生、微生物学家、药剂师、护士和病人等各方应加强合作,制定更有效的耐药性监测和防控策略。

e. 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公众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对感染预防和抗生素合理使用的认识,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和滥用,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展。

ICU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对比分析

ICU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对比分析
作用 。
枢 神经 兴奋 的副作用。
3 3 中西药联用谨 防毒副作用 . 1含砷 中药及 中成 药 、 雄黄 及含 雄黄 的中成药 与具 氧化 、 含 性 能的硫 酸盐 、 硝酸盐类西药联 用 , 可使雄 黄氧化 、 毒性增强 , 导
致 砷 中 毒 , 同服 。 忌
2 含钙离子 中药及 中成 药 , 、 如石膏 、 龙牡 等与 洋地 黄联 用 ,
色葡萄球 菌对青霉素 的耐药性 , 增强青霉素的作用 。 2 麻黄 与青霉素联用 , 、 治疗细菌性肺炎有协同增效作用。 3 甘草 与连霉素 、 酸钙联用治 胃窦炎能增 强疗效。 、 碳
4 香连化滞 丸与痢特灵联用 , 、 可增强治疗痢菌作用。 5 黄连 、 、 黄柏与四环素 、 痢特灵 、 磺胺脒 同用 , 治痢 疾及细 菌 性腹 泻有协 同作用 。 6碱性 中药与苯唑青霉素 、 、 红霉素 同用 , 防止后 者被 胃酸 能 破坏 , 增强肠道吸收 , 使抗菌作用增强 。 7 丹参注射液与强 的松联用 , 、 治疗结节性 多动脉炎 , 有协 同
效的作用 , 即增效。
3 1 增强或延长原有疗效。 .
1 中药成份复 杂 , 理作用 多样 , 、 药 疗效 稳定 持久 , 西药成 份 单一, 针对性强 , 药效迅速 , 二者合理 配伍 , 不但能 显示各 自的优 势, 且能标本兼治 , 增强疗效 , 如银花与青霉 素联用 , 能减少金 黄
3 2 中 西 药 联 用 达 到 减 毒 功 效 .
用 药过程 中 , 在获得药物有效 的治疗 作用 的同时 , 受 人们 还
I 铜绿 假 单胞 茵 的分 布 及 耐药 性 对 比分 析 C U
牟晓 明
【 摘要 】 目的 了解我 院重症监护病房 (C 感染铜绿假单 胞茵( A ) I U) P E 的分布 与耐 药情况 , 为临床预 防感 染提 供科 学合 理 的依 据。

铜绿假单胞菌在某院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在某院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21 0 2月第 9卷 第 6期 1年
社会 因素6例 ,构成 比66%,顺位 5 3 . 4 。这一手术 指征出现 并呈逐

临床研究 ・ 2 o 9
但瘢痕 子 宫也有很 多经 阴分娩 成功 的病例 。若羊 水量少 于5mL J 0  ̄胎 儿窘追 的发生率 达到5%以上 ,围生儿 的病死率 达到8%以上 ,是 正 0 8 常妊娠围生儿 的1~ 7 之多口 3 1倍 】 ,所以说羊水过 少会严重影响 围生儿 的
绝对 的。
4小

师为 了自保 放宽 了剖官 产的条件 。④ 由于孕产 妇对分娩疼痛 的惧怕 , 对阴道分娩 无信心而产生 的精神心理 因素也导 致剖官产 手术 。 ⑤要 求
吉 日吉时 出生的迷信心理 。
9 8 剖 宫产减 去6 例社 会 因素 、珍 贵儿2 例 ,剩 余8 5 ,这 4例 3 0 6例
参考文献
[】 曹泽毅 - 1 中华妇产科学 口 2 北京: 民卫 生 出版社, 0: 3 2. . 版. 人 2 5 9・ 2 0 3 8 [】 乐杰 . 科学 [ .版 . 京 : 民卫 生 出版社 , 0 : 513 2 妇产 M】 6 北 人 2 41 - . 0 3 4
铜绿假 单胞菌在某 院的临床分布及 耐药性分析
计学 处理 。
2结

的2 8 5 株铜绿假 单胞菌 临床分布 及 耐药进行 分析 ,为更年来铜绿假 单胞菌临床分布情况 . 2 8 铜绿 假单胞菌 中来 自痰标本 的有 14 , 占6 . 5株 6株 35 %,来 自脓
液及 伤 E分 泌物 的有 9株 ,占3 . 1 4 65 %。这 表 明徐 水县 医院铜 绿假 单胞 菌 的感染 主要是 以呼吸道和伤 口分泌物为 主。20 年铜绿假单胞 菌的 09 分离率 比2 0年有大幅度 的提 高 (<0 5 08 P . )有统计学意义 。主要来 源 0 于IU C 与呼吸 内科 的标本中分离 出的铜绿 假单胞菌 。

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分析
医学 院 学报 。0 12 ( ) 16 17 2 0 ,32 :0 - 0 .
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 经痛 时 ,穿刺是否准确对 治 疗效果非常重要 。那 么如何 准确 无误 通过卵 圆孔到达 三叉 神 经节内?我们根据测量数据 总结 下几 点 : 31 圆孔穿刺点 的定位 .卵 临床 上常选用前人路 和侧入 路路经行穿刺 。前人 路穿刺 时穿刺针从患者 口角外方 约 3 m处 向内后上方穿 刺卵 圆孔 , c 由于卵圆孔多数方向是由外前下 向内后上方 ,穿 刺针的方 向 与卵圆孔的开 口方 向是一致 的 , 进针较 易 , 因此 临床上 使用前 入路穿刺法穿 刺卵圆孔是符 合解剖学基础 的。但有 少数人卵 圆孔向后下倾 , 因此 , 术前做常规 x线检查卵 圆孔 的走 向有助 于卵圆孔穿刺的顺 利进行及减少并发症 。侧人 路穿刺时在颧 弓下缘 中点约 lm处 进针 , c 进针方 向与卵圆孔近似平行 , 进针 较 困难 , 入路 进针优 点在于距离常发三叉神经痛 的第 Ⅱ、 侧 Ⅲ 支神经近。 3 . 2卵圆孔 的状况对穿刺的影 响 卵 圆孔 的椭 圆形 、 梨形 、 圆形 、 长条形 、 肾形 五种类 型中 , 长 条形较狭窄 , 穿刺较困难 , 其他几 种类型孔较大 , 穿刺较易 。 据 李瑜 如等报告 , 凡卵 圆孔宽径小 于 3 m时 , 易穿刺成功 , a r 不 在临床上值得 注意。但卵 圆孔 呈长条形为数较少 ,本 组只 占
6 2
3讨 论
北方药学 2 1 0 2年第 9 卷第 8期 0 %。另外 , . 8 在观测 过程 中, 我们发现多数个 体卵圆孔两侧形 态相 同且 相对称 , 占 7 %。其余则两侧卵 圆孔形态不一 , 约 0 为 数不少 的部分呈非对称性 , 占 3 %。 约 0 临床医生在治疗过程中 应加以注意 。当卵 圆孔大壁短时穿刺 容易 , 但穿刺针进入后活 动度相对较 大 , 易偏斜 , 准确定位甚 至可能损伤周 围结 构 。 难 而卵圆孔小壁长时 , 卵圆孔穿刺难度较大 , 穿刺针进入后活 但 动度小 , 不易偏斜且定位较准确 , 不易伤及周围的结构 。 卵圆孔的解剖特点如深度 、 大小 、 侧不对称性等对卵 圆 两 孔的穿刺具有较大意义 。为提高射频温控热 凝术 治疗 三叉神 经痛的效 果 , 临床医生在进行治疗 前应先对患者行 C T或 x线 检查 , 明确 患者 卵圆孔的状况 , 以便 术前 能设 计出合适的治疗 方案 。而本文对入路点 的选择 及位 置相关数据的测量也为临 床提供了依据。 参 考文 献 【】 1陆春才 , 颅骨 卵圆孔 穿刺 的应 用解剖学[. 等. J 临床应 用解剖 ] 学杂志,9 5 3 1 : 14 . 1 8 ,( )4 — 3 ] 许建 平, 明海. 江 经皮选择性 半月神经 节射频 热凝术 治疗三 叉神 经痛『. J 中华神 经精神科,9 4 1 ( )5 7 ] 1 8 ,7 1 :— . 【 曹焕 军, 学红 , 3 】 鞠 李翠花 , 颅骨卵圆孔的应 用解剖【. 等. J潍坊 ]

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耐药性及其机制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耐药性及其机制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耐药性及其机制分析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具有广泛的分布和高度耐药性。

在医疗机构中,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已成为严重的问题,对于治疗该菌引起的感染,抗生素耐药性的了解至关重要。

抗生素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抗生素的抵抗能力,常见的耐药机制包括基因突变和外源性基因的水平传递。

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呈现耐药性,包括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氨基苄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抗生素以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以下将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耐药性及其机制进行分析。

首先,铜绿假单胞菌的内源性抗性机制是其耐药性的基础。

该菌种具有外膜结构以及多种封闭性的药物外排泵,这些结构可以拦截或排出抗生素,阻碍抗生素进入细胞或使其失效。

此外,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自由基清除系统和外泌体的产生,这些机制有助于保护菌体免受抗生素的影响。

其次,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还可通过激活或抑制特定的耐药性相关基因来实现。

研究发现,菌体中的多个基因(如mexAB-oprM、mexXY-oprM、nfxB和ampR)在抗生素耐药性中起到关键的调控作用。

这些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参与了药物外排泵系统或抗生素降解酶的表达,从而使菌体对抗生素的作用降低。

此外,外源性基因的水平传递也在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耐药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许多耐药性基因以质粒或整合子的形式存在,它们可以通过转染、共同耐药岛(Resistance Island)或转座子的介导而传递给铜绿假单胞菌。

这种方式使菌体获得多样的抗生素耐药基因,从而增加了其对不同类别抗生素的耐药性。

在临床实践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耐药性对治疗选择带来了挑战。

然而,通过深入了解其耐药机制,可以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指导。

当前,一些新型抗菌药物(如环丙沙星类)在对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中显示出较好的效果,是一种潜在的治疗选择。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和植物根际中。

它是医院感染和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且由于其多重耐药性的问题而引起了严重关注。

一、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现状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表现出耐药性,包括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等。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大约有20%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30%的菌株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超过50%的菌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产生耐药性。

这些耐药性的扩散不仅导致了治疗难度的加大,同时也增加了治疗成本,并可能导致治疗失败和医院感染等严重后果。

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影响因素1. 染色体突变:铜绿假单胞菌可以通过基因突变来获得耐药性。

突变可能发生在菌体内部的基因,例如产生耐药相关酶的基因,进而导致抗生素的靶点发生改变,抗生素无法发挥作用。

2. 外源性基因的获取:通过水平基因转移,铜绿假单胞菌可以获得其他细菌的耐药基因。

这样的外源性基因可以编码抗生素降解酶、泵、质子泵和药物靶点变化等,从而增加抗菌药物的耐受性。

3. 细胞膜的改变:铜绿假单胞菌的细胞膜可以改变其对抗生素的透过性。

细菌通过改变细胞膜的脂多糖组成,降低了抗生素的渗透率,从而产生耐药性。

4. 多药耐药泵:铜绿假单胞菌可以通过表达多药耐药泵来排出抗生素分子,减少其在细菌内部的浓度,从而达到抵抗抗生素的效果。

5. 生物膜的形成: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使其对抗生素更加耐受。

生物膜提供了细菌对环境的保护,降低了抗生素对细菌的效果。

三、应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措施1. 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当使用是导致细菌耐药性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医生和患者应该遵循抗生素使用的指导方针,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和滥用。

2. 严格的感染控制:医疗机构应采取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和设备消毒等。

123株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123株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123株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李静;蔡木发;崔国辉【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and resistance of Pseudomonas aetuginosa, and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Methods Pseudomonas aeruginosa was identified and its antimicrobial sensitivi-ty test was determined by VITEK system. The antimicrobial ressistance rates were analyzed by WHONET software. Results Pseudomonas aeruginosa was the most detected in phlegm specimen (69.1%), followed by purulence (14.6%). Pseudomonas aeruginosa showed low resistance to Piperacillin/tazobactam (24.4%), imipenem (27.6%), ami-kacin (39.0%), ceftazidime (40.7%) and aztreonam (46.7%), and high resistance to ceftriaxone, cefepime, piperacillin, ticarcillin/clavulanic acid, gentamicin, tobramycin, ciprofloxacin and levofloxacin, with a resistance rate of 52.8% ~ 92.7%. Conclusion The resistance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s high.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use drugs rational-ly and enhance the monitoring of drug resistance.%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现状,为临床治疗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ITEK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检测,应用WHONET软件进行耐药统计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最常见分离自痰标本(69.1%),其次是伤口分泌物(14.6%).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较低的的药物依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4.4%)、亚胺培南(27.6%)、阿米卡星(39.0%)、头孢他啶(40.7%)、氨曲南(46.7%),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哌拉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较严重,耐药率在52.8%~92.7%之间.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较严重,合理用药及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十分必要.【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2(023)006【总页数】3页(P101-103)【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抗菌药物;耐药性【作者】李静;蔡木发;崔国辉【作者单位】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广东湛江524001;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广东湛江524001;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广东湛江524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8.99+1铜绿假单胞菌分布广泛,属条件致病菌,因其耐药机制复杂且在治疗过程中容易通过突变产生耐药,导致其耐药性日益严重,使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防治成为临床抗感染治疗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我院2010年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

我院2010年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
临床和实验 医学杂 志 21 年 1 第 1 01 1月 0卷 第2 期 2
・l 5 ・ 73
我 院 2 1 铜 绿 假 单 胞 菌 的 临床 分 布 及 耐药 情 况 分 析 0 0年
张玲 郭 明 尚碧 莲 孙 光伟 邸明 莹 王厚 照
( 厦门解放军 14医院; 检验科 7 1
hg ih,a d so d lw rgrssa trt opp rel n tzb ca n h we o d eit aet iea ii/ ao a tm,cfp rz n / ub e m n mie e Co cuin P. e gn s smut u n l eo eao e s la t a di p n m. n lso a a r l oai li u
p t n o d r t fe e ee c o c n r ln s c mi n e t n a d g i e d u r ame ti l i . e o T e s i i r e o o r rf r n e t o to o o o a i f ci u d r gte t n n c i c M  ̄ ds l a l o n n h  ̄mn n r g r ssa c fP s a d d it n e o . u e
l e . eut P e g oaw r m il o t o ains nD pr n fT oai S e ( 4 8 % )adD p r n fN uougr y d R s l .ar i s ee anyi l e f m pt t i eat t hrcc  ̄gr 3 .3 z s u n sa d r e me o y n eat t ersre me o y ( 0 2 % ) mogte18seie s h o n t p c nw ssuu ( 9 4 % ) h rgrs t trt s at at isw r 2 . 2 .A n 7 pcm n ,tedmia ei a p tm 4 .4 h n s me .T ed eia ae t motn i ee a ee u sn so b r l

铜绿假单胞菌院内分布及耐药性变化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院内分布及耐药性变化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院内分布及耐药性变化分析敖要凤【摘要】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 PEA )在院内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对我院2013—2014年住院患者送检做细菌培养的各类临床标本分离出的PEA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2年共分离出74株PEA,其中以痰标本最多,占85.14%。

PEA主要来自神经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外科及感染性疾病科,分别占35.14%、28.37%、13.52%、10.81%。

PEA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

耐碳青霉烯类PEA菌株检出率也由2013年的12.50%上升至2014年的30.00%。

结论:PEA的感染率和耐药率呈上升趋势,提示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手卫生及消毒隔离,保护易感患者,合理使用抗生素,做好多重耐药菌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减少耐药株的产生与传播。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basic -level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PEA) in hospital clinical distribu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change , and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 .Methods:In 2013—2014,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bacteria culture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from the clinical specimens and their drug susceptibility resul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A total of 2 years,74 strains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was isolated , sputum specimens were the most for 85.14%.There were from neurology , respiratory medicine , neurosurger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department , accounted for 35.14%,28.37%,13.52% and 35.14% respectively .PEA irologic resistance was obviously rising trend .For commonly used antibiotics ,PEA strain detection rate in resistance to carbon penicillium alkene were also on the increase from 12.50%in 2013 to30.00%in 2014.Conclusion:The infection and resistance of PEA are rising , pay attention to hand hygiene and disinfection isolation, protect susceptible patients ,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 make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multi -resistant bacteria better , reduce the formation and spread of drug -resistant strains .【期刊名称】《现代临床医学》【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3页(P438-439,441)【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院内感染;耐药性;抗生素【作者】敖要凤【作者单位】襄樊市宜城市人民医院院感科,湖北襄樊 441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8.99+1由于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PEA)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逐年下降,多重耐药PEA菌株所致的感染已成为临床治疗的难题[1]。

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11 菌株 来 源 2 4株铜 绿 假 单胞 来 自本 院 2 0 . 5 07 年 1 20 月~ 0 8年 1 2月住 院患者 的痰 液 、引流 液 、 尿
液 、 面 、 液 、 液等 各类标 本 , 除 同一患 者 同一 创 脓 血 剔
部位 重复分 离 菌株 药 敏试 验 质控 菌株 铜绿 假单 胞
要药 物 , 较高 的抗 菌活性 . 有 目前 仍作 为 医院感染 铜 绿假 单胞 菌 的首 选药 物 亚胺 培南 以其极 强抗菌 活 性 ,成 为治 疗铜 绿 假单 胞 菌感 染 的重要 抗 菌药 物 。 20 0 7年 耐 药率 为 08 ,0 8年 耐 药 率 为 1 % . .% 2 0 . 其 5 耐 药机 制 与 铜绿 假 单 胞 菌 外 膜 孑 蛋 白f pD ) L O r 2缺失 有关 . 有研 究 表 明铜 绿假 单胞 菌 的 O r 2是 亚 胺培 pD 南进 入菌 体 的特 异通 道 , 蛋 白的表 达 降低 或 缺失 该
菌 A C 2 8 3购 于 江西 省临 检 中心 。 T C75
1 菌株 分 离 、 定 和药 敏 试验 标 本 的接种 、 . 2 鉴 分 离培 养严 格按 照 《 国临床 检验 操作 规 程》 三版 进 全 第 行 操 作 菌 株 的鉴定 使 用法 国生 物 梅里 埃 V T K IE 一
单 胞 菌 , 中 20 其 0 7年 10株 ,0 8年 14株 , 2 20 3 分别 占临 床总分 离 菌株 的 1 . 1 %和 1 .%。按 标本 来源 , 2 26
以痰 液标 本最 多 . 1 0株 , 6 .%。具 体分 布见 为 7 占 69
表 1
表1 l 临床分离菌株标本分布构成比例
铜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假 单 胞菌 为 医 院感 染 的主 要 病 原菌 之 一 .

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现状及耐药性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现状及耐药性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现状及耐药性分析目的:对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现状及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选取从2012年3月到2014年3月住院患者的112株铜绿假单胞菌标本,并对其进行培养及鉴定,药敏试验采用MIC法。

结果:在ICU病区,铜绿假单胞菌检查率最高,有41株,占36.61%;其次为内科病区,有35株,占31.25%;外科病区检出21株,占18.75%;其他科室检出18株,占13.39%。

在112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有73株来自痰液标本,占65.18%;有16株来自分泌物以及脓液标本,占14.29%;有12株来自尿液标本,占10.71%;有10株来自胸腹腔积液标本,占8.93%;有1株来自血液标本,占0.89%。

耐药性较高的抗菌药物有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氯霉素、米诺环素、复方新诺明和头孢唑肟等。

年龄、住院时间≥2周、营养不良、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激素、肿瘤、气管插管、广谱抗生素的使用等与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相关(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而性别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目前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现状以及耐药性十分严重,在临床中医生应该给予高度重视,严格进行消毒操作,以药敏实验结果为指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发生。

标签: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能在黏膜、皮肤、胃肠道以及呼吸道定植,在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时,便会侵袭人体引发感染,是医院感染常见的病原菌之一[1]。

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加,甚至出现了大量的多药耐药菌株[2]。

由其所引发的感染性疾病具有迁延性以及难治性等特点,为临床治疗带来困难,其高病死率、高耐药性、高分离率对医院感染的控制提出挑战[3]。

本文主要对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现状及耐药性进行分析,为医生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选取从2012年3月到2014年3月住院患者的112株铜绿假单胞菌标本,并对其进行鉴定以及培养,具体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从2012年3月到2014年3月住院患者感染性标本中分离出来的112株铜绿假单胞菌。

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感染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感染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林/ 克拉维酸 、妥布霉素 、头孢 哌酮、庆大霉素耐药率高 ,达5 .% 5 6 ,对其它 l种抗 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低 ,在9  ̄3 . % 7 6  ̄9 . % O % 48 之 间。2 8 3 株细菌 中,检 出产酶 菌株6 株 ,其 中,单产A p 、单产E B s 9 mC S L 、同产A p 和E B s 别占1 .% 9 7 , 4 2 。结论 m C SL分 5 1, . % .% 川北地 区铜绿假单胞菌以引起 危重 患者 的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为主 ,且 1一 3 内酰胺酶的检 出率较高,多重耐 药严重 。
附属 医 院 的2 8 3 株铜 绿 假单 胞 菌 的 临床 分 布特 征 及
耐 药性进 行 了分析 。
1材 料 与方法
1 . 3药敏试验及产酶菌株 的检测l】 2 . s 药 敏 试 验 采 用 美 国临床 实 验 室标 准 化 协 会 推 荐
(SI C L )的琼 脂 稀 释 法 ,产 酶 菌 株 的检 测采 用 改 良 三 维 试 验 , 结 果用 CS I2 0 年 公 布 的 标 准 进 行 判 L 0 6 定 。标 准质 控 菌 为大 肠埃 希 菌2 9 2 5 2 、铜绿 假 单胞 菌
曲松 和 头 孢 他 啶 由哈 药集 团制 药 总 厂 生产 ;妥 布 霉
素 、阿 米 卡 星 和庆 大霉 素 为江 苏 吴 中实业 股 份 有 限
公司 苏 州 第 六 制药 厂 生产 ;美 罗 培 南 、亚 胺 培 南 购 白 Mec h r rkS ap& Do me ( 海 )公司 ;复 方磺 胺 h 上 甲嗯 唑 为 广 东 惠 州 大亚 药 业 生 产 ;环 丙沙 星 、左 氧
肟 、头 孢毗 肟 、头孢 哌 酮 、头 孢 哌 酮/ 巴坦 、头 孢 舒

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程 中选择抗生素受到很大限制。本文对 3 年来我院 年感 染率来看 , 年 感染率 分别 为 3 5 1 5 3 . %、. %、 7 7 4 20 株 1 院内感染分布及其耐药性进行了分析。 现报告如下 : 45 %,0 5年上 半 年有 1 ,而从 8月一 2月 间 , . 脑血管病房就有 1 株铜绿假单胞菌 ,均为痰标本 , 5 这些 患者 均为 5~ O岁 的老年人 , O8 11 标本 来 源 系 20 . 0 5年 1月 一0 7年 1 20 2月从 住 呈 医院感 染趋势 。 院患者 的痰和分泌物中共分离出的 4 个菌株, O 患者 均有严重 的基础疾病 , 如脑梗塞 、 肺气肿 、 肺心病等 ,
析 ,然 后 再 采 用 法 国生物 一 里 埃 公 司生 产 的 A i 菌入侵创造了条件Ⅲ 应早期对可疑部位进行细菌培 梅 p 。
养, 合理使用抗生素。 1 抗菌药物 哌拉西林 、 . 3 阿莫西林/ 棒酸等 l 种抗 3 从表 1 可以看出, 4 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复方 这 0
2N 0 E鉴 定系统 进行 菌株确认 。
[ 5 ]郭积燕主编. 微生物检验技术【 ] M. 北京: 民卫生出版 人
社 ,0 2 20 .
【】黄 元 桐 , 杰 . 兰 氏染 色 法 三 步法 与 质 量 控制 [. 生 2 崔 革 J微 】
物 学 报 ,9 6 3 ( ) 6 7 . 19 , 6 1 : — 8 7 []宋 淑 贤 , 清 . 生 物学 常 用 细 菌染 色方 法 的改 进 【. 3 聂 微 J黑 ]
2 结 果
鲜 明。此法适 用 于教学标 本 片的制作 。
参考 文献
[ 1 】陈兴保 主编.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 5版. M. 第 北京: 人

铜绿假单胞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培养、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对分离80株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细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细菌检出最高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

铜绿假单胞菌在痰液标本中分布最高为86.25%。

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哌拉西林、耐药率分别为50.00%、46.15%、45.45%,耐药率低的是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氨曲南、头孢吡肟、头孢他啶,耐药性分别是为18.42%、21.79%、21.79%、23.1%、25.79%。

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为医院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呈不同程度耐药,应加强其耐药性的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感染;抗菌药物【中图分类号】r88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159-02铜绿假单胞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正常皮肤、肠道、呼吸道、医院病房及医疗器械等,是临床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因其易定植、易变异、以及多重耐药性的特征,已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

特别是呼吸道感染感染多见,由于该菌属有多重耐药性,给治疗带来很多困难。

王以光等报道[1]铜绿假单胞菌对目前临床应用的100种抗生素均显示有抗药性,是新世纪对人类生命造成威胁的3种细菌之一。

为探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及耐药现状,我们对本地区2008年1月~12月本院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的80株铜绿假单胞菌在标本中的分布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为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来自我院2009年1月~ 12月临床送检标本,包括血、尿、痰及各种分泌物。

1.2 菌株的培养、分离、鉴定、药敏试验采用英国aris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配套鉴定及药敏板,药敏板完全符合nccls标准。

我院ICU85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

我院ICU85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

我院ICU85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摘要目的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从而使得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时有所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85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

对菌株使用ATBG-5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药敏检测和鉴定,使用WHONET软件分析药敏结果。

结果2014年和2015年本院分别检出353株、503株铜绿假单胞菌,其检出率分别为29.0%,36.6%。

85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痰液检出率最高为63.2%,伤口分泌物检出率第二为20.2%,。

复方新诺明、舒巴坦或氨苄西林为抗菌药物中耐药率最高的,其耐药率均高于90%;对妥布霉素、阿米卡星、他唑巴坦或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低于16%;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具有较大的耐药率增长幅度;铜绿假单胞菌泛耐药菌株检出率为9%。

结论应该对监测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工作进行重视,对耐药菌株的超视能进行降低和预防。

关键词铜绿假单细胞;耐药性;抗菌药物铜绿假单胞菌作为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在人的消化道、呼吸道、皮肤等部位以及周围环境进行广泛分布,这是主要病原菌,会导致医院感染出现[1]。

我院回顾性分析了2014年和2015年期間ICU分离出的85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菌株选取本院2014年和2015年期间ICU送检的包括血液、尿液、伤口分泌物、痰液等各类标本,共分离856株铜绿假单胞菌,将相同部位的重复菌株剔除。

1. 2 细菌鉴定及药敏方法以第三版《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为参照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操作,在鉴定分离株时使用ATB微生物鉴定系统,使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

1. 3 药敏结果分析在分析数据时使用WHONET5.5软件。

2 结果2. 1 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本院ICU在2014年和2015年分别检出353株、503株铜绿假单胞菌,其检出率分别为29.0%,36.6%。

243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243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液 1 株 (. ) 尿 液 8株 ( . )脓 液 5株 (. ) 血 液 3 8 74 、 33 、 21 、
株 ( . ) 胸 腹 腔 积 液 2 ( . ) 12 、 株 O8 。
2 2 科 室 分 布 2 3株 铜 绿 假 单 胞 菌 主 要 来 源 自重 症 监 护 室 . 4 ( U)2株 ( 7 9 ) 其 次 是 神 经 外 科 6 I C 9 3 . 、 7株 ( 7 6 ) 呼 吸 内 2. 、
公司。
13 试 验 方 法 .
严 格 按《 国 临床 检 验 操 作 规 程 》 临 床送 检 全 对
标本进行分离培养 , I3G 板条对病 原菌进 行鉴 定 , B 用 D 2N AT
P E板 条 测 定 其 对 各 种 药 物 的 药 情 况 , 据 临 床 和 实 验 室 标 S 讨 根
P T 降低 。合 并 有 血 管 病 变 者 血 小 板 利 用 和 破 坏 进 一 步 增 L 加 , 使 合 并 有 血 管 病 变 者 与 单 纯 糖 尿 病 及 健 康 者 相 比 血小 板 致
之 间 数 的 统计 学 意 义 。 MP 与血 小 板 的幼 稚 程 度 及 血 小 板 的活 化 和 功 能 亢 进 有 V
该 菌 引 起 的 院 内 感 染 非 常 重 要 。现 将 本 院 2 0 0 9年 1 O月 至 21 0 1年 1 0月从 临床 标 本 中 分 离 到 的 2 3株 铜 绿 假 单 胞 菌 的 4
胸 腹水 。 1 2 材 料 I 3 G 和 AT ’E板 条 购 于 法 国生 物 梅 里 埃 . D 2N Bf S
管 病 变 组 P W 及 MP 明 显 高 于 健 康 对 照 组 及 单 纯 糖 尿 病 D V

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感染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感染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4 70 ) 2 0 0
【 要】目的 : 析铜 绿 假单 胞 菌 的临 床分 布及 耐 药谱 的变 迁 , 临 床合 理选 用抗 菌 药 物提 供指 导 依据 。方 法 : 用 摘 分 为 应 A B细 菌鉴 定 药 敏 系统 鉴定 细菌 , B法 做 体 外药 敏 试验 , T K— 统计 分 析 医 院 2 0 ~ 0 9年 铜 绿假 单 胞菌 的检 出率 和 07 20
P A对 大 多 数 抗菌 药 物 的 耐药 率 都 呈 逐 年增 加 的趋 势 , 20 0 9年 与 2 0 0 8年 相 比 只有 庆大 霉 素 和 妥 布霉 素 的耐 药 率 有所 下 降 , 2 0 而 0 7年与 2 0 0 8年 相 比有 相 当部 分药 物 的耐药
率都 反 而 高一 些 , 可能 与 本 院 2 0 这 0 8年 以前 未严 格 执 行 相
表 1 3年 中铜 绿 假 单 胞 菌 临 床 感 染 的 分 布情 况
谱 抗 菌 药物 广 泛应 用 于 临床 , 菌 的检 出率不 断增 高 , 该 且呈
现 多药耐药 。 已成为 临床感 染的重要病原 菌和 临床 治疗的难点


因此 , 监测 P 的感 染流 行 病学 及 耐 药性 , 有效 预 防及 A 对 为 了解 P 在本 院 临床 感 染 中 的分 布 与耐 药情 况 , A 统计
治 疗该 菌 引起 的临 床感 染具 有重 要 意义 。
分 析 了本 院 2 0 0 7年 1月~ 0 9年 1 20 2月 从所 有 临 床标 本 中 分 离 出 的 P 的分 布 情 况 , A 并分 析 了其 耐 药 谱 的变 迁 , 为 作 本 院防治 P A感 染 的背 景资 料 , 报道 如下 : 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感染分布及耐药现状分析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PAE)的临床感染分布及耐药现状,为预防和
控制医院感染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对本院细菌室收集的临床标本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

结果:2009年1月-2012年12月间共分离出98株铜绿假单胞菌,标本来源以痰为主占73.5%(72/98),科室分布以内科系统(含重症监护病房)最多,占71.4%(70/98)。

对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妥布霉素等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较高,分别为90.8%、66.3%、52.0%、51.0%、50.0%、44.9%。

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随着分离率和耐药性的上升,应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工作,加强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根据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减少或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或播散。

銅绿假单胞菌可正常寄居于人体皮肤、肠道和呼吸道,当机体抵抗力明显下降时,容易发生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病原体,可造成多种感染,是医院感染的条件致病菌[1]。

特别是长期卧床、体质虚弱、气管切开、尿道插管、血管内导管插管、烧伤等更容易被感染。

而且易产生变异珠对多种临床常用药物产生耐药。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监测,了解其在临床感染中分布及耐药情况,帮助临床提供更好的治疗指导。

本文对本院分离的98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收集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门诊就诊患者及住院患者的各类临床标本培养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98株,临床标本包括分泌物、痰、脓液、血液、尿液、穿刺液及其他标本等。

1.2 菌株分离与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进行细菌分离培养[2],挑取可疑菌落涂片经革兰染色镜检,菌株分离所用培养基及细菌生化编码鉴定管均由杭州天和生物研究所提供。

1.3 药敏试验方法采用K_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

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标准判断结果,包括敏感、耐药、中介三种报告方式,例如美洛培南抑菌圈27.5 mm、丁胺卡那霉素28 mm、环丙沙星30 mm等报告为敏感,丁胺卡那霉素16 mm、氨曲南18 mm报告为中敏,头孢他啶8 mm、哌拉西林12 mm报告为耐药。

以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为质控,每周进行1次。

药敏纸片由杭州天和生物研究所提供。

2 结果
2.1 菌株分布98株铜绿假单胞菌中,痰液72株,占7
3.5%(72/98);分泌物8 株,占8.2%(8/98);脓液8株,占8.2%(8/98);穿刺液2珠,占2.0%(2/98);尿液2株,占2.0%(2/98);血液2株,占2.0%(2/98);其他标本4株,占
4.1%(4/98)。

见表1。

2.2 送检科室98株铜绿假单胞菌中,内科系统(含重症监护病房)70株,占71.4 %(70/98);普外科10株,占10.2 %(10/98);骨科5株,占5.1%(5/98);神经外科4株,占4.1%(4/98);儿科3株,占
3.1% (3/98);妇产科2株,占2.0%(2/98);其他4株,占
4.1%(4/98)。

见表2。

2.3 98株铜绿假单胞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见表3。

3 讨论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非发酵的氧化酶试验阳性的革兰阴性杆菌,为专性需氧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和医院环境,为土壤中存在的常见细菌,也是医院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之一,具有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极其复杂的耐药机制。

近年来,由于广谱抗菌剂的广泛使用,导致该菌对多种临床常用药物产生耐药,其感染率和耐药率均明显上升,特别是多药耐药和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出现,极易造成医院内的播散流行,给医院感染控制及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困难[3-4],多重耐药性菌株引起的感染人群高死亡率已成为一个严峻的临床问题[5]。

因此,加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动态监测就显得尤其重要。

本组4年资料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菌株主要来自痰标本,占73.5 %(72/98),与文献[6-8]报道较一致。

其次是脓液和分泌物,分别各占8.2%(8/98)。

痰标本检出铜绿假单胞菌明显较分泌物、脓液、穿刺液、尿液、血液及其他标本所占比例大,其感染部位主要在下呼吸道,所以,要注意加强对呼吸道感染的控制和预防。

科室分布主要是内科系统(含重症监护病房),占71.4%(70/98)。

与普外科、骨科、神经外科、儿科、妇产科及其他科室比较明显占优势,可能与患者病程长、病情较重、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较差、应用免疫抑制剂和高效广谱抗菌药物等多种因素有关。

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具有耐药性,耐药机制复杂[9]。

本组菌珠对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妥布霉素等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较高,分别为90.8%、66.3%、52.0%、51.0%、50.0%、44.9%。

说明耐药现象也较为严重,给临床感染治疗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特別是耐药率较低的氨基糖苷类也有上升趋势,本组除了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达到51.0%外,阿米卡星和妥布霉素的耐药率也分别达到23.5%和44.9%,与文献[6]报道相接近。

耐药率升高的原因可能与临床没有及时监测就凭以往的经验用药或者单独使用一种抗生素有一定关系。

所以,一般建议联合用药,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头孢他定联合应用都是不错的选择。

本组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等敏感性较高,今后要注意选择除亚胺培南(虽然亚胺培南具有高的敏感性,但该药的临床应用要予以相对控制,应限制在多种微生物混合感染或该菌对其他抗菌药耐药的情况下使用)外的这些抗生素合理使
用。

综上所述,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日趋严重,耐药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耐药情况十分严峻[10],临床治疗面临极大的挑战。

因此,合理使用抗菌药已成为临床的当务之急。

只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大监控力度,根据近期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等待药敏结果出来后再调整用药,延长抗菌药的使用寿命[11]。

特别是应加强病区与病区、患者与患者之间的感染监控[12],了解其临床感染分布及耐药变迁,尽可能地避免抗菌药的滥用,才能有效地控制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减少或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或播散。

参考文献
[1] 龚鹏珠. 2007-2009年ICU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变迁[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175-176.
[2]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715-923.
[3]何建方,沈翠芬,张晓祥,等.2002-2010年医院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谱变迁[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4):834-837.
[4]辛续丽,杨朵,王松雪,等. 铜绿假单胞菌院内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 (1):99-101.
[5]宁立芬,汪玉珍,谢彬,等.286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4):458.
[6] 陈淑云,采云,陈军,等. 铜绿假单胞菌临床耐药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13):3791-3792.
[7] 屈艳,张崇,张春晓,等. 铜绿假单胞菌对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J].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2,29(2):113-115.
[8]冯东霞,董方,宋文琪,等.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情况及耐药性分析[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1,28(4):493-495.
[9] Strateva T,Yordanov D.Pseudomonas aeruginosa-aphenomenon of bacterial resistance[J].J MedMicrobiol,2009,58(Pt9):1133-1148.
[10]丁艳苓,陈亚红,姚婉贞,等.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2,37(1):63-67.
[11]曾凤群,丘仲柳,冯丽春,等.抗菌药治疗下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变化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4):484-485.
[12]侯佳惠,童郁,费静娴,等.铜绿假单胞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质粒介导AmpC酶基因分布及流行特征分析[J].检验医学,2012,27(1):39-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