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子疑邻》《塞翁失马》解读

合集下载

《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 这家人认为自己的儿子很聪明,却怀 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看图复述故事
《智子疑邻》的寓意。
1、对正确的意见应该采取怎样 的态度?如何对待别人提出的意 见或建议?
(1)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
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积极方面) (2)与人为善。不要凭感情无端猜疑他 人。如能做到公正无私,便不会被感情左 右而影响对事物的正确判断。 (3)判断事物应该客观、公正,不可以 加入主观因素。
经过 带领
回来
疑问语气词, 吗、呢

过了几个月,他那匹马(竟然)带领 着一群胡人的骏马回来了。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 能为祸乎?” 代词,指塞翁,
译成“他”
人们都去祝贺他,他却说:“这难 道不是祸害吗?”
有很多
喜欢 摔下来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 其髀。 大腿 家里有的是好马,他儿子喜欢骑着玩, (有一天)从马上摔下来,摔断了大腿。
古代寓言两则
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
•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 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 品,以达到劝诫、教育或讽刺的目的。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 性的故事寄寓意蕴味深长的道理,给 人以启示。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 代就已经盛行。是民间口头创作。
《韩非子》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 期韩国人,著名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 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他出身贵族,屡次上书向 韩王进谏,改革政治,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 都未被采纳。后来,他得到秦始皇的赏识,在 秦国任客卿。不久便被他的同学李斯等人谗言 所陷,下狱后被迫自杀,死时才47岁。他著有 《韩非子》一书,共20卷,55篇。笔锋犀利, 说理透辟,常用寓言故事阐明事理,富有说服 力。其中许多寓言故事流传于世,《智子疑邻》 就是其中的一篇。

《塞翁失马》《智子疑邻》《蚊子和狮子》_(9)

《塞翁失马》《智子疑邻》《蚊子和狮子》_(9)
以……为聪明 晚上 果然 丢失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
疑邻人之父。
《智子疑邻》
宋国有个富人,因天下大雨,墙坍塌 下来。他的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 筑它,一定会有盗贼进来。”隔壁的老人 也这么说。(可是富人不听他们的话)这 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的财物,这家人很 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 人干的。
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
壮年男子 拉开弓弦 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 十分之九,意指绝大部分 这个人
大腿
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 父子相保。
保全
《塞翁失马》
靠近长城一带的人们中,有一个精通术数的 人。(一天)他家的马不知什么缘故逃到胡人那边 去了,人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说:“这难道不是 福气吗?”过了几个月,他那匹马(竟然)带领着一 群胡人的骏马回来了。人们都去祝贺他,他却说: “这难道不是祸害吗?”家里有的是好马,他儿子 喜欢骑着玩,(有一天)从马上摔下来,摔断了大 腿。人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说:“这难道不是福 气吗?”过了一年,胡人大举进攻,进了长城,壮 年男子都拿起武器作战。靠近长城一带的人,绝 大多数都战死沙场。他儿子就因为腿瘸的缘故(没 有被征去打仗),父子得以保全生命。
赫拉是希腊神话 中的天后,主神宙斯 的妻子。罗马神话中 称为朱诺,掌管婚姻 和生育,是妇女的保 护神。
赫尔墨斯,一译海尔梅 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的 使者,亡灵的接引神。罗 马神话中称为墨丘利,掌 管商业、交通、牧畜、竞 技、演说以及欺诈、盗窃。 他行走如飞,多才多艺, 传说首创字母、数字、天 文学、体育运动,发明古 代的竖琴,并把种植橄榄 树的技术传给人类。
1. 伊索(约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寓言 作家。《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 2.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 韩国人,著名思想家。他著有《韩非子》 一书,共20卷,55篇。笔锋犀利,说理 透辟,常用寓言故事阐明事理,富有说服 力。

【课件】《智子疑邻》《塞翁失马》课件

【课件】《智子疑邻》《塞翁失马》课件

【课件】《智子疑邻》《塞翁失马》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智子疑邻》和《塞翁失马》两篇课文。

这两篇文章分别位于教材第五单元的第七章节和第八章节。

《智子疑邻》主要讲述了智者通过观察和推理,帮助邻居找到丢失的孩子,体现了古代智者的聪明才智。

而《塞翁失马》则是一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福祸相倚,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好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智子疑邻》和《塞翁失马》两篇课文的内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

3. 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事物发展的复杂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以及从中提炼出有益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分析文章的情节、人物形象,以及文章中所蕴含的价值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让学生思考如何在复杂的事物中找到关键线索,解决问题。

2. 课文学习:a. 阅读课文《智子疑邻》,了解文章大意,分析智者如何通过观察和推理找到丢失的孩子。

b. 阅读课文《塞翁失马》,理解寓言故事所传达的福祸相倚的道理。

3. 例题讲解:a. 以《智子疑邻》为例,讲解如何从文章中提炼关键信息,进行推理分析。

b. 以《塞翁失马》为例,讲解寓言故事的寓意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a. 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知识点。

b. 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1. 《智子疑邻》板书:a. 智者:观察、分析、推理b. 关键线索:墙上的脚印、地上的糖果c. 结果:找到丢失的孩子2. 《塞翁失马》板书:a. 寓意:福祸相倚,坏事可转化为好事b. 生活应用:面对困难,保持乐观心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b. 请结合《塞翁失马》的寓意,谈谈你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个困难,以及你是如何克服的。

2. 答案:a. 小明可能在教室的座位、书包、讲台等地方寻找过笔记本,最终在教室的角落里找到。

2023年最新的《智子疑邻》原文及翻译19篇

2023年最新的《智子疑邻》原文及翻译19篇

2023年最新的《智子疑邻》原文及翻译19篇——节选自《韩非子》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它告诫人们,如果不尊重事实,只用亲疏和感情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就会主观臆测,得出错误的结论。

《塞翁失马》原文:近塞上①之人有善术者②,马无故亡③而入胡。

人皆吊④之,其父曰:“此何遽⑤不为福乎?”居⑥数月,其马将⑦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⑧而折其髀⑧。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⑩者引弦而战⑾。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⑿。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翻译:靠近长城一带居住的人中,有位精通术数的人。

一次,他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

人们都为此来慰问他。

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是一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那匹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

人们都前来祝贺他。

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坏事呢?”他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大腿。

人们都前来安慰他。

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是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塞内,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作战。

靠近长城一带的人,十有八九都死了。

唯独这个人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得以互相保全。

所以福可以转化为祸,祸也可变化成福。

这种变化深不可测,谁也难以预料。

主旨:塞翁失马的故事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渐渐地浓缩成了一句成语:“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它的寓意:人世间的好事与坏事都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能会引出坏的结果,也所为祸福相依。

《智子疑邻》原文及翻译(18)寓言四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智子疑邻》《塞翁失马》)●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

理解“饶头、智、亦云、亡、吊、何遽、居、将、十九”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七年级上册22课《寓言四则》笔记

七年级上册22课《寓言四则》笔记

七年级上册22课《寓言四则》的笔记一、主题:这四则寓言分别是:《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智子疑邻》和《塞翁失马》。

这些故事虽然简单,但它们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告诫人们要正确认识自己,不要盲目自大,也不要骄傲自满,更不要因为一时的得失而产生不必要的忧虑和烦恼。

二、主要情节:1.《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赫尔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于是化作凡人来到雕像者店里,问雕像者自己的价值。

雕像者说:“如果你当宙斯的一半,一个银圆;如果你当普罗米修斯,定价两银圆。

”赫尔墨斯听后,十分不快,觉得自己被低估了。

2.《蚊子和狮子》:蚊子向狮子挑战,它吹着喇叭飞到狮子面前,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

蚊子战胜了狮子,却被蜘蛛网粘住了。

临死前它感叹:“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3.《智子疑邻》:宋国有一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

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必定有盗贼进来。

”隔壁老人也这么说。

这天晚上果然来了盗贼,富人十分赞赏儿子的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4.《塞翁失马》:靠近长城一带的人们中,有一个老翁不小心骑马摔断了腿,邻居们都来慰问。

老翁却说:“这未必是坏事。

”过了不久,老翁的儿子得到一匹好马,但不久在野外死去。

邻居都来安慰老翁,老翁却说:“这也许是好事。

”后来长城一带爆发战争,其他人都死了,只有老翁幸免于难。

三、寓意:1.《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盲目自大和骄傲自满。

有时候我们对自己的评价可能过高,而忽视了自身的不足和局限性。

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自己,不断学习和进步。

2.《蚊子和狮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正视自己的能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没有什么是绝对的。

我们不应该因为一时的胜利而沾沾自喜,也不应该因为一时的失败而灰心丧气。

3.《智子疑邻》:这个故事告诫我们不要因为偏见而失去客观判断力。

我们应该以事实为依据,公正地看待问题,而不是因为个人喜好或者偏见而影响我们的判断。

智子疑邻塞翁失马解析

智子疑邻塞翁失马解析

智子疑邻(认为自己的儿子很聪明,却怀疑邻居的老人)智:“以……为聪明”,疑:怀疑,注释:宋:指宋国。

雨:yù,下雨。

名词用作动词。

坏:毁坏。

筑:修补。

必:一定,父:fǔ ,对老年男子的尊称;老翁亦云:也这样说。

云:说;亦:也。

暮:晚上。

果:果然。

亡:丢失。

甚很。

而:表转折,却。

疑:怀疑译文:宋国有一个富人,因天下大雨,墙毁坏。

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补它,一定有盗贼进来。

”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

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

这家人很赞赏儿子的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的老人干的。

寓意:对人不能有偏见,塞翁失马拼音:遽(jù)将(jiàng)好(hào)堕(duò)折(shé)髀(bì)弦(xián)跛(bǒ)注释:翁:年老的男子,老头儿⑴塞:边塞⑵善术者:精通术数的人。

善:精通。

术:术数,故:缘故⑶亡:逃跑;⑷胡:古代北方少数民族。

⑸吊:安慰;之:代词,指他的马跑了这件事。

⑹其父[fǔ]:即为上文中的“善术者”。

父,老人,古代对老年人的尊称。

⑺何遽[jù]:怎么就;表示反问。

遽[:就⑻福:好事。

⑼居:经过⑽数月:几个月。

⑾将[jiàng]:带领;⒀贺:祝贺。

祸:坏事⒁富:有许多。

⒂良马:好马。

⒃好:爱好。

⒄堕duò:掉下来折:读shé断损兵折(shé)将⒅髀[bì]:大腿;大:大举⒆丁壮:壮年男子;⒇引弦而战:拿起弓箭去打仗。

引弦:拉开弓弦。

(21)十九:十分之九:绝大部分(22)此:指塞翁的儿子,独:唯独(23)以:因为跛:瘸腿(24)故:缘故父(fù)子相保保:保全一词多义:富(富裕;有很多) 将(将要;带领)亡:古义:丢失,逃跑。

今义:死亡。

吊:古义:慰问。

今义:悬挂。

父:古义:长辈男子今义:父亲。

居:古义:经过。

今义:居住。

故(所以;缘故)何(什么;怎么)云(说;句末语助词)译文:靠近边塞一带居住的人中,有一个精通术数的人。

智子疑邻和塞翁失马

智子疑邻和塞翁失马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鼓励孩子积 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尊重孩子 的意见和想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 独立思考能力。
02
引导孩子多角度看待 问题,拓展思维
父母可以引导孩子从多个角度看待问 题,帮助孩子拓展思维,培养孩子的 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03
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 ,勇于挑战自我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尝 试新事物,勇于挑战自我,从而培养 孩子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意义
智子疑邻的故事可以引导家长在教育 孩子时,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 判断能力,避免盲目跟风和偏听偏信。
塞翁失马的故事则可以让家长意识到, 在家庭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抗挫 折能力和乐观心态,让孩子学会在逆 境中成长。
对社会和谐稳定的促进作用
智子疑邻与塞翁失马所蕴含的哲理,有助于人们更加理性地看待社会问题和处理社会矛盾,从而促进 社会的和谐稳定。
智子疑邻与塞翁失马
目录
• 智子疑邻故事解读 • 塞翁失马故事解读 • 两则故事对比分析 • 智子疑邻与塞翁失马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 如何将智子疑邻与塞翁失马应用于实际生
活中
01 智子疑邻故事解读
故事情节概述
智子疑邻的故事源自《韩非子·说难 》,讲述的是一个富人家墙被雨淋坏 ,儿子和邻居都建议修墙,但富人只 听了儿子的话,最终导致家中被盗。
05 如何将智子疑邻与塞翁失 马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在人际交往中保持理性思考
不盲目跟风,有自己的判断力
01
在社交场合中,对于他人的言论和行为,我们应该保持独立思
考,不盲目跟从,避免受到不良影响。
客观看待问题,不被情绪左右
02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我们应该尽量客观地看待问题,不被个人

2024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寓言四则选二智子疑邻塞翁失马原文及解析

2024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寓言四则选二智子疑邻塞翁失马原文及解析

寓言四则选二:《智子疑邻》与《塞翁失马》翻译及知识点《智子疑邻》原文: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译文: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

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

”他们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

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知识点:主题思想:这则寓言通过讲述一个富人家失窃的故事,揭示了人们往往因为偏见和主观臆断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文学常识:这则寓言节选自《韩非子·说难》,作者是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韩非。

故事结构:起因:富人家墙因雨损坏,儿子和邻居老人都建议修补以防盗贼。

经过:富人未修补,晚上家中失窃。

结局:富人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邻居老人是盗贼。

道理启示:偏见和主观臆断会影响我们的判断,我们应该保持客观和公正的态度去看待事情。

《塞翁失马》原文: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译文:靠近长城一带的人中,有一个精通术数的人,他的马无缘无故逃跑到了胡人的领地。

人们都来安慰他,这位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是福气呢?”经过几个月,他的马带领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

人们都来恭喜他,这位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是祸患呢?”家里又多了一匹好马,他的儿子很喜欢骑,有一次,从马上掉下来折断了大腿。

人们都来安慰他,这位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是福气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打仗。

靠近边塞一带的人,十分之九,绝大部分的人都战死了。

唯独这个人的儿子因为瘸腿的缘故,父子都保全了性命。

知识点:主题思想:这则寓言通过塞翁失马的故事,揭示了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以及福祸相依的道理。

【课件】《智子疑邻》《塞翁失马》课件

【课件】《智子疑邻》《塞翁失马》课件

【课件】《智子疑邻》《塞翁失马》课件《智子疑邻》《塞翁失马》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智子疑邻》《塞翁失马》,两篇课文均选自古代寓言故事。

课文内容:《智子疑邻》讲述了智子因怀疑邻居而错失良机的的故事,旨在教育人们要善于分辨是非,不能因疑虑而错失机会。

《塞翁失马》讲述了塞翁家的一匹马不慎走失,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处,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要学会辩证看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课文中的寓言故事,领会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4. 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学会看待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课文中的寓言故事及所传达的道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两个情景:一是智子疑邻的故事情景,二是塞翁失马的故事情景。

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已有知识,猜测画面中所讲述的故事。

2. 课文朗读(5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教师巡视课堂,关注学生朗读情况,并对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3. 学习生字词(5分钟)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字词。

4. 故事讨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智子疑邻和塞翁失马两个故事中所传达的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从全面、辩证的角度看待问题。

5. 课堂小结(3分钟)6. 课后作业(2分钟)布置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智子疑邻和塞翁失马的故事。

2. 结合生活实例,运用辩证思维分析问题,并将所思所感写成短文。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智子疑邻》《塞翁失马》板书设计:智子疑邻智子因怀疑邻居而错失机会善于分辨是非,抓住机会塞翁失马塞翁家的一匹马走失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学会辩证看待问题七、作业设计1.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智子疑邻和塞翁失马的故事。

30《智子疑邻》《塞翁失马》课件

30《智子疑邻》《塞翁失马》课件
怀疑
(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 物,这家人认为自己的儿子很聪明, 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1.对相同的正确的意见,宋人为 何智子疑邻?
2.谈谈《智子疑邻》这则寓言的 寓意及给你的启示。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寓 意
向别人进言,要注意自 己跟听言者的关系,如果 关系疏远,即便说的意见 是正确的,效果也不见得 好。(消极方面)
逃跑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 入胡。长城一带
边 塞
(动词,擅长、精通。) 精通术数的人
靠近长城一带的人们中,有一个精 通术数的人。(一天)他家的马不知什 么缘故逃到胡人那边去了。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 为福乎?” 对其不行表 这 怎么就
疑问语气词, 吗、呢 示安慰
都 人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说:“这 难道不是福气吗?”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 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 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 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 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 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朗读课文,翻译古文:
形容词做动词,靠近
了;后来,其子骑马, “ 堕而折其髀 ”,福又转化为祸; 最后,塞上丁壮在同入侵胡人作 中, “死者十九”,而其子以跛之故免征, ,
得以“父子相保”
祸再次转化为福。如此循环往复, 所:
比喻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 以变为好事,好事在一定的条 件下也可以变成坏事,世上的 任何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 以相互转化的。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经过


带领
回来

30《智子疑邻》《塞翁失马》ppt

30《智子疑邻》《塞翁失马》ppt


塞智

翁子 失疑

马邻

编辑课件

寓言是文 学 作 品 的 一 种 体 裁﹐ 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 以启示。大多篇幅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 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 喻今,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出来,具有鲜明的劝谕性和讽刺性。
编辑课件
1.对相同的正确的意见,宋人为 何智子疑邻? 2.谈谈《智子疑邻》这则寓言的 寓意及给你的启示。
编辑课件
寓意
向别人进言,要注意自 己跟听言者的关系,如果 关系疏远,即便说的意见 是正确的,效果也不见得 好。(消极方面)
编辑课件
启 示 [富人\邻人]
(1)对待人家的劝告或意见,不能因关系的亲疏 远近而异。遇事要冷静、理智地分析、对待。 判断事物应该客观、公正不可以加入主观因素。
形容词做动词,靠近
逃跑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
入胡。长城一带


(动词,擅长、精通。) 精通术数的人
靠近长城一带的人们中,有一个精
通术数的人。(一天)他家的马不知什 么缘故逃到胡人那边去了。
编辑课件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
福乎?”
疑问语气词, 吗、呢
对其不行表 这 怎么就
示安慰


人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说:“这
十分之九,意思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是绝大部分。
靠近长城一带的人,绝大多数都战死 了。唯独
这人 因为 瘸腿 缘故
保全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这个人唯独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 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之文言文寓言四则《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之文言文寓言四则《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文学常识: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

篇幅大多简短,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故事的主人翁有的是人,有的是人格化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其他东西和现象。

主题思想大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寓言在创作上经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

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 。

《智 子 疑 邻》韩非:约前280-前233年,战国末期法家主要代表人家。

出身韩国贵族,与李斯同是荀况的学生。

他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应按照现实进行政治改革,不能遵循古代传统。

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国家必须制订严密的法令,君臣必须依据法令进行治理。

韩非这些思想和主张为秦始皇所采纳,对秦统一六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起了重大作用。

其著作有《韩非子》。

《智子疑邻》宋国有个富人,因天下大雨,墙坍塌下来。

他的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会有盗贼进来。

”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

(可是富人不听他们的话)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的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1.对相同的正确的意见,宋人为何智子疑邻?2.对正确的意见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第六单元:文言文寓言四则《智子疑邻》《塞翁失马》本意:向人进言,要注意自己跟听者的关系,关系疏远,即便说的意见正确,效果也不见得好。

(消极)寓意:对待人家的劝告或意见,不能因关系的亲疏远近而异。

(积极)感悟点滴感情具有主观性,对不同的人和事物的心里感受也会有所不同。

对自己的亲人或朋友总会显得关切和喜爱,对美好的事物总会有愉悦的感受;对坏人恶人总会憎恨和厌恶,对丑陋的东西总感到不愉快。

感情具有两面性,感情亲疏对认识具有积极的一面,如“情人眼里出西施”,感情引发审美意识等。

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二、重点虚词。 三个其,两个而,两个之。 三、词类活用。 1、天雨墙坏。 2、必将有盗。 3、其家甚智其子。
重要句子翻译
1、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2、不筑,必将有盗。 3、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 子,而疑邻人之父。
宋国有个富人,因天下大雨,墙坍塌下来。 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会有盗贼进来。 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的财物,这家人认为 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邻居家的老人干的。
寓意: 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世上 的任何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学习了本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不要孤立、静止地看待得失,事 情的好坏可以转化,要辩证地看待 得失祸福,要发展的看待事物,以 一颗平常心对待生活,不要过分为 一时一事之得失而计较。
在这则寓意中概括出一个成语?
看图复述故事
故事中塞翁家遇到了那些事情?他们 的态度是怎么样的?请同学们用简洁 的语言来概括情节各部分的内容
内容探究:
• 在“塞翁”看来,坏事能变成好事,好事能变成 坏事,难道就不要一定的条件就可以转化的吗?
转化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如果胡人居住的地方没有马, 坏事能变成好事吗?如果‚塞翁‛之子不喜欢骑马,好 事能变成坏事吗?如果胡人不入侵边境,坏事能变成好 事吗?‚胡人居住的地方有马‛,‚‘塞翁’之子喜欢 骑马‛,‚胡人入侵边境‛,这些正是好事和坏事相互 转化的条件。
宋国
代词,他的
富裕的人

下雨
毁坏
盗贼。动词用作名词。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也这样说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
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
修补 果然 丢失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这家人
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这里译为“老人”

《智子疑邻》和《塞翁失马》的原文及译文

《智子疑邻》和《塞翁失马》的原文及译文

智子疑邻出自《韩非子·说难》原文: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译文:宋国有一个富人,天下大雨,他家的墙坏了。

富人的儿子说:“要是不修筑,一定会有盗贼来偷东西。

”邻居家的老公公也这样说。

晚上富人家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

结果,那个富人认为自己的儿子聪明,却怀疑邻居家的老公公偷了他家的东西。

塞翁失马出自《淮南子·人间训》原文: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译文:靠近边境一带居住的人中,有位擅长占术的人。

一次,他们家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

邻居们都为此来慰问他。

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成一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那匹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

邻居们都前来祝贺他们一家。

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成一件坏事呢?”他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得大腿骨折。

人们都前来安慰他们一家。

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成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境一带,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作战。

靠近边境一带的人,绝大部分都死了。

唯独这个人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得以保全生命。

《塞翁失马》《智子疑邻》《蚊子和狮子》

《塞翁失马》《智子疑邻》《蚊子和狮子》
寓 言 四 则
文学常识:
寓言是文 学 作 品 的 一 种 体 裁﹐ 以劝喻或讽
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篇幅大多简短,具有
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故事的主人翁有的是人,有
的是人格化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其他东西和现象。 主题思想大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 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寓 言在创作上经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 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 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 ,法国的《拉封丹寓 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他原是萨摩斯 岛雅德蒙家的奴隶,后来被德尔斐人杀害。他死后德 尔斐流行瘟疫,德尔斐人出钱赔偿他的生命,这笔钱 被老雅德蒙的同名孙子领去。传说雅德蒙给他自由以 后,他经常出入吕底亚国王克洛伊索斯的宫廷。 13世 纪发现的一部《伊索传》的抄本中,他被描绘得丑陋 不堪,从这部传记产生了很多有关他的流行故事。公 元前5世纪末,“伊索”这个名字已为希腊人所熟知, 希腊寓言开始都归在他的名下。
刘安(前179-前122), 西汉人,封淮南王。《淮南 子》由他主编。 《淮南子》 又名 《淮南鸿烈》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 马无故
塞 翁 失 马
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 此 何遽( jù)不为福乎?”居数月, 其 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 “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 子好骑,堕而折其髀(bì )。 人皆吊 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 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 (bǒ)之故,父子相保。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 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 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 “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 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 点。”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

【课件】《智子疑邻》《塞翁失马》课件

【课件】《智子疑邻》《塞翁失马》课件

【课件】《智子疑邻》《塞翁失马》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涵盖了教材《智子疑邻》与《塞翁失马》两个章节的内容。

《智子疑邻》选自《韩非子·说难》,讲述了一个关于智子与邻居的寓言故事,揭示了人们在处理事情时容易受到主观偏见的影响。

而《塞翁失马》选自《淮南子·人间训》,通过讲述一位塞翁失去马后的种种经历,传达了事物具有两面性,福祸相倚的哲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智子疑邻》与《塞翁失马》两个寓言故事的寓意,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2. 学会分析寓言故事中的角色特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运用所学寓言故事,联系生活实际,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寓言故事背后的哲理,学会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重点:分析故事中的角色特点,把握故事情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PPT。

2. 黑板、粉笔。

3.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与主题相关的现实案例,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新课导入:展示课件,介绍《智子疑邻》与《塞翁失马》两个寓言故事。

3. 课文讲解:详细讲解两个故事的情节,分析角色特点,阐述寓意。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寓言故事的选择题,指导学生如何分析题目。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一道简答题,巩固所学内容。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生活中遇到的类似案例,探讨寓言故事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智子疑邻》《塞翁失马》2. 内容:a. 故事情节梗概b. 角色特点c. 寓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智子疑邻》与《塞翁失马》的故事情节。

b.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两个寓言故事寓意的理解。

2. 答案:a. 《智子疑邻》:智子与邻居对待同一件事情,因立场不同而产生分歧。

b. 《塞翁失马》:塞翁失去马后,经历了一系列的福祸转换,体现了福祸相倚的哲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寓言故事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寓言两则《智子疑邻》《塞翁失马》深入解读及拓展
(一)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⑫。

一.重点词语
智:聪明,这里的意思是“以为……聪明”、“认为……是聪明的”
雨:yǔ,(古今异义)下雨。

名词用作动词,是意动用法
果:果然。

亡:丢失。

父:fǔ ,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二、理解《智子疑邻》的寓意
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这篇短小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1、积极方面:听意见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2、消极方面:进言时要注意自己与听话者的关系,如果关系疏远,即便说的意见正确,效果也不见得好。

所以待到预见成为事实,那富人便夸说儿子聪明,而怀疑盗贼是邻父。

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很大影响。

持相同看法的人却因身份不同遭到不同对待。

三.深入拓展
韩非子在《说难》里讲述这个故事,到底用意何在呢?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

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

”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

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已,遂不备郑。

郑人袭胡,取之。

宋有富人……而疑邻人之父。

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

昔者弥子瑕见爱於卫君。

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至刖。

既而弥子之母病,
人闻,往夜告之,弥子矫驾君车而出。

君闻之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而犯刖罪!”与君游果园,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

君曰:“爱我哉,忘其口而念我!”及弥子色衰而爱弛,得罪於君。

君曰:“是尝矫驾吾车,又尝食我以其馀桃。

”故弥子之行未变於初也,前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至变也。

故有爱於主,则知当而加亲;见憎於主,则罪当而加疏。

故谏说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之矣。

夫龙之为虫也,可扰狎而骑也。

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人有婴之,则必杀人。

人主亦有逆鳞,说之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明确】:《说难》题目意为“进说之难”,即向他人进言之不易,也就是论述游说之术。

◎补充:王先慎《韩非子集解》注:“夫说者,有逆顺之机,顺以招福,逆而制祸,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以此说之,所以难也。


韩非在《说难》篇中,剖析了身为人主的种种可怕心理,认为游说最难的就是去揣摩人主的心理,所以告诫那些游说之士不要犯上怒,也即游说之妙就在于曲意迎合主子,这样直接露骨的论述在以前是很少见的。

【总结】:不仅关系的亲疏,即使是情感的变化都影响着对事物的判断。

这种现象在中国历史上是长期存在着。

也就出现了“任人唯亲”和“任人唯贤”的矛盾。

所以一部分人学会了沉默,变得世故圆滑;一部分人开始说假话,逢迎拍马,成就了许多小人;还有一部分人想办法攀亲,或者当“儿子”,这样再说什么就不会被怀疑有什么动机了。

很多“智者”一旦接触到“人情”,便失去了判断力,对事物的认识便不再客观,甚至相当荒谬。

我们不能不呼唤理性了。

(二)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一.重点词语
善术者:精通术数的人。

术:术数,推测人事吉凶祸福的法术,如看相、占卜等,这是迷信活动;
亡:逃跑;
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何遽:怎么就;表示反问。

遽:通“讵”,难道;
居:这里是经过的意思;
引弦而战:拿起弓箭去打仗。

引弦:拉开弓弦。

十九:古义指十分之九。

意思是绝大部分。

独以:仅仅因为。

富:富有,充足。

这里作“有许多”讲
故:名词,缘故。

其父:即为上文中的“善术者”。

父:fǔ老汉(老人),古代对老年人的尊称,读第三声。

二、寓意:中国人的朴素辩证法
我们中国人经常讲:“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常将“置之死地而后生”、“天人合一”、“否极泰来”和“物极必反”等挂嘴边,你从中发现了什么?——中国人是天生讲究朴素辨证法的民族,中国文化中的太极八卦更是这种朴素辨证哲学的代表。

所以,今天我们要学的这则古代寓言“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成了固定常用的成语。

《老子》:“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塞翁失马》传递给我们的也许就是这种神福祸相对论,要我们用发展的、变化的、一分为二的眼光看问题的辩证观点
这位失马的塞翁,既让我们看到了“祸福同门,利害相邻”,也让我们看到了“祸福相转而相生”,充分地体现了道家“淡泊无为,蹈虚守静”的心态。

三.深入拓展
《塞翁失马》的另外三点
这则寓言的寓意揭示并不困难,作为朴素辩证法的形象表述,这个故事在中国文化中几乎具有某种符号的意义。

这里说三点。

一、既然祸福是互相转化,相依相存的,那么,是不是遇到了“祸”,我们也只需要静待转机呢?
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任何哲学道理都是从现实世界的实践中概括出来的。

我们遇到了不如意的事情,一般都会有所动作,通过努力来改变,或者现实世界中,存在着另一方面的力量和契机,来改变一些事情。

如果我们一味消极等待,也许机缘来临,我们也没有办法抓住。

所以说,我们要从积极意义方面来理解这种辩证的观点,积极创造条件完成由祸到福的变化,积极努力防止由“福”到“祸”的负面效应。

二、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善术者”,是一个能够预知未来吉凶祸福的人,所以他能够淡然面对祸福的变化,如果不是这么一个人,情况又会怎么样呢?
“善术者”确实是一个有意思的身份,故事中,他是洞明世事的,面对祸福变化了然于胸。

即使不是这么一个人,世界发展变化的规律也是不会改变的,辩证法的基本原则是不会变的。

不过,尽管世界不变,但由于人们对于世界的看法,也就是“世界观”的变了,生活的态度就会变化,心理认知会变化,甚至可能影响到祸福变化后的生活状态。

所以说,能够“善术”,就相当于我们拥有了正确的认识论观点,有了正确的世界观,能够预知未来的变化,这样指导自己的行动,会对于人生更有意义。

三、这篇文章的结尾是“父子相保”,并且以此为“福”,好像和中国人的传统的英勇抵抗壮烈牺牲等的精神刚好相反,这是为什么?
这一点要从本文的作者及其时代说起。

作者刘安,是景帝的儿子,是黄老学说的坚决拥护者,《淮南子》也是道家著名著作。

西汉从高祖到文景,是以道家学说作为主导思想的,“垂拱而治”“文景之治”,都是对于当时统治者的写照,用现在的说法是“小政府大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汉武帝当政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黄老逐渐式微,中国人的思想终于一统于儒家伦理之下。

这则故事中,作者赞扬道家的“全身远祸”的观点,重视个体,尊重生命,与儒家重视集体与国家,“舍身取义”,是不相同的。

我们不需去评判这些观
点哪个更正确,而是要让学生了解到,在中国,也曾有过“百花齐发”的时期,有过多元化的观点,很早就有过思想解放的春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