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与建筑文化68页

合集下载

传统建筑中的民俗与习俗传统

传统建筑中的民俗与习俗传统

传统建筑中的民俗与习俗传统传统建筑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工艺,还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人们对于生活方式的追求。

在传统建筑中,民俗与习俗传统更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这些民俗与习俗传统不仅在建筑的形式和结构中体现出来,也在人们的居住习惯和社区文化中得到了延续。

本文将探讨传统建筑中的民俗与习俗传统,以及它们对于当代社会的意义。

一、建筑形式与结构的民俗传统在传统建筑中,建筑的形式和结构往往与当地的民俗传统息息相关。

比如,在中国的传统建筑中,传统的四合院结构常常体现了家族的重视和习俗传统的继承。

四合院是一个庭院式的建筑形式,由四面围合而成,中间是一个庭院,周围是厅堂、卧室等房间。

这种建筑结构的设计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家庭和谐的价值观。

同样,在日本的传统建筑中,和室的设计是非常典型的民俗传统。

和室以榻榻米为地板,低矮的桌子和折叠的屏风等元素,营造出了一种简约、淡雅的居住氛围,与日本人崇尚自然和平静的生活态度相契合。

二、居住习惯与社区文化的习俗传统除了建筑的形式和结构,传统建筑中的民俗与习俗传统还体现在人们的居住习惯和社区文化上。

在中国的传统建筑中,民俗与习俗传统在细节处体现得尤为明显。

比如,在庙宇和传统的民居中,常常可以看到“门神”的设置。

门神是用于保护家宅和驱邪的图案或者雕塑,一般精美而庄重,寓意吉祥和安宁。

此外,中国传统建筑中还有“风水”这一重要概念,即根据地理环境和自然元素来布置和设计建筑,以谋求吉祥和平安。

这种习俗传统深受中国文化中的阴阳五行的影响,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设计和居住习惯中。

而在西方的传统建筑中,习俗传统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比如,在英国的传统乡村居住区,人们常常有“邻里互助”的传统。

邻里之间互相帮助和支持,形成了浓厚的社区文化。

此外,英国传统住宅的正门常常设计成色彩鲜艳的门,既起到美化建筑的作用,又象征着正在迎接客人的善意。

这种传统习俗被视为对来访者的礼遇,反映了英国人热情好客的文化特征。

古建筑的建筑艺术与民俗

古建筑的建筑艺术与民俗

古建筑的建筑艺术与民俗古建筑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超凡魅力、独特风格和历史意义吸引世人,让人们领略到了一个民族的丰富文化和智慧。

除了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古建筑还有着丰富,优美,奇特的建筑艺术和民俗,这一点已经成为了古建筑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古建筑建筑艺术古建筑建筑艺术是向人们传递文化的一个媒介。

古建筑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呈现着人们对艺术的理解和表现,并将文化传递给后代。

古建筑以其独特的美感和魅力成为了众多建筑师和艺术家的灵感源泉。

古建筑的建筑艺术可以表现在建筑的形式,建筑的结构和建筑的装饰上。

其中,最能直接体现建筑艺术的是古建筑的装饰。

古建筑的装饰采用了镂空的石雕、浮雕、彩画、琉璃等,不光造型精美、精细,讲究协调,还有很强的艺术性。

比如,玉皇阁的工艺石雕,以其繁琐精细的工艺和准确的工艺刻画称为了世界上最高水平的石雕之一,又如大雁塔和日本的富士宫,都有着璀璨的琉璃制品。

在古建筑的结构上,则大多采用一种重心的分配、平衡的设计方式。

在这类建筑中,房间、台阶、柱子和门、窗等构件间,都通过角度、轴线、比例等设计手法来表达平衡感,使得建筑的结构达到和谐的状态。

古建筑的形式,就是建筑的外观。

在古建筑的形式上,它反映了设计师对建筑物的人性化与艺术化的追求。

不论是寺庙、宫殿、城隍庙、艺术殿堂亦或是其他建筑形式,其造型设计均展现出相应的地域特色和文化风貌。

比如,福建泉州的土楼,就是一种通过土坯固定石头来修建的建筑物,其形式看起来像是一栋高比倍宽的房屋,又称为"雷公佛塔"和"官家库房"。

它的设计不单单只是达成了稳定和美观,还体现了宗教信仰、民间信仰等方面的文化价值。

古建筑的民俗古建筑的民俗,可以说是更加容易触动人们的情感。

古建筑所体现的民俗文化,是人们认识这些古建筑文化、了解古建筑文化,感知建筑史的一个重要途径。

它所代表的记忆,或许就是贯通历史和文化,打通向未来的。

这些古建筑的民俗,记录了一个民族在历史和文化方面的发展轨迹和心路历程。

中国传统建筑的民俗与生活方式

中国传统建筑的民俗与生活方式

中国传统建筑的民俗与生活方式中国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建筑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承载了丰富的民俗和生活方式。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建筑与民俗和生活方式之间的紧密联系。

1. 建筑风格与民俗在古代中国,建筑风格与民俗有着紧密的联系。

不同地区的传统建筑采用了不同的风格和工艺,反映了当地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例如,北京的传统建筑以四合院为代表,这种结构体现了中国人重视家庭团结和亲子关系的价值观。

而南方的水乡地区则以木质结构的建筑为主,与当地的水上生活方式相符合。

2. 建筑布局与生活方式中国传统建筑的布局也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传统建筑通常采用多院落的布局,院落之间通过廊桥相连,形成了一个封闭而有序的空间。

这种布局反映了中国人对私密性和家庭生活的重视。

在院落内,有宅院、花园和偏厢等不同的功能区域,每个区域都有其特定的用途,为人们提供了舒适和便利的居住环境。

3. 建筑材料与环境理念中国传统建筑也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

建筑材料的选择和运用与环境理念紧密相连。

例如,传统建筑常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因为木材天然环保且能够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飞檐、斗拱等特殊的建筑构件不仅仅用于装饰,还能起到调节室内温度和保护建筑结构的作用。

这种独特的设计理念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态度。

4. 建筑与节日习俗中国传统建筑与节日习俗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传统建筑内的布局和装饰元素常常与节日习俗相关联。

例如,在春节期间,人们会在家门口悬挂红灯笼、贴春联,并在宅院内布置对联和花鸟画等。

这些布置不仅仅是为了增添节日氛围,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

同时,建筑内的空间结构也为家庭和亲友提供了团聚和交流的场所。

5. 建筑与生活哲学中国传统建筑还与人们的生活哲学和价值观紧密相关。

传统建筑强调平衡、和谐和回归自然的理念,这在家居设计和装饰中得到了体现。

传统建筑常常利用对称和对比的手法来营造平衡感,同时注重内外空间的连接和流通,以实现室内与室外的和谐统一。

建筑民俗课件

建筑民俗课件
人群生活发展的不平衡,在今天我们大陆上,既有 数十层的高楼大厦,也还有洞穴式的窑洞,或用茅 草、竹木盖成的小屋,但不管什么形式,它的作用 是住人,是为人们生活的安全、舒适服务的。因此, 它是一种最实用的文化,任何人都不能缺少的。所 以在现在的世界各地,只要有人的足迹存在,就必 然会有这种文化产物,尽管形态是那么复杂多样。
(4)宗教性
在传统民居中,跟它体现着审美的、伦理的 性质的同时、也体现着民间宗教信仰的性质。
在许多民族建筑物中.有不少是专门为宗教 信仰而建立起来的,如中国各地民间的祖宗 祠堂、坟墓、佛寺道观以及各种神庙等。但 是,在这之外,民居也大都具有这种宗教的 功能。在过去汉族的建筑物中,不但供奉祖 先牌位,还供奉其他神灵,小灶神、财神, 乃至天、地、君、亲、师的综合神位的。
建筑的种类
一、宫廷府第建筑。 皇宫、衙署、殿堂、宅第等。
二、防御守卫建筑。
城墙、城楼、堞楼、村堡、关隘、长城、烽火台
等。
三、纪念性和点缀性建筑。如市楼Leabharlann 钟楼、鼓楼、过街楼、牌枋、影壁等。
四、陵墓建筑。如石阙、石坊、崖墓、 祭台、以及帝王陵寝宫殿等。
五、园苑建筑。
御园、宫苑、花园、别墅等。
(3)伦理性
民居建筑体现着一种社会伦理的性质。
如汉族民居建筑,在名称上有正房,有偏房,有前房,有后 房。有的还有附带房室,如厨房、厕所、仓库等。在那些正 式的房间里,谁住正房,谁住偏房,谁住后房……大都有一 定讲究,不能随意搞乱的。有的还有一定禁忌,如女儿的闺 房,不但外人,就是家人如兄弟等也不能随便进入。外来客 人的接待和留住也有一定的房室。这种住居上的安排,伦理 色彩是相当浓厚的、这种居室的伦理意义,在少数民族也有 相似情形。谁住正房,谁住偏房或楼房的上、下、各民族虽 然不尽相同,但都按照自己民族的伦理逻辑加以安排,决不 容许错乱。总之,人们可以从民居内部什居房室的安排,清 楚地看到这些居民乃至于这个民族的家族的伦理观念和准则。

民俗与建筑文化68页共70页

民俗与建筑文化68页共70页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民俗与建筑文化68页
11、不为五斗米折腰。 12、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 贞秀姿 ,卓为 霜下杰 。
13、归去来兮,田蜀将芜胡不归。 14、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15、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谢谢!
70

中国民俗建筑ppt课件

中国民俗建筑ppt课件
文化内涵
彩绘作品多寓意吉祥、富贵和长寿等,如龙、凤、狮子等动物形象,以及松、竹、梅等植物图案。
传承与创新
传统彩绘技艺同样面临传承危机,现代设计师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基础上,尝试将其与现代设计理念结合。同时,也出现了将传统彩绘与现代绘画技法结合的创新尝试。
材料与工艺
彩绘所使用的颜料多为天然矿物颜料和植物颜料,技法包括平涂、晕染、沥粉等。
起源与发展
砖雕选用特制的粘土砖,经过多道工序雕刻出各种图案和形象。
材料与工艺
砖雕作品多寓意吉祥、富贵和长寿等,如龙、凤、狮子等动物形象,以及松、竹、梅等植物图案。
文化内涵
传统砖雕技艺同样面临传承危机,现代设计师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基础上,尝试将其与现代设计理念结合。
传承与创新
起源与发展
彩绘是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重要手段之一,最早可追溯至商周时期。
一种轻巧的木结构建筑形式,通过将柱子连接成排,形成屋面和墙体。
总结词
穿斗式结构是中国南方地区常见的建筑形式,其特点是通过将柱子连接成排,形成稳定的屋面和墙体。这种结构形式具有较好的通风性能和防潮性能,同时也能够适应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
详细描述
结合抬梁式结构和穿斗式结构的优点,形成一种综合性的建筑结构形式。
民俗建筑是文化传承的载体,通过建筑的形式和装饰等手段传递着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民俗建筑是文化交流的媒介,通过建筑的形式和装饰等手段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03
02
01
通过对中国民俗建筑的研究,深入了解不同地域、民族、社会阶层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为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07
CHAPTER
结语
1
2
3
民俗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传承这些建筑遗产是维护文化多样性和民族认同感的必要手段。

“中国传统建筑课件-建筑与文化”

“中国传统建筑课件-建筑与文化”

木雕
• 家具 • 建筑构件 • 工艺摆件
彩画
• 壁画 • 门窗花鸟图案 • 雕花
传统建筑的宗教性质及对宗教信仰的影响
1
宫殿式建筑
寺庙、宫殿式建筑作为宗教文化的代表,让人们更加深入了解当时的宗教信仰与文化 背景。
2
建筑细节
宗教文化的影响也体现在传统建筑的细节之中,如雕刻、柱子、歇山等。
3
传承发展
宗教文化与建筑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推动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传承与发展。
融合中原地区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建筑
唐宋时期
4
风格,建造别墅和府第。
建造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顶峰,形成了 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传统建筑所体现的文化价值
崇尚自然
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的山水思想和天人合一 的哲学思想。
和谐共生
传统建筑将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人与自然 相互和谐共生。
传承文化
传统建筑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具有浓郁的 历史文化底蕴与艺术风格。
3 建筑构造
传统建筑注重构造的安全、牢固与美观,倡导“力求简洁,尽其精华”的建造理念。
4 建筑纹饰
传统建筑的纹饰独具匠心、别致绝伦,以福、寿、喜、爱等图案为代表。
中国传统建筑的历史演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夏朝和商朝时期
以祭祀性质为主,后发展为居住用途。
西周时期
2
以王室建筑为代表,采用“以序为主”
的建筑理念。
3
东周时期
传统建筑对风水的重视
1 建筑朝向
传统建筑注重建筑朝向 的选择,尤其注重南北 朝向及山水之势。
2 门窗设计
3 室内布局
门窗的大小、方位、造 型及装饰都有风水影响, 影响居住者的运势。

黎族风俗习惯建筑服饰饮食介绍探索黎族文化之美课件PPT

黎族风俗习惯建筑服饰饮食介绍探索黎族文化之美课件PPT

黎 族
民族文化介绍
第四章节
山兰糯米含有极为丰富的营养,是黎族先民在长 期的农耕生活实践中、根据海南独特的自然生态 环境,筛选培植出来的适宜在山地刀耕火种的旱 稻品种。这里没有任何的污染,山泉水流入河中, 河水清澈而甘甜,把山兰糯米装入竹筒后,再往 竹筒里灌入适量的清水,用芭蕉叶封口,就可以 烤制竹筒饭了。 将小鱼小虾清洗干净后,一条条的装入竹筒里, 除了适量的食盐以外,竹筒里没有放入任何的调 味料,当小鱼小虾占据竹筒二分之一左右的空间 时,把竹筒里灌满水,不用封口,立在火堆边烘 烤。这就是黎家竹筒鱼。
黎 族
民族文化介绍
01 地理分布与由来 02 黎族风俗和习惯 03 特色建筑及服饰 04 民族的饮食文化
黎 族
民族文化介绍
第一章节
黎 族
黎族,是海南岛最早的居民,黎 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 支。大多数黎族人都能兼说汉语, 过去黎族没有本民族文通用汉文, 1957年在党和政府帮助下创制了 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黎文,信仰 仍处在原始宗教阶段。
名族服饰
01 黎族服饰是黎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
独特的民族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黎族的传统服饰以纺、染、织、绣四大工艺 为基础,主要使用海岛棉、麻、木棉、树皮 纤维和蚕丝等材料制作。黎族服饰的款式和 颜色因地区和方言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02 黎族女性传统服饰通常包括一件称为“泥飞”
的长袖圆领上衣,衣襟敞开,下端呈圆弧形, 上衣常绣有精美的图案,如凤凰、鱼、狗等, 以及一条紧身短筒裙,裙子的合口褶设在前 面,妇女们还会佩戴各种饰物,如白绿两色 珠串连成的套边、彩色珠串、银钗、银链、 银项圈、珠铃、银圈等。
名族服饰
03 黎族男性传统服饰则包括一对襟无
领的上衣和长裤,缠头巾并插雉翎, 上衣通常是黑色或蓝色的平领,袖 口上绣有白色花纹,背后有一道横 条花纹,下身着色彩艳丽的花筒裙, 裙子的合口褶设在前面,男子还会 佩戴各种银饰,如银圈等。

《居住建筑民俗》课件

《居住建筑民俗》课件

促进国际交流
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居 住建筑,增进国际间的文 化交流和理解。
02
居住建筑民俗概述
居住建筑民俗的定义
01
居住建筑民俗:指在长期历史发 展过程中,人们在居住建筑中形 成的风俗习惯、信仰观念、道德 规范等。
02
居住建筑民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反映了不同地区、民 族、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和 文化传统。
居住建筑民俗的特点
地域性
居住建筑民俗受地理环境、气候 条件、自然资源等因素影响,呈
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
民族性
居住建筑民俗在不同民族中呈现出 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反映了各民族 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
历史传承性
居住建筑民俗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 中不断传承和发展,具有深厚的历 史文化底蕴。
居住建筑民俗的历史演变
中国、日本、韩国、东南 亚等地区。
研究目的
传承和保护传统居住 建筑文化。
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 借鉴和启示。
深入了解不同民族、 地区的居住建筑特色 。
研究意义
文化传承
传统居住建筑是民族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有 助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建筑设计创新
借鉴传统居住建筑的设计 理念和手法,为现代建筑 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灵感 。
居住建筑民俗的未来发展
与旅游业的结合
将传统居住建筑民俗与旅游业 相结合,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
民俗文化旅游项目。
创新性发展
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对 居住建筑民俗进行创新性发展 ,使其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需 求。
数字化保护与传承
利用数字化技术对传统居住建 筑民俗进行记录和保存,便于 永久性传承。
国际交流与合作
防御、封闭

中国古代传统建筑文化特色ppt课件

中国古代传统建筑文化特色ppt课件
▪ 北京四合院 ▪ 晋商院落住宅 ▪ 徽派民居 ▪ 客家土楼 ▪ 蒙古包
8
4、桥梁建筑
▪ 灞桥 ▪ 赵州桥 ▪ 卢沟桥 ▪ 宝带桥
9
5、宗教建筑
▪ 应县木塔 ▪ 栖霞寺
10
五、中国建筑的人文意蕴
▪ 群体的和谐性 ▪ 组合的内向性 ▪ 阴阳的融合性
11
[] []
栋 与 梁
12
我国现存年代最悠久的古代建筑 ——唐代·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 平面布局 中:多中轴对称,房子分布四周,庭院居中 西:布局灵活,房子居中,外围草坪
▪ 整体环境 中:外围以墙垣包围,环境独立,内部界限分明 西:较少使用围墙或用铁栅栏围挡,内外景观相通
3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类型
▪ 宫殿建筑 ▪ 帝王陵寝 ▪ 宗教建筑 ▪ 古代园林
▪ 亭阁桥梁 ▪ 各地民居 ▪ 万里长城 ▪ 装饰建筑
故 宫 城 墙
西式建筑
23
鸱 尾
鱼悬
彩 画
瑞 兽
24
马头山墙
25
原始社会建筑(下图)
——鸟巢形式
奴隶社会建筑(上图)
——出现相对封闭的院落形式
26



清 人








27
杭州灵隐寺 南京鸡鸣寺
洛阳白马寺
28
唐代长安城复原图
29
北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30
康熙皇帝题写的匾额
4
三、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
▪ 萌芽期 新石器时代—春秋战国时期
▪ 生长期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 成熟期 隋唐五代—辽宋金元时期
▪ 渐进期 明清时期

居住建筑民俗ppt课件

居住建筑民俗ppt课件

多雨,故南方民族多采用干栏式建筑,
房屋悬空构建在木柱之上,楼下关牲
畜,楼上住人。当今的傣族、哈尼族、
基诺族、壮族、布朗族、德昂族的住
房就是这样。湘西土家族、苗族的吊
脚楼也属于这一类型。
9
居住建筑民俗
二、我国人文精神与居住建筑的 关系
有些学者说,建筑是“客体化的 人生”、“空间化的社会生活”, 或者说“建筑就是凝固为物体的 人生。人生在客观事物中体现得 最全面、最完整、最生动具体的, 莫过于建筑”。
23
居住建筑民俗
中国的民居建筑,还具有一些共 同的民俗特点。
(一)聚族而居。聚族而居有两 种形式。一种是全族聚居于房屋 互相通连的村落之中。房屋相连 的程度达到“下雨不湿鞋”。另 一种是全族居于一村,但住房并 不通连。基诺族的大房子,就属 于这一类型。
24
居住建筑民俗
(二)房屋式样大体相同。这是中国居住建 筑最突出的特点。
唐宋岭南地区,“朱吾以南有狼 野人居,无屋舍,依树上宿,食 生肉,采香为业。”
2
居住建筑民俗
考古发掘材料,对原始巢居也提 供了重要材料,云南沧源崖画第 五地点二区(中)和五区有一巢居图, 这是利用树桠为房柱,构屋树上, 树屋上有顶盖遮雨,四周有壁挡 风,人们援绳梯或长木梯上下。
3
居住建筑民俗
7
居住建筑民俗
具体而言,半穴居、石室(石
硐)和井干式房屋是原始空间
环境的复制和发展,均以封
闭性的结构形状为其共同特
征。“虚悬构屋”的干栏式
建筑,是人类巢居的复制和发来自。8居住建筑民俗
居住方式的选择,与自然条件有直接
关系。北方气候干燥寒冷,故多建造
土木结构或木石结构的房子,居住空

中国建筑的特点和习俗文化

中国建筑的特点和习俗文化

中国民居文化习俗1.四合院的影壁影壁是北京四合院大门内外的重要装饰壁面,主要作用在于遮挡大门内外杂乱呆板的墙面和景物,美化大门的出人口,人们进出宅门时,迎面看到的首先是叠砌考究、雕饰精美的墙面和镶嵌在上面的吉辞颂语。

四合院宅门的影壁,绝大部分为砖料砌成。

影壁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下为基座,中间为影壁心部分,影壁上部为墙帽部分,仿佛一间房的屋顶和檐头。

影壁与大门有互相陪衬,互相烘托的关系,二者密不可分,它虽然是一座墙壁,但由于设计巧妙,施工精细,在四合院入口处起着烘云托月,画龙点睛的作用。

2. 北京胡同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

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

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

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又拆迁改造了一些,发展至今,北京市有街巷名称的约4000多个。

胡同是元朝的产物,蒙古人把元大都的街巷叫做胡同——据说这蒙古语的意思是指水井。

莫非那时候每条胡同都挖有一眼水井(作微型水库),供居住的军民饮用?想一想也可以理解,来自沙漠与草原的游牧民族,是很重视水源的。

当年水井可是深宅大院的居民人抬头不见低头见、摩肩接踵的社交场所,在井边与左邻右舍谈天说地、嘘寒问暖,恰恰可以弥补四合院的封闭性所带来的不足——既保护了每个家庭的隐秘空间,又为邻里之间提供了交流的机会。

胡同与四合院的完美组合。

体现出元大都统治者在城市建设与管理方面的聪明之处。

胡同横平竖直,四合院错落有致,怎么看都像是军事化管理的结果。

有了胡同的分割与疏通,北京城便成了一座由游牧民族安营扎寨的大军营。

难怪汪曾祺要赞叹:“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

城里有大街,有胡同。

大街、胡同都有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

北京人的方位意识极强。

”方位感强恐怕也是蒙古人的遗传,他们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游牧时,一般都要根据日出日落来辨认方向,才不至于迷路。

建筑与民风民俗

建筑与民风民俗

建筑与民风民俗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

我们的建筑从原始社会为了躲避风雨雷电的袭击和猛兽的伤害,利用树枝、石块构筑巢穴,供栖身之用,到现在不仅要坚固、保暖、实用、美观,还要符合各地的天气气候及民风民俗的需要。

我们也可以从一个建筑的样式大致知道它会被建在哪,那里的天气气候会怎么样,有什么样的民风民俗。

居住建筑是最基本的建筑类型,是出现最早,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建筑群落。

由于中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情况和民风民俗的不同,各地民居也显现出多样化的面貌。

四合院,是华北地区民用住宅中的一种组合建筑形式,一家一户,住在一个封闭式的院子里。

四合院建筑,是我国古老、传统的文化象征。

“四”代表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这就是四合院的基本特征。

四合院建筑之雅致,结构之巧,数量之众多,当推北京为最。

四合院形成了一个符合人性心理、保持传统文化、邻里邻外关系融洽的居住环境,形成了以家庭院落为中心,街坊邻里为干线,社区地域为平面的社会网络系统。

其历史已有三千多年,以山西、陕西、北京、河北的四合院最具代表性。

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农民的象征,它积淀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

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这一“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

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公里,我国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

客家土楼,也称福建圆楼、客家土围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龙岩、漳州,在中国的传统住宅中,客家土楼独具特色,有方形、圆形、八角形和椭圆形等,规模之大,造型之美,既科学实用,又有特色。

在客家人被迫离乡背井,流离他乡的过程中,经历了千辛万苦,他们都有深切的体会。

不论是长途跋涉的流离失所,还是新到一处人生地不熟的居地,许多困难都得依靠自己人团结互助、同心协力去解决,共度难关。

中国传统节日的传统建筑和民俗建筑

中国传统节日的传统建筑和民俗建筑

中国传统节日的传统建筑和民俗建筑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

这些节日不仅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习俗,还与中国的传统建筑和民俗建筑紧密相连。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传统节日与传统建筑和民俗建筑之间的关系。

中国的传统节日与传统建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中国,传统节日往往与特定的建筑物相关联。

例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通常与庙宇和神龛有关。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前往庙宇祈求神明的保佑,祈求来年的好运和平安。

庙宇作为宗教信仰的场所,不仅承载着人们的虔诚,也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代表之一。

庙宇的建筑风格多种多样,有的是仿古的木结构建筑,有的是宏伟的石砌建筑,每一座庙宇都有着独特的韵味和历史价值。

除了庙宇,中国的传统节日还与古代皇宫和宫殿有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它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会划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这些习俗与古代宫廷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古代皇宫和宫殿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典范,它们的建筑风格庄严肃穆,富有雄伟壮观的气势。

每一座皇宫和宫殿都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场所。

除了传统建筑,中国的传统节日还与民俗建筑有着紧密的联系。

民俗建筑是指民间传统建筑,它们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例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它是为了庆祝丰收而设立的。

在中秋节期间,人们会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这些习俗与传统的园林建筑有着密切的关系。

传统的园林建筑以其精致的设计和独特的布局而闻名,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秋节庆祝活动的重要场所。

除了中秋节,中国的传统节日还与其他民俗建筑有着紧密的联系。

例如,清明节是为了祭祀祖先而设立的传统节日。

在清明节期间,人们会扫墓、祭祀祖先、踏青等,这些习俗与传统的园林建筑和墓葬建筑有着密切的关系。

古代的园林建筑和墓葬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于世。

建筑设计中的传统民俗文化的体现-建筑设计论文-土木建筑论文

建筑设计中的传统民俗文化的体现-建筑设计论文-土木建筑论文

建筑设计中的传统民俗文化的体现-建筑设计论文-土木建筑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本次研究深入对中华传统民俗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对传统民俗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 传统民俗文化之自然观等, 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分析, 进一步明确在建筑设计中应用传统民俗文化元素, 能够促进我国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 彰显建筑设计的独特风格, 使之更具生命活力, 独有的特色民俗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能够更好地推进传统民俗文化的发展, 形成独特的文化印记, 提升我国区域内建筑设计的内涵。

关键词:传统民俗文化; 建筑设计; 文化传承; 内涵;Abstract:This research deeply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folk culture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systematically studies and analyses the application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traditionalfolk culture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the natural view of traditional folk culture, etc., and further clarifies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folk culture elements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can promote the inherita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folk culture. Showing the unique styl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making it more vigorous, and embodying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 folk culture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can bett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folk culture, form a unique cultural imprint, and enhance the connotation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in our region.Keyword:traditional folk culture; architectural design; cultural heritage; connotation;引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有着非常丰富的传统民俗文化, 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荡漾在泱泱华夏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阿房宫—一座想象中的宫殿
《史记·始皇本纪》中 记载:阿房宫前殿,东 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 殿中可以坐一万人。
秦代一步合六尺,三 百步为一里,秦尺约0.23 米。如此算来,阿房宫的 前殿东西宽690米,南北深 115米,占地面积8万平方 米,容纳万人自然绰绰有 余了。如今在陕西西安西 郊三桥镇以南,东起巨家 庄,西至古城村,还保存 着面积约六十万平方米的 阿房宫遗址。
汉朝长安南郊明堂复原图
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社会经济、文化首次得到极大发展的时代,也是汉 民族文化形成的重要时期。在建筑科学上,我国传统建筑的抬梁、穿斗和井 干三种主要木构架体系都己出现并趋于成熟,与之相适应的各种平面布局和 外部造型亦基本完备,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一个独特的体系在汉朝己基本形 成。
魏晋南北朝,是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的一个阶段。在建筑上不及秦汉期间 有那样多生动的创造和革新。但是,由于佛教的传入引起了佛教建筑的发展, 高层佛塔出现了,并带来了印度、中亚一带的雕刻、绘画艺术,不仅使我国 的石窟、佛像、壁画等有了巨大发展,而且也影响到建筑艺术,使汉代比较 质朴的建筑风格,变得更为成熟、圆淳。这个时期最突出的建筑类型是佛寺、 佛塔和石窟。建筑风格由古拙、强直、端庄、严肃、以直线为主的汉风,向 流丽、豪放、遒劲活泼、多用曲线的唐风过渡。
2、成型阶段—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初期(公元前20世纪-公元前5世纪)
从公元前20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的夏商周及春秋时期,是 中国建筑文化获得快速发展和基本形成的时期。
公元前16世纪建立的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大发展时期,青 铜工艺已达到了相当纯熟的程度,手工业专业化分工已很明显。 手工业的发展、生产工具的进步以及大量奴隶劳动的集中,使建 筑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1983年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以东 五六公里处的尸沟乡发现了一座早商城址,可看做是商朝建筑的 代表。
3、真正建筑的诞生 北方,在仰韶、半坡、姜寨、河姆渡等考古发掘中均有居住遗址的
发现。北方仰韶文化遗址多半为半地穴式,但后期的建筑已进展到地面 建筑,并已有了分隔成几个房间的房屋。人们开始进行有目的的人工建 造房屋的活动,这样,真正的建筑产生了。
陕西西安半坡方形半穴居
陕西半坡遗址及复原图
南方,较潮湿地区,“巢居”已 演进为初期的干阑式建筑。如长江下 游河姆渡遗址中就发现了许多干阑建 筑构件,甚至有较为精细的卯、启口 等。 巢居在适应南方气候方面有显 而易见的优势:远离潮湿,远离虫蛇 野兽的侵袭,有利于通风散热,便于 就地取材建造等。可以说“巢居”是 先民在适应环境上的又一创举。
河姆渡遗址木构结构
4、中国建筑的木构架
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在不同的自然和社会条件的 影响下,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其中木构架承重 建筑广泛分布于各民族地区,是中国建筑类型的主流,具有 普遍意义。木构架的产生、发展、变化贯穿整个古代建筑的 发展过程,也是我国古代建筑成就的主要代表。
二、中国建筑的发展
陕西歧山凤雏村遗址
周朝的岐山宫殿甲组遗址复原剖面图
春秋时期,建筑上的重要发展是瓦的普遍使用、砖的应用和作 为诸侯宫室用的高台建筑(或称台榭)的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山王陵享堂复原图
3、发展阶段——秦汉时期
秦和西汉是中国建筑发展的第一个高潮,已经出现了成熟的砖 瓦夯土等技术,建筑体系基本形成。
秦始皇扩建咸阳宫殿,集中仿建六国宫室,使战国时各国建筑 艺术和技术得以交流,为形成统一的中国建筑风格开创先声。
2、穴居——寻找遮风避寒的住所 中国建筑具有“土”意义的萌芽
进入氏族社会以后,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房屋建筑也开始出现。 但是在环境适宜的地区,穴居依然是当地氏族部落主要的居住方式,只 不过人工洞穴取代了天然洞穴,且形式日渐多样,更加适合人类的活动。
巢居——架构远离暑潮的乐园 中国建筑具有“木”意义的萌芽
商朝二里头宫殿的廊院建筑
西周已经有型制完整的四 合院型住宅。最有代表性的建 筑遗址当属陕西歧山凤雏村的 早周遗址。它是一座相当严整 的四合院式建筑,由二进院落 组成,中轴线上依次为影壁、 大门、前堂、后室。前堂与后 堂之间有廊联结。门、堂、室 的两侧为通长的厢房,将庭院 围成封闭空间 。这是我国已 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 更令人称奇的是,它的平面布 局及空间组合的本质与后世两 千多年封建社会北方流行四合 院建筑并无不同,可以看作是 中国合院建筑的鼻祖。
民俗与建筑文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中国建筑的起源与发展
一、中国建筑的起源 1、与鸟兽混杂,栖身于天然洞穴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住所是天然岩洞。旧石器时代,原 始人居住的岩洞在北京、辽宁、贵州、广东、湖北、江西、江苏、 浙江等地都有发现,可见,这种大自然所天然赐予的洞穴是当时 用作住所的一种较普遍的方式。它满足了原始人对生存的最低要 求。
与北方流行的穴居方式不同,南方湿热多雨的气候特点和多山密 林的自然地理条件自然孕育出云贵、百越等南方民族“构木为巢” 的居住模式。
内蒙古大青山
在近年的考古工作中,一批 原始社会公共建筑遗址被发现, 这些发现,使人们对五千年前的 神州大地上先民的建筑水平有了 新的了解,他们为了表示对神的 尊敬之心,开始创造出一种超常 的建筑形式,从而出现了沿轴展 开的多重空间组合和建筑装饰艺 术,这是建筑史上的一次飞跃。 从此建筑不仅具有了它的物质功 能而且具有了精神意义,促进了 建筑技术和艺术向更高层次发展。
1、萌芽阶段—新石器时期到原始社会结束(6000-2000年前)
开始出现房屋以及固定的住所,出现了村落;由于自然条件的 不同,黄河流域及北方地区流行穴居、半穴居及地面建筑;长江流 域及南方地区流行地面建筑及干栏式建筑。在龙山文化中还发现白 灰墙面上刻画的图案,是我过已知的最古老的居室装饰。这一时期 的建筑不仅形成“聚落”,还出现了原始社会公共建筑形态。
魏晋南北朝的建筑风格
龙门石窟
4、成熟阶段—隋唐至宋元 这一阶段,融化和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逐渐形成完整的建筑 体系,中国古代建筑艺术达到顶峰,创造出空前未有的绚丽多姿 的建筑风貌,无论在城市建设、木架建筑、砖石建筑、各式宗教 建筑、建筑装饰、设计和施工技术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发展,中国 古代的宫殿、寺院、第宅等的布局和形式至此已基本定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