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论语十二章练习题(整理)
1《论语》十二章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5.1《论语》十二章一、单选题1.下列加粗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食无求饱求:追求B.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敏捷C.君子喻于义喻:知晓,明白D.质胜文则野野:粗野、鄙俗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B.孔子,名丘,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许多教学理论。
C.《论语》作为儒家的经典,充分反映了儒家的治国理念,如果说《论语》有什么思想能够统率全书的话,那就是“仁”。
D.南宋时,朱熹把《诗经》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称为“四书",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取材依据。
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见贤思齐焉②见贤思齐焉③可以群④远之事君⑤邻之厚,君之薄也⑥择善而从之⑦草菅人命A.①⑤/②③⑦/④⑥B.①②/③④⑦/⑤/⑥C.①⑥/②⑤/③④/⑦D.①④⑤/②/③/⑥⑦4.下列句子中加粗词全都属于古今同义现象的一项是()①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③回虽不敏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⑤古之学者必有师A.②⑤B.②④C.①③D.①④5.下列对课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曾子认为,“仁”应该是读书人毕生追求的目标,而且责任重大,应为此奋斗终生。
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可见孔子的义利观,从个人道德着眼,主张个人在面临选择之时,应舍利取义。
这里的“利”,主要是私利。
C.“克已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
从这个层面来说,“礼"是“仁”的内化和自觉。
D.孔子认为学《诗经》好处很多,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
《论语》十二章精选练习(逐题解析)
一、语言表达与运用1.下列各句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克己复礼为仁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知者不惑D.未成一篑【答案】C【解析】“知”通“智”。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文胜质则史B.请事斯语矣C.非礼勿视D.敏于事而慎于言【答案】C【解析】A,史:浮夸;B,事:实践;D,敏:勤勉。
3.下列句子为状语后置句的一项是( )A.克己复礼为仁B.敏于事而慎于言C.文胜质则史D.如礼何【答案】B【解析】A,C为判断句,D为固定句式。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20个字。
司马谈把先秦诸子划分为“六家”,刘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为“十家”。
这对春秋战国思想的研究是有贡献的,但应指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杨朱学派在当时影响颇大,而且杨朱与老子、庄子不同,其观点立场更不一样,不宜列入道家,应是独立的一家。
还应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据韩非所说,孔子死后儒家分为八派。
在儒家八派中,影响较大的是孟子和荀子。
孟子和荀子都不是简单地继承孔子,而是各有发展。
【答案】(示例)①这些划分并不完全正确(科学、合理等)②同一家分化出来的不同流派在继承中发展【解析】①空注意转折词“但”,内容应与前文相对;②空抓住后文“继承”“发展”等字眼填写。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
其先宋人也。
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
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
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孔子贫且贱。
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①;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
由是为司空②。
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鲁复善待。
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
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
(完整版)论语十二章测试题
《论语》十二章测试题(100分)姓名班级分数一、解释横线上的字词,每空0.5分,共30分。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学与思辩证关系的一句话是2.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
因为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 !3.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我们应该不恼怒,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中所说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6.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7.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8.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孔子的弟子颜回忍辱负重、不惧困难的乐观学习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他“,,,。
《论语十二章》(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含答案)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奏乐也不管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4.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文”和“质”对“君子”下了定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很好地阐释了“文”和“质”的关系: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
8.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带答案)
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习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3)吾日三省吾身(4)不逾矩2.翻译下列句子(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吾日三省吾身”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的修养。
4.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
答案:1.(1)通“悦”愉快(2)生气,发怒;(3)自我检查,反省(4)越过,超过2.(1)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2)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
3.忠信习品德4.略《论语》十二章练习题(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七..(),六十而耳顺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部编版七年级上《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子曰:“____________,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_______________,五十而知天命,_______________,七十而从心所欲,_______________。
”《为政》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_____________,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__________________。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
___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_________。
”《述而》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_____,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张》二、《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题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专项同步练习及答案(含中考阅读)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专项同步练习及答案(含中考阅读)《论语十二章》知识点专项同步练习及答案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共二十篇。
与、、并称“四书”。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点词语1. 学而时习之()2.有朋自远方来()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饭疏食饮水()()()19. 曲肱而枕之()()20.不义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而从之()24子在川上曰()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昼夜()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29.博学而笃志()30.切问而近思()()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
习,古义:;今义:)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
三,古义:,今义:)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
从,古义:;今义:。
)5.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六、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2.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3.知:人不知而不愠()七、词语活用归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温故而知新()4.乐:不亦乐乎()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八、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九、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12 《论语》十二章班级: 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 _____________________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 不亦说.乎( ) 人不知而不愠.( ) 三省.吾身(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一箪.食( ) 曲肱.而枕之( )博学而笃.志(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吾日三.省.吾身三省:(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故而知新.新:(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 罔:殆:____________(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逝.者如斯.夫逝:斯:(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曲肱.而枕之肱:(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博学而笃.志笃:3.选出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择其善者而从之 B .学而时习之C.下车引之 D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知...新.。
C.这年秋天,奶奶抱病去世,大家心里很难过,都感慨逝者如斯....。
D.遇事必详为考虑,而后与部下商议,择善而.从...。
5.填空。
(1) 《论语》是____________ 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___________ ( 体裁) 著作。
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2
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仁是孔子所宣扬的最高道德原则。
《吕氏春秋·不二》云:“孔子贵仁。
"这是符合事实的。
但在春秋时代,孔子以前,仁已经是一个公认的道德准则了。
《左传·僖公三十年》记载,晋大夫臼季云:“臣闻之,出门如宾,承事如祭,仁之则也。
”又《左传·定公四年》记载,楚郧辛曰:“《诗》曰:‘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
’唯仁者能之。
"又《左传·昭公十二年》记载孔子对于楚灵王的评论说:“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
’信善哉!”孔子以“克己复礼"为仁,乃是引述“古志”之言。
过去多数学者认为,孔子并没有给出仁的完整界说。
我不同意此种观点,我认为孔子确实曾经给出关于仁的明确界说。
《论语》记载:“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雍也》)这里,孔子区别了圣与仁的不同层次。
子贡误以圣为仁,混淆了圣与仁的不同层次。
孔子区别圣与仁,因而必须讲明仁的完整含义,必须如此才能揭示圣与仁的不同意指。
而且这里“夫仁者”三字也正是确立界说的格式。
所以我认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乃是孔子所讲关于仁的界说。
(节选自张岱年《仁和仁义》,有删改)材料二:孔子“贵仁”,同时也宣扬“义"。
据《论语》所记,孔子尝说:“君子义以为上。
”(《阳货》)“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
"(《卫灵公》)“见义不为,无勇也。
”(《为政》)“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雍也》)“见得思义。
”(《季氏》)孔子所谓义即道德原则之义。
仁是最高的道德原则,义则泛指道德的原则。
(完整版)论语十二章练习题(整理)
论语十二章练习一、文学知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 公元前 479),名,期间人,春秋末期的、、。
二、解说加点词语1.学而时习之()2.有朋自远方来()....3. 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 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 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 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 思而不学则殆()...14. 能够为师矣()()()...15. 人不堪其忧().....16.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 饭疏食饮水()() 19. 曲肱而枕之()().......20. 不义而富且贵()..21. 于我如浮云()....2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 择其善者而从之().....24 子在川上曰()..25. 逝者如斯夫()().....26. 不舍日夜().27. 全军可夺帅也()....28. 匹夫不行夺志也().. 29. 博学而笃志()....30. 切问而近思()()....三、通假字1. 不亦说乎。
通,意思是2.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通,意思是四、古今异义词语1. 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
习,古义:;今义:)..2. 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
三,古义:,今义:)..3. 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4. 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
从,古义:;今义:。
)...5. 能够为师矣(古义:;今义:)..五、一词多义1. 为:为人谋而不忠乎()能够为师矣()2. 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3. 知:人不知而不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温故而知新()4. 乐:不亦乐乎()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六、词语活用归类1. 学而时习之().2.吾日三省吾身().3. 传不习乎().4.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 饭疏食饮水()七、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起码五个)八、按要求默写1.论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修业应当谦逊,正如《论语》中所说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当他人不认识自己、误会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忧虑:5.孔子赞美颜回安贫乐道的崇高质量的句子是: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荣华的正确态度是: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能够知得失。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第5课《论语》十二章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可以兴,可以观兴:激发人的感情B.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敏捷C.文胜质则史史:虚饰,浮夸D.君子喻于义喻:知晓,明白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而①敏于事而慎于言________________②见不贤而内自省也____________________③人而不仁,如礼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死而后已____________________(2)其①请问其目______________②其“恕”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以①仁以为己任____________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____________(4)者①知者不惑__________________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何①人而不仁,如礼何__________________②小子何莫学夫《诗》____________________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在句中的意思。
(1)文质彬彬,然后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譬如平地____________(3)小子何莫学夫《诗》____________________4.指出下列句子属于何种文言句式。
(1)克己复礼为仁________(2)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____________(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____________(4)敏于事而慎于言____________(5)止,吾止也________5.下列有关《论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
B.《论语》以叙事体为主,语录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十二章精编练习题(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试题(2010年吉林省)论语(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
”(《述而》)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泰伯》)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子罕》)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注释]识:记住。
厌:满足。
好古:爱好古代文化。
及:赶上,追上。
鄙夫:鄙陋浅薄的人。
亡:指不知道的东西。
1.《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
2.下列句中加线词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
(1)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2)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4)是知也/日知其所亡3.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
4.请写出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
5.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6.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什么启示?7.选文后五则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所获得的启示。
2012年黑龙江省黑河市\、齐齐哈尔市(一)阅读文言文【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11《论语》十二章 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论语》十二章习题练习(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加横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思而不学则殆(殆:危险)B.逝者如斯夫(逝:流逝)C.博学而笃志(笃:忠实,坚守)D.吾日三省吾身(三:泛指多次)2.下列句中“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C.学而时习之D.曲肱而枕之二、语言表达3.翻译下列句子。
(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以下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论语(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②,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③,敏以求之者也。
”(《述而》)子曰:“学如不及④,犹恐失之。
”(《泰伯》)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
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子罕》)子夏曰:“日知其所亡⑤,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注①识:记住。
②厌:满足。
③好古:爱好古代文化。
④及:赶上,追上。
⑤亡:不知道的东西。
5.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 )A.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B.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C.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D.是知也/日知其所亡6.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
部编语文七上第12课《论语十二章》 课时练习(含答案)
12、《论语》十二章一、基础积累运用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_ (2)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3)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______(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___________(5)饭疏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而”字在古代汉语中有四种用法需要掌握:A.表顺承;B.表并列;C.表转折;D.表修饰。
请辨析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
(填选项)(1)学而不思则罔( ) (2)人不知而不愠( ) (3)学而时习之( )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5)择其善者而从之( ) (6)博学而笃志( )3、(2024·山东济南历下区期中)下列对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古人对年龄的称谓有着自己的智慧。
让我们来看看古人是如何描绘人生百年的。
杜牧《赠别》诗云:“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A]诗句中“豆蔻”指女孩子十三四岁。
[B]《论语》中称三十岁为“而立”,指能够自立于社会,有所成就;[C]称六十岁为“耳顺”,六十岁还可称“花甲”。
《礼记》中称一百岁为“期颐”,“期”意为期待,“颐”意为供养。
[D]自幼及老,从“总角”到“而立”,从“古稀”到“不惑”,再到“期颐”,每一个称谓都那么美!既能形象的表现年龄特征,又蕴含着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是一种中国式的浪漫。
4、根据提示默写。
(1)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是一种快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论语〉十二章》中,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教材核心考点阅读课文,完成题目。
《论语》十二章 练习(含答案)
11.下列对相关材料内容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给孔子的临别赠言体现了老子一贯的立身处世的思想主张,“谦虚”“不争”“尚柔”“善为下”“无为”等。
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从君子与小人的对比中可见孔子的义利观。孔子主张君子不应追求个人利益,应以“义”为原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甲
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泰伯》)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
丙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A.“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句中的“乘”意为“古代的车辆单位‘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二章练习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时期人,春秋末期的、、。
二、解释加点词语
1. 学而时习
..之() 2.有朋自.远方来().
3.人不知.而不愠.()()
4.不亦君子
..乎()
5.吾日.三省.吾身()()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7.传.不习乎().
8.三十而立().
9.四十不惑.().
10.不逾矩
..()().....()()..11.温故.而知新
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
14.可以为
...师矣()()()...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18.饭疏食
...枕之()()....饮水()() 19. 曲肱而
20.不义
..而富且贵().. 21.于.我如浮云().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
..而从之()..
24子在川上
..曰()..25.逝.者如斯.夫()().
26.不舍.昼夜(). 27.三军
..可夺帅也().
28.匹夫
..不可夺志也()..29.博学而笃.志().
30.切问
..()()
..而近思
三、通假字
1.不亦说乎。
通,意思是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通,意思是
四、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
习,古义:;今义:)..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
三,古义:,今义:)..
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
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
从,古义:;今义:。
)...
5.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
五、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
2.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
3.知:人不知而不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温故而知新()
4.乐:不亦乐乎()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六、词语活用归类
1.学而时习之().
2.吾日三省吾身().
3.传不习乎().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饭疏食饮水()
七、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
八、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九、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译文:
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译文: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