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感恩教育迫不及待论文

合集下载

感恩教育论文范文精选

感恩教育论文范文精选

感恩教育论文范文精选【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与美德受到一定冲击,学校教育出现了许多困惑,部分中学生存在感恩意识淡漠等道德缺失倾向。

为此,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感恩意识,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关键词】感恩教育道德理念知恩图报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感恩思想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

儒家文化中的“忠、孝、节、义”等思想是感恩意识的精神来源,知恩图报作为“人本主义”的根基,成为人文社会精神和秩序的来源。

儒家文化将其渗透于政治、社会、家庭等各个层面,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感恩教育是华夏民族文化之精髓中华民族是最懂得感恩的民族。

“感恩”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

”常言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它从文化的层面上诠释了中华民族优秀淳朴的民风。

在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中,劝人感恩的儒家经典著作比比皆是。

如《朱子家训》等名作,都集中地反映了古代人对“恩”的认同和崇尚。

感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以及社会关系的正确认识;感恩也是一种责任,“知恩图报,有恩必报”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百善孝为先”——感恩教育首倡感恩父母。

其次是感恩师长与朋友,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这是说在家里要孝顺父母,在社会上要尊敬师长。

邻里朋友给我们帮助与关怀,我们要报答众人的恩情和付出,感恩朋友的信任和情谊。

感恩师长、朋友是立德之本。

推而广之是感恩社会与祖国。

“天下之本在于国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孔孟伦理哲学的精髓。

的确,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和祖国给予我们和谐安定的良好环境,我们自然要回报社会、感恩于祖国。

最后还要感恩自然。

大自然赐予我们澄澈的蓝天、明媚的阳光、新鲜的空气,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资源和空间。

只有懂得感恩自然,才能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谈学生的感恩教育论文(2)

谈学生的感恩教育论文(2)

谈学生的感恩教育论文(2)谈学生的感恩教育论文篇二《教育学生学会感恩》摘要:感恩是社会的美德,是做人的道德底线。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如何教育学生学会感恩?本文从教育学生基本的感恩、培养学生的几种意识两上方面去探究。

关键词:教育学生;感恩现代社会已经成为“独生子女时代”,家长对独生子女的娇惯和溺爱,滋长了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一切活动都以自己为中心,在家中是“小皇帝”,在学校则目空一切,眼中只有自己,形成了只知道“我该怎么样”,不知“该我怎样”;只知“我要什么”,不知“要我什么”;不知尊师敬长,关爱他人。

现代教育强调让孩子们“张扬个性,自主成长”,但这绝不是让孩子们自觉成长,过于强调个性的凸显而忘本,容易使孩子们失去起码的道德准则和历史责任感,为所欲为。

很多孩子在大把大把的浪费时,早已经忘却了“粒粒皆辛苦”,把父母为之的付出看得理所当然,他们记得住自己的明星、偶像,却记不住自己父母的生日,他们知道麦当劳、肯德基价格却不知父母的疾苦。

目前,应试教育使学校往往忽视了对孩子的品德、修养等的引导和教育。

所谓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德育为首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评价学生时,往往只注重学习成绩,情感教育变得微不足道,这些都使学生的价值取向受到影响。

教育出来的孩子自私自利,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奉献,这样的教育真值得我们去思考。

一、教育学生基本的感恩我们的教育不仅要教我们的孩子如何学习,怎样学习,更要教孩子如何做人,怎样学会感恩。

我们的感恩教育不要好高务远,要从诸如教育学生主动帮助老师擦黑板,对师长有礼貌,尊重老师,关心理解父母,为父母分忧等不起眼的实在小事做起,着重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使他们“吃水不忘掘井人”,永不忘记别人的帮助之恩,不忘父母师长的养育教导之恩。

(一)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育学生要对自己的父母感恩,因为父母不仅赐予自己生命,更把自己养育成人。

父母起早摸黑挣钱供养自己读书,把自己养大成人,非常不容易。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树立一种正确的消费观,适当消费。

中学生论文感恩教育论文思想品德论文

中学生论文感恩教育论文思想品德论文

中学生论文感恩教育论文思想品德论文:谈初中思想品德中的感恩教育摘要:当今中学生感恩意识的缺乏,近年来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本文从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具体内容以及具体做法等方面,对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开展感恩教育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中学生;感恩教育;思想品德感恩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已越来越引起各级学校的重视。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科书中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对初中生进行感恩教育。

一、感恩教育的内涵所谓的感恩,《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

感恩教育,也就是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使感恩成为一个人自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作为个人个性品质的组成部分恒久的存在,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常怀有感激之心和致谢之情。

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

二、感恩教育的内容(一)感恩社会的关爱在思想品德课中开展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活动,引导他们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演讲比赛,读书报告会等形式,使学生体会到社会对他们的至关至爱,继续利用"学雷锋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劳技基地活动"等形式,激发和增强学生”报答社会,感恩社会,报效祖国"的深刻情感。

(二)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开展为父母多做事,对父母多说知心话,为父母过生日,给父母送礼物,为父母揉揉腰,捶捶背,洗洗脚,帮父母做饭洗衣等,体会和感激父母的艰辛和不易,培养学生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情。

(三)感激老师的教诲之恩在思品课的课外课中开展学生向老师献真情活动,自选"八个一"(写一封信,谈一次心,做一X贺卡,献一束鲜花,提一个建议,表一个决心,送一句话,写一首诗歌等)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四)感激同学间的爱心相助开展以“同学如手足”“牵手同学,共同进步”为主题的作文比赛,演讲比赛,以及给同学做一件有益的事,给班级做一件有益的事等活动,掀起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的热潮,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谈谈中学生德育教育下感恩教育

谈谈中学生德育教育下感恩教育

谈谈中学生德育教育下感恩教育中学生在德育教育下应该如何去进行感恩教育?下面是有店铺为你整理的中学生德育教育下感恩教育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中学生德育教育下感恩教育论文一一、感恩教育促进德育教育建设的有效实施感恩教育对学生德育品质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其形式也是多方面的。

对中学生的德育教育一定要有其灵活性、创新性和实效性。

感恩教育就是促进德育教育建设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感恩情感的培养,引导学生对情感行为进行思考,在思考过程中树立优秀的品质、道德观念,接受德育教育传递的道德情怀。

首先,通过作文写作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

通过写作激发学生心中的情感,让学生体会爱、理解爱,进而心存感激,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使学生拥有善解人意、孝顺乖巧的良好品德。

其次,通过诗歌诵读、讲感恩故事等实施感恩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德育教育建设。

培养学生尊师爱友、孝顺仁爱之心。

以丰富多彩的感恩故事,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体会中华的感恩美德,成长为一个德行高尚的人才。

再次,在教学活动中渗入感恩教育,激发学生内心的真、善、美等情感。

以感恩之心体会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高尚道德,从而受到熏陶、教育。

此外,还可将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推荐给学生阅读,让学生从中体会感恩之情,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品质。

感恩教育的过程和感恩心理的形成都对德育教育建设有积极的意义。

首先,感恩教育的过程是促进学生德育发展的一种手段,学生通过感恩教育体会,提高自身的素养,培养了其良好的道德习惯。

例如,学生感恩父母、感恩长辈,就会形成对其的爱护心理,在遇到与长辈年龄相近的人遇到困难时,学生的爱心就自然地发挥出来,会主动地伸出援手对其进行帮助,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其次,通过感恩教育,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世界,优化了学生的内心情愫,使学生体会到真挚的、发自内心的情感交流,从而形成了一种广泛的、淳朴的道德观念,促进了道德教育的实施。

总之,感恩情怀的培养,使学生的道德教育水到渠成,加深了学生对高尚道德的体会和理解,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有利于中学德育教育的开展。

感恩教育浅述论文(2)

感恩教育浅述论文(2)

感恩教育浅述论文(2)感恩教育浅述论文篇二《浅谈对学生的感恩教育》【摘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教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当今各种不良的社会风气正悄然地影响着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已是普遍现象,应引起广泛的关注。

如何对学校学生展开感恩教育,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亟须解决的教育问题。

【关键词】学校学生;感恩教育感恩是社会上每一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起码的修养,也是人之常情。

不会感恩或者不愿意感恩,既是缺乏修养的表现,又是缺乏人文关怀、情感冷漠、缺少人情味的表现。

然而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感恩已经被不少麻木而浮躁的现代人所疏远和淡漠了,他们总以“理所当然”来搪塞父母、亲戚、朋友、他人的关爱……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悄然地影响着学校的学生。

当今很多学生每天享受着父母的关爱,每天接受着老师孜孜不倦的教导,却对之视而不见,甚至有的学生还对父母和老师恶语相向。

事实上,不懂得感恩,就失去了爱父母的感情基础,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的人又怎么可能将来爱事业、爱国家?因此,“感恩教育”这一课不能小看,而且必须从小抓起!一、如何理解“感恩”了解感恩教育的内涵,这是实施感恩教育的必要前提和条件。

什么是感恩教育?陶志琼博士提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

”简单地讲,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遵循德育规律,通过有效的方法手段引导学生培养感恩意识,在个人和社会许可的范围内报恩于行的系统活动过程。

感恩意识是需要培养的,教育者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使感恩成为自觉地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作为个人个性品质的组成部分而恒久地存在,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常怀感激之心和致谢之情。

二、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当前,感恩意识的缺失非常普遍。

现代社会已经成为“独生子女时代”,“四位老人、两位父母和一个孩子”的“421”家庭模式成为社会的主导,对独生子女的娇惯和溺爱,滋长了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一切活动都以自己为中心,在家中是“小皇帝”,在学校则目空一切,眼中只有自己,形成了只知道“我该怎么样”,不知“该我怎样”;只知“我要什么”,不知“要我什么”;不知尊师敬长,关爱他人。

有关感恩知恩教育的论文

有关感恩知恩教育的论文

有关感恩知恩教育的论文感恩教育的论文篇一:《浅谈感恩教育》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古训,据历史记载,汉初韩信功成名就后,费尽千辛万苦,寻到对自己有一瓢食之恩的漂母,优厚赡养以报其恩;诸葛亮感刘备三顾茅庐知遇之恩,尽管后主乐不思蜀,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感恩教育源远流长,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

古人尚且明白的浅显道理,可是为什么在我们今天看来却是如此的难以施行呢这主要源于感恩情怀的缺失,具体体现在对父母不孝,对师友不敬,对他人不爱。

究其原因有三:首先,学生太自我。

面对同学,你爱自己的父母吗这样的一个问题,可能每个学生都会异口同声地答是。

可事实上却大有出入。

现今的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三代人都围着一个孩子转,家长的溺爱,学生的欣然接受,他们多以自我为中心,在学校跟同学谈得火热,回家却连跟父母谈谈心的时间都很吝啬,只愿接受别人对自己的关爱,却想都没想回报别人。

其次,感恩体验浅。

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在家大有除了学习,百事不理之势,他们自主生活能力不强,根本不理解父母培养自己的艰辛,一篇《最让我感动的事》的作文题目竟然难倒了许许多多学生,遗憾的不是学生不会写,而是不知道使自己感动的事。

从父母、老师到同学,老师逐一点拨,有哪些事让自己感动,而很多学生却认为都是应该的、微不足道的小事,不值得感动。

最后,教育缺实效。

以往教育方式上的高、大、全,教条式,口号式,往往使学生知道感恩的道理,却不知道该怎么做,该做什么才是感恩。

当今孩子感恩意识的缺失,其影响不容低估,其危害必然导致学生品质的自私自利、导致人情的冷漠、导致社会道德的滑坡。

而学生的感恩教育,不能好高骛远,而要教育学生从实在小事做起,诸如:主动帮助老师擦黑板,对师长有礼貌,尊重老师;关心理解父母,为父母分忧,学会自理,学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与同学友好相处,互相帮助。

这些看似朴素的事中却蕴藏着深刻的人情味和感恩情怀。

在实施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应将感恩教育回归到现实生活中。

中学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研究

中学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研究

中学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研究第一篇:中学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研究中学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研究要增强中学生的感恩意识,提高中学生德育的实效性,需要从感恩父母、感恩师生、感恩社会、感恩自然四个层面入手进行感恩教育。

一、中学生感恩意识现状及成因随着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的中学生攀比心理不断增强,对社会与家长的要求越来越高,“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占据主导地位,而对社会、对父母的感恩意识正在逐渐淡化,甚至濒临泯灭的边缘。

现在的中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更是祖国二十一世纪的生力军,培养中学生的感恩意识,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中学生感恩缺失的主要表现1.缺乏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基本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普遍缺乏“饮水思源、羊羔跪乳”的思想意识,大多数中学生说话做事都不同程度地影射着“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认为父母给予自己的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陷入攀比吃穿、讲究名牌、追求享受的消费怪圈,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果实的传统美德不断被中学生遗弃在内心的荒漠,甚至在自己个别要求得不到充分的满足时,还在埋怨父母给予的太少,攀比心理日趋严重。

2.缺乏对教师的感恩之情。

中学生正处于性格和习惯的养成时期,他们对社会、对人生初步形成自己的见解,而且大多数学生听不进去别人对自己哪怕是正面的任何批评、指正。

面对教师对自己的忠言、诤言,不但不能迷途知返,而且把教师放在与自己对立的位置,试图通过逃课、旷课、沉迷网络游戏,甚至谩骂教师,给教师搞“恶作剧”,在错误的道路上寻找像吸食鸦片一样所得到的那种暂时性的自我麻醉。

3.缺乏对国家的感恩之情。

面对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中学生人生观受到来自社会的各种不良思想如拜金论的不断冲击,完全以自我为中心,把自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对国家、对社会的奉献精神消失殆尽,甚至有严重的“崇洋”思想,以至于是非观念单薄,爱国之情淡化。

关于感恩教育的论文范文2篇

关于感恩教育的论文范文2篇

关于感恩教育的论文范文2篇关于感恩教育的论文范文一:教育艺术课堂中的感恩教育摘要:当今社会正处于多元化发展的转型期,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呢?如何将中华传统美德的感恩理念融入德育课堂呢?笔者认为,当代中学生的感恩教育应从身边的生活情境出发,真正唤起学生内心的良知,并与学校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行为,实现德育目标。

关键词:感恩教育;课堂教育;教育艺术感恩教育源远流长。

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常用“感恩图报”一词来教育学生为人处世之道。

中国古代各流派都认为将“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等理念育人。

在封建社会中,一直占据正统思想的儒家学说则把感恩教育发挥至极致,如“忠为报君恩,孝为报亲恩,节为报夫恩,义为报友恩”等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了千年,也熏陶和感染人类千年。

而当代社会,西方很多国家都有“感恩节”。

因此,笔者认为目前学校德育工作中,引入感恩思想迫在眉睫。

一、目前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1.学生认知上的缺位如果意识不到别人的付出,如何能产生感恩之心呢?目前,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许多父母过于疼爱孩子,尤其是家中有独生子女者更为甚之。

凡事把孩子摆在第一位,家庭中其他成员和其他事情都必须以孩子的利益为首。

学生在这种长期溺爱的环境中成长,获得的只有物质条件的无限满足,而忽视了感恩意识的形成。

以至于很多学生认为,父母为他们提供的一切是理所当然的,无须感恩戴德,反而会变本加厉地索取,导致父母子女之间的矛盾产生并且激化。

2.感恩的想法没受到过鼓励许多孩子向父母表示感谢的时候,父母往往回答说“你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等类似的话语。

在学习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很多父母认为什么事都不要孩子做,只要取得好成绩,就是对父母付出的全部回报。

长此以往,孩子感受恩德的神经就会麻木,学生头脑中潜移默化地认为父母对他的爱是应当的,无须回报的,教师再开展相关的教育,其影响力会大打折扣。

感恩教育的论文范例

感恩教育的论文范例

感恩教育的论文范例感恩教育的论文范例感恩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感恩教育是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的教学内容。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感恩教育的论文范例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感恩教育的论文范例篇1浅论青少年感恩教育摘要: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了巨大的改变,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青少年的感恩意识更是越发淡薄。

一个国家的和谐稳定发展离不开社会责任和感恩意识。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加强青少年的感恩教育势在必行。

本文针对当前青少年的感恩意识现状,初步提出感恩教育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青少年;感恩;教育;初探感恩教育是一种思想意识和行为的情感,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青少年对给予其恩惠的或对其成长产生积极影响的人、集体、社会的一种心理活动。

感恩教育由三方面的内容构成:一、认知方面,让青少年认识和了解自己所受到的恩惠是他人非必要给予的馈赠,并发自内心的认可并所受恩惠;二、情感方面,在感恩认知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幸福情感体验,进而激发感恩、感激和感动意识;三、实践方面,将感恩意识转化为一种实践行为,以实际行动报答他人和社会给予的恩惠。

一、青少年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自古以来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等训言。

我国向来十分重视道德文明,一直激励国人不忘知恩图报。

然而,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通讯方式越来越便捷,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发疏远,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越来越淡漠,感恩意识日益淡薄。

媒体曝光青少年不懂恩,不知感激、忘恩的事件屡见不鲜,青少年处在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和健全过程中,只索取,不奉献,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更有甚者无视父母的哺育、老师的培养、朋友的关怀、陌生人的帮助等等,他们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应当,毫无感恩意识。

感恩教育的论文

感恩教育的论文

感恩教育的论文范文一:教育艺术课堂中的感恩教育摘要:当今社会正处于多元化发展的转型期,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呢?如何将中华传统美德的感恩理念融入德育课堂呢?笔者认为,当代中学生的感恩教育应从身边的生活情境出发,真正唤起学生内心的良知,并与学校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行为,实现德育目标。

关键词:感恩教育;课堂教育;教育艺术感恩教育源远流长。

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常用“感恩图报”一词来教育学生为人处世之道。

中国古代各流派都认为将“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等理念育人。

在封建社会中,一直占据正统思想的儒家学说则把感恩教育发挥至极致,如“忠为报君恩,孝为报亲恩,节为报夫恩,义为报友恩”等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了千年,也熏陶和感染人类千年。

而当代社会,西方很多国家都有“感恩节”。

因此,笔者认为目前学校德育工作中,引入感恩思想迫在眉睫。

一、目前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1.学生认知上的缺位如果意识不到别人的付出,如何能产生感恩之心呢?目前,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许多父母过于疼爱孩子,尤其是家中有独生子女者更为甚之。

凡事把孩子摆在第一位,家庭中其他成员和其他事情都必须以孩子的利益为首。

学生在这种长期溺爱的环境中成长,获得的只有物质条件的无限满足,而忽视了感恩意识的形成。

以至于很多学生认为,父母为他们提供的一切是理所当然的,无须感恩戴德,反而会变本加厉地索取,导致父母子女之间的矛盾产生并且激化。

2.感恩的想法没受到过鼓励许多孩子向父母表示感谢的时候,父母往往回答说“你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等类似的话语。

在学习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很多父母认为什么事都不要孩子做,只要取得好成绩,就是对父母付出的全部回报。

长此以往,孩子感受恩德的神经就会麻木,学生头脑中潜移默化地认为父母对他的爱是应当的,无须回报的,教师再开展相关的教育,其影响力会大打折扣。

感恩教育浅谈论文(2)

感恩教育浅谈论文(2)

感恩教育浅谈论文(2)感恩教育浅谈论文篇二《加强感恩教育,培育感恩之心》【摘要】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必须要加强感恩教育。

这样才能使学生常怀感恩之心,真正体会到学习和生活的幸福、快乐,使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精彩。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感恩教育的氛围;以主题活动为载体,认真开展感恩教育;开发和利用课堂教学资源,适时进行感恩渗透;家校联动,形成感恩教育的合力。

【关键词】感恩营造氛围主题教育课堂渗透家校联动在物质生活日益富足的当下,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也大多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成长。

父母不想让孩子的童年过得艰辛,宁可自己吃苦受累,也尽力满足孩子的需求。

久而久之,孩子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认为父母和他人对自己的关爱和付出是理所应当的,心中稍有不如意,便觉得所有人都在和自己作对。

结果,这些孩子时常不能为父母着想,更不会理解和体谅他人,缺乏感恩之心,内心自私冷漠。

针对这种道德的缺失,学校在德育工作中应加强感恩教育,唤醒学生稚嫩而又冷漠的心,引导学生懂得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

要从小培植感恩的情感,塑造健全的人格。

作为一名乡镇初级中学的德育教师,笔者认为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是德育工作中越来越受重视的一项内容。

加强感恩教育,培育学生的感恩之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感恩的教育氛围校园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和成长的乐土。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会说话的石头”已成为缺乏感恩之心的代名词,因地制宜地设计一些感恩石,让学生感恩学校、感恩教师、感恩同学,是切实可行的。

为让享受营养餐的学生在惠民政策中感恩党和祖国如沐春风般的关怀,我校的橱窗专栏,发挥了有效的宣传教育作用。

与橱窗相望不远处食宿区的柳树下,竖立着嵌有感恩字样的石头,让享受伙食补助住宿生的心中充满对国家和学校的感恩之情。

而学校文心亭旁草坪上摆放的巨大石头上的“和谐”二字,让人感受到校园里洋溢着爱,有师爱,有学生之间的友爱。

初中语文中感恩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中感恩教育论文

浅析初中语文中的感恩教育摘要:感恩是需要我们继承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全人类共同推崇的优秀人生品质。

作为人文学科,语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笔者就如何在语文课程中进行感恩教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初中语文感恩教育感恩作为人类的基本道德之一,绝不只是对父母的简单回报,它更是人的一种责任意识、一种精神境界的追求。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受外来多元文化的影响,在今天似乎没有得到太多的传承,更不用说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和丰富其内涵了。

感恩一词对有些初中生来说已经过时了。

在当今的现实生活中,初中生感恩意识正在淡化甚至泯灭,他们不懂得感谢,不愿感激,不会感动,只知道索取,这种与主流价值观偏离的“忘恩”情绪,正成为中学校园里的一股暗流。

中学生感恩意识的缺乏,与中学德育落实不够,尤其是忽视感恩教育有关[1]。

1、感恩教育融会于语文课程的必要性1.1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需要加强感恩教育语文教育负有德育功能,更进一步说,语文教育是人文教育的最主要载体。

儒家强调“文以载道”,“文”就是学生学习的“文本内容”,即书本知识,“道”则是课文内容所反映的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今天,这种传统美德已经有所淡化,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感恩教育,继承感恩传统,并把这些美德发扬光大。

教师应针对学生感恩的实际现状,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美德中关于感恩内容的课文、格言、楷模、典故、故事等,通过诵读、表演、辩论等深入浅出的多种形势的教育活动,使学生感受、体会感恩这一传统美德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内化为自己的一种品质,使得这些感恩美德得以传承发展[2]。

1.2感恩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浅谈中学生的感恩教育

浅谈中学生的感恩教育

浅谈中学生的感恩教育第一篇:浅谈中学生的感恩教育浅谈中学生的感恩教育在中学生的道德教育中,“感恩教育”是一个起点。

当前,许多中学生缺乏感恩意识,主要由于父母的宠爱、溺爱,造成个别孩子由娇而横,惟我独尊,由爱生恨,甚至还有的恩将仇报。

这类现象的出现,我们应该反思当前的教育方式,唤醒学生的感恩情怀,让学生学会感恩。

一、重视感恩教育启蒙,开启学生感恩之心“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异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我们利用各种机会或场合在学生心地播种善的种子,好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让学生用感恩之心去感受世间的亲情、友情和恩情,在接受他人关爱、支持和援助时,给他人以回报,不要只图索取和享受。

教育学生将他人恩惠铭记在心,增强责任感,要有一棵感恩之心,懂得怜悯,懂得尊重,懂得负责,与人为善,善代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

二、及时点播学生,参与感恩教育的实践活动环境是无声的教育,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我创设以感恩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让学生的心灵在充满感恩的氛围中得到洗礼。

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如下:1在寒假的作业中留了一份特殊作业,让每位学生为父母洗一次脚,写写感受;2开学的时候交流体会,同时讲件与父母间最温情的故事;3用自己擅长的方式作一件作品,寓意着师恩、社会、父母等与学生之间恩情关系的内容。

让学生将文化艺术融入感恩活动中,从中得到熏陶。

4开展为灾区学生捐款捐书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

感恩教育有内涵,吸引力大使学生愿意参加,亲身体验,去感悟人生,去领悟真理。

三、体验“感恩”的真实情感结合节日,开展活动。

体会父母老师等不同身份的人为我们学生自己所做的一切,从真实中体会到父母的伟大艰辛,从而将感恩内化为心灵深处的情感,并且从内心深处迸发出感激父母的情怀。

感恩教育实践活动论文

感恩教育实践活动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感恩教育逐渐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

本文通过对感恩教育实践活动的探讨,分析了其在青少年成长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感恩教育;青少年;成长;实施策略一、引言感恩教育是一种以培养人的感恩意识、感恩行为和感恩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

在我国,感恩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开展感恩教育实践活动,对于培养青少年的感恩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二、感恩教育实践活动在青少年成长中的重要性1.有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感恩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引导青少年认识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他人的关爱与帮助,使他们在内心深处产生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的感激之情。

这种感激之情有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有助于青少年增强社会责任感感恩教育实践活动使青少年明白,自己的成长与国家、社会息息相关。

通过参与感恩实践活动,青少年能够增强社会责任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有助于青少年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感恩教育实践活动强调对他人的关爱与尊重,使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

这种关爱与尊重有助于青少年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如诚实守信、助人为乐、团结友爱等。

4.有助于青少年提高心理素质感恩教育实践活动使青少年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勇敢面对。

这种心态有助于青少年提高心理素质,增强抗压能力。

三、感恩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1.家庭感恩教育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家长在家庭中开展感恩教育至关重要。

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施家庭感恩教育:(1)树立榜样:家长要以身作则,关爱他人,关心社会,为子女树立良好的榜样。

(2)亲子互动:家长可以与子女共同参与感恩实践活动,如帮助他人、参加公益活动等。

(3)情感交流:家长要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关注子女的内心世界,引导他们学会感恩。

2.学校感恩教育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应将感恩教育纳入教育教学体系,开展以下感恩教育活动:(1)开设感恩教育课程: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感恩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感恩的意义,掌握感恩的方法。

谈初中生感恩教育论文

谈初中生感恩教育论文

谈初中生感恩教育论文谈初中生感恩教育论文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

下面是谈初中生感恩教育论文,请参考!谈初中生感恩教育论文笔者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已有十五个年头了,也整整当了十五年的班主任,前八年在农村,后几年在山城里。

亲自体验教育的变化,条件变了,人的思想也变了,老师变了,学生也变了……从过去的只是粉笔、黑板到如今的多媒体的使用;从农村寄宿制工程、国家“两免一补”、营养工程的实施;从大量老民工进城务工子女随之进城就读等等,期间不难发现有的学生是越来越不懂得珍惜这样的条件好机会了,读书的意识是越来越淡漠了。

这不由得让我担忧,孩子们倒底怎么了?社会给了优越的条件,但他们对国家之恩,父母之恩,师长之恩竟渐渐浑然不觉,不明白自己的责任,不懂得回报社会,反而滋生出越来越多的抱怨之声。

这不得不让我深思,我们应该省思当前的教育存在的问题,唤醒学生的感恩情怀,让学生学会感恩。

故此而言,本人就十来年的教育教学体验与同仁交流,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1在课堂上渗透感恩观,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父母常言道:“‘百善孝为先’、‘悠悠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由于其一、农村有不少留守孩子,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奔波,没有太多的时间和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其二城市生活压力过重、父母异地工作、父母离异等现象冲击影响子女学习,迫使学生有异举,如厌学、自闭等心理现象。

所以老师一定要教育学生如何体贴和关心父母。

在教学中,我通过教材,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挖掘教材里蕴涵的感恩思想,利用传统美德教育,把感恩教育融入到教材中去;通过情境再现、故事讲述、查阅资料、换位思考等途径,引导学生去捕捉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恩惠。

例如在语文课堂教学朱德的《我的母亲》、季羡林先生的散文《永久的悔》;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孝敬父母》等时,我们可以要求学生讲述自己的父母是如何关心自己的,自己应该好好学习回报他们。

感恩教育征文500字初中

感恩教育征文500字初中

感恩教育征文500字初中教育是一座桥梁,将我们从无知走向智慧,从愚昧走向聪明。

教育,就如同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我们的前行之路。

我们应该感恩教育,因为它给予了我们太多太多。

感恩教育给我们提供了学习的机会。

在学校里,我们可以学习各门学科的知识,了解世界的奥秘。

而且,老师们会耐心地教我们知识,解答我们的问题。

如果没有教育,我们将一无所知,无法面对未来的挑战。

感恩教育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

在学校里,我们学习到了尊重他人、团结友爱、诚实守信等美德。

教育不仅教会了我们如何学习,还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一个有道德、有素质的人。

这些道理,将伴随我们一生,让我们在社会中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感恩教育培养了我们的能力。

在学校里,我们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如演讲比赛、篮球比赛等。

这些活动不仅让我们锻炼了自己的身体,还培养了我们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育给了我们展示自己的机会,让我们展现才华和能力。

感恩教育塑造了我们的人格。

在学校里,我们学习到了勤奋、坚持和毅力。

教育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努力和付出才能取得成功。

教育让我们明白,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并不可怕,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收获。

因此,我们应该感恩教育,因为它给予了我们成长的力量。

感恩教育,就是要珍惜学习的机会,努力学习知识,做一个有道德、有素质的人。

感恩教育,就是要用自己的能力创造更美好的未来,为社会做出贡献。

感恩教育,就是要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不畏困难,勇往直前。

让我们感恩教育,珍惜学习的机会,用知识和能力改变自己,改变世界。

让我们感恩教育,用勤奋和毅力谱写人生的乐章,实现自己的理想。

让我们感恩教育,传递爱心和希望,让更多的人受益于教育的力量。

感恩教育,让我们的人生更加充实,让我们的未来更加美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感恩教育迫不及待
【摘要】中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本文就从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原因及拯救方法,谈谈自己的见解。

想引起社会的警惕,也想提醒包括父母们在内的一群人,别再对孩子们的道德滑坡视而不见,因为他们不仅关系到家庭的未来,更关系到整个民族的未来。

【关键词】感恩教育;缺失;重视
“别让中国现在孩子成为不懂感谢、不愿感激、不会感动,只知索取的冷漠一代。

”这是某政协委员在两会上的观点,还建议中国设立自己的感恩节。

他这样做,无非是引起社会的警惕,也警告包括父母们在内的一群人,别再对孩子们的道德滑坡视而不见,因为他们不仅关系到家庭的未来,更关系到的是整个民族的未来。

从事德育工作,也让我深深感到:中学生的感恩意识缺失到令人担忧的地步。

他们不大不小,似懂非懂。

曾有个音乐老师和我说:教唱《感恩的心》时,提醒学生要孝敬父母,回家要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接着问学生:“你们回去打算帮父母做什么家务事?”一学生答:“买棺材。

”多么让心酸又难以置信回答。

我听后曾找那学生谈话:“你的衣食住行是谁给的?”“父母。

”“那你一点都不感激父母?”“我感激谁,都不感激他们!”;还有一个学生,课堂上居然狠狠踢另一个学生,老师劝阻他时,他握紧拳头青筋暴起想和老师打架。

我找到那学生时,他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

这样的令人揪心的例子举不胜举。

还有更令人发指是拔刀向自己的父母或恩
人,这些例子在报上或网上也是屡见不鲜了。

当我们看到这些触目惊心不堪入目的事例时,我们不禁会疑惑:这些孩子是怎么啦,怎么这样不懂事?我们的孩子怎么会变得这样冷漠、自私、无情?其实,在我们惊讶的同时,不要忘记反思自己的行为:我们给孩子感恩的教育了吗?听听一个学生的心声:“不少人说我们是‘草莓族’,外表看起来色彩鲜艳,里面却苍白绵软,稍一施压就变成一团稀泥,表层还疙疙瘩瘩的挺有个性。

我们也希望自己能多经历风雨,尽快地成熟起来,可是大人们却很少给我们机会。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们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道德思想的完善都不是与生俱来的,所以我们没有权利去责怪现在有道德缺陷的孩子们。

要怪,只能怪我们这些“大人们”。

首先是家长。

家长是孩子学会感恩的第一责任人,是孩子学习的第一榜样。

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们的启蒙老师。

现在的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子女,长辈们把他们当宝贝,从不让他们吃苦。

特别是在农村,农活不让干,家务不用做,而好玩又是孩子的天性,平时游手好闲,看看电视,玩玩游戏。

而享受这种“待遇”的孩子,常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懂得尊重他人等等。

还有,一些家长急功近利,在孩子教育上重学习、轻品德,把分数、升学、上重点学校看得至高无上,严重忽视品德教育。

一次家长会的问卷调查中有一个问题:你觉得现在急需培养孩子的a诚信;b感恩;c学习方法。

全班50位家长参与,有41位家长选c项。

还有,一些家长
的不良行为,也影响着孩子。

曾有个学生,突然肚子痛得难受,我让他打电话给家长,让家长来接去医院检查,他打给父亲,父亲直截了当地说:“打麻将,没空,打电话给你妈。


其次是学校。

学校本是教书育人的圣地。

但在应试教育指挥棒的魔力以及各种评价制度不够完善的背景下,学校教育的重心几乎放在传授知识上,以成绩论英雄。

只要成绩好,就能一好遮百丑。

因而,道德教育往往只停留在讲大道理上,缺乏真正行之有效的具体做法。

再次是社会。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接触到的公共媒介,往往只注重经济利益,忽略了对孩子的基础教育,那些质量低劣的漫话书、色情游戏,几乎占领了中学生的课余生活。

再看这一则公益广告“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这句话的本意虽然是要尽力优化教育环境,改善教学条件,却成了孩子互相攀比的挡箭牌——再苦不能苦孩子。

令有识之士不得不惊呼:“再富不能富孩子!”
在感恩意识日益缺失的今天,只有社会的各个部门都行动起来,社会中的每一份子都重视起来,和谐社会关系才能建立起来,我们的未来才有希望。

首先,作为孩子最初教育者的家长们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家长要做到独善其身,教育孩子才能事半功倍。

从小就培养孩子们的感恩之心,让孩子体会到父母是因为爱他才会为他付出这么多。

不要让孩子觉得,所有的人为他服务都是理所当然的。

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还得长远规划,加强磨练。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异的土地,
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

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宝贝,因为他是一个人,将来需要走向社会去面对现实,过多的疼爱,呵护,娇惯,只能培养出心灵脆弱的孩子,将来进入社会,没有人总能陪着他、哄着他、让他每一天都开开心心的。

真正疼爱孩子就要为孩子的将来作打算,特别是对那些家庭条件优越的孩子,多给一些磨难,更能让孩子知道感恩。

其次是学校的道德教育更不能松懈。

学校应该制定切具体可行的感恩活动项目。

如召开“感恩”主题班会;出版中外典型感恩的故事黑板报;教室墙壁张贴感恩名人名言;歌唱感恩的歌曲;举行感恩故事演讲比赛等等。

让学生在“感恩”的文化氛围中得到熏陶。

还有,老师更要以身作则,从细节做起。

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教师言行举止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灵。

虽然,我们都知道,无论多么负责、多么优秀的教师,总不能解决学生成长中的所有问题。

因为,许多问题只能靠一样东西解决——那就是时间,因此我们可以多刺激学生那根好神经——感恩意识,从而慢慢使坏神经——道德缺失失去活力以致慢慢萎缩。

另外,不要只以成绩来评价学生,应采取多元化,肯定学生的闪光点,从而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

第三,社会感恩教育也不可少。

主要是注重舆论方面宣传,对于社会中出现的感恩事例要给予宣传,对过河拆桥,落井下石等与感
恩之心背离的行为给予严厉的批判和打击。

总之,实施感恩教育,关系到家庭的未来,更关系到民族的未来。

实施感恩教育时要建立长效机制,持之以恒地开展,且要群策群力,同时给予孩子更多的感受和体验的机会,让“被爱”深入学生的内心,让“恩德”包围在他们周围。

只有如此,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才能真正能让学生知恩、感恩,进而施恩、报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