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观察月球-鄂教版

合集下载

观察月球-鄂教2001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观察月球-鄂教2001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观察月球-鄂教2001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课程目标和知识要求1.1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月球的基本认识;•掌握观察月球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1.2 知识要求学生应当:•了解月球的形状、大小、表面特征等基本信息;•掌握观察月亮的方法和技巧;•了解月球的自转和公转。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2.1 教学重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月球的基本信息;•观察月球的方法和技巧。

2.2 教学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难点是:•月球的自转和公转。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3.1 教学内容1.月球的基本信息2.观察月球的方法和技巧3.月球的自转和公转3.2 教学步骤3.2.1 导入环节让学生看一些有关月亮的图片、视频或介绍文献,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月球的印象和认识。

3.2.2 月球的基本信息让学生自由探究和发现月球的基本信息,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和探究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月球的特征。

3.2.3 观察月球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体验在不同观察条件下观察月球的过程,比如光线强弱、云雾遮挡等,让学生探究并发现观察月球应注意的问题和方法。

3.2.4 月球的自转和公转通过对月球的观测,让学生体会月球的自转和公转,让学生自由探究和发现如何区分月球的自转和公转。

3.2.5 总结和小结教师将学生的发现总结和归纳,让学生总结本次课的学习收获。

四、实验方案和过程本课程没有实验方案和过程。

五、教学反思本课程注重对月球的基本认识和观察方法,通过自由探究和发现,让学生充分体验月球的特征和规律。

同时,本课程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断思考、总结和归纳。

后续可通过搭建3D月球模型、模拟月球运行轨迹等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月球。

鄂教版小学科学六下《5.观察月球》word教案 (5)

鄂教版小学科学六下《5.观察月球》word教案 (5)

观察月球第三课时
汇报观察结果
学生分组汇报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和月球明亮部分的形状和方向。

教师提问:根据观察结果,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有没有变化?不同日期月球的明亮部分的形状和方向有没有变化?
2.总结农历一个月内月球运动的规律
(1)展示一个月内不同日期拍摄的月相的照片。

(2)小组讨论下面的问题并把结果记录在书上:
①照片中的月球各是在农历的哪一天拍摄到的?
②一个月里月球的明亮部分是怎样变化的?
③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有什么变动?
④两次月圆之间大约相隔多少天?
⑤月球是怎样围绕地球转动的?
汇报小组讨论结果,总结月球运动规律。

(对于月球是怎样围绕地球转动的,学生回答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借助于模拟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月球,地球,太阳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


阅读书上介绍的资料,了解什么叫月相以及月相变化的规律。

3.课后拓展
让学生根据总结出来的月相变化规律预测未来一个月里月相的变化情况。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观察月球》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观察月球》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观察月球》教案教学设计反思1. 引言本文对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中的《观察月球》一课进行了教学设计,并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了解了月球的特征和观察方法,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2.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知识目标:了解月球的形状、表面特征、遥远和无声等特点;•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科学思维能力;•过程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实际观察和思维导图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月球的奥秘。

3. 教学过程及反思步骤一:导入情境通过引入月亮的观察情境,激发学生对月球的观察兴趣。

教师可以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回忆,并对月球的观察问题进行提问。

反思:这一步引导学生进入月球观察的背景,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步骤二:知识梳理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对月球的特点进行梳理和复习。

通过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澄清和巩固学生对月球的基础知识。

反思:通过梳理知识,巩固了学生对月球特征的理解,为下一步的观察活动做好了准备。

步骤三: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观察经验,讨论月球的表面特征、形状等问题,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

反思:小组讨论能够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将学生主动参与到观察和探究过程中。

步骤四:实际观察组织学生进行实际观察活动。

可以选择一个适合观察的时间点,带领学生到室外或教室的阳台等地方观察月球,要求学生记录下月球的表面特征、明亮程度等信息。

反思:通过实际观察,学生能够亲身体验月球的特点,提高学习的实践性和真实性。

但需要注意选择观察时间和场地,确保观察效果。

步骤五:思维导图综合思考教师提供思维导图的模板,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和讨论内容,将月球的特点和观察方法等信息整理出来,并进行小结。

反思: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整理和梳理知识,加深对月球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4. 教学心得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学生对月球的认知有了较大的提升,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观察月球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鄂教版2001》

《观察月球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鄂教版2001》

《观察月球》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月球的形成和特点;2. 掌握观察月球的方法和工具;3. 能够描述月球的表面特征和地质构造;4. 能够诠释月相变化的原因;5. 能够分析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干系。

二、导学重点:1. 月球的形成和特点;2. 月球的观察方法和工具;3. 月球的表面特征和地质构造;4. 月相变化的原因;5. 月球与地球的干系。

三、导学内容:1. 月球的形成和特点:月球是地球的卫星,直径约为3476公里,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

月球的形成有几种理论,最广为人知的是大碰撞理论,即地球在形成早期被一个大小类似于火星的天体撞击,撞击产生的碎片聚集形成了月球。

月球的表面呈现出灰色的岩石地貌,没有大气层和液态水存在。

2. 月球的观察方法和工具:观察月球可以通过望遥镜进行,常用的望遥镜有天文望遥镜和卡塔迪望遥镜。

在观察月球时,可以利用月球地图来帮助识别月球表面的地貌特征。

此外,还可以通过太空探测器和卫星对月球进行更加深入的观察。

3. 月球的表面特征和地质构造:月球的表面特征包括月海、高地和环形山等,其中月海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平坦表面,而环形山则是由撞击事件形成的圆形凹坑。

月球的地质构造主要包括月壳、月幔和月核三部分,月壳是最外层的岩石层,月幔是中间的岩石层,月核是最内部的金属核心。

4. 月相变化的原因:月相变化是由月球盘绕地球公转和自转引起的。

月球盘绕地球公转一周约为27.3天,同时自转一周也是27.3天,因此月球的一个面始终面向地球,导致我们在不同时间看到的月球表面呈现不同的光亮水平,从而形成月相变化。

5. 月球与地球的干系: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与地球之间存在着引力作用。

月球的引力会引起地球的潮汐现象,同时月球也受到地球的引力影响,导致月球的轨道不息发生变化。

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干系也体此刻它对地球气候和生物活动的影响上。

四、导学任务:1. 查阅资料,了解月球的形成和特点;2. 利用望遥镜观察月球,描述月球的表面特征;3. 分析月相变化的原因,绘制月相变化图;4. 探讨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干系,写一份小结。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5观察月球-导学案-鄂教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5观察月球-导学案-鄂教版

观察月球【学习目标】1.知道月球在同一天晚上的不同时刻出现在天空中的位置是变化的。

知道在农历一个月中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变化的,而且这种变化是周期性的,有规律的。

2.知道月球明亮和黑暗部分的不断变化叫做月相,月相的变化以大约一个月为周期,存在一定的规律。

3.能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观察月球的资料。

4.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表述观察月球的结果。

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5.能坚持完成一个晚上甚至长达一个月的对于月球的观察活动。

6.愿意与其他同学交流观察月球的结果。

7.愿意和其他同学通过合作完成对月球的长期观察。

【学习重难点】(1)重点:认识月球每晚及每月的变化规律。

(2)难点:完成一个晚上甚至长达一个月的对于月球的观察活动。

【学习准备】指南针、一个月的月相的图片、汇报分析数据资料用的表格、记录用笔和等。

【学时安排】3学时【学习过程】【第一学时】(选择一个天气晴朗,能见度高的日子,最好在农历上半月,这时月亮出现在上半夜,相对容易观察。

)(一)提出研究问题。

提问:同一天晚上,我们看到的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一样的吗?说一说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制定观察计划。

1.提问:怎样观察同一天晚上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2.提问(1)怎样准确观察同一天晚上不同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a.怎样使用指南针观察月球在天空中的方向?b.怎样使用六分仪观察月球在天空中的高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怎样记录同一天晚上不同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需要记录什么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记录表格:a.采取分段定时观察的方法。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观察月球》教案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观察月球》教案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观察月球》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月球的基本知识,包括月球的形状、表面特征、自转和公转等。

2. 了解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如潮汐现象等。

3. 能够使用望远镜观察月球,并认识不同的月相现象。

教学重点:1. 了解月球的基本知识。

2. 能够使用望远镜观察月球。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望远镜、月球模型、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回顾之前的学习内容,询问学生对月球的了解,如月球的形状、表面特征等。

Step 2 学习新知(15分钟)1. 使用教学课件或图片资料,介绍月球的基本知识,包括月球的形状、表面特征、自转和公转等。

重点介绍月球的自转和公转对月相现象的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如潮汐现象等。

Step 3 观察月球(15分钟)1. 准备望远镜和月球模型,让学生分组轮流观察月球。

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望远镜,如调节焦距、观察角度等。

2. 提醒学生观察月球的不同区域、表面特征,并记录所观察到的现象和感想。

Step 4 汇报观察结果(10分钟)1. 邀请学生汇报所观察到的月球现象和感想。

2. 引导学生思考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如为什么月球有不同的月相?Step 5 总结归纳(5分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复习月球的基本知识,加深对月相现象的理解。

Step 6 课堂小结(5分钟)展示月球的图片或模型,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Step 7 课后练习(10分钟)布置课后练习题目,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希望以上教案对您有所帮助!如需更详细的教案资料,请告诉我哦。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观察月球》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观察月球》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观察月球》教案教学设计反思前言教学设计是教师为完美发掘课程教育价值而制定的课程实施方案,是对学生性格、语言能力、智力、思维方式等特点和课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诸多方面的综合整合。

观察月球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引导学生掌握观察、实验、分析等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领悟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观察月球》教案教学设计进行反思和总结。

课程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月球的外观、组成、运行轨迹等基本知识。

•掌握观察月球的方法和技巧。

•了解月球与人类生活、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等科学思维方法。

•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内容1.月亮的基本知识。

2.月亮的运行轨迹。

3.月亮与地球、太阳的区别和共同点。

4.观察月球的方法和技巧。

5.月亮与人类生活、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教学方法1.阐释法2.探究式教学3.情感态度教学教学过程教学策略1.打开课堂,吸引学生注意力。

2.师生共建,学生自主探究。

3.提高学生参与度,营造积极课堂氛围。

4.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5.情感态度教学。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教师可以通过问问题、呈现图片、分享新闻、故事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引出教学主题。

步骤二:基本知识的讲授教师着重讲授月球的基本知识,包括月球的形状、大小、组成等,通过图片、图形、实物等多种形式展示月球的特征,激发学生对月球的兴趣。

步骤三:月亮的运行轨迹通过地球和月球的运动轨迹模型,让学生了解月球的运行方式和特征,加深学生对月球的认识。

步骤四:月亮与地球、太阳的区别和共同点学生通过观察、研究、讨论月球与地球、太阳的区别和共同点,了解月球与其他天体的相互关系,发展学生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步骤五:观察月球的方法和技巧教师通过实物、模型等多种形式展示月球,让学生了解观察月球的方法和技巧,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观察月球》教案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观察月球》教案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观察月球》教案教学目的1.知道月球在同一天晚上的不同时刻出现在天空中的位置是变化的。

知道在农历一个月中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变化的,而且这种变化是周期性的,有规律的。

知道月球明亮和黑暗局部的不断变化叫做月相,月相的变化以大约一个月为周期,存在一定的规律。

2.能利用简略的表格格式、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观察月球的资料。

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表述观察月球的结果。

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3.能坚持完成一个晚上甚至长达一个月的对于月球的观察活动。

愿意与其他同学交流观察月球的结果。

愿意和其他同学通过合作完成对月球的长期观察。

教学准备指南针、自制六分仪(参考资料)、一个月的月相的图片、报告剖析数据资料用的表格格式、记录用笔和纸、照相机、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选择一个天气晴朗,能见度高的日子,在农历上半月,这时月亮出现在上半夜,学生相对容易观察。

)一、提出研究问习题1.老师发问:同一天晚上,我们看到的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一样的吗?说一说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2.导入新课二、制定观察计划1.发问:怎样观察同一天晚上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2.老师指导:(1)怎样精确观察同一天晚上不同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①怎样使用指南针观察月球在天空中的方向?②怎样使用六分仪观察月球在天空中的高度?(2)怎样记录同一天晚上不同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①需要记录什么内容?②介绍记录表格格式:日期时间月球明亮局部形状月球在天空中的方位月球在天空中的高度18:0019:0020:00……(3)观察活动需要熬夜进行,怎样才能坚持完成观察活动?①采取分段定时观察的方法。

从晚上18:00开始,每隔1个小时观察一次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②通过互相合作来完成长期的观察和记录活动。

比如四到五个同学一组轮流进行观察和休息。

③对完成观察活动的小组给予XXXX种形式的奖励,比如在教材上小鸭子的旁边盖三、向学生发放家长通知书,告知家长观察活动,争取家长的支持。

观察月球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观察月球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察看月球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课设计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课设计
察看月球
一、教课目的
1.认识文学作品中描绘的和月球相关的现象。

2.能够经过研究对文学作品中对于月球的现象作出合理的解说。

3.意识到科学无处不在。

二、教课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两首与月球相关的诗歌,而且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三、教课过程
第一课时
1.提出研究问题
(1)让学生背诵李白的《静夜思》而且解说诗歌的意思。

(2)让学生议论:诗中所说的月光是月球自己发出的光吗?你怎么解说这类现象。

(3)教师提出问题:还有哪些诗歌中描绘了和月球相关的现象?
2.形成研究假定
(1)让学生依据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小组议论:还有哪些诗歌中描绘了和月球相关的
现象?为何会出现这类现象?教师在小组内往返巡视,倾听学生的议论,并提出一些指导性的问题。

(2)让学生报告自己议论的结果,而且把结果记录在下边的表格中:
与月亮相关的诗提出的问题做出的假定性解说
3.拟订研究计划
(1)让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而后依据要研究的问题把学生疏成不一样的小组。

教师指引不一样研究小组的学生思虑下边的问题:
①你们小组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你们提出了哪些假定?
②要考证你们提出的假定,能够采纳哪些方法展开研究?采纳哪一种研究方法比较好?
③要研究这个问题,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需要做什么工作?
④如何把研究的结果在下节课展现给其余的同学?
(2)让学生依据议论的结果利用下节课以前的时间展开研究活动。

第二课时
让每个小组的学生挨次介绍自己的研究结果,而且要求其余小组的学生对于研究的成就作出评论。

鄂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观察月球课件

鄂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观察月球课件
农历初三、初五、初八、十一、十五 十六、十九、二十二、二十五、二十七.
上 半 月

西
下 半 月

东 西
观察思考:②一个月里月球的明亮部分是怎样变化的? 答:上半月,日落后月亮明亮的部分由缺逐日变圆,向西落的太阳; 下半月,日出前月亮明亮的部分由圆逐日变缺,向东升的太阳。 (还发现:月亮明亮的部分始终朝向太阳的方向。) ③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从农历初一到农历月底,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是逐日由西向东移动 的,一 个月后又回到原来位置上 . ④两次月圆之间大约相隔多少天? 答:两次月圆之间大约相隔(29.5)天(或29天半) ⑤月球是怎样围绕地球转动的? 答:月球是围绕地球自西向东转动的,叫月球公转
下图是农历一个月的初三、初八、十一、十五十六、 十九、二十二、二十七月球在天空的位置和形状。 谁能分别指出? 从图中你有哪些发现?
东 方
西 方
像什么?
香蕉,镰刀…… 像这样子的月亮我们叫
它娥眉月、残月。
像什么?
半个西瓜,半个烧 饼…… 像这样子的月亮,我们叫
它弦月。
像什么?
像篮球,排球……
像这样子的月亮,我 们叫它满月。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课件
5、观察月球
观察交流到的现象:图中依次是农历初八晚 6点、9点、 12点和农历十五晚6点、9点、12点、凌晨3点、清晨6 点的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一样的吗?有什么变化?月 球明亮部分的形状有变化吗?
初八
十五
同一天晚上月球在天 空中的位置是变化的— —自东向西移动。 月球明亮部分的形状 没有变化。
教材提供了一组月相的照片,根据照片回答问题:图中 的月球各是在农历的哪一天拍摄到的?

观察月球-鄂教2001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观察月球-鄂教2001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观察月球-鄂教2001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 教材简介本教案针对鄂教2001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的第二单元《观察月球》进行编写。

该单元主要教授月球的观察、月相变化、月表特征、月球探测等方面的知识。

2.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月球表面特征;2.理解月相变化的原理,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月相变化的现象;3.了解人类历史上对月球探测的发展,能够简要介绍月球探测的现状。

3.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月球表面特征的观察和月相变化现象的理解。

•教学难点:通过显微镜观察月球表面特征的方法及月相变化的原理。

4. 教学过程4.1 概述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在夜晚时人们能够肉眼观察到月亮的变化。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将学习月球的观察、月相变化、月表特征以及月球探测等方面的知识。

4.2 月球表面特征的观察•讲解显微镜原理,向学生介绍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讲解月球表面的几种特征,如山脉、陨石坑、海洋等;•向学生展示月球图像,让学生观察月球表面特征;•分组让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月球表面,指导学生观察、辨别月球表面特征。

4.3 月相变化现象的理解•讲解月相变化的原理及其周期性;•向学生展示月相变化的图像,让学生观察与整理月相变化的规律性;•分组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月相变化现象;•向学生提问,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人们看到的月相是一样的。

4.4 月球探测现状的了解•介绍人类历史上对月球的探测;•向学生介绍现代月球探测的情况;•让学生叙述月球探测对人类的意义。

5. 教学评价•通过分组观察月球表面,检测学生对月球表面特征的观察能力;•通过学生的描述月相变化现象,检测学生对月相变化的理解深度;•通过学生叙述月球探测的意义,检测学生对课题内容的掌握程度。

6. 教学反思本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述、讨论、分组观察等。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对月球的表面特征、月相变化以及月球探测等方面的知识有了基本的了解。

在教学实践中,有些学生对显微镜的使用感到困难,建议可以添加视频或者动画以up升教学质量。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观察月球》教案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观察月球》教案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观察月球》教案
一、教案目标
1.了解月球的基本特征;
2.学会使用望远镜观察月球;
3.培养学生观察和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
1.预先准备好展示月球图片和视频资料;
2.确保可以观察月球的条件,包括望远镜、三脚架等;
3.准备好学生实验材料。

2. 学生准备
1.完成课前预习,了解月球的基本特征;
2.自带望远镜,做好观察准备。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展示月球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月球的外观特征和运动轨迹。

2. 观察月球(20分钟)
1.引导学生找到月球;
2.向学生介绍望远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3.学生自行观察月球,可以将观察到的内容记录在笔记本上。

3. 分享观察结果(10分钟)
教师让学生自己分享观察过程中的发现,带领学生讨论月球的不同特征。

4. 实验探究(25分钟)
1.学生使用实验材料,制作月球模型;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月相变化的探究实验;
3.学生自己记录实验结果。

5. 总结(10分钟)
教师对整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问学生月球的一些问题,检测学生学习情况。

四、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程,教师引导学生在观察月球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探究和观察能力。

同时,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月相变化,更好地理解了月球的运动规律。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更多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探究,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观察月球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观察月球

整理观察记录并讨论
月球明亮部分的变化
农历上半月——亮面在右边,由缺逐渐变圆
农历下半月——亮面在左边,由圆逐渐变缺
认识月相的变化
月球明暗两部分不断变化的状况叫做月相的变化。月相的变化 是周期性的。农历初一,地球上看不到月亮,叫“新月”;农历初 二、初三在西部天空露出的像娥眉一样的月亮叫“娥眉月”;农历 初七、初八看到的明暗各半的月亮叫“上弦月”;农历十五前后看 到的圆月叫“满月”;农历二十二左右看到的明暗各半的月亮叫 “下弦月”;农历二十七、二十八黎明前挂在东方天空的月牙叫 “残月”。
认识月相的变化
月相变化歌
初一新月不可见, 只缘月在日地间。 初七初八上弦月, 半轮圆月朝西面。 满月出在十五六, 通宵达旦都可见。 二十二三下弦月, 月面朝东下半夜。
•谢 谢
同一天晚上,月球的位置是东 升西落。 同一天晚上,月球的形状没有 明显变化。
观察月球
我们在北半球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对月球进行观察, 情况会是怎样的呢?选择从农历月初开始观察,上半月在 日落时定时观察,下半月在日出时定时观察。把农历一个 月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观察月球
观察记录表
观察日期 观察 月相
观察月球
在看得见月球的夜晚,到附近比较开阔的地方,每隔 一个小时观察一次月球,比如晚上18:00,19:00,20:00, 21:00,把观察到的现象用简图记录下来。
记录时,要标 明方向和相对位置。
还要记下每次 的时间。
观察月球
交流观察到的现象,讨论:同一天晚上,月球的位置 是怎样变化的?它的形状有变化吗?把讨论的结果记录下 来。
零不能做除整理观察记录并讨论月球明亮部分的变化农历上半月亮面在右边由缺逐渐变圆农历下半月亮面在左边由圆逐渐变缺认识月相的变化月球明暗两部分不断变化的状况叫做月相的变化

【新版】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观察月球》【创新教案】

【新版】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观察月球》【创新教案】

《观察月球》创新教案教材分析这节课是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的观察活动,总结月球每天每月的运行规律。

本课内容分为下面几个部分:一、学生根据经验描述同一天晚上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如何变化的。

这一部分教材通过文字向学生提出问题:“同一天晚上,我们看到的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一样的吗?说一说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这一环节是整节课的导入部分,其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水平,并且提出研究的问题。

二、指导学生观察同一天晚上的不同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

这一部分教材配备了一幅插图和相应的文字说明,简单介绍了观察的时候可以采取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三、组织学生讨论同一天晚上月球的位置怎样变化。

经过彻夜观察,学生搜集了大量的数据信息,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总结出月球的运行模式的规律。

四、指导学生观察农历一个月中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相和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如何变化的。

在完成上节课的观察活动之后,教师水到渠成地提出问题:在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一样的吗?月球明亮部分的形状(月相)会发生变化吗?对于这两个问题,前面一个问题学生可能存在较大的争议,但是后面一个问题可能意见比较统一,但是对于月相的变化规律则可能不甚了了。

正因为如此,学生接下来的观察活动就有了动力。

五、组织学生整理观察记录并讨论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的位置和月相变化的规律。

在这个部分,教材首先通过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根据一个月的观察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有没有变化,“不同日期月球的明亮部分的形状和方向”有没有变化。

在总结上述规律的基础上,教材提供了一组月相的照片,让学生根据照片回答五个问题:(1)招牌中的月球各是在农历的哪一天拍摄到的?(2)一个月里月球的明亮部分是怎样变化的?(3)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有什么变动?(4)两次月圆之间大约相隔多少天?(5)月球是怎样围绕地球转动的?这五个问题和前面提出的两个问题相比,提问的内容更加细致入微,实际上是通过具体的问题对前面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和整理。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最新《观察月球》课件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最新《观察月球》课件

观察一:
①在一天的不同时刻,如晚上8点、10点、12点、 凌晨2点、4点、6点,观察月球的位置。
8:00

南部天空
10:00
12:00
2:00
4:00 西
同一天不同时刻,月球位置是东升西落!
问答:
①在一天的不同时刻,月球的位置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会这样?
答:同一天不同时刻,月球位置是东升西落!因为地球 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所以看起来月球在东升西落。
观察二:
②在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如每天晚上的8点或凌晨6点, 观察月球的位置
十五
十二
初八
农历初三
每晚8:00

西
二十二
十九
二十六
凌晨六点
十六

西
整理观察记录: 1、不同日期同一时刻,月球 在天空位置有变化吗?为什么?
答:有变化。月球位置在由西向 东移动。这是由月球自西向东公 转引起的。
2、不同日期月球明亮部分的形 状和方向有变化吗? 答:上半月由缺到圆,明亮部分 朝西;下半月由圆到缺,明亮部 分朝东。
农历初二 初三
初四 初五 初六
初七
初八 初九 初十 十一
十二、三 十四 十五、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3 4
5
2 1
6
7
8
巩固练习:
新月 (初一)
蛾眉月 (初二、初三)
上弦月 (初七、初八)
满月
下弦月
残月
(十五、十六) (二十二、二十三) (二十七、二十八)
判断:
C、杨柳岸,晓风残月。 ——残月 D、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下。 弦月 E、暮伴新月宿,晓随残月行。 ——新月、残月 F、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夜似弓。—蛾眉月 G、风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鹘。—蛾眉月

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下册 观察月球第一课时教案 鄂教版

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下册 观察月球第一课时教案 鄂教版

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下册观察月球第一课时教案鄂教版教学目标知道月球在同一天晚上的不同时刻出现在天空中的位置是变化的。

知道在农历一个月中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变化的,而且这种变化是周期性的,有规律的。

知道月球明亮和黑暗部分的不断变化叫做月相,月相的变化以大约一个月为周期,存在一定的规律。

能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观察月球的资料。

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表述观察月球的结果。

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能坚持完成一个晚上甚至长达一个月的对于月球的观察活动。

愿意与其他同学交流观察月球的结果。

愿意和其他同学通过合作完成对月球的长期观察。

教学准备指南针、自制六分仪(参考资料)、一个月的月相的图片、汇报分析数据资料用的表格、记录用笔和纸、照相机、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选择一个天气晴朗,能见度高的日子,最好在农历上半月,这时月亮出现在上半夜,学生相对容易观察。

)一、提出研究问题1.教师提问:同一天晚上,我们看到的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一样的吗?说一说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2.导入新课二、制定观察计划 1.提问:怎样观察同一天晚上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2.教师指导:1)怎样准确观察同一天晚上不同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①怎样使用指南针观察月球在天空中的方向?②怎样使用六分仪观察月球在天空中的高度?(2)怎样记录同一天晚上不同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①需要记录什么内容?②介绍记录表格:日期时间月球明亮部分形状月球在天空中的方位月球在天空中的高度18:00 19:00 20:00……(3)观察活动需要熬夜进行,怎样才能坚持完成观察活动?①采取分段定时观察的方法。

从晚上18:00开始,每隔1个小时观察一次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②通过相互合作来完成长期的观察和记录活动。

比如四到五个同学一组轮流进行观察和休息。

③对完成观察活动的小组给予某种形式的奖励,比如在教材上小鸭子的旁边盖三、向学生发放家长通知书,告知家长观察活动,争取家长的支持。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观察月球》说课稿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观察月球》说课稿

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观察月球》说课稿一、说教材《观察月球》是鄂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月球”内容,本单元共四课书,分别是《月球上有什么》、《观察月球》、《月相的成因》和《登上月球》,本课作为第二课,是在同学建立了对月球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对月球的进一步观察家探索。

与保守教材相比,本课能够化笼统为直观,同学的学习方式也由被动的接授转变为探究学习,为同学提供全新的探究方法,让同学充沛经历探究过程,逐步形成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培养同学的科学素养,迎合了现代教育理念。

为今后学习提供感性和理性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连续观察月亮一个月,并记录月亮的形状和位置的变化。

通过观察汇报知道在农历一个月中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变化的,而且这种变化是周期性的,有规律的。

知道月球明亮和黑暗部分的不断变化叫做月相,月相的变化以大约一个月为周期,存在一定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汇报汇报讨论、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观察月球的资料。

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表述观察月球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坚持完成长达一个月的对于月球的观察活动。

愿意与其他同学交流观察月球的结果。

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愿意和其他同学通过合作完成对月球的长期观察。

通过同学探究的亲历过程,体验到学探究的乐趣和胜利的喜悦,对天文知识发生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观察后交流,重点描述一个月内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的形状和位置的变化。

通过交流要达到以下共识:在一个月中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变化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是弧线自西向东移动,月球的形状是变化的。

教学难点:月球一个月内的运行规律。

四、教学准备一个月的月相的图片、汇报分析数据资料用的表格、记录用笔和纸、课件。

五、设计理念为了能够顺利完成整个探究活动,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我根据科学课标的要求,把它分为4个局部:1、创设情景、激发同学对观察月球产生浓厚的兴趣2、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以及对月球的观察,进行整理观察和记录3、汇报观察成果,形成规律性认识。

《观察月球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鄂教版2001》

《观察月球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鄂教版2001》

《观察月球》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观察月球》,学生能够了解月球的起源、表面特征以及对地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导学内容:一、月球的起源1.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与地球一起盘绕太阳运动。

2. 月球的形成有几种理论,主要有“同位素理论”和“大撞击理论”。

3. 月球的表面呈现出许多陨石坑和山脉,这些都是月球形成过程中的痕迹。

二、月球的表面特征1. 月球的表面分为高地区和低地区,高地区主要由月海和月山构成。

2. 月球的表面有许多陨石坑和裂缝,这些是由陨石撞击形成的。

3. 月球表面的颜色主要是灰色,由于没有大气层,所以不会出现蓝天白云等景象。

三、月球对地球的影响1. 月球对地球的引力作用导致地球产生潮汐现象。

2. 月球的运动会影响地球的气候和地壳运动。

3. 月球还起到了守护地球的作用,减少了地球受到宇宙尘埃的撞击。

导学活动:一、小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月球的起源理论,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理论进行诠释和讨论,最后展示给全班同砚。

二、实地观察:组织学生到户外进行夜间观察月球,让学生通过望遥镜观察月球表面的特征,记录下观察到的内容并进行讨论。

三、实验探究:设计一个实验,让学生模拟月球对地球的引力作用,观察潮汐现象的产生过程,通过实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四、教室讨论:组织学生就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展开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引导学生思考月球在宇宙中的重要性。

导学评判: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能够对月球的起源、表面特征以及对地球的影响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同时,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探究,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月球的奇奥和魅力,激发了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观察月球》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自古以来,月亮的变化就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

在几千年的时间长河中,人们
通过长期的,细致的观察,早已经总结出了月亮在天空中运行和变化的规律。

很多古
代文明就是以此来制定历法,用以指导生产和生活。

但是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说,月
球每天、每月的运行模式仍然是一个迷。

他们可能已经知道月亮的形状会发生变化,甚至能够说出一些月相的名称,但是对于一个月里月相变化的规律,月球在天空中运行的位置,方向等等却不甚了解。

学习目标
1、回顾观察月球的方式方法,并复习月球在同一天晚上的不同时刻出现在天空中的位置是变化的。

2、知道在农历一个月中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变化的,而且这种变化是周期性的,有规律的。

3、知道月球明亮和黑暗部分的不断变化叫做月相,月相的变化以大约一个月为周期,存在一定的规律。

4、能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观察月球的资料。

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表述观察月球的结果。

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观察月球的结果。

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月球每月的变化规律。

难点:完成对于月球的观察活动,并探讨月相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
指南针、观察的月相图片、汇报分析数据资料用的表格、记录用笔和纸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通过大家对月球的观察,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将观察的成果进行展示。

师:首先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观察月球的方式方法是怎么样的?生:我们分两种情况对月球进行观察,一种是同一天晚上不同的时间段进行观察月球的大小变化及位置的变化;还有一种是一个月的上半月傍晚七点观察、下半月凌晨六点左右观察,也是观察月球亮面的大小和位置。

师:这项观察任务是一件非常艰巨的任务,需要大家付出很多的耐心,能够坚持完成观察的同学,我给你们点个赞,当然那些因为某些原因而耽误的同学我也要为你鼓劲,老师相信你们下次能够坚持完成任务。

二、小组活动
(一)回顾同一天不同时间月相变化。

师:同一天晚上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一样的吗?月球明亮部分的形状有变化吗?请各组将同一天不同时间的观察结果简要展示在导学单上,同时请同学们仔细检查一下其他人(或组)的观察结果有没有记录不详实的地方,如果有请小组讨论一下,然后我们等一下一起来讨论。

(二)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相变化。

师: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一样的吗?月球明亮部分的形状有变化吗?请各组将观察结果展示在导学单上,同时请同学们仔细检查一下其他人(或组)的观察结果有没有记录不详实的地方,如果有请小组讨论一下,然后我们一起来讨论。

三、交流展示经过观察记载,我们有哪些发现和思考,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并将小组交流的结果记录下来。

1. 学生展示记载的月相图片。

2. 小组汇报发现的现象和思考。

教师可根据如下预设问题和学生一起讨论研究月相的变化问题。

①图片中的月球各是在农历的哪一天拍摄到的?
②一个月里月球的明亮部分是怎样变化的?
③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有什么变动?
④两次月圆之间大约相隔多少天?
⑤讨论:月球是怎样围绕地球转动的?
学生汇报结果预设:
1、同一天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由东往西移动(由于地球的自转造成),月球明亮部分的形状大小基本不变。

2、农历一个月内月球运动的规律:上半月由缺变圆,明亮部分朝西(右),下半月由圆变缺,明亮部分朝东(左)。

月球的位置是由西往东变化。

所以月球存在公转,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周期大约为1 个月(约27.3天)。

3、月球存在自转,自转方向也是自西向东,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也约为 1 个月(约27.3 天)。

公转同时自转,周期相同,所以我们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

4、月球两次月圆之间的时间大约为1 个月(朔望月周期约为29.5 天)。

四、知识拓
展、课堂总结师:解释什么叫月相的变化。

进一步明确月相的变化规律。

师:介绍几个特殊月相的名称。

新月:农历每月初一,地球上看不到月亮,叫新月。

蛾眉月:娥眉月是指新月之后,农历初二、初三在西部天空露出的像峨眉一样的月亮。

上弦月:农历初七、初八看到的明暗各半的月亮叫上弦月。

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亮面朝西。

⋯⋯⋯⋯
五、课后练习
(一)判断:
1、月相不断变化,简单的说就是右明左暗是月初的月相,左亏右盈是月末的月相。

()
2、月球也有昼夜现象,月相变化是月球的形状发生变化。

()
(二)练一练
1、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

A、月相B、月貌C、月亮
2、月相圆缺变化一个周期的时间大约是()。

A、一天B、一个月C、一年
3、月相最圆的时间大约是农历的每月()。

A、三十B、十五或十六C、初八
4、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规律是()。

A、由缺变圆
B、由圆变缺
C、由缺变圆,再变缺(三)写出图A、B、C、D 月相的名称,并回答问题: A下弦月B满月C上弦月D残月后半夜在东南方向天空可见的月相是,
通宵可见的月相是,前半夜在西
六、板书设计
南方向夜空可见的月相是,月末几天出现在东南方夜空的月相是
观察月球
回顾同一天不同时间月相的变化二、不同时期,同一时间月相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